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上编-导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上编-导论)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欧美文学上编-导论)

导论

0.1 复习笔记

一、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中“人的观念”

古希腊文学中蕴涵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它经由古罗马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1.个体自由与个体本位意识

普罗米修斯和俄底浦斯表征的是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行动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话,那么,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则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群体分离状态的个体本位意识。

2.个体生命意志与欲望的放纵

个体生命意志与欲望的放纵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古希腊神话和史诗中关于爱欲的描写。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较之其他民族的文学与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世俗人本意识,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

二、古罗马文学

(一)古罗马文学

古罗马文学是对希腊文学的直接继承,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再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二)古罗马文学的特征

1.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古罗马人自身独特的文化性格,又使他们的文学带有独特的文化秉性。古罗马人崇尚文治武功,对人的力量的崇拜常常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之辉煌业绩的追求,由此又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2.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

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在审美品格上更趋向于庄严和崇高的风格。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原欲型文化范畴。

三、希伯来—基督教文学

(一)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学

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又一源头,其中蕴涵的“人”的观念,经由中世纪文学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学的特征

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是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学之文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倾向。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是后世西方文学之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

(三)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学的崩溃

当世俗教会把基督教精神推向极端之后,上帝就成了人的异己力量。这种情形在欧洲中世纪后期表现得特别明显。

四、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运动

中世纪晚期,教会使基督教走向极端,上帝成了人性的反动,成了人的异己力量,一些人文主义者就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向它发起了攻击,于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化就形成冲撞之势,文艺复兴也就成了西方文化的大转型时期,从而带来了文学中“人”的观念的重大变化。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它的以人为本、以人权反神权、以人性反神性、以个性自由反禁欲主义等思想,是和基督教的文化内核相冲突的。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要求以人性、人智取代神性、神智,从上帝那里找回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也即人自己,因而,这种冲突实质上也就是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的冲突。

2.“人”的觉醒与解放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是以古希腊、罗马的世俗人本意识为主体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对基督教文化思想的胜利,也就意味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胜利。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文艺复兴是一个文化转型时期,它将一度极端化了的人、神关系,也即原欲与理性、个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了调整,从而有了“人”的觉醒与解放。

3.“人”的观念的创作

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是后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代表,他们的创作既延续着早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世俗人本观念,又在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汲取了宗教人本意识的养料,“人”的观念呈“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态。

(三)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一方面带来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

造成了人的道德水准的下降与社会的混乱。

五、古典主义文学

(一)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对“古典”的崇尚,倾向于古罗马的政治、国家、集权理念,并且热衷于表现政治意识。古典主义文学所肯定与颂扬的主要是理性意义上的“人”。

(二)古典主义文学的意义

古典主义文学通过对古罗马的崇尚,歌颂了从神权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人自己,这正好是对人文主义文学之“人”的解放主题的一种延伸,是从另一条道路、另一种意义上延续了文艺复兴运动。

(三)古典主义文学的局限性

古典主义文学对“人间上帝”的肯定和歌颂虽然表现了人的地位的提升与文学中“人”的观念的世俗化,因而有其进步意义,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当人们主动地把自己的自然权利交给国王与专制制度时,绝大多数人的主体能动性与个性自由就随之消隐了,作为个体的人依然处于个性缺失、自我缺失的状态。不过,正是这种“缺失”,为启蒙运动留下了“解放”的空间。

六、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

18世纪启蒙时代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启蒙的总体精神是理性主义,因此,作为启蒙运动之产物的启蒙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

(二)启蒙运动的特征

1.“理性”

启蒙文学的“理性”是从“自然法则”角度提出的人的天然拥有的全部知性能力,它可以帮助人不凭借任何外在的权威与力量去认识真理;启蒙文学肯定人的理智的同时又肯定人的天然情感的合理性。

2.肯定个体的人的力量

启蒙文学肯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是肯定个体的人的力量,张扬理性也即张扬人的个性,这表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对人与上帝、人与王权、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新理解。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文学对个性自由、情感自由的理性追求,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0.2 课后习题详解

思考题

1.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在欧洲文学的发展长河中是如何发生冲突又互有补充的?

答: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之势,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主要来自于这两大传统。

(1)古希腊文学倡导自由,希伯来文学倡导理性,造成了二者的冲突

①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体现的是一种世俗人本意识,其人性趋向是自然原欲。希伯来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理性——人”三位一体的机构框架,体现的是一种宗教人本意识,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也就是宗教理性的。

②希伯来——基督教文学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

性对原欲的限制,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之文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倾向。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是后世西方文学之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

③当人们把《圣经》作为希伯来民族的神话与史诗去理解时,却很难看到希腊神话与史诗中那充溢灵性与原始欲望的神、英雄与人。在那里,有的是神化的人,而非古希腊式人化的神;是人向神的提升,人的主体性的萎缩,而非希腊式的神向人的下滑,人的主体性的高扬。

④中世纪晚期,世俗教会把基督教精神推向极端,宗教人本意识蜕变为神本意识,原始基督教对人性本质的理性追求走向了对人性的扼杀,于是,一些人文主义者就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向它发起了攻击。古希腊文学所属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文学所属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形成冲撞之势,文艺复兴也就成了西方文化的大转型时期。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冲突的焦点,这种冲突实质上也就是原欲与理性、肉体与灵魂的冲突。文艺复兴将一度极端化了的人、神关系,也即原欲与理性、个体与客体的关系做了调整,从而有了“人”的觉醒与解放。

(2)二者此消彼长,又相互吸收,共同成为西方文学的基础

文艺复兴中既有两种文学所属的两种文化对立与冲突的一面,同时又有融合与互补的一面。具体表现为:

①人文主义吸收了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因为原始基督教和《圣经》本身所倡导的仁爱、忍让、宽恕等博爱思想,体现的是宗教人本意识,这正是两种异质文化融合的契合点。希伯来——基督教的这种宗教人本精神为人文主义所汲取,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中也拥有了人人平等、仁慈宽容等基督教观念。

②综观欧洲文学,每一次的文学思潮都是二者的共同发展与调和冲突。古希腊崇尚自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