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照片底片方法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 综合课件

- 1 -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GB/T 11821-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12-04发布 2003-05-01实施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银盐感光材料照片档案的收集要求整理程序和保管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的照片档案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156文献保密等级代码 GB/TIS418档案分类标引规则 DA/T 18档案著录规则 DA/T 19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JGJ25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国档发19872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实施办法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照片档案 - 2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照片档案一般包括底片、照片和说明三部分。
3.2芯页用以固定照片或底片并标注说明的中性偏碱性纸质载体是照片册、底片册的组成单元。
4 照片档案的收集 4.1 收集范围 4.1.1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
4.1.1.1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本单位、本地区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
4.1.1.2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4.1.1.3记录本单位、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异常情况和现象的照片。
4.1.2记录本地区地理概貌、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以及民间风俗和著名人物的照片。
4.1.3 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4.2 收集要求 4.2.1对属于收集与归档范围的照片应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归档集中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照片档案的整理

照片DA的整理照片档案是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历史面貌的记录,是国家档案的重要门类和载体,具有重要的保管和利用价值。
照片档案收集是否齐全,整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照片档案的利用价值。
当前,我区各单位档案室普遍存在照片档案形成的数量少、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说明文字填写不完整等问题,为规范照片档案的管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照片DA的整理。
一、照片档案的概述(略)二、照片档案的管理科学地管理好照片档案,是档案室的主要任务之一,照片档案的管理原则、方法与一般档案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
1、照片档案的收集照片档案主要来源于电台、报社等专业部门。
党政领导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也有照片档案。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影技术被广泛采用,照片档案的形成渠道逐渐增多,所以做好照片档案的收集工作,是管理好照片档案的前提。
(一)照片档案的收集范围收集照片档案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1)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的照片档案(2)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本地区、本单位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档案(3)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档案(4)记录本地区、本单位重大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照片档案(5)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地理、古迹以及自然风光和民间风俗的照片档案(6)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档案(二)照片档案的收集方式(1)照片档案的归档。
