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系数与P值地一些基本概念

相关系数与P值地一些基本概念
相关系数与P值地一些基本概念

相关系数与P值的一些基本概念

注:在期末论文写作过程中,关于相关系数与假设检验结果的表达方式,出现了一些概念

问题。这篇文档的内容是对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的结果,供感兴趣的同学参考。如果

需要更确切的定义,请进一步参阅统计分析类的教材。

1.相关系数

常用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计算公式与传统概念上的相同,即:

常用符号r表示。-1≤r≤1

如果用于评估数据点与拟合曲线间的关联程度,则一般用相关系数的平方值表示,常用符号为2

R,1

02

R

R相差不大,但显然数据规律完全不同。因此,一般需要结合拟合典型示例如下图。2

R,才有参考价值。

曲线图表给出2

相关系数另一方面的应用是用来评估两组数据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简单来说,就是判断一下两参量之间是否“相关”,有3种可能的情况,如下面的图所示。

(1)r>0,正相关。x增大,y倾向于增大;

(2)r<0,负相关。x增大,y倾向于减小;

(3)r=0,不相关。x增大,y变化无倾向性;

此时的相关系数一般用r表示。下图给出了不同r取值的例子。

显然,如果只是用来判断两参量之间的“关联”性质,r=-0.70与r=0.70应该是相同的。所以也可用(常见)r的绝对值表达。用文字表述“关联”程度时,可参考下面的取值

范围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的r值,实际上反映的是“线性相关”的程度,如果两者虽然相关,但不是线性的,很可能给出不是很靠得住的结果,观察下面的例

子。

左下角图中,两参量显然相关,但“线性”程度不够,所以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只有0.88。

另外一种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来评估两参量之间的“单调相关性”。如上面左下角图中的Spearman相关系数=1。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样本数,

下面的图是一些例子:

2. P 值(p-values )

P 值是配对t检验(paired t-test)计算过程中得到的结果。用来评估前面所述相关程

度计算结果的“显著程度”。在常用统计软件

SPSS 中,P 值(p-value ,有时显示为Sig-value )的计算是建立在如下两个假设基础上的:

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 )0r :H 0,两参量间不存在“线性”关联。

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0r :H 1,两参量间存在“线性”关联。如果计算出的P 值很小,比如为0.001,则可说“有非常显著的证据拒绝

H 0假设,相信H 1假设,即两参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联”

。P 值的数值大小没有统计意义,只是将其与某一个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二选一的结论。关于P 值的判断阈值,可参照下面给出的建议:

典型的阈值取为0.05(5%)。因此判断规则如下:

P≤0.05,拒绝无效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存在显著的线性关联”;

P>0.05,拒绝无效假设失败。

注意:

上面所给出的判断方式中,确切的结论是以“p≤阈值”为标准的,如果不是这样,而是“p>阈值”,则只能给出检验失败的结论,不能说“接受无效假设”,从而得出“存在显著线性关联”的结论。

P值只用于二值化判断,因此不能说P值=0.06比0.07“更好”。

为更好地理解,下面给出例子。

两参量Hb、PCV,经SPSS软件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结论可表达为;“对于所采集到的14个样本值,计算了两参量Hb、PCV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两参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8, N=14, p<0.001)”。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程度未必能够代表两参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比如上面的例子,只能说明Hb、PCV之间存在关联,而不是“Hb导致PCV变化”。

这种统计分析的结论,与具体的实验设计方式关系很大,需要特别关注是否存在一些隐

藏在数据背后的因素。下面是一个极端一些的例子,分析儿童足底长度(footlength)与阅读能力(reading ability) 之间的关系。

用SPSS计算,可得到足底长度与阅读能力之间“显著相关”的结果(r=0.88,N=54,p=0.003)。然而,如果考虑到年龄,则可发现这种“显著相关”很可能是靠

