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地质矿产特征.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地区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

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地区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祁亚辉;周朝宪;王双伦;于彩虹;唐萍芝【摘要】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为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是坦桑尼亚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多利亚湖绿岩带地层主要基底为多多马系;中下部为尼安兹系;最上部为卡维龙迪系.笔者通过现有资料对该区域绿岩带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分析,认为维多利亚湖地区绿岩带金矿床主要受地层和断裂及脆性—韧性剪切带控制,绿岩带在空间上也有一定分布绿律.【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坦桑尼亚;绿岩带;金矿床;成矿规律【作者】祁亚辉;周朝宪;王双伦;于彩虹;唐萍芝【作者单位】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坦桑尼亚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古界绿岩带是世界性金矿成矿带[1,2],产出有盖塔(Geita)、布鲁扬葫芦(Bulyanhulu)和卡哈马(Kahama)等世界级金矿床。
绿岩带通常呈带状、弧状、透镜状、不规则状镶在花岗岩岩基上,被花岗岩类岩石包围,构成典型的花岗-绿岩地体[3]。
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金矿带地质特征,成矿模式等进行描述,总结维多利亚湖地区绿岩带型金矿床成矿规律,为在该地区寻找绿岩带型金矿床提供借鉴意义[4]。
1 区域地质背景1.1 区域地层坦桑尼亚克拉通地块主要由太古代的花岗质岩火山~沉积层序组成(图1)。
该克拉通地层由老至新划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基底为多多马系(Dodoma System)由花岗质岩石、混合岩和片岩组成;中下部为尼安兹系(Nyanzian System)由变质火山岩、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典型绿岩带组合,岩性为由镁铁质一长英质火山岩,以及燧石、条带状的铁建造(BIF)、页岩和泥岩等碎屑沉积岩组成,主要分布在NZEGA以北的地区;最上部为卡维龙多系(Kavirondian System)不整合覆盖于尼安兹系(Nyanzian System)之上,由砾岩、石英岩、泥质板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仅有零星分布。
坦桑尼亚pl7184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第27卷第6期2019年12月Vol.27No.6Dec.,2019 Gold Science andTechnology坦桑尼亚PL7184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张克川,罗清威*,义爱文,秦德雨,权成,杨继兵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8摘要:PL7184金矿床位于环维多利亚湖金矿成矿区的马巴莱—布洪古基拉绿岩型金矿带上,对其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有助于指导矿石选冶工艺及流程优化。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光薄片鉴定、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该区金矿床矿石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条带状含铁建造岩层与酸性火山沉积岩层间的剪切破碎带内,区内金矿石划分为稠密浸染状黄铁矿化金矿石、稀疏浸染状黄铁矿化金矿石、细脉状黄铁矿化金矿石和含星点状黄铁矿化金矿石4种自然类型,其中稠密浸染状黄铁矿化金矿石含金性最好。
金矿物的种类以银金矿为主,有少量自然金;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为包裹金和裂隙金,金矿物粒度以中细粒为主,粒径多在0.01~0.07mm之间。
关键词:金矿床;矿石特征;自然金;银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坦桑尼亚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518(2019)06-0826-09DOI:10.11872/j.issn.1005-2518.2019.06.826引用格式:ZHANG Kechuan,LUO Qingwei,YI Aiwen,et al.Ore Characteristics and Gold Occurrence Status of PL7184Gold De‐posit in Tanzania[J].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27(6):826-834.张克川,罗清威,义爱文,等.坦桑尼亚PL7184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J].黄金科学技术,2019,27(6):826-834.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世界上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其金矿化类型主要有6种,即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条带状含铁建造型、块状硫化物型、碎屑沉积岩型和冲积—残积型[1-2],其中条带状含铁建造型(即BIF型)金矿约占90%。
