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三年级第5讲平均数

小学奥数三年级第5讲平均数

第一篇:小学奥数三年级第5讲平均数

第7讲

平均数

一组数的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称为这组数的平均数。

例1、5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一个数是45,这5个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5个连续自然数的第3个数是45,第2个(44)与第4个(46)相加是两个45,第1个(43)与第5个(47)相加是两个45。

和是

45×5=225

随堂练习1 计算56+57+58+59+60+61+62+63+64 一般地,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换句话说,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就是中间的那个数。高斯求和方法的实质就是和=平均数×项数

偶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不是整数,我们现在尚未学到。所以先将第一项加最后一项,第二项加倒数第二项……直至中间两项相加,这些和都相等。而个数是项数的一半,所以偶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项的和(也即首末两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2.例2、8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8,写出这8个数。

分析

因为中间两个数相加再乘以4(=8÷2)等于108,所以中间两项的和可以求出来。

解中间两项的和是108÷(8÷2)=27 又

27=13+14 所以中间两项是13、14.这8个数是10、11、12、13、14、15、16、17.(由13往前数4个数到10,由14往后数4个数到17)答:这8个连续的自然数是10、11、12、13、14、15、16、17.随堂练习2 6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73,这6个数中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3、求出以下28个数的平均数: 12、13、13、1

4、1

5、1

6、16、16、1

7、1

8、1

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5.分析与解

这28个数的和是(12+13+14+……+35)+13+16+16+35 求出和再除以28就得到平均数,但比较麻烦。如果注意到25个连续自然数11、12、13,……,35的平均数是23(中间一项),那么就比较容易。

因为 13+16+16+35 =(11+2)+(23+12)+(23-7)+(23-7)=11+23+23+23 所以原来的和就是11+12+13+……+35+23+23+23,原来28个数的平均数正好是23.随堂练习3 求28个数:12、13、14、14、14、15、16、17、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5的平均数。

4、求数列1、2、4、

5、7、8,……,4

6、4

7、49、50、52、53(1)的规律,并求这组数的和与平均数。

分析数列的奇数项数的项组成等差数列(公差是3)1、4、7,……,49、52.(2)数列的偶数项数的项组成等差数列(公差也是3)2、5、8,……,50、53.(3)

分别求出数列(2)(3)的和,再相加,可以得出所求的和,再得出平均数。但更为简单的办法是直接运用高斯的思想。注意:1+53=2+52=4+50=……=25+29=26+28(4)解1与53的平均数是27,也就是1+53可以换成2个27相加。同样,2+52,4+50,……,26+28都可以换成27+27.因此(1)的和是27×36=972.从例4可以看出,如果一组数可以分成许多小组,各小组的平均数都相等,那么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组数的平均数(例4中,每个小组2个数的和是54,每个小组的平均数是27)。

随堂练习4 寻找数列4,2,5,8,6,14,7,20,……,12,50,13,56的规律,并求这数列的和。

练习题:

(1)求1至100内能被4整除余1的所有数的和。

(2)求1至100内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所有数的和。

(3)有10只盒子,44只乒乓球。把这44只乒乓球放到盒子中,每个盒子中至少要放一个球,能不能使每个盒中的球数都不相同?

(4)影剧院共有25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以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问:影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5)时钟在每个整点时敲这钟点数,每半点钟时敲1下,问:一昼夜该时钟总共敲多少下?(6)求所有三位数的和。

(7)求1至100(包括100在内)的所有5的倍数的和。

(8)5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试多少次就足够了?

(9)已知数列:2,5,3,3,7,2,5,3,3,7,2,5,3,3,7,……。这个数列的第30项是哪个数?到第25项止,这些数的和是多少?

(10)24个连续自然数12―35,再添上一个35,一个13,两个16.这28个数的平均值是多少?

第二篇:启新教育三年级奥数第九讲平均数

启新教育三年级奥数第九讲平均数

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

例如,24平均分成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四份的平均数。

又如,24平均分成六个数:4,4,4,4,4,4,数4就叫做24分成六份的平均数。

由此可见,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平均重量”,某辆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

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

我们在上一讲的例2中,已经接触到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有关平均数应用问题的解法。

例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总成绩=98+87+93+86+88+94=546(分)。

这个小组有6个同学,平均成绩是

546÷6=91(分)。

答:平均成绩是91分。

例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解:苹果和梨的总重量为40+80=120(千克)。

因要装成6筐,所以,每筐平均应装

120÷6=20(千克)。

答:每筐应装20千克。

例3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解:两批猪的总重量为66×3+42×5=408(千克)。

两批猪的头数为3+5=8(头),故平均每头猪重

408÷8=51(千克)。答:平均每头猪重51千克。

注意,在上例中不能这样来求每头猪的平均重量:

(66+42)÷2=54(千克)。

上式求出的是两批猪的“平均重量的平均数”,而不是(3+5=)8头猪的平均重量。这是刚接触平均数的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

例4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道,星期四不做,星期五、六两天共做了13道。那么,星期日要做几道题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分析:要先求出每周规定做的题目总数,然后求出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的题目数。两者相减就是星期日要完成的题目数。

每周要完成的题目总数是4×7=28(道)。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题目3×3+13=22(道),所以,星期日要完成28-22=6(道)。

解:4×7-(3×3+13)=6(道)。答:星期日要做6道题。

例5三年级二班共有42名同学,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其中女生有18人,平均身高为136厘米。问:男生平均身高是多少?

解:全班身高的总数为132×42=5544(厘米),女生身高总数为136×18=2448(厘米),男生有42-18=24(人),身高总数为

5544-2448=3096(厘米),男生平均身高为3096÷24=129(厘米)。

综合列式:

(132×42-136×18)÷(42-18)=129(厘米)。

答:男生平均身高为129厘米。例6小敏期末考试,数学92分,语文90分,英语成绩比这三门的平均成绩高4分。问:英语得了多少分?

