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导游】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导游】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关键字】导游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广东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学旧址。1957年筹建,1959年开放。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位于文明路,包括三个部分:博物馆展馆,国民党一大旧址,鲁迅博物馆。博物馆展馆本身,是一个崭新的建筑,与它旁边的国民党一大与鲁迅博物馆形成两种很迥然不同的风格。郭沫若为广东博物馆题名。

该馆藏品以地方文物为主,共万多件,有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及出土文物等。。一级藏品300多件。珍品有全国仅有的宋代陈容墨龙图,以及清代猴王端砚,北宋熙宁元年(1068)白釉释迦牟尼像。

现在的新馆是在1992年新建的,是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陈列大楼,楼的四面都是白色的浮雕,分别是广东的著名人物孙中山和广东著名历史事件,虎门销烟等等,新馆有13个展厅,2个序厅和一个学术报告厅。陈列面积2197平方米,陈列大楼的南边,露天陈列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3尊铁炮以及300多年前坠落在英德县的一块8000多斤重的陨铁。《广东古代史》陈列,共有展品2123件,系统地展示广东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历史。《广东近代史》陈列,展品1244件。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及洋务运动时期广东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还介绍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在两广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着重表现了辛亥年“三?一九”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

钟楼,原来是清代广东贡院的一部分;1905年后改为两广速成讲习所,两代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为广东文艺优级师范学校;1924年易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改为中山大学。钟楼正门是拱形园柱廊,楼的前半部为两蹭,后半部一层,整座楼为砖木结构,其平面似“山”字形。因楼的四面都装有时钟,故名钟楼。钟楼与它前面的广场被誉为是“革命的大本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个钟楼的礼堂召开的。现在已恢复当时大会时的原状,主席台上悬挂孙中山像和中国国民党党旗,台下左右为中央临时执行委员席,代表席六排有编号和姓名。遥想当年,广州是革命根据地,钟楼礼堂和广场成为国共两党领导人经常出席群众集会的中心场所,誉为“革命的大本营”。再看看过去的照片中的小树,现在已长成,为这个革命的摇篮遮风雨。钟楼还曾是现在中山大学的前身,钟楼二楼西正面是当年中山大学校务室,会议室和鲁迅先生的卧室兼工作室。所以这里还有鲁迅先生身前的摆设,从他年少时求学的三味书屋,到后来的上海的居所摆设,以及各种木刻,鲁迅先生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创造思想,整个思想历程的变化。

该馆先后与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澳门贾梅士博物院联合举办了《石湾陶瓷》、《明清广东法书》、《广东先秦出土文物》、《苏六朋书画》、《广东唐窑址出土陶瓷》、《广东出土晋唐文物》等展览。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山西太原导游词(最新篇)

山西太原导游词 山西太原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太原旅游!在游览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

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此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地质博物馆展示一

云台山地质博物馆 (1)博物馆布局 云台山地质博物馆位于潭瀑峡口东侧,建筑面积约600m2,分上下两层,底层以介绍地学知识为主,分别为多功能厅、地学科普厅、云台山地学厅等,上层主要为云台山地学产品与社会交流展示。 (2)地质博物馆展示更新情况 地质博物馆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2001-2003年处于兴建国家地质公园时期,地质博物馆以地学科普知识为主,含地层、岩石、古生物、地质地貌等。 第二阶段:2004-2005 年为世界地质公园揭碑阶段,地质博物馆进行了改造,引进了地学研究的新成果,还引进了东亚大裂谷概念,并与东非大裂谷对比等。 第三阶段:2006-2007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进,公园对外交流的频繁,特别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公园后,重新对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进行了调整,以展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地质公园的交往活动及成果等。 博物馆后期建设:由于地学知识内容的增加,对外交流的频繁,时下的地质博物馆很难适应与当代地质公园发展同步,因此,焦作市国土资源局拟新建地质博物馆,选址方案已初步确定,地址选择在原云台山地质公园入口处,拟建面积为5200平方米。 丹霞山地质博物馆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丹霞山风景区山门右侧,建于2003年,总面积700平方米共有六个展厅,地质基础及构造演化厅,丹霞地貌及研究成果厅,规划与未来厅。 博物馆入门即总体规划大厅,大厅正中央是丹霞山风景区微缩模型。模型按实景1:6000比例制作,向游客展现了真实,完整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全貌景观。此厅还包括丹霞山简介及多幅风光图画,可以让游客初步了解丹霞山。 多媒体厅是演播厅,以多媒体形式播放丹霞上的宣传视频,向游客介绍丹霞山的地质、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及旅游发展方面的内容。 景观展示厅里展列的内容包括丹霞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山中各种动物及鸟类的样本,游客可以进一步了解丹霞山的物种多样性。 地质基础及构造演化厅里包含了丹霞山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演化、丹霞地貌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向游客系统第介绍了丹霞山的地质知识。并陈列了丹霞盆地里各个地质时期沉积的岩层标本和植物标本。

