论文开题报告: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广州为例

合集下载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引言概述:碳排放是指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碳排放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探讨碳排放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1 工业部门碳排放:中国工业部门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

其中,能源消耗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特别是煤炭的使用。

此外,钢铁、水泥等行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部门。

1.2 交通运输碳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交通运输成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排放和航空业的发展,导致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不断增加。

因此,控制交通运输碳排放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举措。

1.3 农业碳排放:农业是中国的重要经济部门,但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农田灌溉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农业碳排放的减少对于降低碳排放总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2.1 发达国家碳排放: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其工业化进程较早和能源消耗较大。

美国、欧洲国家等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

近年来,这些国家开始采取减排措施,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以减少碳排放。

2.2 发展中国家碳排放: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加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成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2.3 国际减排合作:全球碳排放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机制,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政策,加强技术合作和资金支持,推动全球碳排放的减少。

国际减排合作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关键。

三、碳排放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3.1 空气污染:碳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加剧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关探讨

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关探讨

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关探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一个惊人的水平上,导致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加强可持续能源利用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处于发展期。

因此,能源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42.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了主要的能源消费来源。

这种增长趋势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可能造成巨大的威胁。

其次,加强可持续能源利用和促进环境保护是必要的。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鼓励可持续能源的使用。

例如,国家制定了减少煤炭使用的目标,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还制定了一些法规规定对环境的保护义务和责任,如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偿付能力认证制度、建立国家环境基金、环保举债等措施。

然而,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这些措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可持续能源利用的发展。

首先是相对传统能源更高的成本和技术门槛。

虽然新能源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成本和工艺等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次是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存在不足,可持续能源市场的规模还不如传统能源市场。

只有把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做好,才能够大规模推广新能源和替代传统能源,缓解能源消耗过快的供需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采取行动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我们需要大力提高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和鼓励。

另一方面,在市场环境方面,应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培育,发展可持续能源市场,优化能源市场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转化。

同时,还需要强化法规和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投资力度,对环境问题严格重罚,保护自然和人类生存的环境。

交易市场碳排放论文2篇

交易市场碳排放论文2篇

交易市场碳排放论文2篇交易市场碳排放论文2篇第一篇一、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特点(一)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MRV)体系因地制宜,注重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广东省采用通则加行业细则的形式制定并发布了碳排放报告与核查指南。

通则规定了基本框架和通用内容,行业细则(包括火力发电、钢铁、石化、水泥四个行业细则)则是根据行业差异有针对性地加以编制。

广东省的MRV有三大特点:一是分层级报送。

通过综合考虑企业类型、行业特点、企业所处时期(历史碳盘查时期、碳排放核查时期)设定不同企业报送层级,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报送层级。

二是鼓励先进。

企业选择准确性越高的层级,获得的配额就越多,从而激励企业改进计量与检测水平,提升CO2排放数据的质量。

三是可操作性强。

MR报表与节能报表有很好的对应性,报表在设计时充分借鉴节能体系经验,使企业易于接受。

(二)积极探索通过有偿拍卖的方式发放配额在七个试点中,广东省率先采用拍卖的方式发放配额。

广东省规定,控排单位和新建项目必须按规定购买足额有偿配额,否则控排单位的免费配额不可流通且不可用于上缴,新建项目则不能通过审批。

2013年度企业有偿配额购买比例为3%,但电力企业的比例将逐步提升,从3%提升到2020年50%以上。

新建项目有偿购买比例为3%,但新建企业能够自主选择通过一级市场竞拍购买或者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获得配额。

广东省2013年度有偿配额共计2800万吨,其中通过前期拍卖发放配额约1200万吨。

截至2014年7月16日,广东省已经实行了五次配额拍卖,累计发放配额1112万吨,占前期拍卖配额的93%,有近200家控排企业完成了有偿拍卖竞拍。

二、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及履约情况(一)运行情况2013年12月19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首日共完成7笔广东省碳排放配额(GDEA)交易,交易总量12万吨,最高成交价61元,最低60元,交易额722万元,首日交易量在7个试点省市中位居第三位(低于湖北和重庆),交易额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湖北)。

基于LMDI和MV模型碳排放因素与预测的低碳城市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LMDI和MV模型碳排放因素与预测的低碳城市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LMDI和MV模型碳排放因素与预测的低碳城市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已经开始加快自身的能源转型和低碳城市建设。

