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梳理提纲

《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梳理提纲
《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梳理提纲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1. 1细胞的分子组成

1.1-01 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

理解

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怎样的?

结构特点是什么?(必修1P2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不同是由于R 基的不同

2.氨基酸是以什么方式连接的?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什么?如何表示?(必修1P22) 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缩合反应:

R 1 R 2 R 1 R 2 | | 酶 | |

NH 2—C —COOH + NH 2—C —

COOH NH 2—C —CO —NH —C —COOH +H 2O | | | | H H H H 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肽键(—NH —CO —)。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氨基酸 → 二肽 → 三肽 … → 多肽 → 蛋白质

3.n 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几个分子H 2O ?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 个氨基酸形成m 条肽链呢? n 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n-1个H 2O ,形成n-1个肽键。同理,n 个氨基酸形成m 条肽链,脱掉n-m 个H 2O ,形成n-m 个肽键。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 1.1-02 蛋白质的结构 理解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什么?(必修1P23)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1.1-03 蛋白质的功能 理解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③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④调节作用:如蛋白质激素中的胰岛素。⑤免疫作用:如抗体是蛋白质。 总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1-04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 6.生物体内核酸的种类和遗传物质的种类。

7.核酸的种类及基本单位是什么?(必修1P2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1.1-05 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理解

8.糖类的种类与作用:(必修1P30)

单糖: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

种类 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体内)、乳糖(动物体内)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体内)、糖原(动物体内)

功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植物特有的糖类:蔗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特有的糖类:乳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植物共有的糖类:脱氧核糖、核糖、葡萄糖 还原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 1.1-06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了解

9.脂质的种类与作用:(必修1P32)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种类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元素组成:糖类:CHO,脂质:主要CHO,蛋白质:主要CHON,核酸:CHONP

1.1-07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种类及其重要作用理解

10.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是:(必修1P16)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为大量元素(CHONPSKCaMg)和微量元素(FeMnBZnMoCu).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

11.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Fe构成血红蛋白,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1.1-08 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了解

12.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质等有机物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必修1P33)

1.1-09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了解

1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必修1P34)

含量:水在细胞中的含量最多。

存在形式:自由水:多,结合水:少。

功能:结合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输营养和废物、参与反应

1.1-10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了解

14.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必修1P35)

存在形式:离子

功能:①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如血红蛋白中含Fe、叶绿素中含Mg 。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1.2细胞的结构

1.2-0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理解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必修1P10)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两位科学家。

2.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必修1P10)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一、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

1.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方法是:(必修1P40)

材料: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方法:把红细胞放在清水中,让其吸水涨破。

2.细胞膜化学成分:(必修1P41)

化学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3.细胞膜的功能是:(必修1P42)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8页)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③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三、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结构:(必修1P68)

(1)流动镶嵌模型: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3)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6、生物膜系统(必修1P49)

①组成: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

②特点: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③功能:细胞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各种化学反应高效有序的进行。

四、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

7.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并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高尔基体:动物: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分泌。植物: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翻译的场所)。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都具有,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水分、色素等。

溶酶体: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

8、

注意:高等植物的根细胞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五、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9.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必修1P45)

外膜

结构: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增大

基质: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功能: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进行能量转换,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10.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必修1P45)

外膜、内膜

结构基粒:由类囊体构成,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基质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能量转换站。

1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必修1P48)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如抗体)

过程: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动力: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六、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必修1P53)

核膜:是双层膜,上有许多核孔

结构:核仁

染色质(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

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七、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八、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14.

九、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十、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6.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72页)

胞吞、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3-04 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了解

4.酶的本质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81页)

酶的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 酶有什么特性?(必修1模块第83页)

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1.3-05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理解

6.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哪些?(必修1模块第85页)

底物浓度;酶浓度;PH:过酸、过碱使酶失活;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1.3-06 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

7. 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88页)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1.3-07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理解

8.ATP和ADP是如何转化的,是可逆反应吗?(必修1模块第89页)

酶1

ATP ADP + Pi + 能量

注:能量不可逆,物质可逆。

酶 2

ATP与ADP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永不停息的进行,这既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由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1.3-08 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了解

9.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必修1模块第101—102页)

