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生物检验与检测方向)

生物科学(生物检验与检测方向)
生物科学(生物检验与检测方向)

生物科学(生物检验与检测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二级类生物科学类

专业代码071001

英文名称Biological Science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动植物检验检疫、农畜产品卫生安全监测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分离、提取及检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农畜产品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各类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和食品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从事监督执法、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具有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3)具备从事生物检验与检测相关领域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基本技术。

(4)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及艺术修养以及创新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对生物科学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了解生物科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国家生物高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2、能力结构

(1)具有常见生物资源鉴别和标本制作的能力。包括生物绘图、显微观察、显微装片制作、生物特征描述、检索表的使用及常见动、动植物的识别、鉴别能力。

(2)具有常规生物检测的实验操作能力。包括常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操作

和维护能力和综合运用生物检验和检测技术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分离、培养、鉴别常见患病动植物病原及动植物产品的检疫能力。

(4)具有常见各种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分析、提取和检测的能力。

(5)生物检测相关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借助相应工具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及检索科技文献的能力。

(7)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有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和生物学专业软件的能力。

(8)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9)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10)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具备开展创新实验和应用技术创新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强烈的公德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甘于吃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等道德素质。

(2)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科学文化、职业文化、技术文化等文化素质。

(3)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技巧,合理的信念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评价自己和客观评价他人,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等身心素质。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专业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四、主干学科

生物学医学农学

五、专业核心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植物生物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组织结构与植物类群的分类。通过对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同时了解植物的基本类群及相关群的特征;掌握植物学中基本的专业术语与基本理论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从事科研、动植物病虫害识别和疫病检验分析等相关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结合《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动物生物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解剖结构知识和动物的类群知识。通过对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各类群生态习性、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生理,生殖生理,以及各类群的分类、主要的种类,与人类的关系,各类群的进化和发展等内容。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从事生物学科研、动植物病虫害识别和疫病检验分析等相关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生物化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两部分,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糖、脂、蛋白质、核酸、酶和辅酶的结构、性质、生物学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蛋白质、核酸的分析技术。糖、脂、蛋白质和核酸在机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过程中二氧化碳、水和ATP的生成。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调节控制。为后续生物学相关课程学习及从事生物学科研工作、生物活性物质分离与检测、动植物疫病检验分析等相关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遗传学: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入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从而揭示生物体的性状从上一代到下一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方法途径。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遗传规律和方法以便于理解我们周围生物种的改良和新的创造。为后续生物学相关课程学习及从事生物学科研工作、动植物疫病检验分析等相关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微生物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

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为从事微生物科研工作、生物工程发酵、动植物疫病检验分析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细胞生物学:本课程是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全面系统地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内容包括正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各部分的化学组成和新陈代谢活动,了解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等基本生命活动的规律,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表达及其调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动植物疫病检验分析相关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分子生物学:本课程是从分子水平上掌握细胞的功能并揭示生命的本质。主要内容包括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分子相关科研工作、动植物疫病检验、活性物质分离检测分析相关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免疫学: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免疫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免疫学相关科研工作、动植物疫病的免疫学检验分析相关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动植物及病虫害认知实习、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

七、学制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修业年限四年,要求修满180学分。

八、毕业条件

学生四年学习期满,完成并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可毕业。

九、授予学位

本科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理学学

士学位。

十、课程体系构成及学时学分比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