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规划

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规划
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规划

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

护区总体规划

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总体规划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水产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三十日

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总体规划

前言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当前水域污染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各类工程建设大量侵占渔业水域的严峻局面,尽快划定、公布和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保护水产种质资源、防止重要渔业水域的不合理占用、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广大渔民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农业部和省农委的要求,贵池区水产局组织相关人员在对拟申报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根据秋浦河生态环境情况,并在征求区政府同意后,编写了“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规划”。规划就该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就保护区内的社会、经济、自然资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保护区具体的功能区划分,并就保护区的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保障措施做出了具体的规划。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背景分析

秋浦河亦名云溪河,跨祁门、石台、贵池三县(区)。东邻白洋河流域,西界黄湓河流域,南依祁门山脉,北滨长江。源流为公信河,源出石台、祁门、东至三地交界的祁门山脉仙寓山北麓。东北向流,经石台县的珂田、占大(叶村)、大演,至香口村,右纳梅溪河(一称红凌河)来水,汇合口以下始称秋浦河。

秋浦河是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的南岸三大支流之一。折西北流,经石台(七里)、杨坑口,又折北流,经矶滩(汪村)、桥湾,进入贵池境内;至高坦折西北流,经灌口至朝阳街,右纳龙舒河;至殷家汇进入畈圩区,至肖家滩蜿蜒曲折东北流,经木闸、毛家渡,至池口向北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828 km2。跨东经117°15′-117°45′, 北纬30°00′-30°40′,其中池州境内2641.1 平方公里。全流域山区面积2094 km2,占74.1 %;丘陵区面积246 km2,占8.7 %:圩畈区面积442 km2,占15.6 %;水面面积46 km2,占1.6%。河道全长145.3km,河床质为岩砾和淤砂,河面宽150~200米,底宽60~100米,洪水深度7.0米,枯水深度0.7米,比降约1/3700,泄洪能力1 000立方米每秒。高坦站历史最大流量为2 710立方米每秒(1957年7月4日),最高水位为26.87米(1970年7月13日),最低水位为19.58

米(1966年9月28日);殷家汇站历史最高水位为18.11米(1970年7月3日),最低水位为10.0米(1966年10月)。

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八载至上元二年(749-761)间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优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为秋浦仙境之魂。其十诗云:“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历史名人骚客纷纷踏踪而来,寻幽访胜,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文佳作,因而美丽的秋浦河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

进入本世纪以来,秋浦河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池州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华东生态经济强市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林业上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公益林保护等政策,该流域已分布有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处。

秋浦河水产种质资源中,不仅有鳜鱼和斑鳜,还有值得提及的是生活于该河的鲃亚科鱼类。就种数而言,有刺鲃(当地名:君鱼)Barbocles caldwelli、侧条厚唇鱼(当地名:石斑鱼)Acrosso qarallens、光唇鱼Angustistomatns、小口甲varicorhinus lini 及异华鲮(油鱼)Parasinilabeo assimilis等6种,为我省其他河流所不及,我省以北各水域无此亚科鱼类,与秋浦河相邻、源于黄山的新安江(畴境)亦无上述后3种鱼类;由分布看,均属典型的河溪鱼类,栖居于贵池区灌口以上的上游河段,为当地居民食用鱼,有重要的渔业价值。

鲃亚科的一些种类如四川白甲及异华鲮尙具有明显的洞穴(鱼泉)越冬习性。由于秋浦河系石灰岩地貌,多溶洞大者如蓬莱仙洞,小者仅有涓涓细流,难寻洞口。溶洞分布在矶滩以上,如牯牛降下的唐口、横屋以及碧潭、大湾、七里、西坑、远坑、焦曹、大鱼坑、张村等洞穴,其支流龙舒河的古磨潭、花庙、曹村、百安等溶洞均为较大的鱼泉。四川白甲、异华鲮秋季(古历8月底)入泉,于洞穴越冬后,次年春季(古历2月底、第一次雷雨时)复出泉。出入泉水温约为15℃。这两种鱼的生活习性,古籍中亦有所记载,四川白甲,《九华山志》记有:此丙穴之料也。岁一出焉;异华鲮,该志云:出(石台)鱼龙洞(等),细口、绿鳞,味甚甘脆,每岁暮春出。这两种拟洞穴鱼类按季节洄游于岩洞、地下河和地表河,少数未及进洞者亦可在河底乱石深潭中越冬。

其次,秋浦河鱼类组成,一部分来自长江,系长江鱼类,如鳊亚科的诸多种类、雅罗鱼亚科的草鱼、鳡、赤眼鳟及鮈亚科的似刺鳊鮈、铜鱼、蛇鮈等,春季长江涨水时(当地称发白水)江水顶托可至灌口,这些鱼类溯河而上,远者可达矶滩上下;秋冬退水时上述鱼类多返江越冬;一部分系河流固有鱼类,占渔产比重较大的有刺鲃、唇鱼骨、四川白甲、光唇鱼类、异华鲮、似鮈、一些鳜类、大鳍鱯、鮠类。它们绝少栖居于殷汇以下,而中华纹胸鮡、福建纹胸鮡、史氏鱼央仅见于近河源的占大等处,所以在石台、殷汇两处市场上见到的鱼类迥异,颇少雷同。

再则,秋浦河鱼类中,鮈亚科的长麦穗鱼Pseudorasbora elongata作为一种习见鱼类,在占大、石台等河段中屡屡可见,常数是成群游动于水草从中,出现于当地市场。但据报道此鱼仅见于广西漓江,数量颇为稀少,可称之为珍稀鱼类。

由此可以看出,秋浦河流域不仅是安徽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林茶产区,秋浦河自然水域也是鳜属等名贵鱼类的种质资源库。

