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第3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第三章

区位理论的内涵

本章内容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的创始人是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亨利茨·冯·杜能

(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

?他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这本书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一)理论前提

(二)形成机制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一)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一)理论前提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条件成立,是否存在农作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业地域配置原则是否与距城市的距离相关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3.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土质、肥力、河流等)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

?也就是不考虑所有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只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二)形成机制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简化公式:

地租(利润)= 农产品的市场价- 生产费- 运费

(二)形成机制2.地租曲线

?R = P - C - Kt

?P、C 一定,Kt = 0,农作物在市场点,地租收入最大。

?相反,R = 0,则说明某农作物距市场点的距离越远,即使技术上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

?因此,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点。

?地租曲线:

由市场点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曲线。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2.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图3.1上部),

?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

?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农场主选择生产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图3.1下部)。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1.基本原理

(1)城市近处:

?运费成本相对于其价格而言过高的作物

?易于腐烂或必须新鲜时消费的产品

(2)城市远处:

运费成本相对其价格而言较低的作物

(3)离城市越近,农业生产方式集约化程度高

2.杜能圈结构第一圈---自由农作圈

?产品:蔬菜、牛奶、鲜花等

?特征:

?产品易腐烂变质,不易运输

?土地租赁价格高

?劳动力投入和粪肥投入多

?运费率和集约化程度高

2.杜能圈结构第二圈---林业圈

?产品:林木及薪柴

?特征:

?产品不易腐烂,但笨重、运输量大

?劳动投入较少,不需要大量粪肥

?单位面积产值不及自由农作圈

?运费率仅次于自由农作圈

2.杜能圈结构第三圈---轮作农业圈

?产品:谷物与畜牧产品

?特征:

?按“黑麦-黑麦-马铃薯-大麦-苜蓿-豌豆”6区6年轮作,体积小,装卸方便,不易变质腐烂,牲畜可成群赶进城市

?轮作和畜牧粪肥保证地力恢复,劳动和城市粪肥仍有投入集约化程度高

?单位面积产值不及林业圈

?运费率较林业圈低

2.杜能圈结构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

?产品:谷物和畜产品,畜产品为主

?特征:

?按“黑麦-黑麦-燕麦-牧草-牧草-牧草-休耕”实行7区7年轮作

?轮作和畜牧业粪肥保证了地力恢复,劳动及城市粪肥投入更少

?单位面积产值不及轮作农业圈

?运费率和集约程度比轮作农业圈低

2.杜能圈结构

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

?产品:加工畜牧产品和少量谷物

?特征:

?按“谷物-牧草-休耕”3区3年轮作

?畜牧业粪肥保证了地力恢复,劳动投入更少,集约化程度更低

?单位面积产值比谷草式农业圈低

?运费率比谷草式农业圈低

2.杜能圈结构第六圈---畜牧圈

?产品:畜牧产品和极少谷物

?特征:

?谷物自给自足

?劳动投入更少,集约化程度更低

?单位面积产值比三圃式农业圈低

?牲畜直接赶进城市,加工畜产品运费率比三圃式农业圈低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一)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纳瓦佛等人的微观尺度研究

(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

(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

?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相对优越性;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到经济研究;

?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

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一)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

(二)杜能理论的其它缺陷

(一)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释放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

?首先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图3.6)?进而考察了谷价和土质的影响(图3.7)

图3.6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资料来源:Thuen J H Von(1826)吴衡康译.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图3.7谷价与土质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资料来源:Thuen J H Von(1826)吴衡康译.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图3.5杜能孤立国的土地利用带(1826)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Inc,1983.416)

1.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2.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3.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

4.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

图3.8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

(资料来源:胁田武光.立地读本( I ).东京:大明堂,1983)

思考题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

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出版《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二)运费指向论

(三)劳动费指向论

(四)集聚指向论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1.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locational factors)

概念:

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时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

区位因子的类型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

?韦伯在区位因子中选择影响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的一般区位因子来说明其区位论。

选择一般区位因子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主要成本:

A.布局场所的土地和固定资产费(不动产与设备)

B.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C.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费

D.物品的运费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第二步:

?在整个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中,都必须投入资本与劳动

?与资本有关的利率、固定资产折旧率,及与劳动相关的劳动力成本也纳入成本中

?因此,一般成本因素如下:

?布局场所的土地费

?固定资产费

?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物品的运费

?劳动力成本

?资本的利率

?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第三步,在上述七种成本因素中

第四步:

?影响所有工业的3个一般区位因子

?原料、燃料费

?劳动力成本

?运费

?第五步:

?出于理论研究和便于处理,可将原料、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代,

?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

?劳动力成本

?运费

2.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三个基本假定条件: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固定,并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

(二)运费指向论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二)运费指向论?运费指向论中,设定了两个与原料运费相关的工业生产区位决定因子:

?原料指数

?区位重量

原料指数:产品质量与局地原料质量之比。

区位重量: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总量为区位重量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原料指数(M i)< 1(区位质量< 2)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原料指数(M i)= 1(区位质量= 2)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原料指数(M i)> 1(区位质量> 2)

(二)运费指向论?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原料地有两个,并且不与消费地在同一地:区位图形为三角形,即“区位三角形”(3.7-a)

?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原料地为多个,并且不与消费地在同一地:区位图形为多边形,即“区位多边形”(3.7-b)

图3.10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二)运费指向论?韦伯对于区位的推求,采用了力学方法,即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根据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运费指向论,工厂区位应该在运费最小地点。?韦伯假定运费只和距离和重量有关,那么运费最小地点应是M1、M2和C的重力中心。

图3.11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3.综合等费用线

图3.14集聚指向的图解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二) 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

?韦伯测定了当时德国机械、金属和运输机械工业的劳动费指向程度。

?测定方法:计算某工业部门的企业在劳动地布局的数量占全国该工业企业总数的比例。

?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费指向性产业。

?一般,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分散的工业,大都是劳动系数高或对集聚利益要求不高的行业。

?目前,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就是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典型例子。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思考题

第三节其他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瑞典的经济学家帕兰德是继韦伯之后,对区位论做出重要贡献者之一。

?他于1935年提出了自己的区位理论。

?他把不完全竞争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中,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

1.区位与市场地域

?帕兰德在构建自己的区位理论时,注重要解决以下问题。生产地、竞争条件、工厂费用和运费率已知的情况下,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的销售地域范围。

?他为了调查两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并向不同市场销售时,企业的销售地域范围如何决定的问题提出了如下的模型。

因此,生产者节省生产费或利用新的交通手段时,其销售地域范围会发生变化。

从此,强调了布局理论的动态变化。

1、基本观点

廖什认为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区位的最终

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

2.理论前提:

第一:均质的平原,各个方向的运输条件相同,原料充足并且均匀

地分布。

第二:平原上人口分布均匀。

第三:居民的技术水平都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想发财致富的话,

机会均等。

第四:只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社会或个人的因素不考虑。

3、市场区位模型

廖什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

究市场区及其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

图3.23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图3.24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六边形具有最接近于圆的优点,也具有比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其他多边型运送距离最短的特点,因此需求可达到最大化。

(资料来源:Allen , Unwin. Systematic Geography. London:Brian Knapp, 1986.398 )

4、廖什理论的特点

廖什最大利润区位论的市场是蜂窝状

的正六边形“面”状市场。在垄断竞争情况

下,首先着眼于确定均衡价格和销售量,

即平均生产费用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再通过此来确定市场地域均衡时的面积和

形状。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问题:经济人与满意人。

?传统经济区位理论的观点: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经济人,即完全掌握了环境的一切信息,并且具有稳定地、正确地选择所有事物的能力的人

?现实: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满意人。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一)研究思路与基本原理

?在工业区位论研究中,韦伯引入了空间费用曲线,廖什导入了空间收入曲线,?如果把这两条曲线结合,就能够画出收入的空间界限

?通过收入的空间边界分析就可找到“最佳区位”、“接近最佳区位”或者“次最佳区位”,这是史密斯区位理论的核心。

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能够

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

额最大的地点。”他的这一原理是通过空间

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曲线来反映的。

图3.28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Wm. C. Brown Communications,Inc,1995.191)

结论1: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

够形成利润最大的最佳区位。与此同时,也

可形成空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

到利润。在空间界限内如果不是追求利润最

大化的话,企业可自由布局。

结论2: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工业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

