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假说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期中介语理论,二语习得顺序,语言监控模式,文化适应模式)提出者,提出背景内容,意义,局限

对比分析假说

提出者lado

背景在《跨文化语言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跟分析方法。母语负迁移假设;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上。

基本内容1 基本假设:语言迁移(1)把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连同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2)母与二结构特征相似正迁移,有差异负迁移即母语干扰(引起困难跟偏误的主要原因或唯一原因)(3)差异与困难相对应,差异越大困难越大构成了语言习得的难度等级

2分析方法系统对比学习者母语系统和目的语系统

3 对比分析的两种观点

目的不同分为:强势说弱势说(最大差别目标不同)

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时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过高地估计了对比预测功能

弱势说与其预测还不如面对现实,把重点放在事后错误的分析上,通过对比来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意义提供了一种语言比较的方法跟程序,听说法视听法受其影响

局限

(1)其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核心思想“刺激-反应”理论受到乔姆斯基的激烈抨击和批判(忽视了人的能动性)

(2)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没有为对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两种语言系统不存在共同的语言范畴如何有效地对比分析)

(3)对比分析将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等同于语言习得的难度不符合逻辑(有这样情况两种语言或语言特征存在很大差异的时候并不是很难学反而是差异不大容易混淆难度更大)

(4)实验研究跟教学实践是质疑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不符合实际

偏误分析

提出者及背景60年代中后期开始corder发表了一系列偏误分析的文章,偏误分析成为研究学习者习得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corder《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开启二语习得研究的经典之作

内容

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

收集资料,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评估

国内近几十年研究可分为语音词汇语法语篇汉字五个领域

意义

(1)偏误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来观察和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和习得机制,成为二语习得

研究的起点。

(2)为70年代心灵学派与行为主义理论进行的论战提供了有力证据。证明母语负迁移不是造成偏误的唯一原因

(3)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描写很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程序和方法局限

研究方法偏误分析的资料的收集常常不是在自然的二语习得环境中获得而是通过测试取得,不能准确地反映学习者的习得情况。

研究范围(1)只考察了学习者的偏误,而忽视了学习者语言系统中正确的部分(2)纵向研究少多是横向研究静态分析很难看到不同阶段的偏误,不能了解过程全貌(3)关注的是偏误无法采集到被回避的语言项目的使用情况(4)五个步骤都还存在问题

早期中介语理论

Cordernemser与selinker(中介语之父)几乎同时提出中介语理论

Corder的理论主张过渡能力和过渡方言,假设检验,内在大纲,输入与吸纳,失误与偏误Nemser关于中介语的理论假

近似系统描述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近似系统的本质是一个内部结构化的系统,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稳定的中介系统selinker僵化现象在相同的母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理解很生成目的语时所产生的带有固定模式的错误

Selinker关于中介语理论假设

中介语的定义(可观察到的语言输出,高度结构化,独立的语言系统),产生的心理机制潜在语言结构,僵化停滞不前或回退,潜在心理结构及五个中心过程五描述潜实际是为二语习得者的语言系统提供了一个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框架(1)语言迁移(2)由训练造成的迁移(3)目的语语言材料的过渡泛化(4)第二语言学习策略(5)交际策略

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内容

1 中介语语具有独立性中介语系统是一个独立于母语和目的语的系统

2 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语言系统

3 中介语具有系统性

4 中介语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过渡方言强调学习者通过不断增删某些语言规则而重构整个中介语系统近似系统强调学习者语言系统不断向目的语系统靠拢的过程五个中心过程是引发中介语系统发展的潜在动因

5 关于僵化产生的心理机制

6 关于学习者的策略(是指学习者所从事的旨在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行为和行动

二语习得顺序

背景心灵主义对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进行挑战

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条件反射影响(1)语言本身就是一组刺激——反应

(2)语言是一种习惯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基本部分,是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3)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外部影响是内因变化的主要原因

(4)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发出动作——获得结果——得到强化

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

乔姆斯基提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

举例说明二语习得顺序研究包括哪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习得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时所经历的动态发展过程:从零到完全掌握渐进的过程英语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习得研究表明:一是不同年龄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都经过了四个阶段二是学习者习得多个不同语言项目时的次序不同,语言项目有的会先习得,有的会后习得。发展模式

关于二语习得顺序的研究,国内外主要有哪些?一语素习得研究

二句法结构习得研究英语否定句习得英语疑问句习得英语关系小句习得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习得顺序研究

(一)特定语法项目发展过程研究

(二)汉语句法习得顺序研究

语言监控模式

克拉申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

包括五个中心假说

一习得与学习假说

二自然习得顺序假说

三监控假说

四输入假说

五情感过滤假说

文化适应模式

Schumann

研究6位移民到美国的西班牙学者在自然状态下习得英语的情况。1978年提出文化适应模式

具体内容

核心内容是:第二语言习得只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学习者始终处于从不适应过渡到适应的连续统中,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的文化适应程度将决定其习得目的语的水平其中文化适应指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两方面都能融入目的语群体之中。

在文化适应模式之中通过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来分析阐述文化适应程度

社会距离八项因素

(1)社会主导模式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与目的语群体的平等程度主体地位,从属地位,平等地位(最佳)(2)融入策略(3)封闭程度(4)凝聚程度(5)群体大小(6)文化相似性(7)态度(8)打算居住的时间心理因素语言休克文化休克学习动机语言疆界渗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