(整理)广东省博物馆木陶瓷展英文讲解词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Exhibition of Pottery and Porcelain through Dynasties 2009/11/17 前言 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陶器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成熟的青釉瓷器烧成于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到了唐宋时期,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明清时期,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 至少在唐代,我国已开始大量出口陶瓷器。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欧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因此这条海外贸易通道也被称为“陶瓷之路”。 广东最早的陶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晋代开始出现青釉瓷器。唐、宋、元时期广东的制瓷业飞速发展,并大量输出国外。明、清时期,石湾陶器、广彩瓷器成为斐声中外的著名品种。 一部中国陶瓷史,反映的不仅仅是整个中国文化史的面貌,而且也书写了经济贸易史、工艺美术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方面的华彩篇章。 Introduction Collision of water, clay and fire gave rise to colorful pottery and porcelain culture. Pottery is a treasure of humankind. However, porcelain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the world civilization. China won its name as "Country of Porcelain". As early as the Neolithic Age, Chinese people had already got to know how to make and use pottery. Proto-porcelain had been made in the Shang Dynasty. Mature green glazed porcelain was made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had well developed in the Three Kingdom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Jin Dynasties,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ong Dynasti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hinese ceramic industry reached its first peak of developmen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hinese ceramic industry developed to a summit stage. Porcelain had begun to export in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arge quantities of pottery and porcelain exported from the East Sea and

1、邯郸导游词

邯郸导游词 邯郸,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地处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9个县(市)区,人口884万,其中市区人口126万。 游客朋友,您知道“邯郸”两个字的来历吗?据《汉书》记载:“邯,山名;单,尽也。邯山至此而尽,故名邯郸”。游客朋友,如果您是初次到邯郸,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她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的厚重。有人曾形象地讲,在邯郸两脚就能从地下踢出个文物来,三句话就能带出个成语典故来,抓一把泥土也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汗液!早在75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聚居,并在世界上最早开始了粟、胡桃的种植和家鸡的饲养,由采食经济迈向产食经济,开启了人类的农业文明,诞生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邯郸已有3100年的建城史,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在此定都158年,立志改革图强的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异军突起令邻国胆寒;西汉时期,邯郸经济繁荣,商家如云,时人称之为“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与洛阳、临淄、宛、成都并称“五大商都”;邯郸名人辈出,英才荟萃,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在邯郸;三国时期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踞邯郸临漳境内的邺城并葬于此。“三曹”、“七子”扬起的“建安文学”猎猎大旗,使“建安风骨”彪炳中国文学史册;北宋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崛起,作为陪都“北京”而声名远播;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面向民众,种类繁多,在众多窑系中独树一帜,进入鼎盛时期;近代,邯郸的永年广府古城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故乡。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武式太极拳小巧紧凑,两种拳式柔中寓刚,刚柔并济,被称为“活的雕塑,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100多年来,杨式、武式太极拳,从开宗传至五代,从永年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邯郸的涉县和武安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所在地,邯郸成为北方较大的区域性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邯郸又是著名的“成语典故”之都,出自邯郸常用的成语典故多达1580条,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经过八千年的文化积淀,在邯郸这块土地上,形成了独具特色、脉络清楚的“十大文化脉系”。即:标志中原黄河文明源头之一的“磁山文化”;标志华夏始祖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女娲文化”;以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交融形成的以“开放、进取、包容”为特质的赵文化;以清峻通脱、记实悲壮把五言诗发展成熟的建安文化;有宗教与石刻完美结合的佛教石窟文化;有开创中国民窑先河的“磁州窑文化”;有涉县、武安老区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文化;以“黄粱梦”为核心集梦之大成的“梦”文化;以杨武式太极拳为代表的太极文化;脍炙人口“成语典故文化”。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对邯郸乃至中华民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邯郸又是一个物质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现代经济重镇。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物产资源主要是“两黑两白”,即钢铁、煤炭和纺织、陶瓷,其中煤炭储量40亿吨,铁矿石4.8亿吨,是我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高品位铁矿石产区。农业发展实力增强,小麦和棉花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大名花生,涉县核桃、魏县鸭梨、永年大蒜、鸡泽辣椒、临漳獭兔等特色农产品久负盛名。邯郸工业种类较为齐全,是全国重要的火力发电基地,是现代“钢城”、“煤都”,为我国重要的冶金、电力、建材、纺织、陶瓷生产基地。拥有邯钢、新兴铸管、太行水泥、邯峰电厂、发达纺织、雪驰等一批著名企业。培育了新兴牌离心球墨管、太行牌水泥、雪驰牌服装、丛台牌白酒、力力牌强力瓷等一批名优产品。 游客朋友,邯郸西部太行山,蜿蜒雄奇,景色宜人,古武当山、炉峰山、武华山于险峻中蕴含着无限的秀美;京娘湖、天桥断山回水转,一派诗情画意;在朝阳沟、长寿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小院则能体验到太行山区的古朴民风。邯郸的民间艺术、民风民俗丰富多姿。如涉县的“上刀山”、“扛阁抬阁”。武安固义村的傩nuo戏“捉黄鬼”,武安骈pian山村的“走黄河”;峰峰矿区王看村的“点老杆”和“苇子灯”;邯郸县大隐豹村的“彩布拧台”;邯郸县的“赛戏和扇鼓”;曲周县的舞龙灯;临漳的“抬黄杠”和“撵花”,永年县的“吹歌”和“抬花桌”,大名县的现代艺术草编,邱县的“青蛙漫画”等等,值得游客朋友观赏和品味。 游客朋友,邯郸依靠其历史文化和太行风光交相辉映,人文古迹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旅游资源优势,现已形成古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三大类旅游特色产品,正在着力提升和重点推出八条精品线路。1、古赵文化游览线:丛台公园-黄粱梦吕仙祠-赵苑-学步桥-回车巷。2、佛教石窟游览线:娲皇宫-响堂山石窟-大乘玉佛寺-月爱寺。3、太行民俗风情游览线:京娘湖-古武当山-长寿村-朝阳沟-东山文化公园。4、磁州窑艺术游览线:磁州窑盐店遗址-富田遗址-磁州窑博物馆-陶瓷购物一条街。5、红色旅游游览线: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冶陶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韩友谊纪念园-大名郭隆真纪念园。6、太极健身寻根游览线:永年广府古城-杨露禅、武禹襄故居-弘济桥-拜访太极名师。7、宗教旅游线。8、曹文化探秘旅游线。同时,还将大力开发建设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推出一批辐射周边、连接中原区域的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近几年来,邯郸市坚持开放总揽,环境先导,民营突破,突出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强力推进“四大”建设的战略目标,努力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通过加强对城区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大大加快了城市向国际化、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从而推动了邯郸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日臻完善,专线公路和旅游专线车辐射各主要景区,可进入性大大增强。火车站、汽车客运总站均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全市现有景区30处(其中,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7家),旅行社60家,星级饭店21家。2006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亿元。邯郸交通便捷,106、107和309国道在境内形成两个十字交叉点,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青(岛)兰(州)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广铁路和长(治)邯(郸)济(南)铁路在此交汇;邯郸机场开辟多条国内航线,是四省临界区唯一具有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公路过境、机场通航等综合交通优势的城市。 各位游客朋友,名城邯郸,丰厚博沉,纷华耀眼,名闻遐迩,魅力无限。到邯郸旅游,一定会让您真切体验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观赏到太行山的雄奇秀美,感受到红色旅游的浓浓氛围,体察到太行老区的古朴风情,更能激发您多走走,多看看,对邯郸有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衷心祝愿您的邯郸之行旅途愉快,收获颇丰。

