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投标文件承包人建议书

EPC项目投标文件承包人建议书
EPC项目投标文件承包人建议书

承包人建议书

(一)工程详细说明

(二)设备方案

1.生产设备。

2.必备的备品备件。

3. 备选的备品备件。

(三)对发包人要求错误的说明

(四)其他

(五)图纸

安庆市石塘湖污水截流工程

投标文件设计说明

一、概述

1.1项目概况

黑臭水体的形成是由于石塘湖周边区域污水管网不完善,周边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的。本次工程新建石塘湖截污管线,将进入石塘湖的污水截流进入新建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设施,从而解决石塘湖污染问题。

本工程建设内容包含:(1)安庆市石塘湖西侧石塘咀以北、石塘咀~外环北路段、606桥大沟、机场大沟、红砂桥大沟的截污管线、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污水提升泵站;(2)安庆石塘湖东侧巴茅小学至外环北路、石塘村马庄组及中庄、外环北路以南的截污管线以及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规模:本工程新建截污管道28.07km,管径分别为DN300、DN400、DN500,污水检查井858座,小型污水处理站4座,其中污水压力管3.5km,一体化泵站1座,生态渗滤处置设施2座,管道自冲洗装置21个。

为保证纳管污水能够排入下游市政污水管道,石塘湖西侧建一座污水提升泵站,泵站规模为设计规模:近期80 L/s,远期480L/s。

1.2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2)《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适用技术(试行)》

(3)《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596-2001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2-2002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2)《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

(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805-2012)

(14)《防洪标准》(GB50201-2014)

(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7)《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DB11/T 594.2-2014)

1.4 现状情况

1.4.1现状排污口调查

根据对石塘湖周边排水状况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含有工业污水的排口有4个,分别是:跃进大沟排口、606大沟排口、黄花桥大沟排口、阿尔博排口。

(2)含有生活污水排放的排口共计12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眉山排洪河排口、余敦排洪河排口、余湾排洪河排口、舒州中学排口、牛冲河排口等。

表1-2石塘湖环湖排水口统计表

1.4.2现状工业企业调查

塘湖周边多为乡镇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且污水排放量均较少。上规模企业仅有阿尔博波特兰(安庆)有限公司、安徽国孚润滑油工业有限公司和安庆市天鹏屠宰场等3家企业,仅有安庆市天鹏屠宰场承当这全市生猪屠宰任务,污水排放量较大。石塘湖二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查情况见表1-3。

表1-3石塘湖二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一览表

1.4.3现状养殖户调查

石塘湖周边养殖户较多,2011年,流域生猪年末存栏总头数为 3.85万头,家禽1.2万只。表1-4列出石塘湖周边2000m范围内养殖大户基本情况。

1.4.4现状餐饮业调查

石塘湖周边餐饮业主要集中在余湾村一带,黄石村和大枫社区沿线多家餐馆处于停业状态,调查情况见表1-5。

1.4.4现状污水量

根据实际在关键节点处监测出的水样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合统计,计算出污水COD排湖量为3.1吨/天,全年污水COD排湖量共计1132吨。

二、

用水定额法计算得出,石塘湖截污污水量约为:4608吨/日。

方案设计如下:

本工程新建截污管道30km,污水检查井858座,小型污水处理站4座,其中污水压力管3.5km,一体化泵站1座,生态渗滤处置设施2座,管道自冲洗装置21个。

为保证纳管污水能够排入下游市政污水管道,石塘湖西侧需要岸管线上建一座污水提升泵站,泵站规模为设计规模:近期80 L/s,远期480L/s。

建设4座小型移动式污水处理设施,分别位于外环北路以南,处理规模为250吨/天、石塘村马庄组及中庄,处理规模为150吨/天、巴茅小学至外环北路,处理规模为200吨/天及350吨/天。