分析:英语比平均成绩高的这4分,是“补”给了数学和语文,所以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为

(92+90+4)÷2=93(分),由此可求出英语成绩。

解:(92+92+4)÷2+4=97(分)。答:英语得了97分。练习

1.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

2.小岗计划4天做15道数学题,结果多做了9道。平均每天做了多少道?

3.一小组同学体检量身高时发现其中2人的身高是123厘米,另外4人的身高均为132厘米。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4.小梅做跳绳练习,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她要想三次平均成绩达到80下,第三次至少要跳多少下?

5.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用几天?

6.小浩为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自己规定这一个月(30天)要读完共288页的彩图世界童话名著《伊索寓言》。头9天平均每天读了8页,第二个9天平均每天读了10页,第三个9天平均每天读了11页。最后三天平均每天需要读几页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7.五个同学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平均94分,而其中有三个同学的平均成绩为92分,另两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8.小亮学游泳,第一次游了25米,第二次游的距离比两次游的平均距离多8米。小亮第二次游了多少米?

9.篮球队中四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82厘米,另一名队员的身高比这五队员的平均身高矮8厘米,这名队员的身高是多少?答案与提示

1.一、二、三班分别转入6,4,1人。

提示:每班应有(40+42+45+11)÷3=46(人)。2.6道。解:(15+9)÷4=6(道)。

3.129厘米。解:(123×2+132×4)÷6=129(厘米)。

4.97下。解:80×3-(67+76)=97(下)。

5.2天。解:240÷[(960—240)÷6]=2(天)。

6.9页。解:[288-(8+10+11)×9]÷3=9(页)。

7.97分。解:(94×5-92×3)÷2=97(分)。

8.41米。解:25+8×2=41(米)。

9.172厘米。

解:这名队员比平均身高矮的这8厘米,是由另四名队员给“补上”的,所以平均身高为182-8÷4=180(厘米),这名队员身高180-8=172(厘米)。

第三篇:三年级奥数第9次课:平均数(学生版)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谢谢使用!!】

平均数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平均数: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和不变的条件

下,通过移多补少,使他们完全相等,得到的数就是平均数。例如,24平均分成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四份的平均数。又如,24平均分成六个数:4,4,4,4,4,4,数4就叫做24分成六份的平均数。

2、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3、“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平均重量”,某辆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

二、典型例题

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3、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4、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道,星期四不做,星期五、六两天共做了13道。那么,星期日要做几道题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5、三年级二班共有42名同学,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其中女生有18人,平均身高为136厘米。问:男生平均身高是多少?

6、小敏期末考试,数学92分,语文90分,英语成绩比这三门的平均成绩高4分。问:英语得了多少分?

三、习题巩固

1、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

2、小岗计划4天做15道数学题,结果多做了9道。平均每天做了多少道?

3、一小组同学体检量身高时发现其中2人的身高是123厘米,另外4人的身高均为132厘米。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4、小梅做跳绳练习,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她要想三次平均成绩达到80下,第三次至少要跳多少下?

5、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用几天?

6、小浩为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自己规定这一个月(30天)要读完共288页的彩图世界童话名著《伊索寓言》。头9天平均每天读了8页,第二个9天平均每天读了10页,第三个9天平均每天读了11页。最后三天平均每天需要读几页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7、五个同学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平均94分,而其中有三个同学的平均成绩为92分,另两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8、小亮学游泳,第一次游了25米,第二次游的距离比两次游的平均距离多8米。小亮第二次游了多少米?

9、篮球队中四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82厘米,另一名队员的身高比这五队员的平均身高矮8厘米,这名队员的身高是多少?

四、习题练习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89分,甲、丁二人平均95

分,问甲、丁各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重量,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4、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苹果多少个?一箱桃多少个?

5、一次数学测验,全班的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6、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7、有两块棉田,平均每平方米的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田是5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平方米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平方米?

8、把甲级糖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已知甲级糖有4千克,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乙级糖每千克多少元?

9、小莉读一本小说,第一天读74页,第二天读82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3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5天中平均每天读的少6页,小莉第五天读了多少页?

10、一个技术工人带四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工作,每个普通工人各得200元,这位技术工人的收入比他们5人的平均收入还多80元,问这位技术工人得多少元?

11、小宇与五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那5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79分、82分、90分、85分、84分,小宇的成绩比6人的平均成绩高5分,求小宇的数学成绩?

12、两组工人加工零件,第一组有30人,平均每人加工60个零件。第二组有25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工人加工的平均数多6个,两组工人平均每人加工多少个零件?

13、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他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14、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数学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数学测验?

15、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16、、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个满分?

17、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语文、英语两科平均84分,政治英语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18、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9、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前几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85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20、五个数排成一排,平均数是9。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平均数是多少?第四篇: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定稿)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第1讲

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题4】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思路导航】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练习4:

1.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1分。问全班有多少同学?

【例题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先求出五个数的和:38×5=19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数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

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的一个数。

练习5:

1.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第2讲

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

【思路导航】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1:

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例题2】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

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2: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例题3】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就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时所用的时间。因为360÷10=36(千米)是顺水速度,它是汽艇的静水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此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速度是30-6=24(千米)。逆水行全程时所用时间是360÷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2÷(10+15)=28.8(千米)。

练习3:

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2.一艘客轮从甲港驶向乙港,全程要行165千米。已知客轮的静水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水速每小时3千米。现在正好是顺流而行,行全程需要几小时?

【例题4】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求一共分掉多少块饼干?

