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ES RCP8.5情景下未来百色市芒果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未来气候情景内蒙古蒸散和产水量的变化特征

未来气候情景内蒙古蒸散和产水量的变化特征

第36卷第4期2022年8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6N o .4A u g.,2022收稿日期:2021-12-13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 F C 1506606);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B K 20170102) 第一作者:赵晓涵(1995 ),女,山东东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气象生态遥感研究㊂E -m a i l :z h x h m w@163.c o m 通信作者:张方敏(1983 ),女,教授,主要从事气象生态遥感与应用气象研究㊂E -m a i l :f m i n .z h a n g@n u i s t .e d u .c n 未来气候情景内蒙古蒸散和产水量的变化特征赵晓涵1,张方敏1,卢琦2,李云鹏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2.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3.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呼和浩特010051)摘要:评估预测区域蒸散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干旱半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㊂基于4种来自C M I P5的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和C L M4.5模型,研究了在R C P6.0和R C P8.5情景下内蒙古地区2020 2099年的蒸散和产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㊂结果表明:在R C P6.0和R C P8.5情景下,未来内蒙古蒸散分别以0.37,0.69mm /a 速度增加(p <0.05),呈西低东高分布㊂2种情景下产水量均无明显变化趋势(p >0.05),但是存在明显显著的空间差异㊂空间上看,到21世纪末,在R C P6.0情景下,全境产水量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南部温带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增加超过10mm /a ;但是在R C P8.5情景下产水量减少区域占全境的46.32%,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产水量显著减少㊂蒸散影响因子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干旱半干旱区蒸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半湿润区蒸散变化受降水和温度的共同影响,湿润区蒸散变化由温度主导;且在更高的升温情景下,增温影响进一步增加㊂同时,植被也是蒸散重要的影响因子,但其影响程度小于气候因子㊂关键词:产水量;蒸散;气候变化;水资源中图分类号:S 1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2)04-0151-09D O I :10.13870/j.c n k i .s t b c x b .2022.04.020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a n d W a t e rA v a i l a b i l i t yi n I n n e rM o n go l i aU n d e rF u t u r eC l i m a t e S c e n a r i o s Z HA O X i a o h a n 1,Z H A N GF a n g m i n 1,L U Q i 2,L IY u n p e n g3(1.J i a n g s u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M e t e o r o l o g y ,C o l l e g e o f A p p l i e d M e t e o r o l o g y ,N a n j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210044;2.I n s t i t u t e o f D e s e r t i fi c a t i o n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B e i j i n g 100091;3.I n n e rM o n g o l i aE c o l o g y 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a lM e t e o r o l o g y Ce n t e r ,H o h h o t 010051)A b s t r a c t :I t i sv i t a l t oe v a l u a t ea n d p r e d i c t r e g i o n a l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v a r i a t i o na n d i t s i nf l u e n c i ng f a c t o r s 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a r i d a n d s e m i -a r i d a r e a s .B a s e d o n f o u r g l o b a l c l i m a t em o d e l s o f C M I P 5a n dC L M 4.5,t h e t e m 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a n dw a t e r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w e r e s t u d i e d i n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u n d e r t w o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P a t h w a ys (R C P s )f r o m2020t o 2099.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u n d e rR C P 6.0a n dR C P 8.5s c e n a r i o s ,t h e f u t u r e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i n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w o u l d i n c r e a s e a t a r a t e o f 0.37mm /a a n d 0.69mm /a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p <0.05),d e c r e a s i n g f o r me a s t t ow e s t .W a t e r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i n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d i dn o ts h o wa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t r e n du n d e r t h et w os c e n a r i o s (p >0.05),b u t t h e r e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s p a t i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F r o mas p a t i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w a t e ra v a i l a b i l i t y i n m o s t a r e a ss h o w e da n i n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 a n d i n c r e a s e db y m o r e t h a n10mm /a i nt h es o u t h e r ns e m i -a r i da n ds e m i -h u m i dr e g i o n so f t e m p e r a t e z o n e b y 2090s ;h o w e v e r ,t h e a r e aw i t h r e d u c e dw a t e r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46.32%o f t h e e n t i r e t e r r i t o r y u n d e r t h eR C P 8.5s c e n a r i o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t h e a r i d ,s e m i -a r i d a n d s e m i -h u m i d a r e a s .T h e r ew e r e g r e a t r e gi o 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o f d r i v i n g f a c t o r s i n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w a s t h em a i n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o f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c h a ng e s i na r i da n ds e m i -a r i da r e a .Th ec h a n g e si ns e m ih u m i da r e a w e r ej o i n t l y a f f e c t e db y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a n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T h e c h a n g e s i nh u m i d a r e aw e r e d o m i n a t e db y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i n t h e h i g h e r h e a t i n gs c e n a r i o ,t h ee f f e c tf u r t h e ri n c r e a s e d w i t ht e m p e r a t u r ei n c r e a s e d .A tt h es a m et i m e ,v e ge t a t i o n w a