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依然是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人群中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国家级的调查研究。
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共有20,000名居民参与其中。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感染率、危害程度、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控制情况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依然较高,其中以蛔虫病和血吸虫病为主要的寄生虫病。
在调查的参与者中,约有10%的人群感染了蛔虫,占比最高;而血吸虫感染率约为5%。
这表明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仍然严重,仍需加大防治力度。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蛔虫病感染者出现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血吸虫病感染者会引发肝脏炎症,造成肝功能异常。
这些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调查还发现,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食物、水源和土壤。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调查结果也表明仍有部分地区的食物、水源和环境卫生状况不理想,这为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针对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了解不深。
只有少数受访者能正确识别和预防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方式和方法。
这表明在预防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认知不足和教育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与此同时,部分受访者在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方面存在着误区,比如滥用驱寄生虫药物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加强对食品、水源和环境卫生的监管,确保人们的饮食和环境安全。
人体寄生虫

(三)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
1.非消除性免疫:(受寄生虫感染后人体获得最多 非消除性免疫:
见的一种免疫类型 )
(1)带虫免疫: 带虫免疫: 寄生虫寄生时, 寄生虫寄生时,其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一定 的抗体,这些抗体不仅能杀死一部分体内寄生虫, 的抗体,这些抗体不仅能杀死一部分体内寄生虫, 还能杀死一部分再感染的寄生虫, 还能杀死一部分再感染的寄生虫,对宿主有一定 的保护作用。但宿主产生的抗体多为暂时的, 的保护作用。但宿主产生的抗体多为暂时的, 旦体内寄生虫消失,抗体亦不能维持下去。 旦体内寄生虫消失,抗体亦不能维持下去。免疫 力也随之消失,这种免疫称带虫免疫。 力也随之消失,这种免疫称带虫免疫。
(2)伴随免疫: 伴随免疫: 某些寄生虫在感染时期能刺激机体产生 某些 寄生虫在感染时期能刺激机体产生 一定抗体, 一定抗体,此抗体对再感染的虫体有杀灭作 用,但由于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已利用宿 主自身的成分进行了伪装, 主自身的成分进行了伪装,以致此种抗体不 能杀灭这些虫体。如血吸虫。 能杀灭这些虫体。如血吸虫。
人体常见的感染途径或感染方式有 人体常见的感染途径或感染方式有: 感染途径或感染方式
1)经口感染: 经口感染: 经皮肤感染: 2)经皮肤感染 经接触感染: 3)经接触感染 经胎盘感染: 4)经胎盘感染 5)输血感染 :
3.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的感染缺乏免疫 易感人群: 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带绦虫 带绦虫感染率为0.28%,推算全 带绦虫 国感染带绦虫人数为55万人。
(首次0.195%)
二、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 寄生现象、
(一)寄生现象 1. 片利共生(共栖): 片利共生(共栖):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 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 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方案

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方案一、背景寄生虫病是一类以寄生虫为病原体,通过传染媒介传播致病的传染病。
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失明、贫血、肝炎、肺炎等。
目前,寄生虫病在我国仍然存在很高的发病率。
二、目的通过对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了解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三、方法1. 设计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模板,了解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知和防控措施的知晓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在预防寄生虫病方面的工作情况。
2. 多元数据收集:通过网络调查、电话访谈、社区走访、机构访问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并针对性地选取寄生虫病高发区进行深入调查。
3. 数据分析制报:在收集数据后,以SPSS软件或其他数据分析软件为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内容1. 调查范围及对象(1)范围:全国各省、市和县区的寄生虫病疫情情况。
(2)对象:公众、农村居民、农业活动人员、农业卫生技术人员、相关部门人员等。
2. 调查内容(1)病原体类型及主要传播途径。
(2)疫情分布情况,分为省、市、县区分布情况。
(3)防治措施的知晓率、掌握程度和实施效果情况。
(4)公众的健康知识与行为习惯情况,如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
(5)政府部门、社区机构和街道的防治措施和工作情况。
3. 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保障调查中被访谈人员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3)重视调查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4)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调查工作不影响被调查单位或个人的生产生活。
(5)对于对调查内容涉及到的领域,确保了解有足够的知识背景。
五、结果分析1.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有效的防治指导措施。
2. 结果可以通过报告、会议报告、网站公告等方式向公众和相关部门进行发布和传播。
3. 基于调查结果,制定并更新针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案,全面推动和加强对寄生虫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2024年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对寄生虫病诊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寄生虫病诊断市场概况近年来,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导致诊断需求的增加。
寄生虫病的诊断市场主要由两类产品组成:实验室诊断试剂和影像学设备。
实验室诊断试剂包括基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的试剂盒,用于检测患者体内的寄生虫感染。
影像学设备主要是用于诊断疟疾和丝虫病等疾病。
3. 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寄生虫病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新型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使得寄生虫感染的检测更加快速和方便。
此外,基于免疫学的快速诊断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特异性抗原和抗体进行快速诊断。
3.2 市场竞争激烈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存在众多的企业和品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大多数企业都致力于研发更准确、更简便的诊断方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同时,一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性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3.3 市场机遇与挑战寄生虫病诊断市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但同时也要面对技术创新的挑战。
新技术的引入需要大量的研发和投资,同时也需要经过严格的监管和审批程序。
