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摘要从2002年起,电视民生新闻就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现状和需求,和百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它被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在电视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本文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希望能给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9-0002-02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体现了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心和重视,民生新闻反映了百姓生活现实,与百姓息息相关,因此也受到百姓的关注。由于民生新闻的收视率较高,很多电视台都开设了民生新闻节目,但一些质量问题却伴随而来。

1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

1.1视角狭窄,题材单一

由于民生新闻记录的是百姓的生活,所以有些新闻只是单纯的报道一定区域内的百姓,比如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或者忽视了农村百姓的生活。或者在新闻报导的时候只报导单个事件,不筛选题材,不去探究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不去联想事情发生引起的周围环境的动荡,也没有考虑事情的发生体现了什么社会规律,只是为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 趋势分析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渴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电视综艺节目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诞生。如今,电视综艺节目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本文试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并对建立电视综艺节目的科学生产运行体系进行探讨。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组合的节目形态。它既可以将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杂技、魔术、武术、游戏、笑话、故事等多样艺术体裁融为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几项进行组合,再运用电视的声光效果、时空变化、独特造型,制作出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节目。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兼容性强,集欣赏、娱乐、知识、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使得不同艺术体裁进行有机综合后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它具有主题思想明确、艺术样式丰富、参与广泛等特点。 综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节目竞相仿效,克隆严重。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游戏类综艺节目,全国大概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40多家市级电视台同时开办,看似丰富多彩,但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原本为了丰富观众的文化生活的综艺节目,因为数量的无限膨胀和播出时间的相对集中,反而给观众带来单一乏味的感觉。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一炮打响后,就出现了一系列仿效的节目,照猫画虎;央视推出《开心辞典》,众多的益智节目随之充斥荧屏;《玫瑰之

约》、《今日有约》等婚恋征友的节目,明显也是台湾《非常男女》的翻版。 其次是节目改版十分频繁,过于随意。 通过改版可以调整节目内容,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这本是好事,但目前许多电视节目的改版却是仓促上阵,看别人改版,自己也忙着改版。因为缺少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改版之初效果还可以,但过一段时间之后,节目质量不断下滑,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改版复改版,反而使节目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其三是节目质量粗糙,品位低俗。 主要表现在主持人矫揉造作且漫不经心,缺乏激情。一些娱乐类的综艺节目品位低俗,让嘉宾出丑,拿孩子开涮,俗话套话满天飞,低级无聊的搞笑、浅薄粗俗的游戏、弱智的问答、荤话连篇的调侃成了不少电视综艺节目的固定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被逐渐开发、重视、放大,娱乐类节目已经成为仅次于新闻类节目的第二大收视焦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克服上述问题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寓教于乐,绿色娱乐 “电视娱乐节目是电视文化的四大功能之一,通过收看电视娱乐节目获得休息和消遣,这是人民群众非常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给人们带来娱乐的这种广泛性,决定了电视文艺节目必须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出发,努力做到丰富多彩,雅俗共赏。”[12]所以现在大家都是呼吁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寓教于乐,绿色娱乐。所谓寓教于乐

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论文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现状趋势 论文摘要: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平民化、故事化和娱乐化,平民化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争相采用的一种方法。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应该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主要途径之一。“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的基本特点。本文就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民生新闻是在多重标准下划分的新闻类型。它注重实用价值、情感价值,又带有娱乐性,是随着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的广泛普及,电视媒体的话语语境中慢慢展现出一种大众情怀的产物。 民生新闻,是关心市民生活,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他首先是一种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关注的是老百姓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 民生新闻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信件、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等平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在指导思想上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在新闻选材上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在叙述手法上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通过向观众提供实用的关心自身利益的新闻资讯从而不断提升观众的媒体素养,担负起了社会赋予的舆论导向责任。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简介: 民生新闻的雏形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晚报、都市报上的都市社会新闻、市井新闻已经逐渐开始风靡,但是在新兴媒体——电视上,新闻却一直以政治新闻为主,关注的都是大事件。 1、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建设历程: 在电视荧屏上,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1998年改名为《元元说话》,1999年至今改名为《第七日》),基本带有了民生新闻的品质。1997年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与1999年成都电视台推出的《今晚800》等,也都呈现出了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时至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南京地区陆续开播了《直播南京》、《绝对现场》、《法治现场》、《标点》、《服务到家》、《1860新闻眼》等民生新闻栏目。由此引发了本地区以大时段直播或“准直播”为外在特征、以关注本土化市民生活形态为主体内容的城市新闻“大战”。2001年,沈阳电视台推出的《直播生活》,就带有明显的民生新闻特质。2004年10月,辽宁电视台开办的《新北方》,第一次在辽沈地区公开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2004年以来,河北卫视频道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打造了卫视龙头栏目—以新闻的速度、民生的视角,讲述、报道新近发生的硬性新闻以外的生活新闻、生活故事的《直播生活》。2004