sa l s o a n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a f f e c t i n g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w i t h l e s s t h a n c l i m a t e f a c t o r.K e y w o r d s:w a t e r a v a i l a b i l i t y;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 P C 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1-2]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1850 19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上升约1ħ;未来20年全球升温预计将达到或超过1.5ħ;升温往往伴随着气候变化风险,气候变化正在加剧水循环,这加剧了区域性干旱和强降水事件的发生㊂而陆地升温将增加蒸散发(蒸散)和大气蒸发需求,进而影响区域可用水量并导致区域性干旱事件[2]㊂蒸散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表水分的主要耗散方式,约有60%的降水通过蒸散返还到大气[3]㊂未来蒸散变化趋势可能导致水循环的整体加强或减弱,进而引起水资源在时空的重新分配和区域水资源储量的改变[4-5]㊂随着对全球变暖的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水资源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6],这些问题在水资源管理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内蒙古是中国典型的气候过渡带和气候敏感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亏缺严重[7],生态系统的高度脆弱性使其对气候变化和干扰十分敏感㊂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快速的气候变化和广泛的人为干扰,内蒙古区域面临着由于蒸散迅速增加而耗水量增大的严峻局面[8]㊂从区域水资源的角度来看,降水的增速慢于蒸散[9-10],预计未来升温导致的蒸散水损耗将是内蒙古水资源状况改善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未来的蒸散趋势,可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未来的水供应,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未来的水文㊁生态及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反馈[11]㊂现有未来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气降水[12]㊁地表水文过程[11,13]等,而对蒸散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则较少㊂同时,陆面过程是模拟陆地水循环变化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2]㊂C L M(c o m-m u n i t y l a n dm o d e l)模式是目前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式之一,它包含生物地球物理㊁水文学㊁生物地球化学和植被动力学的复杂过程,能够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较好地模拟水循环过程,已有大量研究者[14-15]证实在内蒙古地区的可用性㊂因此,本研究将利用C M I P5耦合气候模式和C L M4.5的模拟结果,探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内蒙古地区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内蒙古区域水资源变化,以期为内蒙古地区未来水资源综合利用及合理配置提供科学支撑㊂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97.27ʎ 126.07ʎE, 37.40ʎ 53.38ʎN),是我国典型的农牧带过渡区,东部以森林和耕地为主,西部和中部存在大量未利用荒地㊁沙漠和草地[16],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地区之一㊂受距海远近及地形地貌影响,内蒙古存在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到东部湿润半湿润气候的干湿气候过渡带,近60年内蒙古年降水在216.30~431.00mm/a,以0.047mm/a增速递增,空间上呈东北 西南递减趋势[9]㊂本文依据中国气象局编绘的中国气候区划图(h t t p://w w w. r e s d c.c n),将内蒙古划分为6个气候区(图1)㊂注:C H为寒温带湿润气候区;MH为中温带湿润气候区;M S H为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W S H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M S A为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带;MA为中温带干旱气候区㊂图1研究区位置及土地利用类型分布1.2数据来源与处理气候模式数据选用C M I P5中4个全球气候模式[12](表1)在未来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 C P(r e p r e-s e n t a t i v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p a t h w a y s)情景下日尺度温度和降水模拟结果,空间分辨率为0.5ʎ㊂该数据经过跨部门影响模型比较计划I S I-M I P(t h e i n t e r-s e c-t o r a li m p a c t m o d e li n t e r-c o m p a r i s o n p r o j e c t,h t-t p s://w w w.i s i m i p.o r g)的空间降尺度处理和偏差校正处理[17]㊂气候数据集的验证数据来自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h t t p://d a t a.c m a.c n)的内蒙古地区112个气象站点2006 2010年温度和降水数据㊂通过对比发现,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历史降水㊁温度和观测数据,均呈现较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高于0.81㊂因此,偏差校正后的气候模式数据在内蒙古地区具有较好的精度㊂251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R C P是I P C C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主要包括4种排放情景,分别为R C P2.6㊁R C P4.5㊁R C P6.0和R C P8.5[18]㊂由于内蒙古地区在1960 2016年升温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增温水平[9,19],截至2020年升温较工业化前已超过或接近1.5ħ,或较基准期已超过0.89ħ,本研究选择R C P6.0和R C P8.52种升温较快的高排放情景代表未来内蒙古地区的可能气候变化情景㊂表1所用全球模式基本信息模式名称研究单位G F D L-E S M2M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实验室M I R O C5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处I P S L-C M5A-L R皮埃尔 西蒙㊃拉普拉斯研究所H a d G E M2-E S哈德莱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以4种全球气候模式数据作为强迫,选取C L M4.5模型在R C P6.0和R C P8.5情景下2020 2099年期间内蒙古地区的叶面积指数(L A I)㊁蒸腾㊁土壤蒸发和蒸散发(后简称蒸散)模拟结果来探究不同气候情景下内蒙古蒸散和水资源变化,空间分辨率为0.5ʎ㊂首先,对比被广泛应用的M O D I SL A I数据集(G L O B M A PL A IV3数据)[20]和C L M模型输出的L A I数据集2006 2018年在内蒙古区域L A I特征发现,C L M模型L A I和M O D I S L A I相关性好,R2均高于0.93,其变化能够表征内蒙古区域L A I的变化;其次,采用来自C h i n a F l u x[21]及2000 2010年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22]的7个站点包含4种生态系统类型的站点数据(表2)验证C L M模型蒸散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C L M模拟蒸散发结果与观测相比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模拟结果与观测值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多模式平均蒸散的性能在各方面的比较中均优于单模式蒸散,R2达0.98(图2)㊂因此,本文采用多模式平均结果进行分析㊂在R C P6.0和R C P8.5情景下,C L M4.5模拟结果在以森林为主要植被的湿润区(寒温带湿润气候区C H和中温带湿润气候区MH,缩写为H)蒸腾蒸散比分别为0.62和0.61;在以森林㊁耕地和草地混杂的半湿润区(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M S H和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W S H,缩写为S H)和半干旱区(M S A)蒸腾蒸散比为0.37~0.45;在植被稀少的干旱区(MA)比值为0.20;与前人[23-24]研究基本一致,因此认为数据具有较好的可信度㊂表2蒸散观测站点基本信息编号站点观测时间纬度(N)/(ʎ)经度(E)/(ʎ)生态系统类型站点描述1D L C200642.05116.28农田多伦农田2K B Q D200640.38108.55荒漠库布齐荒漠3K B Q F200640.54108.69森林库布齐森林4S N T Z2008 200944.08113.57草地苏尼特左旗5X F S200644.13116.33草地锡林浩特围封典型草原6D L2006 201342.53116.23草地多伦草原7X L H T2006 201343.55116.68草地锡林浩特围封典型草原图2C L M模拟蒸散与站点数据的对比351第4期赵晓涵等:未来气候情景内蒙古蒸散和产水量的变化特征1.3 产水量在像元水平,根据C L M4.5模拟的逐日蒸散计算年度蒸散结果㊂假设土壤水和地下水储量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25],基于地表水平衡法,计算产水量方法为:W Y =P R E -E T式中:W Y ㊁P R E 和E T 分别为产水量(m m /a)㊁年降水量(m m )和年蒸散量(m m )㊂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气候驱动和管理驱动)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由单一要素研究转变为对水量平衡及供需方面的综合性研究[26]㊂产水量可视为供人类使用的地表水总量,已有研究[5,26-27]使用该方法来评估中尺度或大尺度的可用水量,因此,本研究选用该指数以表征未来研究区水资源变化情况㊂2 结果与分析2.1 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特征在R C P6.0情景下,预计内蒙古气温在2040年之后出现较为稳定的1.5ħ升温,在2050年后升温达2.0ħ;而在R C P8.5情景下,预计内蒙古区域气温将在2040 2049年期间上升2.0ħ,在2050年后升温超过3.0ħ㊂R C P6.0情景下,降水和温度平均以0.42mm /a 和0.04ħ/a 的速度增长(p <0.05)㊂R C P8.5的情景下,降水和温度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77m m /a 和0.07ħ/a (p <0.05)(图3)㊂2种情景,降水呈西低东高分布,温度表现为西南和东南高东北低的分布(图4)㊂到21世纪末(2090s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降水呈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增幅大;内蒙古的西部(M A 北部)表现为递减趋势㊂到2090s ,内蒙古全境升温均达2ħ以上,R C P8.5情景明显增温高于R C P6.0情景;R C P8.5情景下,内蒙古全境(除南部M S A 西南角外)升温达4ħ以上㊂总体上,2020 2099年,内蒙古地区气候整体上呈现暖湿化趋势㊂图3 2020-2099年不同气候情景降水(P R E )和温度(T A )的时间变化2.2 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蒸散的时空变化2.2.1 2种情景下蒸散的时空变化 2020 2099年内蒙古地区蒸散呈增加趋势㊂R C P6.0情景下蒸散增长速率低于R C P8.5,分别为0.37mm /a (p <0.05,R 2=0.36)和0.69m m /a (p <0.05,R 2=0.62)㊂2种情景下,未来蒸散均呈西低东高分布(图5)㊂到2090s 蒸散的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区域分异,内蒙古大部分地区蒸散呈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增幅大,但是内蒙古的西部(MA 北部)表现为递减趋势㊂在R C P 6.0情景下,MA 北部蒸散呈减少趋势,占全境的3.29%;MA 蒸散增幅偏小,多低于30mm /a ,而内蒙古东部区域增幅大,其中M S A 东南部㊁M S H 和W S H 蒸散增幅高于60mm /a ,占全境的9.88%㊂在R C P8.5情景下,MA 北部有1.93%区域蒸散存在减少趋势;内蒙古东部和北部蒸散增加明显,其中M S A 南部和东部㊁M S H ㊁MH ㊁C H 和W S H 蒸散增幅高于60mm /a ,占全境的37.21%㊂2.2.2 不同升温情况下蒸散及分量变化 由于蒸腾和土壤蒸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为了探究在不同程度升温条件下蒸散及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变化,选取2040 2049年和2060 2069年的年均值分别表征R C P6.0情景下升温1.5,2ħ及R C P8.5情景下升温2,3ħ的情况㊂在R C P6.0情景下,升温1.5ħ期间平均蒸散为297.76mm /a ,升温达2.0ħ期间平均蒸散为298.63mm /a,蒸发增加弥补蒸腾的减少,主导蒸散变化;451水土保持学报 第36卷而在R C P8.5情景下,升温2.0ħ期间平均蒸散为304.76mm /a ,升温3.0ħ期间平均蒸散为319.81mm /a (表3)㊂在MA ,升温1.5~2ħ时蒸散增加2.42m m /a ,60.33%变化由蒸腾主导;升温2~3ħ时蒸散增加10.75m m /a ,66.88%变化由蒸发主导㊂在M S A ,升温1.5,2ħ时蒸散减少-3.97m m /a ,其中蒸腾减少-9.01mm /a 主导蒸散的变化(66.31%);升温2~3ħ时蒸散增加18.99mm /a,蒸发为主导因素占51.63%㊂在H ,升温1.5~2ħ时蒸散增加13.18mm /a ,62.66%变化由蒸腾主导;升温2~3ħ时蒸散增加14.76mm /a ,73.33%变化由蒸腾主导㊂在S H ,升温1.5~2ħ时蒸散增加30.95mm /a ,其中蒸腾减少-5.95mm /a ,蒸发增加6.95mm /a 主导蒸散的变化(53.86%);升温2~3ħ时蒸散增加18.96mm /a,蒸发为主导分量占53.11%㊂可以发现,在2种升温情景,M S A 和MA 区域蒸散由蒸腾主导变为蒸发主导,S H 区域2种分量贡献接近,H 区域蒸散主导因素为蒸腾㊂注:2020s 和2090s 分别代表21世纪20年代和21世纪末㊂图4 2020-2099年不同气候情景降水(P R E )和温度(T A )的空间分布及变化图5 2020-2099年不同气候情景下蒸散(E T )的时间变化表3 不同升温情况下蒸散(E T )变化及分量贡献气候区R C P6.0升温1.5ħ升温2.0ħT 占比/%E 占比/%R C P8.5升温2.0ħ升温3.0ħT 占比/%E 占比/%MA 160.06162.4860.3313.53163.46174.2026.3866.88M S A 362.40381.39-66.3133.69362.40381.3942.6951.63H393.67406.8462.667.62412.28427.0473.335.80S H422.16423.1146.1453.86437.32456.28-48.2153.11总区297.76298.63-49.8450.16304.76319.8144.1145.74 注:E T ㊁T 和E 分别表征蒸散㊁蒸腾和蒸发(mm /a);占比指分量变化在蒸散变化的占比(由于蒸散包含冠层截留水蒸发等,导致两者之和不为100%)㊂551第4期 赵晓涵等:未来气候情景内蒙古蒸散和产水量的变化特征2.3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产水量的时空变化R C P6.0情景下,升温1.5ħ期间产水量为19.89 m m/a,升温2.0ħ期间平均产水量为19.58m m/a;R C P 8.5情景下,升温2.0ħ期间产水量为23.14m m/a,升温3.0ħ期间平均产水量为24.25m m/a(表4)㊂但2种气候情景下,产水量表现出明显年际波动,但总体上产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图6)㊂在R C P6.0情景下,产水量以0.05m m/a(p>0.05,R2=0.01)速度增长;在R C P8.5的情景下,产水量增长速度是R C P6.0情景的1.7倍,高达0.08m m/a(p>0.05,R2=0.02)㊂空间上,R C P6.0和R C P8.5情景下产水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图7)㊂在2020s,R C P6.0情景产水量在-208.32~186.28m m/a,低值发生在M A和M S A 区域,高值发生在研究区东北区域;R C P8.5情景产水量在-189.15~207.84m m/a,由西向东呈递增趋势㊂到2090s2种情景下产水量空间变化存在明显区别,在R C P8.5情景下,内蒙古地区M S A和W S H区域开始出现产水量减少情况㊂R C P6.0情景下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产水量呈递增趋势,仅有15.12%区域存在减少趋势,零星分布于M A㊁M S A和C H;内蒙古东部增幅最大,其中M S H东部和南部㊁W S H和M S A东部产水量增幅高于10m m/a,占全境的36.43%㊂在R C P8.5情景下,产水量减少区域占全境的46.32%,主要分布于MA东部㊁M S A西部㊁M S H东部和W S H区域,其中低于10mm/a的区域占全境的9.50%,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产水量呈增加趋势,主要分布于MA西部㊁M S A 东部㊁M S H和C H区域,其中高于10mm/a的区域占全境的18.41%㊂表4不同升温情况下产水量变化单位:mm/a气候区R C P6.0升温1.5ħ升温2.0ħ变化量R C P8.5升温2.0ħ升温3.0ħ变化量MA0.24-0.70-0.94-0.910.721.63 M S A7.147.770.6211.4911.720.23 H110.32113.002.68117.80121.793.98 S H27.4023.26-4.1436.6232.85-3.76总区19.9019.58-0.3123.1424.251.12图62020-2099年不同气候情景下产水量(W Y)的时间变化注:2020s和2090s分别代表21世纪20年代和21世纪末㊂图72020-2099年不同气候情景蒸散(E T)和产水量(W Y)的空间分布及变化651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2.4蒸散变化的气候驱动因素分析由于产水量是降水和蒸散2个要素计算得出,其变化受区域蒸散直接影响,因此,选取年降水量作为水分输入的代表,年平均气温作为能量供应的代表,探讨了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内蒙古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表5)㊂表5内蒙古各气候区蒸散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气候区R C P6.0T A P R ER C P8.5T A P R EMA0.090.94**0.41**0.95** M S A0.24*0.77**0.36**0.81** S H0.62**0.61**0.70**0.63** H0.82**0.110.91**0.33**总区0.46**0.77**0.54**0.74**注: ** 表示相关性达0.01显著水平; * 表示相关性达0.05显著水平;T A㊁P R E和E T分别表征温度㊁降水和蒸散㊂整个区域上,2种情景下蒸散与降水和温度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降水的相关系数(0.74~ 0.77)远大于温度(0.46~0.54),但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㊂MA㊁M S A和S H和R C P8.5情景下H区域蒸散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3~ 0.95;S H㊁H和R C P8.5情景的M A和M S A区域蒸散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0.91;在R C P6.0情景下M S A区域蒸散与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24)㊂在越干旱的区域降水对蒸散影响更大,降水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干旱,但在升温情景下呈现显著的水循环加速㊂对比2种情景可以发现,在更高的升温情景下,增温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增大,尤其是在MA和M S A 区域,蒸发速度显著增加(表5),蒸散支出增加快于降水收入增加,部分区域产水量减少,未来该区域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㊂2.5植被对蒸散变化的影响在未来情境下,内蒙古植被呈显著绿化趋势,为了明确植被对蒸散变化的影响,本文计算了L A I与蒸散㊁蒸腾和蒸发的偏相关关系(图8)㊂整个区域上,R C P6.0和R C P8.5情景下L A