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

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乱扔垃圾”行为对环境的危害;

–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阅读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能力。

3.心理与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为《我们不乱扔》,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乱扔垃圾”的

危害以及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

2.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教师播放环保相关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果我们随地乱扔垃圾,会发生什么事

情?”

第二步:讲解故事(10分钟)

1.教师出示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故事

内容。

2.教师朗读故事,并适时展示故事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第三步:讨论与思考(10分钟)

1.教师提问:“小新为什么乱扔果皮和纸屑?”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乱扔垃圾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危

害?”

第四步: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15分钟)

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常见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内容进行分类,讨论每种垃圾的处理方式。

3.教师纠正学生错误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第五步:角色扮演与总结(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如何将垃

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总结讨论,强调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和正

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回答问题,表明学生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关注度。然而,教学时间有限,对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讲解可以更加详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实践。此外,随堂评价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0.我们不乱扔(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脏乱和整洁的图片对比,体会到干净的公共场所让人感到舒服。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创设情境,知道不乱扔垃圾是讲卫生,讲文明和负责任的表现。 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从“公共卫生”这方面给予引导,旨在增强学生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本课是第一课时,是由“我喜欢哪种情景”和“不只是为了干净”两个栏目组成。“我喜欢那种情景”用图片呈现教室、体育馆和公园小河边这三个公共场所脏乱和干净两种不同状况,用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视角,明白整洁的公共环境卫生让人身心愉悦。“不只是为了干净”用绘本的形式,创设了正反两种人物形象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后让学生知道不乱扔并非是一时的行为,要养成在公共场所不乱扔的好习惯,做一个讲卫生、文明和负责的小公民。 教学重难点: 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学校的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小结:又脏又乱的环境,很不舒服,既不讲卫生还会滋生细菌;而干净的环境令人心情愉悦,有利于身体健康。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 二、我们不乱扔: 1、不只为了干净 ⑴小调查 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 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我们不乱扔》名师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我们不乱扔》名师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注意公共卫生的行为 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自觉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2.树立文明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学习爱护公共环境卫生 的行为,提醒他人参与到自觉维护公共环境中来。 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 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给人带来愉悦,并通过发 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及其引发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初 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 的行动保护美好家园。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已经初步懂得公共环境卫生需要共同维护,知 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文明的表现。但是孩子自控力不足,在教室、校园等监督力度较强的公共场所,能自觉爱护并遵守,但在其他公 共场所,就会随意一些。因此,教学中需加强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 意识,帮助他们解决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重 点是促使他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文明行为,并及时提醒。 教学准备: “我的观察记录表”中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告诉你”:一口痰的危害;“文明之花”的板书和小组花瓣;宣传小标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要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必须要做到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出示课题:我们不乱扔 二、观察讨论:“这样可不行” 1.除了乱扔垃圾,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出示图片 讨论交流: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有痰不吐难受”和“想扔垃圾没有垃圾桶”)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例举的“有痰不吐难受”和“想扔垃圾没有垃圾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0课《我们不乱扔》部编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不乱扔垃圾、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1.2.解一些保持公共卫生的具体做法,愿意身体力行保持好公共卫生。 教学重点 认识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掌握保持公共卫生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认识不乱扔垃圾是一种责任和文明的体现,加强行为自控,养成保持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拍摄生活中干净整洁的环境和脏乱的环境图片,了解生活中不讲究公共卫生的现象。 2.制作《安安去春游》情景剧、选择物品及垃圾分类游戏。 3.每人准备一台平板。 4.制作课件。 5.整理垃圾危害的资料,形成资料文件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干净整洁真舒服 1.故事导入:绘本故事《小猪改掉了坏习惯》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个绘本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猪改掉了坏习惯》(课件呈现)。 2.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乱扔垃圾是个坏习惯。所以,我们可不能乱扔垃圾——板书课题:我们不乱扔(今天,我们学习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我们不乱扔) 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干净整洁,哪些地方又脏又乱,并且用平板拍下来。现在,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拍的照片? 学生用平板分享照片,导入大屏。