(1)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只有在光下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1845年,德国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有关内容:①取大小、长势相同的甲、乙两植物,在_在黑暗中_处理24小时,使叶片中的_淀粉耗尽:②向甲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乙植物黑暗处理(作_对照组_),保持其它培养条件相同:③几小时以后,分别将甲、乙植株上的叶片摘下。用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再用清水冲洗后,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物产生。④实验现象:甲叶片变蓝,乙叶片不变蓝。③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5)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7)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光合产物有机物的碳来自CO2

1.3-09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理解

10.叶绿体中含有哪些与光合作用有光的色素?(必修1模块第98-99页)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黄色)

11.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在哪里?(必修1模块第99页)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的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12. 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103页)

光能

总反应式:CO 2+H 2

O (CH 2O )+O2 其中,(CH 2O )表示糖类。 叶绿体

13.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103—104页)

1.3-10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应用

1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104页)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温度、CO 2的浓度、水分等

15.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植物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1.3-11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理解

16.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措施可以提高产量?(必修1模块第104-105页)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增加CO 2的浓度,适当提高温度等 例如:

①农业上采用套种、合理密植等措施使农作物充分吸收阳光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②利用大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CO 2浓度和温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1.3-1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异同

理解

1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必修1模块第93-94页)

18.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必修1模块第93-95页) 19.总反应式:有氧呼吸C 6H 12O 6+6H 2O +6O 2?→?

6CO 2+12H 2O +能量 无氧呼吸 1、C 6H 12O 6?→?

2C 3H 6O 3+少量能量 (乳酸菌、动物和人的肌细胞、马铃薯块茎等缺氧时)

2、C 6H 12O 6?→?

2C 2H 5OH +2CO 2+少量能量 (高等植物水淹时,、酵母菌缺氧时)

1.3-13 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

20.细胞呼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1)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氧呼吸

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 P 中。(2)细胞呼吸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1.应用:(1)农业生产上,设法适当增强细胞呼吸,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水稻生产中适时露田和晒田等措施的实质就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2)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要设法降低细胞的呼吸强度,尽可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粮食安全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果蔬储藏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

1.4 细胞的增殖

1.4-01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了解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由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增殖的,其增殖有何意义?(必修1模块第111-112页)

有氧、酶 CO 2+H 2O+能量

细胞是通过分裂的方式增殖的。

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有哪些增殖方式?(必修1模块第112页)

三种:①有丝分裂②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其中最主要的是有丝分裂。

4.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和分裂期

1.4-02 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了解

5.无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请举出进行无丝分裂的特例。(必修1模块第114页)

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例如:蛙的红细胞。

1.4-0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异同理解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有什么特征?(必修1模块第111-112页)

7.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113-114页)

8.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变化规律是什么?

1.4-04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理解

9.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必修1模块第113-114页)

特征: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5-01 细胞分化的意义及实例理解

1. 什么是细胞分化?(必修1P117-118)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特点?(必修1P118)

细胞分化的特点是具有持久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3.细胞分化的意义?(必修1P118)

①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②通过细胞分化,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③通过分化使细胞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细胞分化的实例?(必修1P117)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后来,有的细胞发育成红细胞,合成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有的细胞发育为心肌细胞,合成行使运动功能的蛋白。

1.5-02 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

5.细胞分化的基础?

高等生物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应含有一套与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即携带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是因为不同

的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6.细胞分化的实质?

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分化实质上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红细胞产生血红蛋白,这两种细胞合成蛋白质不同则它们基因组成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因为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都由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它们含有一套与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所以这两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8.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的关系?

①联系: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基础。

②区别:细胞分裂数变形不变,细胞分化形变数不变,细胞生长仅是大小变。

9.由一个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需要经过细胞的哪些变化?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5-03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理解

10.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必修1P119)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例如胡萝卜的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在某些条件下进行分裂和生长,形成一个细胞团块,继而分化出根、茎和叶,移栽后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

11.细胞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核内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

12.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①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限制,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③分化程度与全能性成反比。

13.细胞全能性的应用?(必修P119)

现在人们可以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拯救珍稀濒危物种,还可以和基因工程结合培育新类型。

14. 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细胞是什么?人体内什么细胞没有过全能性?为什么?

受精卵。成熟的红细胞,它没有细胞核。

1.5-04 细胞衰老的特征了解

15.细胞衰老的特征?(必修1P122)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5-05 细胞凋亡的含义了解

16.细胞凋亡的含义?(必修1P123)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17.细胞凋亡的意义?(必修1P124)

①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

②细胞凋亡能维持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平衡。

③细胞凋亡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1.5-06 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理解

18.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必修1P121)

①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②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③对多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的产生。

19.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正常生命现象吗?

