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原理图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反应堆本体结构

(完整版)反应堆本体结构
12
13
由外向内倒料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
可以展平堆芯功率,获得较高的燃耗深度,提高核燃料的 利用率。从第二循环开始,新装入的燃料组件的富集度为 3.25%,高于首次装料。 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堆芯内积累了会吸收中子的裂 变产物,需要增加后备正反应性。
缺点:
中子注量率的泄漏率较高,导致压力容器中子注量率大, 中子利用率较低低,导致换料周期较短,燃料循环成本较 高。
偿因燃耗、氙、钐毒素、冷却剂温度改变等引起的比 较缓慢的反应性变化。 (即调节慢反应)
注:在新的堆芯中,还用可燃毒物棒补偿堆芯寿命初期的 剩余反应性。
18
堆芯组件
1、核燃料组件
现代压水堆普遍采用了无盒、带棒束型核燃料组件。 组件内的燃料元件棒按正方形排列。常用的有14 14, 15 15,16 16和17 17排列等几种栅格型式。
第三讲 反应堆本体结构
1
2
3
4
5
6
(一)反应堆堆芯
7
➢ 反应堆在核电站的作用就象是火电站的锅炉,它
是整个核电站的心脏。它以核燃料在其中发生特 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来加热水使之变成蒸汽。
➢ 反应堆通常是个圆柱体的压力容器,其中裂变
材料所在部分称为反应堆堆芯。
➢ 堆芯结构由核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可燃毒物
➢ 燃料元件是产生核裂变
并释放热量的部件。
➢ 它是由燃料芯块、燃料包
壳管、压紧弹簧和上、下端 塞组成。燃料芯块在包壳内 叠装到所需要的高度,然后 将一个压紧弹簧和三氧化铝 隔热块放在芯块上部,用端 塞压紧,再把端塞焊到包壳 端部。
23
(a)燃料芯块
➢芯块是由富集度为2-3%的UO2 粉末(陶瓷型芯

第三章 反应堆保护

第三章 反应堆保护
图3.5 逻辑处理单元原理图
X、Y逻辑单元由固态磁逻辑元件组成,并采用负逻辑电路设计,比较结果分别送到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KIT)、报警系统(KSA)和主控室的状态指示灯(LA)。另外,在做T2试验时,比较电路向T2试验装置发送逻辑测试结果。
3.输出单元
输出单元接受逻辑处理单元来的X、Y逻辑信号,先对X,Y进行“与”运算,然后经磁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推动输出继电器向各执行机构送出保护命令。输出单元由磁性元件和继电器组成。
3.1.7 停堆通道的响应时间
保护系统响应时间是指该系统的每一个输入变量从超越保护整定值起到触发保护系统执行机构完成相应保护命令所需要的时间。其中紧急停堆通道响应时间分解图,如下图3.9:
TRT—紧急停堆通道响应时间。这段时间T由下式几个时间组成:
TRT=T0+T1+T2+T3+T4+T5+T6
其中,T0——介质传输延迟时间,T0只有在ΔT保护通道中有,因为堆进,出口温度测量用的探测器是安装在主管道的旁管路上的,所以T0是指主冷却剂由主管道流至旁通管路的时间。(参数为温度时:T0=1S,其余参数为T0=0S).
根据失电安全准则,紧急停堆保护输出应在系统失去电源时产生停堆命令;但这一准则不适用于专设安全设施保护,即电源丧失时专设安全设施不应当产生保护动作。因此,对于紧急停堆保护和专设安全设施保护,保护系统应采取不同的输出方式。所以,秦山第二核电厂RPR设计为:紧急停堆输出单元采用失电操作方式,而专设安全设施保护则采用带电操作方式。
6.可试验性和可维修性
为了发现、验证和维修故障元器件,以防止故障的累积触发保护系统故障,需要对保护系统进行定期试验。
保护系统的冗余性,为在线试验提供了可能,对于整个保护通道,共有T1,T2,T3试验。关于周期试验,可详见3.6节。

