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规程

生物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规程
生物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规程

生物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规程

1 目的

降低意外事件发生后对生物安全的不利影响,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处理。

3 职责

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程序,一旦意外事故发生,实验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通知检验科科长,并采取应急措施和检修;检验科科长负有监督、管理和处置责任。

4 处理方法

4.1工作人员被实验动物咬伤时,立即停止工作,用3%双氧水或碘酒擦拭受伤部位,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包住受伤部位,然后按照退出程序退出实验室,如需要再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同时通知检验科科长。

4.2当实验动物逃逸时,将实验动物抓获后,并立即对动物逃逸时的途径路线及实验区域严格消毒并作备案。

4.3当意外注射﹑切伤或擦伤时,处理方法同4.1。

4.4当含有感染性物质的容器破碎或感染性物质溢出时,实验人员立即用蘸有消毒液的抹布覆盖溢出感染物及含有感染物的破碎物品的容器,10min后将抹布及破碎物品清

理掉(注意:用镊子清理玻璃碎片),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被污染区域。用于清理的抹布等物品装入耐高温高压灭菌袋内,封口后用高温高压灭菌锅进行消毒处理。

4.5当离心机内盛有潜在危害物质的离心管破损时,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怀疑发生破损,立即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静置30min;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损,立即盖上盖子,让机器密闭30min。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离心机内盖和转头在0.2%新洁尔灭消毒剂内浸泡﹑擦拭。未破损的离心管作表面消毒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 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为: 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 化学类废物 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含汞废液的处理 排放标准3: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 0.05mg/L(以Hg计)。 处理方法: ①硫化物共沉淀法: 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 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 0.05mg/L以下。[2] ②还原法:

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含镉废液的处理 ①氢氧化物沉淀法: 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 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检测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 0.1mg/L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②离子交换法: 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 含铅废液的处理 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含砷废液的处理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 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含酚废液的处理 酚属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处理方法: 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113-24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针对一线科研人员的系统管理始终是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验室废弃物通常是指试验中使用过的化学物品,排放这些废弃物时,受到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的限制。特别是化学物质,由于考虑到它会以某种形式危及人们的健康,所以从防止污染环境的立场出发,即使数量甚微,也要避免把它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气中去,而必须加以适当的处理。本文则是统计归纳了当下多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治规则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发展现状 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从广义理解,包括安全

和安保两层含义。生物安全是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措施,涉及为防止病原体的任何泄露和意外释放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的各个方面;而生物安全保障是为防止病原体的侵袭。近几年,陆续发生了几起实验室感染事件。20xx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证实,位于亚特兰大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转移实验样本,导致炭疽杆菌扩散,75名实验人员接受治疗。20xx年我国出现的非典病例也是由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病毒所的实验室感染造成。实验室生物安全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生物安全问题摆到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位置。随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实验室实验人员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我国政府也日益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也相继颁布了各种法令,例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法则》(WS233-200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生物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等。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附件2: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一、火灾事故 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 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完整版)中心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技术中心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一、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将各种实验室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实验室的安全操作知识和专业应急处理技能,相关所室领导应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监督,搞好相关安全管理。 2、事故发生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尽快控制事故源,防止事故进一步蔓延。 3、尽早向医疗急救机构求援。有人员受伤害或有中毒状态时,及时送医院治疗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4、及时报告。事态较轻的,在做好现场应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所在二级部门领导。事故严重的,立即报告驻地安全保卫部和技术中心领导 5、及时疏散和撤离。预计事态较严重,可能失控时,应立即组织楼内人员疏散和撤离。 二、实验室各种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1、剧毒危险化学品伤害事件 1.1 应急处理程序 (1)出现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中毒或伤害时,现场发现人员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或立即将中毒或受伤人员送医疗急救单位抢救,并立即向部门领导和驻地安全保卫部报告。 (2)发现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泄露、污染事故较轻时,现场发现人员可做好现场应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所在二级部门领导。出现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事态严重的,现场人员应该直接报告所在地安全保卫部,由驻地安全保卫部处理。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发生的地点及时间、剧毒化学品名称及其数量、中毒人员主要临床表现、中毒人数、事故发生时的气象情况、以及意外事故过程处理情况。 (3)发现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遗失、外流或被盗时,所在部门应立即调查处理并追回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在12小时内无法调查清楚,或数量较大,可能造成社会危害的,报告驻地安全保卫部,由驻地安全保卫部处理。 1.2 现场应急处理 (1)个体防护。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人员应穿着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做好规避有毒环境和疏散人群的工作;必要时应立即向驻地安全保卫部报告求助,由驻地安全保卫部组织现场救援。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校园环境、危害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实行学校、院系二级单位共同管理。 第二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是学校实验室废弃物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全校各单位教学、科研、生产所产生的各类实验废弃物分类贮存进行监督管理,配合环保部门对危险化学品废物进行集中处理,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处理次数。 第三条产生实验室废弃物的院、系由单位安全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废物的处理工作,同时负责组织本单位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收集、存放场地和相应设施,以及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理。 第四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根据各单位提供的拟处理的各类实验废弃物的信息,与环保部门联系,并及时通知各部门做好相应的准备,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各单位或实验室不得将危险废弃物(含沾染危险废物的实验用具)混入生活垃圾和其他一般废物中存放;不得将化学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及实验动物尸体等混合收集、存放、处理;严禁随意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实验室废弃物。