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 我们要去参观的是博物馆最精华的部分三大珍品馆,西汉古尸专题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最后的是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楚汉时期的丝织品。丝绸、丝绣、距今2300多年了也是在其他博物馆看不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博物馆的概况,建于1958年,到现在呢有5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十的年的发展中我们馆内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到了600余件。这个数量也很多省会博物馆都是比不上的。那么在2008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务院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在咱们湖北省内的一级博物馆也只有3家,其余的2家都在武汉,一个是武汉市博物馆,还有一个是湖北省博物馆。 第一个要参观的是凤凰山168号汉墓展,168号汉墓呢就是西汉古尸墓葬的编号,这具西汉古尸是1975年6月8日出土于我们楚国故都纪南城,纪南城在荆州城北5公里,它就是当时楚国的首都。大家刚才在青铜器馆看到纪南城的模型,我们整个就是文物是从纪南城把古尸的葬具啊、随葬品全部都是拿到博物馆进行展出。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里面的2层套棺,因为它的葬具是一裹2棺,外面还有一层大的。它的套棺就是一层套一层,大的套小的,男尸刚出土的时候就是躺在前面小的内棺里面,棺木都是上等的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楠木的防虫防腐的效果非常的好。所有大家看在地底下埋藏了2100多年也是保存非常完整。这些棺木呢在外面经过专门的脱水处理之后就在这边直接展出了,大家在上楼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右手边最外面的一层椁室,这2层棺就是放在椁室里面的。椁室也是大块楠木做成的,每一块重达千斤。咱们现在上楼来参观一下裹室的内部结构,大家往这边走,往下面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裹室的内部结构了,大家可以看到它里面呢是分为3个部分,棺室、头箱和边箱。棺室就是把刚刚大家看到的大小2个套棺放在里面的,头箱和边箱是放它的随葬品,它的随葬品数量达到了563件,种类非常的多,漆器、陶器、吃的用的一应俱全。而且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椁室内部居然还有门和窗户的设计。这门窗啊是为了方便墓主人的灵魂可以自由出入的。整个椁室的内部格局大家可以看像不像我们现在的居住2室一厅的格局。就像他在阴间住的房子一样。那么墓主人究竟是个什么人呢,我们到这边来看一下他的随葬品。了解一下他的姓名、身份。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枚玉印,这枚印章是在他的嘴里发现的,也就是含在嘴里下葬的,它是汉白玉雕刻而成,印章上面刻有他的名字叫做遂字,也就是现在隧道的“隧”不要豹尔旁。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遂先生,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呢,在墓葬里面有确切文字的出土,也就是这块竹牍。竹牍是墓葬里面唯一的一个文字记载。它是当时墓主人下葬的时候,地方的官员写给地府官员的一封信,在信里面他说到什么呢,大家看一下上面的标牌,第2行内容为13年5月庚辰,他下葬于汉文帝13年5月13日,江陵城敢告地下城,江陵的地方官请求地下官员,他说了什么呢?西乡市阳里有一位5大夫,交代了这个墓主人的籍贯和爵位。那么5大夫这个级别他是多大的官呢,汉代官它是分为20级爵。他相当于第9级,也就是中等地位的官员,我大家比喻一下,大家就非常清楚了。这个级别就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干部,也就是荆州市的副市长这个级别。到这边呢大家可以来看下有一双麻家袜,这个是原件,保存完好的麻家袜,距今2170多年了,是墓中保存非常完好的,是墓主人身前穿过的,在这个袜子上面发现有磨损的痕迹,这个补丁是他生前补的,但是这个补丁呢可能并不是说是他穿破了之后去补的,可能是他爱惜吧,买了新袜子之后就在容易磨破的地方给他加厚一层,就像我们现在西服的胳膊肘后面打一个补丁是一样的。在这边大家看到的是墓中随葬的漆木器,漆器在当时可以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像这种漆木器都是木头制作在外面用生漆经过100多层工序给刷上去。漆器呢在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在当时呢也是只有像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又钱人才会去使用,像这个耳杯是古人喝酒的酒杯,非常的大因为古人一般喝的是米酒、黄酒度数不高。像这边的是装酒水的啊装食物的啊,还有到这边的展柜里面大家可以来看一下,这边就是先前提到的男奴有28人啊女奴18人啊,就是这些木俑和木马。并不是真人到了汉代渐渐的取消了真人的陪葬。一般都是木俑或者是陶俑去陪葬的,虽然是木俑也反映了墓主人的生活非常的富裕的生活。有牛车船只,牛车在当时身份的象征,一般人不可能使用