坦桑尼亚北东部某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坦桑尼亚北东部某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杨友;公斌;罗镔烽【摘要】研究区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NE部太古代绿岩带中,通过工作发现多条含矿蚀变带及金矿(化)体,金矿体受NW向的F1脆-韧性剪切带及旁侧断裂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中,局部可见自然金,具硅化、黄(磁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粘土化.总结该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探索其成因及成矿规律,分析研究区金矿找矿前景.%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Archean greenstone belt of the Tanzania craton.Through the exploration work,a number of mineralized alteration zones and gold orebodies (or mineralization belts) are found out.The gold orebodie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F1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in NW direction and lateral faults and fractures.The orebodies are mainly hosted in the quartz veins withsilicification,Pyritization,pyrrhotitation,carbonatation and clayzation,and natural gold minerals are locally visible.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bas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it has also probed the deposit genesi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Finally,it has analyzed on the prospecting perspective of the gold deposit in the study area.【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7(031)002【总页数】5页(P280-284)【关键词】金矿;剪切带;地质特征;找矿前景;坦桑尼亚【作者】杨友;公斌;罗镔烽【作者单位】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印度洋西岸、赤道以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产黄金、铁、铜、钻石、煤、磷酸盐、天然气等,其中金矿床主要产在太古代绿岩带中,开发最成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为非洲第三大金矿生产国。
坦桑尼亚马拉绿岩带金矿床地质特征

坦桑尼亚马拉绿岩带金矿床地质特征李俊生;白德胜;卫建征;王滑冰;白文杰【摘要】马拉绿岩带是坦桑尼亚太古宇绿岩带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域金矿床类型、分布及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控矿规律对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域金矿床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层控型金矿床以及早期人工采矿形成的尾矿.构造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集中分布于绿岩带中的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韧性剪切带)及其交汇处,层控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中基性火山沉积岩、条带状铁建造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品位、厚度变化较大,矿体规模大小不一.金矿石类型主要是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尼安萨群的基性火山岩、BIF为金的“初始矿源层”,岩石经历了韧性-脆性变形,在岩浆侵入活动中,Au等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并在上述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8(009)005【总页数】8页(P977-984)【关键词】坦桑尼亚;马拉绿岩带;金矿床;地质特征【作者】李俊生;白德胜;卫建征;王滑冰;白文杰【作者单位】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郑州450001;南方科技大学,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绿岩带,通常由大量枕状镁铁质(少量超镁铁质)岩、长英质火山岩和喷气岩石组成,绿岩带型金矿床是在绿岩带形成、演化及改造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金矿床的总称(沈保丰等,1997),是世界重要的金矿床类型。