4.在我们身边,大部分地方干净整洁,可还是有些地方又脏又乱,你喜欢哪种环境呢?——出示图片,学生用平板进行选择、提交——数据统计。 5.为什么你们都是选的图1和图3呢? 活动二:乱扔垃圾可不行 1.大家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为什么还是有人乱丢垃圾呢?大家看——出示图片: (1)教室里;(2)校园楼梯间;(3)马路边垃圾桶; 选择一张在小组内交流: 猜一猜:为什么会这样? 说一说:你有什么建议? 同学们的建议都非常好,这些乱扔垃圾的人在你们的帮助下,一定会想小猪一样改掉坏习惯。下面,我们也来帮自己改改坏习惯吧。 2.想一想:我在什么地方扔过垃圾?当时是什么情况?以后我会怎么做? 从自己做起,不乱扔垃圾,我们的环境才会干净整洁,如果乱扔垃圾会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3.看视频:新闻报道 你想对乱丢垃圾、乱吐口香糖的人说什么? 贴示:不乱扔、不乱吐 4.除了乱扔垃圾,乱吐口香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讲究公共卫生的行为? 预设: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吐痰、随地大小便、乱扔烟蒂等 5.这些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请大家利用平板进行自主学习,课件出示: 自主学习要求: 选择你最想了解的信息进行阅读,然后跟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文件夹内容:1.环境遭破坏;2.动物受伤害;3.公物被损坏;4.这样抛物真危险;5.榜样刘爷爷) 6.所以,在公共场所,我们要做到——不乱扔、不乱吐,还有,贴示:不乱画......这也是《小学生守则》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7.出示《小学生守则》,读一读: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8.小结过渡: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特别是在玩得开心的时候、无人监督的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 教案

10我们不乱扔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 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2、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能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 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难点: 1、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学会给垃圾正确分类。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这首小诗《家》吗?

出示小诗:家 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其实家就在我们身边。 家 我们坐在教室里, ()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是乐小的学生, ()就是我们的家; 合肥是我们长大的地方, ()就是我们的家。 小结:既然都是我们的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学习《我们不乱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我们不乱扔: 1、这就是我们的教室和校园,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老师拍了下来,你们更喜欢哪个环境,为什么?(出示课件) 2、把书翻到38面,哪位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喜欢哪幅画,不欢哪幅画?(出示课件)

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学习,让大家心情愉快。(板书:心情愉快) 三:不只是为了干净 1、如何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呢,请同学们跟随王勇看看他们的一次秋游活动。 2、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王勇。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在这个故事中,王勇的哪些行为值得大家点赞呢? 4、前段时间,咱们班到了三河古镇去秋游,这张照片是学们在聚餐,同学们去秋游时又是怎样做到垃圾不乱扔的呢? 5、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演一演,你们喜欢哪个情境就演哪个。 课件出示情境:秋游前,妈妈让我自己准备,我该怎么做呢? 秋游时,我欣赏着三河美景,吃着从家里带来的 零食,该怎么做呢? 秋游后,老师喊集合了,我又该怎么做呢? 6、台上的同学在演时候声音要响亮,台下的同学要仔细地听, 看看他们的哪些行为值得大家点赞? 小结:整理好的垃圾是不能乱扔的,怎样做到垃圾分类呢? 1、你们认识垃圾桶上的标志吗? 2、出示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 3、动手给垃圾桶分类。每个小组桌上有一包垃圾,你们自己先在小组里分分类。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教案三篇

10《我们不乱扔》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 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3、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实践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 学生:记得 教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 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

通榆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实验小学吧! 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实验的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结合38页图片,请你把喜欢的踢偏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学生书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不只为了干净 ⑴小调查 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 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⑵导行,当我们产生垃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 出示39页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你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三、总结 每个人坚持做环保小卫士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维护,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是一种文明行为,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二、新课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我们不乱扔》教案

