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波罗乃兹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祖自祖灵灵的歌——肖邦波肖邦波罗罗乃兹赏兹赏析析

2013-3-20来源:《爱乐》2013年第1期作者:李鹏程人气: 394中国音乐学网 打印本文 关闭窗

尽管肖邦只写钢琴音乐,他却在这个狭窄领域内涵盖了众多音乐体裁样式,并在系列创

作中延展着每种体裁的潜能。于是,我们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听到忧伤,在夜曲中听到愤怒,

在练习曲中听到艺术,在前奏曲中听到深刻,在波罗乃兹中听到轰隆隆的炮声。

波罗乃兹前传

波罗乃兹(polonez )原本是波兰乡间的下里巴人,在17世纪经贵族们加工整理,摇身

一变成为波兰宫廷的阳春白雪,很快传遍欧洲,并在18世纪中叶被冠以沿用至今的法文名

称“polonaise ”。 这种3/4拍的舞蹈,有着鲜明的男性化节奏特征:标志性的后十六(俗称

“马蹄型节奏”)加上稳健的八分或四分音符,像是一个华美的骑兵方阵稳步前行;而每个

乐段常常结束于弱拍,给人从容不迫的稳健感。

这种舞曲所特有的动力性节奏,吸引了巴洛克时期诸多作曲家。1705年,旅居波兰的

泰勒曼(G.P.Telemann )着迷于波兰音乐的魅力,回德国后,他便将波罗乃兹插入到器乐

组曲中。巴赫随之在《第六法国组曲》和《第二乐队组曲》中加入了波罗乃兹,原本作为舞

曲的伴奏音乐此时已渐渐成为一种纯音乐体裁。

19世纪前后,波罗乃兹作为钢琴独奏曲风靡一时。贝多芬的《C 大调波罗乃兹》

(Op.89)、舒伯特的10首波罗乃兹(四手联弹,D599、D824)以及韦伯的《降E 大调大

波罗乃兹》(Op.21)代表了那一时期波罗乃兹的典型风格——贯穿的波罗乃兹节奏型,四

平八稳的旋律线,棱角分明的乐句——显然,此时的波罗乃兹保留着宫廷仪式气息,它所蕴

藏的巨大英雄能量尚未被人挖掘。

民族激情总是在主权被侵犯时才被点燃,民族音乐在充满压迫和苦难的岁月里总能获得

巨大发展。1795年,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整个19世纪,波兰几乎没有独立

主权。19世纪初,波兰民族乐派兴起,一批音乐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波兰民间舞曲节奏。