在这种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和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减少碳排放和节约能源。

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对城市碳排放的来源和分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传统的研究方法多是基于某些预设假设或统计模型,但由于城市复杂的发展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仅采用传统方法往往难以满足精确分析的需求。

因此本研究将尝试基于LMDI和MV模型进行城市碳排放因素分解和预测,探索低碳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突破路径。

二、研究问题和目标本研究将聚焦于以下问题:1.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分布特点是什么?2.城市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和预测模型如何构建?3.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和经验有哪些?本研究的目标是:1.分析城市碳排放的地理分布和主要来源,探讨城市环境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2.构建城市碳排放因素分解和预测模型,深度挖掘碳排放的相关特征。

3.总结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为未来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流程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基于LMDI分解法,分析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探讨碳排放的地理分布和主要来源。

2.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灰色模型,构建城市碳排放因素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碳排放和环境质量。

3.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总结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成果和经验教训,探讨未来低碳城市建设的路线和路径。

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前期调查对于前期研究和相关案例进行综述和归纳,以及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城市碳排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了解。

第二阶段:理论分析和因素分解通过LMDI方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和归纳,探讨影响碳排放的地理分布和主要来源。

国内外碳排放方法浅析的研究报告

国内外碳排放方法浅析的研究报告

国内外碳排放方法浅析的研究报告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断提升,地球气候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碳排放的增长。

为了控制碳排放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开始探索如何减少碳排放。

本文将以国内外的碳排放方法浅析为题,介绍一些减少碳排放的方法。

国内施行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

该政策措施始于2015年,其计划把2020年碳排放控制能力和空气治理能力提高到50%以上。

这个计划包括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节能措施,提高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发展,如风能,太阳能等。

具体方法包括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采取税收减排政策,限制能源使用总量,鼓励市场化交易碳配额。

这些措施结合着中国的国情得以更好地推进。

国外的方法主要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采用新能源替换传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采用清洁技术和碳捕捉技术。

采用这些技术可以减少碳排放并且节省成本。

欧洲联盟通过实施碳市场与碳交易,促进碳排放的降低,同时引导企业减少排放,并利用在碳交易市场中作出相应的影响。

加拿大也在进行一项名为“绿色建筑”的十年计划,通过使用节能材料与建筑技术,来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并同时推广使用更为环保的交通方式。

而澳大利亚则聚焦于再利用、回收与森林管理工作,实现减排目标。

综合来看,国内外都有着自己的压减碳排放的方法。

然而在中国,由于能源结构较为单一,所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仍需持续改善。

在国内外,创新技术也在不断被开发和应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明确的认识到,减少碳排放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需要一步步的来完成。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付诸于行动。

而这些个人行动的削减,则为整个社会的减轻碳排硬化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碳排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控制碳排放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全球碳排放的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全年的排放量达到了34亿吨。

然而,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碳排放在2020年则下降了7%左右,创下了10年来的最大降幅。

碳排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碳排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碳排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碳排放问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环境挑战之一。

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产生了显著影响,而碳排放又反过来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诸多影响。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相互影响与变化趋势。

1. 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聚集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成为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大规模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工业化发展,大型工厂和企业的建设增加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其次,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了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汽车数量剧增,道路拥堵和车辆排放成为普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碳排放问题。

此外,城市中建筑物的能源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包括供暖、空调和照明等,都对碳排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 碳排放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碳排放对城市化进程同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碳排放对城市环境的质量和人民健康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威胁。

二氧化碳、颗粒物和废气排放物的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其次,碳排放问题也直接制约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城市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而当前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这在长期来看是非可持续的。

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可忽视的环境影响,迫使城市采取更加可持续的能源和发展策略,推动城市化进程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

3. 应对碳排放与城市化进程的挑战为了应对碳排放问题与城市化进程的挑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城市可以改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和智能建筑技术,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暖通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能源消耗。

其次,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城市结构、交通网络和公共设施,减少城市内部的通勤和交通需求,降低交通排放。

此外,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也至关重要。

鼓励居民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减少单车开车产生的碳排放。

区域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趋势分析

区域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趋势分析

区域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趋势分析冯宗宪;陈志伟【摘要】文章在测算中国各地区2001-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础上,结合脱钩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实证分析了这期间我国区域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空间脱钩趋势。

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多数省份的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弱脱钩的关系。