不住的,如下图。

下面的图是分年龄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无法得到“显著相关”的结论。

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附表二: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表中是自由度) n -2 0.10 0.05 0.02 0.01 0.001 n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70 80 90 100 0.987 69 0.900 00 0.805 4 0.729 3 0.669 4 0.621 5 0.582 2 0.549 4 0.521 4 0.497 3 0.476 2 0.457 5 0.440 9 0.425 9 0.412 4 0.400 0 0.388 7 0.378 3 0.368 7 0.359 8 0.323 3 0.296 0 0.274 6 0.257 3 0.242 8 0.230 6 0.210 8 0.195 4 0.182 9 0.172 6 0.163 8 0.099 692 0.950 00 0.878 3 0.811 4 0.754 5 0.706 7 0.666 4 0.631 9 0.602 1 0.576 0 0.552 9 0.532 4 0.513 9 0.497 3 0.482 1 0.468 3 0.455 5 0.443 8 0.432 9 0.422 7 0.380 9 0.349 4 0.324 6 0.304 4 0.287 5 0.273 2 0.250 0 0.231 9 0.217 2 0.205 0 0.194 6 0.999 507 0.980 00 0.934 33 0.882 2 0.832 9 0.788 7 0.749 8 0.715 5 0.685 1 0.658 1 0.633 9 0.612 0 0.592 3 0.574 2 0.557 7 0.542 5 0.528 5 0.515 5 0.503 4 0.492 1 0.445 1 0.409 3 0.381 0 0.357 8 0.338 4 0.321 8 0.294 8 0.273 7 0.256 5 0.242 2 0.230 1 0.999 877 0.990 00 0.958 73 0.917 20 0.874 5 0.834 3 0.797 7 0.764 6 0.734 8 0.707 9 0.683 5 0.661 4 0.641 1 0.622 6 0.605 5 0.589 7 0.575 1 0.561 4 0.548 7 0.536 8 0.486 9 0.448 7 0.418 2 0.393 2 0.372 1 0.354 1 0.324 8 0.301 7 0.283 0 0.267 3 0.254 0 0.999 998 8 0.999 00 0.991 16 0.974 06 0.950 74 0.924 93 0.898 2 0.872 1 0.847 1 0.823 3 0.801 0 0.780 0 0.760 3 0.742 0 0.724 6 0.708 4 0.693 2 0.678 7 0.665 2 0.652 4 0.597 4 0.554 1 0.518 9 0.489 6 0.464 8 0.443 3 0.407 8 0.379 9 0.356 8 0.337 5 0.32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70 80 90 100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什么是颗粒? 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2.什么叫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3.什么叫粒度分布?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常见的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4.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含量。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什么是粒径?5. 颗粒的直径叫做粒径,一般以微米或纳米为单位来表示粒径大小。什么是等效粒径?6.文档Word . 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 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

效体积径。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Stokes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径。重力沉降法、径。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等效投影面积径:?径。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即为等效投影面积直径。为什么要用等效粒径概念?7. 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因此难以直接用粒径这个值来表示其大小,而直径又是描述一个几何体大小的最简单的一个量,于是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简单地说,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从几何学常识我们知道,只有圆球形的几何体才有直径,其他形状的几何体并没有直径,如多角形、多棱形、棒形、片形等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是不存在真实直径的。但是,由于粒径是描述颗粒大小的所有概念中最简单、直观、容易量化的是用粒径来描述颗一个量,所以在实际的粒度分布测量过程中,人们还都 粒大小的。一方面不规则形状并不存在真实的直径,另一方面又用粒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在粒度分布测量过程中文档Word . 。等效直径是当被等效直径所说的粒径并非颗粒的真实直径,而是虚拟的“”测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某一直径的同质球体最相近时,就

统计分布临界值表.pdf

统计分布临界值表 附录 附表一:随机数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附表二:标准正态分布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附表三:t分布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附表四:2χ分布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表五:F分布临界值表(α=0.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附表六:单样本K-S检验统计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附表七:符号检验界域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附表八:游程检验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附表九:相关系数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附表十: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附表十一: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附表十二:控制图系数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护理学基本概念测试题