I与蒸散㊁蒸腾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0.37,p<0.01),在更高的R C P8.5升温情景下,L A I阻碍了裸土蒸发(R= -0.32,p<0.01)㊂在H区域,R C P6.0情景下L A I 增加仍有利于蒸散的增加,到R C P8.5情景下L A I 对蒸散影响不显著;其余区域L A I增加导致蒸散的增加(p<0.01)㊂在所有区域,L A I增加导致更多的蒸腾耗水㊂而对蒸发,由于MA区域植被较为稀疏, R C P6.0和R C P8.5情景下L A I的增加对蒸发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其他区域,对比2种情景L A I增加不利于蒸发,在R C P8.5情景下这种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㊂注:*表示p<0.05;**表示p<0.01㊂图8内蒙古各气候区蒸散、蒸腾和蒸发与L A I的偏相关系数3讨论在不同气候情景下,未来内蒙古暖湿化加剧,蒸散呈显著增加,水循环加剧将进一步影响区域水资源㊂整体上,内蒙古可利用水资源未出现明显变化,但当升温达到2~3ħ后,部分区域(M A㊁M S A和W S H)出现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情况(图6和表5)㊂C h e n等[28]基于22种全球气候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指出,全球变暖对21世纪末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干旱情况增加;马丹阳等[29]发现,在R C P8.5情景下中国未来存在湿润区显著减少㊁干湿过渡区显著扩张的干湿分布格局,与研究特征描述一致,持续升温可能将加剧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匮乏并影响半湿润区的水资源㊂蒸散作为水资源主要的耗散项,对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㊂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对蒸散变化起主导作用[10],在半湿润区降水和温度影响地位相当,在湿润区域温度变化主导了蒸散变化㊂在越干旱的区域降水对蒸散影响更大,降水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干旱加剧,但到达更高的升温情景时,增温影响进一步增大,增温造成的大气水分亏缺加大水汽梯度,蒸散耗散不断增加[30],造成区域水循环加速,蒸散开始受到降水的限制㊂水资源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和蒸散的变化速度,H u n-751第4期赵晓涵等:未来气候情景内蒙古蒸散和产水量的变化特征t i n g t o n[4]指出,全球升温导致水循环加速,加剧水资源的不确定性㊂蒸散加剧导致水循环加速,进而加剧未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频率;苏布达等[31]基于1961 2100年多模式结果研究发现,未来中国实际蒸散持续增加将导致加剧极端干旱事件㊂同时,在升温和降水增加的气候变化影响下,未来内蒙古植被绿化趋势明显㊂植被对蒸散的影响十分复杂,植被受气候变化和自身调节作用共同影响蒸腾耗水量,并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地表温度㊁湿度㊁粗糙度等以影响蒸发㊂在以森林为主的湿润区,植被通过加速蒸腾的冷却作用应对高温,但在R C P 8.5情景下,一方面植被绿化趋势对蒸腾的影响减小,这可能由于蒸散对植被绿化的敏感度随辐射增加而降低[32];另一方面,这可能由极端高温导致的气孔闭合导致[33],但由于L A I的增加,总体蒸腾仍然呈增加趋势;且由于森林对地面的遮挡作用,蒸发所占比例很小,植被增加虽然不利于土壤蒸发但受高温影响,空气水汽梯度增加,土壤蒸发仍呈上升趋势㊂在干旱半旱区,草地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高温和水分短缺导致部分气孔闭合以维持自身生长[34],持续升温导致蒸发所占比例增加,蒸发造成的水分耗散高于植被蒸腾,在R C P8.5情景下蒸散支出增加快于降水收入增加,部分区域产水量减少,未来该区域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㊂植被由于其自我调节能力,对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㊂虽然有研究者[26-27]指出植被绿化有利于年蒸散量,但对产水量有负向影响,加剧了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但植被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蒸发导致的无效耗水量,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区,科学的生态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以缓解水资源短缺㊂由于在本次研究中没有考虑由于生态政策等造成的植被绿化导致的水资源变化,因此,如何平衡植被对蒸腾和蒸发的影响和生态系统与人类的需水矛盾,植被对于区域水资源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㊂4结论(1)未来内蒙古地区升温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在R C P6.0情景下,气温在2040年之后出现较为稳定的1.5ħ升温,在2050年后升温达2.0ħ;而在R C P 8.5情景下,内蒙古区域气温将在2040 2049年期间上升2.0ħ,在2050年后升温超过3.0ħ㊂(2)整体上,未来内蒙古地区蒸散均呈西低东高分布,蒸散呈显著增加趋势,R C P8.5情景下增速快于R C P6.0情景㊂降水补充一定程度上抵消蒸散耗水,产水量并无明显增加趋势;到21世纪末,在R C P 6.0情景下,全境产水量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南部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增加超过10mm/a;但是在R C P8.5情景下干旱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产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区域占全境的46.32%㊂(3)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对蒸散变化起主导作用,在半湿润区降水和温度影响地位相当,在湿润区域温度变化主导蒸散变化㊂植被是区域蒸散的重要影响因子,其影响是由对蒸腾和蒸发的影响共同决定的㊂R C P6.0情景下降水对产水量增加贡献更大,干旱区受降水和蒸散的共同影响㊂在R C P8.5情景下,干旱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产水量蒸散影响显著㊂持续升温加剧蒸散耗散,并进一步加剧干旱区的水资源匮乏,影响半湿润区的水资源㊂参考文献:[1]I P C C.C l i m a t eC h a n g e2021:T h eP h y s i c a lS c i e n c eB a-s i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W o r k i n g G r o u p I t ot h eF i f t h A s-s e s s m e n tR e p o r t o f t h e I n t e r g o v e r n m e n t a l P a n e l o nC l i-m a t eC h a n g e[R].C a m b r i d g e a n dN e wY o r k: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21.[2]姜大膀,王晓欣.对I P C 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干旱变化的解读[J].大气科学学报,2021,44(5):650-653. [3] L i a n g W,B a i D,W a n g FY,e t a l.Q u a n t i f y i n g t h e i m-p a c t so fc l i m a t ec h a n g e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 o ns t r e a m f l o w c h a n g e s b a s e d o n a B u d y k o h y d r o l o g i c a lm o d e l i nC h i n a'sL o e s sP l a t e a u[J].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R e-s e a r c h,2015,51(8):6500-6519.[4]H u n t i n g t o n T G.E v i d e n c ef o r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 o ft h eg l o b a lw a t e r c y c l e:R e v i e wa n d s y n t h e s i s[J].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o l o g y,2006,319(1):83-95.[5] Q uY,Z h u a n g QL.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i nN o r t hA m e r-i c a: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i nac h a n g i n g c l i-m a t e[J].M i t i g a t i o n a n dA d a p t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G l o b a lC h a n g e,2020,25(1):205-220.[6]高继卿,杨晓光,董朝阳,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干湿区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2):99-110.[7]尹默雪,赵先贵.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内蒙古1990 2016年水资源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6):120-125.[8]牛忠恩,胡克梅,何洪林,等.2000 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9,39(13):4697-4709.[9]马梓策,于红博,张巧凤,等.内蒙古地区1960 2016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及突变[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3):114-121.[10]安莉娟.1971 2010年内蒙古干湿变化特征及对水资源影响[J].冰川冻土,2016,38(3):732-740.851水土保持学报第36卷[11]王国庆,乔翠平,刘铭璐,等.气候变化下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趋势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20,180(2):1-8.