【思路导航】只要知道了大、小班小朋友分得的平均数,再乘(30+20)人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因为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班小朋友的平均数多2块,30个小朋友一共多2×30=60(块),这60块平均分给20个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得60÷20=3(块)。因

此,大、小班小朋友分得平均块数是10+3=13(块)。一共分掉13×(30+20)=650(块)。

练习4:

1.数学兴趣小组里有4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女生的平均分是90分,男生的平均分比全组的平均分高2分,全组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几下?【例题5】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千米。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求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全程除以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由于题中没有告诉我们A地到B地间的路程,我们可以设全程为24千米(也可以设其他数),这样,就可以算出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12+12÷4=4(小时),再用24÷4就能得到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练习5:

1.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进行长跑训练,他在前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50米,后一半路程中每分钟跑100米。求他在整个长跑中的平均速度。

作业

1.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2.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4.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5.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次。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次,如果乙组平均每人跳160次,那么,乙组有多少人?

6.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7.甲船逆水航行300千米,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一段水路需要20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8.一个技术工带5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任务,每个普通工人各得120元,这位技术工人的收入比他们6人的平均收入还多20元。问这位技术工得多少元?

9.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二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打这份书稿平均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第五篇:三年级奥数

发到

三年级奥数--年龄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线段图法来分析题中的年龄关系.

2.利用已经学习的和差、和倍、差倍的方法求解年龄问题.

知识点说明:

一、年龄问题变化关系的三个基本规律:

1.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2.每个人的年龄随着时间的增加都增加相等的量;

3.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不变

二、年龄问题的解题要点是:

1.入手:分析题意从表示年龄间倍数关系的条件入手理解数量关系. 2.关键:抓住“年龄差”不变.

3.解法:应用“差倍”、“和倍”或“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式. 4.陷阱:求过去、现在、将来。

年龄问题变化关系的三个基本规律:1.两人年龄的差是不变的量; 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年龄问题的解题正确率保证:验算!

例题精讲

【例 1】小卉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再过6年,小卉读初中时,妈妈比小卉大多少岁?【解析】这道题有两种解答方法:方法一:解答这道题,一般同学会想到,小卉今年6岁,再过6年6+6=12(岁);妈妈今年36岁,再过6年是(36+6)岁,也就是42岁,那时,妈妈比小卉大42-12=30(岁).

列式:(36+6)-(6+6)=42-1

2=30(岁)

方法二:聪明的同学会想,虽然小卉和妈妈的岁数都在不断变大,但她们两人相差的岁数永远不变.今年妈妈比小卉大(36-6)岁,不管过多少年,妈妈比小卉都大这么多岁.通过比较第二种方法更简便.列式:36-6=30(岁)

答:再过6年,小卉读初中时,妈妈比小卉大30岁.

【巩固】小英比小明小3岁,今年他们的年龄和是老师年龄的一半,再过15年,他们的年龄和就等于老师的年龄,今年小英的年龄是多少岁?

【解析】经过15年,小英和小明的年龄和比老师多增加15岁,所以老师今年年龄的一半是15岁,即小英和小明今年的年龄和是15岁,小英今年的年龄是(15-3)÷2=6(岁).【巩固】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

【解析】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岁,求二人各是几岁”发到的和差问题.

爸爸的年龄:(72+6)÷2=39(岁)妈妈的年龄:39-6=33(岁)【巩固】今年小宁9岁,妈妈33岁,那么再过多少年小宁的岁数是妈妈岁数的一半?

【解析】今年小宁比妈妈小33-9=24(岁),那么小宁永远比妈

妈小24岁.几年后小宁是妈妈岁数的一半时,即妈妈年龄是小宁的2倍时,妈妈仍比小宁大24岁.这是个差倍问题.以小宁的年龄作为1倍量,妈妈年龄是2倍量,所以妈妈比小宁大的岁数也是1倍量,即1倍量代表着24岁.所以小宁24岁时是妈妈年龄的一半,因此再过24-9=15(年).

【巩固】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 【解析】 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可以求出母子今年年龄和是78-6×2=66(岁).6年前母子年龄和是66-6×2=54(岁).又根据6年前母子年龄和与母亲年龄是儿子的5倍,可以求出6年前母亲年龄,再求出母亲今年的年龄.

母子今年年龄和: 78-6×2=66(岁),母子6年前年龄和: 66-6×2=54(岁),母亲6年前的年龄:54÷(5+1)×5=45(岁),母亲今年的年龄: 45+6=51(岁).

【巩固】学而思学校张老师和刘备、张飞、关羽三个学生,现在张老师的年龄刚好是这三个学生的年龄和;9年后,张老师年龄为刘备、张飞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又3年后,张老师年龄为刘备、关羽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再3年后,张老师年龄为张飞、关羽两个学生的年龄和.求现在各人的年龄.

【解析】张老师=刘备+张飞+关羽,张老师+9=刘备+9+张飞+9,比较一下这两个条件,很快得到关羽的年龄是9岁;同理可以得到张飞是9+3=12(岁),刘备是9+3+3=15(岁),张老师是9+12+15=36(岁).

【巩固】父亲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为84岁,12年后父亲的年龄正好等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父亲现在多少岁?【解析】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84岁,12年后的年龄和是84+12⨯3=120(岁),那时父亲120÷2=60(岁),父亲现在60-12=48(岁).

【例 2】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和是53岁,小明年龄的4倍比爸爸的年龄多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相差几岁?【解析】把小明的年龄看成是一份,那么爸爸的年龄是四份少2,根据和倍关系:

小明的年龄是:(53+2)÷(4+1)=11(岁),爸爸的年龄

是:53-11=4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差是:42-11=31(岁).

【巩固】一家三口人,三人年龄之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解析】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爸爸和妈妈同岁,那么爸爸的年龄也是孩子的4倍,把孩子的年龄作为1倍数,已知三口人年龄和是72岁,那么孩子的年龄为:72÷(1+4+4)=8(岁),妈妈的年龄是:8×4=32(岁),爸爸和妈妈同岁为32岁.【例 3】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当姐弟俩岁数和是40岁时,两人各应该多少岁?