反应堆控制原理(课堂PPT)

反应堆控制原理(课堂PPT)
29
▪ 3.维持功率水平 由于运行时的各种原因,会使反应堆功率偏 离指定值。为了维持一定功率水平,用控制 库的自动调节来抵消各种引起功率波动的因 素。
▪ 4.保证堆的安全 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事故或出现 某种紧急情况,控制保护系统应能快速动作, 及时制止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以保证反应堆 安全。
▪ 四组控制棒按叠步程序一直移动到棒位偏差进入死 区为止。图9.21示出反应堆功率调节系统工作原 理。
47
48
▪ 1.二回路功率选择 ▪ 有可能作为功调棒组跟踪的二回路功率需求信导和选用条件
如下所述。 ▪ (1)最终功率整定值 ▪ 它是在汽轮机旁路系统GCT投入运行时设置的。当汽轮机脱
扣、超高压断路器断开或GCT置P模式时,就要选择它作为 反应堆功率的整定值。前两种瞬态发生说明汽轮机的功率需 求突然减少,这时反应堆仍然维持一定的高于汽轮机需求的 功率,多余的功率由排故系统排出。当汽轮机恢复用汽或用 汽量增加时,先不改变反应堆功率,而是通过减少排放功率 来满足汽轮机蒸汽需求的变化,直到汽轮机功率增加到比最 终功率整定值大时,再改选汽轮机功率以跟踪之。这种运行 方式的特点是比较好地保证汽轮机恢复或增加用汽时的负荷 跟踪性能。至于这两种瞬态发生后最终功率整定值是多大, 则视瞬态前汽轮机功率而定。如果瞬态发生前汽轮机功率大 于 率或整等定于值即30取%瞬P态n ,发最生终前功的率汽整轮定机值功就率是值3。0%Pn否则最终功
3
▪ 2.核反应截面和核反应率
▪ (1)微观截面
假定有一束平行中子,其强度为I,该中子束 垂直打在一个面积为1m2、厚度为△X m的薄 靶上,靶内核密度是N,靶后放一个中子探测 器,见图5—1。由于中子在穿过靶的过程中 会与靶核发生吸收或散射反应,使探测器测 到的中子束强度I′减小;记△ I = I - I′ ,实验 表明:

反应堆结构

反应堆结构

反应堆结构反应堆结构及几种典型反应堆系统反应堆是核电站中的热源,其内部装有可以进行可控链式核反应的核燃料,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能量。

