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环境试验技术复习提纲2016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复习题教学提纲

环境监测复习题教学提纲

环境监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精密度 5472 空白试验 5483 静态配气法 2254 生物监测 2965 空气污染指数 2036 分贝 3497 生化需氧量 118 8 化学需氧量 1139 优先污染物 8 10 简易监测 43911 土壤背景值 270 12遥感监测 48513 突发事件 399 14 环炉检测技术 44615 质量控制图 550二问答题1 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500-5012 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42-433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534 水样在分析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565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896 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96-977 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测定它们对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141-1428 简要说明制订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和主要内容。

1529 简要说明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NOx的原理,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NO2、NO和NO X?17710 怎样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192-19311 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225-226;228-22912 什么是危险废物?其主要判别依据有哪些?235-23613 生活垃圾有何特性?其监测指标主要有哪些?249-25114 简述渗滤液的分析项目。

25415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276-27716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在原理、测定流程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78-7917 说明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依据,常用哪些水生生物作为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30018 怎样利用植物群落监测空气污染状况?31919 简要说明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环境监测复习题总纲

环境监测复习题总纲

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瞬时水样: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集的水样。

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混合水样: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为“时间混合水样”。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噪声污染级Lmp:对非稳定噪声的实践表明,涨落的噪声所引起人的烦恼程度比等能量的稳态噪声要大,并且与噪声暴露的变化率和平均强度有关。

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水体通过水解、络和,氧化还原等作用使水中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导致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恢复原样的过程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出的污染物扩散到某个地区的室外空间,污染物质的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引起某个地区居民中大多数人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硫酸盐化速率: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主要是二氧二碳)转化为硫酸盐微粒的速度。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声强: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m2空白试验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细菌总数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指示生物指对某一特定环境条件特别敏感的水生生物溶剂萃取法是基于不同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进行组分的分离和富集噪声指凡是使人烦恼、讨厌、刺激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或日常活动过程中被人们抛弃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没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物质。

环境监测复习总纲

环境监测复习总纲

第一章-绪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环境监测的对象:①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②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③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环境监测的目的: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环境本地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环境监测的分类:①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检测)②特定目的检测(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环境污染的特点:①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②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③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的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界限④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与拮抗作用⑤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

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相关。

环境监测的特点:①综合性:手段、对象复杂多样②连续性:时间、空间等特点,需要长期监测③追溯性:需要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环境标准: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成果(意义):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标准是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①国家环境保护标准:I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留有一定安全余量,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环境监测技术复习

环境监测技术复习

环境监测技术1.质量保证: 对监测过程进行技术上,管理上的全面监督,是分析数据准确可靠。

2.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

3.优先污染物: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物水平,出现频率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质。

4.水体:指河流,湖泊,沼泽等“地表储水体”的总称。

5.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以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6.混合水样:指在统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样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

7.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8.凯氏氮:指以基耶达法测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9.大气:指包围在地球外面的厚厚的空气层。

10.空气:指地表至1000KM左右的空气。

11.可吸入颗粒物:指能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

12.总悬浮颗粒物:一般指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13.采样周期:采样样品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14.静压:由烟气本身的质量而产生的压力。

15.动压:烟气流动时所具有的压头。

16.全压:烟气静压与动压之和。

17.等速采样:由于烟尘粒子质量比气体大,由于惯性的影响,所以固定的测定点上的采样嘴,吸引气体的流速必须等于该测点上的烟道内烟气的流速。

18.噪声:在生活和生产中,一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19.分贝:指相同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

20.响度: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

21.等效连续声级:指在观察时间t内实际的非稳态噪声的声能量与用来描述的某个稳态噪声的声能量相等。

22.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当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

23.危险废物: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和根据国家环保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24.准确度:指一个特定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25.精密度:使用特定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2016.11汇总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2016.11汇总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年11 月实验室基本知识与安全培训一、环境监测实验的基本要求1、认真预习实验教材,了解实验仪器、设备。

2、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对于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预习报告中拟出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分析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3、实验开始后,按操作规范进行准确操作,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要力求客观、深入、全面、细致,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及时记录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数据。

4、实验结束后,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5、实验报告内容包括:(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要求;(3)实验原理;(4)实验方法、步骤;(5)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6)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7)结论。

二、实验室基本知识(一)实验用水1、蒸馏水蒸馏水的质量因蒸馏器的材料与结构而异,水中常含有可溶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

