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化介绍
藏语“马”文化

藏语“马”文化作者:巴桑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23期在公元六七世纪吞米桑布扎创造藏文字之前,西藏就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
我们可以透过藏语流传的千百年历史了解藏文化,因为文化与语言相辅相成,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
一、藏语中的“马”现象“马”藏语中即,它大致有23种别名。
包括嘉措吉(海生)、络腮(聪慧)、白及布(财之子)、隆及星达(风中的木马)等各种称呼。
既然藏语中的“槚”(茶)与汉语中的“茶”是古同音字,并且由此能反映当时藏汉两种文化交互产生的影响,那么藏语中的“马”与汉语中的“马”想必也应该会有语音上的、语义上的、文化上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马是藏族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娱乐工具。
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因之常见而对藏语的影响也很大。
《藏汉大词典》中有关马的词汇很多,共有178个。
这178个词汇按词汇量的多少包括马的颜色、马的性情、马的种类、马的器具、关于赛马、关于马的劳作特征、马的外形特征、与马有关的地名、马与佛教用语等。
藏语中“马”经常用在俗语或比喻句中。
例如这些句子明显地都带有藏族生活和文化色彩。
藏语口语中,“马”常会用来来喻指“好人”或者“有才能的人”。
例如藏语中夸奖小孩聪明、听话、懂事、勤快或者说集“好孩子”的标准的若干特征于一个小孩,就会说“这个小孩像马一样。
…‘这个人像马一样”,意思可以是这个人能力强、善于为人处事,但意思更多的偏指这个人人品好。
藏语中为什么会有很多以马为例的俗语、谚语?口语中为什么“马”能喻指“好人”?藏语中的“马”的语用现象可以反映藏族“马文化”,马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与“马”有关的语言。
“每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会把某种独特的文化因素溶入自己的专门用语中从而在专门用语中形成一种特殊的世界观。
”藏语中这种与马有关的特殊的语言运用现象正反映出文化与语言的相融性。
二、“马”的文化蕴含马的众多藏语语用现象,突出藏族的马文化。
(一)物质层的藏语中常用“马”,马还常喻指“好人”,表明马在藏族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你了解“瑞马”这个词汇与马相关的民俗风俗吗?

你了解“瑞马”这个词汇与马相关的民俗风俗吗?一、瑞马的起源与传承瑞马,又称祥瑞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祥瑞形象,与马息息相关。
瑞马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在汉朝时期特别流行。
瑞马的意义既是象征吉祥如意,又是积极向上的象征,它通过马的形象寓意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二、瑞马的形象与象征意义1. 马的形象:瑞马一般是以白色为主,身姿高傲,四蹄矫健。
它通常被描绘在古代文物、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如陶器、瓷器、玉器等,以展现马的灵动与美丽。
2. 吉祥象征:瑞马作为一种祥瑞的象征,代表着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的寓意。
在古代,人们常将瑞马作为幸运、吉祥的吉祥物,以期望自己能够得到好运和幸福。
3. 志向象征:瑞马还象征着人们追求进步、无所畏惧的精神品质。
马具有奔驰的速度和坚韧的毅力,在瑞马的形象中,人们寄托了自己对于艰苦奋斗、追求梦想的向往。
三、瑞马与中国的民俗风俗1. 马年文化:中国十二生肖中有马,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马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
每逢马年,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马街会、马舞表演等,以表达对马的敬意和祝福。
2. 马匹比拼:中国的民俗中有一项有趣的活动--马匹比拼。
人们会选择自己的马匹进行比赛,以测试马的速度、力量和耐力,同时也展现了马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3. 马年祝福:在中国,马年被认为是一个幸运的年份,因此人们常常使用与马有关的词语来表达祝福,如“马上有钱”、“马到成功”,以寓意着希望在马年能够得到好运和成功。
四、瑞马的现代价值和传承1. 传统文化传承:瑞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承瑞马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2. 祥瑞寓意延续:瑞马作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通过瑞马的象征意义,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激励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和成功。
3. 马文化产业:瑞马文化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
《马说》优秀课件

马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分。本课件将介绍马的文化意义、 形态特征、行为习性和文学艺术价值等内容,展望马文化的未来发展。
导言
本节主题是马文化,将概述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为读者打下了解马文化 的基础。
马的文化意义
马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