核反应产生的热能通过载热剂传给汽轮机作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被输送到电网。

反应堆由堆芯、压力容器、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堆内构件等几部分组成。

反应堆安置在反应堆厂房(也称为安全壳)的正中,它的六条进出口接管管嘴支撑在作为一次屏蔽的混凝土坑(即堆坑)内,而堆坑位于一个大约10米深的反应堆换料水池的底部。

如下图它可分为反应堆堆芯、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和顶盖控制棒驱动机构四部分。

下面主要介绍反应堆堆心和压力容器。

1、反应堆堆芯:核反应堆的堆芯位于压力容器中心,由157个几何形状及机械结构完全相同的燃料组件构成,核反应区高3.65m,等效直径3.04m 。

燃料核裂变释放出来的核能立即转变成热能,并由冷却剂导出。

1.1、燃料组件:燃料组件骨架由8个定位格架、24根控制棒导向管、一根中子通量测量管和上、下管座焊接而成。

其功用是确保组件的刚性,承受整个组件的重量和控制棒快速下插的冲击力,并准确引导控制棒束的升降,保证组件在堆内可靠工作和装卸料时的运输安全。

如下图定位格架由锆-4合金条带制成,这些条带装配成17×17的正方形栅格。

在格架栅元中,燃料棒由其中两边的弹簧夹顶在另两边的两个刚性凸台上,其共同作用使燃料棒保持中心位置。

弹簧夹由因科镍718薄片弯成开口环制成,然后将夹子跨在条带上夹紧定位,并在上下相接面上点焊。

这样形成的两个相背的弹簧分别顶住相邻栅元的两根燃料棒,自然抵消了作用在条带上的力。

每个燃料组件带有24个控制棒导向管,由锆-4合金制成,它们为控制棒的插入和提出导向。

其下部在第一和第二格架之间直径缩小,形成缓冲段,以便当控制棒紧急下落接近底部时起缓冲作用。

在缓冲段上部有流水孔,正常运行时冷却水流入管内,在控制棒下插时水能部分从管内排出。

缓冲段下部的管径扩至正常,使底层格架可以按上层格架的相同方式与导向管相连接。

反应堆工作原理图

反应堆工作原理图

反应堆工作原理图嘿,咱今天来聊聊反应堆工作原理图这事儿。

你知道吗?我之前去一个科技馆参观,就看到了关于反应堆工作原理的展示,那场面可太震撼了!先来说说反应堆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讲,反应堆就像是一个超级强大的能量制造工厂。

它里面发生的事儿,那可真是神奇又复杂。

咱们来看看反应堆工作的基本原理。

想象一下,在一个大大的容器里,有一堆堆的核燃料,就像一堆堆超级有能量的小炸弹。

这些核燃料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生链式反应。

啥叫链式反应呢?就好像是一个接一个的爆竹,一个爆了引发下一个爆,这样不停地传递下去,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关键的角色叫慢化剂。

它就像是一个温柔的调解员,把那些跑得飞快的中子速度变慢,让它们能够更好地和核燃料发生反应。

还有控制棒,这玩意儿就像是一个超级刹车,能控制反应的速度,要是反应太激烈了,控制棒就插进去,让反应慢下来,保证一切都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

反应堆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些热量可不能浪费,得想办法利用起来。

所以就有了冷却剂,它像个勤劳的搬运工,把热量带走,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设备,把这些热量转化成电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

我在科技馆里看到那个展示模型的时候,眼睛都看直了。

那一个个精巧的部件,复杂的线路,还有不断闪烁的指示灯,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各自的重要使命。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是多少聪明的脑袋瓜子才能琢磨出来的呀!回到反应堆工作原理图,它其实就是把这一整个复杂的过程用简单明了的线条和符号给画出来。

就像是给我们这些普通人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能大致了解里面的奥秘。

比如说,图上会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示各种物质的流动方向。

红色的线条可能代表着热量的传递,蓝色的线条也许就是冷却剂的路径。

还有各种小图标,代表着不同的设备和部件,每个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不过,要真正搞懂这张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得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耐心才行。

就像我当时在科技馆,看了半天,也只是懂了个大概。

但这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大学精品课件: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压水堆结构概述)

大学精品课件: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压水堆结构概述)

• 喷淋系统:位于稳压器顶部,包
括主喷淋和辅助喷淋,用于减缓系 统热冲击、水温均匀及化学浓度、 降低系统压力;
• 电加热器:直接浸没的直套管式
电加热器,用于升高压力;
• 安全阀组:安装于稳压器顶部,
由保护阀与隔离阀组成;
• 测量仪表:主要用于水位检测与
显示;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反应堆冷却剂泵
• 水力机械部分:泵体、热屏组件、
路具有放射性,管板与U形管属于冷却 剂压力边界;
• 排污与给水:防止各种杂质高度浓
缩以及一回路向二回路泄漏,确保正 常工况与特殊工况的给水要求;
• 水位控制及相关测量:水位测量
及调整、给水流量、蒸汽流量、蒸汽 压力等信号测量;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压力壳——Mn-Mo-Ni低合金碳钢; 燃料——二氧化铀; 包壳——锆-4合金(Zr-4); 控制棒——银-铟-镉合金/316,304不锈钢(Ag-In-
temperature
• 120–400 MWe
• 15–30 year core life
• Cartridge core for regional fuel processing
(LFR)
Benefits
• Proliferation resistance of long-life cartridge core
英国建造32MWe原型堆,1976-1988年,运行的AGR共有14座, 8.9GW,由于受到CO2与不锈钢元件包壳材料化学相容性的限制 (690℃ ),使出口温度难以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功率密度低、燃耗低的 限制,使其仍难以和压水堆在经济上竞争;
• 高温气冷堆:采用90%以上的浓缩铀,全陶瓷燃料元件及堆芯,采