对于一些新兴市场来说,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研发和注册能力。
4. 市场前景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寄生虫病诊断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尤其是在一些寄生虫病高发地区,市场潜力更加巨大。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5. 结论寄生虫病诊断市场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

XX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寄生虫病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原卫健委于1988年、2001年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我省均为调查省份之一。
为了解当前我省重点寄生虫病流行情况,根据《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了解我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估《2006-2015年XX省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实施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病种及范围调查病种为土源性线虫病(包括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带绦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肠道原虫病(结肠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人芽囊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布氏嗜碘阿米巴和隐孢子虫等)。
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的抽样方法及样本量,本次调查抽中我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25个县(市、区)为调查县,共设立调查点63个,每个调查点250人,全省抽样人数为15750人。
其中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1和肠道原虫病调查县13个,每县抽样设立调查点3个,全省共39个调查点;华支睾吸虫病调查县12个(城区调查县7个,镇区调查县5个),每县抽样设立调查点2个,全省共24个调查点。
调查点由省疾控中心按照抽样方法进行确定。
具体划分详见附件。
三、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一)省卫生健康委负责本次调查的组织管理工作,各设区市卫健局(卫生健康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和有关县(市、区)卫健局负责组织管理本辖区的调查工作。
(二)省疾控中心负责本次调查专业骨干及调查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检查,以及全省资料汇总与统计分析,按要求上报相关调查数据和分析报告。
各设区市和有关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本区域调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三)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的形式下拨经费,经费不足部分由我省统筹解决。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一)基本情况。
对调查点寄生虫病流行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人为因素)进行定性、定量描述。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寄生虫病的流
行情况与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一、弓形虫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弓形虫病
在我国也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弓形虫病
的高发区波及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其中广东省的感染率
最高。
二、包虫病
包虫病是因摄入狗或猫肝内存在成虫或虫卵的生物细胞所致,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包虫病在北方的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地高发,并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
多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三、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
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苏、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在南方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良,很容易感染血
吸虫病。
四、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寄生在人和猪体内的蛔虫引起的疾病,我国是世界
上蛔虫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
地域、气候和环境等原因,蛔虫病的高发区波及了陕西、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总之,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非常严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SWOT分析

c a r r i e d o u t s i n c e 2 0 1 4 u n d e r t h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Na t i o n a l He a l t h a n d F a mi l y P l a n n i n g C o mmi s s i o n o f t h e P e o p l e’ S R e p u b l i c o f Ch i n a .T h e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a r a s i t i c D i s e a s e s, Ch i n e s e C e n t e r f o r D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次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疾 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寄 生虫病 预 防控 制所 ( 以 下 简 称 寄 生 虫 病 所 ) 在 本 次 调 查 中 承 担 了 技 术 支 持 和
质 量 控 制 等 任 务 。 本 文 对 寄 生 虫 病 所 完 成 第 三 次 寄 调 工 作 任 务 的 优 势 、 劣 势 、机 会 和 威 胁 等 进 行 S WO T分 析 . 并
P r e v e n t i o n( NI P D,Ch i n a C DC) p r o v i d e d t e c h n i c a l s u p p o r t a n d wa s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r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i n t h i s s u r v e y .T h i s
【 信 息交 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21T11:08:17.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农安康[导读] Kato-Katz法、透明胶纸肛拭法、试管滤纸培养法是病原学检查的集中方法。
农安康
(广西平果县血吸虫病防治站广西平果 531400)【摘要】目的:对我国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分析得出结果,进而提高防治对策。
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对本研究中心自2009年~2012年在不同市区调查的样本进行随机抽样,根据估算的总体率总结随机抽样样本量的计算公式,从而明确各市区的样本量,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三步对不同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城市、乡镇、重点试验点进行抽样。
重点对
流行区进行寄生虫病的抽样调查,获取的样本量为2280.采用病原学检查方法以及血清学检查方法对不同寄生虫病进行检查。
结果:蠕虫感染是采用病原学检查方法查出的在全市检查人数3490中感染种类最多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中蠕虫总感染率为15.80%,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0.00%,带绦虫感染率为0.25%,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5%。