第六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应按照不同类别分类收集与存放。 化学危险废弃物: (一)化学废液按化学品性质和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分类进行收集,使用专用废液桶盛装,不同类别或会发生异常反应的危险废弃物不能混放,化学废液收集时,必须进行相容性测试;废液桶上须贴标签,并做好相应记录。 (二)固体废弃物和瓶装废弃物和一般化学品先用专用塑料袋收集,再使用储物箱统一存放,储物箱上须贴标签,并做好相应记录。 (三)剧毒化学品管理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剧毒废液和废弃物要明确标示,并严格按相关规定收集和存放。 (四)一般化学品应在原瓶内存放,保持原有标签,必要时注明是废弃化学品。 (五)一般化学废液通常分为一般有机物废液和无机物废液,各实验室应预先了解废液来源,分别收集和存放,并张贴标签明确标注。不清楚废液来源和性质时禁止混放;废液桶上应张贴标签明确标识。 生物危险废弃物: (一)未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和组织须用专用塑料密封袋密封,再放置专用冰室或冰箱冷冻保存,并做好相应记录。 (二)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和组织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后,再用专用塑料密封袋密封,贴上有害生物废弃物标志,放置专用冰室或冰箱冷冻保存,并做好相应记录。

实验室废弃物分析及处理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了实验室化学污染废弃物处理,介绍了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污染现状以及相关的污染物类型了,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置方式,为实 验室污染物处置提供了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化学实验室在各大高校中已经普遍存在。但是很多实验室化学污染废弃物的无处理的排放也给环境带了巨大的危害。在许多的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废弃物往往是带有剧毒甚至是有致癌功效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所以实验室化学污染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 实验室污染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化学实验室在各大高校中已经普遍存在。而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实验经费的大量提高,所带来的后果也包括了实验室化学污 染废弃物的大量产生,造成的环境问题和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很多高校已经从事化学实验的学生和老师对待化学污染废弃物的危害意识淡薄,并不知道或不了解其对环境的毒害。很多污染物任意排放,有毒有害的废液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下水道,容易导致人们的生活、健康状况都受到影响。而很多无害的有机试剂也直接进入下水道,会造成资源的无形中的浪费。很多污染物质被土壤、植物吸收,或滋生细菌,流入到大海、河流中,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对环境的危害都是巨大的。生物实验室中,很多未经处理的生物化学废弃物被直接丢弃,容易造成病毒侵害人体,微生物在实验室的特殊条件下造成基因突变,形成新生物种,若新生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同时,一些酸液、碱液的随意排放,会腐蚀下水管道系统,造成下水管道破裂,影响了正常市政工程系统的同时还容易使得土壤酸化或者碱化,从而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寸 草不生的恶果,影响植物、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但是如此之多的实验室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校领导、环境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没有定期、固定的化学实验废液、废渣的固定回收点,有些高校有固定回收废液、废渣的部门,但回收时间却相隔时间很长。而从事实验研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

