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音乐对影片的重要性
浅析影片中的节奏感

浅析影片中的节奏感
影片中的节奏感是指影片整体叙事的速度、节奏和节奏变化的感受。
它是电影艺术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节奏感来引导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创造影片的紧张感、
悬疑感或者幽默感等等。
影片中的节奏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构成的。
首先是剪辑节奏。
剪辑节奏通过不同镜头
的拍摄和编辑之间的快慢、频率和节奏变化来创造影片的节奏感。
例如快速剪辑可以提高
影片的紧张感和速度感,而缓慢的剪辑可以创造出影片的宁静感和思考感。
其次是音乐节奏。
音乐作为影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来传
递影片的情感和氛围。
不同的音乐类型和节奏可以为影片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激烈的音
乐节奏可以增强影片的动作感和战斗感,而平缓的音乐节奏可以营造出影片的轻松感和温
馨感。
还有是演员表演的节奏感。
演员的表演方式和节奏感可以直接影响到影片的整体节奏。
演员的表演态度、语速和动作都会影响观众对影片的感受。
例如快速而激烈的表演可以增
强影片的紧张感和刺激感,而缓慢而沉稳的表演可以创造影片的安静感和内敛感。
最后是导演的节奏感。
导演作为整个影片的创作者和决策者,通过对影片整体节奏的
把握和掌控来创造出影片的节奏感。
导演可以通过镜头运动、音响效果和剧情安排来调整
影片的节奏感。
例如快速的剧情推进和令人吃惊的剧情转折可以增加影片的节奏感和紧凑感,而慢节奏的叙事和平缓的剧情发展可以创造出影片的宁静感和深度感。
电影音乐世界的又一颠峰之作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

电影音乐世界的又一颠峰之作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浅析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的音乐魅力,这部由才华横溢的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电影,自1998年上映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在《海上钢琴师》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影片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深远的艺术意境。
本文将通过对影片音乐的分析,解读电影音乐如何与影像相结合,共同塑造出一个令人陶醉的音乐世界。
我们将从电影音乐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逐步揭示音乐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与剧情、人物和导演的艺术构思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部视听盛宴。
本文还将关注电影音乐对于影片情感表达的作用,分析音乐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以及导演的情感倾向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音乐魅力,以及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二、影片音乐概述《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以音乐为灵魂、大海为背景的感人至深的电影。
该片通过描绘一位从未踏足陆地的天才钢琴师“1900”的传奇人生,让观众在音乐与画面的交织中感受到生命的深沉与广阔。
影片的音乐部分,无疑是整个作品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是情感的载体,更是故事叙述的重要元素。
影片的音乐由导演与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共同创作,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情感,将音乐与影片完美融合,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情怀的音乐世界。
莫里康内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将爵士乐、古典乐和民间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影片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音乐内涵。
在影片中,音乐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情节的推动。
它时而激昂热烈,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时而柔情似水,如同月光般洒落人间。
浅析电影音乐中功能性音乐的作用

浅析电影音乐中功能性音乐的作用摘要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电影音乐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现实性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另一类是功能性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
功能性音乐在电影中起着传达影片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连接影片画面,描绘时空背景,增强观众感官的作用。
通过电影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使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达到完美的融合。
关键词电影音乐功能性音乐作用一、电影音乐概述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
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电影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的体现,都受影片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有时,音乐的听觉形象还要与语言、音响效果的听觉形象相结合。
电影音乐的性质与特点:电影音乐就是为电影进行配乐,在适当的场景和情节中加入适合的音乐,是整个电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烘托电影效果的重要工具。