[12]张奇谋,陈思,陈松生,等.不同R C P情景下未来汉江流域气象干旱变化趋势预估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6):1470-1480.[13]查芊郁,高超,杨茹,等.全球升温1.5ħ和2.0ħ情景下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8,14(6):583-592.[14]张超,宋海清,吴国周,等.N C A R/C L M系列陆面模式对内蒙古地表温度的模拟评估[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2):299-308.[15]朱昱作.西北农牧交错带地表水热过程的观测和C L M模拟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16]徐新良,刘纪远,张树文,等.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数据集(C N L U C C)[D S].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h t t p://w w w.r e s d c.c n/D O I),2018.[17] F r i e l e rK,L a n g eS,P i o n t e kF,e ta l.A s s e s s i n g t h ei m p a c t so f1.5ħg l o b a lw a r m i n g-s i m u l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o ft h eI n t e r-S e c t o r a lI m p a c t M o d e lI n t e r c o m p a r i s o nP r o j e c t(I S I M I2B)[J].G e o s c i e n t i f i c M o d e lD e v e l o p-m e n t,2017,10(12):4321-4345.[18] V u u r e nD,E d m o n d s J,K a i n u m aM,e t a l.T h e r e p r e-s e n t a t i v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p a t h w a y s:A n o v e r v i e w[J].C l i m a t i cC h a n g e,2011,109(1):5-31.[19] M aXF,Z h a oCY,T a oH,e t a l.P r o j e c t i o n s o f a c t u a l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u n d e rt h e1.5ħa n d2.0ħg l o b a lw a r m i n g s c e n a r i o si ns a n d y a r e a si n N o r t h e r n C h i n a[J].S c i e n c e o f t h eT o t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2018,645:1496-1508.[20] L i uY,L i uR G,C h e nJM.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r e t r i e v a l o fl o n g-t e r mc o n s i s t e n t g l o b a l l e a f a r e a i n d e x(1981 2011)f r o mc o m b i n e dA V H R Ra n dM O D I SD a t a[J/O L].J o u r n a lo fG e o p h y s i c a lR e s e a r c h:B i o g e o s c i e n c e s,2012,117(G4).h t t p s://d o i.o r g/10.1029/2012J G002084.[21] T i a nDS,N i uSL,P a nQ M,e t a l.N o n l i n e a r r e s p o n-s e s o f e c o s y s t e mc a r b o n f l u x e s a n dw a t e r-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t on i t r o g e na d d i t i o ni n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g r a s s l a n d[J].F u n c t i o n a l E c o l o g y,2016,30(3):490-499.[22]郑涵,于贵瑞,朱先进,等.2000 2010年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D B].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19,4(1):59-72.[23] N i uZE,H eH L,Z h uGF,e t a l.As p a t i a l-t e m p o r a lc o n t i n u o u sd a t a se t of t h e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t o 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 o nr a t i oi n C h i n af r o m1981 2015[J].S c i e n t i f i cD a t a,2020,7(1):e369.[24]任小丽,路倩倩,何洪林,等.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蒸腾与蒸散比值(T/E T)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19,74(1):63-75.[25]H a r eF K.L o n g-t e r m a n n u a l s u r f a c eh e a ta n d w a t e rb a l a nc e so v e rC a n ad aa n dt he U n i t e dS t a t e sS o u t ho f60ʎN:R e c o n c i l i a t i o n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r u n-o f f a n d t e m-p e r a t u r e f i e l d s[J].A t m o s p h e r e O c e a n,1980,18(2):127-153.[26] B a i P,L i uX M,Z h a n g Y Q,e t a l.A s s e s s i n g t h e i m-p a c t s o fv e g e t a t i o n g r e e n n e s sc h a n g eo ne v a p o t r a n s p i-r a t i o na n d w a t e r y i e l di n C h i n a[J].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R e s e a r c h,2020,56(10):e2019WR027019. [27] L i uY B,X i a oJF,J u W M,e t a l.R e c e n t t r e n d s i nv e g e t a t i o n g r e e n n e s s i n C h i n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l t e r e da n n u a l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a n dw a t e r y i e l d[J].E n v i r o n-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L e t t e r s,2016,11(9):e94010.[28] C h e n H P,S u nJ Q,C h e n X L.F u t u r ec h a n g e so fd r o u g h t a n d f l o o de v e n t s i nC h i n au n d e r a g l o b a lw a r-m i n g s c e n a r i o[J].A t m o s p h e r i ca n d O c e a n i c S c i e n c eL e t t e r s,2013,6(1):8-13.[29]马丹阳,尹云鹤,吴绍洪,等.中国干湿格局对未来高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J].地理学报,2019,74(5):857-874.[30] L i SJ,W a n g GJ,S u nSL,e t a l.L o n g-t e r mc h a n g e si n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o v e rC h i n aa n da t t r i b u t i o n t oc l i-m a t i c d r i v e r s d u r i n g1980 2010[J].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o l-o g y,2021,595(1/4):e126037.[31]苏布达,周建,王艳君,等.全球升温1.5ħ和2.0ħ情景下中国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18,39(5):293-303.[32] L u J,W a n g GJ,L i S J,e t a l.P r o j e c t e d l a n d e v a p o r a-t i o n a n d i t s r e s p o n s e t ov e g e t a t i o n g r e e n i n g o v e rC h i n au n d e rm u l t i p l e s c e n a r i o s i n t h eC m i p6M o d e l s[J].J o u r-n a l o fG e o p h y s i c a lR e s e a r c h:B i o g e o s c i e n c e s,2021,126(9):e2021J G006327.[33]M a s s m a n n A,L i nCJ,G e n t i n eP.W h e nd o e sv a p o rp r e s s u r ed e f i c i td r i v eo r r e d u c e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A d v a n c e s i nM o d e l i n g E a r t hS y s t e m s,2019,11:3305-3320.[34] L i uYL,K u m a rM,K a t u l GG,e t a l.P l a n t h y d r a u l i c sa c c e n t u a t e st h ee f f e c to fa t m o s p h e r i c m o i s t u r es t r e s so n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J].N a t u r eC l i m a t eC h a n g e,2020,10:691-695.951第4期赵晓涵等:未来气候情景内蒙古蒸散和产水量的变化特征。