反应堆结构与核燃料

反应堆结构与核燃料

第四章反应堆结构与核燃料反应堆是核电站中的热源,其内部装有可以进行可控链式核反应的核燃料,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能量。

核反应产生的热能通过载热剂传给汽轮机作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被输送到电网。

反应堆由堆芯、压力容器、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堆内构件等几部分组成。

反应堆安置在反应堆厂房(也称为安全壳)的正中,它的六条进出口接管管嘴支撑在作为一次屏蔽的混凝土坑(即堆坑)内,而堆坑位于一个大约10米深的反应堆换料水池的底部。

参见图4.1。

图4.1 反应堆位置- 35 -- 36 -图4.2 反应堆剖面图- 37 -图4.2是压水堆的结构简图,它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反应堆堆芯● 堆内构件● 反应堆压力容器和顶盖● 控制棒驱动机构4.1 反应堆堆芯4.1.1 堆芯布置核反应堆的堆芯位于压力容器中心,由157个几何形状及机械结构完全相同的燃料组件构成,核反应区高3.65m ,等效直径3.04m 。

燃料核裂变释放出来的核能立即转变成热能,并由冷却剂导出。

在典型的燃料管理方案中,初始堆芯按燃料组件浓缩度分成三个区。

所谓燃料浓缩度也称富集度或丰度,是指燃料中235U 同位素在铀的总量中所占比例。

在堆芯外区放置浓缩度高的燃料组件,浓缩度较低的燃料组件则以棋盘状排列在堆芯的内区,如图4.3所示。

通常每年进行一次换料,更换约三分之一燃料组件,称为一个燃料循环。

换料原则是将燃耗最深的燃料组件取走,在外区加入新燃料组件,而其余组件在堆芯中央重新布置,使功率分布尽可能均匀。

在第六循环之前新加入燃料的浓缩度均为3.25%。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发电需求,从第七循环开始新换燃料的富集度改为3.7% 。

按照规划,今后还将采用长燃耗循环,即18个月换料方式,届时新换燃料的富集度将提高到4.45% 。

图4.3 堆芯分区布置(第一循环)- 38 -4.1.2 燃料组件大亚湾核电站目前所用的AFA-2G 型燃料组件由骨架和燃料棒组成,呈17×17正方形栅格排列,总共有289个栅格,其中264个装有燃料棒。

反应堆原理图

反应堆原理图
核电厂中的能量转换与转递
水的热能 核能
蒸汽的热能 叶轮的机械能
电能
核能如何转变成热能
燃料芯块到冷却水 的热量传递 冷却水的载热和热 量释放
蒸汽如何转化成电能
蒸汽的产生 蒸汽在汽轮机 中作功
转子带动发电机发电
能量转换
核能 动力装置
发电机
电能
蒸汽的动能(热能) 汽轮机
机械能
安全壳
蒸汽发生器 反应堆
换料中 堆芯
堆腔
反应堆的组成
燃料组件 燃料棒
燃料组件
控制棒
冷却剂(慢化剂)人口
燃燃料料芯芯块块
控制棒 燃料组件 返回
❖ 安置核材料的物 体—燃料棒;
❖ 冷却燃料棒和带 走能量的载体— 冷却剂;
❖ 使中子慢化的物
控制棒❖ 组体控件—制慢中化子剂数;量,
即控制功率的物 体—控制棒。
压水堆燃料组件
棒束长
– 慢化剂:使中子慢化,仅热中子堆有 – 控制材料:控制中子数
• 控制棒组件 • 可燃毒物 • 可溶毒物
– 冷却剂:吸收热量 并带出堆芯
• 各种堆芯图例
控制棒 燃料组件 压力容器
压 上封头

