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洞庭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件 新人教版

1.(2015·天津高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
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
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温馨提示] 湿地保护的两大原则
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 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湿地资源的功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 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 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 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 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 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土 流失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捕猎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
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
工程措施
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 排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
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
地区 大河中下游湖泊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

精选2019-2020年高中湘教版必修3地理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精选2019-2020年高中湘教版必修3地理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精选2019-2020年高中湘教版必修3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湘教版巩固辅导五十九第1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污水②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④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地下水质恶化,海水入侵C、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D、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B、垦荒难度大,成本高C、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D、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反映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A、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B、保持水土、涵养水源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

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

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反复进退B、向南推进C、位置稳定D、向北推进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A、河流流速减缓B、河流流程加长C、古湖泊面积增大D、古湖泊距海变近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人为垦殖B、河流改道C、气候变化D、泥沙淤积【答案】:无【解析】:第6题【单选题】读“赞比西河流域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

(2)洞庭湖萎缩⎩⎨⎧ 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十分严重,
大规模地围湖造田
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 态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保护湿地资源的必要性: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湿地保护措施:
我国开始在长江流域实行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为内容的治理措施。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生活中的地理]
江西东鄱阳湖湿地公园日前被批准成为首批国
家级湿地公园,东鄱阳湖湿地公园位于江西××县
境内,地处鄱阳湖的东岸,总面积3。

6万公顷,其
中湿地面积为3。

5万公顷。

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东方白鹳、白鹤、小天鹅等众多迁徙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在此之前还有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江苏溱湖湿地公园等被列为首批国家湿地公园。

思考探究:什么是湿地?
提示: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一、湿地的功能。

2020-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湘教版

2020-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湘教版

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湿地资源的形成(对应学生用书第173页)[识记—基础梳理]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理解—要点突破]1.形成条件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2.举例(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运用—考向通关]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解析]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 蒸发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 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的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使河水泛滥成湿地。(2)人 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 3.歌诀法记忆湿地的价值 湿地价值有经济,农副产品多鱼米,航运旅游富价值。生态功能有意义,调蓄洪 水调大气,生物多样净污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湿地破坏的危害及其保护 湿地的破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危害和相应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延伸拓展 东北地区湿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合材料分析,针对我国红树林破坏严重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红树林属于湿地,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 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作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作用。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 析可知,当地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工程建设以及过度养殖是海南岛红树林破坏的 主要原因。第(3)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收入, 又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第(4)题,结合材料三及学过的湿地保护措施, 从法律法规、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破坏的红树林等方面分析 。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必修3

(2)洞庭湖“变”大的措施与其带来的效益:
[例2] 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解析]
第(1)题,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可通过两
图的比较得出,原因则可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 析:从自然原因看,泥沙淤积会使河道、湖泊变浅、变小; 人为的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会加速湖泊、河道的淤积过
思路,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湿地概述
1.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 地表 或为 浅水 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 (1)天然湿地:沼泽、 滩涂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 的 浅海区 ,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 稻田 等。
3.两大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 有水 。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 过渡带 。
(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解析:本题组以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表为切入
点,主要考查湿地的生态效益和阅读表中材料、分析问题
的能力。对注释的理解和对表格数据的处理能力是解答本
题组的关键。第(1)题,根据表内数据(正值——湿地面积增 加,负值——湿地面积减少),将每一种湿地的相关转化数 据进行累加,可以计算出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河渠、 水田、海涂、水库坑塘。第(2)题,综合表中数据分析,
用的水资源。
答案:(1)C (2)B
1.我国湿地面临的种种威胁
我国湿地状况 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的数量不 断减少,质量 在下降,湿地 生态系统的功 能和效益得不
类别 湿地面临的威胁 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浙江专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浙江专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自然 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 原因 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减少
湿地类型
开发保护
三江源
退耕还牧、还草;通过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 态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培养农牧民的环保意识和 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将三江源地区最终建设成 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研究和生态旅游为一体 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实现三江源地区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划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边界,有节制地开垦滩涂;加强
沿海滩涂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滨海湿地养殖优化和生态养殖 工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发展旅游观光,发挥并实现
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一体化
河口三角 洲
修筑防海潮大堤,湿地内围堰蓄水,在高盐碱地域人工培 育柽柳林和人工种植芦苇等;防止水质污染事件;注意河 流水利工程的建设;保持河流的有效供水
其他功能
旅游观光、航运、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
湿地名称 湿地形式
形成原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有
东北三江平 原湿地
沼泽湿地
冻土存在,水不易下渗;位于季风区
,降水较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 鄱阳湖湿地 湖泊湿地 地势低洼,有赣江等众多河流水注入
,水量充沛
海南岛红树 红树林湿 地处热带海滨,海滩广阔,气候湿热
2020—2021学年高中地 理浙江专版必修3:第二 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 发与保护——以洞庭湖
区为例
2020/9/15
功能
表现
产出功能
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 稀动植物
调节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洪水
生态功能
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与平衡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ppt4

【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ppt4

滩涂
读图,你能发现我国湿地分布的特点吗? 类型多样,从寒 温带到热带,从 沿海到内陆,从
平原到高山,都
有较为广泛的分 布。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
一、“地球之肾”
思考湿地的价值? 生态价值: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
但如果把湿地当作后备耕地资源,大面积开垦,势
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 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所以应该禁止这种不 正确的做法。
三、保护湿地
阅读P45-46《洞庭湖“变”大了》,思考: 哪些综合治理措施 使洞庭湖“变”大了? 在长江流域实行退
耕还林、封山育林、退 田还湖、平垸行洪、以 工代赈、移民建镇、加 固干堤、疏浚河道为内 容的治理措施。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大量排放污染物
1.“湖广熟,天下足。”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 利条件。 提示: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湖分布等方面分析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 水充沛,雨热同期。 (2)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
土壤肥沃。
(3)河湖密布,水产养殖 业发达。
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 息的环境和场所,植物、鸟类、水生动物等生物种类繁 多。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 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 附近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 并减小气温日较差,所以说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洞庭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含义和功能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包括沼泽、滩涂、浅海区(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4)功能
湿地的作用湿地美称
资源价值: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资源宝库”
生态价值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降解污染,净化水体“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乐园”
2.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 类别主要表现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日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小
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环境污染
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
引进物种的干扰
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3.不同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
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4.湿地保护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分析方法
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

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

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一般是人类对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
过度。

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