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课件之《财政学》第08章转移性支出.ppt
合集下载
《转移支出》课件

活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
转移支出可以缓解社会矛盾, 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
谐。
02
转移支出的分类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政府转移支
政府转移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 的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 地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
政府转移支出的特点是无偿性和非市 场性,即政府将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 益者,不要求回报或偿还。
非生产性
转移支出并不直接用于生 产活动,而是用于满足居 民或企业的生活或经营需 要。
转移支出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04
社会公平
通过转移支出,政府可以调节 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
现社会公平。
稳定经济
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 过增加转移支出,刺激消费和
需求,从而稳定经济。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转移支出,政府可以增加 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其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政府转移支出的未来发展
政府转移支出将更加注重公平和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政府将更加注重通过转移支出实现社会公平 和可持续性发展,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投入。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提升转移支出的效率和精准度
政府转移支出的类型
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等 。
政府转移支出的管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和审计 ,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等。
企业转移支出的管理
企业转移支出概述
企业转移支出是指企业为实现特定的经营目标,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 径,将企业资源无偿提供给其他企业或个人的支出。
促进社会和谐
转移支出可以缓解社会矛盾, 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
谐。
02
转移支出的分类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政府转移支
政府转移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 的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 地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
政府转移支出的特点是无偿性和非市 场性,即政府将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 益者,不要求回报或偿还。
非生产性
转移支出并不直接用于生 产活动,而是用于满足居 民或企业的生活或经营需 要。
转移支出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04
社会公平
通过转移支出,政府可以调节 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
现社会公平。
稳定经济
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 过增加转移支出,刺激消费和
需求,从而稳定经济。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转移支出,政府可以增加 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其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政府转移支出的未来发展
政府转移支出将更加注重公平和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政府将更加注重通过转移支出实现社会公平 和可持续性发展,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投入。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提升转移支出的效率和精准度
政府转移支出的类型
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等 。
政府转移支出的管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和审计 ,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等。
企业转移支出的管理
企业转移支出概述
企业转移支出是指企业为实现特定的经营目标,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 径,将企业资源无偿提供给其他企业或个人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课件

部分积累式
完全积累式
现收现付制
➢以支定筹,适 当积累,方式灵 活。
➢满足阶段支出 需要,逐步提高 收费率。
➢“自我+后代”
•根据长远需要确 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提基金, 逐年积累。
•社会保障费率长 期稳定,并形成 充足积累
•“自我养老”
转移性支出
没有储备积
累,靠当年收入满 足当年支出需要。
收费率一年一变, 并随社会保障支出 的增加而提高。
非劳动年龄人口。
转移性支出
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
转移性支出
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
转移性支出
(三)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丧
生
工
葬
育
伤
补
保
保
助
险
险
医
失
养
疗
业
老
保
保
保
险
险
险
生育
社会保险涵盖生老病死全过程:
失业、工伤、医疗
养老
从摇转篮移性到支出坟墓
丧葬
陈永芳:我国社会保转障移水性支平出评价与实证研究2011年9月
按转移性支付的主体: 1、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转移性支出 2、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
转移性支出
• 三、转移性支出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 四、普雷斯特法则
•
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比发展中国家
同类指标高出许多,而发展中国家购买性支出所占比
重比发达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
转移性支出
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险的特点
1、保障性。2、法定性。 3、互济性。 4、福利性。 5、普遍性。
经济学转移性支出PPT课件

• 与现金补助产生的效用水平相同:图6-7; • 比现金补助产生的效用水平低:图6-8。
29
第29页/共58页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向低收入者的实
其
他
物转移是一种提供
商
品
固定数量实物的补
贴计划。对接受实
物转移的多数穷人
来说,实物转移相
当于现金补贴。结
果导致预算约束线
AI变为 ACI 。
均衡点由E1变为E2,
35
第35页/共58页
2.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依据
• 保险具有私人产品特征
• 可分性:保险面向个人提供 ; • 排他性:先尽交费义务,并在符合一定条
件的基础上才能享受该服务; • 竞争性:增加一个人的保险会带来额外的
成本。
36
第36页/共58页
•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的原因
• 弥补保险市场的市场残缺问题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单位:万人、%
2500 2000
2246.8 2064.7
190.8
2205
2234.2 2240.1 250 200
1500 人 数
1000
500
0
109.4
1170.7
3.5 87.9
184.1
44.4 51.4 402.6
265.9
76.4 8.8
-1.9 1.3
150 年 增
• 指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
6
第6页/共58页
1. 农村反贫困计划
• 中国反贫困进程
• 1978-1985年间,主要借助经济增长推进;
• 1986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农村反贫困计 划
▪ 中国农村扶贫支出计划: 扶贫贷款 发展资金 以工代赈
29
第29页/共58页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向低收入者的实
其
他
物转移是一种提供
商
品
固定数量实物的补
贴计划。对接受实
物转移的多数穷人
来说,实物转移相
当于现金补贴。结
果导致预算约束线
AI变为 ACI 。
均衡点由E1变为E2,
35
第35页/共58页
2.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依据
• 保险具有私人产品特征
• 可分性:保险面向个人提供 ; • 排他性:先尽交费义务,并在符合一定条
件的基础上才能享受该服务; • 竞争性:增加一个人的保险会带来额外的
成本。
36
第36页/共58页
•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的原因
• 弥补保险市场的市场残缺问题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情况
单位:万人、%
2500 2000
2246.8 2064.7
190.8
2205
2234.2 2240.1 250 200
1500 人 数
1000
500
0
109.4
1170.7
3.5 87.9
184.1
44.4 51.4 402.6
265.9
76.4 8.8
-1.9 1.3
150 年 增
• 指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
6
第6页/共58页
1. 农村反贫困计划
• 中国反贫困进程
• 1978-1985年间,主要借助经济增长推进;
• 1986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农村反贫困计 划
▪ 中国农村扶贫支出计划: 扶贫贷款 发展资金 以工代赈
转移性支出新PPT演示文稿