民生新闻的特点

民生新闻的特点 摘要民生新闻作为以平民视角来关心、关注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存状态改善、生活方式改变的一种传播记录手段,以其特有的亲和力以及关注百姓生活,为我们最基层的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将宣传的工具更多的交给百姓,用平民化、大众化的语言来和百姓交流和沟通,深受基层观众喜欢,基于此办好民生新闻成为近年来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又一新选择。 关键词民生新闻;特点;社会性;艺术性 民生新闻作为以平民视角来关心、关注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存状态改善、生活方式改变的一种传播记录手段,以其特有的亲和力以及关注百姓生活,为我们最基层的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将宣传的工具更多的交给百姓,用平民化、大众化的语言来和百姓交流和沟通,深受基层观众喜欢,基于此办好民生新闻成为近年来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又一新选择。 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民生新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各地方电视台都在下大力气,极积开办民生新闻栏目呢?两点:一是它的视角是社会基层组织中发生在社会基层人身边的事件,能够引起直接引起普通百姓的思想共鸣;二是稳定的收视群体成为地方台争夺收视率的手段之一。 1 民生新闻是社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一档民生类新闻栏目不能以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为框架,民生节目的素材应该来自普通的基层,拍摄视角对准社会大众,立足社会大众立场,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社会大众排忧解难,将话语权交给社会大众。同时,民生新闻又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事实求是地讲诉百姓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如何才能调动起老百姓的关注热情呢?如何能在细微的事件中找出闪光点引起观众的共鸣是提高收视率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是关键,编者的独特的采写视角,全局性的统筹规划,语言的平民化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在现实的工作当中,作者编排能力的缺失,常常使一些好的题材和感人的事迹,在记录成节目后却变成了材料的堆砌,缺少了动情点,缺乏了感染力,这要求我们的制作者不但要能抓住好的题材,更要有艺术的眼光来合理安排制作民生节目。纪实性的节目体现了百姓生活的一个面,它是在众多的故事当中节选的经典部分,不是在流水似地记录生活,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过加工提炼,成为一档脍炙人口的节目。生活中的小故事,相同题材的片段,我们的编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会出现不同的观察事业,中心与揭示的主题就会不同,就看我们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去看,同类题材,挖掘不同的思想,阐述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就会被人民接受、认同,就会成为经典。民生新闻的地域特征也是比较明显的,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不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同时也具有普遍的地域特征。能够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使我们的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具有强烈的存在感。 2 民生节目是整体布局与局部特色的统一 民生节目的出现,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风俗、语言、民情等都具有其独特性,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但是节目主旋律不能改变,那就是弘扬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宣传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道德文化,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民生节目采访的视角中,记录百姓的生存状态、生活变化以