(三)企业家对区位的影响

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

(四) 政府政策对区位的影响

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策可造成的区位变化。

(五) 其它非经济因素对区位的影响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边界理论也认为,

尽管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

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企业家在决定

工厂区位时,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

用。故乡、高尔夫球场等

二、普雷特的行为矩阵

(一) 基本观点

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

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是决

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

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那么,

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

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

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二)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

图3.32 行为矩阵和收益性空间界限

(三)行为变化与区位选择

图3.33 行为矩阵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1.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1)理论要点

史密斯认为把韦伯的空间费用曲线和廖什的空间收入曲线结合起来,就能够画出收入的空间界限。

通过收入的空间边界分析就可以找到“最佳区位”、“次最佳区位”。

其基本原理是能够获得的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

此外,史密斯还认为企业家经营手段的不同和征服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都会造成区位的变化。

2.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三.1970年代以后区位论的发展20c70s以后区位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70年代以结构主义为主的发展阶段

?80年代以生产方式为主的阶段

?90年代以不完全竞争为主的阶段

三.1970年代以后区位论的发展

1.1970年代以结构主义为主的发展阶段

1)理论要点:认为区位是经济结构的产物,尤其是资本主义结构的产物。

2)代表人物:麻斯等。

麻斯(Massey D)是结构主义区位理论的代表人物,特别关注社会与空间的关系,她说:“空间含义,经过1960年代炒实证主义和计量革命的浪潮,变成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就是空间本身的特殊性。

空间作用离不开社会作用,没有社会意义的空间作用,根本不存在纯空间动因、空间规律、空间相互作用。只能是社会动因的空间形式,社会规律的空间形式,社会相互作用的空间形式。”

三.1970年代以后区位论的发展

2.1980年代以生产方式为主的发展阶段

(1)克鲁格曼

(2)波特的钻石模型

竞争战略之父

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有

?《竞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

?《国家竞争力》(1990)、

?《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

?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

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库克最早提出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

创新是空间集中或集群的最重要原因

?区域创新体系由

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

功能要素(包括区域内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环境要素(包括体制、机制、政府或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等)三个部分构成,具有输出技术知识、物质产品和效益三种功能。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在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以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抢占21世纪国际生物技 术制高点的新形势下,参加北京“国际周”现代农业高层论坛的专家呼吁,要密切关注现代 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日益显现的研究成果商品化、研究方式规模化和基因资源争夺白热化的趋势,在即将到来的生物世纪里,真正占据自己的位置。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 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 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据业 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基因资源争夺呈白热化。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发达国家各主要生物技术 公司对生物资源及其知识产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其核心就是对基因的争夺。谁掌握了基因,谁就掌握了生物技术的制高点,就掌握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有专家称,转基因植物技术知识产权很可能就是未来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贸易壁垒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报道 表明,为了获取我国丰富的生物基因组资源,国外公司已在我国境内悄悄地开展活动。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指出,基因资源是有限的、可视专利的战略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建立自己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指望在别人的公益性研究完成后捡便宜的想法,会

农业生态系统期末重点复习题

海克尔与生态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无及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坦斯列与生态系统: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国学派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奥德姆与生态学基础: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生物生存环境(2)生态因子(3)种群(4)群落(5)生态系统(6)生态平衡阈值(1)生物生存环境①物理环境:包括生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来自太阳,具有惟一性、区间性的特征。 ②生物环境:则是生物圈的集中反映。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界面所组成,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生物圈,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3)种群: 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 的统一意义的“形象”。种群是物种、生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问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分为陆生生物、水域生物群落二种。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平衡阈值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业、社会科学等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的应用、深入基因研究,解决健康长寿问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医学健康农业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recent 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tructure, to solve food shortage problem, in-depth application of genetic research, solve the longevity and health problems, us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content, pointed out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of moder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以2O世纪7O年代初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l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可以预测,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导致生产体系与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 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最突出的应用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1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农作物病虫害是造成农业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抗病、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之可避免或减少病虫害。近年来,抗黄杆菌的水稻、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与耐贮性高的番茄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根据人类的需要,还可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可达到改良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如高含量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等;此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破坏水果细胞壁纤维酶,保证猕猴桃、桃、西红柿等水果成熟但不变软而提高水果的保鲜度,便于水果的运输。从1996年到2o02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从170万ha扩大到5810万ha,即增加35倍,显示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强大的生命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

