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形式美说课稿

中国画的形式美说课稿
中国画的形式美说课稿

《中国画的形式美》说课稿

学号:20095171063 姓名:姚俊婕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中国画的形式美》(板书)。

我的说课将从五个部分来进行: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辅助设计。

对教材的准确定位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我首先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主要分为三点: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教材定位。本节课中国画的形式美,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六册第三课,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通过三个维度来进行体现,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首先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那么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通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那么第三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此目标当中则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那么从教学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3、重点与难点。重点:重点是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我们都知道上好一节堂,不仅要备教材,同时还要备学生,因为学生是鲜活的、生动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八年级的学生十三、四的年龄,正处

在一个心理、知识、认识不成熟的过程,我将从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三方面来进行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1、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希望在得到老师在课堂上的肯定与表扬,那么我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我的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通过鼓励与表扬来更好的凝聚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知识基础。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已经对中国画有了初步的学习,在此我就采用体验中丰富已有的知识,在欣赏、交流与尝试中学习新知,从而为体现中国画的形式美的艺术表达奠定了知识基础。

3、认识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好的接受能力,但是抽象能力相对较弱。不过在此我会通过学生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结合学生较好的接受能力来弥补学生抽象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的创造与表达。

三、教法学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我的教学方法则是源至于我的教学理念,我以新课标当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的其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重视他们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且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根据我这样的教学理念,那么我将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结合教材与学情具体分析设计如下,他们分别如下:体验法、欣赏法和讨论法,而与之相结合的是尝试、感受、自主探究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方法。

那么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理念、多么多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会落实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部分:引入新课、传授新知、实践体验、拓展延伸、以及最后小结作业。先来看引入新课。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节课的导入是相当关键的。在此我也特别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尝试体验,并且在体验中能够加深理解能力,为此为学生准备了体验式的导入,展示图片。说说其中的意境和美感。我将提出问题:“同学们,比较下面两幅中国画作品,你认为具有哪些美感?”那么这样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先是通过了自己的体验,在我的问题中动脑思考,寻找感觉进入到课堂的角色当中。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的我新课。在此我则参用的体验式的导入,我的学生也在课堂进行了对中国画的神审美感受,我们师生共同走进中国画图像表达新知的学习。下面是传授新知。

2、传授新知

在传授新知的过程中,首先请我的学生聆听一段音乐,欣赏一组图片。在图片的欣赏过程中,选取不同类别、不同美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不仅去看,而是在看中思考、在看中发现。那么在这样的中国画欣赏过程中,要切实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知识与情感上的反馈。那么在欣赏过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比较下面两幅中国画作品,你认为具有哪些美感?”那么好,我的学生在此根据课前分好的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而在讨论过后,则进行小组间的畅所欲言,表达大家的观点和想法。在表达过后,教师则总结学生的讨论情况,并且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在表扬与鼓励过后,我将对以上两幅作品,两位画家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在这样的具体小结过后我会进行再次的提问:“同学们展示图片,在刚才的学习中,说一说你对中国画中形式美的理解?那么好,这个时候我和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分析中国画,形象之美:“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而到此,我对学生再次提出问题:“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同学发言。我做总结: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

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而色彩之美: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借助学生的好奇、求知心理。继续展示中国画的形制包括哪些内容?扇面、册页、手卷、框裱、条屏、立轴。立轴适合远看,横幅、长卷适于近视。立轴先看整体,后看局部;长卷先看局部,再引伸到全貌。再讲解印章:阳印与阴印;名章与闲章。章法之美: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叫做章法。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中国画的装裱也很讲究,使形制的外在结构形式更加完美。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而到此,我则完成了我的传授新知过程,我则由课堂先前的引导者退位为课堂的参与者,把课堂充分让位给我的学生,让他们进行接下来的体验和活动。

3、体验和活动

给同学分发一些绘画作品,让同学门运用前面我们讲解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并分发一些笔墨和宣纸,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在宣纸上所呈现的不同的效果。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类别的自选,充分以学生的爱好为出发点,与兴趣相结合,进行自我的知识创作,那么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我则进行巡回的指导,给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技法的指导,同时对大家的积极表现提出鼓励与表扬。而在创作过后,则组织多组的展示和多维度的评价,那么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体验、动手、动脑,不仅尝试了思维的发挥,同时体现了集体的创造力。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问题。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实践体验过程中,我则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的解决过程。那么第四总分拓展与延伸。

4、拓展与延伸

为了更好的丰富我的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向同学们展示了制作裱画的过程,再次集中课堂的注意力。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视频欣赏,在欣赏过程中,让同学们不仅去看,而是在看中思考、看中发现,积极的去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学生这样的观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传统,那么通过这样艺术的引入,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的观察和思考,不仅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也更好的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层面。这样的设计能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积极的去探索发现。那么在最后则是小结与作业。

欣赏中国画大师的部分代表作,提高眼界。

5、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的小结,我以学生的自我总结为主,教师则是画龙点睛的点评,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遗失补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一个积极的反馈,从而再次点题。

最后则是作业的设计,在作业的设计中结合刚才的拓展与延伸部分,鼓励学生制作一幅扇面作品用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去模仿古人的绘画形式。从而加深对中国画的形式美的认识。第五大部分则是我的教学辅助设计。

五、教学辅助

首先板书设计,本节课我以直观性板书,简洁明了、概括重点。

而最后则是我的教学手段,在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活动为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来完成我的整个教学过程。

好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