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2017-11-25更新)

合集下载

2017糖尿病指南

2017糖尿病指南

要点提示•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为10.4%,各民族有较大差异•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一、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演进30多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1]。

1994至1995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64岁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28%,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为2.12%[2]。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同时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调查,该调查利用空腹血糖>5.5 mmol/L作为筛选指标,高于此水平的人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显示在18岁以上的人群中,城市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5%,农村为1.8%[3]。

2007至2008年,CDS组织全国14个省市开展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4]。

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了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5]。

2013年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显示,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6](表1)。

表1 我国7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汇总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1. 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

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男性高于女性(11.1%比9.6%)。

2. 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15.0%、汉族14.7%、维吾尔族12.2%、壮族12.0%、回族10.6%、藏族4.3%。

3. 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12.0%比8.9%)。

4. 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较高。

2013年全国调查中,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5.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

糖尿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糖尿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1.7 - 1.9% 0.6 - 1.0%
Steven V et al.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2019, 3(18);363-371
口服降糖药适应证
?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 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者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
?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可与b细胞膜上的 SU受体特异性结合关闭 K+通 道,使膜电位改变开启 Ca2+通道,细胞内 Ca2+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
HbA1c暂未列入诊断标准
? 新版指南沿用了当前糖尿病诊断标准(WHO2019版), 暂未将糖化血红蛋白列入诊断标准,原因在于:
? 1、HbA1c与中国人群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切点尚未明确, ADA提出的诊断切点(6.5%)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有待验 证;
? 2、HbA1c自身存在缺陷(如贫血和种族差异等); ? 3、我国HbA1c资料不足,测定标准化程度不够,包括测
2019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 防治指南重点解读
? 台州恩泽医疗集团路桥医院内分泌科 ? 符鸿俊 ? 专家门诊:每周二全天 ? 内分泌专科门诊:每周四全天 ? 联系电话:13968613051 ? 有事情可联系
重点更新内容
?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 ? 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 ? 糖尿病控制目标; ? 高血压控制目标; ? 新型降糖药物在中国的上市; ? 降糖药物的选择及高血糖治疗流程; ?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 手术治疗糖尿病; ?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 抗血小板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
?部分磺脲类药物有外周作用
减轻肝脏胰岛素抵抗 减轻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
磺酰脲类(SU)
磺脲类 磺脲类受体
K+ 通道 关闭

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 4.25亿人,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6.35亿人。

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为此,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专门发布了《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以引导全国人民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糖尿病。

这份指南包含了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指导,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以下将对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血糖水平,将糖尿病分为空腹血糖≥7.0 mmol/L、糖耐量受损以及随机血糖≥11.1 mmol/L等不同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该指南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体重控制以及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等方面。

指南推荐了健康均衡的膳食,包括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低脂饮食和高纤维饮食等。

此外,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合理的体重控制对于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也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指南列举了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和副作用。

根据个体的病情,医务人员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或药物组合来进行治疗,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

此外,该指南还对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详细说明。

糖尿病往往会引发其他心脑血管、肾脏和眼科等合并症,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针对不同合并症的特点,指南提供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和药物治疗方案,以减缓疾病的进展。

总的来说,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旨在提供科学、系统、实用的指导,帮助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糖尿病。

同时,该指南也强调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理念,这对于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持血糖稳定。
饮食调整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 ,包括减少高糖、高脂肪、高 盐、高蛋白等食物的摄入。
规律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 血糖和体重,建议进行有氧运
动,如快走、游泳等。
药物治疗
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包括 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等,
以控制病情。
教育内容与方法
疾病知识教育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知识,提高对 疾病的认知。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定期肾功能检查
01
02
03
监测尿白蛋白
尿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 重要标志物,需要定期检 测以评估肾脏受损情况。
监测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 尿素氮等指标,可反映肾 脏的排毒功能。
监测尿量
尿量变化可提示肾脏的浓 缩功能,如夜尿增多常提 示肾脏受损。
其他相关检查
血压监测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重 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 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 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以下,以预防心
血管事件和肾脏损伤。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 剂(ARB)类药物,以降低尿蛋
白和保护肾功能。
血压控制应结合饮食调整和运动 治疗,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血脂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控制在2.5mmol/L以下,以
背景和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 ,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将明显加快。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2型糖尿病作为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近年来进行了多次更新。

在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标准、治疗策略、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其中,一些新的观点和变化值得我们。

新指南强调了糖尿病的预防。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新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与国际接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更加科学和准确,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并指导治疗。

新指南还强调了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新指南强调了综合治疗的概念。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还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

新指南也强调了自我管理和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更新是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新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2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类型:本文为解读文,旨在解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关键内容,为读者提供关于2型糖尿病防治的全面认识和有效方法。

搜集资料:为了撰写此文,我们搜集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原文及相关学术研究、临床案例等方面的资料。

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外知名糖尿病专家对于指南的解读和分析。

整理思路:在搜集到足够资料后,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

我们将指南中的关键内容提炼出来,包括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高危人群、预防措施、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方法等。

然后,我们根据这些内容,结合相关学术研究和实际案例,构思出自己的解读思路和框架。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精选全文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02
本指南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制定糖 尿病肾病防治政策的参考依据。
02
CATALOGUE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 病肾病发生和发展 的重要因素。
肥胖
肥胖可增加糖尿病 肾病的发生风险。
原发性糖尿病
尤其是1型糖尿病, 是糖尿病肾病的主 要病因之一。
高血压
高血压可加速糖尿 病肾病的进展。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UACR是反映肾脏受损的指标之一,正常值 小于30mg/g。当UACR升高时,提示肾脏 受损。
e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 为90-110ml/min。当eGFR下降时,提示 肾脏功能受损。
病理检查
其他相关检查
对于疑似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肾 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骨关节炎
02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骨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神经性关节病
03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神经性关节病,导致关节畸形、僵硬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讲座
组织知识讲座,向患者传 授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如饮食控制、运 动锻炼、药物使用等。
自我管理
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使其能够自觉执行治疗 方案,控制血糖、血压和 血脂等指标。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饮食原则
指导患者遵循低糖、低脂 、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 则,控制总热量和营养素 的摄入量。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 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起重要作用。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
降低高血压,减轻肾脏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