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电视剧产业已积累了雄厚的软、硬件基础,影视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电视剧产业制作人才,同时,一批国有和其它经济成份的影视实体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不断脱颖而出,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制作和管理经验,电视剧产业作品和市场营销的新方式和新观念在改革和探索之后已基本上被接受。 1.1中国电视体制特点 电视作为一种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播事业,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各国在电视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经营管理体制。目前世界各国电视的电视体制主要有五种类型: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根据这些体制在各国的实现程度的不同,各国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两种或者多种并行的方式运营。中国的电视体制是典型的国有国营体制,电视事业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一直是按照行政科层体制来发展的。1983年前后,随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基本政策,省辖市和许多县级行政区纷纷创办自己的电视台,并逐渐形成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市(地)级电视台——部分县级电视台这样一个树形网络结构。很明显,这个结构与国家的行政体制完全是同构的。这些由各级党政权力机关投资创办,作为行政机构一部分而存在的电视体系,其基本职能只能是国家宣传机器和“党的喉舌”。[1]近年来,这种中国的电视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变化,但其中国电视组织的基本性质却没有改变。 1.2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电视剧的产业化进程与电视产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是由于电视剧的市场是在电视台的节目经营中最先形成的,另一方面,在当下的中国,电视台作为电视剧的主要播出平台,具有明显的强势和垄断地位,对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限制和影响。因此电视产业化对于电视剧的产业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由于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等量的时间并不能真正体现节目的价值,这种不平等的交易方式必然会影响各台进行交换节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对节目的版权意识很淡薄,也很容易引起版权纠纷,特别是涉及国外电视公司就更加麻烦。因此,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明显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电视节目经营的需要,所以,在电视节目交易逐渐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交流就逐渐停止了。 在电视节目经营市场的形成过程中,1986 年开始兴办的上海电视节首先开始按质论价[1],并且当场现金交易的完全市场化操作。以后相继兴办的北京国际电视周和四川电视节也都采取这种方式。这些稳定的节目交易市场的形成是中国电视节目经营走向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分析 学生:人文学院网络传播07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关注人民生计 , 关心市民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 " 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 , 从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到吉林电视台的《守望都市》、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等 , 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放弃了传统说教新闻的生硬、呆板,以鲜明的地方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吸引着当今受众的眼球。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的交给平民百姓,符合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但是,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为了迎合受众,过多报道生活中既无积极意义又无新闻价值的一些琐事,甚至还有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的内容充斥到此类新闻中。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民生新闻传播误区发展趋势 目录 绪论 (1)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 (1)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形成背景 (2) 三、民生新闻的优势 (4) 四、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5) 五、消费文化视野中的电视民生新闻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 民生新闻从广义上来说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却是以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感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民生大参考》到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的《民生直通车》、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民生类新闻节目可谓是“遍地开花”,在电视新闻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被学者称为“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何谓“民生新闻”,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综合业界和学界对民生新闻的几种观点,可以将“民生新闻”理解为: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

浅谈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新闻一班陈阳201422400102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着。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精神需求也愈加丰富起来。毫无疑问,看电视成了人们的首选。而娱乐节目,就是在这时候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以其轻松的环境,试人们的心理得到了放松,迎合了人们的欣赏口味。在其逐渐开始进驻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不断迅速发展着,从技术上不断地进步,再到内容上的不断丰富,电视娱乐节目一直在追求不断地创新,而它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似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娱乐节目应对当前的现状进行反思,从而把握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广播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现状趋势发展创新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分析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最早的起步发展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阶段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当时,省级电视台还没有上星,电视荧屏上节目类型十分单调和娱乐方式匾乏,《综艺大观》这个集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各种文艺手段于一体的新节目样式让观众眼前一亮。同年开播的《正大综艺》则主要是以旅游的方式介绍各国风土人情。这两类综艺节目成为当时综艺娱乐节目的领头羊。这类节目最初带来的激动和新鲜感并不能确保这个栏目能一劳永逸,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高速膨胀,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文化领域的变化也在所难免,更别说是一直站在时尚前沿的娱乐界。随

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其他娱乐节目的花样翻新和受众的分层分化,无法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欣赏口味,收视群逐渐萎缩,终究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第二个阶段则是《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掀起的“快乐旋风”和“欢乐热潮”,并引发全国电视界的一场“综艺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让各电视台的收视率节节攀升,也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娱乐节目在方式和观念上发生了变化,娱乐模式已开始向“明星十游戏+观众参与”转变。这类节目通过游戏情境的设置契合了人类的天性,参与性、游戏性、刺激性是其显著特点,这种特点使电视特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不同于承载教化功能的传统节目,游戏节目强调重在参与,运作方式的商业色彩较浓。但它也渐渐暴露出弊端:片面重视广告效应、低估观众智商以及穿插挑逗、胡闹等低俗内容,特别是随着一批批克隆节目的出现,观众开始对这种“纯娱乐”感到腻烦,很快这股游戏高潮回落。 第三个阶段是《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博彩类节目。此类游戏运气取胜的成分大,但可采取其他的辅助形式增加智力成分或娱乐成分。在中国内地,首先是中央电视台点燃了电视益智类节目这把火。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的集传播知识、娱乐游戏、有奖问答于一身的益智性娱乐节目迅速在荧屏走俏,收视率不断攀升。于是一场风风火火的电视大战硝烟再起,益智游戏成为内地电视人的新玩具。电视台利用特有的媒体优势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吸取知识的养分,使观众对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层面的知识盲区有一个学

