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doc

4。《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doc
4。《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doc

附件4:

“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

究与示范”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本项目针对我国社会公共安全的形势和特点,“平安城市”建设、“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试点工程”建设,从社会治安风险、动态预警、综合防控体系效能评估及应急处置应用技术研究,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关键应用技术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开展研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关键应用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为我国社会治安动态防范体系的建设提供从基础理论、系统架构到关键应用技术与产品的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本项目按照“统一目标、分类实施、交又促进、突出优势”的原则, 设置七个课题:

课题一、社会治安风险、动态预警、综合防控体系效能评估研究课题二、典型社会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三、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四、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的视频数据采集应用技术研究课题五、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的信息传输、交换应用技术研究课题六、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视频图像的智能分析处理应用技术研究

课题七、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研究

项目实施年限:2006年10月?2008年12月。

二、课题内容

课题一,社会治安风险,动态预普,综合防控体系效能评估研究

1.研究目标

该课题研究完成后,我国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可以依据科学的安

全风险评估理论,利用有效的社会治安动态防范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建立相应的预测预警模式和应急处置机制,从而为各级政府制定社会治安规划,实施宏观安全防范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为逐步形成有效的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综合防控体系奠定基础。

2.主要研究内容

⑴社会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技术

主要研究和分析影响社会重大活动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社会重大活动的确定原则及其可接受风险基准,研究各种类型的活动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社会重大活动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和标准、社会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建立相关模型,实证分析方法及示范。

⑵社会治安动态预测预警体系研究

主要研究社会治安动态预测预警基础理论;社会治安动态预测预警指标、体系指标及量化方法;预测预警模型设计方法;社会治安动态信息采集技术与方法,预警分级标准及报警模式。

⑶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效能评价技术

主要分别研究社会重大活动安全防范系统、城市重要目标安全防范系统、城镇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单位内部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住宅小区治安动态防范系统、公共聚会场所治安动态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政府宏观监管效能评价体系及综合考评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及示范。

3.主要考核指标

建立社会治安动态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警情分级及报警模式;建立社会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和标准;建立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政府宏观监管的效能评价体系及综合考评方法;提交社会治安动态预警分级标准、社会重大活动安全风险等级标准、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价标准;通过进行城市社会治安防控综合试点,提交2个试点城市的相关项目的社会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社会动态防范系统效能评估报告。

4.课题经费

国拔经费105?150万元。

课题二、典型社会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

以地铁和大型商场(超市)等公众聚集场所为对象,针对化学毒剂泄漏等突发事件,构建典型社会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模式,获得高效的应急处置方法与技术,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遏制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2.主要研究内容

以地铁和大型商场(超市)为对象,针对化学毒剂施放等突发事件,建立恐慌情况下人群的疏散模型,采集我国的疏散基础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在实际管理中综合应用;建立化学毒剂洗消技术基础数据库和危险评价方法,编制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洗消处置技术导则。针对化学毒剂泄漏等突发公共事件研究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方法和式样;研究调集相关救援力量综合演练所研制的应急指挥模式,编制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导则。

3.主要考核指标

⑴针对地铁和大型商场(超市)等社会公共场所,建立的恐慌情况下人群的疏散模型要能够考虑人群疏散的心理及行为规律、能够结合人群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具有创新性;编制的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和应急预案制定原则应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实际应用。

⑵建立的典型社会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方法和式样要求可操作性强,编制的预案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得到专家和公安消防部门认可;建立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模式符合实际,高效可行,能指导应急救援行动,提高公安部门的救援指挥效能,并在一个城市的实际演练中得到印证。编制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导则得到示范城市的演练印证,并要逐渐推广。

⑶建立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化学毒剂的洗消方法科学、合理,运用

上述方法所编制的预案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得到专家和公安消防部门认可;所研究的典型公共场所化学毒剂洗消危险性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能指导应急救援行动,并在一个城市的实际演练中得到印证。

4.课题经费

国拔经费70?100万元。

课题三、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1.研究目标

提出城市公共安全报警与视频监控网络系统集成平台的功能要求、系统构成、监控管理模式、安全性要求等,编制出相应的技术报告及系列标准;研制出满足不同应用要求的集成技术和相关设备;开发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进行工程示范。