《我们不乱扔》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 “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1、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 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难点】 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 (大屏幕出示课文《家》)学生:记得教师:谁来读一读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通榆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实验小学吧! (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实验的哪些地方。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我喜欢哪种情景 1、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2、结合38页图片,请你把喜欢的图片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活动二:不只是为了干净 ⑴小调查 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 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课 《我们不乱扔》教案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 “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 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难点】 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 (大屏幕出示课文《家》)学生:记得教师:谁来读一读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通榆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实验小学吧! (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实验的哪些地方。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我喜欢哪种情景 1、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情绪? 2、结合38页图片,请你把喜欢的图片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活动二:不只是为了干净 ⑴小调查 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 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⑵导行:当我们产生垃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 出示39页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三、总结 每个人坚持做环保小卫士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维护,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出示《中小学生守则》:保持公共卫生。)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 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乱扔垃圾”行为对环境的危害; –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阅读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能力。 3.心理与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为《我们不乱扔》,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乱扔垃圾”的 危害以及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 2.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教师播放环保相关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果我们随地乱扔垃圾,会发生什么事 情?” 第二步:讲解故事(10分钟) 1.教师出示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故事 内容。

2.教师朗读故事,并适时展示故事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第三步:讨论与思考(10分钟) 1.教师提问:“小新为什么乱扔果皮和纸屑?”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乱扔垃圾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危 害?” 第四步: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15分钟) 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常见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内容进行分类,讨论每种垃圾的处理方式。 3.教师纠正学生错误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第五步:角色扮演与总结(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如何将垃 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总结讨论,强调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和正 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回答问题,表明学生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关注度。然而,教学时间有限,对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讲解可以更加详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实践。此外,随堂评价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小学二年级部编版道德于法治 我们不乱扔 教案

我们不乱扔 教学目标: 1. 对比呈现公共场所脏乱和干净两种不同的场景,引导学生再现生活经历,感受到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2.从“秋游”情境中的王勇这个正面形象,学习他处处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垃圾并非是一时的行为,更是一种文明习惯。 3.初步了解垃圾分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公共场所。 1.播放学生熟悉的学校、社区、城镇部分生活场景。 师:照片中的这些地方,你熟悉吗?哪些地方你曾去过的,是去干什么? 生自由说: 2.师小结: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称为公共场所。 出示“公共场所”(公共场所是提供大家进行工作、学习、娱乐、体育、休息等一切公用场所及设施的总称。) 3.除了刚才看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公共场所?你去那儿干什么? 生交流:公交站台、地铁站、健身房、游乐场等 师:原来公共场所无处不在啊。 二、对比辨析:“我喜欢那种情景” 1.这些公共场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 师播放各种“公共场所”图片 2.你觉得这些地方怎么样? 生:漂亮的、干净的、好玩的、安静的…… 3. 可是这几个地方你还喜欢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分别出示教室、体育馆、公园小河边脏乱的图片。 生: 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见过哪些地方也这样又脏又乱? 师逐步提示:校园里(校门口、洗手池、食堂等)——小区(楼道里、公共健身区、垃圾桶旁边、草坪等)——马路上、公交站、绿化带等

4.我们每天都会来到这些地方,如果真和你们说的那样,我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在图片出示难过的表情) 5.确实,这样的公共环境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要整改。先来给刚才这几个地方提点建议。 (再次出示教室、体育馆、公园小河边脏乱的图片) 生: 6.如果像小朋友说的那样做,看,这些地方就变成这样子了。现在的样子你喜欢吗? 师出示教室、体育馆、公园小河边干净整洁的图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在图片出示开心的表情) 7.师小结:整洁、优美的环境会让人心情愉快,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相反脏、乱、差的环境令我们心情不愉快,更影响我们的健康。 三、垃圾分类:“不只是为了干净” 1.过渡:刚才小朋友都提到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什么东西一定不能乱扔? 2.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垃圾。当你的身边有了垃圾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乱扔。出示辨析: (1)看,上完美术课,桌面上就会有好多纸屑,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生: 师:你真是个文明的孩子。我们不乱扔,才能保护教室环境的整洁。 (2)和爸爸妈妈看完电影,喝下来的饮料瓶,你会像他们一样扔吗?那你会怎么做? 生: 师:是的,我们要随手带走垃圾,我们不乱扔,学会保护公共场所的环境,争当文明天使。 (出示板书:保护环境) 3.有一个小朋友做的非常好,他叫王勇,我们一起去学习学习。 播放绘本:一起去秋游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我们不乱扔》优课比赛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1.课题分析 《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给人带来愉悦,并通过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及其引发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美好家园。 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关心生活环境,对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有强烈的愿望,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观察生活的能力较以前都有了进步,更乐于观察、去探索、去体验。但是毕竟年纪小,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不强,废品再利用的习惯也有待进一步培养。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喜爱的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教育。 3.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 感受美好的环境,给人带来的舒适;同时也体验垃圾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2. 使学生知道垃圾的危害性,从而尽可能少制造垃圾。