是。

1.5-07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了解

2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必修1P125-126)

①能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例如,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癌变后变成球形

③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21.致癌因子有哪些?(必修1P126)

①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等,有机化合物如黄曲霉素等。

③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

环境中得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22.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必修1P127)

①远离致癌因子。

②健康的饮食和饮食习惯。

③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要长时间上网。

23.癌症如何治疗及其机理?

治疗方法:已有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化疗的机理是抑制DNA复制,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分裂间期。放疗是利用射线的高能量杀死癌细胞。

1.6实验

1.6-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6-11S 实验原理理解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原理?(必修1P18)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中加热,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2.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原理?(必修1P18)

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

3.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原理?(必修1P18)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1.6-12S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了解

4.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方法步骤?(必修1P18)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的组织样液。(苹果或梨匀浆)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5. 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方法步骤?(必修1P18~19)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3滴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

①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②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③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染色3min(苏丹IV染液中染色1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换成高倍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6.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方法步骤?(必修1P19)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的组织样液。(豆浆或鲜肝提取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1.6-13S 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用

7.在鉴定苹果组织样液中的还原糖时,将鉴定用的什么试剂注入样液试管后,样液颜色呈蓝色?经什

么处理后,试管中的样液颜色变成什么颜色?

在鉴定苹果组织样液中的还原糖时,将鉴定用的斐林试剂注入样液试管后,样液颜色呈蓝色。经水浴加热处理后,试管中的样液颜色变成砖红色沉淀。

8. 鉴定蛋白质时滴加试剂试剂的顺序?

先加双缩脲试剂A(0.1g/mLNaOH溶液),后加双缩脲试剂B(0.01g/mLCuSO4溶液)。

9.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组成相似,斐林试剂能否能否用于蛋白质的鉴定?这两种试剂的使用有何区别?

不能,因为两者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两种组分需混合后使用,且需现配现用,而双缩脲试剂两种组分需分别滴加。

10.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中需加热的是?需用显微镜观察的是?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苏丹III染液鉴定脂肪需用显微镜观察。

1.6-2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6-21S 实验原理理解

1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原生质层两侧的液体具有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

1.6-22S 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用

12.什么是质壁分离?(必修1P63)

质指原生质层,壁指细胞壁,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13.质壁分离实验中,洋葱表皮细胞中的什么可以看做是一层半透膜,浓度差是指什么?(必修1P63)

原生质层可以看做是一层半透膜,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浓度差是指外界溶液和细胞液浓度的差。

14. 质壁分离后,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充满是什么?为什么?

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15.本实验采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优点是易于观察。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表现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表现失水。

1.6-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6-31S 实验原理理解

1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原理?(必修1P84)

酶一般都是蛋白质,根据蛋白质的结构和特性,容易受到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

1.6-32S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了解

1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选择哪一种酶作实验材料?(必修1P84)

选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8.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方法步骤?(必修1P84)

①提出问题: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和已有酶的知识,提出问题。例如: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吗?超出温度(或pH)的范围,酶还有活性吗?

②作出假设:要针对问题作出假设。例如: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超出范围就失去活性;pH也会影响酶的活性,超出范围酶会失去活性。

③设计实验:(1)选择实验材料。

(2)根据假设预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3)确定控制变量。

(4)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④进行实验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⑥表达与交流⑦进一步探究

1.6-33S 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用

19.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必修1P85)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其中酶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逐渐下降,甚至停止。高温使酶变性失活,活性不能恢复。低温仅降低活性,不失活,活性可恢复。

20.pH对酶活性的影响?(必修1P85)

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的活性最高时的pH,即为该种酶的最适pH。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失去活性,并且不能再恢复。

1.6-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6-41S 实验原理理解

21.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必修1P97)

滤液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后,色素就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1.6-42S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了解

22.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材料用具?(必修1P98)

新鲜的绿叶(如菠菜的绿叶)、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天平、量筒、试管架。

23.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方法步骤?(必修1P98)

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称取5g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同时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将研磨得到的液体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②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的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③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④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盖紧试管口。

⑤观察与记录:观察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1.6-43S 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

24.在研磨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必修1P98)