它不同于其他音乐是因为它是要体现影片的艺术构思和创作,从早期的纯交响配乐到随着时代发展而创新的电声音乐,电影音乐有机的结合了各种传统音乐要素以及新兴的各种流行音乐元素,逐渐步入了与电影配合相对完善的时期。
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电影配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
现实性音乐包括在电影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或歌曲)。
例如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音乐(或歌曲)、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节日歌舞、街头小唱、街头音乐以及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的音乐。
还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与对唱、独奏与合奏等等。
功能性音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中音乐的功能美学——浅析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造型”作用

影视作品 中的声音 自 12 7年 , 世 界 上 第 一 部 有 9
、
一
二、影视声音中的音乐
影 视 音 乐是 影 视 艺 术 作 品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影 视 艺术 诠 释 的 纽 带 。 首 好 的影 视 音 乐作 品 ,对 整 个 影 片 的成 败 起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通 常一
风 格 , 阐释 影 片 主 旨。
者 ,匈 牙 利 著 名 电 影理 论 家 巴拉 美 学 中指 出 :在 艺 术 里 ,只 有 当 它发 现 并展 示 了我 们 的 眼 睛 或 耳朵 迄 未 看 到 或 未 听到 过 的某 些 东 西 时 ,这
一
[ 关键 词 】影 视
音乐
造 型
d i (3 6  ̄.s .c)— 9 62)11 .( o : ) 9 9 in 1)2 6 1 ( .7() 1. s ( 1 )8
影 视 艺术 兼 具 了时 间 艺 术 与 空 间
艺 术 的特 性 ,它在 延 续 时 间 中展 示 画 面 ,构成 完 整 的银 幕 形 象 :它 在 画面 空 间 上展 开 形 象 ,使 作 品获 得 多种 手
≯耍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二]圆 『 二 二 — — — — j 【 卞二 二 — — — —— — _ _ 撙莉 甄
影视 艺术 中音乐 的功能美学
— —
浅析音乐在 影视作 品中的 “ 遣蟹’ 作用 ’
【 要 】影 视 音 乐是 影 视 艺术 作 品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是 影 视 艺 术诠 释 的 纽 带 摘 首好 的影视 音乐作 品 , 对整个影片的成败起 着至关重要 的作 用。 艺术领域 , 在 造型 艺术是通过视 觉展 现形 象,具有直观 性 ;而音 乐虽然是 听觉艺术 ,也恰 恰 因 为其 较 画 面 而 言 的抽 象性 ,反 而 能对 具 象或 抽 象的 形 象进 行 阐释 . .
浅析音乐在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作用

浅析音乐在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作用作者:胡丁文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6期摘要:田晓鹏导演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上映以来,票房大卖,口碑爆棚,是一部国产动画的逆袭,片中多处配乐点燃大家的热情。
尽管该片上映以来,对于该片的影评多如牛毛,但系统的关注音乐部分的文章却所见甚少。
本文从《大圣归来》的音乐入手,分析了影片中不同的音乐形式——原创配乐、民族音乐以及引用歌曲,本文试图找到所用音乐形式完美统一于影片的原因所在,能够让大家从心理上、审美上得到满足,并且在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对民族性的刻画上下了功夫,对传承和延续本民族文化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圣归来》原创配乐引用歌曲民族化特征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59-03一、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创作背景及内容简介看了《大圣归来》这部动画,观众肯定会觉得有些熟悉,很像我们国家在60年代拍摄的一部国产动画片,名叫《大闹天宫》。
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的动画大片,至今为止,相信看过的观众都记忆犹新。
而现在这部由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是根据我们中国的传统的神话故事《西游记》改编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和演绎,这部动画电影是一种新的思路,展示了一段新的故事,是一次将民族题材和现实题材完美结合的佳作。
影片的主角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孙悟空和唐僧,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救的故事。
只是片中的唐僧的名字是一个叫做江流儿的小和尚,在无意中解救孙悟空中,两人互相陪伴一路,互相扶持鼓励,最后完成对自我救赎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每年的7月份是所谓的“国产电影保护月”,也就是美国超级英雄退让,给国产电影挤口饭吃。
效果很明显,许诚毅导演的《捉妖记》和董成鹏的《煎饼侠》几乎瓜分了票房。
而像《少女哪吒》这样的小众文艺片,基本上就只能做影院一日游。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电影《音乐之声》中歌曲《雪绒花》为例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电影《音乐之声》中歌曲《雪绒花》为例蒋珊【期刊名称】《当代音乐》【年(卷),期】2024()6【摘要】本文以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为例,对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音乐在电影情节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影与音乐的融合不仅对电影有很大的帮助,更让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音乐与电影情节紧密相连,承前启后,让观众在欣赏优美旋律的同时,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电影的内涵和意义。
