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结剂配煤炼焦研究进展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一、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煤的粘结性是指粒度小于 0.2mm 的煤,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粘结自身或其他惰性物质成为焦块的能力; 煤的结焦性是指上述煤粒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生成具有一定块度和足够强度的优质焦炭的能力。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煤的极为重要的性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一般很难将其严格区分开来。
煤的粘结性强是结焦性好的必要条件,即是说结焦性好的煤,它的粘结性肯定为好;结焦性差的煤,其粘结性必定不好; 没有粘结性的煤,不存在结焦性。
从而看出,煤的粘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的结焦性。
有时,粘结性好的煤,其结焦性不一定就好,这里面存在着胶质体的质量问题。
如有的气肥煤,粘结性很强,但生成的焦炭裂隙多,机械强度差。
所以,其结焦性并不好。
表征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指标很多:烟煤粘结指数(GR.I)和罗加指数(R.I)属于粘结性指标,胶质层厚度 y 值既能反映煤的粘结性,又能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他如奥亚膨胀度和葛金干馏等指标,则很难说它们表征是煤的粘结性还是结焦性等。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尼·萨保什尼科夫(L.M.Sapozhnikov)等人在 1932 年提出的一种姆·测定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
主要是测定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值、最终体积收缩度 x 值和体积曲线类型等三个参数和描述焦炭的特性等。
胶质层指数的测定简介如下: (1)方法概要。
称取 100g 粒度小于 1.5mm 的煤样装入一定规格的钢制煤杯中,在煤杯上面加压力盘,在煤杯下面进行单侧加温。
当温度升到一定数值后,在杯内形成一系列的等温层面。
在温度升到煤的软化点以上时,煤就开始软化并形成粘稠状的流体即胶质体,由胶质体形成的各层称为胶质层。
温度继续升高到胶质体开始固化时,煤就固化成半焦。
由于煤杯是从底部加热的,煤杯内的煤样通常可分为上部未软化层、中部胶质体层和下部半焦层三部分。
在整个测定过程中,煤杯下部开始生成胶质体时,胶质层较薄。
粘结性与结焦性

粘结性与结焦性粘结性与结焦性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炼焦用煤最重要的工艺性质。
炼焦煤(或配煤)必须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才能炼出优质焦炭。
煤的粘结性是指粉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经过胶质状态生成块状半焦的能力。
煤的结焦性是在工业炼焦条件下(或模拟工业炼焦条件下)单种煤(或配煤)生成优质冶金焦的性能。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密切相关,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前提和条件。
结焦性好的煤,粘结性一定好;而反过来,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结焦性好。
有的煤粘结性好,但炼出的焦炭强度低,块度小,其结焦性并不很好。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评价炼焦用煤的重要指标,其他热加工(气化、低温干馏)和动力用煤也需用这一指标。
煤能否粘结以及粘结性好坏取决于煤热解时形成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来讲,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煤所产生的液体量愈多,形成的胶质体的量也愈多,粘结性也就愈好。