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5.将滤纸条放入层析液中时应注意什么?(必修1P98)

应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色素溶入层析液。

26.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

有四种,从上往下其颜色依次是: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27.绿叶中的色素有哪几种?它们对光的吸收情况怎样?(必修1P99)

有四种,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四种色素都能吸收蓝紫光,两种叶绿素还多吸收了红橙光,但它们对绿光的吸收都较少。

1.6-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6-51S 实验原理理解

28.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原理?(必修1P9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1.6-52S 实验设计理解

29.实验材料用具和实验方法步骤?(必修1P92)

(1)提出问题:酵母菌会产生酒精,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2)作出假设: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精,同时产生少量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较多。

(3)设计实验①酵母菌培养液的配置。②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③检测酒精的产生。

(4)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设计进行操作,并记录。

(5)结果分析。

1.6-53S 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用

30.如何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必修1P92)

二氧化碳可以是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蓝。

31.如何检测酒精的产生?(必修1P92)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2.实验结果分析。

两个装置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混浊,说明都有二氧化碳产生。其中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中混浊快且程度高,说明该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多。在无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中变灰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而有氧条件下无,则说明无酒精产生。结论: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记叙了(讲述了)过程(来龙去脉、经过、事情、事件)。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1)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 议论、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 (2)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先叙后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先议后叙: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夹叙夹议:跟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引起共鸣。 4.小说的人物: ①小说的主人公:表现主题的人物。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动词、形容词、修辞)—性格或是心理—主题。 ③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 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者性格。 侧面描写:全面表现人物(角度不同)——更全面丰富人物形象。 反面衬托:以差写优———突出、强调,起到对比的作用。 ④主要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形容性的词语、概括而非描述。 ⑤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 5.小说中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③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仿佛在与读者交谈,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抒发感情更加强烈。 6.小说的记叙的顺序 顺叙:清楚明了,让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进入故事情境。 倒叙:果前因后,设置悬念,使文章有波澜,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 ①内容:插叙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结构: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7.小说的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血液:组织][皮肤:器官][植物没有系统结构] [组织——①人:结缔、肌肉、神经、保护②植物:保护、疏导、营养、分生] 3.细胞是除病毒外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还是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4.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代谢: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增殖、分化:生长发育;基因的传递和变化:遗传和变异] 5.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显微镜 1.高倍镜:“不要动粗” 2.高倍镜视野暗,低倍镜视野亮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5.①一行细胞数目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答:20×?=5) ②圆形视野范围细胞的数目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倒数2=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原核生物:细菌(球、杆、螺旋菌、乳酸菌)、衣原体、蓝藻、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病毒非真非原 [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蓝藻细胞质:含蓝藻素和叶绿素,就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还含有核糖体]

高一上期中考试政治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一至六课基本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什么是商品(重点)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什么是货币(重点)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商品和货币不是一对孪生兄弟,货币晚于商品出现,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重点):一般等价物 3、商品的基本属性(重点)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重点)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上的货币。如:一件衣服标价100元。·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现实的货币。如:用100元买了一件衣服。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5、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8、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9、信用工具都有哪些

信用卡和支票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支票: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10、什么是外汇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外币 1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表现和意义 表现: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意义:使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重点)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2、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 对谁有利,即是谁的市场 3、价值量的决定因素(重重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一般情况下,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作为生产者,就要努力缩短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重重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重重点)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新年大学0243《学前游戏论》作业参考答案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职能 .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职能 .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职能 2、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创造性,独立性与().连贯性 .积极性 .整体性 .主动性 3、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婴儿班 .小班

. 中班 .大班 4、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 .应多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5、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感觉运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6、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 外驱力学说 .内驱力学说 .活动学说 .情绪学说 7、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8、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数学游戏

. 表演游戏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 玩具及材料 .场地 .游戏时间 .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任务 .玩法 .结果 .规则 11、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常用的策略是().平行游戏策略

. 合作游戏策略 .领导游戏策略 .指导游戏策略 12、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 .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积木、积塑、橡皮泥、沙、雪 .秋千、木马、平衡木、皮球、跳绳 .口琴、铃鼓、铃铛、不倒翁、笛子 13、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都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游戏的功能可以由教学来替代 .教学的功能可以由游戏来替代 .游戏与教学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知识点归纳: 一、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 1、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二、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1、人物描写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4、作品主题的挖掘: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背景及典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二、国土辽阔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仅 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 2.2万千米,相邻国家 有 14 个。 3、大陆海岸线长 1.8万千米,我国濒临 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 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 分。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隔海 相望的国家有 6个。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 家】(口诀) 东朝北蒙俄罗斯,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南有印、尼不丹缅老越;隔海相望共六个、印尼马文菲日韩;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 5000千米;南北距离约 5500千米。 【领土四至】

