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服务规范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预防接种服务PPT

预防接种服务PPT
服务范围
预防接种服务的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区的幼儿园、学校、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等 ,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相应的预防接种服务。
服务提供者与对象
服务提供者
预防接种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对象
预防接种服务的对象为所有年龄段儿童,特别是针对处于特定年龄段的易感 人群,如新生儿、孕妇、老年人等,提供相应的预防接种服务。
总结词
确保接种工作准确无误,保障儿童健康安全
详细描述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技术规范进行接种,确保操作规范、准确;对儿童身体状况进 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反应并处理;做好接种记录和统计工作,确保资料完整、 准确;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疫苗接种情况和儿童健康状况。
接种后随访与评估
总结词
对接种后儿童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接种前准备
总结词
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详细描述
接种前对儿童进行身体状况评估,确保儿童身体健康、无禁忌症;准备好所需疫苗和急救药品,并确 保其质量和安全;对接种室进行消毒和检查,确保接种环境安全卫生;提前向家长介绍接种流程和注 意事项,准备好接种记录表和知情同意书。
接种实施与记录
优化策略
政府应合理配置资源,并加强购买服务力度,引入社会力量,扩大服务供给。
服务覆盖范围局限与拓展
服务覆盖范围不足
由于宣传不到位、服务半径过大、地理障碍等原因,部分地 区居民不能享受到预防接种服务。
拓展策略
应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服务网络布局,消除地理障碍,扩大 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服务效果不均衡与改进
详细描述
定期进行电话或短信随访,了解儿童接种后的身体状况和注意事项;对接种 后出现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向家长反馈处理结果;定期对 预防接种服务进行评价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23页PPT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23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预防接种服务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明确其责任区域。
• 国家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预防接种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 关制度。 •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第一类疫苗的接种。 •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
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
•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 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 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 •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 按照预防接种工件 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 《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规范设置预防接种单位的指导
意见》(苏卫疾控〔2017〕4号)
ppt课件 3
《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规定: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为乙类传染 病。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为丙类传染病。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 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 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 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 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 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ppt课件 7
法律责任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培训PPT课件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培训PPT课件

风疹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第30页/共38页
接种剂量/剂次 酵母苗16岁以下5μg/0.5ml, CHO苗10μg/1ml、20μg/1ml* 0.1ml 1粒
0.5ml 0.5ml 0.5ml 0.5ml 30μg/0.5ml 100μg/0.5ml.
0.5ml
30
• 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 • (1)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具。 • (2)在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如被污染的注射针头刺伤,应按照有关要求处置。 • (3)注射完毕后不得回套针帽。应将注射器具直接投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或者用截针器毁型后,
人次数+加强免疫每剂次疫苗接种剂量×加强免疫人数) • 疫苗使用量按下述公式计算: • (1)疫苗年使用量=(基础免疫使用量+加强免疫使用量+特殊免疫使用
量)-上年底库存量 • (2)基础免疫疫苗年使用量=(出生儿童数+流动儿童数+漏种儿童数)
×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 • (3)加强免疫疫苗年使用量=加强年龄组人口数之和×每剂次剂量×免疫
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 (3)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
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 (4)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11
第11页/共38页
• 疫苗使用计划 • 疫苗损耗系数=疫苗使用数÷(基础免疫每剂次疫苗接种剂量×基础免疫
9
第9页/共38页
• 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以 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PPT课件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PPT课件
5
预防接种门诊的
基本设置标准
6
1.选址
尽可能设在底层或二层清洁区内。 与儿保门诊分室进行。 设醒目的标识。 进出通道与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部门分开。
7
8
2.布局
设候诊区、预检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 并有明确标志
同时接种卡介苗的,应设卡介苗接种专室 分门进出
9
10
2剂
2剂,间隔6-10周
成人剂型0、6个月 各1剂
霍乱疫苗9 甲乙肝疫苗10 狂犬病疫苗11
初免0、7、28天各1剂
儿童剂量0、1、6个月各1剂 全程免疫0、3、7、14、28天各1剂
成人剂量0、1、6个月各1 剂
各剂间最短日期间隔
(用于接种起始年龄大于规定年龄时,尽快完成全程接种)
疫苗种类
第1剂与 第2剂与 第3剂与 第2剂 第3剂 第4剂
服务时间
一至四六8:00-10:30
一至四六8:00-11:00
三四七8:00-10:30;三四13:00-15:30
一二五六8:00-10:45;一二五13:00-15:30
三四六8:00-10:30,13:00-15:30
一三四六8:00-10:30;一四13:00-15:00
二三七8:00-10:30;二13:00-15:00
2.对酵母成分过敏者; 3.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暂缓接种。 4.母亲乙肝抗原未检测或检测阳性的新生儿体重<2000克、母亲乙肝抗原
一类 二类
检测阴性的新生儿体重<2500克暂缓接种。
1.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使用免疫
0.1ml 抑制剂或其他皮肤病者;
一类
2.新生儿体重<2500克、APGAR评分<8分者暂缓接种。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ppt课件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ppt课件
通过调查接种率、免疫成功率 等指标,评估预防接种效果,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评价标准与方法
评价标准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政策文件,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预防接种服 务管理、人员资质、环境卫生与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检查、资料审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和准确性。
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提供疫苗接种服务,负责接种登记、健康教育等工作。
制定规章制度
制定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明确疫苗管理、冷链管理、接种服务 等方面的规定。
制定预防接种安全制度
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防止疫苗接 种事故的发生。
人员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
包括疫苗知识、接种技术、异常 反应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考核标准
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 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接种情况等进行采集和管理。
信息查询
受种者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查 询自己的疫苗接种情况,方便快
捷。
信息共享
预防接种门诊应与其他医疗机构 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防接种工
作的协同效率。
03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 立与实施