在大量产生和形成照片档案的一些单位,照片可能是该单位档案的主要成分,而且这些照片主要产生于摄影,编辑活动中,分散在各部门的人员手中,因此就注意及时收集。
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要归档保存,还需要明确归档范围。
照片由底片、照片和文字说明三部分组成,归档时三部分一定要齐全完整,不能丢下哪个部门,否则不能称作一套完整的照片档案。
当然,由于现在多数使用的都是数码相机,所以底片的存在是越来越少。
(2)照片档案收集的时间、要求:照片冲洗加工后,由摄影者或承办单位整理并写说明,及时向档案室归档。
建设项目照片档案归档与整理方法参考模板

建设项目照片归档整理方法⏹建设项目照片收集范围⏹照片档案整理⏹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建设项目档案概念⏹建设项目档案是指从建设项目的提出、调研、评议、决策、规划、征地、拆建、勘测、设计、施工、生产准备、竣工投产、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文字、图纸、图表、计算、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
照片档案⏹照片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照片档案一般包括底片、照片和文字说明三部分。
一、建设项目照片收集范围⏹凡是反映本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作活动,具有查考价值的照片均属收集范围⏹以能够反映项目建设全过程和整体面貌为基本原则一、建设项目照片收集范围⏹记录本单位在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领导人和著名人物视察或参加与建设项目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一、建设项目照片收集范围⏹记录本建设项目重大事件、重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异常情况和现象的照片⏹记录本建设项目的地理概貌及所涉及到的城乡建设、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以及民间风俗和著名人物的照片⏹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历史的记忆随着时光流逝,凝固在泛黄的照片上,一个个瞬间,汇集成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照片具有强烈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时间感和空间感的特点,其作用和功能是其他载体所不能替代的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开工前的原貌,包括拆迁前、拆迁过程、拆迁后;⏹开工时:开工典礼;⏹施工过程:记录主要部位施工状况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会、现场检查等;⏹竣工后新貌:室内、外及周边环境。
⏹参与各项活动的摄影者要自觉按照照片归档制度的要求,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手中的照片加注文字说明,向本单位档案室移交,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二、照片档案整理⏹规范整理照片目地是为了便于保管和提供利用⏹按照GB∕T11821—2002《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照片的分类⏹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分类⏹不同项目的照片应分别整理分类⏹同一工程项目的照片分在一起;⏹工程建设前原始地形、地貌的状况照片为一组;⏹建设时的开工典礼活动照片为一组:⏹施工过程的照片分在一起(记录主要部位施工状况、质量事故)分类⏹竣工验收会、现场检查等照片为一组;⏹竣工后新貌照片为一组。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 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码
• 保管期限代码:分别用“1、2、3”或“Y、C、 D”对应代表“永久、长期、短期”(照片档案 规范还未修改,建议采用数字代码)
• 册号:在保管期限内照片册的排列从“1”开 始的顺序编号
• 张号:格式一中的张号是指在册内的排列 从“1”开始的顺序编号。格式二中的张号是 指在保管期限内照片的排列从“1”开始的顺 序编号
• 利用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软件(幻灯片)将数码相机 拍摄的影像分类后创建和编辑成幻灯片,添加上相关 事由、时间、地点、人物、等文字说明。
• 然后再刻录成光盘。此方法包含照片、文字说明,与 实体照片档案整理的排序一致。编辑的幻灯片能利用 计算机实现快速检索(只要在编辑工具栏—“查找内容 ”项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所需的照片档案)