编号:SM-ZD-34430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 的处理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摘要: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针对一线科研人员的系统管理始终是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验室废弃物通常是指试验中使用过的化学物品,排放这些废弃物时,受到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的限制。特别是化学物质,由于考虑到它会以某种形式危及人们的健康,所以从防止污染环境的立场出发,即使数量甚微,也要避免把它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气中去,而必须加以适当的处理。本文则是统计归纳了当下多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治规则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发展现状 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从广义理解,包括安全和安保两层含义。生物安全是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措施,涉及为防止病原体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02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正式 版)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实验室处理废弃物的一般原则:?? 在证明废弃物已相当稀少而又安全时,可以排放 到大气或排水沟中;尽量浓缩废液,使其体积变小, 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利用蒸馏、过滤、吸附等方 法,将危险物分离,而只弃去安全部分;无论液体或 固体,凡能安全燃烧的则燃烧,但数量不宜太大,燃 烧时切勿残留在害气体或烧余物,如不能焚烧时,要 选择安全场所填埋,不合其裸露在地面上。??? 一般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 稀释后排除,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 或吸附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

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1、无机废弃物的处理 A、镉废液的处理 用消石灰将镉离子转化成难溶于水的Cd(OH)2沉淀。即在镉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PH值至10.6-11.2,充分搅拌后放置,分离沉淀,检测滤液中无镉离子时,将其中和后即可排放。 B、含六价铬废弃物的处理? 主要采用铁氧吸附法,即利用六价铬氧化性采用铁氧吸附法,将其还原为三价铬,再向此溶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PH为8-9,加热到80度左右,放置一夜,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排放废液。 C、含铅废液的处理 原理是用Ca(OH)2把二价铅转为难溶的氢氧化

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物处理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物处理规定 1、操作感染性或任何有潜在危害的废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对有多种成份混和的医学废料,应按危害等级较高者处理。处理含有锐利物品 的感染性废料时应使用防刺破手套。 2、实验室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必须严格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废物,一旦分 开后,感染性废物必须加以隔离。 3、感染性废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所有收集感染性废物的容器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或使用“红色”容器。 4、液体性感染性废料,应确保容器无泄漏,每日加入1:20的84消毒液消 毒后倒入下水道。 5、每日的感染性废物、设备和玻璃器皿均通过压力蒸汽灭菌去除污染。处理过程应保证在121℃进行(被处理物中心温度不低于115℃),时间60~90分钟(不少于20分钟)。 6、初消毒后的废物用黄色塑料袋包装后,转交洗消员集中送交医疗垃圾处 理站。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为了合理有效的处置实验废弃物,避免环境污染及废弃物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实验人员安全,维护动物福利。制定了实验废弃物管理制度。 第一条实验废弃物可分为可回收实验残余物、一般固体废弃物、一般液体废弃物、有毒性 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废弃物。对不同种类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分别处理。 第二条一般固体废弃物如无回收利用价值可直接丢弃在垃圾桶内。 第三条一般液体废弃物如无回收利用价值并无可燃性挥发物时可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有可燃性挥发物的应在室外洒泼在指定位置(空旷处)第四条贵重试剂、原料实验后产生的残余物,如可回收利用的要回收利用。固体的残余物用适宜的器物盛装,待实验结束后统一回收。液体残余物用可密封的瓶(桶)盛装,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处理。如待回收物是有毒、可燃性挥发性物质,回收工作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第五条有毒性废弃物可做减毒、除毒处理的经减、除毒处理后按第三、四条方法处理;不能做减毒、除毒处理的可通过焚烧、深埋或按环保部门规定的方法处理。 第六条放射性物质废弃物在安全容器内放置至规定的时间,再通过焚烧、深埋或按环保部门规定的方法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指南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指南 一.一般垃圾——办公室垃圾,实验室普通垃圾 范围: 办公室垃圾,实验室未被感染因子、有害化学物品和放射性物品污染的垃圾 例如: 办公室垃圾,一次性实验用塑料制品,碎玻璃,未被污染的动物寝具,装化学药品的瓶子(容器)

