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百花(二)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等,体验豫剧、越剧、湖南花鼓戏的不同风格,认识常香玉、袁雪芬、李谷一等表演艺术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等体验豫剧、越剧、湖南花鼓戏等的不同风格,认识常香玉、袁雪芬、李谷一等表演艺术家。

2、认真聆听各戏曲名段,感受地方戏曲的魅力。

3、提高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以脸谱设计导入,学生辨认京剧脸谱导入,梨园百花(二)

出示学习目标,然后提问一下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讨论总结一下什么是梨园?什么是戏曲?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

2、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中国的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4、教师提问戏曲的起源?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

5、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

神话故事--------代表作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历史故事--------代表作京剧《空城计》

民间传说---------代表作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6、用河南的方言引入河南的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

由河南方言引入豫剧,学生介绍花木兰剧情,教师引导,听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学生边听边讨论豫剧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认识豫剧大师常香玉。

7、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听赏梁祝的选段《天山掉下个林妹妹》,学生边听边讨论越剧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认识越剧大师袁雪芬。

8、欣赏湖南花鼓戏《补锅》,大屏幕介绍《补锅》的剧情,听赏《补锅》的选段《手拉风箱呼呼响》,学生边听边讨论湖南花鼓戏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认识歌唱家李谷一。

三、反馈

1、通过听赏完三首戏曲,为花朵找到与它匹配的根、茎、叶。

通过大屏幕展示。

2、连线题

3、请你来听辨,播放三段音乐,让学生来听辨是哪首音乐。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自学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

2、你来猜猜我模仿的是谁?

五、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所学

八年级的学生,仍然应以积累感性经验为主,面对这些教学材料教师,教师要做的主要就是带着学生充分实践“听”“唱”“做”伴随着生动的艺术实践,那些戏曲文化知识将会以一种更加生动而深刻的形式,在学生心底课下痕迹。七到九年级学段的内容标准——“能说出主要的戏曲种类和代表人物”,也会很轻松地达成。

梨园百花(二)教材分析

梨园百花(二)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人根据知识的逻辑性,关联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结构重组和优化整合,通过自己的加工与再创造,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景化、人性化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相统一,由于学生对戏曲知识知之

甚少,兴趣不大,因此,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意义重大,本课旨在通过对著名戏曲选段的欣赏,对戏曲等音乐知识的了解,能让学生体味戏曲音乐的魅力,感受和热爱祖国的戏曲文化,懂得在全球文化的潮流中维护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连线题

演唱家代表曲目

常香玉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袁雪芬豫剧《花木兰》

李谷一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梨园百花(二)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戏曲的欣赏,而戏曲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确实有些远,怎样让同学们体味戏曲艺术的魅力,怎样提升他们对戏曲艺术的鉴赏能力,怎样提升他们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这些都是我努力思考的问题,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为了创设有效教学,我对课堂做了精心的设计。

学生在生活中看戏曲的机会并不多,如何让让他们深入到戏曲的氛围中去呢?我认为要创设戏曲课堂情趣,在课件的制作方面精心设计,使他成为我授课时恰当的辅助手段。在欣赏地方戏曲剧中的时候,我加入了故事情节的讲述,是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认识戏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标分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

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