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高教第四版第一章绪论.ppt.Convertor

Page No.1

WordsFromSlide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①了解有机化学及其发展简史;

②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③掌握共价键理论、键参数及键断裂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④掌握bronsted、lewis、软硬酸碱理论;

⑤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步骤及分类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

WordsFromSlide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一、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

1.有机化合物(有机物)

早期:来自有机体的化合物,称为“有生机之物”

中期:含碳但不包括CO、CO2、碳酸及其盐、金属氰化物及氰酸盐等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

现代:从组成上看除含C、H外,不少还含O、

N、S、P、X等,从结构上看是碳氢化合物

(烃)及其衍生物。

有‘生机’之物——碳化合物——碳氢化合物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3

WordsFromSlide

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烃)及其衍生

物的化学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1.不自觉使用时期(十八世纪前)

在我国古代,夏、商时代人们就会酿酒、制醋,

周朝已知用胶、能利用麦芽浸出液使米变成麦芽糖:汉朝发明了造纸并已知道由甘蔗甘蔗制糖,以后逐渐地使用染料,香料、草药等。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4

WordsFromSlide

2.提取时期—生命力论(十八----十九世纪)

从葡萄汁中获得酒石酸,

1773年尿中获得尿素,

1780年酸牛奶中取得乳酸,

1805年鸦片中取得吗啡。

3.有机化学理论形成时期(十九世纪早期----二十世纪中期)

1828年德国化学家魏勒(Wohler)从氰酸铵得到

了尿素,打破了从无机物不能得到有机物的神话。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5

WordsFromSlide

1845年柯尔伯(Kolbe)合成了醋酸;

1854年柏赛罗(Berthelot)合成了油脂;

1858年凯库勒(德)和古柏尔(Couper)指出有机物中碳为四价,发展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学说;1874年范特霍夫(荷)(V ant Hoff)和勒比尔(法)(Le Bel)开创了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学说;1917年Lewis(美)用电子对说明化学键;

1931年休克尔用量子化学方法解决不饱和化合物和芳烃的结构问题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6

WordsFromSlide

1933年Ingold等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研究饱和碳

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4. 完善和繁荣时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

X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的应用1965年我国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

三大合成材料工业: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

胶的兴起,使人类进入了征服材料的时代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7

WordsFromSlide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合物无处不在,例如:药、有机肥料、食品、炸药、香料,塑料和合成纤维等;

今天如果没有有机化学是不可想象的,它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的物质世界发生了一场大革命,许多东西改变了原有的面貌;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兴的高分子技术,使人类进入了征服材料的时代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8

WordsFromSlide

四、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组成和结构特点

种类多、数目大(已知有两千多万种,还在1000种/天增加).但组成元素少(C,H,O,N ,P,S,X等)

原因:1)C原子相互结合力强;

2)结合方式多样(单键、双键、三键、链状、环状);

3)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

异构)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9

WordsFromSlide

2.易燃

碳氢化合物,燃烧最终产物是二氧碳和水

3.热稳定性差

熔点(m.p)、有机物的熔点一般小于300℃(400℃),沸点(b.p.) 较低,易挥发

4.难溶于水

有机物一般为非极性或极性较弱的化合物,多数都不溶于极性溶剂中,然而糖、乙醇、乙酸等含有极性强的基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0

WordsFromSlide

5.反应速度慢

有机反应一般是非离子反应,速度较慢,但也有例外,有机炸药的爆炸。

6.常伴有副反应,产物复杂

有机反应常伴有付反应发生。反应时常产生复杂的混合物,使主要的反应产率大大降低。一个有机反应若能达到60-70%的产率,就比较令人满意了。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1

WordsFromSlide

§1—2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共价键的本质

(1)价键理论(以共价电子定域为出发点)

(a)定域性:

自旋反平行的两个电子,属于成键原子共同所

有。电子对在两核之间出现的几率最大;

(b)饱和性:

每个原子成键的总数,由原子中的成单电子数决

定;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2

WordsFromSlide

(c)方向性:

原子轨道有方向性,与相连原子轨道重叠成键要满足最大重叠条件。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3

WordsFromSlide

(2)分子轨道理论(共价电子离域为出发点)

1)分子轨道是电子在分子中运动的状态函数.几个原了轨道可组合成几个分子轨道.

2)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并遵守

a.能量相近;

b.电子云最大重叠;

c.对称性匹配。

3)电子在分子轨道中排列遵守能量最低原理、保里(Pauli)原理和洪特规则.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4

WordsFromSlide

3)电子在分子轨道中排列遵守能量最低原

理、保里(Pauli)原理和洪特规则.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5

WordsFromSlide

1

1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6

WordsFromSlide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7

WordsFromSlide

二、共价键的参数(表征共价键性质的物理量)

键长:成键原子间核间距,平衡位置,引力、斥力作用平衡。

键角:共价键对称轴的间夹角,决定分子立体形状.