注意: 有些化学物品瓶子(容器)在丢弃前应彻底清洗三遍,所有尖状物品的处理都应遵循“生物垃圾处理条例”,垃圾桶必须放在固定位置,不能放到楼道走廊。 二.生物垃圾 范围: 被生物因子污染的垃圾、所有的尖状物品 例如: 微生物培养物、动物细胞培养物、动物血液和血液产品、所有污染过的一次性实验室用品(培养器皿、吸管、试管等)、实验用标本(血液、其它有潜在污染的物质)、所有针头及注射器 所有经过高温消毒的生物垃圾(除“尖状物品”外)都可是做一般垃圾予以处理。但是,如果将标有生物有害标签的垃圾袋丢在楼道内的垃圾桶内,就会给垃圾处理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在将生物垃圾倒入楼内垃圾桶之前,应确保垃圾袋外没有生物危害物质的字样。应将高压消毒的物品放在透明的垃圾塑料袋内,当做一般垃圾来处理。

化学或辐射垃圾不能高压消毒,也不能将其焚烧。 净化过的非辐射的液态垃圾应与大量清水一起冲入下水道中。

三、化学垃圾 范围: 非辐射物品及被化学物质污染的物品 例如: 用过的及剩余的化学物品、破碎的温度计及其它含水印的物品、杀虫剂、不可倒置的气体容器、非辐射的铅片、用来冲洗胶片的溶剂、用过的溶剂、油类泄漏物、被污染的泵或机油、电池 废旧的化学物品不能像一般垃圾和生物垃圾那样处理,也不能倒入下

水道。所有的化学垃圾外包装都应封闭。 不要将重金属化合物,氧化剂,苯酚,强酸混入溶剂容器中。

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

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 一、意外和事故 1、意外是指发生了未导致个人伤害偶然发生的危险,但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伤害。 2、事故是指发生了人身伤害。意外和事故都可被分为小型的和重大的。 3、小型意外:少量潜在传染性物质漏到椅子上,常用于这种情况的有效处理措施是消毒污染处。 4、重大意外:任何情况下,如果怀疑有严重性的意外,都将被视为重要的,实验室必须被清空,锁上,并且实验室管理者要请教安全专家,听从他们的意见。 二、意外和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 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0%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3、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6、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 由于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常规空气消毒。如果实验室一旦发生了重大泼溅事故,应按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 (2)、控制污染——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 (3)、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等,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 (4)、如果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

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人员必须完全离开。【生物安全柜:25ml福尔马林和等量水混合后放在一个蒸发皿中使其在密封的生物安全柜中蒸发,保持至少6h,最好过夜。实验室:福尔马林和水的体积根据实验室大小而定】。具体操作可按说明书执行。 (5)、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分钟。穿防护服,被溅的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剂起作用10-15分钟后清理该地方。移走吸水性物质,用消毒剂冲洗该地方。 三、意外和事故登记、报告和检测,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包括: 1、意外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2、处理方法和经过,包括专家或领导赴现场指导和处理的情况。 3、随访检测的日期、项目和结果。 4、意外和事故的报告和检测 5、发生重大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要定期检测。 6、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