第三章护理学基本概念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的核心是() A.人 B.环境 C.护理 D.健康 E.环境与人的关系 2、在护理学中有“人”这样概念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人是一个闭合系统 B.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 C.人应对他人的健康负责 D.人是 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的 E.在不同发展阶段,人都有相同的基本需要 3、护理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是() A.病人、治疗、健康、预防 B.健康、环境、人、预防 C.治疗、护理、预防、人 D. 人、健康、环境、护理 E.预防、人、健康、护理 4.下列哪些不符合“以疾病护理为中心”护理阶段的特点() A.开始成为一门专业 B.护理人员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 C.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D.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E.重视疾病护理,轻视对人的全面照顾 5、在护理学中有关“人”的概念错误的描述是() A.人是护理服务对象 B.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人是一个闭合系统 D.护理服务 的人包括病人和健康人 E.人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健康的概念 2、护理的概念

3、疾病的概念 4、环境的概念 三、简答题(每题15分)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那些? 2、成长与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四、填空题(每题8分) 1、人作为一个生物系统,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系统组成 的,各子系统之间不断的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换。 2、人的基本需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方面________方面_________方面 ___________方面_____________方面 3、生理环境包括哪些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护理内涵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表3统计分布临界值表

附 录 附表一:随机数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附表二:标准正态分布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附表三:t 分布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附表四:分布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2χ附表五:F 分布临界值表(α=0.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附表六:单样本K-S 检验统计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附表七:符号检验界域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附表八:游程检验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附表九:相关系数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附表十: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附表十一:Kendall τ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附表十二:控制图系数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附表十三 威尔克逊秩和检验临界表(01.0=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附表十四 威尔克逊秩和检验临界表(025.0=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附表十五 威尔克逊秩和检验临界表(05.0=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附表十六 威尔克逊符号秩和检验临界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附表十七 Durbin Watson 序列相关检验表(05.0=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整理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整理 根据《软件测试基础》期中练习文档整理,供概念学习 1.在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低。 2.单元测试中用来模拟被测模块调用者的模块是驱动模块 3.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可以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 4.关于几种类型软件测试的特点概念 压力测试:侧重于观察资源耗尽情况下的软件表现的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必须要求用户参与 健壮性测试:健壮性等价类测试的测试用例要求在有效等价类中取值 用户界面测试:不属于单元测试内容 配置测试:是指使用各种硬件来测试软件操作的过程 软件测试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测试方式分为:1.静态测试2.动态测试 按测试方法划分为:1.白盒测试2.黑盒测试 ◆区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依据是:是否能看到被测源程序 ◆在白盒测试中: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的依据是指定的覆 盖标准和程序的内部逻辑 静态白盒测试:在不执行代码的条件下有条理地仔细审查软件设计、体系结构和代码,从而找出软件缺陷的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 推测法、因果图法等。等价类划分法分为两步:一是划分等价类表,二 是设计相应测试用例 动态黑盒测试:在测试够工作中进行输入、接受输出、检验结果,不深入代码细节的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 按测试目的划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压力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接口性测试、健壮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兼容性测试向前兼容是指可以使用软件的以前版本;向后兼容是指可 以使用软件的未来版本 5.测试文档包括内容有:软件测试文档、测试计划、测试设计规格说明书、测 试用例说明、测试规程规格说明、测试日志、软件缺陷报告、测试总结报告等。 ◆测试计划中包括:测试资源、进度安排;测试策略;测试范围。 ◆产品说明书(需求文档)的变更应当受到控制 6.软件开发模式包括:大棒模式、流水模式、瀑布模式、编写边改模式、螺旋 模式 软件开发模式特点:边写边改模式:几乎没有产品计划、进度安排和正规的开发过程的软件开发模式 7.关于测试和测试员: ?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确保其得以修复 ?测试不能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测试员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 ?QA与testing属于一个层次的概念 ?在进行单元测试中,采用白盒测试,辅之以黑盒测试 ?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优点是:准确度和精确度高、速度快、效率高、能提 高测试的质量 ?软件测试是有效的排除软件缺陷的手段 ?测试过程中,测试计划描述用于描述测试的整体方案,缺陷报告描述依 据测试案例找出的问题。 ?动态测试的两个基本要素是:被测试程序,被测试数据(测试用例) 8.软件缺陷:软件缺陷是存在于软件(文档、数据、程序)之中的那些不希 望或者不可接受的偏差,会导致软件产生质量问题. 不需要修复的软件缺陷原因包括:没有时间,风险太大,不能算是软件缺陷,不值得修复等。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问答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问答 1. 什么是颗粒 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2. 什么叫粒度 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3. 什么叫粒度分布 用一定方法反映出一系列不同粒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4.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1) 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给出某些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的表示方法。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2) 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3) 函数法:用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常见有R-R分布,正态分布等。 5. 什么是粒径 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 6. 什么是等效粒径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

