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康复》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 学分:2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选修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社区康复》是康复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为康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冠心病、糖尿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伤病及慢性疼痛等患者的社区康复。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理念

《社区康复》是一门以康复机能评定学、物理疗法学、作业疗法学等为理论依据,以常见疾病的康复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和主干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冠心病、糖尿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伤病及慢性疼痛等患者的社区康复。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本课程理念是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行动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常见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方法及康复效果的评定;学会各种康复操作方法;熟悉常见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评估可能的预后。了解常见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与疾病康复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从病人整体考虑制定康复治疗计划、选择康复治疗手段,注意机能康复与心理康复的有机结合。

(二)能力目标:

独立的进行常见病康复评价、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正确指导病人科学运用康复手段;客观评定康复效果。培养具有较熟练的针灸、推拿、康复、保健实践技能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及社区康复、保健机构从事针灸推拿、康复、保健等多层次、多岗位的高素质实用型的技能人才。

(三)素质目标: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体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热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内容选取

表1 课程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一览表

(二)学习情境设计

表2 学习情境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编写必须遵循六个原则: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教材编写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确定教材深度,并注重教材内容的衔接。要注意实用性和实践性。

2.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用人单位需求确定教材内容,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及时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3.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充分发挥文字、音像、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综合作用,努力使静态教材变为动态教材。

4.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材的编写方法,考虑学生对教材的感受。

5.建立理论课到实习课一体化的教材编写观念,充分考虑教材对实践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6.积极探讨行为导向法等新方法编写教材,改变传统的教材编写方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精神开发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形成思维习惯,要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使讲授知识和发展能力

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实物辅助教学,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相关技能训练的认识。采用提前布置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基本条件

本课程教学由具备医师资格并获卫生技术系列职称的教师担任,专职教师要求为“双师”型教师,每年有1~2月时间下临床进行康复实践,专兼职教师比例1:1,职称结构为高级∶中级=1∶1,新老教师实行一对一“传-帮-带”,以促进年青教师快速成长。能有效保证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本课程要求校内校外实训一体教学模式,校内实训环境及设施有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数间,多媒体网络教学条件,各项目实训设备齐全,每4~6人一组的基本实训设备,10人一组的高级实训设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校外实训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教学医院,康复中心,部分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

七、教学评价

按照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施,从项目的专业知识准备、信息收集处理、项目方案制定实施、结果考核评价全方位进行考核。建立综合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重视职业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全方面培养,包括自我评价、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功能。

建议成绩评价采用:平时成绩(20%)、工作任务完成成绩(10%)、理论考试成绩(40%)、技能考试成绩占(30%)。在教学过程中,平时成绩按照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学习行为等综合评价;工作任务完成成绩通过提前布置工作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课下学习与交流,根据各组完成任务质量情况记团体成绩,对于需个人完成的内容根据个人完成质量情况记个人成绩,然后综合评定;学生互评可根据对方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责任心、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进行评定;个人自评根据个人在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自我评价;理论考试成绩依据期末考试卷面完成情况进行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