马在中华文化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代表着勇敢、自由和力量。
马文化的历史渊源
马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交通交往。
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马文化在中国传统绘画、文学和戏曲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马的形态特征
马的起源和进化
马起源于古代,通过漫长的进化 过程成为现代马的样貌。
马的外貌特征
马的种类和特点
马有圆形的眼睛、长而匀称的腿、 鲜亮的毛发等独特的外貌特征。
马的文学艺术价值
马在文学中的形象
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作象 征和比喻,代表着勇气、自由 和追求。
马在艺术中的表现
马一直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形 象,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等 形式表现了马的力量和美。
马文化的历史传承
马文化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书 法和戏曲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 广泛传承和发展。
结尾
通过本课件了解了马文化的意义,突出了马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马文化的未来发展。
马的种类多样,包括白马、黑马、 棕马等,每种马都具有独特的特 点。
马的行为习性
1 马群的生活组织
马是社交性动物,通常以群体的形式育
马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幼驹期、青少年期和成熟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性。
3 马行为的特点和表现
马具有警觉性高、善于奔跑和高度集体行动等特点,适应了草原等特殊环境。
马装饰文化解说词

马装饰文化解说词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马装饰文化,那可真是个超有趣的事儿呢!你看啊,马在人类历史上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存在。
就像咱老祖宗那会儿,马就像现在的汽车一样,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而且马还能上战场,那可真是勇士们的得力伙伴。
这时候呢,马装饰就开始冒头了。
先说说马嚼子吧。
那马嚼子就像是给马戴的一个小“口罩”,但这个“口罩”可有大作用。
它控制着马的行动方向,就像船的舵一样。
我觉得这马嚼子的设计可能也是从人们驯服马的过程中慢慢琢磨出来的。
比如说,最开始人们想让马向左转,也许就试着拉一下马嘴左边的缰绳,发现马听话了,于是就慢慢有了现在这种精致的马嚼子。
再看看马笼头,哎那简直就是马头上的一道风景线。
有的马笼头上面会镶嵌着各种宝石,亮晶晶的,在太阳底下一闪一闪的,就像星星落在了马头上。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哦,它也是身份的象征。
就好比古代那些贵族老爷们,他们骑的马肯定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小少爷,家里特别有钱,他的马笼头那叫一个奢华,上面的宝石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
他骑着这匹马走在街上,那回头率,杠杠的,就像现在开着豪车的感觉。
还有马的缰绳,长长的缰绳就像是连接马和骑手的生命线。
缰绳的材质也有很多讲究,有的是用柔软的皮革做的,摸起来手感超好,就像摸着婴儿的皮肤一样。
想象一下,骑手握着这样的缰绳,轻轻地一拉一扯,和马进行无声的交流,那场面多和谐啊。
这马装饰文化啊,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人类和马的故事。
从简单的实用品到华丽的装饰品,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对马深深的喜爱和依赖。
咱们又聚在一起聊马装饰文化啦。
这马装饰文化啊,真是越挖越有料。
咱先从马的额饰说起吧。
马的额饰就像马头上的皇冠,各种各样的款式看得人眼花缭乱。
有些额饰是用彩色的丝线编织而成的,那些丝线交织在一起,就像彩虹落在了马的额头。
我想啊,这最初的额饰可能是为了驱邪或者祈求好运。
比如说,在一些古老的部落里,人们相信马是神灵的使者,给马戴上额饰,就像是给神灵的使者献上一份敬意,希望神灵能够保佑部落平安、兴旺。
蒙古族马文化

蒙古族马文化分享到:蒙古马与蒙古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影响对人类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过马,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
马成为人类的交通运输工具之后,极大的提高了古代人的迁徙能力。
尤其是蒙古族骑兵和战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许多民族的盛衰荣辱。
从而,在人类文明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历史产物——蒙古族马文化。
对“马文化”概念的界定,各国民俗学者们认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动物民俗中的一类,即本意;二是指驯马人和骑马人的民俗,即引申意。
后者探讨与马有关的人类社会行为。
这一引申意的马文化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以不同文化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诸环节。
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类生活习惯的例子很多。