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发表时间:2009-04-02T11:56:45.670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芸[导读] 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民生新闻的出现为中国电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有人提出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关键词:民生新闻现状发展 一、民生新闻概述 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有则改之、无则效仿”,推出全新的直播类新闻栏目,几乎形成了一股热潮。作为开山鼻祖的《南京零距离》更是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理念,并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栏目的价值取向,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在报道内容方面,“民生新闻”注重报道贴近受众的动态新闻,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体现了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从传播模式来看,民生新闻颠覆了传统的“传者——受者”传播模式,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给了公众发表真实言论的勇气与机会,彰显民生新闻的亲民倾向;从传播方式来看,民生新闻借助现代电子科技的手段,不断增强丰富性、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从报道语言上看,新闻节目主持人尽显个性风采,在节目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新闻内容本身所含的新奇、欣喜、伤痛、愤慨都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但是,在民生新闻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民生新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狭窄,信息负面。许多新闻只是停留于孤立地报道单个事件,不对题材进行筛选,对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也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理性的评判,更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和核心化的剖析,让人觉得所谓民生新闻不仅琐碎而且肤浅,不能带给人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此外,许多民生新闻节目为了提升收视率,故意增加负面新闻的数量,但却无意中忽视了媒体对受众舆论引导的职责。我国60%的受众文化层次较低,他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受表面现象的误导。如果新闻媒体不在舆论上进行客观引导,较多的负面信息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一些学者曾经对此境况十分担忧,即如果把观众的简单注意力和由此带来的短期经济利益作为民生新闻惟一的价值追求,那么民生新闻则会走上和“民生”的精神品质相悖的道路。(二)形式雷同,竞争同质。有人将民生新闻比做一块又香又大的蛋糕,大家都来抢,结果蛋糕迅速被摊薄,陷入了无序竞争的状态中。从报道效果看,同样一个现场,同样一条新闻,由于记者角度不同,有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读、不同的声音,结果报道的效果有可能会是南辕北辙,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有一家省级单位将员工缴纳的一万元善款,捐给一所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当时有两家民生新闻栏目的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结果是一方说单位员工很有善心;一方却说单位搞硬性摊派。经过这样一番效果截然相反的报道,媒体的公信度可想而知。 (三)方言包装,自我认同。为了在国内外强势媒体的夹击下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迎合本地观众的收视心理,在摸索新闻本土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电视台已经大胆地直接使用本地方言土语进行新闻报道。然而,新闻“本土化”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本地话”,我们也不能将方言新闻单纯视作是对本地信息的深度挖掘。有专家认为,方言新闻的走红,其实反映的不是观众对新闻本身的认同,而是当地人对自我的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地文化与方言的呼应。三、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 (一)拓宽民生新闻的内容。事实上,民生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民生”一词涉及到的方面同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个阶段有着本质的契合。它说明,百姓对信息的需求是具有层次性,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也决定了民生新闻的内容也应该是有层次的,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只停留于浅层次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拓宽思路,挖掘同民生关系紧密的各种政策法规、时政新闻等等,从而扩大民生新闻的容量,增加民生一词的厚度。 (二)提升民生新闻的品格。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但它又不同于日常衣食住行的简单报道。这就要看选题是否具有深层意义的信息,是否有话语空间。车祸、火灾、家庭矛盾、水管爆裂、公物受损和打黑揭丑等这类选题每天充斥民生新闻并形成一种模式,尽管吸引眼球,但对提高市民的知识修养和能力素质并无多大帮助。提升民生新闻的品格,并不是一概排斥社会新闻,而是要对社会新闻进行有选择的报道。这就要求在追求新闻可看性、贴近性、服务性的同时,更注重新闻的价值。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优化民生新闻报道结构,应力求在前瞻性、贴近性、服务性上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资讯解读和更多、更广、更深的资讯视野,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满足市民对信息的需求和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三)建立民生新闻的品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想发展壮大,应该加快品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惟有如此,电视民生新闻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步入理性的发展轨道。要使民生新闻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经常给观众以新鲜感,就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定位,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不断在节目内涵和表现手法上有新的突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进而打造属于自己的栏目品牌。参考文献: [1]吴文虎.传播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周纪宣.追寻新闻美学价值[M].新华出版社,2002.