为什么有的煤热解时产生的液体量多,有的少甚至没有呢?根本原因在于煤的组成和结构不同:煤化程度低的煤(褐煤、长焰煤),分子结构中侧链多,含氧量高,而氧和碳之间结合力最差,热解时多数呈气态产物挥发,液体产物数量少,并且热稳定性差,所以没有粘结性或粘结性很差;煤化程度高的煤(贫煤、无烟煤)虽然含氧量少,但侧链数目少,侧链短,热解时大部分生成气体(氢气),几乎没有液体生成,所以没有粘结性或很差,只有中等煤化程度的煤,侧链的数目中等,并且含氧量较少,煤热分解产物中液体量较多,热稳定性高,形成胶质体的数量多,因而粘结性好。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及其测定表示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指标很多,有的测定胶质层的数量和性质,有的测定焦炭的强度,有的则依据对焦炭外型的观察。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及其测定方法煤质检测分析(一)胶质层指数胶质层指数法主要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值、最终收缩度值以及体积曲线类型三个指标。
此外,通过对煤杯中焦炭的观察和描述,得到焦炭技术特征等资料。
此法在原苏联、东欧和我国广泛使用,是我国煤炭分类和评价炼焦用煤及配煤炼焦的主要指标。
某进口主焦煤的炼焦应用研究

某进口主焦煤的炼焦应用研究摘要:基于国内煤炭市场紧缺,同等品质进口煤价格往往较国内煤炭低,进口煤在国内应用的种类和比例越来越多。
本文从公司所用进口主焦煤的工艺指标、黏结性指标、镜质组反射率、小焦炉成焦实验等方面,对所用主焦煤进行煤质分析评价。
并通过配煤炼焦实验研究,优化配煤使用方案,稳定焦炭质量。
关键词:黏结性;结焦性;煤质分析;配煤炼焦1、引言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陵泰富)是拥有2座4.3m捣固焦炉和2座7m顶装焦炉及其配套设施,年产干熄焦炭240万吨的独立焦化企业。
主要为集团内江阴兴澄特钢3200m3大高炉和1280m3中高炉生产优质的冶金焦炭,因此需要使用优质炼焦煤资源。
而国内煤炭资源日益减少特别是优质炼焦煤资源更是出现短缺。
因此进口炼焦煤将是我国近阶段解决煤炭紧缺的主要方式,此次研究的进口煤炭是澳大利亚主焦煤,澳大利亚已探明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烟煤达到39.7x109t。
2、煤质特性2.1 单种煤煤质分析此次研究的进口煤来自于澳大利亚海格力克,其单种煤的煤质检测结果如表。
表1 单种煤煤质分析煤种灰分挥发分硫分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胶质层曲线形状AdVdafSt,d海格力克10.321.660.4008314“微波”型海格力克主焦煤具有中高灰、低硫的特点,挥发分适中,该煤G、Y值较高,均具有强黏结性煤的特征,且胶质层曲线程微波形,说明这种主焦煤的结焦性能较好。
2.2 单种煤的塑性指标基式流动度表征煤在热解过程中所生成的胶质体的流动性质、反映煤在干馏时形成胶质体的粘度、表征煤的塑性,是表征煤的粘结性的重要手段;奥亚膨胀度是通过测定煤在加热过程中形成胶质体时的膨胀特性来表征煤的黏结性。
对中、强黏结性煤的区分能力较强,不仅能反映胶质体的数量,还能反映胶质体的质量,最大膨胀度b值能表征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
表2 单种煤的塑性指标煤种基式流动度奥亚膨胀度tstmaxtr塑性区间Lg(αmax)T1T2T3a b海格力克443475500571.49396.0455.0484.026.611.7海格力克主焦煤的塑性温度区间适中,均具有较大的流动度,且膨胀度大,说明其在配煤炼焦过程中能够提供大量多余的胶质体来黏结外部惰性组分,有较好的容惰能力。
炼焦方法

炼焦方法捣固炼焦介绍:一.捣固炼焦的价值与意义捣固炼焦技术是一种可根据焦炭的不同用途,配入较多的高挥发分煤及弱粘结性煤,在装煤推焦车的煤箱内用捣固机将已配合好的煤捣实后,从焦炉机侧推入炭化室内进行高温干馏的炼焦技术。
捣固炼焦是炼焦一项新技术。
其优势明显:技术捣固炼焦技术可多用弱粘结性煤,少用强粘结性煤,增大了炼焦煤料的可选范围,降低炼焦成本、改善焦炭质量,捣固炼焦工艺以其显著的经济技术优势,在国内得到迅猛发展。
捣固炼焦技术对我国焦化广大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有待探索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捣固炼焦技术理论,以指导我国捣固炼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捣固炼焦工艺是在炼焦炉外采用捣固设备, 将炼焦配合煤按炭化室的大小, 捣打成略小于炭化室的煤饼, 将煤饼从炭化室的侧面推入炭化室进行高温干馏。