2.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调我国有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资源现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需求,研究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和平台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实现方式、方法;形成指导、规范平台建设、规划的系列标准或技术规范;研究数据控制、通信和视音频编解码等系统协议,研究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安全认证、分布式数据库、图像数据的存储备份、视频分发、报警转发、Web服务等技术,实现城市区域联网的社会治安监控报警系统的互连、互通、互控;选择具备相关基础、技术条件、应用前景广阔、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集成平台示范工程建设。

3.主要考核指标

⑴调查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社会资源现状并形成分析报告;

⑵对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建设的

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⑶确定城市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实现;

⑷形成指导、规范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建设、规划的系列标准或技术规范;

⑸研制城市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系统软件;

⑹系统集成平台的总体功能/性能指标及要求为:

?可移植性:支持主流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满足用户对多种环境和数据的要求;

?可靠性:系统能长时间稳定运行,保证系统能进行多级级联。提供操作日志管理,屏蔽用户的输入错误,对系统的操作历史提

供监控与审计功能。

?安全性:系统要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数据传输的安全,数据访问的安全;系统管理的各类信息涉密级别不同,能够实现独立

管理,存储、传输、访问的安全性要求,基于属性的灵活的访

问授权控制,系统应能根据访问用户的身份,确定相应的授

权,提供权限规定的查询、统计服务。

?互操作性:同一级用户可以根据管理员的设定控制管理指定的设备、音视频资源。任一级公安机关有权限用户可通过共享平台

实现可控的跨区域的视频监控资源共享。系统应能提供WEB服

务,以方便系统内用户以B/S方式使用o

?可维护性需求:具有对系统内设备进行检测诊断的能力,可以动态适应网络传输状况和网络带宽的能力,根据网络带宽和流量

情况管理接入用户。

?可扩展性: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增加级联的层级,各层级内可根据要求更改部署。系统软件采用分层架构以方便扩

展。

⑺运用上述标准、技术及集成平台在适宜的城市进行工程示范。

4.课题经费

国拔经费350?500万元。

课题四、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的视频数据采集应用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

实现针对城市、社区等不同层次的社会治安防范资源的数据采集,以支持完整系统形成快速报警及应急响应机制,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治安工作的应用需求。

2.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使用环境中的照度、温度、湿度、气候、震动、烟尘、电磁辐射强度等参数,确定视频数据采集装置的选型原则,以及与之对应的防护及辅助照明方法;开发适合公安应用的全天候非致冷被动热红外视频采集设备、制定技术标准;研究在摄像数字化模块中嵌入安全认证部件、嵌入数字水印或数字签名等技术,建立具有司法证据的图像数据资源。

3.主要考核指标

⑴提交确定视频监控前端设备的参数设定原则以及与之对应的防护及辅助照明方法的技术报告。

⑵提出可信任侦破案件图像资源概念,研制出能够为警务应用提供可信视频图像证据的设备。该设备具备如下功能/性能:

支持设备认证机制,以确保设备的合法性;

能在视频图像信号中嵌入数字水印或数字签名,以确保图像不被篡改;

有必要的防拆卸、防毁坏措施,在被拆卸、毁坏时能自动报警;

满足安防取证图像质量要求;

具有视频图像信息加密编码能力;

压缩码率:128kbps?3Mbps,码率可调。

⑶制定非致冷被动热红外视频采集设备在公安领域应用的技术标准或相关应用指导文件。研制能在复杂光照条件、复杂气象条件及大跨度空间范围下正常使用的全天候非致冷被动热红外视频采集设备。其主要参数/功能/性能为:

关键焦平面热成像器件空间分辨率:352x288像素;

系统响应波长:8 pm ~14 pm,远红外波段;

模拟视频信号输出:CCIR (灰度红外图像)/PAL (伪彩色红外图像);

具有视频图像信息加密编码能力;

支持设备认证机制,以确保设备的合法性;

相关系统接口: RJ45 10M/100M以太网口。

4.课题经费

国拔经费210?30。万元。

课题五,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的信息传输、交换应用技术研

1.研究目标

研究解决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的信息传输、交换的相关技术问题,编制相关技术标准,研制针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移动视频传输设备,使之能够兼容现有各类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视频监控信息的实时互联互控。