第二节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维护保护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需要

秋浦河位于中纬度地带,日照季节性变化显著,由于本区地形地貌复杂气温有北向南递增,形成丘陵地区“小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本区非常适宜于多种水生生物的繁衍与生长。

历史调查资料显示,秋浦河生物资源拥有多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等,鱼类82种,分属于16个科,其中鲤科46种,占总数57.6%,鳅科、鮠科及鮨科各5种,均占5.9%,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这些生物物种在维持秋浦河生态系统的生态圈动态平衡中发挥着很

重要的作用。

由于秋浦河资源在不断开发,秋浦河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还因为鱼类捕捞强度逐年在增大,因此,秋浦河的鱼类资源总体在不断下降,鳜属鱼类资源也在下降。

建立秋浦河鳜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的对象虽然仅针对保护鳜鱼这种名贵鱼类,但是,它的广义作用是,在明确保护秋浦河鳜鱼的基础上,其他的多种鱼类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也能得到相应的维护。这对维持秋浦河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提升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水平的需要

建立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将有更好的条件维护秋浦河鱼类种群数量,科学控制渔业利用强度,严防外来物种的侵入,促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科学水平。也有利于进行科学指导增殖放流,以及学术研讨和交流等活动。也就是说,建立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提升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水平的需要。三、是保护物种资源和指导科学开发利用的需要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多年来,我国在野生鱼类的驯化、繁殖与养殖方面已有多例成功的典型,充分体现了水产种质资源的价值。鳜鱼驯化、选育成秋浦花鳜良种是一项产业化技术成果,是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利用的有一个重要价值体现。

秋浦河鳜鱼驯化、选育成的秋浦花鳜,现已成为安徽省地方水产优良品种,国家农业部在全国推广的淡水鱼类养殖优良品种(未审定)。自秋浦河的鳜鱼水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成功之后,目前,正在探索斑鳜资源开发。

建立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不仅有助于遏制秋浦河水域生态荒漠化趋势,促进秋浦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生态改

善,对维护秋浦河鳜鱼和其他经济鱼类种质资源,促进安徽乃至全国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建立秋浦河保护区,已有益于将秋浦河建设成秋浦花鳜和斑鳜等水产动物的种质资源库。由此可见,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物种资源和指导科学开发利用的需要。

四、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秋浦河流域已建立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处。秋浦河流域不仅是安徽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秋浦河的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遭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这势必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收益和生活质量,尤其是秋浦河不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林茶产区,也称得上是鳜属鱼类种质资源库。建立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对保护秋浦河水环境、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对增加农(渔)民收入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建立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可提高全社会对渔业种质资源和水生生物的保护意识,引起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渔业种质资源和水生生物的保护工作。现在乃至若干年后可以使当地群众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得到更多的收益,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第三节保护区建设的可行性

一、有良好的政策基础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保护在国内国际有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遗传育种价值或特殊生态保护和科研价值的保护对象,国家层面已鼓励和支持在全国建立了100多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在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水域滩涂和必要的土地,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这是我国水产领域高层管理机构采取的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的一项重要政策。

秋浦花鳜是利用秋浦河的鳜鱼进行野生驯化、种质选育和人工繁殖,现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子代生长速度比普通鳜鱼快10%以上的繁殖群体。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开发,贵池水产主养区已把秋浦花鳜作为养殖拳头产品强力推进,区委、区政府制定了秋浦花鳜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把秋浦花鳜列为区政府“四个一工程”中的“一条鱼工程”,秋浦花鳜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秋浦河的鳜鱼驯化、选育成的秋浦花鳜,现已成为安徽省地方水产优良品种,国家农业部在全国推荐的淡水鱼类养殖优良品种(未审定)。自秋浦河的鳜鱼水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成功之后,目前,正在探索开发斑鳜资源。

正因为秋浦河水产种质资源所拥有的重要地位,贵池区政府已批准成立“秋浦河鳜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并确定主

任由分管区长兼任,副主任由区公安分局局长和区水产局局长兼任,区发改委、建设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财政局、监察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区水产局,负责保护区日常工作和处置违反保护区规定的违法行为。

为保障保护区建设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实施,由贵池区水产局组织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组长由区水产局局长担任,负责保护区建设规划的实施,对保护区建设工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良好的政策基础和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是秋浦河鳜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的组织基础。

二、有适宜的环境条件

保护区地处暖湿带与亚热带的过度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为沿江洲圩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总体上来说,本区非常适宜于多种水生生物的繁衍与生长。

此外,秋浦河流域多山林密,植被优良,林木蓄积量大,无工业污染,因此,秋浦河水质良好,完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虽然秋浦河已开发成安徽重要的旅游景点,但由于秋浦河打的是生态旅游牌,所以环境优雅,水质良好,其为秋浦河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中,秋浦河水温适宜温水性鱼类生长期可达7个月以上;河水清澈见底,仅大雨过后,河水上涨,不时夹带少量泥沙,水色才变得稍显浑浊,但维持时间不长,一般5-7天后河水又变清澈;秋浦河水

的酸碱度总体是中性偏酸,各水域PH值在6.4-7.1之间,溶氧丰富,水体营养盐含量偏低。建立“秋浦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秋浦河的水体生态环境完全是适宜的。

三、现仍有一定数量的鳜鱼资源

根据历史资料,以殷汇、贵池(来自池口)市场售鱼情况得算,估计秋浦河年产鳜属鱼类15万Kg。由于秋浦河资源开发,秋浦河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还因为捕捞强度逐年在增大,因此,秋浦河的鱼类资源总体在不断下降,鳜鱼资源也在下降。根据近几年渔民的反映,秋浦河的鱼类资源已趋于减少,估计年产鳜属鱼类10万kg。