谈谈你对民生新闻看法2

浅析民生新闻 【摘要】民生新闻是近十年来在电视新闻中十分流行的一种新闻形式,也成为电视理论界评说的热点话题。本文将对民生新闻的概念及其定位,它所呈现的节目形式和特点,以及民生新闻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作出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民生新闻是这几年来新生的新闻类节目,这个新兴的节目也一直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逐步发展。民生新闻的概念迄今为止也比较模糊,并存在很多种说法,所以它也并没有什么确定的形态和范围。“民生”二字在《辞海》中被解释为“人民的生计”。那么在我看来“民生新闻”的概念,按照字面理解来说,就是面向大众,并将人民的生计,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报道类节目。 民生新闻的定义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它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 我用通俗一点儿说法来说,民生新闻就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 目前我国的民生新闻一般在内容上关注群众的日常生活,关注群众的喜怒哀乐、冷暖痛痒。并主要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

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是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 这几年来,民生题材的新闻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咱们自家的电视上。而民生新闻节目在众多家电视台播放的收视率十分高涨,大家也十分喜欢这种类型的新闻节目。电视台收视率的增加会使栏目的广告收入增多,这点也成为民生新闻类节目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我想民生新闻类的节目也逐步成为各大电视台的亮点和看点。 现在大家会常常将民生新闻亲切地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因为现在的民生新闻节目常常从民生的五大问题,也就是从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的角度来展开说明的。我认为从这点也不难看出,民生新闻也是打着为民众服务的旗号,来关注群众生活的。那么这类新闻更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贴近,也更让人们感受到民生新闻的亲近和信赖。 除此之外,我认为民生新闻将来的发展也是不可限量的。我想目前人们早已不仅仅满足对民生信息了解和讨论,而公共新闻会进一步的将民生新闻的内涵扩大和外延。未来再加入金牌主持人来让节目提气润色,打造节目的“金字招牌”,让民生类节目生存的更加长久。 所以,我认为民生题材的新闻在将来会越来越多,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渴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电视综艺节目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诞生。如今,电视综艺节目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本文试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并对建立电视综艺节目的科学生产运行体系进行探讨。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组合的节目形态。它既可以将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杂技、魔术、武术、游戏、笑话、故事等多样艺术体裁融为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几项进行组合,再运用电视的声光效果、时空变化、独特造型,制作出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节目。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兼容性强,集欣赏、娱乐、知识、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使得不同艺术体裁进行有机综合后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它具有主题思想明确、艺术样式丰富、参与广泛等特点。 综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节目竞相仿效,克隆严重。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游戏类综艺节目,全国大概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40多家市级电视台同时开办,看似丰富多彩,但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原本为了丰富观众的文化生活的综艺节目,因为数量的无限膨胀和播出时间的相对集中,反而给观众带来单一乏味的感觉。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一炮打响后,就出现了一系列仿效的节目,照猫画虎;央视推出《开心辞典》,众多的益智节目随之充斥荧屏;《玫瑰之约》、《今日有约》等婚恋征友的节目,明显也是台湾《非常男女》的翻版。 其次是节目改版十分频繁,过于随意。 通过改版可以调整节目内容,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这本是好事,但目前许多电视节目的改版却是仓促上阵,看别人改版,自己也忙着改版。因为缺少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改版之初效果还可以,但过一段时间之后,节目质量不断下滑,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改版复改版,反而使节目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其三是节目质量粗糙,品位低俗。 主要表现在主持人矫揉造作且漫不经心,缺乏激情。一些娱乐类的综艺节目品位低俗,让嘉宾出丑,拿孩子开涮,俗话套话满天飞,低级无聊的搞笑、浅薄粗俗的游戏、弱智的问答、荤话连篇的调侃成了不少电视综艺节目的固定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被逐渐开发、重视、放大,娱乐类节目已经成为仅次于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专题?中国式主持:渴望“变脸”, 吴薇约3462字 随着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湖南经视频道《都市1时间》受到观众喜爱,收视率表现很好以后,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作为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和形象代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特别是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成功推出《第一时间》之后,又在2008年10月18号,倾力推出大型民生新闻互动帮忙节目《帮女郎帮你忙》,每天半个小时的直播节目,主持人完全脱稿,以提纲的方式来跟观众“说”新闻,这也是安徽电视台第一次尝试,民生新闻主持人脱离题词器,完全的脱口秀说新闻。刚刚推出,该节目的收视率就跃居同时段第一。这其中,除节目的内容吸引人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主持人的语言特点,这种“说”的方式,使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作为《第一时间》《帮女郎帮你忙》这两档民生新闻的主持人,笔者有很多心得体会,现谈谈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说到成功的民生新闻节目,可能很多人最先想的是《南京零距离》以及北京台的《第七日》,这些民生新闻节目都将镜头对准百姓生活,以平民化的视角,朴素的人本理念和广大受众平等交流。除了内容的贴近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主持人用富于特色的语言和富有个性的主持风格,用老百姓熟知的语言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让人从心里生出一种亲近感。 近几年来,随着优秀民生新闻节目逐渐的深入人心,各个地方台都雨后春笋般地设立了类似的民生新闻节目,但这些节目的传播效果和观众的接受度良莠不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主持人的语言素质有高低!笔者也一直在思考:民生新闻主持人