百色城区近51年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及分析

百色城区近51年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及分析

百色城区近51年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及分析
李宏景;赵建吉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13(034)001
【摘要】通过对百色国家基本气象站人工天气观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合闪电定位仪所测得的雷暴强度资料,总结百色城区雷暴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百色城区属于多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2.9d.近51a来百色城区年际间的雷暴日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减少,虽然90年代以后雷暴活动有所回升,但总的来说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约0.41d/a.全年雷暴活动主要分布在4-9月,雷暴日占全年总数的89.6%.雷暴强度近几年呈逐渐减弱趋势.
【总页数】4页(P83-85,90)
【作者】李宏景;赵建吉
【作者单位】百色市气象局,广西百色5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
【相关文献】
1.瑞安市近47年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预测 [J], 曾清江;王祥明;谢良生
2.惠州城区近50年来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 [J], 李明华;徐奇功;陈卓礼;杜小松
3.近40年十堰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尹恒;徐远波;李易;
4.近50年西宁地区雷暴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马汝忠
5.盘州市50年雷暴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段盘柱;李贵琼;王梦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百色芒果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百色芒果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流通助农2021年1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2015年,百色芒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2016年,百色芒果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17年,百色芒果成为首批中国—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的35个农产品之一;2019年,百色芒果再次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称号,提高了百色芒果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

近年来,百色芒果产业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已经成为百色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百色市打赢农村农民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产业的持续且稳定发展将对百色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百色芒果产业在品牌建设和脱贫攻坚中宝贵的成功经验,对下一步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打造,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1 百色芒果发展现状1.1 种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早在2015年,广西芒果产量已经突破了50万吨,超越海南居全国首位,首次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其中百色芒果产量34.56万吨。

2019年,广西芒果产量80.21万吨,百色芒果达到62.46万吨;2020年,广西芒果产量近95万吨,百色芒果达到67万吨,占全区芒果总量的70%。

因此,全国芒果看广西,广西芒果看百色,广西百色与四川攀枝花、海南并称我国三大芒果之乡。

百色芒果种植主要集中在百色市田阳县、田林县、田东县和右江区。

2014年末,百色芒果种植面积39990公顷,比2013年增加了25.6%,产量27.37万吨,比2013年增加了28.1%。

2017年末,种植面积达到82106公顷,比2016年增加12%,产量44.41万吨,比2016年增加3.5%。

2019年,百色芒果种植面积达到11万公顷,比2018年增加了28%,产量达到62.46万吨,比2018年增加30%。

2023年芒果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芒果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芒果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申明 (4)一、芒果企业战略选择 (4)(一)、芒果行业SWOT分析 (4)(二)、芒果企业战略确定 (5)(三)、芒果行业PEST分析 (5)1、政策因素 (5)2、经济因素 (6)3、社会因素 (7)4、技术因素 (7)二、芒果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7)(一)、我国芒果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8)(二)、芒果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 (8)(三)、中国芒果行业的市场增长点 (8)(四)、细分芒果产品将具有最大优势 (9)(五)、芒果行业与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机遇 (9)(六)、芒果人才培养市场广阔,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0)(七)、芒果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创新瓶颈 (11)三、芒果行业政策背景 (11)(一)、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芒果行业发展 (11)(二)、芒果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2)(三)、芒果行业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2)(四)、宏观经济背景下芒果行业的定位 (13)四、2023-2028年芒果行业企业市场突围战略分析 (13)(一)、在芒果行业树立“战略突破”理念 (13)(二)、确定芒果行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 (14)1、市场定位 (14)2、产品定位 (14)3、品牌定位 (16)(三)、创新寻求突破 (17)1、基于消费升级的科技创新模式 (17)2、创新推动芒果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18)3、尝试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 (18)4、自主创新+品牌 (19)(四)、制定宣传计划 (20)1、策略一:学会做新闻、事件营销——低成本的传播工具 (20)2、策略二:学会以优秀的品牌视觉设计突出品牌特色 (21)3、策略三:学会使用网络营销 (21)五、芒果行业政策环境 (22)(一)、政策持续利好芒果行业发展 (22)(二)、芒果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22)(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22)(四)、宏观环境下芒果行业定位 (23)(五)、“十三五”期间芒果业绩显著 (23)六、芒果行业竞争分析 (24)(一)、芒果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4)(二)、中国芒果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5)(三)、中国芒果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6)1、中国芒果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 (26)2、中国芒果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6)3、中国芒果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7)4、中国芒果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27)5、中国芒果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27)七、宏观经济对芒果行业的影响 (27)(一)、芒果行业线性决策机制分析 (28)(二)、芒果行业竞争与行业壁垒分析 (29)(三)、芒果行业库存管理波动分析 (29)八、未来芒果企业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30)(一)、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30)(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31)1、制定总体人才引进计划 (31)2、渠道人才引进 (31)3、内部员工竞聘 (32)(三)、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32)九、芒果产业投资分析 (33)(一)、中国芒果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33)(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33)(三)、中国芒果行业投资风险 (34)(四)、中国芒果行业投资收益 (34)十、“疫情”对芒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及对策 (35)(一)、国内有关政府机构对芒果业的建议 (35)(二)、关于芒果产业上下游产业合作的建议 (36)(三)、突破芒果企业疫情的策略 (36)十一、芒果成功突围策略 (37)(一)、寻找芒果行业准差异化消费者兴趣诉求点 (37)(二)、芒果行业精准定位与无声消费教育 (37)(三)、从芒果行业硬文广告传播到深度合作 (38)(四)、公益营销竞争激烈 (38)(五)、电子商务提升芒果行业广告效果 (38)(六)、芒果行业渠道以多种形式传播 (39)(七)、强调市场细分,深耕芒果产业 (39)申明中国的芒果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

气候地域差异对百色芒果主要品种品质影响

气候地域差异对百色芒果主要品种品质影响

气候地域差异对百色芒果主要品种品质影响陈振威;邓西华;欧巨文;罗贵文;滕燕媚【摘要】通过对百色芒果主要品种品质指标检测及地域气候条件分析可见,在百色芒果主产区的右江河谷,芒果品质随着环境年平均气温升高而提高.【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117-118)【关键词】气候地域;芒果;品质【作者】陈振威;邓西华;欧巨文;罗贵文;滕燕媚【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百色533000;广西百色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百色533000;广西百色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百色533000;广西百色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百色533000;广西百色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芒果为典型的热带水果,光温需求较高,百色市处于云贵高原与岭南丘陵的过渡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满足芒果生长需要,冬季温暖,无霜期长,利于芒果越冬、营养积累以及果树的花芽分化。

春季温暖少雨,利于芒果开花授粉,提高坐果率。

5~8月份阳光充足、高温酷热、雨量充沛,有利于芒果糖分积累、果实膨大和成熟。

独特的气候、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下产出的百色芒果,形、色、味俱佳,果肉纤维少,汁多,肉质细腻清甜,香味浓郁,品质独特,誉满全国。