成熟的焦炭由捣固推焦机从炭化室内推出,经拦焦车、熄焦车将其送至熄焦塔, 以水熄灭后再放到凉焦台, 由胶带运输经筛焦分成不同粒级的商品焦炭经研究发现:在相同配煤比之下,捣鼓炼焦大幅度提高了焦炭的冷态强度。
捣鼓可以改善焦炭气孔结构,提高焦炭反应强度。
捣固炼焦是用机械力将煤料的粒子压紧,因压紧而导致:①增加煤料堆密度;②因粒子的压紧而使胶质体填充的空隙减少,而相对扩展了粘结范围;③由于堆密度的增加单位体积内析出的煤气量增加,而提高了膨胀压力。
这些因素导致了焦炭多孔体的气孔壁增厚,气孔率降低且趋向均匀,因而M40、M10都有所改善,CRI和CSR也略有改善。
二.我国捣固炼焦的发展现状与发张趋势现状:捣固炼焦技术在我国炼焦生产中已占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捣固炼焦炉分布在陕西、河北、山东等十三个省份,共有捣固炼焦企业81家,捣固焦炉168座,产能已达5035万吨,占焦炭产能的16.07%。
在现生产的捣固焦炉中,以炭化室高4.3米,炭化室宽500mm的焦炉为主,其次是炭化室高3.2米和炭化室高3.8米的焦炉;我国捣固炼焦炉平均炉龄较短,绝大部分焦炉炉龄在五年之内。
煤液化残渣在配煤炼焦领域的高附加值应用研究

doi:10.3969/j.issn.1009-3230.2022.02.002煤液化残渣在配煤炼焦领域的高附加值应用研究赵宝龙(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转化技术研发中心,长治046500)摘要:为实现对煤液化后的残渣进行高附加值利用,结合炼焦配煤相关原理和对残渣提纯物进行研究分析,采用替代对比的试验方法,对残渣萃取后的不同灰分提纯物进行配煤炼焦试验,分析各组分含量和质量指标对炼焦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液化残渣的低灰提纯物在炼焦过程中配入5%左右后可以改善煤在热解过程中形成胶质体的数量、粘度和强度等性能指标,起到提高焦炭产品冷、热强度的效果,并且适当降低了焦炭产生的灰分和硫分,实现了残渣在配煤炼焦领域的高附加值利用,同时煤液化残渣低灰提纯物的配入后可节约优质稀缺肥煤的用量。
关键词:煤液化残渣;配煤炼焦;粘结剂;共炭化中图分类号:TQ5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230(2022)02-0003-04Research on High Value-added Application of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 in Field of Coal Blending and CokingZHAO Bao-long(Coal Conversion Technology R&D Center of Shanxi Qinxin Energy Group Co.,Ltd.,Changzhi0465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 value一added utilization of the residues after coal liquefaction, combining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of coking coal blending and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residue purification products,the alternative comparison test method is adopted to blend the different ash content purification products after the residue extraction.In the coking test,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 and the quality index on the coking process is analyzed.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low ash extract of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 can improve the formation of colloids in the pyrolysis process after mixing about5%during the coking process.Performance indicators such as quantity,viscosity and strength can improve the cold and hot strength of coke products,and appropriately reduce the ash and sulfur produced by