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

阿朗索农业区位论的发展

威廉·阿朗索,美国地理学家,世界知名的区域科学专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于1964年出版《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一书,将冯·杜能的关于孤立国农业土地利用的分析引申到城市,以解释城市内部的地用与地价的分布,目前已由梁进社,等(2007)译成中文。书中集中论述了城市活动的租地竞价曲线的构建和在土地供求平衡中地价和地用的决定。阿朗索是世界知名的区域科学专家,《区位和土地利用》一书是他的成名之作,其主要贡献是将冯·杜能(von Thunen)的关于孤立国农业土地利用的分析引申到城市,以解释城市内部的地用与地价之分布 像冯.杜能一样,阿朗索假设城市活动--包括居住和产业--在地形和交通方面都是各向同性 的平原上进行,越接近城市中心(唯一的就业中心或市场中心)支付的交通成本越少。他的 问题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城市活动和地租分布如何变化? 一种资源有多少被何种经济活动所利用以及这种资源的回报(或价格)取决于社会对它的 需求和它本身的供给。土地也不例外,但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在特定位 置上具有固定的数量。换言之,土地在某一位置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处于极端状态的垂直线。

它被何种经济活动所占据取决于经济主体人所处的租价。显然,地主愿意把地块租给出价最高的人。因此,对各个区位上土地使用者的租地竞价的分析是建立城市及周围土地利用模型的基础。 译者前言 威廉·阿朗索(William Alonso),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出生于阿 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朗索于1954年、1956年和1960年分别获哈佛大学建筑学学 士、哈佛大学城市规划硕士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区域科学博士学位。 之后,他作为教授和系主任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城市与区域 规划系工作,1962年在委内瑞拉中央大学做访问教授,1963~1965 年,任哈佛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在随后的十多年问,阿朗索 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等校; 1976年又回到哈佛,任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被命名为理查德·萨尔 顿斯塔尔人口政策教授,1983~1984年,任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除了学术工作外,阿朗索还是众多机构,包括美国商务部、农业部、住 房与城市发展部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口行动基金会、美国福特基 金会等机构的咨询专家和顾问。阿朗索曾于1993年10月来中国北 京参加发展中国家区域科学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并在那一届的区 域科学国际研讨班上授课。1999年2月11日,威廉·阿朗索去世, 享年66岁。 阿朗索是世界知名的区域科学专家,《区位和土地利用》一书是 他的成名之作,其主要贡献是将冯·杜能(yon Thtinen)的关于孤立 2 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 国农业土地利用的分析引申到城市,以解释城市内部的地用与地价 之分布。他的学术兴趣还包括人口统计变化动态,尤其是高度城市 化地区的人口问题,比如第三世界的城市化和健康,欧洲的区域一城 市人口迁移模式,美国社会种族统计调查等。为激励区域科学同仁 以阿朗索的精神承担创新性工作,国际区域科学协会于1999年11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DOC 15页)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 摘要:针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农业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所面临的形势及条件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人口爆长,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科技;革命;现代生物技术;进展 一关于新农业科技革命 (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与此同时,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也将兴起。知识经济和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对我国是一次发展的机遇,但也是挑战。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农业经济(主要依靠