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doc

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 内蒙古博物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院,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去参观,导游要做好博物馆景点的解说,让游客了解博物馆的特色。下面是带来的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篇一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景点是内蒙古博物馆。现在在我们车行前方出现的一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顶楼塑有奔腾的骏马的白色建筑,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内蒙古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5月1日,内部分为四大展厅,在这里您除了可以领略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外,还可以看到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体会与恐龙近距离接触的震撼!现在就请您随同我一起进馆参观。 我们现在参观的第一展厅为古生物厅。生命是地球上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地球约有45亿年的历史,而在它形成初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原始海洋大约在39亿年前出现,当时地球表面火山喷发频繁,地壳发生褶皱,有的隆起形成高原和山峰,有的收缩下陷形成洼地和山谷。我们现在所处的呼和浩特位于阴山脚下,其实这是经历了地壳的几次变迁而形成的地貌,当年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阴山海峡,由此您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内蒙古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了。 大约在32亿年以前,生命在原始海洋里诞生,也在其中发展和演化。人们按照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的顺序,一般将地球历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和新生代。

元古代——低等藻类时代。大量出土的化石资料证明,在距今十八亿年至六亿年的震旦纪,内蒙古阴山地区曾是汹涌的海洋,繁盛着低等植物蓝、绿藻。这一时期出土的藻类化石,是内蒙古迄今为止知道的最早的生命遗物。 古生代——从无脊椎动物(三叶虫时代)到脊椎动物(鱼类时代)。古生代的内蒙古是海洋占有时的时代。那时,南部有"鄂尔多斯海",东部、东北部有"蒙古——兴安海"。陈列的三叶虫、珊瑚等无脊椎动物化石,是当时海洋世界的主人。同时大量裸厥厥类植物化石表明,在古生代晚期陆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内蒙古出现了原始森林。 中生代——恐龙时代。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的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内蒙古在中生代时期曾是恐龙等爬行类生息的乐园。恐龙可分为两大类:蜥臀类和鸟臀类。这是根据恐龙的腰带(骨盆)构造不同而划分的。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恐龙似乎都是一些庞然大物,但您现在看到的鹦鹉嘴龙是一类身体较小的恐龙,有的甚至只有猫那么大。它的脚似鸟脚,靠两足行走。头既短又重,嘴弯曲成钩状,象鹦鹉的嘴,所以叫鹦鹉嘴龙。它主要生活在山地,以植物和一些昆虫为食。 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就是非常著名的剑龙了。剑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背部有这些大型骨板的分布,您能猜出这是做什么用的吗?有科学家认为它起的是调节体温的作用。剑龙是一种典型的食草恐龙,它的身躯相当于现在的大象,但是它只有一个小的可怜的脑袋,脑容量比小狗还要小,因此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很苯的恐龙。