• 1)照片册一般由297 mmX 210 mm大小的若干芯 页和封面、封底组成。芯页以30页左右为宜,有 活页式和定页式两种。
• 2)应按照分类、排列顺序即照片号顺序将照片固 定在芯页上,组成照片册。
• 3)大幅照片的放置 对于照片册放置不下的大幅照片,可将其放入专 用的档案袋或档案盒中,按照片号顺序排列。如 竖直放置,应首先将照片固定在专用的纸板上, 再放入袋、盒中;如水平放置,照片的堆放高度 不宜超过 5 cm。以竖直放置为宜。
编号 。 4、底片芯页。 5、底片编号见第五部分
七、数码照片的管理
1、确保数码照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 档案工作人员要根据数码照片档案的特殊性,在收集、 归档工作中坚持前端控制并码照片形成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 。
• 在每次拍摄工作完成后,三日内将数码相机存储卡上的 数据转存到本部门指定的专用计算机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大底片收藏范围反映某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成果的照片档案。
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某单位、某地区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档案。
某单位组织或者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档案。
记录某单位、某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照片档案。
反映某地区地理,古迹以及自然体面和民间风俗的照片档案。
与其他载体档案有密切联系的照片档案。
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档案。
采集时间归档时间档案馆接收时间依照《档案馆工作通则》的规定,照片档案应随立档单位其他载体形态的档案同时接收。
在特殊情况下,经商议档案馆可以提前或者延迟接收。
档案馆(室)应随时采集、征集零散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照片。
采集要求底片、照片、说明齐全。
底片与照片的影像相符。
说明格式正确,项目齐全,能准确揭示照片内容,反映整理情况。
案卷装订美观,要有卷内目录和卷内备考表。
有完整的、符合标准格式的案卷目录。
保管条件保存底片的适宜温湿度为:温度13~15℃,相对湿度 35%~45%。
保存照片的适宜温湿度为:温度14~24℃,相对湿度 40%~60%。
库房门窗应密封良好,采用机械通风时应加防尘罩。
底片应立放保管装具底片袋用半透明的中性纸和中性胶粘剂制成的 80mm×lOOmm 或者相应格的纸袋。
底片册由297mm×210mm 的插袋式芯页组成,用于贮存单张底片。
底片盒95mm×95mm 的纸盒,用于贮存大张底片。
卷筒纸芯用于保存大张底片、照片的装具。
其推荐内径为Ф76.4+20mm,壁厚 2~3mm。
保管要求照片档案入库前要进行检查,防止受污染的照片入库。
a. 黑白底片入库前要进行水洗处理;b. 照片水洗后要上光;c. 对受污染的照片、底片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接触底片的人员应带洁净的手套操作,防止汗渍污染底片。
库房内昼夜温度变化不应大于±3℃,湿度变化不能大于±5%。
对本馆(室)收藏的照片档案要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检查。
照片档案的整理与保管

编写照片档案案卷目录
照片号 题名 时间 摄影者 数码号 保管 期限
期
备注
2
四 照片档案的整理
四 照片档案的整理
3 数码照片档案整理
(1)数码照片的分类与排列 一般采用“门类—年度—组”的分类方法。不同年度、 不同门类的数码照片应分别整理。 “组”是有密切联系的若干数码照片的集合,如一次 职代会、一项活动、一个工程项目等反映同一问题或 事由而形成的若干数码照片为一组。不同组的数码照 片应分别整理。
时间 摄影者
2013 0113 党群办 卢煦
保管 期限
长期
备注
2
A.S12.0 00-002
四 照片档案的整理
2、照片档案整理
(1)挑选照片及打印纸质照片 挑选照片的几点要求 A、数码照片与说明齐全。 B、照片具备主题鲜明、影像清晰、画面完整、未加修 饰剪裁。 C、有选择性的归档。(几张照片内容相同,选择部分 较好的归档) D、鉴定照片的真伪。 E、纸质照片一般打印6R或7R大小照片。
(1)底片分类
黑白底片 硬底片
彩色底片
软底片
四 照片档案的整理
(2)底片排列 在底片册中,底片应按照时间+有机联系的顺序排 列。 (3)底片编号 为固定和反映底片在案卷内排列的顺序和位置, 需要对每张底片编写底片号。底片号要标注在三个地 方,一是底片袋;二是底片册卷内目录;三是不影响 底片画面前提下,用铁笔刻写在底片乳剂面边沿。
照片档案的整理与保管
文控中心 2013年4月
一 照片档案的概念与构成
照片档案管 理的国家标 准:《照片 档案管理规 范》GB/T 11821-2002
一 照片档案的概念与构成
照片档案