1) 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2)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Stokes径。 3) 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 4) 等效投影面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即为等效投影面积直径。 7. 为什么要用等效粒径概念 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因此难以直接用粒径这个值来表示其大小,而直径又是描述一个几何体大小的最简单的一个量,于是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 8. 什么叫D50 D50是指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它是反映粉体粒度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D50又称中位径或中值粒径。如果一个样品的D50=5μm,说明在组成该样品的所有粒径的颗粒中,大于5μm的颗粒占 50%,小于5μm的颗粒也占50%。 9. 什么叫平均径 平均径是通过对粒度分布加权平均得到的一个反映粉体平均粒度的一个量。具体有重量平均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个数平均径等。 10. 什么叫D97它的作用是什么 D97是指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97%时对应的粒径值。它通常被用来反映粉体粗端粒度指标,是粉体生产和应用中一个重要的粒度指标。 11. 常用的粒度测试方法有那些

相关系数检验表

自由度自由度n -m -10.10 0.05 0.01 n -m -10.10 0.05 0.01 10.987690.996920.999882010.018230.010910.0028820.900000.950000.990002020.050680.043320.0258130.805380.878340.958742030.068740.066150.0518940.729300.811400.917202040.079150.080690.0725350.669440.754490.874532050.085730.090380.0880760.621490.706730.834342060.090190.097180.0998670.582210.666380.797682070.093370.102170.1089880.549360.631900.764592080.095730.105950.1161890.521400.602070.734792090.097520.108880.12197100.497260.575980.707892100.098910.111200.12670110.476160.552940.683532110.100010.113070.13062120.457500.532410.661382120.100890.114600.13390130.440860.513980.641142130.101600.115860.13667140.425900.497310.622592140.102170.116900.13903150.412360.482150.605512150.102640.117770.14106160.400030.468280.589712160.103020.118500.14281170.388730.455530.575072170.103320.119110.14432180.378340.443760.561442180.103560.119620.14564190.368740.432860.548712190.103760.120060.14679200.359830.422710.536802200.103910.120420.14780210.351530.413250.525622210.104020.120720.14869220.343780.404390.515102220.104100.120970.14946230.336520.396070.505182230.104160.121170.15015240.329700.388240.495812240.104190.121340.15075250.323280.380860.486932250.104200.121470.15127260.317220.373890.478512260.104190.121570.15173270.311490.367280.470512270.104170.121640.15214280.306060.361010.462892280.104130.121690.15249290.300900.355050.455632290.104080.121720.15279300.295990.349370.448702300.104020.121730.15306310.291320.343960.442072310.103950.121730.15328320.286860.338790.435732320.103870.121700.15348330.282590.333840.429652330.103780.121670.15364340.278520.329110.423812340.103680.121620.15377350.274610.324570.418212350.103580.121560.15388360.270860.320220.412822360.103470.121490.15396370.267270.316030.407642370.103360.121410.15403380.263810.312010.402642380.103240.121320.15407390.260480.308130.397822390.103120.121220.15409400.257280.304400.393172400.103000.121120.15410410.254190.300790.388682410.102870.121010.1541042 0.251210.297320.38434242 0.102740.120900.15408 显著性水平(a ) 显著性水平(a ) 相关系数检验临界值表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1、测试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软件测试技术分成不同种类:(4个维度) 1.1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的角度分类: 1.1.1静态测试(代码评审、文档会审) 指以人工的、非形式化的方法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如文档评审、代码会审。 1.1.2动态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2按测试方法分类 1.2.1黑盒测试 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与特性,只根据程序功能或程序的外部特性进行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 1.2.2白盒测试 分析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选择适当的覆盖标准,对主要路径进行尽可能多的测试。 1.2.3灰盒测试 不需要懂代码,只需懂接口、集成。 1.3按测试阶段分类 1.3.1单元测试(一般是开发人员进行) 指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 1.3.2集成测试 是在单元测试基础上,将模块和模块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测试,重视的是接口测试。 1.3.3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经过集成测试的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部分,与系统中其他部分结合起来,在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一系列严格有效的测试。包含的测试类型: 1)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否正确。 2) 性能测试,测试系统的负载。 3) 健壮性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否正常运行的能力。健壮性有两 层含义:一是容错能力,二是恢复能力。 1.3.4确认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 又称有效性测试,检查软件的功能与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符。主要做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 Alpha 测试:在开发环境中,模拟各类用户对即将发布的产品进行测试。 2) Beta 测试:在真实运行环境下实施的测试。 1.3.5验收测试 是指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方法论的一个阶段,这时相关的用户或独立测试人员根据测试计划和结果对系统进行测试和接收。它让系统用户决定是否接收系统。它是一项确定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合同或用户所规定需求的测试。 一般包含五类: 1) 功能确认测试:用户手册中提及的所有功能测试 2) 安全性测试:用户权限限制测试;系统备份与恢复测试;异常情况及网络故 障对系统的影响测试。 3) 兼容性测试:软件在规定的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运行是否正常。 4) 性能测试:系统性能指标和资源占有率测试。 5) 用户文档测试:各类文档描述清晰,包括软件安装、卸载测试。 1.4测试种类 1.4.1数据库设计测试(开发和设计阶段) 1.4.2需求测试(需求阶段) 1.4.3功能测试 1.4.4性能测试 1.4.5其他测试类型: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用户文档测试、单元测试、接口测试、冒烟测试 2、常用名词解释 1) 软件测试: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 评估的一个过程,它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 2) 边界值:边界值就是软件操作界限所在的边缘条件。 3) 因果图法: 因果图方法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从