博物馆解说词

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 博物馆解说词 (2015年1月10日)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指导工作。 (站在博物馆院内副碑前解说金山省级地质公园概况)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金山西坡山脚下,我的左手边就是俗称泰山、驿山娣妹山的菏泽大地平原孤峰—金山。金山本名神农山,五千年前炎帝之居,周武克商,封炎帝后于焦,神农山为焦国之镇山,后因汉隶校尉鲁俊凿石得金,神农山更名为金山。金山现有两个山峰,南峰和北峰,北峰为最高点,海拔133.2米。 金山虽小,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与众多地质遗迹为一体,除独具特色的金山圣水、野牡丹等自然景观外,还有久远而动人的秦王李世民东巡避暑、金牛拉金砘子的神话传说,众多的历代碑碣、石壁诗文情名扬古今,盛大的金山古庙会等人气旺盛;山上地质遗迹点(群)多达28处,其中属于省级保护等级的5处。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于2012年9月开始规划建设,2014年10月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同年12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揭碑开园。公园占地总面积0.54平方公里,含概金山和红土山两个园区。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金山园区,红土山园区位于金山南500米处,两山南北对望,从北到南,金山北峰、金山南峰、红土山天桥和红土山主峰连成一条中轴线。 (站在博物馆门前牌扁下解说博物馆概况)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始建于2014年6月,2014年10月建成,占地总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1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120平方米。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处,矿石标本、生物化石标本陈列室,地

学科普教育基地。 (原地不动,简介博物馆参观路线及参观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进馆参观路线及注意事项。进入馆门右转逆时针走,参观矿石和生物化石标本及展板说明,绕一周后观看展厅中间的金山地质公园电子沙盘演示,然后上二楼操控室,参观金山省级地质公园网站和数据库演示,最后在二楼影视厅观看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影视片及地学科普教育片。进馆后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不要抽烟。下面请大家排队有序进馆。 (进馆逆时针绕展示厅一周,边走边解说) 2012年9月,经过巨野县人民政府申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巨野金山正式获得第八批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标志着菏泽第一个省级地质公园开始规划建设。按照《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质公园规划(2013—2025)》总体目标,截止目前,省、市、县三级总投资1000余万元,保证了金山近期目标的全面完成,下一步即将进入中期目标建设阶段。 5.2亿年前的这里,曾是汪洋一片,金山地区被浅海侵没,属陆缘海范畴,之后,又被较深海域覆盖,属陆表海范畴,这样经过了数次海进海退过程,形成了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及岩溶为一体的地貌景观。依次沉积的九龙群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岩层及红土山崮山组中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的发现,为这一时期金山地区曾处于海洋环境提供了佐证。 4.1亿--2.5亿前间,金山沉积又形成了海相煤层和陆相煤层,隆起的金山遭受冲刷剥蚀,煤层没有得到保留。 248万年前,进入了第四纪,羊河栏组、山前组、平原组的冲积地层逐渐形成,金山地区才变得生机盎然。 今天,金山地区是菏泽冲积平原区唯一有岩石出露地区,大地构造位于鲁西地块“菏泽—兖州隆起带”“嘉祥凸起”的西部边缘,深部基底为18亿年前形成的变质岩群,即“泰山群山草峪组”岩群,出露岩层东部为寒武世岩层,西部山顶部为奥陶纪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

( 辽宁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7819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Tour guide of 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 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辽博馆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书画特别是晋唐宋元书画、历代丝绣,东北地区考古发现,特别是辽瓷,古地图与历代货币、甲骨、青铜器、碑志较为著名。馆藏书法精品有朴实秀砀的传世珍宝晋人书《曹娥诗辞》,刚劲挺秀的唐欧阳询《梦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书千字文》,欧氏真迹堪称廖若晨星,历年为书家之典范。另外,还有已成为传世孤本的唐武则天时弘文馆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和唐狂草派创始人张旭《古诗四帖》等,以及两宋时期皇帝赵佶、赵构、赵昚祖孙三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其中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高宗赵构《书曹植洛神赋卷》两幅作品,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大诗人陆游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帖》炉火纯青,草法苍劲豪迈,堪称诗书双壁。 绘画精品有中唐开元年间周昉之《簪花仕女图》,其笔下仕女“曲眉丰肌,艳丽多姿”,使人不仅能从中领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深刻地体味到了唐贞观