键能:打开共价键所需能量。多原子分子指同类型键的平均值.

键的极性:由于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使共价键的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这种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8

WordsFromSlide

偶极矩μ=q . d 单位用D( 德拜Debye )

q正或负电中心的电荷d两个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键矩有方向

通常规定其方向由正到负,用箭头→表示

键长与键能

反映键的强度;键角反映了分子的空间形象。

键矩和键的极化性

反映分子化学反应活性,及其物理性质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19

WordsFromSlide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构造: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连接的顺序叫做分子的构造.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0

WordsFromSlide

.

1835年F.Wohler 在日记中写到:

现在,有机化学几乎使我狂热。对我来说,它看来像是一个原始的热带森林,充满着最诱人的东西;也像是一个可怕的无穷尽的丛林,看来似乎无路可走,因而使人不敢入内。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1

WordsFromSlide

2、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共价键断裂方式:

均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原子

或原子团,生成两个中性自由基。

反应称为均裂型反应或自由基型反

应.(热、光、和过氧化物等引发剂条件下发生反映)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2

WordsFromSlide

异裂:

成键的一对电子在断裂时给某一原子或原子

团,生成正或负离子。此反应称为异裂反应,

也叫离子反应.(极性溶剂、酸、碱条件下)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3

WordsFromSlide

离子型反应

亲电反应: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引发的反应

亲电试剂:反应中接受电子的试剂

亲核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发的反应

亲核试剂:反应中提供电子而进攻反应物中

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的试剂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4

WordsFromSlide

§1—4 酸碱理论研究

一、Bronsted(布伦斯特)理论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叫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叫碱。

二、Lewis(路易斯酸碱)理论

凡是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都叫酸;凡是能给予电子对的都叫碱。

三、硬软酸碱理论

1、硬酸:接受体的原子小,带正电荷多,价电子层里没有共用电子对。其电负性高,可极化性低,即外层电子抓得紧。

2、软酸:接受体的原子大,带正电荷少,价电子层里有共用电子对。其电负性低,可极化性高,即外层电子抓得松。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5

WordsFromSlide

3、硬碱:给予体的原子电负性高,可极化性低,不易被氧化,即对外层电子抓的紧,不易失去。

4、软碱:给予体的原子电负性低,可极化性高,易被氧化,即对外层电子抓的松,容易失去。

硬酸优先与硬碱结合;软酸优先与软碱结合。

“硬亲硬;软亲软;硬软交界就不管”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6

WordsFromSlide

§1—3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过程

1.分离提纯

2.纯度的检定

3.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钠熔法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定量分析元素所占比例

计算得到实验式.

4.结构式的确定

可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紫外光谱、红外

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7

WordsFromSlide

§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架分类:

⑴开链化合物:

碳架成直链或带支链。其中包括:烷烃、

烯烃、炔烃等。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8

WordsFromSlide

⑵碳环化合物(环状化合物)

脂环族化合物:碳碳连接成环,环内可有双键、叁键。性质与脂肪族化合物相似

例如: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29

WordsFromSlide

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由碳

原子组成的在同一平面内的闭

环共轭体系,如苯环等.

杂环化合物:由碳原子及其他原子共同成

例如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30

WordsFromSlide

二.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子或基团称

为官能团

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

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

胺、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糖类、

氨基酸和蛋白质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31

WordsFromSlide

附一、怎样才能学好有机化学

六个字:理解、记忆、应用

1、理解:及时弄懂和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主要问题、难题。

2、记忆:理解的记忆、开始时要象记外文单词那样反复的强化记忆。除多看外,还要多写、多练。材料积累多了,就会掌握规律,上升为理解记忆

3、应用:多思考、勤练习、善总结。

作业要求:

1.认真、规范,字迹要恭正,版面要整洁

2.避免拖交和旷交作业的现象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32

WordsFromSlide

.

.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33 WordsFromSlide

.

