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绕岭中学266602《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可见,如何设计出精彩、富有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值得广大教师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即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教学《光合作用》时,我说道:生你者父母,养你者植物(学生笑),你吃的穿的,呼吸的都是植物给你的(学生哗然);没有植物,你父母也没有办法给你吃饱穿暖。
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给你生产吃的、穿的和呼吸的(学生点头称是)。
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二、温故知新法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
如在讲“血液循环”一节时,通过复习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后,提出血液是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导入新课,为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作铺垫。
三、情境导入法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
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技巧的探索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技巧的探索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堂一开始就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导入,并以此为学生拉开生物课堂的序幕,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并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可以确保生物教学课堂的顺利展开。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运用简洁的语言以及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新课的引入,以此不断发挥课堂导入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生活;问题;情境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之时,经常找不到导入的重点,导入部分与教师在课堂当中讲述的内容没有关联,比较突兀,这样的导入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教材当中的生物新知识的兴趣,初中生物教学效果一直难以提升。
鉴于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并采用合适的方式,为学生引出教材当中的生物新知识,以此不断促进高效生物教学课堂的施教。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对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技巧谈几点个人建议。
1.借助生活进行导入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在生物课堂当中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负担,并提高学生掌握教材当中的生物新知识的动力。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要重视借助生活,对学生进行新课的引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环境当中进行生物新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有效性。
例如,以《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为例,一上课,我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讨论了自己喜欢看的综艺节目,如《爸爸去哪儿》。
然后,我结合学生的讨论,向学生提问道:同学们,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萌娃和他们各自的老爸长得非常相似,用我们之前学到的知识来说,就是有许多的相同之处,这是为什么呢?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回答,即遗传。
最后,我结合学生的回答说道:不错,上述现象是和遗传有关。
那么,老爸们是把自己的性状直接遗传给孩子了吗?还是别的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共同学习一下吧。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精心设计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立疑激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也能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在此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总结以下几条供同仁推敲。
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过渡到新课也就十分自然。如讲八年级“植物的生殖”一节时,先复习七年级学过的“花的结构”,这样便可以前后衔接、顺理成章的进入新课。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人教版初中生物精彩导入

人教版初中生物精彩导入初中生物是我国初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界万物生长、繁衍、演变的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那么在初中生物课上,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一个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人教版初中生物的精彩导入,希望能够给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1.观察亲手做通过让学生亲手做一些生物实验或观察,来引发他们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取一片洋葱皮,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于细胞这个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或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生物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动手实验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生活联想在生物教学中,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学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绿色植物对人类生活有什么益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的知识,并且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兴趣。
3.当代热点把当代社会热点问题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是一种很新颖的生物导入方式。
比如,在学习生态环境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一些环境污染的视频来引起他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种方式可以让生物知识与当代社会问题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更多身边的事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趣味故事讲述一些有趣的生物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生物启蒙方法。
比如,在学习动物的进化过程时,可以讲述一些动物演化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生物进化的探索兴趣。
通过讲述趣味生物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以上就是一些人教版初中生物的精彩导入方式,希望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有所帮助。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精彩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的导入技巧探讨

初中生物教学的导入技巧探讨概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犹如一节课的“开渠之水”,独具匠心的导入,能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开渠之水”成为“源头活水”。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课堂导入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地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知学”的基础上“乐学”,以求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上,根据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恰当的设置课堂导入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度过一节课,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一、温故知新导入法常言说:“温故而知新。
”利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方法,在新课导入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先复习以前与本节课有联系的知识,使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又加深了一次印象,并能联系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来,调动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积极性。
如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呼吸系统有哪些结构组成?各个结构又有那些功能?”引入本节课的问题,“气体进入肺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最终氧气到了身体的哪儿去了?二氧化碳又从哪儿产生的呢?”学生由所学的知识中又产生了想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他们带着这一欲望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故事导入法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把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中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之中。
如在传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学中,首先给同学们讲克隆羊多莉由来的故事;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一节中,讲到珍妮古道尔与黑猩猩交朋友;在《生物变异》一节中,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学生情绪饱满,兴致浓厚,并且注意力集中,不但容易进入新课的学习中,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生物学常识。
创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导入

创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摘要:创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至关重要。
它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原则,进而设计出科学、高效、多样的导入方式。
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到最佳状态。
正所谓:“只要用心推敲,万事开头并不难。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高效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
”可见愉快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保证,而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更显得至关重要。
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起着集中注意、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将学生带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作用。
如何创建高效的课堂导入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而设计,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导入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能力基础。
如:在教学“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节时,我针对书中四幅插图导入,纯种高豌豆和矮豌豆杂交后子一代为什么都是高茎的?子二代却为什么有高有矮,而且矮的要少得多?此时学生对这部分图片从充满兴趣升华到科学质疑的程度。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抛入导言,怎样解释这些奇妙的现象呢?让我们走进遗传世界去探寻。
这样的导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如果忽略这一点,使导入和内容脱节,尽管导入很精彩,效果也不会好。
另外,在导课时,教师和蔼的教态,情趣盎然的语言,信手拈来的平常小事,学生听起来一定津津有味,就好比“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头上”,满足了学生听课的需要。
二、导入要有启发性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先使学生产生高扬的情绪和振奋的智力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只会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大脑的疲劳。
如在教学“生物的变异”一节的第二课时中。
这样导入,用长有“平安”汉字的苹果进行繁殖,后代结出的苹果还会有“平安”的字样吗?到底怎样的变异会遗传,怎样的变异不会遗传呢?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就很快转移到本节课新授知识上。
在教学本节第一课时“探究花生果实大的变异”中,教师从大花生品种材料中各取一粒大、小花生,问;“这是大花生,这是小花生,对吗?”,“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大花生里也有小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新 初中生物新课导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精品