年间上层贵族们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林木阴森山峦起伏,官员待渡,意境幽远”。显现出中国画的绝佳境地,被称为划时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虢国夫人等贵妇人游春的描述,显露杨贵妃家族骄奢,图中精巧构思,精美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宝。 至于馆藏之元、明、清书画更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 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辽博收藏的北宋《紫鸾鹊谱》、南宋名家朱克柔运丝如笔的刻丝力作《牡丹图》、《山茶图》等品艺高雅,堪称世界奇技。 馆内藏品中尤为富于地方特色的还有辽代瓷器,它们大多出自墓葬之中,辽瓷源中原制瓷工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形制依契丹族习俗,适应游猎骑牧生活,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三彩海棠式盘、碟等。可谓丰富多彩。至于辽代帝陵出土的辽圣、兴、道宗三代帝、后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镌刻精细,保存完整,为海内仅存珍宝。 馆藏青铜器亦颇为丰富,既有考古发掘品,又有传世佳品,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中,礼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则颇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古地图类藏品中有明朝的万历年间李应试本刻本利玛窦绘制的《两仪玄览图》,由八幅组成通屏世界地图,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学成果,明、清两朝得以据此进一步认识世界。

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前几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参观,通过此次参观,我有了许多的感想和启发。 当我们在博物馆门前排队进入时,我很兴奋,博物馆位于一个很热闹的路段,这里充满着老北京的风情,在博物馆外的石碑前我们集体与老师合影留念。 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首先进入了1楼的地球厅,在这里分为东西展厅,东展厅通过生动形象的模型将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及其原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生动的体会到了地球内力作用的强大与奇妙,也了解到了地球内力作用对我们自然的重大影响。西展厅以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运用模型和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通过参观地球厅我感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神秘,并且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作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和我们所学习的地球科学知识相结合,简单的说地球内力作用如同一个建造者,创造出大地山川,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同一个造型师,通过精心设计和雕琢,塑造出秀美多样,变化玄妙的自然景观。 参观完了地球厅,我们来到了矿物岩石厅,在这里,通过导游的讲解与自己的观察,看到并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岩石,各式各样的岩石让我认识到了地质学的复杂

和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还仔细的观察了这些岩石的纹理细节,学习到了不同地质构造出的岩石结构的异同。在岩石厅中最令大家兴奋的要数宝石展厅了,玛瑙,红宝石,蓝宝石,翡翠,钻石,宝玉…满目琳琅,千奇百怪的宝石使大家发出一声声惊叹,其实在我们对这么多种类的宝石发出向往之叹时,更应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史前生物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化石,在展厅里,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系统的介绍了地球史前生物产生,进化,灭亡的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分为大致最早期的生命,生物大爆发,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脊椎动物的出现,生物登陆,生物大绝灭,恐龙与鸟类,哺乳动物与人类8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生动的体会到生物进化过程的艰难以及生物在大自然变化前的脆弱,当面对着这些从地球上消失的生物的化石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然选择那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残酷规律。 通过这次参观,我的收获很大,不尽看到并学习到了原来地理科学教材上的知识,也获得了许多从未亲身了解的体会,我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阅历,努力学习和钻研知识,培养自己对专业学科的兴趣,在大学时光里,能够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使自己在未来的奋斗中充满求知欲与热忱。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广东省博物馆来参观。我姓宋,大家可以叫我宋导。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请大家注意几点:一、不要认错导游旗;二、不要乱扔垃圾;三、注意保管好自己贵重物品,比如手机、钱包等等。 现在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是广东省标志性文化工程之一,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项目,它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中轴线南端东侧,濒临珠江,占地约四万一千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十分的新颖独特,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宝盒”。馆内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所以你会发现在馆里空无一柱。 作为一所大型博物馆,它主要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这些展馆都位于三楼、四楼。现在我先带领大家参观三楼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馆。作为广东省博物馆2017年度的重磅原创大展之一,今年九月才揭开序幕,它为广大观众重现了波澜壮阔、横跨万里的航洋贸易景象。其中重点对“南澳一号”沉船文物进行大规模展示。展示的文物有船员生活、航海技术方面的文物,还有各地方的瓷器文物等。 第二个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三楼夹层的陶瓷展厅。中国自古以来就享有“瓷之国度”的美称。我馆陶瓷器收藏,经过四十余年的积

累,不仅成为我馆收藏的主要项目之一,而且以其品种丰富、窑口较齐全、精品较多而居于全国博物馆的前列。本馆展示的陶瓷器,有新石器时代本地出土的陶器,有汉代、六朝的青瓷,有独特的紫沙陶、广东石湾陶等等,请大家仔细观赏。 因为时间关系,三楼的潮州木雕、玉石、端砚、书画展厅,四楼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展厅,请大家自行参观。其中四楼“古生物馆”的高达二十二米的恐龙骨架,还有“海洋世界”的大量鲸鱼和海豚标本,很具奇幻色彩,很值得观赏哦!本次导游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广州玩。广州还有“小蛮腰”、广州图书馆等地可供大家尽情游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洛阳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导游词