coke,and realize the high value-added utilization of residues in the field of coal blending and coking,and coal liquefaction after blending the residue and low ash extract,the amount of high-quality and scarce fat coal can be saved.Key words: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coal blending for coking;binder;co一 carbonization0引后"煤宜接液化技术是煤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加氢反应,得到清洁可运输的液体燃收稿日期:2021-12-13修灯日期:2021-12-25作者简介:赵宝龙(198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金属冶炼、矿物深加工。
炼焦工艺技术进展

炼焦工艺技术进展炼焦工艺技术是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工艺环节之一,主要用于将煤炭等原料转化为焦炭,以满足钢铁冶炼中对高质量焦炭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炼焦工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首先,进展在炼焦设备上。
传统的焦炉主要采用焦炭室炉炼焦,存在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近年来,高炉炼焦炉、煤气炼焦炉等新型炼焦设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炼焦工艺技术。
高炉炼焦炉可以在高炉废气余热的作用下进行炼焦,充分利用能源资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
煤气炼焦炉则将煤气作为燃料,焦炭室炉炉顶燃烧蓄热技术,大大提高了煤气利用率和焦化效果。
其次,进展在炼焦工艺上。
传统的炼焦工艺主要是采用间接炼焦,即将煤炭放入焦炉中进行间接加热炼焦。
这种工艺虽然简单,但存在煤气质量不稳定、炼焦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此,近年来兴起了直接炼焦工艺。
直接炼焦工艺将煤炭在焦炉内直接加热炼焦,不仅煤气质量稳定,而且炼焦效果更好,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焦炭。
这种工艺在炼焦工艺技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进展在炼焦催化剂上。
传统的炼焦催化剂主要是天然铁矿石,其作用有限,而且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失效。
近年来,人们研制出了新型的炼焦催化剂,如活性炼焦剂、改性炼焦剂等。
这些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促进炼焦反应的进行,提高焦炭质量和焦化效果。
最后,进展在炼焦废气处理上。
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硫化氢、苯等,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
因此,炼焦废气处理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传统的废气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湿法吸收法,即通过喷淋喷水的方式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吸收。
近年来,人们研制出了新型的废气处理技术,如喷床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而且具有废气回收和能源利用的功能。
综上所述,炼焦工艺技术在炼焦设备、工艺、催化剂和废气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些进展不仅提高了炼焦效率和焦炭质量,而且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钢铁冶炼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低质焦煤配煤炼焦技术研究