结论: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在农村与牧区人体寄生虫病比较流行,部分人体寄生虫病导致一定的病死率,因此只有根据调查现状找到病发原因,才能够改进防治、治疗、控制对策,减少感染率。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047-03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全国不同省市进行定点抽样,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发生于广西省27个地区均有感染事例发生。
1.1.2根据估算的总体率总结随机抽样样本量的计算公式,从而明确广西省各市区的样本量。
通过对人口总数进行统计从而确定抽样的比例,对调查点的人数以及省区数进行确定。
对不同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城市、乡镇、重点试验点进行抽样,从而确定进行调查的定点村落与城市[1]。
通过下面各表可以明确广西平果县不同寄生虫病抽样检查的样本量调查资料:表1 广西平果县不同寄生虫病抽样检查的样本量调查资料
1.2 方法
1.2.1 采用病原学的方法进行检查Kato-Katz法、透明胶纸肛拭法、试管滤纸培养法是病原学检查的集中方法,其中Kato-Katz又被称为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其通过从粪便中对不同肠道蠕虫卵进行检查,从而辨析人体寄生虫的种类以及流行现状[2]。
试管滤纸培养法主要是针对线性幼虫的检查方法,其中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是其在检查过程中的主要区别对象[3]。
透明胶纸肛拭法主要针对的检查对象是蛲虫卵以及带绦虫卵[4]。
通过对粪便进行检查,采用以上方法判别人体寄生虫的种类,并根据随机抽取的样本量进行数据统计与记录。
1.2.2 采用血清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采用血清学检查方法联合B超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有棘球蚴病的患者进行检查,从而判断不同患者感染程度与疾病的流行程度[5]。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患者IgG抗体进行检查,联合问卷调查法对患有囊尾蚴病、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的患者进行检查。
对患者实施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查时,需要联合体格检查与问卷调查同时进行,才能够提高利什曼病的检出率,提高统计的准确率[6]。
1.3统计学分析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
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
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
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各省市流行区流行的人口数加权率进行计算,从而判断加权感染率。
采用标化率的方法对全国不同年龄性别的感染患者进行计算,从而标化不同地区分布以及性别分布的血清学阳性率、感染率以及患病率。
2 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棘球蚴病主要病发区域为凉山地区,其次病发区域为南充,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验,发现>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其次是<4岁的儿童,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囊尾蚴病患者发病区域主要集中在阿坝,其次为映秀,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0~34岁人群之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并殖吸虫病患者发病区域集中于宜宾,绵阳等城市,其中儿童与老年人、女性是主要发病人群。
通过对不同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女性较之男性而言,更易感染,老年人与儿童由于人体免疫力低下因此较为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3 讨论
3.1 流行现状
3.1.1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
根据调查发现,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相较于10年前相比明显下降,其感染人数得以大数量的减少。
其中,十年前调查中,蠕虫标化的总感染率为21.4%,本文调查结果为15.80%,其感染率下降了较大幅度,这源于十年中健康宣教以及驱虫防治、粪便管理等防治措施的强化才得以提高。
根据调查发现,一名患者中感染的最多寄生虫的虫种为6种,相较于20年前的9种已明显下降。
其中钩虫、鞭虫以及蛔虫作为土源性线虫其感染人数已明显下降,相较于20年前相比,已减少5.8亿。
3.1.2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上升
华支睾吸虫是食源性寄生虫病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相较于10年前相比上升了81%,其中四川是主要发病区域。
带绦虫病的感染地区主要在四川各市区的西部游牧地区。
根据病菌检测发现,生鱼、生蟹、生肉等均会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
其中阿坝、映秀、宜宾此病也较之十年前有所上升。
3.1.3 西部地区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四川西部地区由于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以及半农半牧区,因而是棘球蚴病患者的多发区域。
3.2 问题
3.2.1 人体寄生虫流行性疾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土源性线虫病主要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贫血等因素造成,因此多见于贫困地区儿童身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这种疾病严重影响着国家文明程度以及整体发展水平。
3.2.2 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引发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也越来越严重,其主要诱发因素有以下几种:
部分地区存在生吃鱼肉、牛肉、蟹肉等饮食习惯,因此容易受到感染;我国卫生检疫工作与集约养殖业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容易引发此种疾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不到位[7]。
3.2.3 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病目前的感染人群多为儿童和女性,其中土源性线性虫病以及并殖吸虫病、利什曼病多病发于儿童身上,而食源性疾病女性病发率明显要高于男性,其作为感染性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严重者还会造成人类死亡,因此不容忽视。
3.3 对策
3.3.1 健康宣教
对易流行人体寄生虫病的地区通过宣传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饮食营养、生活习惯等,通过对中小学以及各单位开展健康宣教,从而提高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了解寄生虫病的危害,从而减少人体寄生虫病的病发率。
3.3.2 防治工作的开展
采取流行病区重点防治,其他地区分层防治等方法,对我国人体寄生虫病进行控制,主要从食品、卫生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等环节进行控制,从而截断寄生虫病感染的传播途径。
3.3.3 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保障机制
国家通过对防治工作进行支持,从而建立健全人体寄生虫病的检测与防治体系,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对病源的控制与感染,通过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保障机制,从而推动防治工作有力进行,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通过对广西平果县各市区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性的对流行区域进行防治,降低人体寄生虫病感染率,提高人体健康素质,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斌,李昕,宋壮志等.内蒙古自治区人体包虫病流行现状调查报告[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883-885.
[2]方悦怡,张贤昌,吴军等.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12):933-935,939.
[3]曹汉钧,孙风华,钱益新等.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8,6(4):200-203.
[4]陈才鸣,江河,张鸿满等.钦州市大直镇人群肠道线虫感染调查及驱蛔效果分析[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4(9):118-119.
[5]韩秀敏,王虎,邱加闽等.青海省班玛县泡型和囊型包虫病流行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2):189-190.
[6]杨秀云,李玉香,白元松等.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吉林省镇赉县嫩江流域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 15(10):172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