【分析】用线段图显示数量关系,可以看出这道题实际上就是前面总结过的和差问题.姐弟俩的年龄差总是13-9=4(岁),不管经过多少年,姐弟年龄的差仍是4岁,由图可见,如果从40岁中减去姐弟年龄的差,再除以2就得到所求的弟弟的年龄,也就可以求出姐姐的年龄了.发到

弟弟的年龄:(40-4)÷2=18(岁),姐姐的年龄:18+4=22(岁).

【例 4】东东3年前的年龄与西西4年后的年龄之和是25岁,东东3年后的年龄等于西西l年前的年龄,求东东、西西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

【分析】东东3年后的年龄等于西西1年前的年龄,说明东东比西西小4岁;东东3年前的年龄与西西4年后的年龄之和是25岁,所以今年东东和西西的年龄和是25+3-4=24(岁),今年东东的年龄:(24-4)÷2=10(岁),今年西西的年龄:24-10=14(岁).

【巩固】哥哥5年后的年龄与弟弟3年前的年龄和是29岁,弟弟现在的年龄是两人年龄差的4倍.哥哥今年多少岁?

【解析】兄弟二人现在的年龄和是27岁,两人的年龄差是27÷,哥哥现在3⨯5=15(岁).(4+5)=3(岁)

【巩固】今年彬彬的年龄是表弟年龄的4倍,20年后,彬彬的年龄比表弟的年龄的2倍少l2岁,今年彬彬、表弟各多少岁?

【解析】表弟今年年龄的4-1⨯2=2(倍)对应的是:

20⨯2-20-12=8(年),由此可以求出表弟今年的年龄,使问题得解.8÷2=4(岁),4⨯4=16(岁).所以表弟今年4岁,彬彬今年16岁.【例 5】父子年龄之和是45岁,再过5年,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

【解析】再过5年,父子俩一共长了10岁,那时他们的年龄之和是45+10=55(岁),由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因而55岁相当于儿子年龄的4+1=5倍,可以先求出儿子5年后的年龄,再求出他们父子今年的年龄.

5年后的年龄和为:45+5⨯2=55(岁)5年后儿子的年龄:55÷(4+1)=11(岁)儿子今年的年龄:11-5=6(岁),父亲今年的年龄:45-6=39(岁)【巩固】父子年龄之和是60岁,8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问父子今年各多少岁?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8年前父子年龄之和是60-8⨯2=44(岁),又知道8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由此可得:

儿子:(60-8⨯2)÷(3+1)+8=19(岁)父亲:60-19=41(岁)【巩固】父亲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为84岁,12年后父亲的年龄正好等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父亲现在多少岁?【解析】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84岁,12年后的年龄和是84+12⨯3=120(岁),那时父亲120÷2=60(岁),父亲现在60-12=48(岁).

【巩固】王老师与王平和李刚两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20岁,李老师与王平和李刚两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

18岁.王老师今年32岁,李老师今年多少岁? 【解析】王老师比李老师大20⨯3-18⨯3=6(岁).故李老师今年的年龄为32-6=26(岁).

小学三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应用题及答案篇一 1、用1、8、8、4四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若干个不同的四位数,所有这些四位数的平均值是多少? (3×1111+3×4444+6×8888)÷12=5832.75 有更好的方法吗? 2、有几位同学一起计算他们语文考试的平均分。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只有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多少人? (13+5)÷(90-87)=6 3、用6元1千克的甲级糖,3.5元1千克的乙级糖,3元1千克的丙级糖,混合成为每千克4元的什锦糖。如果甲级糖1千克,丙级糖1千克,应放入乙级糖多少千克? [6-4-(4-3)]÷(4-3.5)=2 4、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3个自然数,让小明计算平均数(保留两位小数),小明计算出的答案是12.43。老师说最后一位数字错了,其他的数字都对。正确的答案应是多少? 12.4×13=161.212.5×13=162.5162÷13≈12.46 5、有两组数,第一组数的平均数是12.8,第二组数的平均数是10.2,而这两组数总的平均数是12.02,那么第一组数的个数和第二组数个数的比值是多少? (12.02-10.2)÷(12.8-12.02)=7/3

6、某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平均成绩是78分,男、女生各自的平均成绩是75.5分和81分。这个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 (81-78)÷(78-75.5)=1.2 7、会场里有两个座位和四个座位的长椅若干把。某年级学生(不足70人)来开会,一部分学生一人坐一把两座长椅,其余的人三人坐一把四座长椅。结果平均每个学生坐1.35个座位。问:有多少个学生来开会? (2-1.35)÷(1.35-4/3)=3939+1=40 8、五位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后,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58分;只去掉一个分,平均得9.46分;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6分。这个运动员的分与最低分相差多少分? (9.58-9.46)×3=0.36(9.66-9.58)×3=0.249.66-9.46+0.36+0.24=0.8 9、六个人围成一圈,每人心里想一个数,并把这个数告诉左右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把左右两个相邻人告诉自己的数的平均数亮出来。问亮出来数11的人原来心中想的数是多少? 2×9-2×4=1010×2=20(20+10)÷2=15 10、一次象棋比赛共有10名选手参加,他们分别来自甲、乙、丙三个队。每个人都与其余九名选手各赛一盘,每盘棋的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平局各得0.5分。结果,甲队选手平均得4.5分,乙队选手平均得3.6分,丙队选手平均得9分。那么,甲、乙、丙三队参赛选手的人数各是多少人? 总分:45分平均分:45÷10=4.5分丙1人