近期调查还了解到,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近年来从长江支流—秋浦河张捕体长为6-12cm,体重13~50g野生斑鳜10628尾,经人工驯化、选育和提纯复壮而获得了将近1160组的斑鳜亲鱼,用于繁殖斑鳜苗种已达到将近2000万尾。由此表明,秋浦河仍然具有一定数量的斑鳜资源。因此,增加投资着力保护,就能使其资源得以迅速增长,恢复产量并能维护河道其它鱼类的多样性。

第四节规划编制依据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07〕50号)

2、《关于组织申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通知,皖农渔函〔2010〕557号》

第五节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10年至2012年。

第二章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

第一节自然条件

秋浦河是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的南岸三大支流之一。折西北流,经石台(七里)、杨坑口,又折北流,经矶滩(汪村)、桥湾,进入贵池境内;至高坦折西北流,经灌口至朝阳街,右纳龙舒河;至殷家汇进入畈圩区,至肖家滩蜿蜒曲折东北流,经木闸、毛家渡,至池口向北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828 km2,跨东经117°15′-117°45′, 北纬30°00′-30°40′,其中池州境内2641.1 平方公里。全流域山区面积2094km2,占74.1 %;丘陵区面积246 km2,占8.7 %:圩畈区面积442 km2,占15.6 %;水面面积46 km2,占1.6%。河道全长145.3km,河床质为岩砾和淤砂,河面宽150~250米,底宽60~100米,洪水深度7.0米,枯水深度0.7米,比降约1/3700,泄洪能力1 000立方米每秒。高坦站历史最大流量为2 710立方米每秒(1957年7月4日),最高水位为26.87米(1970年7月13日),最低水位为19.58米(1966年9月28日);殷家汇站历史最高水位为18.11米(1970年7月3日),最低水位为10.0米(1966年10月)。

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八载至上元二年(749-761)间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优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为秋浦仙境之魂。其十诗云:“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历史名人骚

客纷纷踏踪而来,寻幽访胜,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文佳作,因而美丽的秋浦河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

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

一、人口与地貌特征

秋浦河流域有人口57万(2009年底) ,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人口密度为201.5人/km2。沿河保护区人口密度较稀,为106人/km2。

全流域共有耕地4.5万hm2,占15.9%;园地1.7万hm2,占6.0%:林地17.91万hm2,占63.3%;水域0.73万hm2,占2.6%;居民点交通工矿地0.39万hm2,占1.4%;未利用土地3.05 万hm2,占10.8%,土地利用程度较高。该流域分布有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处。秋浦河流域不仅是安徽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林茶产区,也是鳜鱼的种质资源库。

二、区位、交通

秋浦河是池州市直接流入长江的最大一条河流,流域面积2828 km2,全长145.3km,跨东经117°15′-117°45′, 北纬30°00′

-30°40′跨东经117°15′-117°45′ , 北纬30°00′-30°。秋浦河流域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国道318线、206线、沿江高速公路和合(肥)九(华山)黄(山)高速公路、大景高速公路均穿越池州,已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便捷的快速通道。铜陵-池州-九江的沿江铁路,上海至池州的城际列车正在修建(区位图)。

随着合(肥)—九(华山)—黄(山)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北(京)—福(州)高速公路在池州的交汇,池州港已为一类旅游口岸,铜九沿江铁路、旅游支线机场的建设明显加快,秋浦胜境景区对外交通将更加便捷,更加符合“方便、快捷、舒适”的现代旅游要求。根据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整体规划和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风景区以建成省级旅游胜地为目标,启动“二次开发”工程,加快保护和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未来的秋浦胜境风景区必将更加美好,必将是世界旅游者的“令人神往”的理想目的地。

市内可乘出租车到达秋浦河景区,“村村通”公路的路面硬化工程已结束,交通方便,程控电话已普及,无线通讯村组全覆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

三、工农业经济状况

贵池区是池州市现辖“三县一区”中的“一区”,是池州市府所在地,土地面积为2516平方公里,占池州市域总用地(8272Km2)的30.4%。

近年来,贵池区经济呈持续增长趋势,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初步核算,2009年全年生产总值112.18亿元,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5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46.67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48.46亿元,增长11.3%。按户籍人口计算,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达1.71万元,比上年增加0.16万元。全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6.2:40.3:43.5调整为15.2:41.6:43.2,二、三次产业比重继续提高。

贵池区2009年财政收入为7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增长54.5%;中央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9.8%。人均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73元增至2009年的1064元。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197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均消费性支出9724元,增长12.7%。

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贵池区文化、教育事业也取得一定的发展,六年制完全小学集中在乡镇,初中教育集中在中心乡镇,高中教育集中在池州市城,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群众的文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贵池区医疗卫生事业近几年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各镇街有医院、大部分村有卫生室,农民看病可到就近的卫生室或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普及,除部分偏远村组外各乡镇村组都普及了有线电视,改水改厕工程正在开展。

第三节保护区生态条件与生物资源

一、生态条件

(一)秋浦河自然特征

秋浦河流域面积2828 km2,河道全长145.3km,河流面积46 km2,占1.6%,河床质为岩砾和淤砂,河面宽150~250米,底宽60~100米,洪水深度7.0米,枯水深度0.7米,比降约1/3700,泄洪能力1 000立方米每秒。高坦站历史最大流量为2 710立方米每秒(1957

年7月4日),最高水位为26.87米(1970年7月13日),最低水位为19.58米(1966年9月28日);殷家汇站历史最高水位为18.11米(1970年7月3日),最低水位为10.0米(1966年10月)。