郑彩玲(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10044)摘要:在课堂教学这个整体中,导入是第一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新课导入的方法主要有: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导入法,俗语、名言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图片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实验导入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导入方法注意事项在课堂教学这个整体中,导入是第一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似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一节课(尤其是新课)的导入对于这节课能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初中生物新课导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导入法这是最常见的课堂导入方式。
学生是带着已有知识进入课堂学习的,而生物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实际。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学生熟悉的事例导入新课,发展、深化出新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学起来自然轻松、有针对性。
比如,教学《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时,笔者这样导入:“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的时候吸入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
这样一来,地球上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么谁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氧气。
笔者顺势设疑:“那么,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可以产生氧气以外,还能产生什么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又需要哪些原料呢?”由此,笔者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新课。
又如,教学《眼睛和视觉》时,笔者这样导入:“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为什么近视后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一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
初中生物知识点教案导入

初中生物知识点教案导入
一、导入:
1. 师生互动:老师问学生们关于生物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包含各种生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观察并讨论图片中的
生物种类和特征。
二、目标呈现:
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等。
2. 提出学习问题:激励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为什么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的
基本特征有哪些?”。
三、知识点导入:
1. 师生互动:老师通过提问、讨论或演示等方式,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或基本特征。
2. 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具体生物实例,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类群的生物特征和分类方式。
四、概念辨析:
1. 教师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概念上的辨析,帮助学生理清各种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2. 学生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练习,让学生们归纳总结各种生物概念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
通过以上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点,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技巧-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技巧
[摘要]课堂导入技能是一项综合技能,体现出教师的个人素养与修养。它广
泛应用于各科各类教学。本文从六方面讲述了,课堂导入技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的应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技能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于“好奇”与“后疑”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
于艺术技巧的导人新课,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
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
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教师在新课的导入时,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法:
1.设悬、置疑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巧设悬
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
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可
这样导入:农谚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那么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
用?大粪又是如何对植物生长发挥作用呢?这样使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
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故事、典故导入法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巧妙设计,变换形式,
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
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
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
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
住,它靠什么结构?②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③珍珠是怎
么形成的?④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⑤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
有哪些种类?⑥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
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
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3.观察、实验引入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
方法。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
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导人新课,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可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例如在学习“原生动物门”时可让学生用肉
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可看到培养液中有一白点在游动,这时老师问:
“这些小东西是什么动物?它的形态、结构怎样?它是如何生存的呢?
4.新旧知识联系法
“温故而知新”。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与其他知识有着这样
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在导人新课时,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
识联系的支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设计“血
液循环”导人时,先提问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
管?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疑:“那么血液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的呢?血液
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就是我们
将要学习的血液循环的知识。这样的过渡可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5.联系实际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
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初中生物《免疫》课程在巩固和应用环节中选取的两
个案例提问,都是发生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中有普遍性。
案例一:田明同学上个月得了水痘。他复课后问老师:“听说得了水痘后就
不会在得水痘了,是吗?”
案例二:李强同学十月份得了流感,这个月他又患上了流感。他很不解,因
为他知道得流感体内会产生抗体,怎么还会得流感呢?你能帮李强分析下原因
吗?
[分析]教材中包括很多资料中用的是麻疹的病例来说明抗体的产生和作用,
但麻疹在学生生活中是很少见的,而农村的孩子得过水痘的现象还是很多的,不
管得没得过水痘的同学,对水痘还是有所了解的。感冒在生活中虽很平常,会发
生在每个人生上,但病毒变异是感冒多了一份复杂性,所以第二个案例除了为了
使学生得到思维上的培养和知识上的应用,还旨在帮学生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教
师用本班两位同学的真实情况为学生创设了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发学
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讨论
6.创设情境法
利用语言、电化教具、挂图、活动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例如: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利用设问的方式导人新
课,造成学习渴望新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在讲述《生物的进化》时,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设置问
题情境,用多媒体的语言和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在一片茂盛的森林中,生活着
一群鹿,它们自由自在地吃着地面上的青草和树上的叶片。突然一场灾难降临了,
地面上的草都消失了,只留下树上的叶片。鹿陷入了空前的恐慌,一部分鹿饿死
了;一部分长颈鹿活下来,并繁衍后代,逐渐进化成如今的长颈鹿。至此,我提
出一个问题:留下来的长颈鹿颈长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反应热烈,讨论激烈,
展开丰富的想像,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因为经常伸长脖
子吃树上的叶片形成的;一种意见认为是由于叶片在树上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
留下了颈长的长颈鹿。这两种意见正是拉马克与达尔文的观点,很自然引出了本
节课的内容。
总之,生物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教无定法”,新课导入也一样。教师在
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地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这有助于学生获
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