我国电视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电视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广电1302班章东东 一、概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我国电视剧产业的诞生,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期,电视剧的题材上由以前的单一发展到现在的多元,风格样式上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思想内容上更加注重思想和艺术的统一,电视剧的种类繁多,与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更加频繁。现阶段,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我国的电视剧产业都有很大的进步。《牵手》,《还珠格格》,《雍正王朝》,《三国》等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交相辉映。 与电视剧产业初创期相比,现阶段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与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大批民营制作机构涌入电视剧影视制作市场,刺激了整个电视剧制作产业,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电视剧的创作也涉及房地产,餐饮业,化妆品行业,医药行业,机器制造等其他的行业领域,一改当初的单一创作环境模式。市场化运作和技术的推动使电视剧产业链中播放和收视环节发生较大变化。正因为这种自由开放的市场氛围,出现了一大批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理念的影视制作公司争相上市的热潮。 自媒体的发展虽然冲击了传统的电视剧产业,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刺激效应。自媒体病毒式扩散发展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在的平台,人们更加方便的通过这一平台观看电视剧节目。基于自媒体这一平台,使得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摆脱了一直低迷的窘迫局面。新媒体的崛起为电视剧产品价值的实现途径提供了多元选择。这种伴随状态的发展方式,让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 电视剧发展的现状: 电视剧产业制作现状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电视剧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机会报告》统计:2011 年至2013 年取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总量分别为14,942 集、17,703 集和15,770 集,获得发行许可证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产量占比为12.66%、17.03%和17.86%。同时根据广电总局网站统计数据,2008 年至2013 年,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制作机构数量从2,874 家增长至6,175 家,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6.52%。 数据表示出我国电视剧产业在制作数量上依旧庞大,但是电视剧产业市场集中度相对降低,制作机构数量庞大,数量超过6000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调研显示:“大量电视剧公司平均制作集数只有3集左右,平均部数仅在0.1部左右,显然机构过剩,均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占有率。制作能力较强的大公司每年最高有7-10部左右剧集发行,而大量的小公司受资金等因素限制,两三年却只能出1部剧集。”这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电视剧产业发展上出现了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市场规模增速略降,市场集中度较低。 同时,制作质量相对较低,原创电视剧作品稀缺,仍然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庞大的电视剧制作数量,让国内的电视剧产业更加的饱和。可以说这也是《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剧在中国流行原因,但是它恰恰也从侧面指出了我国的电视剧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电视剧产业销售现状 电视台是电视剧播出的主要平台,因而各大卫视我国电视剧产业采购的主要市场。根据《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0》的统计数据,数据表示:“2009 年,全国共有63 个电视频道信号能覆盖全国,其中中央电视台15 个频道、中国教育台2 个频道、省级卫视共46 个频道,这些频道形成了收视市场的全国网,全国网频道采购电视剧的市场俗称“卫视采购市场”;大量的非上星频道构成了省网、市网等地区性收视市场,省网和市网频道形成的电视剧采购

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学年论文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年级:09 学号:200902024113 姓名:闫亚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刘维维 二零一二年六月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学年论文 院系政法与传媒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09姓名闫亚红 题目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成绩 系主任(签章) 年月日