秋浦河殷汇大桥头至池口段长江口(含天生湖)全长34.8 km,水体总面积1589 hm2,属秋浦河下游,自上而下流经殷汇、牛头山、涓桥、秋江、杏花、池阳、清风等7个镇(街道)。该段河面宽一般在200m以上,河底宽100m左右,枯水深度不低于1.7m。

(二)气候条件

保护区位于中纬度地带,日照季节性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16.1℃,1月最冷,平均气温3.1℃,夏季昼长可达14小时,冬至白天只有1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1900.7小时,一年中8月份日照时数最长,平均计235.6小时,2月份最短仅为106.7小时,极端气温平均值为-7.5℃,极端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5.9℃。由于本区地形地貌复杂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形成丘陵地区“小气候”。年平均无霜期245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mm,水量充足,最多年敬爱那个雨量达2317.7mm,最少年降雨量为888.7mm,四季雨量分配不均,春多阴雨,夏雨集中,秋少冬干。全年平均蒸发量1446.7mm,一年中8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201.7mm,1月份最少,平均50.3mm。

保护区地处暖湿带与亚热带的过度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为沿江洲圩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总体上来说,本区非常适宜于多种水生生物的繁衍与生长。

各5种,均占5.9%。依据调查资料分析,秋浦河的鱼类大致可分下述生态类型:

1、山汐喜流性鱼类:中华纹胸鮡、福建纹胸鮡、史丹纹门鳅、四川白甲、刺鲃、唇鱼骨、光唇鱼类、异华鲮属此。此类栖息在流速快、水质清的该河中、上游河段。

2、河道固有种类:鲴类、大眼华鳊、四川半餐、黑线餐属此。多分布在流速较缓的河段;

3、静水缓流鱼类:鳜鱼、鲤、鲫、鳑鲏、鳊属此。常生活于河底乱石、岸边隙缝、河湾或草丛中以及秋浦河下游;

4、长江鱼类:鲢、草鱼、胭脂鱼、鳡、吻鮈属等暂栖于秋浦河下游。

秋浦河鱼类组成,一部分来自长江,系长江鱼类,如鳊亚科的诸多种类、雅罗鱼亚科的草鱼、鳡、赤眼鳟及鮈亚科的似刺鳊鮈、铜鱼、蛇鮈等,春季长江涨水时(当地称发白水)江水顶托可至灌口,这些鱼类溯河而上,远者可达矶滩上下;秋冬退水时上述鱼类多返江越冬;一部分系河流固有鱼类,占渔产比重较大的有鳜类、刺鲃、唇鱼骨、四川白甲、光唇鱼类、异华鲮、似鮈、大鳍鱯、鮠类。

再则,秋浦河鱼类中,鮈亚科的长麦穗鱼作为一种习见鱼类,在占大、石台等河段中屡屡可见,常数是成群游动于水草从中,出现于当地市场。但据报道此鱼仅见于广西漓江,数量颇为稀少,可称之为珍稀鱼类。

第四节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秋浦河是皖境长江干流主要支流之一。它自源头蜿蜒流向东北,经石台县香口旋往北去,至贵池区殷汇镇后复折向东北,由池口汇入长江。秋浦河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流,其支流多,水势猛、落差大及比降大、含沙量少。高坦1980年水文资料:其上支河62条,该处最大流速为3.57m/秒,流量幅度为1.84-2030m2/秒,最高最低水位相差6.5 m,该处以上河道坡度为1.29‰,流量为20-60 m3/秒时含沙量为0-0.09 kg/m3,因而整条河流水质洁净。地势上,高坦至源头81.6 km,为深山区,河道两侧多为海拔约500 m山脉,群峰罗列宛如屏障,植被茂密,多松杉等针叶林;高坦自殷汇河段为浅山区,山峦渐远;殷汇以下则为丘陵,河道趋于开阔。地质上,为岩溶地貌,河床及附近山峦多溶洞,地下河(暗河),河中深潭隙缝遍布,河床多石砾,这给一些拟洞穴鱼类以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五节管理现状评价

一、管理机构:

1、现有管理机构

保护区管理机构为池州市贵池区水产局,为贵池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科级。区水产局内设办公室、渔政科(渔政渔船渔港监督管理站)、渔业科3个职能科室,下辖池州市贵池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及12个渔业重点镇(街道)水产站。现有正式职工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人。现有渔政执法车1辆、渔政执法船1艘,仪器设备48台(套)。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2018)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2018)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雒树刚 2018年12月10日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第二章申报与设立 第五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依托相关行政区域设立,区域范围为县、地市或若干县域。 第六条申报和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履行申报、审核、论证、批准等程序。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具有鲜明地域或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持良好;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当地民众广泛参与,认同感强;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在总结多年来湿地保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全社会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的行动纲领。2001年,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将湿地保护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002年,国家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事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组织研究。2003年,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年,国务院批准了由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湿地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约1600万公顷,近40%的天然湿地纳入353处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一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保护。我国黑龙江省扎龙等21块总面积达303

万公顷湿地被列入了《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湿地保护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地方仍在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有些重要湿地甚至丧失了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强化湿地保护。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以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加强保护为基础,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努力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等措施,强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恢复和治理退化湿地,努力使丧失的湿地得到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 范围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更改名称,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自批准建立或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避免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范围上产生新的重叠。