统计临界值表

目录 附表一:随机数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附表二:标准正态分布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附表三:t分布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附表四: 2 分布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附表五:F分布临界值表(α=0.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附表六:单样本K-S检验统计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附表七:符号检验界域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附表八:游程检验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附表九: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附表十: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附表十一: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附表十二:控制图系数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传感器的定义:工程中通常把直接作用于被测量,能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同种或别种量值输出的器件称作传感器。 2.传感器的分类。 (1)物性型传感器: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的传感器。属于物性型传感器有:光电式和压电式,如:电阻应变片,压电式加速度计,光电管等。 (2)结构型传感器:依靠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现信号转换。属于结构型传感器的有:电感式,电容式,光栅式。如:电容传感器,涡流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等。 (3)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固体图象式传感器属于(光电式传感器) 3.静态指标:线性度,灵敏度,重复性等。 (1)线性度:指测量装置输出、输入之间保持常值比例关系的程度。 (2)灵敏度:输出的变换量与输入的变换量之比。 (3)重复性:指测量系统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测试时所得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程度。 4.动态指标:属于传感器动态性能的有:固有频率, 5.灵敏度: (1)测试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则其测量范围:越窄 (2)对于理想的定常线性系统,灵敏度是(常数) (3)传感器灵敏度的选用原则。①尽量选用灵敏度高的传感器②尽量选用信噪比大的传感器③当被测量是向量时要考虑交叉灵敏度的影响④过高的灵敏度会缩小其适用的测量范围 6.线性度: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曲线( 偏离拟合直线)的程度。 7.稳定性:测试装置在规定条件下保持其测量特性恒定不变的能力称( 稳定度 ) 8.精确度: (1)精度:也称为精确度,是反映测量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误差指标,即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偏差程度。 (2)传感器精确度的选用原则。①尽量选用精确度高的传感器,同时考虑经济性②对于定性试验,要求传感器的精密度高③对于定量试验,要求传感器的精确度高④传感器的精确度越高,价格越昂贵。 9.可靠性:是指在使用环境和运行指标不超过极限的情况下,系统特性保持不变的能力。 10.在静态测量中,根据绘制的定度曲线,可以确定测量系统的三个静态特性: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模拟]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选择题 第1题: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这是指软件外部质量的______。 A.效率 B.易用性 C.功能性 D.可靠性 参考答案:D 软件的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的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软件的易用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软件的功能性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软件产品提供明确的和隐含的要求的功能的能力。软件的可靠性是指:在指定的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 第2题: CMU SEI的watts Humphrey指出:软件产品必须首先提供用户所需要的 ______。 A.性能 B.人机界面 C.可靠性 D.功能 参考答案:D 软件质量是产品、组织和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反映它们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的程度。如CMU SEI的watts Humphrey指出:“软件产品必须首先提供用户所需的功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什么产品都没有意义。其次,这个产品能够正常工作。如果产品中有很多缺陷,不能正常工作,那么不管这种产品性能如何,用户也不会使用它。” 第3题: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ISO软件质量模型的是______。 A.外部质量模型 B.使用质量模型 C.维护质量模型 D.内部质量模型