根据对石塘湖保护区内村民分布情况分析,对零散的居民生活污水利

用土壤和村内水塘采用生态渗滤处置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直接回到田地。设置2处生态渗滤处理设施,位于石塘湖东岸。

图1 总体布置图

三、设计方案说明

3.1石塘湖东侧(A区)截污管线工程

东侧S228省道大部分区域位于污水专项规划区外,因此主要结合乡村规划进行管线布置和衔接。本方案东侧环湖截污工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巴茅小学至外环北路(A3)、外环北路以南(A1)及石塘村马庄组及中庄(A2)。

外环北路以南(A1):

外环北路以南新建支户管,在居民附近坑塘驳岸设置污水管道,管道流向为自南向北,终点新建一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为250 m3/d。

DN300污水管总长度1300m; DN400污水管总长度1800m。沿线污水检查井采用混凝土模块井,共100座。

石塘村马庄组及中庄(A2)

石塘村马庄组及中庄区域

在现状路下修建污水管道,为减少污水管道埋深,合理规划路由,石塘村中庄污水管道流向为自南向北,石塘村马庄组污水管道流向为自北向南,在中间位置修建一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DN300污水管总长度700m; DN400污水管总长度1700m。沿线污水检查井采用混凝土模块井,共65座。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150m3/d。

巴茅小学至外环北路(A3):

巴茅小学至外环北路沿线人口居住较分散,同时考虑到现状高程,为

减少污水管道埋深,合理规划路由,沿线修建两座规模为200m3/d及350m3/d 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将就近截流的污水接入污水处理站。另外两处考虑设置两处生态渗滤处理措施,规模为35m3/d及10m3/d。

A3区DN300污水管,总长度910m; DN400污水管,总长度8100m。污水检查井采用混凝土模块井,共340座。此段新建9个管道自清洗装置。

石塘湖东侧截污管线干线埋深平均约3.5~4m,具体高程详见平面设计图。

3.2石塘湖西侧(B区)南侧(C区)截污管线工程

石塘湖西侧南侧修建截污管道DN300~DN400,总长度13.5km。

石塘湖西侧截污管线主要按照规划内容进行主要污水干线和支线的实施。现按污水管网布置形式的不同将西侧环湖截污分为三部分,即石塘咀以北(B区)、石塘咀~外环北路段(B区)、南侧黑臭水段(C区)。

石塘湖西侧(B区):

(1)石塘咀以北规划沿228省道设置D400污水截污管道,沿途对周边排出口进行截污,收集后的污水接入杨桥污水泵站,提升后的污水接入安枞路已建D1000污水干管,最终排入魏家咀污水处理厂。(2)石塘咀~外环北路段部分沿已施工的安枞路污水总管D1000周边新建D300污水支管,以收集沿线居民排水,污水收集后由西向东,接入安枞路D1000污水总管,最终排入魏家咀污水处理厂。在此段新建10个管道自清洗装置。

南侧黑臭水段(C区):

本部分主要考虑沿606大沟、机场大沟、砂桥大沟两侧的的排污,拟

沿606大沟、机场大沟、砂桥大沟建设截污管线,就近接入已建或者已设计管线。(1)606大沟:截污管接入机场大道污水干管,最终接入魏家咀污水处理厂(2)机场大沟:沿机场大沟南侧设计截污管,收集天柱山机场及其沿线居民的排污,截污管接水产路污水管,经机场大道污水干管最终接入魏家咀污水处理厂。(3)红砂桥大沟截污:红砂桥大沟上游为罗冲工业园,为红砂桥大沟主要污染源,已由罗冲工业园开始实施区域雨污分流工程。本规划沿其下游设截污管道将沿线村庄排放口接入机场大道及水产路城市污水管道,最终接入魏家咀污水处理厂。

石塘湖东侧截污管线干线埋深平均约3.5~4m,具体高程详见平面设计图。

四、管线方案设计要点

4.1管材

污水管道开槽段,管材均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承插接口。外环北路以南(A1)末端DN400干管约220米,埋深大于5米,采用拉管施工,拉管管材选用PE100管,热熔连接。