传统照片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银盐感光材料照片档案的收集要求、整理程序和保管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的照片档案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156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GB/T15418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DA/T18 档案著录规则DA/T19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JGJ 25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国档发[1987]2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照片档案 photographic archives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照片档案一般包括底片、照片和说明三部分。
3.2芯页 photo holder用以固定照片或底片,并标注说明的中性偏碱性纸质载体,是照片册、底片册的组成单元。
4 照片档案的收集4.1 收集范围4.1.1 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
4.1.1.1 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本单位、本地区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
4.1.1.2 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4.1.1.3 记录本单位、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异常情况和现象的照片。
4.1.2 记录本地区地理概貌、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以及民间风俗和著名人物的照片。
4.1.3 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4.2 收集要求4.2.1 对属于收集与归档范围的照片,应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归档,集中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

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的归档、整理、保管的原则和方法。
1.2 本规范适用于青岛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各区市档案馆参照执行。
2 定义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2.1 照片档案: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照片档案一般包括底片、照片和说明三部分。
2.2 照片:照片包括纸质照片与数码照片。
3 归档3.1 归档范围3.1.1 本单位历届领导人及全体职工的照片。
3.1.2 上级领导、社会著名人物来本单位检查、视察、指导工作的照片。
3.1.3 本单位召开的各种会议(包括工作会议、业务会议、表彰会议、代表会议)的照片。
3.1.4 本单位各种工作成果的照片。
3.1.5 本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的照片。
3.1.6 本单位外事活动的照片。
3.1.7 本单位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事故的照片。
3.1.8 本单位在职能活动中主办或承办的重大活动的照片。
3.1.9 本单位获得的各种荣誉(如奖状、锦旗、奖杯等)、礼品、纪念品、宣传品的照片。
3.1.10 本单位的产品、设备仪器照片。
3.1.11 记录本单位建设发展史的照片。
3.1.12 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其它重要活动的照片。
3.2 归档时间对具有归档价值的照片,摄影者或承办部门按规范要求进行收集、整理,自形成之日起一个月内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并办理移交手续。
3.3 归档要求3.3.1 对属于收集与归档范围的照片,应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归档,集中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3.3.2 对反映同一内容的若干张照片,应选择其主要照片归档。
主要照片应主题鲜明、影像清晰、画面完整、未加修饰剪裁。
3.3.3 照片的说明要充分体现时间、地点、人物、事由、背景、摄影者等六要素,确切地反映照片的内容。
3.3.3.1 时间:事件发生或事物变化、产生的时间和拍摄时间;3.3.3.2 地点:被摄物所在的具体地点;3.3.3.3 人物:照片影像上主要人物的姓名、职务、在照片中所处的位置;3.3.3.4 事由:照片影像所反映事件、事物的情由;3.3.3.5 背景:对揭示照片影像主题具有一定作用的背景;3.3.3.6 摄影者:照片的拍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博物馆如何保存照片底片
发表日期:2008年6月5日出处:中国文物报作者:孟广泰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申请了银板照相发明专利。伴随着摄影术的发
