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自感现象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感的教案示例之一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自感现象的产生及其规律,明确自感系数的意义及决定条件。

2.理解在自感现象中能量形式的转化情况,为进一步学习电磁振荡打下基础。

3.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提问1:如图1, K接通瞬间,L2中有无感应电流?A、B两点哪点电势高?C、D两点哪点电势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A点比B点电势高, 在L2回路中,线圈L2相当于瞬时电源,C、D两点分别是它的正极和负极,D点的电势比C点低。

提问2:图1中K断开瞬间,L2中有无电流?这时C、D两点哪点电势高?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指出L2相当于瞬时电源综上可知,当穿过线圈L2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上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线圈就相当于一个瞬时电源。

、引入新课

师:把图1改画成图2,那么当K接通和断开瞬间,有无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生:有师:是否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生:(学生略作思考和议论即可答出):会产生。

师:L i和L2已成为一个线圈,它们既是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线圈”,也是产生感应电势的“副线圈”,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自感现象。

(板书自感现象的概念)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

(评述:学生往往对导体本身既是产生磁通量变化的“原线圈”。是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副线圈”感到难以理解,设计这样一个过渡性提问,就是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为顺利展开课题重点铺平道路。)

三、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我们叫它自感电动势, 那么它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对原来的电流有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1]出示示教板,并将其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图3)。观察现象:K 闭合时,灯A较A i亮得慢;K断开时,两灯都灭,无特殊现象。

组织学生讨论,发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对演示的现象很感兴趣,在原坐位上展开热烈讨论,提醒学生对比两并联支路在K闭合时是电流大小不同,还是电流变化情况不同?(两支路直流电阻已调至相等)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指出,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L支路中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的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在电路图旁画出电流变化图线如图4)。

启发提问:这时电路中除电池外还有没有电源?

答:有。

提清学生注意这是瞬时电源。

(配合讲解,把原来电流i L方向及自感电动势E方向标在图3上。)

片刻后教师接着演示。

师:不断地用手闭合和断开K,将发生什么现象?

生:灯A2始终达不到正常发光亮度。

师:加快按动频率,又有什么现象?

生:灯A2逐渐变得更暗。

师: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可以顺利地回答,且情绪高涨,教师不必叫学生站起回答,

只加重语气肯定一下即可。)接着边演示边问。

~民——'IIH

师:若在K处接上手摇替续器,当替续器转动加快时(即K通断频数增大),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学生情绪高涨到极点,兴奋地喊出)不亮啦!不亮啦!

评述: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顺势增加了两个实验,使学生对“延时效应”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明确,而替续器的实验也使下一节课讲日光灯镇流器作用时更易接受。)

[演示实验2]出示示教板,并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图5)。观察现象:K 接通时,无异常现象;K断开时,灯A突然更亮地一闪。

师:K断开,电源即切断,但灯A不仅不立刻熄灭,反而产生了更强的延时电流,这是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提醒学生,这时一定又出现了新电源,这个电源在哪里?电动势的方向又如何?学生一般能答出线圈L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源,但对产生的£的方向不易搞清。)

教师总结指出:(1)K断开时,线圈L产生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阻碍电流的减小。L相当一瞬时电源,此电源与灯A形成回路(在图5中画出电流方向),故A中还有一段时间的持续电流。(2)灯A比原来更亮地一闪,说明这瞬间电流比原来电流大。显然这电流是由L产生的,因为电源切断后L中电

流开始减小,于是产生自感电动势,在很短的时间△ t

内,①要减为0, △①很大,产生了很大的£ 自,又由于R L V R A,原来L支路中电流i L比A支路中电流i L大很多(画出图6中两个稳定电流i L>i A)。K断开时,i A立即减为0,而i L由原值逐渐地减为0,推迟了减到零值的时间(画出图6中后半部分i L曲线),可见在一段时间内(图6中t1—t2),流过A的电流还大于原来电流i,因而发出更亮的光。

接着提出:在这种电路中,是否只要有自感电动势,电灯A的闪亮现象一定发生?强调指出,自感电动势E自的产生是由于线圈L 中电流减少而引起的,电流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不可能大于原来电流。因此,要想使闪亮现象明显,即使i L>i R,必须使R L V R A , R L比R A小得越多,现象越明显。

(评述:由于自感电路中“原线圈”与“副线圈”是同一个导体,让学生明确产生自感电动势的线圈相当于一个“瞬时电源”,且在

讲述过程中画出原来电流方向和自感电动势方向,可以有效地克服分析自感电路的思维障碍。在对两个实验的分析过程中,画出电流变化的曲线,进行对比,虽然曲线形状未经严格论证,但能帮助学生从对比中形象地理解电阻性和电感性电路的电流变化特点,这就

大大地增强了分析思路的“透明度”。教学效果显示,这样做给学生造成的印象是鲜明而深刻的。)

启发学生小结并板书: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阻碍原来电流的变化的。

教师进一步总结指出:自感现象既然也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当然也遵守楞次定律,即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阻碍原来电流的变化,而不是阻碍电流本身,因此仍然符合“增一一反,减一一同”的规律(即电流增大时,£自与I原方向相反;电流减小时,&自与I原方向相同)。

(评述:把自感现象纳入一般电磁感应规律中,仍用“增反减同” 四字诀记忆,减轻了理解和记忆的困难,收到了浓缩存贮信息的作用。)

接着讲述并板书自感电动势的大小:

据靛箭NT*瓦所以有

官7务.式呻务叫电淀證度变化率「

p A T

吞叫自感系锻$诳数值上相当于瓦対一个単畫(燈/

At

J对产兰的自感电动势的大小

再讲述自感系数L的物理意义、决定条件及其单位。

在讲自感系数L的物理意义时,指出L的大小表明了线圈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反映了线圈对电流变化的延时作用的强弱。在力学中“质量”反映了物体惯性的大小(阻碍速度变化的作用);在电磁学中,“自感系数”反映了“电磁惯性”的大小(阻

碍电流变化的作用)。两者的联系对比不是深刻地揭示出了物理学所具有的对称美的特征吗?

(评述:由于把电磁现象和熟知的力学现象联系到一起,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科学的美”,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样讲不仅没有增加学习负提,反而提高了兴趣,加深了理解。这里用了一种类比的通俗说法“电磁惯性”,而不必引入“电磁惯量”这一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