土地)、工业经济(主要依靠资本)和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三个阶段。我国现在尚未完成工业经济的建设,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既要继续完成工业经济建设,又要开始知识经济建设,使两者协调发展,以便迎头赶上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新动向 1996年9月,总书记就发出了“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伟大号召,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并且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 199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当前国际竞争形势的发展又发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2001年7月1日,总书记的讲话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 这些是党中央对我国各项工作,也为我们农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研究和掌握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发生背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的投入,使得现代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作物和家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于现状研究,预示了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必将会得到更加深入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生产;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不断应用与革新,其已经成为21世纪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之迅速,趋势之良好,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农业技术,使得现代农业技术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农业中,优质、高产、绿色环保是其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将生物技术视为高新技术,这是由于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食品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建设等问题,有助于国家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发展而进行的过度环境开发利用等行为,其给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众所周知,地球每小时都可能有一个物种灭绝,并且我们的地球已经面临着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严重现象。这些现象给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生物技术的出现却给人类的未来送来了一丝曙光。 一、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亦可称“生物工程”或“生物工程技术”,其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作为基础,结合其它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按照预先的设计,达到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的目的,从而生产出所需的特定生物产品或达到某些预定的目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其中,现代生物技术则又是在传统生物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又和传统生物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具有综合性的学科。 二、农业生产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 类型:示范建设 【打印】【关闭】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多年来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建设的完善和发展,是一项以民为本的工程,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家园是我国近千个贫困县脱贫的最佳选择 我国约有1000个县位于中西部的山区和丘陵区。它们集生活、文化、生态贫困和县级财政贫困于一身。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现行体制的九龙治水,单项治理,是这些县久治不愈的关键所在。我以为,生态家园建设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效益,应是这类地区脱贫的切入点。以此入手,先使群众摆脱贫困,群众有有了信心,各项建设副业就能逐步进行,这正是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时代意义所在。 生态家园是接口工程,应与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实施对封山育林工作,小流域治理和开发工作,解决山区居民饮水工作、扶贫工作,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农村卫生工作,山区建设工作等都有推动作用。广大山区居民的生态家园建设好了,上述各项工作自然也就好解决了。 如果各方面的人财物力能有计划地协调起来,分工合作,生态家园建设就能加速进行。比如,我国许多城市都在郊区建设了奶牛场、猪场 和鸡场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但大量粪便成了污染源,如果与建设沼气池结合起来,既得沼气又得有机肥,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而且还是一项重大的农村卫生建设工程。又比如,水利部门为缺水山区居民建设饮水工程,如果在此基础上,帮助建设生态家园,使他们富裕起来,不就更完美了吗。林业部门年年在山区造林和封山育林,另一方面山区居民则年年毁林开荒和砍伐树木作燃料,一个沼气池一年相当于减少3亩森林砍伐量,封山育林的成果也就保得住了。我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接口工程,可以和许多工程接轨、配套,使许多工程更加富民和便民。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届届政府接着干 要在十几年内在广大山区完成这件大事,除国家支持和保证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把这批县领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 从县领导讲,生态家园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千载良机。从实际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为他们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一是县级领导应相对稳定,最好一干就是五年;二是县领导应协调和组织县级各部门的人财物力;三是应制定一个科学的综合发展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各届班子必须执行,不得另搞自己的“政绩工程”。这些正是我国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经验,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 版权所有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 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农业生产活动 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 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 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与变化的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特点浅析

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特点浅析 作者:曹志宏赵小汎郝晋珉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0引言 2010年底,河南省粮食和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5437.09万t和516.54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95%和8.44%,而其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投入量分别为655.15万t和10195.89万kW,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78%和10.99%。农业生产因投入要素相对较高致使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同时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农业投入要素也带来了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和能源浪费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必然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考验。河南是农业大省,本文基于能值理论定量研究其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将为维护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核算 1.1研究区域简介 河南省省域土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量的和1.74%和6.51%。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商品粮重要产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全省农业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至2010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千亿斤,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畜牧业、油料、蔬菜等产业居全国前列,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已成为河

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工作重点。 1.2研究方法 能值为某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所包含的另一能量的数量,能克服传统经济学与能量分析方法无法在统一尺度上对不同类别和等级的资源进行量化计算的缺陷,能以同一种能量类别单位来衡量社会经济系统中不同类别的物质。由于农业生产投入产出要素的多样性,本文的主要研究理论与方法为能值分析。 1.3数据来源 能值分析所需主要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于2002-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和社会发展公告;能量折算系数[1]、能值转换率[2-4]和计算公式与方法[5]参照相关的研究文献。 1.4能值核算过程 1.4.1投入能值分析表编制本研究以2001-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能量投入数据为基础,部分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按照能量折算规则换算成能量状态,再将计算得来的数据乘以相应的太阳能值转换率得到其能值数值。农业生产投入按照可更新环境资源R、不可更新环境资源N、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F和可更新有机能T4项投入分类编制,形成2001-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表,如表1所示。 1.4.2产出能值分析表编制按照能值的计量规则,计算河南省各种农产品的能值,同时农业生产各种产出又按照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4项产出分类编制,最终形成2001-2010年河南省农业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概念介绍 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或称为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造生物,赋予生物以新的功能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等的工艺性综合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传统生物技术又有着质的差别。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1961年破译了遗传密码,揭开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蛋白质这秘密。1972年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意愿在试管内切割DNA,分离基因并进行重组后导入其它生物或细胞,以改造农作物或畜牧品种;也可以导入细菌,由细菌产生大量有用的蛋白质或作为药物;也可以直接导入人体进行基因治疗。显然,这是一项技术上的革命。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现代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饲料、药品等来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植物育种和繁殖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使得EFE酶活性降至正常的5%以下,成功限制了乙烯的生成,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一个月以上不会软化、不会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将大