3.初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创建美好家园出一份力。 行为与习惯: 1. 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的好习惯,对于生活中的垃圾,能有创意地使用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善于交流。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 让学生初步知道进行垃圾分类。 3. 了解垃圾的来源,关心周围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调查、汇报和交流结合教师的讲解。 2.共同探讨怎样做才能为保护环境尽一点力。 3. 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创设活动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欣赏、感受、体验、讨论、实践。 4.教学要点 (1)重点:进一步了解垃圾对生活的影响,知道处理垃圾的几种方式,能够积极对待身边的垃圾,养成不乱丢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我们不乱扔:不只是为了干净部编版

10《不只是为了干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懂得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让人身心愉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是每个公民的贵任。(2).懂得一些保持公共卫生的正确做法,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能够正确辨别,坚决抵制。 行为与习惯:(1)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图的比较、学生自己的观察以及同学们针对具体问题的交流,懂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义,知道维护公共卫生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1)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2)愿意保持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为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树立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已的行动保护美好家园。 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并懂得相应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设计:第一环节:好的环境人人爱.(本环节设计一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播放歌曲,展现蓬莱公共场所美好环境人人爱。(本节点安排两个活动。)活动一:听歌放蓬莱美好的图片,学生感受身在蓬莱的美好,烘托轻松的课堂气氛。 活动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蓬莱公共场所的美好,进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歌曲的带动下将学生引入蓬莱公共场所的情景,引出公共场所;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的热情,更有助于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王勇秋游小故事。点明主题。(本环节可设计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图一解读,(本节点可安排两个活动:)活动一:交流秋游该带什么?总结出:出行带好环保袋。 活动二:环保袋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图中的王勇的环保意识强,带动学生自己出门也应带好垃圾袋,和自己紧密联系。环保袋的提出,对孩子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的培养这种环保意识,也能体现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第二个节点:图二解读,(本节点可安排三个活动.) 活动一:秋游吃东西产生的垃圾要及时打包。 活动二:扔垃圾的走了,自己应该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 活动三:播放视频:天津的小姑娘地铁站捡蒜皮。感受现实生活这样的实例很多,同时应该学习小姐姐的美好品德。 【设计意图:图中两个孩子吃完东西垃圾就扔在一边,而王勇劝他扔到垃圾桶里,正反对比强化了垃圾要扔进垃圾桶的正确做法;应该怎么做,通过天津小姑娘的行为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进行强化,】 第三个节点:图三解读。(本节点可安排三个活动。)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掌握“我们不乱扔”的基本内涵。 b. 识记相关语言知识,如“环境污染”、“环保”等。 c. 能够自觉地遵守环保的基本规则。 2. 能力目标: a. 能够通过图片或物品感知乱扔的现象,自然生成保护环境的情感。 b. 能够在团队中合作,探讨有关环保的问题,提出个人观点。 c. 能够写作短文或画图表达对环保的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情感体验。 b.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c. 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能够建立环保意识的形成和加强; 2. 学生能够合作探讨环保主题; 3. 学生能够书写短文或绘画,表达对环保的理解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Step1:导入新课

