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做好细节管理

如何让做好细节管理
如何让做好细节管理

如何让做好细节管理

今年以来,一本名为《细节决定成败》的经济管理类图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书通过大量案例论述了细节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发出了“中国人不缺勤劳智慧,最缺的是做好细节的精神”这一振聋发聩的强音。10月10日,本报记者走访了该书的作者、著名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就如何在航天企业中作好细节管理工作进行了沟通和交流。1%的疏忽导致100%的失败

“我对航天虽然不熟悉,但在我的书中就援引了微量的铝制多余物导致‘3·22’长征火箭紧急关机这一案例,说明细微的错误就能决定卫星发射成败这个道理。”刚一接触,汪中求的这个“航天案例”就大大拉近了我们之间谈话的距离。

“为什么太空第一人是加加林呢,因为在确定人选时,只有加加林是担心弄脏飞船而脱下鞋子进入座舱的,这个细节反映出他的修养和素质。”汪中求又抛出了他的第二个与航天有关的细节案例,以此说明细节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成功与否。

话题还是围绕与航天相关的细节表现展开,记者问到:“一枚火箭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如何才能把细节工作做好呢?”汪中求指出,这就需要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类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从技术和管理上把各个方面的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保证其生产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仅要做好具体产品的细节工作,还要特别注意不同关口对接上的细节是否匹配,能否形成环环相扣的统一体,这需要管理者的细致耐心和综合协调能力,特别是在产品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企业、多家协作单位甚至多个国家时,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协调工作,否则,就很可能导致产品的前功尽弃。

程序比制度更重要

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汪中求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那么是不是要把提升制度执行者的素质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呢?汪中求并不认为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他列举了一个大家在开会时经常遇到的例子:会议开始时,工作人员都会要求与会者关掉手机,以免影响会场秩序,但会议进行中手机铃声依旧是此起彼伏。“如果我是会场工作人员,我会在开始就一步一步地告诉大家,请拿出你们的手机,请进入手机菜单……请调到震动或关机状态。”

汪中求通过这个例子希望告诉企业的管理者,在一个规章制度制定好以后,要想让制度能够很好地被执行,关键看能否设计出程序化的执行细节,这是管理者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综合能力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者要把执行者、操作者、生产者当成“傻瓜”,无论谁来执行规章制度,都能在程序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下照章办事。

为什么美国人的肯德基炸鸡90分钟内没有卖掉就要扔掉?为什么德国人做白水煮鸡蛋时都要拿操作手册计算?为什么日本人在饭馆刷盘子要洗7遍才能完工?“凡是精细的管理,一定是标准化的管理,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汪中求以此揭示,我们的管理与西方最大的差距不在制度上,而在管理的精细化上。

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细节

如果说在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化上,管理者要把操作者当作“傻瓜”,那么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重要管理领域里,管理者就要把个体的人作为管理中的一个个细节加以关注,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倾注,从而塑造成具有团队精神的优秀群体。

作为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特别强调在成长中的企业、特别是处于逆境中的企业要关注每一位员工。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走,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走出逆境、再续辉煌。

什么因素影响员工的心态呢?汪中求指出,薪酬收入、福利待遇、尊重关怀以及成就感都会对员工心态产生影响。有时企业出现的问题并不一定都是质量管理上的问题,而要从员工心态上找原因。

“一位员工对企业是否拥有高度热情,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工资的多少并不一定是主导因素,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还要看在管理过程中是否真正作到了对基层员工的尊重,高层管理人员是否能把普通员工当作战略伙伴,让员工发自内心地为企业自豪,与企业荣辱与共。”从推销员做起的汪中求对关注人的细节的工作看得很重。

“美国的总统一天内能和几千名选民握手,我们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能否抽出时间,与一位最普通的员工共进午餐,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与他们共谋企业的发展呢?”汪中求的话语中含着些许激动。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不禁又回响起《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的几个经典细节——对一国的总理来说,细节意味着“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对企业家张瑞敏来说,细节意味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对中国航天来说,细节则决定着我们的事业的成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