资料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绿岩带型金矿金的产量约占55%(Keays,1982),加拿大绿岩型金矿产量高达92% (Shank, 1974),澳洲、非洲、印度和斯堪地纳维亚的金矿也大部分采自绿岩带。
绿岩带型金矿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没有绿岩带就没有金矿”的说法(周作侠,1991)。
坦桑尼亚马拉省尼亚斯罗利金矿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方向

18黄金地质黄金GOLD2017年第6期/第38卷坦桑尼亚马拉省尼亚斯罗利金矿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方向彭俊,司建涛,梁永安,杨洋,佚亚琪(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摘要:坦桑尼亚马拉省尼亚斯罗利金矿区位于坦桑尼亚马拉一穆索马绿岩带,矿床类型为受剪 切构造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剪切构造带严格控制着金矿化作用的范围。
在总结矿区成 矿地质特征和物探、化探综合异常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该矿区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物化探测量 及钻探查证工作,了解第四系覆盖区下方含矿构造蚀变带分布及金矿(化)体的富集地段,建立了 尼亚斯罗利金矿区的物化探综合找矿评价标志,为矿区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坦桑尼亚;尼亚斯罗利金矿区;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TD 15 P 618.51 文献标志码:A〇引言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位于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简称塔桑尼亚)西北部,共由8个次级绿 岩地体组成,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东非重要的金成 矿带,目前已发现众多世界级金矿床[1],如盖塔(金 资源量202 t )、布鲁扬葫芦(金资源量373 t )、北马拉 (金资源量130 t )等金矿床。
本次研究的马拉省尼亚 斯罗利(Nyasirori )金矿区位于八大绿岩带之一的马 拉一穆索马(Mara - Musoma)绿岩带上,由于受到绿 岩带准平原化作用影响,矿区大面积为第四纪残破积 物覆盖,基岩出露较差,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 烈,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本文以尼亚斯罗利金矿床的发现过程为例,该矿 区通过2013年的预查和2014年的普详查工作,共提 交(332) + (333)金金属量近11 t ,平均品位6.% x 1(T 6,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 查院在坦桑尼亚金矿勘查工作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但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仅3条金矿化蚀变带达到了详查 程度,矿区整体勘查程度仍然较低。
坦桑尼亚鲁夸行政区姆潘达县Manyoro铁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坦桑尼亚鲁夸行政区姆潘达县Manyoro铁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祁亚辉;周朝宪;王双伦;于彩虹;唐萍芝【摘要】Manyoro铁矿区位于坦桑尼亚西部,坦桑尼亚克拉通与赞比亚克拉通之间的Ubendian造山带内.矿区内出露下元古界地层,矿体赋存于下元古Ubendian 超群的片麻岩中,含矿岩石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BIF).通过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矿床成因等分析,认为矿区铁矿床为BIF沉积--变质型矿床,地层控矿特征明显.为坦桑尼亚中西部鲁夸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9(010)004【总页数】6页(P957-962)【关键词】坦桑尼亚;铁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作者】祁亚辉;周朝宪;王双伦;于彩虹;唐萍芝【作者单位】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P6120 前言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是非洲大陆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黄文斌等,2011)。
Manyoro铁矿区位于坦桑尼亚西南部的鲁夸(Rukwa)行政区境内,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南侧,赞比亚克拉通的西北侧的北西向Ubendian 造山带,一般认为是坦桑尼亚克拉通和赞比亚克拉通碰撞的产物,形成于元古宙(于彩虹等,2015)。