4.2管线位置

污水管线为坐标定位。

4.3施工方法

管材均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承插接口。根据土质、管道的连接方式、基础的造价管道基础按图集选用150°~180°砂石基础。管槽开挖采用放坡开挖,回填应两侧同时回填,坡度及回填要求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有关规定和按勘察报告提供的坡度放坡。

4.4检查井及井盖

污水检查井采用混凝土砌块井,详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0。道路下检查井盖采用Ф800双层重型五防球墨铸铁井盖,其它地段设Ф800双层轻型五防球墨铸铁井盖,井盖应注有"污"字样。检查井井盖须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建设标准。检查井内应安装成品防坠落装置。双层井盖中子盖要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100kg),并具

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检查井井筒砌至设计路面齐平,检查井在绿地或荒地内时井盖应高出附近地面0.2~0.3米。本工程使用的井盖几何尺寸、外观、结构形式按照国标(GB/T23858-2009)和图集(S501-1~2)要求执行。井盖净开孔尺寸与井筒内径尺寸保持一致,误差在±10mm以内。井盖与井座之间采用合页连接。

如遇跌水检查井,跌水处上下游各一管段及检查井内部均需涂刷环氧类防腐涂料进行内防腐,底层和面层各刷三遍,总厚度不小于200um,同时需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相关要求。

4.5 其它要求

管道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管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妥善的排水措施。沟槽内降水采用明沟和集水井排水,将地下水降至槽底0.5m以下时方可进行管道敷设等其它工序。

污水管必须按《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要求进行闭水试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

未尽事宜参照《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DB11/T 594.2-2014)与《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

五、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要点

5.1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本工程选用的小型化、集成化的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格栅+调节池+AA/O+MBR+消毒”工艺路线。出水水质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表5-1进出水水质

5.2生物渗滤处理设施

本工程部分地区借助土壤过滤、土壤微生物降解和作物吸收利用作用进行污水净化,同时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实际应用过程中结合调节塘调蓄污水,然后利用布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调节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活性和氧化条件实现污水净化,主要通过灌溉时期、灌后平衡期和排水期的时间调配来强化生物净化效果。出水水质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六、电气及自控仪表设计

6.1电气设计

6.1.1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 50668-201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规范(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6.1.2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本工程供电电源均取自当地市电,380V 低压电源供电,电源均以电缆埋地方式引入。

(1)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本工程属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确定用电负荷属于二级负荷,要求双回路电源供电。

二级负荷:一体化泵站、立式排污泵。二级负荷采用双回线路供电或专用回路供电。

三级负荷:泵房照明、排风等其他动力等不属于二级负荷的用电设备。

三级负荷由单电源单回线路供电。

(2)负荷计算:

6.1.3照明系统设计方案

照明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并配备电子镇流器等节能型电器附件,大幅度降低光源维护更换费用。控制室、泵站等一般场所采用高效的细管

径三基色直管荧光灯。

6.1.4屋面防雷

本项目属于三类防雷等级,在建筑物顶部装置防雷带或避雷针来防止雷击,并通过引下线单独接地,要求冲击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30欧姆。

6.2自控仪表、监控及通信设计方案

6.2.1设计依据

1、工艺提供的材料、参数及总图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版)

3、《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79-85

4、《工业企业调度电话和会议电话工程设计规范》(CECS36:91)

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

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6.2.2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方案的构成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显示技术、自动检测与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该系统使其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能够实时采集、优化控制、集中管理。

由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自动化仪表组成的检测控制系统----现场分控站,对各生产过程进行分散控制;再由通讯系统、监控计算机组成的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室,实行集中管理。

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监视生产区域工况、主要生产设施的运行状态。各摄像头均配置解码器及视频/数据光端机,视频及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由中控室内的视频设备实行集中管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