第六条存在下列情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 (一)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二)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 (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 (四)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第七条主要保护对象属于下列情况的,调整时不得缩小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或对保护区核心区内区域进行调换: (一)世界上同类型中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且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类型; (二)世界上唯一或极特殊的自然遗迹,且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 (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 第八条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原则上不得调出核心区、缓冲区。 建设单位应当开展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示。 除国防重大建设工程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后,原则上不得再次调整。 第九条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应事先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或更改名称,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抄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自查 报告 根据xxx市林业局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我处就市林业局下达的整治任务为基准,结合xx综合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责任分工 为做好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辖区环境综合治理,我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xxx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xx整治点领导小组”,管理处主任xxx担任组长,副主任xxx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同时我处以市林业局规划的整治工作为基准,结合我处实际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分解表,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完成时限,全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力做好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x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整治工作 xx负责实施的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x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涉及对象多,工作难度大,其中空六师是国防要害部门,留世酒庄是xxx葡萄酒行业龙头企业。对此,我处针对工作实际,采取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方法,

全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对于陵区内大夏宾馆、风情园等的整治工作,由xxx市土储局牵头,我处全力配合,经过多次协商沟通后,拆迁工作得以开展。对于空六师的整治工作,原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锐先后多次带队赴北京、兰州等地协调空六师搬迁事宜,经过充分协商,获得空军部队的大力支持,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对于留世酒庄的整治工作,多次沟通协商未能解决,根据xxx 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xx年·6次)要求,启动法律程序,确保完成整治工作。 三、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1、实验区山嘴庙沟口北侧整治点 此环境整治点主要涉及空军部队旧营区的环境整治工作。空军部队老营区位于xx保护区和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平方公里,该区域分布有西夏7、8、9号帝陵,一处西夏建筑遗址和18座陪葬墓。20xx年12月25日,正式启动拆迁工作,经过近40天努力,完成全部拆迁工作量近9万平方米。20xx年3月6日,老营区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拆迁和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基本恢复了该区域的原始地貌,达到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清理整治的要求,并顺利通过验收。 为配合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推进,我处按照要求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外的基础设施进行整治,包括陵区内

湿地保护项目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项 目 建 议 书 编制单位: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日期:2008年7月19日

1 项目概况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对地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多种效益,被称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生物超市”等。此外,湿地与文化、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其生物多样性保存价值、美学及文化遗产价值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现状、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是普达措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碧塔海自然保护区2005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普达措区域生态旅游的开展及其这一区域内社区居民的生产活动成为这一地区主要潜在的环境压力和威胁。因此,对保护区内湿地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监测,是探明生态旅游对该保护区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国家公园内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管理以及社区的生产生活,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目的。(中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地区,中国重要湿地的密集分布区) 1.1项目名称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1.2项目性质 新立项目 1.3项目类型

环境保护项目 1.4项目承担单位 迪庆旅游投资公司普达措分公司 1.5项目主管单位 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 1.6项目科技支撑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西南林学院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1.7项目报告编制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1.8 项目实施地点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1.9项目实施目的 有效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湿地资源 1.10项目任务 (1)进行湿地资源调查 (2)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3)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4)进行旅游活动对动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5)进行环境本低和生物多样性监测 (6)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战略 (7)完善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 简介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蓟县城东北30公里,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东临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接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濒碧波荡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险秀的雾灵山。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其总面积达5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传铁拐李等八位散仙遨游东海经过此地,被这里云遮雾罩的奇峰、峡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云,在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八仙桌子”,这万亩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 八仙山在清朝时期被划定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封闭达280多年,这里乔木伟岸,灌木丛生,芳草萋萋,藤萝蔓绕,人迹罕至,故“藏在深闺人未识”。八仙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山峰最多,降水最多,森林覆盖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优越,生态系统最完好,群峰奇秀,谷壑幽深,万木争荣,风光诱人的地方,独特的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华北地区,即使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都是罕见的,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地质公园——峰林峡谷景区最典型的代表,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的“西双版纳”,而且享有“津门第一山”的美誉。 八仙山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品牌遗迹是石英岩峰林峡谷地貌,峰林上栩栩如生的动物奇石,刀劈斧剁般的天梯,峡谷中河流高阶地,万卷天书地层,美丽壮观的石瀑布,世界奇观