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职责 1.1、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人员负责实验室消毒及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废液的收集和处理。 1.2、生物安全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消毒工作、废弃物处理的监督检查。 2、具体要求 2.1实验室清洁消毒 2.1.1消毒液配制 2.1.1.1配制2g/L有效氯消毒液:参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终浓度为2g/L有效氯消毒液。 2.1.1.2各实验区的清洁消毒工具均专用,不可混用。所配制的消毒液只限在当天内使用,隔夜如使用时应根据本SOP重新配制。 2.1.2紫外消毒 2.1.2.1紫外消毒须根据需要设定时间,通常为30分钟,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2.1.2.2消毒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 2.1.3实验室消毒清洁程序 2.1. 3.1每次实验前一天和实验结束后对各区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实验台面、地板。 2.1. 3.2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或试剂外溅,应立即用含2g/L有效

氯消毒液湿布覆盖污染处30分钟,再进行擦拭,随后用清水擦洗,并作记录。 2.1. 3.3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台面进行清洁,紫外灯照射30分钟。 2.1. 3.4实验结束后,开启室内紫外灯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照射消毒至少30分钟。 2.1. 3.5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各区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擦拭清洁。 2.1. 3.6每次对使用过的移液器、镊子用75%酒精棉球进行擦拭。 2.1. 3.7每周将待清洁工作服高压灭菌后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天洗涤 3.1.4生物安全柜消毒消毒、清洁方法 a、一项工作完成后,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用75%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后取出。 b、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75%乙醇对生物安全柜内的工作台、两侧、后壁、观察窗玻璃内侧壁进行擦试。 c、开启生物安全柜紫外灯30-60分钟,用于工作台面和内部环境的消毒。 d、开启紫外灯时请勿在柜内操作。 e、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少量喷溅时的消毒措施 应立即用吸水纸巾清除,放入生物危害灭菌袋,应尽快对喷溅物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案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案 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病原微生物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一)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1.小型事故: 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2.皮肤污染: 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外科用药)。 3.针刺和切割伤: 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4.眼睛溅入液体: 眼睛溅入液体,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 5.衣物污染: ①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②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高压灭菌器。③清理发生污染的地方及放置隔离衣的地方。④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⑤抛弃已污染的衣物,并应立即寻求帮助,更换干净的衣物或一次性衣物。

6.重大事故: 指的是严重损伤或暴露。皮肤受损处理同上。实验室重大损伤及泼溅,应立即采取行动,主管领导和专家到场并提供指导。所有事故和意外必须记录在事故登记簿和意外事故/危险登记簿上,这些记录本必须由单位保存备案。 7.涉及污染物的重大损伤及泼溅: 当感染性培养物泼溅出来后,气溶胶会造成最大危害;发生泼溅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如果怀疑有严重事故,应按较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1)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 (2)控制污染: 锁门并防止进一步进入; (3)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以便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4)如果认为合适,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实验室的熏蒸消毒; (5)消毒: 发生溢出后应离开房间约30min。穿防护服,被溅的地方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此地方应用消毒剂冲洗。消毒剂起作用10-15min后清理该地方,以可行的方法移走吸水性物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三废处理规定 编号:002- 2014 1为了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和染菌器材处理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的健康相关产品、生物样品、中毒样品、终止保存的菌(毒)种、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实验废弃物等。本制度也适用于可重复使用的染菌器材的处理。 3实验室废弃物采取分类收集处置的原则,由产生废弃物的科室、技管科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管理。 4各类废弃物的处理 4.1各类食品、饮用水、卫生用品等检验后其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虽不符合但其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按体系文件规定的保存期满后,液体类经稀释后由下水道排放,固体类经毁形后按生活垃圾倾倒在中心集中的垃圾存放地,统一清运处理。 4.2实验室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医疗废物,按下列方法处理: 4.2.1所有污染材料应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中高压灭菌。 4.2.2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应分类收集,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且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4.2.3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和病毒阳性标本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4染菌玻璃试管、玻璃吸管、滴管、镊子等: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后,对试管进行清洗、晾干。 4.2.5染菌的一次性平皿、移液头等:经煮沸30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6病毒类病源性培养物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对象是致病微生物,所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致病微生物。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必须及时的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进行处理。防止其感染实验人员和污染实验室及周围的环境。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应征询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目的是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为零,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为零。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只可使用被承认的技术和方法,废弃物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和标准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高压灭菌过的废弃物可以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或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焚烧炉内的灰烬可以作为普通家庭废弃物处理并由地方有关部门运走。 实验室应有措施和能力安全处理和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应有对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对排放标准及监测的规定;应评估和避免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本身的风险; 应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危险性按相关标准分类处理和处置废物;危险废物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识的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的容器内,装量不能超过建议的装载容器;锐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的容器内;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处理危险废物,并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不应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物;在消毒灭菌被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不应从实验室取走或排放不符合相关运输或排放要求的实验室废物;应在实验室内消毒灭菌含活性高致病生物因子的废物;如果法规许可,只要包装和运输方式符合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可以运送未处理的危险废物到指定机构处理。