2015年百色市芒果面积4.7万hm2,产量36万t,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

通过对百色芒果主要品种品质分析发现,在百色芒果主产区右江河谷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因气候地域差异,品质有所不同,在百色芒果主产区合适芒果生长的环境下,年平均气温越高,品质越佳。

1.1 样品采集点的基本情况在生产施肥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右江区永乐镇、田阳县田州镇、田东县平马镇三个乡镇采集芒果样品,三个镇采样点基本气候情况为:右江区永乐乡:年平均温度21.8℃,年均降水量1 083 mm,年均日照1 795 h,土壤类型为砂页岩赤红壤。

田阳县田州镇:年平均气温22.5℃,年均降雨量1 100 mm,年均日照1 822 h,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赤红壤。

百色山地芒果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百色山地芒果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百色山地芒果高产种植技术探讨作者:陆惠琼来源:《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12期摘要:山地芒果在近2a发展很快,但是由于种植技术存在缺陷,导致产量不稳定、品质无法保障,为提高山地芒果的产量及品质,要积极总结山地芒果种植经验,及时掌握高产种植技术。

明确构建品牌百色芒果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提高种植人员的专业技能,稳步提升其产量,更好地带动芒果产业发展。

关键词:百色市;山地芒果;品种选擇;种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667.7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43前言为实现山地芒果种植的产业化,及时了解广西百色市的自然环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是全国著名的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夏冬季时间短,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年平均日照时间1906.6h,无霜期达到357d,矿产资源丰富[1]。

芒果果实的营养价值很高,果实中含有大约3.9%的维生素A,同时蛋白质、磷、铁、糖等营养成分是人体必需,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润泽皮肤、降低胆固醇等,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芒果产业成为广西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产业之一。

1 百色芒果品牌构建的意义1.1 提高农民收入山地芒果是农业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任务,通过了解地区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光照时间等内容,确定地区适合种植山地芒果,为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以构建芒果品牌为导向,积极发挥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给予农户一定的种植经验讲解[2]。

经营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芒果产业品牌构建的计划,突出山地芒果的特色之处,积极实现农民增收,提高芒果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总结种植经验、推广高产种植技术,大大提升了山地芒果的产量及品质,让芒果产业发展更为顺利。

1.2 提升经济水平山地芒果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个关键,对百色市来说,优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为山地芒果种植创造了优良条件。

芒果产量及品质的提升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地区农产品市场上的一个亮点,全方位开放芒果市场,并在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为主,利用网络力量让芒果向外销售,开拓市场,扩大山地芒果的销售范围。

芒果产业分析(广西)

芒果产业分析(广西)

芒果产业分析(广西)广西芒果生产分布及产量情况广西芒果主产区在百色市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其余的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桂南的钦州市、南宁市、玉林市、崇左市、贵港市、北海市、防城港市、梧州市、柳州市、来宾市他河池市等。

2009年,全区芒果果园面积50。

24万亩,产量19。

75万吨,产值3。

81亿元。

其中,广西芒果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广西右江河谷地区是我国芒果生产五大优势区之一。

广西芒果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日显重要,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目前,广西芒果产业已初步形成与柑桔、荔枝、龙眼、香蕉、菠萝并称的广西水果特色产业,解决了全区几十万人就业,成为广西老区和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贫致富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广西芒果主栽品种 1998年以前,广西芒果主要栽培品种有紫花芒、红象牙芒、桂热芒10号、象牙芒22号、金穗芒、桂香芒、串芒、田阳香芒和青皮芒等.这些品种分别存在味偏酸,品质差,不抗病,不耐贮运或产量低、不稳产等缺点。

1999年以来,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寻求芒果产业发展的出路,广西开始加大芒果品种改良的力度,引导果农对不适应市场要求的芒果品种进行淘汰,通过对低劣品种果园进行改接换种改良示范,促进芒果生产向良种化方向发展.近十年,先后培育、引进并推广早熟、优质高产、耐贮运的新品种台农1号芒,优质高产的中晚熟品种桂热芒82号、金煌芒、玉文芒、贵妃芒、台牙芒,以及优质高产的晚熟品种凯特芒等,良种覆盖率由20%提高到现在的50%。

其中,推广面积较大的是台农1号芒、桂热芒82号、金煌芒和凯特芒等4个品种,占新品种推广面积的80%以上。

初步实现了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

3 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目前广西的芒果产业化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在全区芒果生产种植规模中,以一家一户的小果园种植的果园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

全产区中以公司或农场形式的种植规模达到 50 hm2以上的芒果生产单位不到10家,总面积不到1000 hm2 。

气候变化情景下百日青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气候变化情景下百日青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doi︰10.16473/ki.xblykx1972.2024.02.006气候变化情景下百日青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李福泷1,2,李瑞1,2,马长乐1,2,杨建欣1,2,王李娟1,2,柴勇3,孙永玉4,5,6(1.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650224;3.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4.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云南 昆明650224;5.林业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6.云南元谋干热河谷荒漠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云南 昆明650224)摘要: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百日青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有助于未来保护策略的制定。

基于39个有效分布点和19个气候变量数据,利用MaxEnt 模型、ArcGIS、R 软件预测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2050s、2070s)不同发展路径(SSP126、SSP245、SSP370、SSP585)下百日青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定量分析其适生区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质心迁移轨迹,并采用ROC 曲线下的面积AUC 值来确定模型精确性。

结果表明:(1)各组模型的AUC 值均大于0.972,模型预测结果极好。

(2)温度季节性变化、最干季度降水量、平均温度变化度范围、年平均气温、最湿月的降水量是影响百日青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

(3)当前气候条件下,百日青的总适生区面积为89.39×104km 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9.3%,主要位于西南、华南以及华东部分区域。

(4)未来气候情景下,百日青的总适生区面积变化幅度较小(10%以内)。

(5)气候变化情景下,百日青潜在适生区的主要变动区域集中在四川东南部、广西西部、贵州中部、云南北部,从当前到未来百日青适生区质心变化大体方向是先向东南迁移,再向西北迁移。

关键词:百日青;Maxent 模型;气候变化;适生区中图分类号:S 7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24)02-0038-08Prediction of Potential Suitable Areas of Podocarpus neriifolius in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LI Fulong 1,2,LI Rui 1,2,MA Changle 1,2,YANG Jianxin 1,2,WANG Lijuan 1,2,CHAI Yong 3,SUN Yongyu 4,5,6(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orticulture Sciences,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4,P.R.China;2.Southwest Research Center fo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tat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Kunming Yunnan 650224,P.R.China;3.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Kunming Yunnan 650201,P.R.China;4.Yuanmou Desert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Kunming Yunnan 650224,P.R.China;5.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Beijing,100091,P.R.China;6.National Long -Term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in Yuanmou Dry -hot Valley,Kunming Yunnan 650224,P.R.China)Abstract :Studying the potential habitable zones of Podocarpus neriifolius in 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 can help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In this study,based on the data from 39effective distribution points and 19climatic variables,the MaxEnt model,ArcGIS,R software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habitable zones of P .neriifolius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s(SSP126,SSP245,SSP370,SSP585)in the pres⁃ent(1970-2000)and the future(2050s and 2070s),an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rules of thehabitable zones as well as the migration trajectories of the center of mass quantitatively.The center of mass migration 第53卷 2期 2024年4月西 部 林 业 科 学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Vol.53 No.2 Apr .2024 ∗收稿日期:2024-01-18 基金项目:云南省农业联合重点项目(202301BD070001-150),西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科研预研基金(1821017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3Y0757,2023Y07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SRES RCP8.5情景下未来百色市芒果气候
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黄桂珍 梁骏 陈欣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2期