A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 oN)B最南瑞:曾母暗沙(4oN)。 C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oE)D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oE)5、图1.4:我国领土南北部气候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图1.5我国领土东西端时间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行政区划】把34个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填在图中.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级(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级(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有两个简称的省市:四川省(川或蜀)、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云南省(云或滇)、贵州省(贵或黔);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黄河依次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2019年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总复习详细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总复习详细 知识点总结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 2CO 3 (或NaHCO 3 )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 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 3 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 3、稀HNO 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 42- 稀HCl、BaCl 2 白色沉淀 SO 4 2-+Ba2+=BaSO 4 ↓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归纳(5月3日) 阅读要点:抓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划出描写主要人物的句子,并简要写出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特点 答题要点:紧紧围绕五个要素(人物、环境、主题、情节、读者)来答题;要点当先,再具体分析;尽量用原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主要题型及答题思路: 1.环境描写作用(意图) 先概括环境的内容和特点,再思考: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①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2.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记七个关键词:视角(仰、俯、平、定点观察、移步换景)顺序(上下、高低、远近、内外)感官(视、味、听、嗅、触觉)情绪(融情入景、触景生情等)结合(动静、虚实、正侧、点面、声色、明暗、色彩等)描写(细节、场面、白描、细描)修辞 3.环境描写赏析题(是前两种题型的合并) 先概括环境的内容和特点,再分析技巧(手法),再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 情节梳理题 有线索的要找出线索;可以从事件、人物、心理、线索、时空等角度归纳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一定要注意角度的一致性;要注意情节展开的方式(心理描写、对话等等)5.情节的作用(人物的作用、标题的作用等所有的作用类的题)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 6.情节艺术(结构特点)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悬念与余味、伏笔与铺垫照应、摇摆(一波三折)、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线索(单线双线)、叙述顺序 7.人物形象分析 外形特征、身份特征、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要点当先,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注意有的人物有几个身份。 8.人物心理分析 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心理概述、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环境烘托、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现。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 9.人物形象的作用(五个方向) 10.刻画人物的技巧 两大角度:正面与侧面(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等/人物烘托、景物烘托) 白描与细描;修辞等。细节描写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 11.以某某为标题的原因(五大方向) 人物(意象)、事件(重要情节)、地点、线索、主旨、读者 12.标题的含义(表意和深层含义,要考虑有无双关) 13.叙述特点顺序:倒叙:增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人称: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感,身临其境;便于直接表达“我”的情感,真实自然第二人称: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情感的抒发更有感染力,更亲切自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更客观全面的展示内容;人称转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范文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 1/ 5