1969年后社会保险变成“企业保险”; 保障资金制度实行“现收现付”制。
2020/10/30 19
2、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项目
辅助项目
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2020/10/30 20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百万元)
项目年份 合计
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
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运用社会保 障调节经济的运行。
2020/10/30 11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 经济意义
1、弥补市场失灵的现象; 2、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内在稳 定器”的作用;
3、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问题;
4、私人保险市场具有一定局限性;
3、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1)社会保险型。
社会保险是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 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
(2)社会救济型。
社会保障计划的一种方式,用资金或物 资帮助生活遇到困难的人称为救济,政 府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生活遇到困难的人 提供的救济称为社会救济。
特点:不需缴费;有经济条件限制。
基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基金收入
1996
125243.041
1997
145815.563
1998
162308.911
1999
221184.755
2000
264450.367
2001
310196.060
2002
404870.000
基金支出
1996
108237.836
1997
133915.280
2020/10/30 19
2、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项目
辅助项目
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2020/10/30 20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百万元)
项目年份 合计
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
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运用社会保 障调节经济的运行。
2020/10/30 11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 经济意义
1、弥补市场失灵的现象; 2、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内在稳 定器”的作用;
3、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问题;
4、私人保险市场具有一定局限性;
3、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1)社会保险型。
社会保险是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 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
(2)社会救济型。
社会保障计划的一种方式,用资金或物 资帮助生活遇到困难的人称为救济,政 府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生活遇到困难的人 提供的救济称为社会救济。
特点:不需缴费;有经济条件限制。
基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基金收入
1996
125243.041
1997
145815.563
1998
162308.911
1999
221184.755
2000
264450.367
2001
310196.060
2002
404870.000
基金支出
1996
108237.836
1997
133915.280
财务学 转移性支出幻灯片PPT

〔2〕强迫储蓄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强制地要求每一个人
将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储蓄起来,以便在他们丧失 劳动能力时能够保证自己的根本生活需要。实质 是让每个人去保障自己的生活。
强迫储蓄可以防止让一样收入人群中的理智 个人被迫救济那些做出不中选择的个人。它有助 于实现公平。 〔3〕社会保险
为了防止社会成员在现在与未来的安排上选 择不当而造成的贫困现象,政府强制地要求社会 成员将现在的一局部收入存入政府的社会保险账 户,并为之管理这笔资金以供未来使用。实质是 让低风险的人去补贴高风险的人。社会保险具有 强制性,有收入再分配的含义。
解决方法:社会保 险
2.解决的方法 针对这三种不同的原因,政府设计保障体系一般包含了三种
〔1〕社会救济
让高收入的人去保障低收人的人的生活, 这种调节收入分配的方法称为社会救济。社会救 济是一种依靠政府行政权力强制实行的收入再分 配,它具有纯粹的转移支付性质。
社会救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取决于 征收的社会保障费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累进性。收 费的累进性越强,保障水平越高,对缩小贫富差 距的影响就越大。但也就越背离市场分配的规那 么、效率损失也就越严重。
• 开展时期〔1935年至1940年〕,1935年,美国 制定了历史上有名的?社会保障法?,在历史上第一 次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
• 全面开展时期,标志是实行普遍福利政策。 • 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保障制
商业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如老年人口 等毕竟曾经工作过,在他们正常的工作期间,可以购置商业保 险,但保险市场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缺乏以解 决全部问题。
商业保险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商业保险是自愿认购的。 但购置保险的投保人是风险大的人。这使得保险公司在确定保 费率面临两难困境,如保费率确定的高了,风险小的人更不愿 意购置。如保费率低了,由于参保的人一般是高风险者,赔付 率高,会出现入不敷出。
财政学课件 CH7 转移性支出

保在是期现保间收险,现收或付益者制人在和一的个完开相全支当积的长累制的制度计两。划期种间模内式,的采结取合储蓄。方当式年积筹累集筹的集 社优作际基部会点和分金分保:储配, 采障缓蓄费的一取基解行率功部 积金老为调能分 累的龄;整。采 式制化有灵度冲助活取 以。击于,现 满;资基收足没本本现未有积上付来收累不制支入。存再在满付分受足的配投当需功资前要能风支 。;险付不影会响的扭的需曲问要个题,人;另的代一工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财政负担轻,主要是 收入调节作用
个人或家庭的自助互济,使劳动者树立自我
保障意识,有利于激励劳动者积极工作。
11
4、国家型保障模式
核心:国家统包 内容:由政府对福利进行直接分配, 社会保障事务由国家统一办理 资金来源:由国家和企业负担
代表国家:前苏联、东欧各国
12
国家型保障模式的特点及面临问题
障资金的筹集,三者互助共济;
•强调了受保人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要享有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就必须尽 缴纳社会保险或进行劳动的义务;
资金的筹集,社会保 障的支出的范围和水 平的不断提高,所需 的资金越来越庞大
•更好的处理了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
之间的关系机构进行管理。
9
3、强制储蓄型模式 核心:强制储蓄 资金来源:政府强制雇主、雇员
•保障给付与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挂 乏自我保障意识。
钩
13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新 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 的项目
二是用人单位、个人缴费、 国家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 资的项目
14
(四)社会保障的内容
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制定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规定了现代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医疗补助、疾病补助、失业补 助、老年补助、工伤补助、家庭补助和遗属补助等九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