洛阳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一路辛苦啦!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的旅行社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导游员XX,这一路上,不仅有我给大家介绍我们河南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还有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专心开车的李师傅了。他可是我们旅游车队的金牌司机!各位就尽管敞开心扉,迎接我们河南人民的热情吧。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当中,哪位对我或李师傅有意见或好的建议,随时可以提出,我们会以更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后,我预祝本次旅行能够在各位的支持下圆满结束。 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连霍高速公路上了。一直向西,经过上街、巩义、偃师,大约2个小时到洛阳市的孟津县下高速就到了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洛阳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说话间,我们已经进来到了巩义境内。说到巩义,就不得不提这里的陵墓。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纳闷,好好的提陵墓干什么?因为啊,我国著名的北宋时期共有9位帝王,除了

宋徽宗赵佶以外,其余的8位皇帝都埋在巩义,加上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在内,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所说的“八帝十陵”。除此以外,巩义还葬有皇后陵20多座,名将功臣墓9座,皇子公主、亲王夫人等皇室宗亲陵墓上千座,在巩义形成一个庞大的陵墓群,成为了当地一大旅游特色。我们所熟知的名臣寇准、包青天包拯、杨家六郎杨延昭都长眠在这里哪! 接下来,我把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阳给各位简单地介绍一下。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左思的《三都赋》曾经使"洛阳纸贵"、许慎作《说文解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司马光修改《资治通鉴》等等。洛阳因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所谓“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这一种说法不确切,在中国古代,讲究阴

中国煤炭博物馆导游词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机和展示中心。中国的煤炭储量虽然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但却是世界上煤炭生产与销售最多的国家,产量和销量占全球的一半,其中1/4来自山西。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的煤炭产量和外调量,不仅位居全国之首,而且拥有全部14个煤种。鉴于山西煤炭在全世界都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国家把中国煤炭博物馆建在太原。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具有鲜明的特色,不仅突出了煤炭行业特性,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博氛围,集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独特的科技知识普及形式,新颖的科普载体设计,丰富的内容展示,将您带入一个科学的殿堂,一个煤炭历史的王国。 眼前的序厅充满浓厚的煤炭气息,15平方米的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6米高的巨型煤炭浮雕煤柱,弥足珍贵的煤精雕刻工艺品和蓝色宇宙苍穹中巨大的地球模型,以及象征煤炭精神“燃烧自己,奉献人类”的煤炭旺火,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探求欲望油然而生。 煤的生成厅,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我们揭示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复原放大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给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构思奇特、内容丰富的四维动感影厅,观众在短短6分钟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煤炭与人类息息相关,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代煤炭的开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并开始了地下采煤;汉代时用煤炼铁;在北宋时期则用煤炭烧制陶瓷,首创了焦炭炼铁……在中国人用煤1500年后,马可波罗才把令他惊叹的“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块”,也就是煤炭的开采利用知识传到欧洲。煤炭用于冶铁,铁器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农耕社会的繁荣;煤炭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热能,使蒸汽机发明所孕育的近代工业革命成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煤炭仍然是电力能源的原动力;煤炭正以它清洁能源、高效能源的崭新面貌跨入新世纪,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数千年无数代煤炭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既有领先世界的辉煌,也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 接下来请大家跟我一起去领略地下模拟矿井的风采,中国煤炭博物馆地下模拟矿井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参观路线800米。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是少见的,他集合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应用了高新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段来营造出逼真的媒巷,古代手工采煤,近代打眼放炮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工作面以及地质构造等八个景观。在模拟矿井中,以中国煤炭开发历史和开采技术、劳动工具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大量实物原型以1:1比例的复制品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地下“煤炭游乐宫”。 现在进入的是窄小、黑暗的古代矿井巷道,因为没有任何支护,煤块随时会砸到人头上,照明靠小油灯,通风靠自然风,工作环境恶劣,令人分外揪心。请看这一位侧卧在地上的矿工,正在用镢头沿着煤层底部刨出一道深槽,从而使得上面的煤炭脱落,俗称“刨根”,旁边一位站立的矿工再用“捅枪”把没有掉落