提纲(完整版) 2020 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七年级下 Units1-2 复习要点重点句型: 1.Where is your pen-pal from? He’s from Australia. 2.Where does she live? She lives in Sydney. 3.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She speaks English. 4.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 Yes, thre is. It’s on the Center Street. 5.Where’s the supermarket? It’s next to the library. 6.Is there a pay phone in the neighborhood? Yes, it’s on Bridge Street on the right. 语法:一般现在时 1.一般现在时用法 (1) 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常与表示频率的时间状语连用。 比如: always, often, usually, every day / week / month / year, sometimes, on Sunday 等 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00 every morning. (2)表示现在的状态。 I am a student. (3) 表示主语所具备的性格和能力。 I like red. I can spenk English. (4)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科学事实。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一)有关概念: 1、物质的量(n) ①“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用物质的量可以衡量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微观粒子群)的数目的多少,它的单位是摩尔,即一个微观粒子群为1摩尔。 ③“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的符号是mol。 ④“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的物理量。 ⑤“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 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 子、电子等)或它们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 2 阴阳离子,或含54mol质子,54mol电子。摩尔不能量度宏观物质,如果说“1mol 氢”就违反了使用准则,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⑥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或符号的特定组合。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①定义值(标准):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为标准; 1摩任何物质(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数目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②近似值(测定值):经过科学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单位是mol-1,用符号N A表示。 3.摩尔质量(M): ①定义:1mol某微粒的质量 ②定义公式:, ③摩尔质量的单位:克/摩(g/mol) ④数值: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式量。 ⑤注意:摩尔质量有单位,是克/摩,而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的式量无单位。4.气体摩尔体积(V m) ①定义: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②定义公式为: ③数值: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升/摩(L/mol);在室温和常压下, 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4升/摩(L/mol)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一)|高考阅读 小说情节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欧?亨利”式:是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所以又习称为“欧?亨利”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 (1)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而高考所选的大都是篇幅不长的小小说,此种技巧值得重视。 (2)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3)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方法归纳 1.小说情节概括题 把握情节是读懂小说的第一步。所以阅读小说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 思路引导: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 (3)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与概括的顺序,做到有的放矢、先后有序。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重点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1、常见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 2、常见圆周率的倍数。 1×3.14=3.14 2×3.14=6.28 3×3.14=9.42 4×3.14=12.56 5×3.14=15.7 6×3.14=18.84 7×3.14=21.98 8×3.14=25.12 9×3.14=28.26 16×3.14=50.24 25×3.14=78.5 36×3.14=113.04 3、常见基本数量关系式。 (一)基本算式 被除数 ÷ 除数 = 商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 积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 积 ÷ 一个因数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 和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 和—个加数 (二)行程问题 路程 = 速度 × 时间

速度 = 路程 ÷ 时间 时间 = 路程 ÷ 速度 (三)购买东西 总价 = 单价 × 数量 单价 = 总价 ÷ 数量 数量 = 总价 ÷ 单价 (四)工程问题 工作量 = 工作效率 × 时间 工作效率 = 工作量 ÷ 时间 时间 = 工作量 ÷ 工作效率(五)利息问题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利率 = 利息 ÷ 本金 ÷ 时间 时间 = 利息 ÷ 本金 ÷ 利率 4、常见单位换算 (一)面积单位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1 毫升 = 1 立方厘米 (二)体积、容积单位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1 升 = 1000 毫升 1 升 = 1 立方分米 5、常见公式。 (一)圆的周长、面积 周长 C=2πr 或 c=πd 面积 S=πr2 (二)圆柱、圆锥侧面积、表面积 (三)圆柱、圆锥体积 圆柱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锥体积 = 底面积 × 高 ×1/3 6、常见应用题类型。 (一)分数、百分数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 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一个数 ÷ 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 (大—小)÷“比” 字后面的 ) (4)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高一期中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 2 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 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 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 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① 碱金属元素 Li 、 Na 、 K 、 Rb 、 Cs 相似性:⑴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产物越来越复杂) ⑵都能和水反应:2M + 2H 20 ==2 MOH + H 2 ?( Li ( OH ) 2为中强碱,其余为强碱) ⑶具有强还原性(最外层只有 1个电子) 递变性:从Li 到Cs :⑴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 ⑵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碱的碱性越来越强 ⑶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 卤族元素:1、相似性:(1)负价均为一1价,Cl 、Br 、丨最高正价均为+ 7,最高价氧化 物均为 X 207,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X (2 ) 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与氢气反应: H 2 + X 2 = 2HX (产物越来越不稳定) (3) CI 2、Br 2、12均可与水反应(F 2反应放出氧气)X 2 + H 2 0 = HX + HX0 (4) 都能跟强碱溶液反应: X 2+2Na0H==NaX+NaX0+H20 n 、递变性:卤族元素按 F 、CI 、Br 、丨的顺序,核电荷数逐渐增多,电子层数逐渐增 多,原子半径逐渐增 大,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卤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 弱,所以卤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4、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 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② 元素非金属性强 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5、 同一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变化: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 ①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A == Z + N ②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则总结: (会画前 20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 (2)每层最多排布2n 2 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不超过 8 个( K 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电子);次外层最多不超过 18 个;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 置换反应。 原子 。 同一元素的各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1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记叙了(讲述了)过程(来龙去脉、经过、事情、事件)。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1)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 议论、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 (2)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先叙后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先议后叙: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夹叙夹议:跟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引起共鸣。 4.小说的人物: ①小说的主人公:表现主题的人物。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动词、形容词、修辞)—性格或是心理—主题。 ③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 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者性格。 侧面描写:全面表现人物(角度不同)——更全面丰富人物形象。 反面衬托:以差写优———突出、强调,起到对比的作用。 ④主要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形容性的词语、概括而非描述。 ⑤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 5.小说中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③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仿佛在与读者交谈,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抒发感情更加强烈。 6.小说的记叙的顺序 顺叙:清楚明了,让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进入故事情境。 倒叙:果前因后,设置悬念,使文章有波澜,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 ①内容:插叙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结构: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7.小说的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 结复习提纲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中考物理必背100条知识点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总结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两线异侧、空中角大、光路可逆”】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倍分虚实,二倍分大小,像物移动方向相同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温度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15、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不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达到沸点。⑵不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霜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编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编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农业发展的三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主要的耕作工具:西汉赵过的耦犁,西汉的耧车。隋唐时期的曲辕犁,使我国的耕犁技术达到完善。 4、主要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5、主要灌溉工具:曹魏—翻车(需要人力),唐朝—筒车(不需要人力),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6、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战国时期 7、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的进步) 直接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8、小农经济的特点:①男耕女织②自给自足③以家庭为单位④精耕细作⑤封闭保守 9、小农经济的地位: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中国以农立国 10、小农经济的影响:积极—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调动生产积极性 消极—①受到国家、政府剥削②规模小、无法承受较大的自然灾害③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古代手工业的三中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2、官营手工业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技术和炒钢法;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最为先进) 3、官营手工业制瓷业: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元朝—青花瓷;明清—明朝:五彩瓷,清朝:珐琅彩,粉彩;瓷都“景德镇” 4、丝织业:原始社会已开始养蚕缫丝;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清朝—细致精密的缎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明朝中后期 6、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7、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兴起,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飞钱:把铜钱等兑换成半联票;邸商: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柜坊:专为富贵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富(银行) 2、宋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 3、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资料