常用蒸馏器有金属蒸馏器、玻璃蒸馏器、石英蒸馏器、亚沸蒸馏器。

2、去离子水去离子水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以一定形式组合进行水处理。

去离子水含金属杂质极少,适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液,因它含有微量树脂浸出物和树脂崩解微粒,所以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3、特殊要求的纯水在分析某些指标时,对分析过程中所用的纯水中这些指标的含量应愈低愈好,这就提出某些特殊要求的纯水以及制取方法。

常用特殊要求水有无氯水、无氨水、无二氧化碳水、无铅(重金属)水、无砷水等。

(二)试剂与试液实验室中所用试剂、试液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相应规格的试剂,按规定浓度和需要量正确配制。

试剂和配好的试液需按规定要求妥善保存,注意空气、温度、光、杂质等影响。

另外要注意保存时间,一般浓溶液稳定性较好,稀溶液稳定性较差。

故许多试液常配成浓的贮存液,临用时稀释成所需浓度。

(二)药品的使用1、使用药品或试液。

应严格遵守是沿讲义上的用量或教师规定的用量。

不可多取。

如果取多了而有剩余,不要任意弃去,也不要倒回原容器中去。

环境监测复习提纲

环境监测复习提纲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1.什么事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搜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监测过程:现场调查——制订监测计划——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数据——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3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特定目的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2)按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放射性监测。

4.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量强度岁时间而变化(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想成作用、拮抗作用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处理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时空性决定。

追踪性:为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采样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5.环境监测的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环境监测的要求:准确可靠;快速灵敏;选择性好;三高: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在也为事故现场测定要求快速、简便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残留水平;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大,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共47页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共47页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Leabharlann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 完整版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 完整版

第一张绪论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1)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2)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3)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

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1.Dixion 检验法步骤: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③查表Q α(n )④判断Q ≦Q 0。

05 正常;Q o 。

05<Q ≦Q 0.01偏离值;Q>Q 0.01离群值,舍去.2.Qrubbs 检验法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sx x T min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 0。

05正常离群值;T 0。

05<T ≦T 0.01偏离值;T>T 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技术复习提纲
(1)航天器在研制、发射、在轨运行、返回过程要经历那4个阶段的环境?
(2)航天器的空间环境试验一般包括那3个阶段?
(3)叙述航天器正样阶段鉴定和验收试验的目的?
(4)什么叫试验剪裁?试验剪裁必须注意那几个方面问题?
(5)什么叫数值模拟试验?
(6)环境试验方法包括那几种类型?
(7)叙述真空环境对在轨航天器可靠性的主要影响。

(8)叙述太阳辐照环境对航天器可靠性的主要影响。

(9)叙述 空间冷黑环境对在轨航天器可靠性的影响
(10)由211δδ⋅-=∆T
T ,说明热沉温度变化、热沉表面半球发生率、热沉表面积与航天器表面积之比、航天器表面温度变化对热平衡试验温度误差的影响。

(11)航天器系统级热平衡试验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12)说明国际空间站中所规定的验收试验与鉴定试验之间的关系。

(13)说明国际空间站中组件鉴定试验类型。

(14)叙述组件鉴定热循环试验的目的及试验描述。

(15)说明国际空间站中组件验收试验包括那些内容。

(16)说明国际空间站中组件验收热真空试验的试验量级和持续时间等。

(17)说明国际空间站中飞行件验收试验包括那些内容。

(18)说明航天器初样热平衡试验目的、航天器正样热平衡试验目的。

(19)航天器热真空与热平衡试验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20)航天器热平衡试验的工况种类和确定热平衡试验工况的原则。

(21)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外热流模拟装置的种类与特点。

(22)叙述确定航天器热平衡试验工况原则和试验工况稳定判据。

(23)航天器热平衡试验技术发展趋势。

(24)航天器热真空试验热循环各参数的确定原则。

(25)叙述以下术语
真空热试验、热平衡试验、热真空试验、热循环试验、热浸持续时间、热稳定时间、温度稳定时间、热循环、热不确定余量、被动热控分系统余量、主动热控分系统余量。