因此,我们不能说人类征服了大自然,而只是人类适应了大自然。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叙述蒙古族马文化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中的渗透过程。
马的物质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看,亚洲人发明马的物质属性以来,马被人类重视的原因,首先是马最初成为游牧民族所依赖的交通运输工具;其次是马变为游牧民族狩猎的快速扑猎工具;其三是马的速度被跳跃到政治、经济、军事、战争和民族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领域中发挥主要作用。
经过这个转变,关于人类对马的物质发明,就大范围的迅速发展起来了。
这些发明,体现了游牧民族用马观念和方式的纵向历史变化过程。
世世代代在草原上过游牧生活的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生活用具等均反映了马背生活。
因此世人把蒙古民族称作马背上的民族。
久而久之马文化就变成民族文化。
比如,游牧生活所需的蒙古袍、蒙古靴子等民族服装;马鞍、套马杆等马具就是典型的马背文化之组成部分。
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当中马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有了马才能够了解辽阔的大草原的内涵,才能够准确挑选出下一次游牧的理想草场;有了马才能使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分散居住的游牧民得以相互来往和交流;有了马才能够在无垠的大草原上放养成群的牛、马、羊和骆驼等五大畜。
马队文化概念

马队文化概念马队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独特传统的文化现象,它以马为核心,融合了人与马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
马队文化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悠久的传统,无论是在亚洲、欧洲还是美洲,都有独特的马队文化。
马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开始驯养和驾驭马匹,使马成为人们的得力助手。
在古代,马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用于军事战争,还被广泛应用于运输、农耕和狩猎等方面。
马队文化象征着力量、自由和勇气,是人们对马的敬仰和崇拜的体现。
马队文化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蒙古,马是蒙古人民的象征,他们以马乃草原之王而以马队为骄傲。
蒙古人民以骑马狩猎和战争为生,他们崇尚勇敢和坚韧的精神。
蒙古马队在马术竞技中享有盛誉,在传统的蒙古国家大会上,马队表演成为了庆典的重头戏。
在西班牙,斗牛和马事是西班牙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术表演如“高空表演”和“马术芭蕾”在西班牙备受推崇。
这些表演体现了西班牙人对马的敬爱和对马术艺术的追求。
在美国,西部牛仔文化是马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部牛仔通过驾驭和驯服野生马匹来牧驴和追赶牛群。
他们骑在马上,穿行在草原上,体现了勇敢和自由的精神。
每年的美国西部牛仔竞技会上,马术比赛成为了焦点之一,无数的骑手与马携手向观众展示着他们的马术技巧。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国家,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马队文化。
例如阿拉伯国家以马为荣,他们的马匹出类拔萃,被誉为“神圣之马”。
摩洛哥的战马包装艺术在世界闻名,成为了摩洛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幕末时期,武士阶级骑马作战,这一段历史被称为“马跃的幕末”。
马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马队文化强调团结协作、勇敢无畏和尊重自然的精神。
马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它们不仅是忠诚的朋友,也是人们学习耐心和谦逊的良师。
马队文化通过马术竞技和表演,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马的美妙之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马队文化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现代的马队文化不仅关注马的运动能力和表演技巧,还注重保护马的权益和福利。
赛马节的历史与传统赛马文化

赛马节的历史与传统赛马文化赛马节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传统的盛大节日,它融合了运动、文化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元素。
本文将为您介绍赛马节的历史渊源以及其中的传统赛马文化。
一、赛马节的起源与历史赛马节起源于古代的骑术表演和马匹竞技活动,并逐渐演变为一项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庆祝活动。
早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赛马就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社交活动。
马匹的速度和力量不仅令人赞叹,还成为尊贵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赛马节逐渐普及到世界各地,成为国际性的庆祝活动。
二、赛马节的传统赛马文化1. 赛马场所:赛马节通常在专门建造的赛马场所举办。
赛马场是一个集观赛、参与和社交于一体的场所,一般包括观赛席位、看台、休息区以及各种配套设施。