2.主要研究内容

⑴研究确定视频网络控制系统与前端视频图像采集设备间的通信、传输、控制协议,研制符合协议的视频网络控制系统及适合各种传输信道的接口适配器或协议转换器。

⑵研究适合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使用的视频、音频数据的编解码技术和格式,解决现有数字/模拟视频系统的兼容问题。

⑶充分考虑现有公安通信网络资源,研究可在突发事件现场机动使用的无线视频图像传输设备。

⑷研究上述相关技术在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示范平台上的示范应用。

3.主要考核指标

⑴视频信号编码器的主要功能/性能指标为:

满足安防取证图像质量的要求;

具有设备认证功能及视频图像信息加密编码能力;

符合课题3所制定系列标准中对通信协议的规定(SIP等;

输出:RJ45 10M/100M 以太网口。

⑵视频信号解码器的主要功能/性能指标为:

满足安防取证图像质量的要求;

具有设备认证功能及加密数字视频图像的解码能力;

满足课题3所制定系列标准中对编码格式的适应性要求;

符合课题3所制定系列标准中对通信协议的规定(SIP等;

输入:RJ45 10M/100M 以太网口;

输出:1路或多路复合视频。

⑶无线视频图像传输设备的主要功能/性能指标为:

最小传输数据速率:384 kbps;

传输图像分辨率:352x288/帧,25帧/秒;

最大传输总延迟(视频输入到视频输出):Is;

支持设备认证及传输信道加密功能;

支持课题3所制定系列标准中所规定的通信协议(SIP等;

与系统的接口:RJ45 10M/100M以太网口。

⑷数字视频交换/转换设备主要功能/性能指标:

视频交换功能:可以将监控中心中的若干个前端设备(摄像头)通过交换形式将数据上传到公安专网,即实现综合视频交换机的功能;

协议转换功能:可以将相关行业标准规定的通信协议(包括课题3所制定系列标准中所规定的通信协议,即SIP)、规定的操作转换为不同前端设备可识别的指令,实现联网通信的功能;

解码功能:可以将不同厂商采用不同编码算法编码后的码流解压为数字视频流,即实现解码器组的功能,可以实现多种解压算法以兼容现有监控资源;

统一编码功能:可以将解码后的数字视频流编码为规范的统一编码格式,实现编码器的功能;

4.课题经费

国拔经费140?200万元。

课题六,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视频图像的智能分析处理应用

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

通过智能分析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具有智能研判能力,有效解放警力,显著提高公安工作效率。

2.主要研究内容

⑴研究静止背景下活动人物目标快速检测及报警技术;

⑵研究视频监控图像中机动车的实时识别和分类技术;

⑶研究视频监控图像中多物体快速跟踪技术;

⑷研究上述相应技术在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公安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并根据具体警用业务需求开发对应的智能辅助研判系统软件。

3.主要考核指标

⑴根据预定的策略和部署,同时识别跟踪多个移动目标。

⑵当人的图像面积占到超过整个画面面积一定比例时,能够识别出移动物体是人还是物,并应能达到足够高的识别准确率。

⑶能够识别出运动中的机动车的类型及颜色。

⑷基于上述目标识别技术,形成具有行为分析能力和策略部署的安防监控系统软件。

4.课题经费

国拔经费105?150万元。

课题七、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中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

研究确定视频监控用产品级的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产品的评测指标和方法;形成视频监控用产品级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产品的评价规范;建立功能完善的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产品的测试分析平台。

2 .主要研究内容

⑴搭建应用于视频监控模式产品级的人脸检测、人脸识别技术的测

试平台;

⑵制定应用于安全技术防范领域的人脸识别的产品级检测标准。

⑶主要考核指标

建立人脸检测、人脸识别应用于视频监控的产品级静态图像测试库,用于识别和黑名单测试,测试库3个,每个库1万人,每人含光线、角度、环境变化的图片;

建立一个应用于视频监控的产品级动态图像视频库,其中人数为300,长度为3分钟左右;

应用于视频监控的产品级的人脸检测、人脸识别的评测系统,包括产品评测指标和产品评测软件。

制定人脸检测、人脸识别的相关标准。

4.课题经费

国拔经费70~100万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