在他们的交响曲、协奏曲和歌剧中,随处可见波罗乃兹和玛祖卡的影子。奥涅斯基

(M.K.Ogiński )和席曼诺夫斯卡(Maria Szymanowska )都曾写过大量波罗乃兹舞曲,但

依旧受古典模式和风俗舞曲的束缚,缺乏个人情感的表现。

肖邦早期波肖邦早期波罗罗乃兹概况

真正将波罗乃兹铸成艺术精品传遍世界的,还是终生远离故乡的肖邦。在今人眼里,肖

邦之于波罗乃兹,正如皮亚佐拉之于探戈,代表着一个民族千百年的沧桑。

只有钢琴,是这个漂泊者终生的伴侣,他所有要说的话,都对钢琴说尽了。他的钢琴曲

里,有女性的阴柔,也有男性的阳刚;有巴黎沙龙的浮华,也有波兰民间的粗犷。从肖邦的

波罗乃兹创作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钢琴诗人从古典华丽转向民族悲情的成长道路。

可以说,波罗乃兹是肖邦音乐创作的起点和终点。肖邦7岁时写出了第一部《g 小调波罗

乃兹》(这是他生平第一部作品),36岁时留下最后一部《降A 大调波罗乃兹幻想曲》(他

最后一部大型作品)。波罗乃兹像是来自故乡方向的一道光,慰藉着每次曲终人散后的空

虚,宣泄着恨不能与乡友共战斗的自责,照耀着不知通往何处的远方。

肖邦共写出了约20部波罗乃兹,具体数目众说纷纭。在他20岁之前就已经写出了至少

10部波罗乃兹,但没有一首被他编入作品号内的。肖邦是个完美主义者,生前明确不准出

版遗作,因为他认为这些遗作不能代表真正的自己。这份遗嘱终究是被背叛了,对于肖邦或

许是不幸,对后人却是大幸。我们今日听肖邦的圆舞曲、夜曲、玛祖卡,总能从那几首遗作中听出另一番味道。页码,1/7(W)w

肖邦7岁时写出了《g 小调波罗乃兹》和《降B 大调波罗乃兹》,如果说后者出自一个儿

童之手还算正常的话,前者所透露出的灵动乐思和纯熟技巧就让人难以置信了。《g 小调波

罗乃兹》随即被印刷出版,华沙报界惊呼:“这首波兰舞曲的作者是一个仅有8岁的小男

孩,他是一个真正的音乐天才。”而他11岁写出的《降A 大调波罗乃兹》在主题、调性、和

声以及篇幅上都作了更大扩展,并且预示了肖邦日后富有代表性的“tubato ”节奏。此曲献

给他的启 蒙 老师兹尼(Wojciech Żywny ),正是这位老师,帮助肖邦从小就掌握了维

也纳乐派语汇。此时肖邦的波罗乃兹还完全浸泡在海顿的童趣里,随着岁月增长,他的“马

蹄型节奏”会历经莫扎特的明净,最终抵达贝多芬式的激情。

作于16岁时的《降b 小调波罗乃兹》,表明肖邦已开始尝试浪漫幻想风格的波罗乃兹。

这部作品的手稿标题上写着:“献给纪尧姆·科尔伯格(Guillaume Kolberg ),再会!”

这首乐曲一开始就流露出浓郁的抒情性格,在查尔达斯式的旋律涌动中,波罗乃兹的节奏型

已模糊不清,正襟危坐的呆板形象已被极尽装饰的乐句咏叹代替。而在乐曲中部,肖邦更是

直接引用了罗西尼《贼雀》第一幕中那段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来到我的怀中》(Vieni

fra queste braccia )。据纪尧姆的兄弟奥斯卡·科尔伯格(Oskar Kolberg )回忆,1826年

肖邦和纪尧姆在一所剧院观看了《贼雀》,纪尧姆非常喜欢这段旋律,于是肖邦将它变为这

首乐曲的中部。罗西尼原先的D 大调旋律在这里变成降D 大调,不时出现的波罗乃兹节奏在

这个幽怨的咏叹调中充满了离别惆怅。

1830年,在准备前往维也纳的兴奋不安中,肖邦开始写作两部形式独特的波罗乃兹:

《C 大调引子与华丽波罗乃兹》(Op.3,大提琴与钢琴)和《降E 大调华丽大波罗乃兹》

(Op.22,钢琴与乐队),这两部作品标志着肖邦已经对传统波罗乃兹的形式驾轻就熟。

《降E 大调华丽大波罗乃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年写出的《e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11),可以看出此时肖邦写作波罗乃兹倾向于宏伟华丽的风格,可惜此曲的乐队部分

形同虚设,并未达到预期效果。4年后,肖邦在这部作品的开头加了一段《柔和的行板》,

起到前奏曲的作用。

在此之后,离开故土的肖邦余生只写了7部波罗乃兹,它们在民族主义的激情中,将这

个舞曲体裁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舒曼那句著名的“埋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实际上

指的就是肖邦的这7部波罗乃兹。

肖邦成熟期波肖邦成熟期波罗罗乃兹赏兹赏析析

肖邦最后7部波罗乃兹被许多评论家形容为“完美”。音乐作品很容易做到完整,却很

难做到完美,因为完美之作往往会超出完整结构框架,没有模板可循。这7部作品彻底摒弃

了早期华丽炫技风格,转而以一种充满力量的崭新音乐语言,从各个角度,扩张着传统波罗

乃兹的ABA 三部性曲式框架,表现着英雄化和戏剧化的浪漫情怀。

由于和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气质,钢琴家时常会将这7部波罗乃兹连缀成一册演奏。如

弗朗索瓦版(Samson Francois ,EMI:5099921296659)、考利版(K.A.Kolly ,Meister

Music:2038-39)、比芮版(Idil Biret ,Naxos: 8.554534 )等,RCA 于1991年发行的鲁宾

斯坦(Artur Rubinstein )演奏肖邦全集,也只收录了这7部波罗乃兹。鉴于鲁宾斯坦版流传

最广,本文就参照这个版本录音,结合乐谱略作赏析。

1.升C 小调波罗乃兹(Op.26 No.1 )

Op.26的两首乐曲皆作于1835年,献给德索尔(Joseph Dessauer )。

引子(1~4小节)从低音区斩钉截铁的反附点节奏开始,力度渐强至fff ,陡然转至高音

区,在不协和的重属导七和弦上八度大跳,像一股桀骜不驯的力量在樊笼里挣扎。短短4小

节,7秒钟,一个音阶,一个终止式,已经让人血脉贲张。

首部主题A 力度松弛下来,在连续后十六节奏中爬升,不时升高的主和弦三音使得一丝

光亮透过缝隙,让紧张的情绪得以舒缓片刻。片刻之后的中段B (52’’)延续了引子的低音页码,2/7(W)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