化学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化学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 一、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 1、一般应急处理方法 化学药品中毒,要根据化学药品的毒性特点及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1)吸入时的处理方法 应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好转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吞食药品时的处理方法 ① 为了降低胃液中药品的浓度,延缓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列食物:如牛奶、打溶的鸡蛋、面粉、淀粉、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也可在500ml 的蒸馏水中,加入50g 活性炭。用前再加400ml 蒸馏水,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一般10g~15g 活性炭可吸收1g毒物。 ②催吐。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若用上述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在半酒杯水中,加入15mL 吐根糖浆(催吐剂之一),或在80ml 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饮服。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由于易形成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易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因而不要进行催吐。 ③吞服万能解毒剂(2份活性炭、1份氧化镁和1份丹宁酸的混合物)。用时

可取2~3 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调成糊状物吞服。 (3)药品溅入口内后,应立即吐出并用大量清水漱口。 2、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强酸(致命剂量1ml) 吞服强酸后,应立即服200ml 氧化镁悬浮液,或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迅速将毒物稀释。然后至少再吃十几个打溶的鸡蛋作为缓和剂。由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强碱(致命剂量1g) 吞食强碱后,应立即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处洗至中性。然后迅速服用500ml 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 份水) 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3)氨气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输氧。当氨气进入眼睛时,让患者躺下,用水洗涤眼角膜5~8min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4)卤素气体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 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吸入溴蒸气时,则应给患者嗅稀氨水。 (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 目的 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混乱,确保危险状态顺利消除。 2、范围 适用于进入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3.2检验室负责人负责实施。 3.3进入中心检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4.要求 4.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种(皮肤损伤)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损伤暴露事故,受伤人员应立刻脱去防护服,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及暴露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伤口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厌氧菌实验用3%过氧化氢冲洗,并适当扩创然后及时送医,同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视情况要求感染人员停止工作,作出医疗评价。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处理过程。 4.2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侵害 实验过程中不慎污染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应立刻脱去防护