电影音乐能够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表达影片丰富的内涵,也可以成为剧情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推动剧情的发展。
电影音乐有助于突出影片的主题,帮助观众明确电影的思想意义。
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非常重要,能够很好地说明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当然,音乐与电影的结合是一种艺术形式,这预示着一种新的趋势——将音乐和电影艺术融合得更完美、更和谐。
其目的是在现有基础上探索两者如何做到尽善尽美地结合,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能深刻内在地打动人心。
【总页数】3页(P161-163)【作者】蒋珊【作者单位】中北大学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59【相关文献】1.英文原声电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电影《音乐之声》为例2.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意义——以《钢琴家》《音乐之声》《海上钢琴师》等为例3.歌曲微电影制作中的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启示r ——以原创音乐微电影《meet each other》制作为例4.浅析音乐对于电影中的美学作用——以《音乐之声》为例5.钢琴音乐在电影表现中的美学研究——以《钢琴家》《音乐之声》《海上钢琴师》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电影《卧虎藏龙》背景音乐的情感暗示作用

全文报告单总复制比:43%,红色重复:23%,橙色重复:20%绿色表示没有重复,橙色表示重复度较低,红色表示重复度较高,需修改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立足音乐角度,以影片《卧虎藏龙》为例,深刻阐述影视背景音乐对影视作品中的情感作用。
本文结合影视作品《卧虎藏龙》的案例总体概括了音乐在影视作品当中的主要功能,详细介绍了影视音乐的相关理论及具体的作用,其中针对影视作品《卧虎藏龙》当中的音乐内容包含: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场景音乐、插曲的特点和作用。
重点分析了影视作品《卧虎藏龙》当中背景音乐的情感暗示作用。
本文研究了影视背景音乐方面的概念以及其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重点分析了《卧虎藏龙》电影中背景音乐的情感暗示作用,让更多电影爱好者深入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体会影视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背景音乐;卧虎藏龙》音乐研究;情感暗示作用浅析电影《卧虎藏龙》背景音乐的情感暗示作用一、引言《卧虎藏龙》2000年震惊全球的华语大片,引人的武打设计,精彩的对白,伤感的音乐,无一不是这部荣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亮点。
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卧虎藏龙》的音乐获得“最佳原创音乐奖”卧虎藏龙》的配乐由旅美大陆作曲家谭盾谱写,国际知名的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主奏。
有人说:看完了《卧虎藏龙》真的很难说清,是音乐成就了影片,还是影片成就了音乐。
影视音乐在人们观赏影片时对观众的影响是极深的,促成影片主题与观众情感的融合。
苏联著名电影导演E•吉甘曾这样说过:与画面动作配合着适当的音乐,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有高度感染力和深刻思想涵义的音乐视觉形象。
看来,在影视艺术里,音乐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艺术因素。
影视艺术已有百余年的发展,而影视音乐成为一种独具魅力与艺术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在电影作品中主要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使影片更加立体,更加具有想象空间。
使得观众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对影片的环境展开进一步的联想,深入观众的内心。
浅析电影《和你在一起》中的配乐

17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9二乐章首先由管乐组缓缓展开之后双簧管奏出田园风格的旋律,清新中夹杂着些许的荒凉,婉转而打动人心。
第三乐章是快板,这是整部作品中最动力性的乐章,优美旋律中不乏震撼的气势。
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d 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的其第二乐章,因维尼亚夫斯基的浪漫曲而出名,主题与伴奏部分上行的三连音优美动听。
《苏格兰幻想曲》是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代表作,此创作于1879至1880年间,全曲包括序奏及四个乐章。
作者在每个乐章中加入了古老的苏格兰民谣,成为由序奏及其他四个乐章组成的由小提琴担任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幻想曲。
法国作曲家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是特意为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于1873年所创作的,全曲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均为一种西班牙舞蹈节奏旋律线条的多变表现了西班牙人的热情奔性格。
柴可夫斯基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所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这首协奏曲创作1878年,第一乐章结构宏大演奏时间长达19分钟,音乐以平静引子进入,独奏小提琴奏出歌唱性的音乐主题,气息宽广抒情。