许多赛马场还以其历史和建筑风格而闻名,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物。
2. 赛马项目:赛马节上举办的赛事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分为平地赛和障碍赛等不同项目。
平地赛是最常见的赛事形式,马匹在平坦的赛道上进行高速竞速。
而障碍赛则多设置了各种障碍物,马匹需要在克服障碍的同时保持速度,考验了马匹的技巧和马术家的能力。
3. 赛前仪式:赛马节上的赛前仪式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在开赛之前,常常会有盛大的开幕仪式,包括轰鸣的炮声、舞蹈表演和音乐演奏等。
这些庆典性的仪式为整个赛事增添了光彩,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瞩目。
4. 观赛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赛马节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观赛。
观众可以选择购买门票进入赛马场观看比赛,或是在电视直播中欣赏到现场的精彩瞬间。
为了提升观赏体验,一些赛马节还加入了其他娱乐项目,如音乐会、美食展览和烟火表演等,使赛马节成为一项全方位的享受。
三、赛马节的全球影响赛马节作为一项古老而重要的传统庆祝活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举行自己独特的赛马节,展示着各具特色的马匹文化。
例如,英国的皇家赛马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赛马盛事之一,汇聚了顶级马匹和知名社交名流。
另外,美国的肯塔基德比赛马节和阿联酋的迪拜世界杯赛马节也备受世人瞩目。
国学大讲堂之 马文化

马
王相 亥土 服乘 牛马
马
︽ 庄 子 知 北 游 ︾
—— ·
忽若人 然白生 而驹天 已之地 ︒过之 隙间 ︐︐
马
乐项临五 天籍卖年 别顾回花 骆骓头下 岂犹嘶醉 无解一骑 情叹声行 ︒︐︒︐
卖 骆 马 白 居 易
马
司 空 ︓ 土 木 工 程 ︐ 礼 乐 等 事
司 徒 ︓ 征 耕发 作徒 与役 其︐ 他兼 劳管 役田 地
马
︽ 山 海 经 北 山 经 ︾
—— ·
天头兽文 马︐焉石 ︒见︐︐马 人其其成 则状阴之 飞如多山 ︐白金︐ 其犬玉其 名而︐上 曰黑有多
马
︽ 史 记 大 宛 列 传 ︾
—— ·
„„益马得云 天西壮‟乌„ 马极︐︒孙神初 ‟‟更及马马天 云︐名得好当子 ︒名乌大︐从发 大孙宛名西书 宛马汗曰北︽ 马曰血„来易 曰 马天‟︾ ︐ ︒︐
马
弓马 如作 霹的 雳卢 弦飞 惊快 ︐
的 卢
马
公昂并为 故不中流 免能公矢公 ︐骑右所所 而︐臂中乘 昂进︒︐马 遇马世伤名 害于语颊绝 ︒公曰及影 ︐︓足︐ ︐
绝 影
马
虞骓时力 兮不不拔 虞逝利山垓 兮兮兮兮下 奈可骓气歌 若奈不盖 何何逝世 ︕︐︒︐
踢 云 乌 骓
马
日 久 见 人 心 ︒
路 遥 知 马 力 ︐
马
马 实 龙 精
︽ 山 海 经 ︾
马 八 尺 以 上 为 ︽ 龙 周 礼 ︾ ——
龙 马 精 神
——
起源
神 马
影响 人
启发
生命的高贵 生命的优化
精神
珍爱生命
优化生命
司 马 ︓ 军 政 与 军 赋
影 响 深 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上,马在人们生活、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于评价功绩比喻为“汗马功劳”。
马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超过了人自身。
马所拥有的与其它动物不同的自身价值——力量、速度及对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自从开始驯化马,它就在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也为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而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马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地不同马文化,不仅如此,马也影响了人类活动的其他方面。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什么叫马文化?马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马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美术、文艺及体育活动等内容,以反映人马关系为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分支。
蒙古馬文化蒙古族是马背民族,是在马背上从远古走向文明的古老民族,蒙古人天生跟马有着兄弟般的深厚情感。
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不论是生产劳动、行军作战、社会生活,还是祭祀习俗、文学艺术等,几乎都伴随着马的踪影。
传统的那达慕盛会、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以及悠扬动听的马头琴长调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蒙古马文化,与能征善战的蒙古民族一同被载入了史册。
马不但是其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文化图腾象征之一。
而蒙古族马的起源是从单一原型的氏族图腾发展到民族文化的图腾;从氏族文化表征,发展到民族文化的象征。
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不但体现在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而且还外延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1游牧先民对马的崇拜蒙古族对马的崇拜甚至开始于对马的驯服之前。
基于马有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强悍有力、疾驰如飞、灵活悟性等特性,自然的赢得了人们的心,激起了接近与亲昵的仰慕之情。