内容摘要 在电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电视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游戏益智娱乐等多种视听享受,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受众舆论等方面也渐渐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上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一些差距。本文将从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及文化背景出发,针对当前一些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并由此分析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历程问题对策前景

目录 一、传播模式与噪音 (3) (一) (3) (二) (3) 二、 (4) (一) (4) (二) (4) (三) (5) 三、 (5) (一) (5) (二) (6) 参考文献 (10)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在观众的普遍认知当中,一般只是把综艺节目与电视剧和其它科教节目、民生节目、新闻类节目等区别开来的一种节目形式。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大众艺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在各种新型电视节目争奇斗艳的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看。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有论者主张在电视节目中,除了新闻类(含纪实节目)、经济生活类(含服务教育节目)和文艺类节目中的电视剧外,都可以归入综艺节目之列。这样的界定自然过于宽泛。 而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不妨说,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一种很重要的节目类型,它借助于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方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体,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的和消闲娱乐的等等需求。电视综艺节目具有极强的包容力和极大的综合性,往往是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形式则多种多样、灵活自由,且观众有较强的参与感。① 2.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节目类型,都有其占据主导地位的节目理念。 ○1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 这一时期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曲苑杂坛》等央视节目。《综艺大观》一经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品位,在人们审美内容非常贫瘠的上个世纪,极大的满足了受众观赏需求。但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形式十几年如一日,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最终被“末位淘汰”,退出了荧屏。 ○2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 1997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原来综艺节目不是只有唱歌、戏曲、相声等文艺表演。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集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搞笑于一体,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快乐大本营》的出现很快红遍了大江南北,紧随其后,《欢乐总动员》《超级大赢家》等一批有影响力 ①张国涛.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J].现代传播,2005(6).

《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

《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201121080101 学号黄文珏 摘要: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 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本文首先介绍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现状和背景,然后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节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民生新闻;创新;建议 Abstract: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s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the people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 aTV news form of civilian perspective and humanistic narrative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of ordinary people life, survival, life, livelihood and other content. Civilian perspective, people's livelihood content, narrative is the fundamental and core of humanism.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and then to Hunan TV city channel's "city for a time" program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and now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Finally, put forward my own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Key Words: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nnovation; suggestion 1.绪论 1.1 引言: 近年来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

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前景分析

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前景分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近日公开表示,中国电视剧的制作量、播出量和收视人群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初步统计,今年全国制作生产电视剧将达到1.5 万集。但是,在产出量较大的同时,每年却只有小部分 电视剧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尽管现今已进入电视、视频网站和手机移动端的三网时代,但供求失衡的问题仍持续存在。 自2000 年我国电视剧产量突破1 万集起,电视剧产量就连续增长、居高不下,其中2012 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产量达1.7 万集。在经历13 年的增长后,2013 年我国电视剧产量首次出现降低,尽管如此,产量仍达到1.5 万集,并在此后维持这一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开数据显示,只有30% 左右的电视剧能登上荧屏,同时电视剧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其中2014 年电视剧总投资约189.6 亿元,而电视剧行业的原创安全收益约为174.8 亿元,亏损额达14.8 亿元,包括现象级电视剧《花千骨》也处于亏损行列。 电视剧盈利不高,但仍能维持大量的产出,这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剧制作企业经过经验的积累,对该领域较为熟悉但却对电影等其他领域并不了解,基于投资惯性继续保持投资。此外,电视剧的进入门槛较低,虽然大多数电视剧难逃失败的命运,但仍有极少数电视剧能获得成功,而这也吸引了行业内外的资本持续注入,形成影视热的态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电脑或手机观看电视剧,而这也被部分人看做是电视剧较高产出的新出口,但实际情况却似乎与预期存在差距。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认为,观众的精力、时间成本有限,因此在视频网站等平台选择电视剧时,仍会先考虑当