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D.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2、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D.大班 3、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 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 D.平行游戏阶段 4、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B.象征性游戏 5、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D.情绪学说 6、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B.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7、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C.数学游戏 8、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 B.智力玩具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D.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D.规则 11、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 A.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12、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A.都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13、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 B.安全、卫生 14、儿童与其他孩子操作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且同一个空间里进行,但相互之间不作交往的游戏形式是()。 C.平行游戏 15、在游戏中,幼儿拿勺子假装给布娃娃喂药、奶喝,这种游戏行为 属于()游戏。 B.象征性 16、福禄贝尔认为能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是() C.恩物 17、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活动的代表,其经验主义的教育 哲学观,为教育上对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方向。他是() B.杜威 18、为幼儿园设计的活动是() A.玩恩物及进行作业 19、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贝特森 20、下面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是() A. 弗洛伊德的游戏动机说 21、关于国外儿童游戏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心理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2、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B.斯宾塞 23、使用“娃娃游戏”作为游戏治疗技术的理论流派是() B.精神分析理论 24、以下游戏理论中,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有() B.游戏的元交际说 25、现代学前教育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B.游戏

[0243]《学前游戏论》

2020秋季西南大学 [0243]《学前游戏论》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职能 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职能 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职能 2、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创造性,独立性与() 连贯性 积极性 整体性 主动性 3、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婴儿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4、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一个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 独自游戏阶段 合作游戏阶段 联合游戏阶段

平行游戏阶段 5、为大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 应多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6、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 感觉运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7、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外驱力学说 内驱力学说 活动学说 情绪学说 8、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 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9、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数学游戏 表演游戏 10、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 结构造型玩具 智力玩具 音乐玩具 体育玩具 11、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 玩具及材料 场地 游戏时间 健康和情绪 12、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 任务 玩法 结果 规则 1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常用的策略是( )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文体常识 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 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 。 二、小说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 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小说题目 1.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如: 《药》 1. 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 (身份地位) 2. 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 (身份地位) 3. 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小说知识点 2.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如: 《雁阵》 4. 以主要人物为题。如: 《侯银匠》 5. 以特定环境为题。如: 《荷花淀》 四、 人物设题

答: 1)次要形象:陪衬或线索人物:为主要任务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主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2)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是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品行; 二是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不公; 三是表达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4.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 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做特写式的描 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5.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 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如:林教头的性格变化。 五、情节设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注意几点: 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是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突破。 2)分析人物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3)答题必须按“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原因”的格式加以概括。 1.设题角度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