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预防接种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计划、政策及决策,并监督实施。
持续改进与优化
反馈与整改
将监督和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监督单位,并督 促其进行整改,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培训与交流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活 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优化管理流程
根据监督和评价结果,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和 管理制度,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解读.pptx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解读.pptx
③吸取疫苗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向上,排 空注射器内的气泡,直至针头上有一小滴疫 苗出现为止。
谢谢阅读 2019-12-3
21
A
预防 接种 操作
注射剂型疫苗的使用
④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前,应当充分摇 匀。使用冻干疫苗时,用一次性注射器抽 取核稀实释液,告沿知疫苗瓶现内场壁缓慢预注防入,轻记轻录 摇接荡种,使疫询苗问充分溶疫解苗,避免接出种现泡沫观。察 ⑤对开象启\注记射录时,勿管使理消毒剂接操触作活疫苗预。约
B、糖丸剂型OPV, 用消毒药匙送入儿童口中, 用凉开水送服。对于小月龄儿童,用少许凉开 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溶于约5ml凉开 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后口服。
谢谢阅读 2019-12-3
20
A
预防 接种 操作
注射剂型疫苗的使用
①将疫苗瓶上部疫苗弹至底部,用75%乙醇 棉核球实消毒开告启知部位。现场 预防 记录 ②接在种乙醇挥询发问后将注疫射苗器针头接斜种面向下观插察入 疫对苗象瓶的液记面录下吸取管疫理苗。 操作 预约
5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 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簿)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建卡、建证)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广播等适宜 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 、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 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通知预约、巡诊)
•核接实种工作告人知员发现现原场始记录预中防受种者记姓录名、 接出种生日期询、问联系方疫式苗等基本接信种息有误观或察变 对更象的,应记及录时更新管。理 操作 预约 • 对不符合本次预防接种的受种者,向儿童
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解释工作。
• 对因有预防接种禁忌而不能预防接种的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项,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2.接种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 相关信息,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 规定予以接种。
3.接种后,告知在接种现场观察 30分钟,及时在档案中做好记录, 预约下次接种疫苗事宜。
7
四、服务要求
(一)接种单位必须为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 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 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二)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 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防 接种服务工作。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 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 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 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排查 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 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
(四)根据预防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 预约服务的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 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 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 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 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 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 的情况。
6
三、服务流程
预防接种管理
预防接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 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 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 接种档案。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 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 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 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 地点和相关要求。在交通不便 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 式进行预防接种。
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的重点人群:如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的8月 龄~14岁儿童;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的15岁以下的儿童;开展脊灰 强化免疫的0~4岁儿童;
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其些群体性接种的重点人群,如开展 甲流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等。
3
二、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 种卡(薄)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 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 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进行 “三查 七对”无误后予以预防接种, 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薄) 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批号、效期; 七对:核对接种者姓名、年龄、疫苗 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 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 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5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 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 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之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1
பைடு நூலகம்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1.服务对象 2.服务内容 3.服务流程 4.服务要求 5.工作指标 6. 附 件
2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其他重点人群:
重点地区某些疾病的重点人群:流行性出血流行地区的16~60周岁人 群;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钩体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8
五、考核指标
建证率=年度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 数×100%。
某种疫苗接种率=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年度实际接种人数/年度内某种疫苗 应接种人数×100%。
9
六、附件 国家免疫规化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10
注:
1.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 年(月)龄。
2.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年龄之前完成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
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3.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 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 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 种。
3.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查缺补漏, 并及时进行补种。
4
(二)预防接种
3.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 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1.接种前,查验儿童档案,核对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
受种者信息。询问健康状况以及 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
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 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 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
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 处理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