浅析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视听2016.12| 调查研究发现, 最近几年,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受日韩等国综艺节目的影响较大。在我国的综艺节目当中,很多都是对日韩等国综艺节目的引入以及改编,且高收视率也集中在较少的几个节目中。针对我国综艺节目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改进;而针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应该有所把握。 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一)跟风严重,盲目克隆 我国电视台的数量有很多,包括中央台、各省台、市台等等。但是在众多的电视台当中,所播放的综艺节目往往大同小异,出现了严重的节目同质化现象,甚至各个卫视之间互相抄袭,模仿成风,没有一套独具自身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当前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某个电视台推出一个综艺节目后,获得了热烈的反响,那么其他电视台就会争先恐后地推出同系列的节目,这些节目往往是换汤不换药。比如前几年江苏卫视推出了婚恋类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播出后反映热烈,于是其他卫视也纷纷效仿,湖南卫视《我们恋爱吧》、浙江卫视《我们结婚吧》等等纷至沓来。再如,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在2005年首次推出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选秀节目成功的典型,而粉丝经济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后,许多卫视也纷纷推出了选秀类的节目,如浙江卫视《梦想中国》以及后来居上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等相继出现。纵观这些同质化的综艺节目,形式相对单一,甚至很多节目都出现了模型化的情况,即节目的规则、流程等都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这样一来,观众对于节目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分,甚至出现节目混淆的情况,这对节目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及审美方面的价值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二)节目整体质量以及品位均不高 有一部分的综艺节目,看点主要是对节目中嘉宾的隐私进行挖掘,而对于节目本身主要的内容导向却不加以重视,甚至是模糊的。这些节目为了能够抓住观众的目光,对于道德、底线等都不甚在意,于是就出现了节目中尺度无把握、审丑、出位等情况。这些现象对人们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传播积极的正能量。一些违背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比如享乐主义、金钱一切等在这些节目中被推崇。在我国很多电视综艺节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模式化的内容,如粗俗的游戏、恶趣味的搞笑等,在一些问答环节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以及问题都十分浅显庸俗。这一类的综艺节目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关注,其原则就是娱乐大于一切。综艺节目原本是供人们茶余饭后观看的、传播一些正能量的节目,但是很多综艺节目已经抛弃了节目本身所应承担的社会功能,比如社会教 育、传播正能量的功能,甚至还存在着一些综艺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摒弃道德底线。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我国某个相亲类的综艺节目中,一些女嘉宾对于男嘉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家有多少钱。这一问题很快就引起了争议,该女嘉宾言语十分大胆,但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对物质的追求以及金钱至上的观念。这一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热议,因为这一女嘉宾的观念在很多方面都是与道德相违背的,而电视节目对其进行播放、传播,传递出了负能量。 红极一时的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在录制节目时选择了博物馆进行拍摄,这一事件也引起了很多人民群众的反对。博物馆是陈列文物的地方,我们参观博物馆的时候都应该处处小心,避免造成对文物的损害,而综艺节目竟然到博物馆中拍摄,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电视综艺节目能够使我们获得快乐,也能够使我们得到短暂的放松,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那些违背传统道德的以及低级趣味的东西不应该出现在综艺节目里。 (三)节目改版随意且改版的频率高 节目的改版应该是在某个节目发展了一定的时间以 后,原来有某些地方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节目进行改版。节目的改版是为了促进节目更好地发展,一个综艺节目如果能够成功地进行改版,对于市场的定位能够有更好的把握,那么这一综艺节目势必会提高自身的收视率。但是目前很多综艺节目的现状是改版十分频繁且随意,这样一来,改版不但不能促进节目的发展,还会导致节目的播放情况更加糟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也发现,我国综艺节目的改版往往进行得十分仓促,如果综艺节目的收视率差强人意,就会对其进行改版,改版的频率十分频繁。但是高频率的改版并没有改善收视率低的情况,一些综艺节目虽然改版,但事实上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电视综艺节目应将重点聚焦于节目质量上,而不是频繁改版上。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这一综艺节目在十几年间,改版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次改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次的改版是针对节目模式进行的,将原先的晚会式综艺节目改变成了游戏娱乐节目;其次是由于大众的审美观念有所改变,为了更好地迎合大众,节目对娱乐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再者是对主持模式的调整。这一节目虽然改版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次改版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保证了节目的常新常青。可以说,改版并不是改善综艺节目的唯一出路,综艺节目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还需要相关人员用心去经营。 二、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坚持原创, 加强创新 视听研究 浅析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来羽雨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娱乐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得尤为迅速。我 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相较于以往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观众对其喜爱程度也在慢慢加深。然而,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韩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娱乐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主要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希望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问题;发展趋势 39 DOI:10.19395/https://www.360docs.net/doc/cd3914336.html,ki.1674-246x.2016.1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