低质焦煤配煤炼焦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疆内1/3焦煤、13#瘦煤为代表的低质焦煤进行质量特性试验研究,有效采取了原煤洗选、煤料预处理、储运精细化管理、粉碎细度攻关、强化配煤和炉温管理、延长网炉时间等多项工艺优化措施,将低质焦煤资源成功应用于炼焦生产,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配煤技术新的突破。
关键词:低质焦煤;配煤炼焦一、研究目标持续开展疆内低质焦煤应用最大化的配煤技术研究,充分利用1/3焦煤、13#瘦煤等低价、低质焦煤资源,使低质焦煤配比达到15%~20%,实现疆内配煤技术新的突破,形成新的阶段性配煤理论。
二、1/3焦煤质量特性研究疆内1/3焦煤露天矿井田可采储量4135万吨,原煤产量200万~300万吨/年,是全疆最大的焦煤露天开采煤矿,是高挥发分低质焦煤资源的典型代表。
2.1常规质量指标疆内1/3焦煤是介于肥煤和气煤之间的过渡煤种,低灰、低硫、高挥发分、黏结性适中。
显微镜检测,反射率最大平均值0.817,单一煤种。
2.2可选性试验洗选试验表明,疆内1/3焦煤原煤属于易选煤。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0.5mm筛子将原煤筛分后,>0.5mm级煤料灰分、黏结指数指标与原煤接近,但<0.5mm级粉状煤料灰分上升到13.13%,黏结指数下降到14,变化幅度很大。
这说明该原煤中,<0.5mm级粉状煤料是影响原煤灰分和黏结性的主要成分,洗选后必然会进一步提高煤炭内在品质。
2.3可磨性和粉碎细度试验一般而言,焦煤、肥煤、瘦煤可磨性都比较好,哈氏可磨性指数达到100以上,高挥发分气煤、1/3焦煤相对较低,在50~100之间,通过可磨性试验也证明了这一规律。
在目前所用炼焦煤中,疆内1/3焦煤哈氏可磨性指数最低(仅有52.6),难粉碎,尤其是原煤,洗选后精煤可,磨性、粉碎细度有所提高。
炼焦生产中,粉碎细度不达标会造成焦炭裂纹增加、强度劣化。
2.4结焦性试验分别取1/3原煤和洗精煤进行结焦性试验,单独炼焦,原煤焦炭抗碎强度M40为47.0%~55.6%,洗精煤M40为57.8%~62.1%,两者平均相差8.6%;原煤焦炭耐磨强度M10为15.6%~21.4%,洗精煤M10为12.1%~14.3%,两者平均相差5.3%。
配型煤炼焦技术

促进黏结剂组分与非黏结剂组分结合,
改善了煤的结焦性,升温快、软化早 散密度高,半焦收缩小,焦炭裂纹少 装炉煤成型时加一定量黏结剂,有改 质作用,改善黏结性能 ,提高强度指 标,改善焦炭光学作用
煤料性质:挥发分越低,黏结性越差
的煤,配型煤炼焦效果越好 配型煤的入量:一般型煤配比不超过 30%为宜,当媒质较好时,配入量降 至15%~20%
煤化10—2班 李瑞环
概况 配型煤炼焦工艺改善入炉煤料粘结性
能的机理 成型煤影响因素 配型煤炼焦工艺及设备 成型煤的主要设备 发展配型煤技术的关键问题 市场应用
配型煤炼焦目前在炼焦工业生产中应
用成熟的一种备煤新工艺。该工艺将 一部分装炉煤在装入焦炉前配入黏结 剂加压成型块,然后与散装煤按比例 混合后装炉的一种炼焦煤准备的特殊 技术措施。
成型反压力:过高,煤粒碎裂并不容
易形成半球,成品率降低;过低,型 煤紧密度性差,压溃强度和视密度下 降,均影响型煤质量 。 宝钢成型机操作时,成型线压力一 般在0.7~0.8t/cm。
国内采用配型煤;炼焦工艺以宝钢为
代表,宝钢一期工程引进了新日铁配 型煤炼焦工艺。三期工程又引进了新 日铁简化流程配型煤炼焦工艺,该技 术的实施对提高宝钢冶金焦炭的质量、 缓解华东地区炼焦煤紧张状况起到积 极作用。
!混捏时间:在特定的蒸汽温度、压力、 使用量及吹入方式等条件下,煤料在 混捏机内从常温加热到黏结剂的熔融 状态,并进一步加热,混捏均匀的总 的停留时间 如:宝钢成型煤料的混捏时间约为6 分钟
成型锟速:越快、加压短,压溃强度
越低,紧密度越差,成品率越低;过 分降低锟速,成型机生产能力下降, 不利于设备发挥 。一般成型机压锟转 速在0.5~0.8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3期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3.046能源技术与管理
粘结剂配煤炼焦研究进展郑志磊,吴国光,孟献梁,曹勇飞,季伟(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摘要]通过向煤中加入粘结性添加剂可以部分替代强粘结煤或增加炼焦煤中不粘结煤的用量,达到节约炼焦煤资源的目的。从所添加粘结剂性质以及粘结剂对煤炭的改质效果和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等几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在配煤炼焦中粘结性添加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指出今后应加强机理研究,以更好的指导炼焦生产。[关键词]粘结剂;配煤炼焦;煤沥青