空间环境。

空间热环境、真空、低温、黑背景、太阳辐射、太阳常数、鉴定热真空试验目的、验收热真空试验目的、准鉴定热真空试验目的。

(26)介绍航天器真空热环境试验对试验设备的主要要求,包括:
模拟室尺寸、模拟室内的压力、热沉温度、热沉表面特征要求、内背景热流、漏热、支架与航天器对界面的水平度要求、有机物污染量控制要求、接地电阻要求等。

(27)航天器热真空试验温度控制区的划分原则。

(28)比较太阳模拟器与红外加热装置的优缺点。

(29)外热流模拟装置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30)叙述空间环境模拟器分类。

(31)说明建造空间环境模拟器的必要性。

(32)叙述空间环境模拟器的组成。

(33)叙述空间环境模拟器的设计原则。

(34)叙述真空容器的几种结构形式。

(35)叙述真空容器设计特点及组成。

(36)叙述真空容器设计基本原则。

(37)叙述真空容器筒体设计计算包括的内容。

(38)真空容器法兰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39)真空容器支座结构形式有哪2种?
(40)真空容器大门结构形式及组成。

(41)说明真空容器加强筋结构设计及计算中应考虑的因素。

(42)真空容器开孔补强结构有哪几种形式。

(43)说明真空容器多个开孔的补强要求。

(44)说明真空容器大门主要组成及设计要求。

(45) 真空容器封头结构有哪几种形式。

(46)说明真空容器鞍座选用主要考虑那些因素。

(47)简述真空容器制造流程。

(48)简述真空容器焊接主要工艺。

(49)简述真空容器大型法兰制造工艺流程。

(50)简述真空容器封头制造工艺。

(51)说明热沉研制主要技术指标。

(52)说明热沉设计的主要内容。

(53)比较立式和卧式热沉两种结构的优缺点。

(54)说明热沉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因素。

(55)说明液氮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56)说明液氮系统的主要组成。

(57)说明液氮系统4种主要设计方案工作原理。

(58)说明气氮调温系统工作原理。

(59)说明真空获得系统的组成。

(60)说明真空获得系统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

(61)叙述真空泵的分类。

(62)叙述粗抽管道及阀门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63)叙述高真空抽气系统几种主要泵的性能。

(64)真空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65)叙述检漏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66)叙述红外笼热设计主要内容。

(67)某加热区最大达到热流密度要求为530 W/m2,角系数
取0.6,请计算加热笼最大的加热功率是多少?如果采用6mm宽加热带,取K1=k3=0.9, m
12
10
m/

η,电源输出电流

=-
按照 3.8A计算,计算加热带覆盖系数及加热带之间的中心距。

(结合讲义中有关参数选择)
(68)简述试验工装设计过程。

(69)叙述试验工装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70)叙述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中的测试技术以下几项的工作内容:
试验设计;数据采集;热模拟;数据管理。

(71)叙述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中的测试技术系统的组成。

(72)叙述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中的测试技术系统程控电源主要型号。

(73)叙述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中的测试技术系统数采设备主要型号。

(74)叙述热电偶测温工作原理和测温温度范围。

(75)叙述光纤测温技术工作原理和特点。

(76)叙述辐射定标的原理。

(77)叙述红外辐射定标点源法和面源法工作原理。

(78)叙述红外辐射定标设备的组成。

(79)说明利用太阳模拟器进行空间环境试验的优点。

(80)说明太阳模拟器设计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81)说明太阳模拟器的分类。

(82)说明太阳模拟器的主要分系统。

(83)空间环境模拟室的压力测量真空计的选用原则和真空规位置布置应注意的事项。

(84)航天器热平衡与热真空试验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制作与安装应注意的事项。

(85)说明航天器试验前试验分系统准备与总检工作内容。

(86)说明航天器试验准备阶段污染控制主要措施。

(87)说明飞船真空热环境主要试验运行主要过程。

(88)叙述KM6载人试验设备组成。

(89)叙述KM6载人试验设备综合复压系统流程原理。

(90)叙述KM6载人试验设备环境控制系统主要分系统。

(91)叙述KM6载人试验设备消防系统的组成。

(92)叙述KM6载人试验设备蓝宝石Novec1230灭火子系统的优缺点。

(93)叙述NASA JSC A容器主要技术指标。

(94)叙述ESTEC的热环境模拟设备大型空间模拟器(LSS)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太阳模拟器)。

(95)叙述Intespace 公司SIMLES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96)叙述印度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LSSC主要技术指标。

(97)叙述韩国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LVTC)主要技术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