1. 通过照片或物品感知乱扔的现象,自然生成保护环境的情感。 2. 以问答、谈论等方式引出课程主题。 Step2:学习重点环节 1. 阅读课文《我们不乱扔》,关注语言表达,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2.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环保主题,提出个人观点。 Step3:拓展延伸 1. 学生能够书写有关短文、画有关图片等绘画的形式表达对环保的理解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用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学习环保知识。 3. 学生观看环卫工人如何保护环境。 Step4:作业布置 请学生书写有关短信、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环保的理解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任务的设计,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学习和讨论了解了有关环保知识; 2. 检查学生是否培养对环保和爱好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六、教学策略: 采用讨论、互动、情感体验、观摩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其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责任感。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我们不乱扔》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应当保护环境卫生,教育学生养成保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其他废弃物,不在墙上涂抹乱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乱扔垃圾是错误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保护卫生,并养成保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日常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并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整洁校园和脏乱差环境对比图片; 学生:校园公共卫生调查表记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播放视频:公园里,人们有的跑步,有的舞剑,有的打拳,有的散步看花,有的带小孩玩耍。 2.人们为什么喜欢来这里? (这里环境优美,使人心情舒畅,对健康也很有利) 师小结:是呀,环境优美的地方,大家都喜欢去,假如公园很脏,到处都是果皮纸屑等垃圾,人们还愿意去吗?当然不愿意去了,因此,我们要保持我们周围环境的卫生。(出示课题) 二、课程新授。 1.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①脏乱差的教室是怎么造成的? ②脏乱差的体院馆是怎么造成的? ③脏乱差的小溪是怎么造成的? 2.出示教材组图,引导学生探索: ①整洁的教室你喜欢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②整洁的体育馆你喜欢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③整洁的户外环境你喜欢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强化观点,指导行为。 1.幻灯出示秋游故事,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图①:王勇秋游时带上垃圾袋。 图②:小明野餐时随手丢垃圾。 图③:小花和小明叠纸飞机,并随手丢弃。 图④:同学们丢下一地垃圾就要离开。 图⑤:王勇主动留下来清理垃圾 图⑥:小明用脚将垃圾踢进垃圾箱。 评一评王勇、小明和小花的行为对不对?我们应该像谁学习。 2.出示一小男孩把痰吐在痰盂里。 提问:小男孩做得对吗?为什么?示灯片,提问: ①你们班的教室、公共区的卫生打扫得怎样?你们是怎样做好保洁工作的? ②当你发现有同学往地上扔纸屑、丢食品袋,乱倒垃圾时,你是怎么做的? ③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说一说你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怎样? 四、巩固深化,提出要求。 1.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她应该怎样做? 教育学生要把果皮纸屑扔在果皮箱里,不要扔在大街上。 2.一个学生正在将痰吐在手纸上。 指出这个学生的行为是正确的,教育学生不要随地吐痰,遍地吐痰会带来不良后果,因为痰里带有大量损害人体的病菌,痰吐在地上,干了以后,细菌随灰尘扬到空中,被人吸进体内,就可能传染肺结核、流感、流脑等多种疾病。 3.除了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还有哪些行为也不能做呢? 教师播放幻灯片进行提示 ①在建筑物上乱涂乱画; ②在地铁内吃东西; ③踩踏草坪、采摘鲜花、果实等; 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我们不乱扔》教案

《我们不乱扔》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 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难点】 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 (大屏幕出示课文《家》)学生:记得教师:谁来读一读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通榆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实验小学吧! (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实验的哪些地方。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生共同说出: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我喜欢哪种情景 1、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

部编版2022年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教案

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公共卫生,不能乱扔垃圾。 (2)、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3)、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 2.难点 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引入课题《我们不乱扔》 二、授新课 (一)、我喜欢哪种情景 指导学生看38页图,在你喜欢的那幅图打上个勾。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讨论交流。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呢? 小结:整洁、优美的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会使人心情愉快;脏、乱、差的环境有损我们的健康,还会令我们心情不愉快。 (二)、不只是为了干净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要求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是不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呀? 课件出示课本第39页图片。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 (2)垃圾箱上的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3)怎么给垃圾分类?

(4)为什么要把垃圾整理好带走? 学生认真看图,思考交流。 看视频 小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三)、这样可不行 师:在生活中,我发现还有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情况。你发现了哪些呢? 出示不讲公共卫生图片。 学生试做课本第40页的“我的观察记录”。 小结:公共场所卫生不良,不仅会传播各种疾病,还会使休息、娱乐的人感到厌恶和不快。可见,公共场所卫生关乎大众的利益和身体健康,我们每个公民要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保持公共卫生。 (四)、我能做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维护公共场所卫生要怎样做吗? 我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了解多少。 学生举手回答。(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纸屑捡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第41页图片,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生:在公共场所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丢果皮纸屑;不损坏公物;不在墙壁、树木上乱刻乱画;不践踏草地;不摘折花草、树木;等等。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乱刻乱画,共同来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五)、欣赏《我们不乱扔》儿歌 三、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课本第41页花朵图片。 要求:做到一条,就给一个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到学期结束时,看看自己能收获几瓣花。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