太古界与元古界地层之间8亿年跨越,太古界25亿年长寿石等。 一、珍奇丰富的植物种类 保护区内的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到清朝中叶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面貌。清朝末年以来,由于人为影响,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来在原始森林泯灭的地方,又萌生出次生林,历经沧桑演绎至今,形成了次生阔叶林区。 在保护区内,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区域多种植物,据初步考证,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七种,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榆木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栾树林、枫树林、白蜡林、丁香林、悬钩子林等。藤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观,著名的野生猕猴桃满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实,碧绿翠滴,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八仙山都要举办大型幽林采珍活动,届时有成千上万游客到这里可采摘到:猕猴桃、山核桃、野山楂、野葡萄、甜酸梨、木耳、蘑菇等上百种山珍野果。 八仙山是一座天然大花园。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从春到秋,花开花落接连不断。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红杜鹃等等,夏季有东陵八仙花、中华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复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红等等,其中被科学家称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东陵八仙花”、“迎红杜鹃花”,弥足珍贵。 这里也是天然中草药宝库,区内生长着各种名贵中草药200多种。主要有:丹参、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参、百合、远志、黄岑、地黄、苦参、藿香等,品种极丰富,在林下和山阴沟谷潮湿之处可见到多种蕨类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解读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解读 一、背景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已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省级及以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规范,积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有关单位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0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2006年,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之一的构想,即建立“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构建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创新性实践,使非遗保护工作从静态和单体的保护上升到动态和整体性的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在非遗得以孕育传承的生态,表现在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吸引力在环境氛围,是遗产与载体、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助于对具有独特价值和深厚内涵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维护区域内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提高区域内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在我省境内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岭南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既是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补充,也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探索和实践。目前,我省共有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涉及9个地级以上市,初步涵盖了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瑶族文化、侨乡文化、粤剧粤曲文化等岭南代表性文化形态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体系。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及其绿色开发探析_以七里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收稿日期:2008-06-12 作者简介:白丽萍(1981-),女,陕西韩城人,助理规划师。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及其绿色开发探析 以七里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Analysis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ature Wetland Reserve and Its Green Exploration . Taking Qilihai Nation al N atu re Wetlan d Reserve as Example 白丽萍 李 影 兰 旭 魏彤岳(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01) 摘要 七里海湿地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著名三大古海岸之一。近几十年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借鉴众多湿地保护与开发经验,就七里海湿地生态恢复与绿色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依据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切实保护与管理,通过恢复河流生态补水、翻耕苇地、禁捕鸟类等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其生态功能,进而发展湿地绿色产业、开展项目建设环评等绿色开发活动发挥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 湿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恢复 城市湿地公园 Abstract Q ilihai W etland,a national natura l r eser ve in China,is o ne of the 3famo us lar gest Palecoast in the w or ld.Ho wever ,ther e a re some eco lo gica l crisis emer ged in Q ilihai recent decades.M aking refer ence of many ex periences o f w et land pro tect ion,r eco ver ing and develo pment,this paper g ives some r atio nal sugg est ions of eco lo gical r esto ration and gr een development in w etland:pro tect ing and manag ing it accor ding to law and r ules of r eser ve firstly;recov er ing natur e functio n of the riv er w hich had compensated fo r eco lo gical water supply,tur ning o ver the reed,banning bird fow ling and so o n to r e habilitating it secondly;further more,develo ping g reen economy of wetland and item enviro 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T hen,it can play an impor tant role in biolog y,eco no my and societ y. Key words Wetl and National Natur al Reserve Wetl and Res torati on City Wetland Park 1 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而不可忽视的生态效益,被誉为 自然之肾!。?湿地公约#中定义湿地: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主要湿地类型的面积总计约6594万hm 2,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世界第四位[1]。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长期过度消耗,出现了泥沙淤积严重使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污染加 剧使水质恶化,危害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 能和效益等问题。因此亟需寻求各类湿地的保护方法,对受损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在不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2 七里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2.1 七里海湿地自然概况 七里海湿地由5000年前渤海退水而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海盐资源、地下卤水资源及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及牡蛎滩和贝壳堤。牡蛎滩和贝壳堤是海陆变迁、地质变化的自然遗迹,对研究古海洋、古生物、古海岸及古黄河、派河的三角洲阶段性向海滩推进造陆的过程等 72 环境保护科学 第35卷 第1期 2009年2月

水产种质资源引进状况及监管措施

水产种质资源引进状况及监管措施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成为时尚,推动了全国各地对国外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驯化、试养的高度重视一个好的水产养殖良种的推广应用,不但可增加市场上水产品的花色品种,满足各界消费者们对高档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丰富人们的饮食文化生活;而且因这些品种大都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优良经济性状,不但会起到增加水产品产量的作用,并且因市场条件好,附加值大、可给养殖生产者提供丰厚的利润。因此说,有效组织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对我国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稳步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我国国内可供养殖的优良种类是否都已开发完毕?从国外引进的种类是否都适合在我国养殖,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从国外引种与对国产同类的开发相比,从经济角度而言,哪种方式更为有利?目前的引种管理工作是否科学与合理?等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未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士的高度重视,因此,以往国外水产种质资源引进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所有这些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快研究制定解决办法。 一、国外水产养殖良种的品种概况和国内推广情况