服,送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处理,特殊安全级别的微生物需要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和治疗。 4.3 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气溶胶的释放 4.3.1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产生有限气溶胶,如琼脂板掉下但没破碎,吸管或接种环上滴落传染性材料等,应立即喷洒适当的消毒剂,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30分钟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大的污染(滴洒大量培养物、离心管破裂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时,应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1小时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如工作人员的皮肤沾上了污染物,须用适当消毒剂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应立即更换,并放入灭菌袋中高压消毒或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4.3.3在生物安全柜外发生小的污染,产生有限气溶胶,如落下一些固体培养基,立即用消毒液浸湿的纱布覆盖污染区,1小时后,按前述步骤清除污染,所有污染的材料放入生物安全废弃物灭菌袋高压消毒。 4.3.4如在安全柜外发生大的污染,产生大量气溶胶,应立即停止实验,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紫外灯。关上实验室的门,贴上明显标志后离开实验室。报告实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微生物组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1为了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和染菌器材处理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的健康相关产品、生物样品、中毒样品、终止保存的菌(毒)种、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实验废弃物等。本制度也适用于可重复使用的染菌器材的处理。 3实验室废弃物采取分类收集处置的原则,由产生废弃物的科室和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管理。 4各类废弃物的处理 各类食品、饮用水、卫生用品等检测后其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虽不符合但其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按体系文件规定的保存期满后,液体类经稀释后由下水道排放,固体类经毁形后按生活垃圾倾倒在中心集中的垃圾存放地,统一清运处理。 实验室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医疗废物,按下列方法处理: 4.2.1所有污染材料应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中高压灭菌。 4.2.2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应分类收集,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且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4.2.3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和病毒阳性标本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4染菌玻璃试管、玻璃吸管、滴管、镊子等: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后,对试管进行清洗、晾干。 4.2.5染菌的一次性平皿、移液头等:经煮沸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4.2.6病毒类病源性培养物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制度 1、目的 根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为减少涉及潜在传染性材料、化学品或有害物质的不利作用和事件的发生,提供实验室内可能遇到与危险相适应的紧急医学处理措施,特制定本规程。 2、使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及各实验室 3、具体内容 3.1少量的样本溅泼在工作台面或地面时,用卫生纸吸干,再用以0.5%次氯酸钠或过氧乙酸覆盖1小时后洗去。 3.2标本离心时试管破裂,应戴手套,用镊子将试管碎片夹出,放入专用黄色口袋里。离心机内塑料套管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4小时;用75%酒精溶液擦拭离心机,半小时后用清水擦净。 3.3手和足被样本本污染时,以大量清水冲洗,并用清洗液或肥皂清洗数次;污染工作服应立即更换,高压灭菌。 3.4被大量烈性传染病的病原菌污染时,立即封闭现场,消毒处理,同时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及省CDC作响应处理。 3.5误服微生物悬液者,立即用含漱,洗胃,催吐等方式处理;若标本溅入或接触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清洗液或肥皂清洗数次;溅入眼中者,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每隔1小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视具体情况作针对性的处理。 3.6被针刺、刀割或其他形式的割伤,致伤口与标本直接接触,或者带病毒样本碰到皮肤,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给予必要的预防和相应的抗生素处理,同时对标本进行相关的病原菌检测。对于毒性较强的病原体感染,必须立即向有关负责人报告,根据不同病原体感染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应急措施,并予以较详细的登记; 3.7 腐蚀物品大量溅泼于人身上、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如溅泼在工作台面或地面上,应及时冲洗台面或地面,执行者应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3.8易燃品引起火灾应使用CO2灭火机灭火,切断电源,除救火外,其他人员按安全线路撤离,同时报警寻求消防部门援助; 3.9水银温度计断裂,用毛细管吸走水银,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处理; 3.10化学品进入眼睛的处理 3.10.1必须立即紧急处理,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球,并送眼科医生处理; 3.10.2可用一次性吸管吸生理盐水或使用洗眼装置冲洗眼睛,冲水时要将两眼张开,一面冲水一面转动眼球至少15分钟,越早将药品清洗出来,眼睛受害程度越小。 3.11吸入有毒物蒸气的处理 在实验室中如呼吸到有毒蒸气时,可能会感觉到头昏目眩,甚至昏倒。此时应迅速离开实验室,到室外空气流通处休息。对昏倒的患者其处理办法为: 3.11.1将患者迅速抬到室外空气流通处; 3.11.2解开患者的钮扣、领带等衣物束缚,平躺通风处; 3.11.3如果呼吸微弱或已消失则要赶快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 3.12化学灼伤的处理任何化学药品(不论水溶性与否),当溅落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