明,照片保存技术和材料就成了人们的研究课题。银板照相法得到的影像只有
一张,不能复制,又是负像,支持体不透光,粗糙笨重,不好保存,始终是个
缺憾。也正因为如此,银板照片非常珍贵,每个都是独特的孤本。通过光亮的
表面就可鉴定银板照片。当时人们发明了银板照片的保存方法,按照银板照片
边缘尺寸制作一个保护铜框,表面镶有玻璃,然后把银板照片保存于玻璃之
后,用铜框把银板照片和玻璃固定在一起,最后制作一个皮革盒,把银板照片
保存于其中。这是最古老的照片保存技术。
在那时人们没有认识到,皮革中的硫蛋白老化后散发出的含硫气体会损害
照片的银表面。后来人们发明了光力摄影技术、盐化相纸、铁氰相纸、蛋清相
纸、硝基纤维素玻璃正负片技术、铁板照相法、白金相纸、炭黑照相法、明胶
玻璃正负片技术、明胶卤化银胶片和相纸;胶片也从笨重的玻璃片基,后来变
成了硝基纤维素片基,以及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是醋酸纤维素和聚酯片基;
照片也由单纯的单色照片变为彩色照片,开始是奥托克罗姆微粒彩色正片技
术,此技术的照片每一张都是孤本,不能复制。后来发明了减色法照相,减色
法原理就是运用青、品、黄三种颜色的单色影像来叠合成各种色彩的景物,通
过底片可以无限地加印照片。今天的数字技术照相法,更是改变了传统的感光
技术,在不需要感光材料的条件进行摄影。
保存这些照片、底片和胶片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
程。从形式上说,人们发明了相册、相框、相架、相夹、相盒、底片袋、照片
袋、玻璃底片盒等;从材料上说,人们应用了纸张、塑料、纺织品、金属、木
头、玻璃、皮革等材料来保存照片、底片和电影胶片;从保存条件上说,人们
从室内室温条件保存,发展到低温保存、无氧保存和惰性气体密封保存。应当
说,保存照片、底片和电影胶片的形式、材料和条件对它们的寿命有直接影
响,尤其重要的是保存它们所用的材料和环境温度。
纸张是保存照片和底片用的最广泛的材料,相册、相夹、相盒、底片袋、
照片袋等都是纸制品。事实上,纸张化学性能直接影响照片和底片的寿命。如
2 / 3
果底片袋或照片袋含有硫化物、酸性物质、色素或者填充剂,就会对底片和照
片造成危害。我们有时会发现年久装在纸袋中照片或底片使纸袋接触部分变了
色,这就是相互反应引起的有害结果。
按照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照片和底片纸张材料的要求,安全保存照片和底
片的纸张的基本要求是,纸张光滑平整,造纸的纸浆由高含量的纤维素组成,
纸浆不能用再生棉或再生纸张为原料,纸浆中不含木质素、金属不纯物和塑化
剂,无游离甲醛,无残余漂白剂和氧化物,以及无任何其他会引起照片和底片
降解的化学成分。保存照片和底片的纸张的PH值应当在9.0左右,纸张碳
酸钙含量在2%至5%之间,残余硫化物应当低于0.0008%,不可用硫
酸铝施胶,可用中性或碱性法施胶。这种要求的纸张也称为“无酸纸”或者“中性
纸”或者“微碱性纸”。
现在我国国内照片保存材料生产方面不令人乐观,几乎无处去购买“无酸
纸”或者“微碱性纸”。现在国内很多博物馆和档案馆用的较多的是“硫酸纸”,这
种纸张的性能根本达不到保护照片和底片的目的。硫酸纸是一种专业用于工程
描图或者晒版使用的一种半透明介质,表面没有涂层的纸。在工程上通常用来
制作底图,在通过底图晒制蓝图使用。有时也用于装订中作扉页使用,以增加
效果。但是,很多博物馆和档案馆经常使用30~45克纸张制作照片袋和底
片袋。硫酸纸是由细微的植物纤维通过互相交织,在潮湿状态下经过游离打
浆、不施胶、不加填料、抄纸,72%的浓硫酸浸泡2~3s,清水洗涤后以
甘油处理,干燥后形成的一种质地坚硬薄膜型的物质。硫酸纸质地坚实、密致
而稍微透明,具有对油脂和水的渗透抵抗力强,不透气,且湿强度大等特点,
能防水、防潮、防油、杀菌、消毒。国外把这种纸张称为“仿羊皮纸”或者“植物
羊皮纸”。由于这种纸张对于纤维含量和纯度没有要求,再加上在工艺中应用浓
硫酸,人们不清楚后续工艺是否可以完全去除硫化物,这种纸张达不到保护照
片和底片的要求。
除了纸张,塑料是保存照片和底片的最便宜和最常用的材料。塑料保存袋
应该选择惰性塑料材料,例如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材料。但是,一定要选择
无色、透明、无表面涂层、无抗氧化剂、无紫外线吸收剂的产品,这些材料对
照片很安全,不会损害照片材料。对于经常使用的照片底片,尤其应该保存在
透明塑料袋中,这样在一般性阅览时,人们可以透过塑料袋进行阅览,不会在
3 / 3
照片或者底片上留下手印,而且塑料袋会增加照片底片的物理强度。现在市场
上有很多的品种和照片夹、底片夹、照片袋和底片袋选择。如果在存放大照片
的塑料袋中再加衬一张无酸纸板的话,能够更好地保护保存照片。
对于保存彩色照片、彩色底片和彩色电影胶片的温度,应当引起人们的更
进一步重视。美国威廉图像研究所(WilhelmImagingRese
arch)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在24摄氏度条件下,80年代生产的彩色
照片每经过八年,色彩将会褪去10%。这是指冲印过程做得好的照片,如果
冲印过程不足够的彩色照片,色彩会褪去的更快。
彩色照片保存于温度为7摄氏度条件下,色彩褪去10%要经过75年;
彩色照片保存于温度为2摄氏度条件下,色彩褪去10%要经过160年;彩
色照片保存于温度为负18摄氏度条件下,色彩褪去10%要经过2700
年。建议有条件的博物馆和档案馆应当尽快建立自己的低温保存冷库,如果暂
时没有条件建立冷库,那么应当将彩色照片、彩色底片和彩色电影胶片密封于
干燥环境内保存于普通冰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