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篇一:现代农业新技术 如题,现代农业新技术现代农业新技术 篇二: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生物技术在未来农业中的角色 学号:06713448 姓名:张新国 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年,实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把发展农业科技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重温伟人的著名论断,我们能够再次体会其中的远见卓识。 目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48%,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差距即潜力,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根本源泉,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广泛的、多方面的,既对农业产生直接的增产增收作用,又对非农部门发挥间接的推动作用,既有当前的效用,又有长期的持续效用。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农的目标;2000年,国家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部署了未来10年的农业科技工作,作出了“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推进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

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决策;2004以来,中央连续制定的4个1号文件,都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每年都对农业科技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对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 来的益处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 亿美元收入。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促进畜 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

现代农业新技术

现代农业新技术 生物技术在未来农业中的角色 学号:06713448 姓名:张新国 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年,实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最重要的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把发展农业科技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重温伟人的著名论断,我们能够再次体会其中的远见卓识。 目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48%,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差距即潜力,这同时也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潜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根本源泉,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广泛的、多方面的,既对农业产生直接的增产增收作用,又对非农部门发挥间接的推动作用,既有当前的效用,又有长期的持续效用。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农的目标;2000年,国家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部署了未来10年的农业科技工作,作出了“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推进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决策;2004以来,中央连续制定的4个1号文件,都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每年都对农业科技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对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

农业生态工程习题

论 一.什么是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概念)? 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工程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和功能协调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分层多级利用的物质生产工艺系统。 农业生态工程(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系统内多种组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与转化,从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高效、高生产力功能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 二.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农业的区别(概念)?三者之间的定位、消费层、发展与认证方式有何不同? 定位消费层面发展认证方式无公害农 产品解决基本安全问题大众消费 政府推 进、公益 性的 产地和产品 相结合 绿色食品 发达国家质量安全 水平高收入人 群及出口 政府推 动、市场 运作 质量认证和 商标管理

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不以安全为取 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际市场 中介行 为、市场 运作 一年一认证 无公害:1.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由无公害蔬菜扩展而来。 2.最基本的要求是:优质、营养、无污染。 绿色食品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农业是指在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家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利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三、.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和目标? 意义:1、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解决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2、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 3、有助于提高劳动就业率,帮助小规模的农户持续发展 4、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美味、营养丰富的安全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5、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持续性 目标:1、环境目标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 采用特殊的过程生 产出特殊的产品的一门新型的跨学科体系。本文通过对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技术三个领域进行综述。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巨大利益,也会有不利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最后展望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预示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应用的必然趋势。 Abstract:Biological technology USES biological organisms, dead cells, living cells and cell inclusions, use the special process produce the special product of a new type of interdisciplinary syste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plant biotechnology, animal biotechnology,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three field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odem biological technology to agriculture huge benefits, also can have adverse impact. Also simp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prospect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agriculture, and indicates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be more widely used more deeply the inevitable trend.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饲料、药品等来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 1.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1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1.1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从不同生物中提取外源基因片段及载体DNA,经过体外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采取某种方法,把重组后的带有外源基因的载体DNA引入植物细胞,并使其在植物细胞内进行复制和表达,以达到预期的改变受体植物细胞遗传特性的目的的过程。包括抗病基因工程、抗毒基因工程、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等。1986 年,Beachy小组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CP)基因导入烟草,培育出抗TMV 的工程植株,开创了植物抗病毒素基因工程的新纪元[1]。目前发现了一批新的具有杀虫性的基因,其中包括有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和过氧化物酶基因,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整理)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基本要素:“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1、牧区减牧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牧区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畜矛盾尖锐,直接威胁着牧区和东部广大农区的生态和生产安全的现状。通过减牧还草,恢复草原植被,使草原生态系统重新进入良性循环,实现牧区的草畜平衡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草原真正成为保护我国东部生态环境防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1什么是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 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目前,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 生物药品的起始材料是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和生物组织,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而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含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目前,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这些产品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