5.四年级奥数 平均数问题

四年级秋季尖子班 第五讲平均数问题 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成绩的高低,求出各科成绩的平均分就是求平均数。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 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把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同的几份,求其中的份是多少,解题的关键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 基本数量关系: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平均数x总份数=总数量 典例精讲 例1 一次数学竞赛中,六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96分、88分、90分、98分、88分、86分。这六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思路点拨】 思路一:知道六位同学各自的成绩,就可以求出这六位同学的总成绩,用总成绩除以6就是这六位同学的平均成绩。 96+88+90+98+88+86=546(分) 546+6=91(分) 答:这六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1分。 思路二:六位同学的成绩都在90分左右,把90分作为基准数,比基准数多的就加,比基准数少的就减,用基准数加上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平均数,就是这六位同学的平均成绩。 (6-2+8-2-4)÷6=1(分) 90+1=91(分) 答:这六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1分。 【详细解答】

例2 贝贝前两次测验的数学平均成绩是60分,第三次测验后,三次的平均成绩是70分。第三次得了多少分? 【思路点拨】 用三次测验的总成绩减去前两次测验的总成绩,可得第三次的考试成绩。 【详细解答】 例3 学校开展捐书活动,前2天共捐了214本书,后3天共捐了176本。平均每天捐书多少本? 【思路点拨】 要求平均数,就要知道总数和总份数。从已知条件知,总数是214+176=390(本),总份数是2+3=5(天),根据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可求出平均每天捐书的本数。 【详细解答】 例4 在某次测试中,小明、小方和小华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小明和小方的平均成绩是88分,小明和小华的平均成绩是86分。 求:(1)小方和小华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他们三人的最高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点拨】 (1)小明、小方和小华三人的总成绩是85×3=255(分),小明和小方的总成绩是88×2=176(分),小明和小华的总成绩是86×2=172(分),所以小方的成绩是255-172=83(分),小华的成绩是255-176=79(分),从而可以求出小方和小华的平均成绩。 85×3-88×2=79(分) 85×3-86×2=83(分) (83+79)÷2=81(分) (2)小方和小华的成绩求出来了,则可求出小明的成绩88×2-83=93(分)或86×2-79=93(分) 答:(1)小方和小华的平均成绩是81分;(2)他们三人的最高成绩是93分。 【详细解答】

小学奥数三年级下册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第1讲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

著名机构五升六数学奥数讲义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 学生姓名年级学科 授课教师日期时段 核心内容平均数问题课型一对一/一对N 教学目标认识平均数和相应公式,掌握相关的题型及方法 重、难点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课首沟通 和学生交谈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接触过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列举实例,引起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以及解决问题的兴趣。 知识梳理 1、平均数的概念:把几个不相等的数量,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得其中的一份,就是平均数。 2、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3、解答平均数的关键:找准总数量以及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 4、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常用方法:(1)基本公式法(2)移多补少(3)代入(设数)法(4)列方程 导学一 知识点讲解 1:求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例 1. 小红上学期共参加数学竞赛测试五次。前两次的平均分数是93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数是88分。小红这五次测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例 2. 5个连续双数的和是70,求这5个数分别是多少? 例 3. 某小学一二年级各有5个班,每个班平均人数是46人;三四年级各有4个班,每个班平均人数是49人;五六年级各有3个班,每个班平均人数是50人。求全校各班学生的平均人数。

我爱展示 1.希望工程捐款,六年级五个班捐款数分别是125、115、140、135、150(单位:元)。如果你是学校会计,请算一算六年级五个班平均的捐款数。 2.5个连续单数的和是35,求这5个数分别是多少? 3.新学期开学某校军训。第一天行军4小时,每小时走了 4.5km,第二天行军5小时,每小时走了3km,第三天行军6小时共走了15km。这三天行军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知识点讲解 2:根据平均数求个别数 已知几个数的平均数,求个别数。要从条件出发,分别求出某几个数的和,再通过比较求出个别数。例 1. 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0.4,甲数是48,丙数是乙数的2倍,求丙数。 例 2.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例 3.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例 4. 小亮在期末考试中,音乐、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的平均成绩是89分,语文、英语两科平均84分,音乐、数学两科平均91.5分,音乐、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例 5. A,B,C,D四数中,每次选三个数求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四次得到四个数,分别是154、108、136、142,则原来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

小学五年级奥数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一) [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例 36 例93分, 例16,例94分, 少门功课? 例5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课堂练习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4、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 5 1 每千克 2。被改3 4 提高到 5、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3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37朵,求有多少同学在做花? 6、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线达到92.5分,小时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 7、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

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8、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9、下图中的○内有五个数A、B、C、D、E,□内的数表示与它相连的所有○中的平均数,求C是多少? 方法。 例89 科平均 例 均43 例 例4 下面一串数是一个等差数列: 2,5,8, (212) 这串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例5 王强从A地到B地,先骑自行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每小时行12千米,剩下的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王强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第5讲 平均数问题

第5讲平均数问题 【探究必备】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平均分、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平均速度等问题。我们把几个数的和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平均数的基本特点是把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他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解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 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总分数;平均数×总分数=总数量。 【王牌例题】 例1、在今年的期末考试中,小军语文考了96分,数学考了100分,英语考了95分。他在这次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分析与解答:解决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总数量”和与之对应的“总份数”,这道题的总数量的把三科的分数相加的和,即总数量为96+100+95=291(分),总份数是3,再用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即他在这次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是291÷3=97(分)。 例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400米。他骑自行车上学时每分钟行驶300米,放学回家时每分钟行驶200米。小明从家到学校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的总数量是小明从家到学校往返一趟所行的路程,即总数量为2400×2=4800(米),总份数是他往返所用的时间。他上学所用的时间是2400÷300=8(分钟),放学所用的时间为2400÷200=12(分钟),那么总份数是8+12=20(分钟),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即小明从家到学校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是4800÷20=240(米)。 例3、有一个“千金”组合,他们中最重的是185千克,最轻的是126千克,另外三人的平均体重是148千克。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解决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总数量”和与之对应的“总份数”,这道题的总数量是他们5人的体重和,由于另外三人的平均体重是148千克,所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练习一: 1、用4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和3厘米。这四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分、96分、92分和98分。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某学校1—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和312人。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多少人? 4、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 练习二: 1、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明做了7朵,小红做了9朵,小花和小张合作了12朵。平均每人做红花多少朵? 2、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本,第二层放书和第三层共46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3、某工厂第一、第二车间共有工人180人,第三车间有103人,第四车间有81人。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4、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有多少只? 练习三: 1、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天完成。前2天共植了113棵,第三天植了55棵。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是197分,英语考了91分,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练习四: 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这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2、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20只每只重60克,第二批的30只每只重70克,小明家的小鸡平均每只多少克?