[中图分类号]TQ520.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10)03-0111-03
0引言焦炭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铸造、化工等行业。近年来,中国焦炭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优质炼焦煤的短缺,我国焦炭生产质量和成本已经受到严重制约,合理开发和利用炼焦煤资源是中国焦化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1]。提高焦炭质量和扩大炼焦煤源的新工艺有煤预热、捣固、型焦、配型煤和加入添加剂等。与其它工艺相比,加入添加剂的特点是工艺变动不大,操作简单灵活,成本低、焦炭质量提高且稳定。焦化用添加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粘结性添加剂,主要有煤沥青、煤焦油及石油残渣等;另一类是惰性添加剂,包括焦粉、无烟煤及无机惰性物质等。日本新日铁和住友钢铁公司利用石油改质沥青与弱粘性煤进行配型煤炼焦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将煤料与焦油渣按9∶1的比例压型煤,然后配煤炼焦,使焦炭强度和反应性得到了改善[2-3]。1焦化常用粘结剂上世纪就有学者利用诸如重油之类的有机添加物将低粘结性煤料润湿得到较好质量焦炭的实例。现阶段利用添加物改善炼焦煤质的方法在共碳化及中间相理论的指导下,粘结剂研究使用的热点已经扩展到焦油沥青类粘结剂,主要包括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石油残渣、煤焦油、焦油渣等。此类粘结剂在型煤工艺中已经广泛使用,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在顶装煤配煤中的研究方兴未艾[4]。煤沥青与焦油渣作为焦化工艺两种主要的副产物,和石油类添加剂相比与煤在结构、组成上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对炼焦煤改质效果也更好。煤沥青是煤焦油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煤焦油蒸馏提取各种馏分后的残留物。在常温下密度为1.25~1.35g/cm3的黑色固体,加热可软化。加热温度不同,沥青既可以处于胶体状态或呈玻璃状态。通常认为其由高分子量的焦化馏分、低分子量的塑化剂以及不溶的固体物质三部分组成[5],而这些部分的组合控制着煤沥青的特能。高分子量的焦化馏分是煤沥青炭化时结焦成炭的关键组分,这部分组分在高温下的流动性虽不及塑化组分,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对煤沥青的粘度也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低分子量的塑化组分炭化时,虽不会结焦成炭,但与焦化组分形成共溶体,在高温下赋予沥青良好的流动性,即控制着煤沥青的高温粘度;不溶的固体物质在炭化时基本不发生变化。沥青类粘结剂按软化点不同可分为软沥青(<70℃)、中温沥青(70℃~80℃)和硬沥青(>85℃),作为强粘结性煤代用品的改质粘结剂一般应采用软化点100℃以上的沥青,使得其既起到粘结剂的功效,又能在炭化时具有较高的残炭率,提高焦炭强度和改善焦炭反应性。准确评价煤沥青粘结剂的性能还需要全方面分析诸如QI、TI、β树脂含量、结焦值、C/H原子比等性能指标。焦油渣为粘稠状废渣,主要由煤尘、焦粉、沥青粉、炭化室顶部热解产生的游离碳及清扫上升管和集气管时所带入的多孔物质、焦油和沥青的聚合物等含碳物质等组成。渣内固定碳含量约60%,挥发分产率约33%、灰分约4%、硫含量约1.6%。焦油渣是一种炼焦工业废渣,含有苯类等
1112010年第3期郑志磊,等粘结剂配煤炼焦研究进展多种有毒致癌物质,直接外排,不但影响大气环境,而且由地表渗入地下后,会污染地下水源。多年来一直没有一种较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些焦油废渣。导致这些焦油废渣堆积在焦化厂内,既占用场地,又污染环境。因此,利用焦油渣作为焦化原料,不仅能够废物利用,而且使之能够在焦化工艺内实现闭路循环,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粘结剂对炼焦煤的改质效果及焦炭质量的影响2.1粘结剂对炼焦煤的改质效果高挥发分的煤中添加某些有机物料(如高芳烃石油沥青、焦油沥青、溶剂精制煤、煤溶剂抽提物等)进行共炭化时,这些物料不仅作为粘结剂将煤粘结在一起,而且能够使其产物的各向异性得到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各种石油沥青对同一种煤或同一沥青对不同种煤具有不同的改质效应[6]。