参考答案:C 按照ISO/IEC 9126—1:2001,软件质量模型可以分为内部质量模型、外部质量模型和使用质量模型3种,故该题不属于ISO软件质量模型的是C。 第4题: 下列关于软件质量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外部质量是表征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决定其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要求的能力 B.容错性、通用性、结构性和通信性不全属于软件的质量特性 C.内部质量是表征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要求的程度 D.使用质量是软件产品在规定的使用环境中规定的用户能实现规定目标的要求 参考答案:D 外部质量是针对要求的满足程度而言的,是表征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要求的程度;而内部质量则主要是根据软件产品的情况给出的,是表征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决定其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要求的能力的产品属性的全体,故选项A和C叙述刚好颠倒,另外软件的质量特性有很多种,选项B中所述皆属于软件的质量特性,选项D中关于使用质量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 第5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使用质量的属性的是______。 A.有效性 B.安全性 C.稳定性 D.满意度 参考答案:C 软件的使用质量属性分为4种: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 第6题: 下列软件属性中,软件产品首要满足的应该是______。 A.功能需求 B.性能需求 C.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D.容错、纠错能力 参考答案:A

统计分布临界值表

附录 附表一:随机数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附表二:标准正态分布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附表三:t分布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附表四: 2 分布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附表五:F分布临界值表(α=0.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附表六:单样本K-S检验统计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附表七:符号检验界域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附表八:游程检验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附表九: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附表十: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附表十一: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附表十二:控制图系数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三)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三)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 1.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这是指软件外部质量的______。 ? A.效率 ? B.易用性 ? C.功能性 ? D.可靠性 (分数:2.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软件的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的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软件的易用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软件的功能性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软件产品提供明确的和隐含的要求的功能的能力。软件的可靠性是指:在指定的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 2.CMU SEI的Watts Humphrey指出:软件产品必须首先提供用户所需要的______。 ? A.性能 ? B.人机界面 ? C.可靠性 ? D.功能 (分数:2.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软件质量是产品、组织和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反映它们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的程度。如CMU SEI的Watts Humphrey指出:“软件产品必须首先提供用户所需的功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什么产品都没有意义。其次,这个产品能够正常工作。如果产品中有很多缺陷,不能正常工作,那么不管这种产品性能如何,用户也不会使用它。” 3.ANSI/IEEE STD729—1983给出软件质量的定义: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与需求能力有关的全部特征和特性。以下叙述中不属于这些质量特征和特性的是______。 ? A.产品功能 ? B.效率 ? C.可实用性 ? D.项目成本和进度