小学奥数三年级第5讲平均数

小学奥数三年级第5讲平均数 第一篇:小学奥数三年级第5讲平均数 第7讲 平均数 一组数的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称为这组数的平均数。 例1、5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一个数是45,这5个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5个连续自然数的第3个数是45,第2个(44)与第4个(46)相加是两个45,第1个(43)与第5个(47)相加是两个45。 解 和是 45×5=225 随堂练习1 计算56+57+58+59+60+61+62+63+64 一般地,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换句话说,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就是中间的那个数。高斯求和方法的实质就是和=平均数×项数 偶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不是整数,我们现在尚未学到。所以先将第一项加最后一项,第二项加倒数第二项……直至中间两项相加,这些和都相等。而个数是项数的一半,所以偶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项的和(也即首末两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2.例2、8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8,写出这8个数。 分析 因为中间两个数相加再乘以4(=8÷2)等于108,所以中间两项的和可以求出来。 解中间两项的和是108÷(8÷2)=27 又 27=13+14 所以中间两项是13、14.这8个数是10、11、12、13、14、15、16、17.(由13往前数4个数到10,由14往后数4个数到17)答:这8个连续的自然数是10、11、12、13、14、15、16、17.随堂练习2 6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73,这6个数中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例 3、求出以下28个数的平均数: 12、13、13、1 4、1 5、1 6、16、16、1 7、1 8、1 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5.分析与解 这28个数的和是(12+13+14+……+35)+13+16+16+35 求出和再除以28就得到平均数,但比较麻烦。如果注意到25个连续自然数11、12、13,……,35的平均数是23(中间一项),那么就比较容易。 因为 13+16+16+35 =(11+2)+(23+12)+(23-7)+(23-7)=11+23+23+23 所以原来的和就是11+12+13+……+35+23+23+23,原来28个数的平均数正好是23.随堂练习3 求28个数:12、13、14、14、14、15、16、17、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5的平均数。 例 4、求数列1、2、4、 5、7、8,……,4 6、4 7、49、50、52、53(1)的规律,并求这组数的和与平均数。 分析数列的奇数项数的项组成等差数列(公差是3)1、4、7,……,49、52.(2)数列的偶数项数的项组成等差数列(公差也是3)2、5、8,……,50、53.(3) 分别求出数列(2)(3)的和,再相加,可以得出所求的和,再得出平均数。但更为简单的办法是直接运用高斯的思想。注意:1+53=2+52=4+50=……=25+29=26+28(4)解1与53的平均数是27,也就是1+53可以换成2个27相加。同样,2+52,4+50,……,26+28都可以换成27+27.因此(1)的和是27×36=972.从例4可以看出,如果一组数可以分成许多小组,各小组的平均数都相等,那么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组数的平均数(例4中,每个小组2个数的和是54,每个小组的平均数是27)。 随堂练习4 寻找数列4,2,5,8,6,14,7,20,……,12,50,13,56的规律,并求这数列的和。

小学四年级奥数第五讲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 例一、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筐共有梨50 千克。平均每筐有梨多少千克? 1、某小组8人再一次数学竞赛中有2人得到了72分,有3人得到 了79分,有3人得到了73分,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小明3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 绩是90分。小明第四次测试的成绩是多少分? 3、小明和小红两人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加上小华的体重后他们 的平均体重就增加了1千克。小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4、如果5个人的平均年龄是35岁,5个人中没有小于30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多少岁?

例二、某校8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所得的平均分是82分,其中小明得了86分,如果小明只得了70分,那么他们的平均分要降 低几分? 5、王华参加体育测试,其中五项的平均分是85分,如果跑步成绩 不计算的话,平均成绩是83分,请问王华跑步得了多少分? 6、小强期末考试时,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3分,数学成绩公 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小强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7、五年级一班李刚因为生病没有参加数学考试,其他同学的平均分是95分,后来李刚补考得了65分,全班的平均成绩变成了94分。请问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学生? 8、华晨花园三棟居民楼原来有3户安装了空调,后来增加了一户。这4台空调打开会烧坏保险丝,因此最多只能开3台空调,请问, 在24小时内平均每户最多使用空调多少小时?

家庭作业9: 1、学校食堂在四月份的前10天每天烧煤340千克,后20天中每天比原来少烧30千克,这个月平均每天烧煤多少? 2、有4个数,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21,其中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6。第2个数是多少? 3、小华五次考试平均分为92分(满分100),那么他最差的一次考试成绩不能低于多少分?