之后变为活跃的节奏,小提琴技巧性音乐给人向上奋进的感觉,尤其在华彩乐段乐曲达到了情感的方面的高点。
在第二乐章中旋律平静柔美,第三乐章先是管弦乐队奏出热烈的引子,然后整个曲子展现出了一幅俄罗斯人民载歌载舞的演出画面。
2、中小型乐曲《查尔达什舞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蒙蒂最受欢迎的小提琴作品之一,查尔达什是匈牙利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拉绍”,速度缓慢但有歌唱性;第二部分是“弗里斯”急速欢快,这首曲子就是根据这种舞曲的典型特点创作而成的。
《沉思》又叫做《冥想曲》,是法国作曲家马斯涅的著名歌剧《泰伊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的间奏曲,创作于1894年,也是马斯涅的代表作,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经典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浅析电影音乐对影片的重要性)
* *: *** ****: ** 学科专业: 音乐 班 级: 10艺术 提交日期: 2015年4月 摘要 电影在问世的最初20年里,最遗憾的就是缺少音乐。音乐作为影片的构成要素,作用非常巨大,且日益显示出对电影的重要性。欣赏一部电影时,除了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就是音乐了。一部好的影片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优美的音乐。或许就是有了这些音乐,有些电影才被历史留住。若干年后,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思绪就会把我们带回那段特定的画面中去。大概这就是电影中的音乐。
关键词:
电影 音乐 功能 电影,是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音画艺术。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影在问世的最初20年里,最遗憾的就是缺少音乐。音乐作为影片的构成要素,作用非常巨大,且日益显示出对电影的重要性。正如著名导演弗·科波拉所说:“音乐,是电影幻觉的生命。”法国著名导演帕·谢罗也说:“一部影片若无音乐,就如同一只脚走路。所以若要我回到没有音乐的年代,我宁肯不拍电影。”许多著名导演关于音乐对影片产生的影响都十分重视,并且在自己的影片中都将其拿捏得非常准确,表达得恰到好处。可见,电影音乐作为影片的构成要素,对电影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把电影影像与声音配合的想法,几乎是与电影本身俱生的;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电影都是默片。默片年代,亦被称为“银幕年代”。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很多小镇或住宅区的戏院都有琴师。在1910年代开始,很多大城市开始有管乐师,或整队管弦乐团。给默片的乐谱多是即兴创作的。1895年12月28日,在卢米埃尔电影于巴黎的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现场钢琴师。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磺》、《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无声影片注定要被有声电影淘汰。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好的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地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 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录音技术与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视听统一的综合性。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但特别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电影音乐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
电影音乐的分类: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分为两大类: 一、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现实性音乐包括在电影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或歌曲。例如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音乐或歌曲、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节日歌舞、街头小唱、街头音乐以及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还包括引人注目的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与对唱、独奏与合奏等等。这类音乐或歌曲都是由剧作家、导演事先在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中安排的。 二、功能性音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在电影中,虽然从音乐出现的方式上分为两种类型,但在实际的运用上常常相互转化,有时从现实性的音乐转化为功能性的音乐,也有时从功能性的音乐转化。这两种音乐在具体影片中是相辅相成的,有时两者亦可融为一体,难以分辨。
电影音乐又分为了几个部分,分别是:主题音乐(多指片头曲,片尾曲),背景音乐,插曲。不同的音乐在在影视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一、主题曲或主题歌是在电影、电视剧等作品中,用来代表作品的主要乐曲或歌曲。被认为对一影片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插曲。如《银河》(MOON RIVER)则是《第凡内早餐》的主题曲。在不同国家上演、播放的作品,有时会由于不同的风俗民情等因素,会另请填词人以本土语言重新填写歌词,并会另请歌手、配音员或其他人士代唱。例如欧美地区,几乎都会把歌曲与歌词重新改写,影像则是会和原作品有部分差异。一般而言,主题曲是指片头曲;但有时主题曲是另外一首,而非片头曲;而且有时片尾曲或插曲也被视为主题曲。电影主题曲是指代表影片主题的歌曲,或因风行而被认为对一影片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插曲。