我国国外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试养工作起步于五十年代。早在1957年我国通过民间渠道,从越南引进安南鱼(莫桑比克罗非鱼);1959年,我国政府接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赠送的原产于北美洲的虹蹲鱼发眼卵5万粒和稚鱼6000尾,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试养;其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停顿,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外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工作开始纳人水产科技管理工作议事日程,并开始大规模引种;特别是九十年代,引种工作异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共从国外引进水产养殖良种近140多种,其中鱼类占70%多。在目前已引进的近140多个种类中,只有20%左右已推广应用于养殖生产中,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余种类均不了了之。2(刃1年引进品种的养殖产量情况为:各种罗非鱼67万t、南美白对虾近20万t、欧洲鳗10一20万t、罗氏沼虾约13万t,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约为60多万t、虹缚(包括金蹲、硬头缚)6自厌)t、加州妒鱼的2一3万t、淡水白鳃2万多t、斑点叉尾蛔5一6万t,牛蛙和美国青蛙1万多t、鳃鱼3一4万t、条斑紫菜30(X)多t。此外,大菱虾、大口胭脂鱼(牛鲤)、金妒、银妒、条纹妒、淡水鳖类(苏氏圆腹鲜)等种类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量。所有种类的年产量约达100万t左右,但可供出口的种类并不多,除罗非鱼、条斑紫菜、鳗鱼的出口量较大外,其他种类基本没有出口。 二、引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VIP专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调查报告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 工作进展实地调查报告 为求比较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近况,特别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工作进展,我们于7月14——18日、8月12——15日,参加了省文史馆组织的 实地调查,分别对黄山市的黟歙二县、宣州市的绩溪县及江西省的婺源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五次座谈会;江西省文史馆、上饶市政府和文化局派员参加了在婺源的调研和座谈。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提出在全国设立十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是继闽南成 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1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分别给原徽州府所 属的黄山市及宣州市的绩溪县、江西省的婺源县颁发了实验区牌子,安徽省省长王三运、 省政协主席杨多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等参加了这一仪式。可以说,徽州文化生态 的全面保护已被提上了上至国家下至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月8日 根据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深感挂牌以后的8个多月来,以上三地虽然都做了许多工作,但因目前的行政区划和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不相适应,两省三市缺乏统一领导与协调机构,加之缺乏专项经费与相关人才,又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因而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各地大都处于观望状态,等待上级部门的进一步指示。 我们认为,为要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做好,上级部门似应创新思路,敢于 破题,迅速成立统一领导与协调的机构,做出统一规划并切实推进。 困难与问题 一、徽州老房子在急剧减少 徽州老房子在徽州文化生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以其鲜明的地方风格为世 人所惊叹,而且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徽州文化“物遗”和“非物遗”的优秀结晶。然而它们却一直处于合法、非法和自然的三大破坏之中。 所谓合法破坏,即是具有不可抗拒性的属于政府行为的强力破坏。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以歙县政府名义将有着千百年历史、最具徽州文化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徽州府衙拆改成 了县政府;徽州区潜口的金紫祠更只是因为乡干部想用白果树板打家具,竟将这幢早在建 国后经刘敦桢考察并被写上《徽州明代建筑》、全是白果树用料的举国罕见的宏伟建筑拆毁,致使该村寓京学者汪世清先生闻之痛不欲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说这些愚蠢的政 府行为发生在二十年前尚可原谅,那么发生于今春在黄山市政府的所在地强行推平屯溪柏 树老街和黎阳老街,拆毁了大量老房子,公然无视“文物保护法”和“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及专家学者的据理力争、群众的强烈反对,就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了。 所谓非法破坏,是指那些没有经过政府批准的违法行为。如原歙县建委主任、县政协 副主席、因贪污等罪正在服刑的徐普来所拆建之“徽商大宅院”,即是在歙县一带拆了十多幢老房子及牌坊、古桥胡乱“复原”的,从没有征得文物部门的同意。再如上海郊区新建 的一座休闲公园,也从徽州拆走了几十幢老房子及牌楼等古建筑。据该老板说,象他这样 拆运徽州老房子的就有十多家,其中北京一家比他拆走更多。可以说,收购徽州老房子已 成了一些人新一轮的财富投资乃至洗钱方式,大肆收购徽派古民居已成当下风气。然而这 样的大肆拆迁搬运,政府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自然破坏,是指因为无人居住、无人管理、无钱修复等原因而致使一些老房子逐渐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查报告。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保护区规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某地区著名河流——河流的上游地区,集中分布在西部,总面积76万亩,森林覆盖率76.1%,是目前该地区境内唯一的一处大型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体制上,与该地区这里国有林场管理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下设7个职能科室和8个基层管理站。保护区机构健全,人员齐备,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自然环境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的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小河流,平均流量3.859立方米/秒;伊玛图河,平均流量2.68立方米/秒;伊逊河,平均流量4.578立方米/秒。保护区内没有人为污染,故而空气质量较高,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层峦叠嶂,目穷千里,勾勒出保护区如诗如画的壮美画卷。 (三)社会状况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和睦相处的地区,清代以前,曾有山戎、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居住。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尽放围荒以后,满、蒙、回、汉等各民族人口迁来此地,现在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6%,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与此地的10个乡镇30多个自然村为邻,多年来,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保护区周边的各族人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保护对象 这里自然保护拥有四大保护对象: (一)河流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 河流上游地区为荒原,自然环境保持了原始状态。现在保护区范围内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河流上游地区尚存的这一部分自然的、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二)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完好的植被自然状态、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该加以保护。 (三)珍稀濒危物种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列入一级保护植物4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胡桃楸、蒙古黄芪、野大豆、刺五加;二级保护植物6种:臭冷杉、草麻黄、软枣猕猴桃、白藓、迎红杜鹃、穿山薯蓣;三级保护植物12种:大叶藓、河北乌头、鹿蹄草、无梗五加、河北岩风、长柄车前、锦带花、华北蓝盆花、党参、桔梗、紫苞风毛菊、大花芍兰。 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黑鹳、金鵰、白头鹤、大鸨、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9种,包括细鳞鲑、大天鹅、鸳鸯、苍鹰、雀鹰、毛脚鵟、秃鹫、白腹鹞、燕隼、黑琴鸡、灰鹤、雕鴞、马鹿、猞猁、兔狲等。 (四)地域文化 在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内还保存有大量地域文化遗址,这是一笔重要的、无可复制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特别加以保护。 三、保护区的显著特征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201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自然保护区请输入关键字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中国林业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7770339.html,/2018-06-09来源:野协 【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2018年5月·474处) 北京市(2个)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个)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个)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个)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 内蒙古自治区(29个)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个)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 吉林省(24个)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头道松花江上游、甑峰岭 黑龙江省(49个)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区、平顶山、乌马河紫貂、岭峰、黑瞎子岛、七星砬子东北虎、仙洞山梅花鹿、朗乡、细鳞河 上海市(2个)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个) 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泗洪洪泽湖湿地 浙江省(11个) 临安清凉峰、浙江天目山、象山韭山列岛、南麂列岛、乌岩岭、长兴地质遗迹、大盘山、古田山、浙江九龙山、凤阳山-百山祖、安吉小鲵 安徽省(8家) 古井园、铜陵淡水豚、鹞落坪、古牛绛、金寨天马、升金湖、安徽扬子鳄、安徽清凉峰 福建省(17个) 峨嵋峰、闽江河口湿地、茫荡山、汀江源、雄江黄楮林、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君子峰、龙栖山、闽江源、天宝岩、戴云山、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漳江口红树林、虎伯寮、福建武夷山、梅花山、梁野山 江西省(16个) 婺源森林鸟类、铜钹山、赣江源、庐山、齐云山、阳际峰、鄱阳湖南矶湿地、鄱阳湖候鸟、桃红岭梅花鹿、九连山、井冈山、官山、江西九岭山、江西马头山、江西武夷山、南风面 山东省(7个) 马山、黄河三角洲、昆嵛山、长岛、山旺古生物化石、荣成大天鹅、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 河南省(13个) 高乐山、大别山、新乡黄河湿地鸟类、河南黄河湿地、小秦岭、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伏牛山、宝天曼、丹江湿地、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太行山猕猴 湖北省(22个) 巴东金丝猴、洪湖、南河、大别山、十八里长峡、堵河源、木林子、咸丰忠建河大鲵、赛武当、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五峰后河、石首麋鹿、长江天鹅洲白鱀豚、长江新螺段白鱀豚、龙感湖、九宫山、星斗山、七姊妹山、神农架、长阳崩尖子、大老岭、五道峡 湖南省(23个) 西洞庭湖、九嶷山、金童山、东安舜皇山、白云山、炎陵桃源洞、南岳衡山、黄桑、湖南舜皇山、东洞庭湖、乌云界、壶瓶山、张家界大鲵、八大公山、六步溪、莽山、八面山、阳明山、永州都庞岭、借母溪、鹰嘴界、高望界、小溪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和管控要求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及管控要求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根据两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三级(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三种类型。 先说说这个文件出台的原因,我国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层面出台意见,对现有各种保护地进行优化调整,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第一级第一种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9月两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设立