带内发育Mpanda 金矿田、Lupa 金矿田、Sangu 金矿、Muquambo 铜矿、Mukwamba 铜锰矿、沉积-变质型铁矿等矿床,因此该造山带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周朝宪等,2014)。
坦桑尼亚简介

● 已知的300个金伯利岩中约有20%储有钻石,已探明钻石矿储量约250万吨裂谷、 鲁克瓦湖和塞勒斯盆地边缘的冲积地带也有钻石矿藏。
● 红宝石、绿宝石、祖母绿、坦桑蓝、石榴石、电气石等均有发现。铁矿已探明储量1.3亿吨,估计储量超过3亿吨。磷酸盐探明储量 1000万吨。钛探明储量3350万吨。钕镨稀土金属矿1900万吨。锡、钨探明储量25万吨。高岭土估计储量20亿吨。黑砂估计储量 4725万吨。镍探明储量405万吨。纯碱储量100万吨。氦气15.29亿立方米。煤炭估计储量20亿吨以上。此外,坦桑尼亚还有铀、 铅、锌、石墨、铂、铬、锰、水银、银、钼、钒、铝土矿、石灰石、石膏、云母等矿藏。目前除天然气、钻石、宝石、黄金、镍矿、 盐矿、磷酸盐、煤、石膏、瓷土和锡矿等有一些国际矿业公司开采外,其他均未得到开发利用。
● 铀矿已探明储量20万吨,品位0.1%以上。大陆、桑给巴尔及近海海域有若干储油前景良好的区域。
● 森林和林地面积共33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6%,出产安哥拉紫檀、乌木、桃花心木、栲树等。水力资源丰富,发电潜力超过 4.78亿千瓦。
主要城市
● 达累斯萨拉姆(Dar es salaam)全国第一大城市,经济,政治中心。印度洋沿海城市。人口约600万 (2010年),年平均气温25.8℃。
● 国旗
● 坦桑尼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蓝、黑、黄四色构成,左上方和右下方为绿色和蓝 色的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带黄边的黑色宽条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代表土地,还象征对伊斯兰教 的信仰;蓝色象征河流、湖泊和海域;黑色代表非洲黑人;黄色象征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财富。
坦桑尼亚某绿岩带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意义

第27卷第1期2019年2月Vol.27No.1Feb.,2019Gold Science andTechnology15坦桑尼亚某绿岩带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意义罗清威1,2,王保国1,义爱文1,张克川1,潘泽1,张盛亚1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8;2.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18摘要:黄铁矿是金矿床中主要的贯通性载金矿物,通过对坦桑尼亚某绿岩带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形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等标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识别出含金矿体,对野外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分析对绿岩带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标型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黄铁矿呈浅黄—黄色,以细粒为主,具有半自形和碎裂结构的黄铁矿含金性最好;主矿体即金矿化强烈区域黄铁矿晶形以五角十二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与其他单形的聚形为主。
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主量元素整体表现出亏S、富Fe的特点,而微量元素富As、Sb,表明形成了载金能力较好的P型黄铁矿;主矿体附近黄铁矿的热电性主要表现为P型黄铁矿,表明该含金矿脉剥蚀程度总体较低,且目前揭露的仅为矿脉浅部,向深部矿脉仍有较大的延伸,由此推断该矿床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绿岩带型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晶形特征;载金能力;找矿前景;坦桑尼亚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518(2019)01-0015-10DOI:10.11872/j.issn.1005-2518.2019.01.015引用格式:LUO Qingwei,WANG Baoguo,YI Aiwen,et al.Typomorphic Characters and Significance of Pyrite in a Greenstone Belt Type Gold Deposit in Tanzania[J].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27(1):15-24.罗清威,王保国,义爱文,等.坦桑尼亚某绿岩带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意义[J].黄金科学技术,2019,27(1):15-24.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是世界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矿产特征第一节地质特征坦桑尼亚位于非洲板块的东部,属东非克拉通南段的多多马克拉通地块,该克拉通是东部非洲几个高度成矿的克拉通之一,与赞比亚克拉通、津巴布韦克拉通和南非克拉通很多地方十分相似。