挥发分相对较高,喹啉不溶物低,溶煤能力强,能形成高芳构化结构,具有供氢效能以控制化学聚合活性以免在中间相成长过程中形成高粘度的流动相的石油沥青对煤具有相对较好的改质效果。沥青对弱粘煤的改质效应优于强粘煤,对无烟煤一般无改质效应。同时还发现具有传氢能力的粘结剂在中间相阶段可以去掉煤裂解产物的含氧官能团,使热解分子化学活性降低,从而得到低粘度的中间相体系,有利于液晶的融并和成长,促进流动型和广域型结构的形成。U.Stwietlik等[7]分别利用煤焦油沥青和类沥青残渣作为添加剂进行了对比焦化试验,发现煤焦油沥青增强了煤样的溶胀和结焦能力,提高了煤样的膨胀度和流动性而类沥青残渣只是提高了煤的流动性。Fernández等[8]利用非炼焦煤,焦油沥青,苯精馏塔底残渣,废旧轮胎和两种不同煤阶的烟煤共热解,发现具有最高挥发分产率和在煤塑性阶段以前释放出最大量挥发物的添加物对烟煤的热塑性能影响最为明显。G.Collin等[9]利用废塑料与煤焦油沥青共热解得到反应活性沥青,将此反应活性沥青与弱粘煤共焦化能够提高煤样的结焦性能与成焦率,并且增强所得焦炭的机械强度和光学各向异性。2.2粘结剂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添加物与炼焦煤共炭化是以中间相理论和传氢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添加粘结剂炼焦有了新的认识,粘结剂不单纯起着增加流动度、改善物理粘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些粘结剂能够与煤共炭化,在中间相阶段形成一种呈光学镶嵌结构、界面结合好的“中间焦炭”。这种“中间焦炭”既非由煤形成的光学结构,也非由沥青类粘结剂形成的光学结构,而属于和二者结合较好的过渡结构,从而改善了焦炭的强度和反应性。因此,添加物如果能够增加焦炭中光学各向异性结构的比例,形成界面结合较好的“中间焦炭”,增加焦炭的显微强度,降低反应活性和气孔率,减少或阻止微裂纹的扩张,就说明添加物的改质效果较好[10]。
2.2.1对焦炭组成的影响冶金焦中灰分与硫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焦炭质量的好坏,因此,焦炭中灰分与硫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阶段实验研究中使用添加剂均为低灰低硫添加剂,因此,所得焦炭的灰分和硫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1]。
2.2.2对焦炭显微结构的影响不同的添加物对焦炭的质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挥发粘结煤添加具有一定挥发分的石油焦粉可以提高焦炭的显微强度,而热处理温度较高的石油焦与煤共碳化时形成明显的界面,且裂纹增多[12]。
R.Alvarez等[13]在6t焦炉中用不同粒径分布
的石油焦为添加剂进行了半工业规模的焦化实验,发现焦炭孔隙变化取决于添加剂的粒径和添加比率;焦炭反应性下降的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加入添加剂后冶金焦微孔的减少。J.J.Pis等[14]研究了石油焦的加入对焦炭结构
和反应性的影响,发现在配煤中加入石油焦使焦炭的微孔体积和反应性降低。同时发现微孔体积降低导致反应性的降低。2.2.3对焦炭冷热强度的影响焦炭在显微结构上的变化最终反映在焦炭冷热强度的变化。多位学者[15-16]研究表明利用粘结性添加物配煤炼焦可以增加配合煤粘结性,提高焦炭的块度和抗碎强度,提高焦炭的冷、热强度,同时可降低焦炭的灰分。邹祖桥[17]利用沥青、粉焦及两者的混合物为添加剂进行焦化试验。发现加入沥青粘结剂有利于稳定煤质,提高焦炭质量,特别是有利于提高焦
1122010年第3期炭M10。当配煤有较强粘结性时,加入粉焦有利于焦炭质量提高。当煤质粘结性差时,同时加入沥青和粉焦可改善焦炭质量。孙喜民等[18]以低温煤焦油沥青和焦油渣为改质添加剂,按不同配比掺入炼焦配合煤中进行炼焦。发现焦油和粗苯的产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焦炭产率略有下降。除焦油渣外,各种沥青都使焦炭强度有所改善,尤其是低温煤焦油沥青可使焦炭各向异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增加,从而使焦炭转鼓强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也有报道,当加入粘结性添加剂量过多时,会增加碳化室内积炭量,可能产生推焦困难,收缩过度等后果。因此,各种添加物的加入比例一般不超过3%~5%[10]。