10个试点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0年试点建设即将结束,总结评估,正式设立。 第二级第二种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第三级第三种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 时间安排上是到2020年,提出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25年,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项目(金圣达选厂旧址废料处置点)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 乌环表[2018]31号 乌拉特前旗胜烽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项目(金圣达选厂旧址废料处置点)环评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收悉。经审查,批复如下: 该项目拟建于额尔登布拉格苏木白音温都尔嘎查,项目中心坐标为东经109.01°,北纬40.78°。本项目以金圣达矿业周边铁矿采选企业生产废石为原料经破碎、筛分等工段,年加工碎石50 万吨。 根据《报告表》结论,项目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从环保角度分析,我局原则同意按照《报告表》中所列的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进行建设。项目建设与运行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落实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时应将表土层集中堆放并进行临时防护。施工场地四周设置施工屏障,粉状物料进行苫盖;对易产生扬尘的作业面(点)和道路洒水抑尘,运输车辆进行苫盖。施工场地建防渗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要求。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固废运送到指定地点,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 2、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生产设施置于全封闭的车间内,粉尘由集气罩收集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粉尘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要求;厂界无组织粉尘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的标准限值要求。 3、采取有效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4、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收集后抑尘。 5、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 6、项目的建设、运行不得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其他环境敏感目标产

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2) 一、背景 (2) 二、保护区概况 (3) 三、保护区建设意义 (3) 四、规划依据 (4) 五、指导思想和原则 (4) (一)园地制宜,科学布局 (4) (二)重点突出、分区施策 (5) (三)开展研究,依法管理 (5) (四)结合实际,持续发展 (5) 六、规划目标 (6) 第二部分保护区状况 (8) 一、自然条件 (8) (一)地理位置 (8) (二)地貌特征 (8) (三)气候 (9) (四)水文气象 (9) (五)植被 (9) (六)陆生动物 (10) (七)自然景观 (10) 二、社会经济 (10)

(一)人口及分布 (10) (二)土地利用 (10) (三)交通状况 (11) (四)产业结构 (12) (五)社会发展 (13) 第三部分保护区现状评 (14) 一、生态评价 (14) 二、管理现状评价 (14) (一)管理现状 (14) (二)主要问题和矛盾 (15) 第四部分保护区保护管理规划 (15) 一、总体规划 (15) (一)规划内容 (15) (二)规划目标 (15) (三)功能区划 (16) 二、专项规划 (17) (一)执法管理规划 (17) (二)资源养护规划 (18) (三)资源与环境监测规划 (18) 三、阶段实施进度................................................2l 第五部分机构与人员配置 (22) 一、组织机构. (22)

(一)保护管理机构 (22) (二)科研支撑 (22) 二、人员编制 (23) 第六部分投资概算与经费来源 (23)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及效益评价 (28) 一、保障措施 (28) (一)政策保证 (28) (二)组织保证 (28) (三)资金保证 (28) (四)人才保证 (28) (五)管理保证 (29) 二、效益评价 (29) (一)生态效益 (29) (二)社会效益 (29) (三)经济效益 (30) (四)总体评价 (30)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规范(试行)(精)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规范(试行) 为指导全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渔民合法权益,根据《渔业法》、《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基本概念 本规范所称的水产种质资源,是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可为捕捞、养殖等渔业生产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所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的水生生物资源。从广义上讲,包括上述水生生物的群落、种群、物种、细胞、基因等内容。 本规范所称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水域滩涂和必要的土地,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保护区的划定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水域滩涂,可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一)国家或地方规定的重点保护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渔业资源品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 (二)具有较高遗传育种价值,为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且养殖原种为我国本地种的水生生物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三)我国特有或当地特有的水生生物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四)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水生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域; (五)具有特殊生态保护或科研价值,对渔业发展或其他人类活动有重大影响的水生生态系统所在区域; (六)其他需要加以保护的区域。 三、保护区的分级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国际有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遗传育种价值或特殊生态保护和科研价值,保护对象为重要的、洄游性的共用水产种质资源或保护对象分布区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际行政区划或海域管辖权限的,经国务院或农业部批准并公布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在当地有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遗传育种价值或一定的生态保护和科研价值,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公布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四、保护区的功能划分 根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对象资源状况及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在保护区域上可以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是指在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场所设立的保护区域。在此保护区域内,未经农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从事任何可能对保护功能造成损害或重大影响的活动。核心区的划定应做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