省博物馆导游词

省博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此次省博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朱。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李师傅。李师傅有着长达十年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尽可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希望大家今天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更是全省考古勘探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中心。馆名为原国家主席董必武于1960年亲笔题写。博物馆占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拥有各类馆藏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将近千件。馆藏的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举世闻名,为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去感受一下荆楚风云,古曲清音。 好了,这里就是楚文化展区。楚国地处长江中游,是四方文化融合之地。楚国有精致灵巧的青铜器、典雅华丽的漆器、色彩鲜艳而且种类繁多的丝织刺绣。这些无不向我们展示着楚国文化的厚重与丰富. 作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越王勾践剑便也是出于这个时期。英雄美人的故事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西施、范蠡、夫差、伍子胥,听到这几个名字,有没有勾起大家记忆中的某些片段呢?春秋末年,夫差之父,也就是前一任吴王攻打越国,战败后回国就气死啦。夫差为报父仇,大败越王勾践于会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亲到吴国服侍夫差。在吴期间,勾践一边忍辱负重,一边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终于等到被放归回国。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最终,在姑苏山上大败夫差。 不可否认,勾践遭遇战败重击后,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忍辱负重,甚至为向夫差表其臣服之心,为其亲尝粪便、而后又卧薪尝胆,成功反击的故事的确是鼓舞人心,能忍常人之所不能,也不愧为一代霸主。但是对其成事后对待功臣的做法实在难以苟同。“可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共富贵”、“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之死何尝不比夫差对伍子胥的放逐更加令人心寒呢。或许君主之心,大抵难测。难怪说“伴君如伴虎啦”。让我不由想起电影“铜雀台”里,曹操对他的儿子曹丕说的一句话:“我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不相信任何人”。不过呢,我们大家现在与人交友,还是诚挚最为重要哈! 好了,故事讲完,大家继续看这边。这柄越王勾践剑通身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5厘米,重875克。它是于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专家通过对剑身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所用的剑。越王勾践剑最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大家可以猜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经过硫化处理的剑身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身完全与氧气隔绝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看过郧县人头骨化石、盘龙城遗址和屈家岭文化展之后,现在,让我们来到我们今天游览的最后一个展区,也就是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现在的湖北随州。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它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秦始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合肥学院 Hefei university 地质学讲解词 课程名称地质学 授课老师韦传慧 系别班级旅游系1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生姓名申聪

学生学号 1514071007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恐龙厅解说词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美丽的天鹅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园。其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 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新馆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中庭休闲区、4D科普影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及室外景观区。 恐龙厅首先通过展板介绍恐龙家庭成员的形式,介绍恐龙的分类,同时进一步说明其分类的科学依据。展出兽脚类、蜥脚类及鸟臀类骨架,复原兽脚类、蜥脚类及鸟臀类雕塑。并说明恐龙这个庞然大物是怎样产生的,以多媒体形式介绍恐龙特殊的身长、体重,展示体长24米的天府峨嵋龙,体长14米的釜溪峨嵋龙,以及体长仅1米左右的鹦鹉嘴龙恐龙的食物。其中这几个方面最令我感兴趣:(1)展板介绍素食恐龙和肉食恐龙,并复原它们头部雕塑,模拟肉食恐龙攻击素食恐龙的打斗场景。(2)恐龙的行走:多媒体演示介绍恐龙的行走和运动方式,展示恐龙足印。(3)恐龙的生产:模拟复原恐龙产蛋、窃蛋龙孵蛋的场景;展出1—2枚有横切面的恐龙蛋;展出42枚一窝恐龙蛋、28枚一窝恐龙蛋、19枚一窝恐龙蛋等不同数量的恐龙蛋;展出一窝多只的鹦鹉嘴龙幼年个体等化石标本。(4)分别介绍称霸中生代海、陆、空的爬行动物,解释鱼龙和翼龙不是恐龙只是恐龙近亲的理由;展示海洋霸主——鱼龙类的杯椎鱼龙标本和鱼龙的复

原雕塑;展示空中霸主——翼龙类的准噶尔翼龙模型等。(5)系统介绍恐龙灭绝的多种假说,围绕渐变说和灾变说来展开,让观众思索、联想恐龙灭绝除自身原因外,环境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今天的人类如不保护好生存的环境,同样会面临灭绝的威胁。此单元中还重点介绍地史时期的几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如三叶虫的灭绝、笔石的灭绝、菊石的灭绝等等。复原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的场景。 恐龙厅采用展板图片形式介绍恐龙在世界和中国的分布。分别标出目前我国恐龙蛋发现地:内蒙古、辽宁、山东、广东、江西、湖南、安徽、宁夏、新疆、浙江、湖北、河南、黑龙江。以及目前我国恐龙脚印的发现地:四川、云南、陕西、河北、湖南、河南、山东、内蒙古、吉林、安徽。而恐龙在安徽的分布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安徽在距今8千万年至一亿年前的晚白垩纪,分布着很多恐龙喜欢栖息的湖滨、河流三角洲和沼泽地带,恐龙也曾在其间活动,活动时间长达2千多万年。现已发现的恐龙种类主要是鸟臀类、鸟脚类恐龙。1968年曾在皖南岩寺发现鸟脚类恐龙——肿头龙的零星骨骼化石,随着近年来恐龙热的升温,陆续在宣城、青阳、定远、繁昌、凤阳、屯溪、休宁、歙县等地发现了恐龙骨骼、恐龙蛋等化石,尤其是在屯溪附近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以及恐龙足迹、尾迹等遗迹化石,恐龙化石“三位一体”地在一个地区发现,实为世间罕见,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采用展板图片介绍恐龙在安徽的分布;对皖南岩寺发现的肿头龙科皖南龙、休宁渠口腔骨龙类休宁龙、歙县鸡母山附近发现的恐龙(待鉴定)等恐龙骨骼进行复原装架、展示;同时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