容 堆芯吊兰


堆 上隔板
内 围板 构 下隔板
件 堆芯支撑部件
下封头
控制棒驱动机构
压力容器
新堆装料
压水堆堆芯
: 约3~4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燃料棒的排列:15×15或17×17
燃料棒的排列 15×15 或 17×17
燃料元件与燃料组件
燃料元件
燃料组件
控制棒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
控制棒驱动 机构
控 制 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元件与燃料组件
燃料元件
燃料组件
控制棒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
控制棒驱动 机构 控制棒组件
控 制 棒
冷却剂泵(主泵)
飞轮
电机轴
泵轴
冷却剂出口
冷却剂入口
蒸汽发生器
汽水分离器 给水入口
U型传热管
环形下降 通道
稳压器
多重屏障



燃料芯块 元件包壳 一回路压力边界 安全壳 放射性保护区
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 的四道屏障
核电站
反应堆容器
反应堆
反应堆压力容器
堆芯(活性区)
• 功能
– 反应堆的心脏 – 产生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 – 以热的形式释放裂变能
• 组成
– 核燃料组件:核燃料是由易裂变核素制成, 通常还含有可转变核素 – 慢化剂:使中子慢化,仅热中子堆有 – 控制材料:控制中子数
• 控制棒组件 • 可燃毒物 • 可溶毒物
1km
安全壳
主蒸汽管道
汽轮发电机机组
汽轮机和发电机系统
汽轮机
低压缸
高压缸
发电机
冷凝器
组装中的冷凝器
控制棒
返回
燃料组件
安置核材料的物 体—燃料棒; 冷却燃料棒和带 走能量的载体— 冷却剂; 使中子慢化的物 体—慢化剂; 控制棒组件 控制中子数量, 即控制功率的物 体—控制棒。
压水堆燃料组件
棒束长 : 约3~4m 燃料棒的排列:15×15或17×17
燃料棒的排列 15×15 或 17×17
控制棒 燃料组件
– 冷却剂:吸收热量 并带出堆芯
• 各种堆芯图例
压力容器
压 上封头 力 容 堆芯吊兰 器 和 上隔板 堆 内 围板 构 下隔板 堆芯支撑部件 件
下封头
控制棒驱动机构
压力容器
压水堆堆芯
新堆装料
堆芯
换料中
堆腔
反应堆的组成
燃料组件 燃料棒 燃料组件
控制棒
冷却剂(慢化剂)人口
燃料芯块 燃料芯块
蒸汽如何转化成电能
蒸汽的产生 蒸汽在汽轮机 中作功
转子带动发电机发电
能量转换
核能
动力装置
电能
发电机
蒸汽的动能(热能) 汽轮机
机械能
安全壳
汽轮机 蒸汽发生器 反应堆
核电站厂房
安全壳厂房 汽轮发电机厂房
一回路辅助厂房
百万级核电厂厂房布置
( 反 安 应 全 堆 壳 厂 房 )
环形吊车 蒸发器 压力容器
`
蒸汽
稳压器
汽轮机 发电机
压力容器
蒸发器
输配电
主泵

水 主管参数: 一回路:压力154 bar, 高压水 二回路:压力~55bar, 出口饱和蒸汽
核电厂中的能量转换与转递
蒸汽的热能 水的热能 叶轮的机械能 电能
核能
核能如何转变成热能
燃料芯块到冷却水 的热量传递 冷却水的载热和热 量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