五年级奥数第五讲———平均数问题

五年级奥数第五讲———平均数问题 姓名成绩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例1:在某次测试中,小明、小芳和小华三人的平均成绩为85分,已知小明和小芳的平均成绩为88分,小明和小华的平均成绩为86分,求小芳和小华的平均成绩。 例2: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1分。问全班有多少同学? 例3:五年(1)班50位同学,其中测试平均分是88分,后来发现一位同学分数误抄成72分,再算真正平均分是88.2分,这位同学真正分数是多少? 巩固练习: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已知甲得90分,丁得多少分? 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5、小明期末考试中语文、科学、英语的平均成绩是74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 6、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7、静静前4次英语测验平均分是93分,今天她超常发挥,得了99分,静静5次英语测验平均分是多少分? 8、五年(1)班42位同学,期中数学测验有2名同学因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缺考,这时班级平 均分是85分,后来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5,96分,这个班期中数学测验平均分是多少分? 附加题: 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小学奥数训练题 平均数

平均数 1、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2、把前999个自然数分成 20组,已知这 20组中每一组的平均数都相等,求这个相等的平均数. 3、前37个自然数的和加上999,所得的结果等于另外37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这37个自然数中最小的是几? 4、某五个数的平均值为2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0,则平均值变为25.求这个数. 5、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6、数N是一个位于 15与25之间的整数,已知7, 8,11和N四个数的平均值X是整数.求X的所有可能取值的乘积. 7、下面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40,请将__内的数字填上: __,__8,__27. 8、□,□6,□28分别是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并且中间的数是前后两个数的平均数,求这三个数. 9、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10、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11、小玲练习跳绳,她已经跳了若干次,准备最后再跳一次,如果最后这次跳48个,那么平均每次跳56个;如果最后这次跳68个,那么平均每次跳60个.小玲已经跳了几次?

12、小明上学期语文得78分,地理得82分,历史得80分,物理得60分.又知数学成绩比平均分多12分,外语成绩比平均分少4分.小明上学期这六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13、甲、乙、丙三个杯子中各装了一些水,乙杯中的水量等于甲、丙两杯中水量的平均数.如果在丙杯中再加15毫升水,那么甲杯中的水量等于乙、丙两杯中水量的平均数.甲、乙两杯中的水量相比,哪杯多?多多少毫升? 14、五年级一班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后,五年级一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年级一班有多少名学生? 15、六位同学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2.5分,他们的成绩是互不相同的整数,最高的99分,最低的76分,那么按分数从高到低居第三位的同学至少得了多少分? 16、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17、☆有若干个自然数,平均值是10.若从这些数中去掉最大的一个,则余下的平均值为9;若去掉最小的一个,则余下的平均值为11.问:(1)这些数最多有几个?(2)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最大能是几? 18、 8个互不相同的自然数的总和是56,如果去掉最大的数及最小的数,那么剩下的数总和是44.问:剩下的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 19、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 20、某厂一周生产的机器台数的统计表破损了(见下图),根据这张统计表,星期三、星期四的产量各是多少台? 21、五年级同学参加校办工厂糊纸盒劳动,平均每人糊了76个.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

小学4年级暑假奥数:平均数问题-讲义-教师

第5讲平均数问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常见题型; 2、学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问题。 【知识梳理】 1、概念:表示几个数的平均值的数; 2、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常用方法:移多补少。 【典例精析】 【例1】有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675千克,其中第一块地5亩,亩产粮食705千克.如果 第二块地亩产粮食650千克,第二块地有多少亩? (705-675)×5÷(675-650) =30×5÷25 =6(亩) 【趁热打铁-1】去年前5个月,张敏家每月平均储蓄420元,从6月份起,每月储蓄600元,那么从__9___月起,他家平均储蓄不少于500元。 (500-420)×5÷(600-500) =80×5÷100 =4(月) 5+4=9(月) 【例2】甲、乙、丙三个工厂计划购买数量相等的钢材后,后来丙厂需要钢材的数量减少了,若干数量的钢材给甲乙两厂,结果甲厂比丙厂多300吨,丙厂比乙厂少240吨.最后丙厂从甲乙两厂收363600元,每吨钢材的价格是____元。 (300+240)÷3=180(吨) 363600÷180=2020(元)

【趁热打铁-2】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一起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新年礼物,礼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4件礼物,最后结算时,乙付给了丁14元钱,并且乙没有付给甲钱.那么丙应该再付给丁70元钱. (3+7+14)÷4=6(件) 14÷(7-6)=14(元) [6-(7-6)]×14=70(元) 【例3】若干个数的平均数是17,加入一个新数2021后,这组数的平均数变成21,原来共有多少个数? (2021-21)÷(21-17) =2000÷4 =500(个) 【趁热打铁-3】数学测试满分100分,第二个小组的平均分为86分,明明考了98分,若明明加入第二小组,第二小组平均分将变为88分,第二小组原有__5__人。 (98-88)÷(88-86)=5(人) 【例4】蓉蓉从一班转到了二班,蕾蕾从二班转到了一班,于是一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厘米,二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减少了3厘米,如果蕾蕾身高158厘米,蓉蓉身高140厘米,那么两个班共有学生__15__人。 ①:(158-140)÷2=9(人) ②:(158-140)÷3=6(人) 9+6=15(人) 【趁热打铁-4】有n个自然数,其平均数为110,其中有一个数是120,如果去掉120这个数,剩下的n﹣1个自然数的平均数就变成108,那么n=___6__。 (120-108)÷(110-108)=6

五年级小学数学 奥数例题 练习:平均数(含答案) 全国通用

五年级奥数例题+练习 平均数 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苹果多少个?一箱桃多少个? ①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 42×3(个)=126(个) ②1箱桃+1箱梨+1箱橘子= 36×3(个) ③1箱苹果+1箱桃= 37×2(个)=74(个) 由①②两个等式可知: 一箱苹果比一箱桃子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③就可以算出,一箱桃有(74—18)÷2=28(个),一箱苹果有28+18=46(个)。 一箱苹果和一箱桃共有:37×2=74(个) 一箱苹果比一箱桃多:42×3—36×3=18(个) 一箱桃有:(74—18)÷2=28(个) 一箱苹果有:28+18=46(个) 答:一箱苹果46个,一箱桃28个。 练习A: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89分,甲、丁二人平均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92—91.2)×21=16.8(分) 16.8÷(91.2—90.5)=24(人)