(完整版)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附表7. 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表中是自由度) n-20.100.050.020.010.001 n-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0.987 69 0.900 00 0.805 4 0.729 3 0.669 4 0.621 5 0.582 2 0.549 4 0.521 4 0.497 3 0.476 2 0.457 5 0.440 9 0.425 9 0.412 4 0.400 0 0.099 692 0.950 00 0.878 3 0.811 4 0.754 5 0.706 7 0.666 4 0.631 9 0.602 1 0.576 0 0.552 9 0.532 4 0.513 9 0.497 3 0.482 1 0.468 3 0.999 507 0.980 00 0.934 33 0.882 2 0.832 9 0.788 7 0.749 8 0.715 5 0.685 1 0.658 1 0.633 9 0.612 0 0.592 3 0.574 2 0.557 7 0.542 5 0.999 877 0.990 00 0.958 73 0.917 20 0.874 5 0.834 3 0.797 7 0.764 6 0.734 8 0.707 9 0.683 5 0.661 4 0.641 1 0.622 6 0.605 5 0.589 7 0.999 998 8 0.999 00 0.991 16 0.974 06 0.950 74 0.924 93 0.898 2 0.872 1 0.847 1 0.823 3 0.801 0 0.780 0 0.760 3 0.742 0 0.724 6 0.708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测试相关基本概念

1.软件测试的基本任务? 软件测试是按照特定的规则,发现软件错误的过程;好的测试方案是尽可能发现迄今尚未发现错误的测试;成功的测试方案是发现迄今尚未发现错误的测试; 2.测试与调试的主要区别? (1)(1)测试从一个侧面证明程序员的失败;调试证明程序员的正确; (2)(2)测试从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 通过测试;调试从不可知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3)测试有计划并且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不受时间约束; (4)(4)测试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的过程; (5)(5)测试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执行要求程序员进行必要的推理; (6)(6)测试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件下完成;调试由了解详细设计的程序员完成; (7)(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由工具支持;调试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3.人工复审的方式和作用? 人工复审的方式:代码会审、走查和排练和办公桌检查; 人工复审的作用:检查程序的静态错误。 4.什么是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哪些?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它着眼于程序的外部特征,而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测试者把被测程序看成一个黑盒,不用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处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黑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等价分类法、边沿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和因果图等技术。 5.什么是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哪些? 测试者了解被测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对程序的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白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路径测试技术和事务处理流程技术,对包含有大量逻辑判断或条件组合的程序采用基于逻辑的测试技术。 6.路径测试技术中几种主要覆盖的含义?举例说明? 语句覆盖:至少执行程序中所有语句一次。 判定覆盖:使被测程序中的每一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故也称为分支覆盖。 条件覆盖:执行所有可能的穿过程序的控制路流程。 条件组合测试: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每个判定中的所有可能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例略) 7.等价分类法的测试技术采用的一般方法?举例说明? (1)(1)为每个等价类编号; (2)(2)设计一个新的测试方案,以尽可能多的覆盖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直到 所有有效等价类被覆盖为止。 (3)(3)设计一个新的测试方案,使它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 重复这一步骤,直到所有 无效等价类被覆盖为止。 (例略) 8.软件测试的一般步骤? 单元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平行测试。 9.比较集成试的两种方式的优劣?

统计分布临界值表

附表一:随机数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附表二:标准正态分布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附表三:t分布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 附表四:分布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表五:F分布临界值表(a =0.05)7附表六:单样本K-S检验统计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附表七:符号检验界域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附表八:游程检验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附表九:相关系数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附表十: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附表十一: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附表十二:控制图系数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