东非裂谷系在坦桑尼亚分为东西两支,西支在地表形成一系列盆地、山谷和湖泊,构成坦桑尼亚与西邻诸国的自然分界;东支由肯尼亚裂谷(常称为“格雷戈里裂谷”)向南延伸至境内,分成南东、南、南西三支,形成“坦桑尼亚北部发散带”。
非洲大陆大约有13个太古宙克拉通,如西非克拉通、刚果克拉通、卡拉哈里克拉通、坦桑尼亚克拉通等。
其中,坦桑尼亚克拉通位列第四(图2-1),因含有金刚石、镍、钴、铜、黄金等矿产而备受全球关注,具有发现世界级矿产的良好潜力。
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坦桑尼亚克拉通岩石圈厚度可达300-350km。
坦桑尼亚地质历史复杂而多样,太古宙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块体拼贴和造山作用。
坦桑尼亚高原主要由前寒武纪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
太古宙克拉通分布在坦桑尼亚的中部和北部,向北延伸至肯尼亚南部及乌干达西南部。
基底岩石覆盖了超过40%的陆地面积,包含各种不同时代(3.4-2.8Ga)和成因的岩石(变质花岗岩和变质沉积岩),是非洲大陆早期陆壳演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太古代以来,坦桑尼亚一直保持为稳定的克拉通,此后的构造作用仅限于古元古代乌萨迦兰(Usagaran)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SE侧、乌宾迪(Ubendian)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W-SW侧;中元古代契巴拉(Kibara)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的NW侧和新元古代泛非莫桑比克(Mozambique)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的东部。
元古宙活动带呈带状环绕克拉通分布。
泛非运动(900-550Ma)后,坦桑尼亚境内经历了相对平静的时期,广泛的准平原化阶段持续了近300Ma。
晚石炭纪-早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发生裂解,整个东非处于伸展机制下,沿坦桑尼亚东-东南部海岸沉积盆地沉积了古生代-新近纪的陆相和海相沉积物。
第三纪以来,长4000km的东非大裂谷分成东、西两支横断坦桑尼亚元古宙活动带,少量新生代火山岩沿裂谷分布。
坦桑尼亚北部,非洲第一高山乞力马扎罗火山分布于东非大裂谷东支的末端,矗立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边境地带;坦桑尼亚西南部沿东非裂谷系西支分布一系列火山岩系,伦圭(Rungwe)火山杂岩即分布其中。
图2-1 坦桑尼亚地质简图一、地层坦桑尼亚全境地层出露较广泛,可划分5大岩石地层单元,即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图2-2)。
太古宙地层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其范围与坦桑尼亚中央高原基本一致。
元古宙地层主要环绕太古宙克拉通展布。
东非前寒武纪构造事件尚无定论,因研究需要,前人将前寒武系划分成不同的“带”、“系”和“省”。
古生代-新生代沉积物覆盖了坦桑尼亚东南部的裂谷地堑、内陆盆地和海岸平原区。
图2-2 坦桑尼亚地层柱状图(一)太古宙地层太古宙地层分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主要由太古宙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及不规则状散布的绿岩和片岩带组成,向北延伸至维多利亚湖的东部边界及肯尼亚西南和乌干达东南的周边地区。
坦桑尼亚太古宙地体与非洲其他克拉通不同,不能划分出独立的片岩、绿岩和花岗岩地体,而是大量的花岗岩—混合岩—片岩地体所环绕的不同的片岩带。
克拉通内部出露的最古老的岩石为古太古代(3.8-2.5Ga),占据了多多马地区中央高原,被元古宙活动带(2.1Ga)所围绕。
坦桑尼亚太古宙地体主要可分为3个片岩带:多多马(Dodoma)、尼安萨(Nyanzian)和卡维隆多(Kavilondian)片岩带,片岩带被一系列花岗岩所分割,广泛的花岗岩浆作用发生在2500Ma左右。
太古宙岩石地层的下部为多多马超群的变质火成岩、变质表壳岩;尼安萨超群的燧石、变质泥质岩、条带状铁建造;上部为卡维隆多岩系的不成熟的碎屑变质沉积岩,可能源于尼安萨超群(表2-1)。
坦桑尼亚克拉通最晚的变质作用时代为 2.4-2.7Ga,与东非地区深溶作用和花岗变质作用相一致。
相应的岩浆作用阶段时代为2500±100Ma,广泛分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大部分地区、乌干达的东南部和肯尼亚西部。
太古宙主要矿床是后生含金石英脉,位于维多利亚湖金矿区。
岩脉产于表壳岩的剪切带中,与花岗岩密切联系。
层状金矿床和贱金属(base metal)矿化与尼安萨岩系的条带状铁建造有关。
表2-1 坦桑尼亚北部太古宙地层划分对比简表1.多多马超群(Dodoma Supergroup)多多马超群呈近东西向展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中部,由各种高级变质的花岗岩、混合岩及变质表壳岩等组成,主要包括黑云角闪片麻岩、角闪岩、含赤铁矿石英岩等,走向SEE或NEE,倾角陡倾。
岩石局部经历了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岩化作用,可见麻粒岩相岩石组合及辉石片麻岩产于低级变质的滑石绿泥片岩、绢云母片岩和含刚玉片岩中。
坦桑尼亚克拉通南部麻粒岩相变质岩局部可过渡为混合岩,并被辉长质岩石侵入。
多多马超群的岩石时代可能与尼安萨超群相同或略早,但早于与之伴随的绿岩和花岗岩。
多多马超群中变质表壳岩多呈带状分布于花岗岩地体中,走向NWW-SEE。
岩石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最晚的变质作用Rb-Sr法年龄为2500±100Ma和2580±60Ma。
目前,多多马超群中具商业价值的矿床知之甚少,需要进一步地质调查。