人们认为马是苍天之神派往人间的神灵,即马神,是“九十九天神”之一。
肩负着人类与“苍天”神之间沟通心灵的使命,有通神之灵。
所以在任何形式的大型祭祀天地活动中,马及其马奶等都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道具”。
2以马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创造马具在蒙古生活中可分为基本用具和辅助用具,即直接用于马身的用具和用于管理马的用具。
基本用具如:马鞍、马锤、马笼头、马绊、鞍鞯、鞍鞠等,辅助用具有马鞭、套马杆、夹板(骟马用具)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制作的马具也越来越先进。
这些是用具都是伴随着马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3马民俗的形成与嬗变由于游牧先民对马的崇拜,特别是马被驯养并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伙伴后,有关马民俗随之而形成。
它所涉猎的范围不仅仅是诸如打马鬃、酿奶酒、烙马印等生产民俗,而且还同拴马、跑马、赛马、马上技巧等游艺民俗息息相关。
此外,还产生了用马殉葬之习俗。
这种赋于旌徽以马的力量与精神意识是一种典型的马崇拜文化的产物。
4马造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马造型艺术的起源,可追溯至在我国北方大量发现的岩画艺术。
马形象不但是岩画中最早出现的“史前艺术”形式,而且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内蒙古和邻近省区发现的诸多北方游牧民族的古墓壁画中,马的踪迹和形象,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它同上述岩画、青铜艺术一样,反映出不同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民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审美追求等诸多方面。
5蒙古族文学中的马形象蒙古族文学,分为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两大部分,其民间文学的涵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是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
马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在其文学中是一座永恒矗立着的丰碑。
在蒙古族英雄史诗中,英雄与马从来就是以整合形象来体现的。
蒙古高原游牧部落时期的史诗《江格尔》,集中体现了当时游牧民的这种思想理念。
史诗中英雄的坐骑,是集兽性、神性和人性于一体的艺术形象。
它们不但同英雄一样勇敢、坚强,具有高超的智慧,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救世主和启蒙者,成为最后战胜恶魔的决定因素。
马象征着英雄。
中国马文化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马文化有以下特点。
1、马文化的历史悠久自从已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马文化就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从猎马食肉到把多余的活马驯服、饲养再到骑乘、劳作、运输、战争、通讯、科技等运用,表明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应该是马文化的文化。
2、马文化涉及的范围广泛凡是人类涉及到的领域如生产、生活、交通、运输、通讯、军事、医疗、教育、科研等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曾与马和马文化有联系。
3、马文化的地位显耀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皇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框架。
可以说,没有马文化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今天。
4、马文化的影响深远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寄托、生活、做人、科技进步、社会进程、战争胜负、娱乐休闲、艺术欣赏、健康医疗、经济政策、政治关系等都依附着马之文化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不仅在过去和现在起作用,随着中国马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马文化对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将会更深更远。
5、民间是推动马文化发展的主体历代历朝的帝王们爱马、骑马、好马的举动以及各朝代实行的″马政″起到了积极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民间的养马、马在各行各业中运用、马的民俗形成、马的娱乐享受和马的艺术展现等成了马文化发展动力的主体;历代文人骚客的颂扬和赞叹对马文化的提炼和升华起到了推波助阑的作用。
6、马文化的表现的形式丰富多彩在目前关于现存动物的文字、语言、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表现形式中马的表现形式最多,也最丰富,而且制作工艺和技术达到了顶尖的水平。
7、马文化的消亡与兴起并举一部分己经消失(响马、马神庙、马阶、部分马民俗);一部分正准备消失(马帮、骑兵、马褂、部分民俗);一部分正在兴起(马健身、马博奕、马医疗、马旅游)。
8、吉祥象征是中国马文化的显著特征马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主要以″吉祥″为核心价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祷、激励、成功等象征意义,″马到成功″已成为了人们相互间祝福的代名词。