它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优秀的主题曲还能起到宣传电影的作用。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起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音乐一般在片中主要段落、主要人物或体现主题思想的时候出现。 通常主题音乐是以器乐曲形式出现,也有采用人声哼唱形式出现的乐曲。音乐在剧中的其他时候可能会以主题音乐的变奏形式出现,起辅助作用。确切地说,主题音乐最能反映剧作主题以及深化主题故事及人物,同时也能起到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可以说它是影视的灵魂和精华。影片《追捕》中,每当关键时刻或凸显杜丘的人物形象时,总会伴随着相对低沉而略带激情的主题曲,很好的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氛围同时也彰显了杜丘的人物形象,他总能在危机时刻化险为夷,深深地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 二、片头曲 在不同国家上演、播放的作品,有时会由于不同的风俗民情等因素,会另请填词人以本土语言重新填写歌词,并会另请歌手、配音演员或其他人士代唱。例如欧美地区,几乎都会把歌曲与歌词重新改写,电影则是会和原作品有部分差异。台湾、香港动画歌曲中,亦有部分歌曲有改唱一般而言,主题曲是指片头曲;但有时主题曲是另外一首,而非片头曲;而且有时片尾曲或插曲也被视为主题曲。 三、片尾曲(电影电视结束曲)简称ED,剧末出现有些时候是直接叠在本片最后一段后开始播放。片尾曲中常表示的讯息有演员或配音演员、编剧或脚本、电视剧幕后工作人员或动画原画及动画制作人员、相关公司成员、鸣谢机构或人士、片尾曲词曲歌手等。一首好的片尾曲能让观众的兴趣保持下去,甚至也会拉动作品的人气,可谓是点睛之笔。 四、背景音乐简称BGM,也称配乐,每当我们走进豪华的宾馆咖啡店等,音乐早已融入内部装潢体系,大堂、走廊、餐厅、卧室,背景音乐如看不见的潜流,无处不在,轻轻流淌,曲水流觞之间,给人们美妙享受。电影是背景乐常见载体,往往一部热播的作品总是伴随着优美感人的背景音乐,有的是专为其创作的,有的引用前人的名曲,背景音乐已成为一部成功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音乐,也是一部电影是否优良的重要考评对象。音乐的风格、节奏、旋律都可能对影响很多人,很多电影是因为音乐而深入人心。背景音乐除了感动情绪,还能带动情绪,让电影剧情显得跌宕起伏。背景音乐在制作前,首先需要对音乐的整体风格进行设计。并且对于不同的风格需要采用不用的音乐配器。通常用于调节气氛,插入于对话之中,能够增强情感的表达,达到一种让观众身历其境的感受。在电影作品中,作为背景衬托的音乐,通常是无人声的。真正意义上的BGM起源于欧洲的戏曲,自电影有声化之后BGM得以迅速发展。它不仅需要配合画面的情节发展,还必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因其重要性,很多都会把BGM抽取出来,收录进相应的原声带OST里,作为副产品发售。背景音乐指在影视剧中,伴随或穿插在其中的音乐,一般多为器乐,也称作配乐。背景音乐可以是专门创作的,也可以是剧中主题歌或者主题音乐的变化发展。它们可以大段或零散的使用,在剧中可以出现一次或多次。其作用是为了渲染气氛,增强故事或者景物的表现力,起到和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的作用。影片《燃情岁月》中,有一段非常悠扬的背景音乐,旋律优美而动听,给影片增色不少。本片的音乐由詹姆斯霍纳作曲,他用深沉、忧郁、悲壮、平静的蓝色基调勾勒出一个发生在美国西部草原的传奇故事。钢琴声慢慢响起,宁静中引出大气,继而转向以小提琴声为主的交响乐,犹如史诗般恢宏。在影片优美的弦乐声中可以感受到人世沧桑,世事变迁,老去的房屋,荒芜的土地……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影片当中,音乐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五、插曲配置在电影中,会点染影片的特定情绪。在电影中,通常有一种出现在一些重要的场景内,针对某一具体情节的内容而创作的,用以描述某种事物,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和情绪,或表现人物的特定心理的歌曲,我们称之为插曲。它与剧情发展紧密联系,主要发挥着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烘托气氛,推动剧情戏剧性地发展,以及担任某种转场、闪回的作用。在影视剧中插曲同样具有主题歌曲的远期和轰动效应。我国经典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中人物众多且复杂。而插曲也是十分繁多,但是每段插曲都能很好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如《葬花吟》一曲,体现出林黛玉孤女无依、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如败落的花朵一样无力,激起无数人的怜悯与感叹。又如《聪明累》一曲,用辛辣嘲讽的语气直接阐明了王熙凤的一生,从叱咤风云到草席裹尸,强烈的对比使观众容易体会到她的悲惨境地。
音乐与电影画面的关系分类: 按音乐与电影画面的关系,又可分为4种: 一、音画同步:音乐基本上与电影画面吻合,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观众在观看电影画面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音画关系。 二、音画平行:音乐并不解释电影画面,而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将画面贯串起来,造成一种完整的形象。例如电影画面是一组短镜头,描写时间过程、人物成长或脑海中回忆的各种片断时,音乐只写出一种情绪或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电影画面的蒙太奇(电影剪辑)更为凝聚集中,以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三、音画对位:音乐与电影画面形成类似音乐中两个声部的对位关系。时而同步,时而不同步,甚至与电影画面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内容上造成对立、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电影画面的涵义,产生一种潜台词,形成新的寓意,使观众得到更深的审美享受。 四、音画游离:这是60年代以后电影音乐的一种新趋向。电影音乐并不直接为剧情服务,而是起到扩大空间——延续时间的作用,它并不渲染影片的细节,而是用相当独立的姿态以自身的音乐力量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观众可以在音乐与画面游离的情况下,自己领悟影片的真旨,得到丰富的联想与感受。如日法合拍影片《广岛之恋》就属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