摘要 通过区域气候模式动力降尺度法模拟分析百色芒果生长关键期气候条件。结果表
明:未来2020s、2050s、2080s各时段,百色东南部热量资源较好,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热量
资源相对较少;西北部西林、隆林和田林降水量略趋于减少,其他县(市、区)呈现明显减少
趋势;西北部西林、隆林和田林地区,日照时数趋于增多,其他县(市、区)为明显减少趋
势。

关键词 芒果;气候资源;动力降尺度;情景模拟;广西百色
中图分类号 S1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89-02
百色市是中国芒果之乡,中国最大的芒果种植基地。截至2013年,全市芒果总面积3.59
万hm2,占全国芒果总面积的26.81%。随着全球变暖,近地层温度增加,给芒果种植提供了
有利的热量条件,但气候变化加剧低温、干旱及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又给百色芒果生产带
来负面效应[1-2]。本文应用PRECIS系统,通过区域气候模式动力降尺度方法,对百色市芒果
生长关键期气候做情景模拟分析,寻求百色芒果气候资源区域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百色
芒果对气候变化适应性,为芒果种植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中国区域SRES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动力降尺度方法,应用PRECIS模拟产生
SRES RCP8.5排放情景下广西百色区域芒果生长关键期(2—7月)50 km×50 km气候情景数
据。使用的模拟气候要素有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降水量。空间分析时段选定气候基准时段
1971—2010年、2020s(2011—2040年)、2050s(2041—2070年)和2080s(2071—2100
年)。

1.2 研究方法
1.2.1 气候情景确定。根据IPCC第4次评估报告中提出的新一代排放情景,对“典型浓度
目标”中的4种情景RCP8.5、RCP6、RCP4.5及RCP2.6分别和2000年方案中的SRES A2、
A1B和B1相对应。确定以2000年SRES A2情景相对应的RCP8.5新一代排放情景为本文主要
气候变化情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2 线性趋势计算分析。用xi表示样本量为n的某一气候变量,用ti表示xi所对应的时
间,即

xi=a+b×ti(i=1,2,…,n)(1)
式(1)中,a为回归常数,b为回归系数。a和b用最小二乘法计算。
1.2.3 模型订正。应用广西百色12个台站数据,对离站点最近格点上PRECIS模拟数据订
正。其中温度采用差值订正法:

?驻t(k,im)=t(k,im)-tERA(k,im)(2)
式(2)中,k代表台站编号,k=1,2,…,12;im代表月份,im=2,3,…,7。
计算结果对逐日模拟数据订正:
coet(k,im)=tERAd(k,im)+?驻t(k,im)(3)
式(3)中,k代表台站编号,k=1,2,…,12;im代表月份,im=2,3,…,7。
降水采用比例订正法:
?驻pre(k,im)=pre(k,im)÷preERA(k,im)(4)
式(4)中,k代表台站编号,k=1,2,…,12;im代表月份,im=2,3,…,7。
对逐日降水模拟数据订正:
coep(k,im)= preERAd(k,im)×?驻pre(k,im)(5)
式(5)中,k代表台站编号,k=1,2,…,12;im代表月份,im=2,3,…,7。
1.2.4 空间结果表达与分析。模拟结果采用ArcGIS 10软件,结合广西地理信息资料作空间
表达,空间插值法采用反距离加权法:

F(x,y)=■ fn·Wn(x,y)(6)
式(6)中:
Wn=■(7)
dn(x,y)=■(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结果与分析
2.1 未来百色芒果生长关键期热量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百色芒果生长关键期日平均气温南北两侧低、中部高。未来2020s时段,平果东北部升至
25 ℃;22 ℃等温线北移至普驮、场上、同甲、板桃、那力和逻楼镇,南移至六浩、桥业、隆
桑镇和江圩;未来2050s时段,21 ℃等温线移至革步、唐房、者隘、南那支、旧州镇及那力,
乐业和那坡变化不明显;未来2080s时段,革步、唐房、者隘、南那支、旧州镇及那力温度升
至23 ℃,者苗、安定镇和福达温度>24 ℃,具体见图1(a)。

2.2 未来百色芒果生长关键期水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百色芒果生长关键期降水量呈南部和东北部多、西北和中部少分布。基准时段及未来
2020s、2050s、2080s各时段,东北乐业、凌云;南部那坡和德保无明显变化。未来百色西北
部西林、隆林和田林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量不大,其他趋于明显减少,其中平果

2.3 未来百色芒果生长关键期光照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百色芒果生长关键期日照时数中部和东南部多、西北和北部少。基准时段及未来2020s、
2050s、2080s各时段,东北部乐业、凌云,南部那坡和德保、平果部分无明显变化;未来百色
西北部西林、隆林和田林日照时数呈增多趋势。其他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具体见图
1(c)。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百色芒果生长关键期,日平均气温南北两侧低,中部高;降水量南部和东北地区多、西北
和中部地区少;日照时数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多、西北和北部地区少。未来2020s、2050s、
2080s各时段,乐业和那坡气温变化不大,基准时段,百色东南部热量资源较好,西北部和西
南部地区热量资源较少。基准时段及未来2020s、2050s、2080s各时段,降水量东北部那坡和
德保无明显变化;未来百色西北部西林、隆林和田林降水量略趋于减少;其他明显减少;东北
部乐业、凌云,南部那坡和德保、平果部分日照时数无明显变化,未来百色西北部西林、隆林
和田林日照时数趋于增多,其他地区明显减少[3-4]。

3.2 讨论
由于芒果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较严,因而要充分掌握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及变化
规律,选择适宜百色市的优良品种,在气候适宜区开展大规模种植,加强气候条件次之地区种
植管理技术,开展芒果生长关键期农业气象服务,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及气候论证[5-6]。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还要发展深加工配套产业,形成百色市芒果生产加工一条龙,以促进当地芒果产业可持续
发展。

4 参考文献
[1] 许吟隆,吴绍洪,吴建国,等.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适应[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3.

[2] 朱海霞,吕仕仕,李秀芬,等.SPIES A2/B2情景下未来黑龙江省积温带格局的演变[J].
中国农业气象,2014,35(5):485-491.

[3] 余会康,陈安芳,阮翠冰.闽东气候变化与芒果生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
(4):63-68.

[4] 李阜樯,陈永琼,杜成勋.攀枝花气候条件对芒果生长的影响[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4):68-71.

[5] 刘锦銮.广东芒果生产的农业气候区划及合理布局[J].广东农业科学,1996(5):21-23.
[6] 张梅芳,陈守智,陈曦.云南芒果种植气候生态适应性的统计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1):68-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