在递进进行的脱钩关系的恒等式因果链分解后,可知中国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和能源消费过程中电气化水平的稳步推进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而在此期间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对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严重依赖是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On the basis of calculat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provincial level, using de⁃coupling theory,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Arc-GIS software,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decoupling trend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most provinces of China presents weak decoupling. After decomposing identity causal chain with progressiv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we find that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industrial sector and the steady advancement of electrification in energy consump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in slowing down the increase rate of carbon emissions, whereas the dependence of economic growth on industry, especially on heavy indust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ofcarbon emissions increase in the provinces of China during the same period.【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空间趋势;脱钩;聚类分析【作者】冯宗宪;陈志伟【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F124.5[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5.01.009当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引言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释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碳排放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各国在减排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二、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总量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碳排放总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工业和能源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比较高,是主要的排放源。

2. 碳排放结构我国碳排放结构主要由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组成。

能源消费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中煤炭消费占比较高。

工业生产中,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碳排放量较大。

交通运输行业也是重要的碳排放领域。

3. 减排政策与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措施。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能源效率的提升,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

此外,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了《巴黎协定》等国际减排框架。

三、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总量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碳排放总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总量较高,但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也在逐渐增加。

2. 碳排放结构各国的碳排放结构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和工业生产,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变化。

3. 减排政策与措施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措施。

发达国家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能源转型,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能源效率的提升。

发展中国家则更加注重适应性减排,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森林保护等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四、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的比较与分析1. 总体趋势国内外碳排放总量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发展中国家的增速更快。

这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工业化进程加快有关。

2. 结构差异国内外碳排放结构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和工业生产,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 文 题 目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广州为例

所属院、专业、年级 经济与金融学院 2009级 经济学
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①选题的理论意义
近年来,废气污染、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
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
严重后果,这被多个国家所重视。为此,联合国曾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讨论节能减排的问题,
尤其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向世界做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
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要实现这个承诺,中国就要改变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新的经济模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减少碳排放。由此低碳就被

现为n型而非通常的倒u 型曲线。[3]
国内关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结果则比较不那么一致。宋涛等基于ekc假设,对中
国1960-2000年人均碳排放量与实际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分为长期和
短期两种,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现为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
曲线,而短期则呈现另一种关系,不再是ekc曲线[4]。黄瑜瑜等选取1996-2009年福建省
碳排放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在ekc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经济增
长与碳排放关系函数模型,发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呈倒u 型关系,且发现目前福建省碳
排放量还处于倒u 曲线的上升通道。[5]刘继森等利用广东省14年的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
的数据,采用标准的参数化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了广东省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
关系,发现并不符合典型的ekc特征,而是呈现显著的n型曲线。[6]
②对选题的见解
现有文献为研究上海、广州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由于计量方法的
不一致、研究对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指标的选取标准的不同,研究结果肯定不同。并不
存在适用于所有地区的单一模式,甚至对同一地区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者采用别的计量方法,
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从国家层面展开相关研究的较多,对于具体某个
省的研究也有,只是不多,而对某个市做研究,甚至两个市做对比的就更是缺乏,寥寥无几。
因此本文拟在分析上海、广州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对两个具有类比性的城市做对比,
探索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得到适用于同类型地区的结论。
论文结构: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文献综述
1.4研究方法
2.现状及猜想
2.1碳排放的现状
2.2经济发展的现状
2.3猜想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3.实证分析
3.1模型选取
3.2数据选取
3.3计量分析
4.结论及政策
4.1广州结论及政策
4.2上海结论及政策
4.3广州与上海对比结果
研究方法:
拟采用ekc模型对上海、广州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首先确定解释变
量和被解释变量,然后在此基础上查阅上海、广州的统计年鉴,得出相关数据,如gdp、能
源消耗量。最后,构建ekc回归模型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揭示经济增长与
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2年11月底前:通过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资料,并利用万方数字化期刊、cnki等网络
资源网络资源,广泛搜集资料,粗略阅读相关文献,大致了解论文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2012年12月底前:通过统计年鉴收集相关数据,确定论文写作方向,确定选题。
2012年12月底前:明确写作目的和意义,完成文献综述,确定自己的思路和见解,撰写开
题报告。
2013年2月底前:撰写论文正文,和同学老师交流探讨,并逐步修改完善论文。
2013年3月底前:论文定稿,装订成册,最终确认无误后上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