. WordsFromNotePage Page No.34 WordsFromSlide WordsFromNotePage

农学考研之有机化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是含有碳原子,即都是含碳化合物,因此有机化学就是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但少数碳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和氰化合物(如氢氰酸、硫氰酸等),仍归属无机化合物范畴。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十九世纪产生的,但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最初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例如:从植物中提取染料、药物、香料等。在十八世纪末,已经得到了许多纯粹的化合物如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尿素等。这些化合物有许多共同性质,但与当时从矿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在十九世纪初曾认为这些化合物是在生命力的作用下生成的,有别于从无生命中的矿物中得到的化合物。因此叫做有机化合物,后者叫做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早期的定义是“来自有生命机体的物质内”简称“有机物”。这是因为,在化学发展的前期,无机物被大量合成,而有机物只能从动植物体获得。如1769年从葡萄汁中取得纯的酒石酸;1773年从尿中取得尿素;1780年从酸奶中取得乳酸;1805年从鸦片中取得吗啡等。因此,人

们认为有机物是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是生物体内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生命力”作用下产生的,只能从生物体内得到,不能人工合成。这就是瑞典化学权威Berzelius为代表的“生命力”学说的观点。由于人们认识局限性和对权威的迷信,“生命力”学说统治化学界达半个世纪之久,严重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1828年德国化学家韦勒(F.W hler)将氰酸铵的水溶液加热得到了尿素: 氰酸铵可以从无机物NH4Cl和氰酸钾(或银)反应生成。此后,许多化学家也在实验室用简单的无机物做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许多其他有机物。如1845年colbe合成了醋酸;1854年Berthelot合成了油脂类物质等。在大量的科学事实面前,化学家摒弃了“生命力”学说,加强了有机化合物的人工合成实践,促进了这门科学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有机合成研究工作取得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于20世纪初开始建立了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染料、药物和炸药为主的有机化学工业。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基本有机合成的研究又迅速地发展了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以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和塑料为代表。这些有机化学工业促进了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

Chap 1绪论 一、构造、构型、构象 二、共价键 轨道杂化:C:sp、sp2、sp3杂化方式、空间构型(键角)、未参与杂化p轨道与杂化轨道位置、电负性比较 基本属性:键长:越短键越牢固键能:越大键越牢固σ键能大于п键能 键角:取代基越大键角越大极性和极化性:偶极矩(会判断偶极矩大小:矢 量和) 键断裂方式和反应类型:自由基反应、离子型(亲电、亲核)、周环反应 Lewis酸、碱 氢键、电负性 三、官能团、优先次序(ppt) Chap 2饱和烃——烷烃 一、烃分类 烃:开链烃和环状烃 开链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环状烃:脂环烃和芳香烃 二、烷烃通式和构造异构、构象异构(乙烷和丁烷构象) 烷烃通式:C n H2n+2 构造异构体:分子内原子链接顺序不同 σ键形成及特性:电子云重叠程度大,键能大,不易断;可绕轴自由旋转;两核间不能有两个或以上σ键。 乙烷构象:Newman投影式、重叠式(不稳定,因为非键张力大)、交叉式(稳定,各个氢距离远,非键张力小) 丁烷构象:Newman投影式;稳定性(大到小):对位交叉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全部重叠式 甲烷结构和sp3杂化构型:正四面体型

三、命名 普通命名法(简单化合物):正、异、新 衍生物命名法:以甲烷为母体,选取取代基最多的C为母体C。 系统命名法:①选取最长碳链为主链,主链C标号从距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标。 ②多取代基时,合并相同取代基,尽量使取代基位次和最小。书写时按照 官能团大小(小在前)命名 ③含多个相同长度碳链时,选取取代基最多的为主链 四、物理性质 沸点(.):直链烷烃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分子间色散力与分子中原子大小和数目成正比,分子量增大,色散力增大,沸点增大) 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支链多,烷烃体积松散,分子间距离大,色散力小)熔点(.):总趋势:分子量增大,.增大 .曲线(书P48) 相对密度:分子量增大,相对密度增大,接近于 溶解度: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相似相溶,烷烃极性小) 折射率(分子中电子被光极化的程度):正构烷烃,碳链越长,折射率越大 五、化学性质(C-H键极性小,键能大,所以烷烃比较稳定) 卤化反应:1、例子:笔记和书反应条件:高温、光、催化剂等 2、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 反应阶段:链引发只产生自由基不消耗 链增长消耗一个自由基同时产生另一个自由基 链终止只消耗不产生自由基 反应条件:光、热、过氧化物(书P51);一般在气相和非极性溶剂中进行 3、反应取向:烷烃中H活泼型顺序:叔H>仲H>伯H(C-H键离解能越小,均 裂吸收能量越小,易取代) 形成自由基需能量:CH3•>1°>2°>3°自由基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汪小兰第四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饱和烃 (2) 第三章不饱和烃 (6) 第四章环烃 (14) 第五章旋光异构 (23) 第六章卤代烃 (28) 第七章波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33) 第八章醇酚醚 (43) 第九章醛、酮、醌 (52) 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63) 第十一章取代酸 (71) 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77) 第十三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85) 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 (88) 第十五章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99) 第十六章类脂化合物 (104) 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 (113) Fulin 湛师