2.尼安萨超群(Nyanzian Supergroup)尼安萨超群不整合叠加在多多马超群之上,主要包括基性和长英质火山岩、条带状铁矿石及与之伴生的低级变质沉积岩(绿岩带岩石组合)。
绿岩带呈不规则状透镜体产于花岗岩地体中,经历了强烈的褶皱作用,可见残留的陡倾向斜。
尼安萨超群岩石可划分为下部和上部两部分组成,下部主要为基性火山岩;上部主要为长英质火山岩及化学沉积物,两者之间未见明显的接触关系。
在盖塔山(Geita Hills)地区,尼安萨超群的下部系列中,基性岩石主要包括玄武辉长岩、拉斑玄武岩,科马提质玄武岩极少出露。
枕状熔岩保留了很好地脱挥发份结构。
未发现典型的科马提岩。
局部地区可见石墨片岩呈夹层产于玄武岩中。
也可见少量的流纹岩流和含石英长石斑晶的角砾岩管产出,岩石中含有基性火山岩捕虏体,岩石后期发生硅化,常见浸染状黄铁矿。
上部系列岩石主要包括条带状铁建造、火山角砾凝灰岩、块状和层状凝灰岩、长英质火山岩等,其中条带状铁建造从底到顶含有三个不同的岩相:磁铁矿-赤铁矿-燧石岩相:微-中条带状磁铁矿-赤铁矿和含铁-硅氧化物的燧石比率,下部约为3:1,上部约为4:1,向上逐渐过渡为燧石岩相,两者之间夹有极少量的基性和中性凝灰质夹层。
条带状燧石岩相:为条带状燧石含少量富磁铁矿层或薄层,白色和红色凝灰岩层呈层状夹于燧石中,厚度可达50cm。
凝灰岩/燧石岩相:是条带状铁建造的最上部单元,化学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交互产出。
该相下部岩石普遍硅化,上部凝灰岩的厚度和含量均占优势。
火山角砾凝灰岩呈灰棕色,以细粒火山碎屑岩石为主,含浮石碎块和圆形火山角砾。
局部地区火山角砾凝灰岩横向上变为黑色页岩或黑色石墨页岩,并含有球状黄铁矿和层状黄铁矿。
岩石具轻碳同位素组成,可能部分为生物成因,部分为变质成因。
块状和层状凝灰岩呈灰色,红棕色。
细粒结构,局部见斑状结构,含有少量布丁状或角砾状燧石层。
长英质火山岩为流纹岩,呈灰色、粉红色,细粒结构,流动带状构造,含长石、石英斑晶,基质由石英和绢云母化长石组成。
局部岩石硅化强烈,含有大量浸染状细粒黄铁矿。
在盖塔和卢马加沙绿岩带中,尼安萨超群的下部系列最大沉积厚度可达5000m。
上部系列以长英质熔岩、凝灰岩、铁质燧石、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岩石组合为特征,少量变质泥质岩。
条带状含铁建造与长英质凝灰岩紧密共生。
条带状含铁建造的最大厚度可达100-400m,而长英质熔岩的最大厚度在2000-4000m之间。
绿岩带普遍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局部达石榴角闪岩相。
岩石发生褶皱,轴面陡倾,形成东西向面理。
尼安萨绿岩带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赋存了大量的金矿床。
3.卡维隆多超群(kavirongian Supergroup)卡维隆多超群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穆索玛-马拉绿岩带)的最北部,在邻区肯尼亚广泛分布,在坦桑西南部Lupa金矿北部出露,是太古宙地层序列的最上部单元(Walraven et al,1994),不整合覆盖在尼安萨超群之上,岩石发生褶皱,褶皱轴走向E-W向。
主要由砾岩、石英岩、粗粒长石砂岩、粉砂岩、页岩、千枚岩和凝灰岩组成。
少量薄层火山岩呈夹层状产出,锆石U-Pb年龄为2667±8Ma。
在结构上和组成上,卡维隆多砾岩成熟度低-中等,以尼安萨超群中氧化的条带状铁建造砾石为主,少量脉石英砾石,缺少基性岩砾石。
卡维隆多超群底部和中部的砾岩中碎屑岩型金矿可能来源于尼安萨超群或内生的含金地层。
(二)元古宙地层坦桑尼亚境内,元古宙可划分出4个活动带,环绕坦桑尼亚克拉通展布,即乌宾迪活动带(古元古代),分布于克拉通W-SW侧;乌萨迦兰活动带(古元古代),分布于克拉通SE侧;中元古代契巴拉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的NW侧以及泛非莫桑比克活动带(新元古代),分布在克拉通东侧。
元古宙地层主要出露于上述活动带中,从下到上可划分为乌宾迪超群、乌萨迦兰超群、卡拉戈维-安科瑞安超群、布科巴超群。
1. 乌宾迪超群(Ubendian Supergroup)主要分布在乌宾迪活动带中,由沉积和火成成因的高级变质岩及再改造的太古宙岩石组成。
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岩,含少量基性、超基性侵入体、晚期花岗岩,大理岩少见。
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西向,变质作用主要为石榴角闪岩相,少数达到麻粒岩相。
前人研究表明,乌宾迪活动带由8个不同的构造岩石地体(或块体)组成,即卡图马、依库鲁、乌宾迪、瓦克尔、乌非帕、尼卡、乌旁瓦、卢帕(表2-2),总体呈NW-SE向延伸,块体间以断层或剪切带为界。
2. 乌萨迦兰超群(Usagaran Supergroup)乌萨迦兰超群分布于太古宙克拉通的南部和西部,出露在乌萨迦兰活动带中。
与乌宾迪超群相似,乌萨迦兰超群主要由泥质成因的麻粒岩和黑云母片麻岩等组成,常见石英岩。
大部分地区遭受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构造线方向以南西向为主。
乌萨迦兰超群可与加拿大地盾的变质格林威尔省(Grenville Province)相对比。
乌萨迦兰超群可划分出两个构造岩石系列,即伊斯马尼(Isimani)序列和康斯(Konse)群,两者呈构造接触或不整合接触关系。
伊斯马尼序列:位于康斯群的东部,原称为“乌萨迦兰高级变质岩”,为一套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榴辉岩相岩石,包括片麻岩-角闪岩系列和无角闪岩的片麻岩系列。
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条件为温度750℃,压力18千帕,同时代的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为温度780℃,压力10千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