马的词语中出现贬义成份的机率,也是所有现活的象征动物中最少的。
9、马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甚少在中国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喜欢马的人多、从事与马相关的工作的人多、玩马(骑马、养马、赌马、买卖马、创作马、表演马)的人多,但把马当成一种文化来研究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
投入少、创作少、报道少、媒体平台不完善……这是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马文化极不相称的现实。
西方马文化在西方,马文化的一个反映就是骑士精神,象征着骑士精神和道德,象征着名誉、礼仪、谦卑、坚毅、忠诚、骄傲、虔诚。
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
传承到现在,代表的是绅士风范和高雅。
现代马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马文化。
英国马业、马文化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已发展成为英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马业对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生物工程学科、兽医学科及围绕马业的其他学科和技术都获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马文化在英国也最具代表性,保留了绅士风范及高雅特征的全社会大众娱乐活动,它是英国马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英国是现代马术运动的发源地。
马术运动是由人和有生命、有性灵的动物一起参加的户外运动,它要求人和马成为一个整体,骑手驾驭马的技术与马的能力相结合。
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骑手是在进行与性灵的对话运动。
而人马合一才是骑乘的最高境界。
与其他户外运动相比,马术是一个互动的运动,性灵与性灵的对话运动,而这种把奢侈与健康的运动结合在一起,也将是一种世界顶级生活品位的享受。
拥有一匹或者几匹高贵的纯种名马,不仅是身份的象征,同时,马术运动给你带来的更是一般运动所不能拥有的健身效果,给你健康、英姿飒爽的体魄。
马术运动拥有让全身健美的魔法。
初次骑马后,会浑身酸痛,但亦是让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锻炼。
在骑马时,骑手全身所有骨骼和肌肉,以及内脏各器官都会跟随坐驾一起处于运动状态,从而也能够起到消耗多余脂肪,强健肌肉的运动效果,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如今,英国马业发展已成为世界级产业。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英国马业多样性和富有挑战性,英国有独特的英纯血马检测机构,而且拥有最先进的训练设施和最优秀的驯马师、骑手及育马专家,因此,英国培养出了世界上高品质的英纯血马。
英国是纯血马的发源地,十七世纪,英国支持赛马运动的第一个国王五查理二世,为了比赛的需要,英国马业育种专家通过引进东方种公马以提高赛马的速度和马品质。
一七九一年威热比斯公司首次出版了种马全书,用于登记英纯血马的系谱。
目前,英国有五十几个各具特色的赛马场,并都具有先进的全天候赛道,意味着一年到头都可以举行平地赛马和障碍赛马,英国每年从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都有赛马运动;截止到一九九九年底,英国拥有种母马11000多匹,种公马200多匹,拥有受训马13000多匹;英国每年赛马一般都超过1100次,其中平地赛和障碍赛共计70460多场比赛,英国赛马、爱马者不断增多,近几年每年到赛马场观看比赛的人数超过500万人次。
英国的育马和驯马者向全世界提供了高质量的赛马,这些优秀马匹在世界各国的赛场上都有卓越的表现,而且享有盛誉。
现在,国际马业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以美国为代表的休闲骑乘马业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赛马业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马术业模式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产品养马业模式。
休闲骑乘马业模式——美国美国是世界马业超级大国,而且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匹存栏量增长较快。
马业为人们提供了140万个全日制工作岗位,马业雇用的人数超过铁路、广播电台和电视。
马业各类活动参与人数达460万,观众愈千万人次。
马主达200万人。
马业在美国与其他畜禽养殖业不同,是个独特的行业,43%的马用于休闲骑乘,仅有8%的马从事耕作、交通运输以及军、警用。
马最大的意义是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使得马与其他家畜分离开来。
美国的50个州都有马。
育种、饲养和调教通常在农村进行,竞技比赛、展示表演以及其他一些活动一般在城市举行。
超过86%的工作岗位产生在农村。
美国马业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般公民、竞赛设施、非经营性马主、一级商业马主、刺激商业马主(育马者)、内部供应者、外部的支持者。
以上几类基本构成了美国马业的主体。
美国有50——100个养马场的州共8个。
美国马场采用集约化经营管理及配套的先进科学技术,马的育种、繁殖、饲养管理,幼驹培育,调教训练,均严格按科学要求办事,并利用电脑储存了每匹马的资料档案。
美国马场培育的马匹谱系记载详细、体质外貌好、竞技能力测验及时,并做后裔鉴定,培育出来的马匹部分销售到国外,马匹的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