答:这个班男生有24人。 练习B: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100平方米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田是500平方米,平均每100平方米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100平方米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平方米? 3、把甲级糖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已知甲级糖有4千克,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乙级糖每千克多少元? 例题3:小莉读一本小说,第一天读74页,第二天读82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3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5天中平均每天读的少6页,小莉第五天读多少页? (73+82+71+63)÷4=72.5(页) 6÷4=1.5(页) 72.5—1.5—6=65(页) 答:小莉第五天读了65页。 练习C: 1、一个技术员带4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工作,每个普通工人各得200元,这位技术员的收入比他们5人的平均收入还多80元。问这位技术员得多少元? 2、小宇与五名同学一起参加数学竞赛,那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9分、82分、90分、85分、84分,小宇的成绩

四年级奥数 第5讲 平均数

四年级奥数第5讲平均数 直接求法:利用公式求出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例1:李师傅前4天平均每天加工30个零件,改进技术后,第五天加工零件55个,李师傅5天中平均每天加工多少零件? 解答:先算出5天的总零件数:30×4+55=175(个),再求出5天中平均每天加零件的个数。 (30×4+55)÷5=35(个) 1、四(1)班有学生40人,数学期末考试时有三位同学因病缺考,平均成绩是80分。后来这三位同学 补考,成绩分别为88分、87分和85分,这时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10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最高得分是95分,最低得分是75分,总平均分是81分,去掉最高分和最 低分,其余8位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 3、四(1)班学生中,9岁的有15人,10岁的有17人,11岁的人18人。四(1)班的平均年龄约是多 少? 例2: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一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这一次是第几次测验? 解答:(100-84)÷(86-84)=8次 4、小松前几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一次考了94分就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了。这一次是第几次考试? 例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为了按时到达,后3小时每小时加快5千米。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答:甲、乙两地相距:40×2+(40+5)×3=215(千米) 所用时间:2+3=5(小时)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0×2+(40+5)×3]÷(2+3)=43(千米) 5、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90千米,后2小时由于道路原因,每小时少行5千米。汽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当堂练习 1、小华爬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小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四年级奥数培优专题第五讲 平均数应用题

四年级奥数培优专题第五讲平均数应用题 知识要点: 基本数量关系: 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总数量÷平均数= 总分数 平均数×总分数=总数量 例题讲解: 【例1】李明第一、二两次测验的数学平均成绩是65分,第三次测验后,三次平均成绩是75分,第三次得多少分? 分析:由前两次测验的平均成绩可以算出前两次测验的总成绩,由三次测验的平均成绩可以算出三次测验的总成绩。用三次测验的总成绩减去前两次测验的总成绩,可得第三次的考试成绩。 ⨯=分 解:(1)前两次测验的总成绩:652130() ⨯=分 (2)三次测验的总成绩:753225() -=分 (3)第三次成绩:22513095() 答:第三次得95分。 小结:本题主要讲解: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例2】胜利学校六年级学生乘车春游,前三小时行了204千米,后2小时行了166千米后才到达目的地,这辆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要求平均速度,先要知道这辆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总路程为前三个小时的路程与后两个小时的路程的和,总时间为5个小时。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平均速度。

解:(1)总路程:204166370() +=千米 (2)总时间:325() +=小时 (3)平均速度:370574() ÷=千米 答:这辆车平均每小时行74千米。 小结:平均速度不等于两个速度相加除以2,而是要用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例3】学生练习篮球投篮个数统计如下表: 分析:平均数=总数量÷总分数。本题中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就是全班一共投中的总个数除以本班的总人数。 ⨯+⨯+⨯=(个) 解:(1)全班投中的总个数:86913106225 (2)全班的总人数:613625 ++=(人) (3)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225259 ÷=(个) 答:平均每人投中9个。 小结:求平均数一定要知道总数量,求投球总个数不能只是单纯的8+9+10,要注意人数。 基础巩固: 一、填空。 1、第一小组共6名学生,在一次“引体向上”的测试中,他们分别做了8、10、 8、7、6、9个,这6名学生平均每人做个? 2、某小学举行歌咏比赛,六名评委对某位选手打分如下: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奥数平均数知识点与习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平均数知 识点与习题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第9讲平均数 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例如,24平均分成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四份的平均数。又如,24平均分成六个数:4,4,4,4,4,4,数4就叫做24分成六份的平均数。 由此可见,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平均重量”,某辆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 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 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 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 我们在上一讲的例2中,已经接触到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有关平均数应用问题的解法。 例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总成绩=98+87+93+86+88+94=546(分)。 这个小组有6个同学,平均成绩是 546÷6=91(分)。 答:平均成绩是91分。 例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解:苹果和梨的总重量为 40+80=120(千克)。 因要装成6筐,所以,每筐平均应装 120÷6=20(千克)。 答:每筐应装20千克。 例3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解:两批猪的总重量为 66×3+42×5=408(千克)。 两批猪的头数为3+5=8(头),故平均每头猪重 408÷8=51(千克)。 答:平均每头猪重51千克。 注意,在上例中不能这样来求每头猪的平均重量: (66+42)÷2=54(千克)。 上式求出的是两批猪的“平均重量的平均数”,而不是(3+5=)8头猪的平均重量。这是刚接触平均数的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

三年级奥数第9次课:平均数(学生版)

三年级奥数第9次课:平均数(学生版)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谢谢使用!!!】 平均数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平均数: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和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他们完全相等,得到的数就是平均数。例如,24平均分成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四份的平均数。又如,24平均分成六个数:4,4,4,4,4,4,数4就叫做24分成六份的平均数。 2、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3、“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平均重量”,某辆

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 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 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 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 二、典型例题 例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例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例3、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例4、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道,星期四不做,星期五、六两天共做了13道。那么,星期日要做几道题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