3结语添加粘结剂炼焦,可以提高配合煤的流动度,改善煤料的粘结性和焦炭的显微结构,提高焦炭冷、热强度,降低焦炭反应性。而且粘结剂来源广泛,有可能只需通过简单的喷洒、混捏、配合过程,而不增加复杂的预处理装置,就能在现有焦炉实现扩大弱粘结性煤的用量。由于粘结剂具有低灰、强粘结的特性。大大降低了配合煤灰分,使冶金焦炭的灰分大幅度降低。并且由于粘结剂的配入,使配合煤的流动度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当某种炼焦煤质量不稳或质量较差时,依然能够保证焦炭质量的相对稳定。加入粘结剂后,冶金焦冷强度、热性能指标得到大幅改善,提高了成焦率,同时对高炉的顺利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添加剂配煤炼焦对煤及焦炭具有较为明显的改质效果,因此应用前景很广泛。目前人们对共炭化的机理认识仍然不够充分,仍需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找到更为合理的机理模型,从理论上认清添加剂与煤共炭化的本质,从而指导更为科学的配煤生产,为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杜铭华.中国炼焦煤资源及生产[J].煤质技术,2006(11)[2]谢克昌.煤的结构与反应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43-544[3]叶诚钧.石油改质沥青配煤炼焦性能的研究[J].宝钢技术,1995(1):43-50
[4]王燕芳,高晋生,吴春来.型煤粘结剂概述[J].煤炭转化,1997,20(3):35-39[5]高芸,齐书奎,李玉财.粘结剂用煤沥青质量状况分析[J].山东冶金,2007,29(4):22-25[6]AlanGrint,HarryMarsh.Carbonizationandliquid-crystal(mesophase)development.20.Co-carbonizationofahigh-volatilecakingcoalwithseveralpetroleumpitches.Fuel,1981,60(6):513-518[7]U.Stwietlik,G.Gryglewicz,H.Machnikowska等.Modificationofcokingbehaviourofcoalblendsbyplasticizingadditives[J].JournalofAnalyticalandAppliedPyrolysis,1999,52:15-31[8]A.M.Fernández,C.Barriocanal,M.A.Díez等.Influenceofadditivesofvariousoriginsonthermoplasticpropertiesofcoal[J].Fuel,2008[9]G.Collin,B.Bujnowska,J.Polaczek.Co-cokingofcoalwithpitchesandwasteplastics[J].FuelProcessingTechnology,1997,50:179-184[10]SteveRagan,andHarryMarsh.Carbonizationandliquid-crystal(mesosphere)development.22.Micro-strengthandopticaltexturesofcokesfromcoal-pitchco-carbonizations[J].Fuel,1981,60(6):522-528[11]解建光,傅大放,侯亭瑶,等.焦油渣配煤炼焦试验[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7,3(28):215-217[12]MaggiForrest,HarryMarsh.Effectsofadditionsofpetroleumcokeincoalsuponstrengthsofresultantcokes[J].Fuel,1981,60(5):429-433[13]R.Alvarez,J.J.Pis,M.A.Dez.Asemi-industrialscalestudyofpetroleumcokeasanadditiveincokemaking[J].FuelProcessingTechnology,1998,55:129-141[14]J.J.Pis,J.A.Menendez,J.B.Parra.Relationbetweentextureandreactivityinmetallurgicalcokesobtainedfromcoalusingpetroleumcokeasadditive[J].FuelProcessingTechnology,2002,77:199-205[15]孙业新,江丹,李明富.焦油渣作粘结剂进行配型煤炼焦的实验研究[J].莱钢科技,2007(5):140-142[16]刘炯,付利俊,张永强.炼焦配煤中加配沥青的研究与应用[J].煤质技术,2007(1):5-7[17]邹祖桥.加入添加剂提高焦炭质量工业试验[J].钢铁研究,1998(6):3-5[18]孙喜民,徐君,孙秀环,等.低温煤焦油沥青及焦油渣配煤炼焦实验研究[J].冶金能源,2007,26(5):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