第一章 绪论 1.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1.2 NaCl 与KBr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 4及CCl 4各1mol 混在一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 ,K + ,Br - , Cl - 离子各1mol 。由于CH 4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四个氢原子与 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C 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 CH 4 SP 3杂化 2p y 2p z 2p x 2s H 1.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C 2H 4 b.CH 3Cl c.NH 3 d.H 2S e.HNO 3 f.HCHO g.H 3PO 4 h.C 2H 6 i.C 2H 2 j.H 2SO 4 答案: a. C C H H H H C C H H H H 或 b. H C H c. H N H d. H S H e. H O N O f. O C H H g. O P O O H H H h.H C C H H H H H O P O O H H H 或 i. H C C H j. O S O H H O H H 或

有机化学_高等教育出版社_高鸿宾_第四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 题 (一) 用简单的文字解释下列术语: (1) 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 键能:形成共价鍵时体系所放出的能量。 (3) 极性键:成鍵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为0.5~1.6时所形成的共价鍵。 (4)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5) 实验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相对比例的化学式。 (6) 构造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或原子团相互连接顺序的化学式。 (7) 均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均匀地分配给两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形成两个自由基。 (8) 异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完成被某一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占有,形成正、负离子。 (9) sp 2杂化:由1 个s 轨道和2个p 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的3个能量介于s 轨道和p 轨道之间的、能量完全相同的新的原子轨道。sp 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不同于s 轨道或p 轨道,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这种形状更有利于形成σ键。 (10) 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电子云的转移。诱导效应只能通过σ键传递,并且随着碳链增长, 诱导效应迅速减弱。 (11) 氢键:由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形成“桥梁”而导致的类似化学键的分子间或分子内作用力。氢键具 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但作用力比化学键小得多,一般为20~30kJ/mol 。 (12) Lewis 酸:能够接受的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二) 下列化合物的化学键如果都为共价键,而且外层价电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同时原子之间可以共用一对以上的电子,试写出化合物可能的Lewis 结构式。 (1) C H 3N H 2 (2) C H 3O C H 3 (3) CH 3 C OH O (4) C H 3C H =C H 2 (5) C H 3 C C H (6) CH 2O 解:分别以“○”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碳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氧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氮 原子核外电子,题给各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如下: (1) C H H H H H 。。 。。 N 。 (2) O C H H H 。 。。。 C H H H 。。。 (3) C O H O C H H H 。。。。 (4) C H H H H H H 。。。。C C 。。 (5) C H H H H 。 。。 C C 。 (6) H H 。。C O (三) 试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为极性分子。 (1) HBr 是 (2) I 2 否 (3) CCl 4 否 (4) CH 2Cl 2 是 (5) CH 3OH 是 (6) CH 3OCH 是 (四) 根据键能数据,乙烷分子(C H 3C H 3 )在受热裂解时,哪种键首先断裂?为什么?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乙烷分子受热裂解时,首先断C C 鍵; 因为鍵能:C H (414k J /m o l )>C (347k J /m o l )C 。 这个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2 NaCl 与KBr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 4 及CCl 4各1mol 混在一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 溶液中均为Na + , K + , Br -, Cl - 离子各1mol 。 由于CH 4 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C 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 CH 4 SP 3杂化 2p y 2p z 2p x 2s H 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 C 2H 4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PO 4 h. C 2H 6 i. C 2H 2 j. H 2SO 4 答案: a. C C H H H H C C H H H H 或 b. H C H c. H N H d. H S H e. H O N O f. O C H H g. O P O O H H h.H C C H H H H H O P O O H H 或

有机化学-绪论习题

第一章绪论习题 1.简述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简述最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及其合成反应。 3.常用哪些技术手段来鉴定有机物的结构。 4.布特列洛夫等创建的理论对有机化学有何推进作用? 5.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在化学反应方面有何差异? 6.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结构方面有何差异? 7.无机物和有机物在存在形式上有何差异? 8.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溶解性方面有何差异? 9.哪些物理常数可为有机物的鉴定提供有益信息? 10.何谓元素定性分析? 11.为什么要元素定量分析? 12.分子式能否视作某一物质的表示式?为什么? 13.哪些有机物可以进行紫外分析? 14.为什么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15.简述中药专业与有机化学的相关性。 16.试说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专一性和唯一性。

解答 1.①可燃性-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尽少部分不可燃。 ②低沸点、低熔点。 ③独特的溶解性。根据各自的结构特点,分别溶于各种不同的溶剂。 ④反应速度。大部分有机反应速度较慢,尽少部分反应速度快速。 ⑤副反应多和反应物复杂。 ⑥组成和结构复杂。可由多种元素组成各种分子和高分子化合物,异构现 象十分普遍。 ⑦有机化合物的多功能性。一个化合物可以含有多种官能团,从而显示多 种特征反应;在生物活性上也可显示多种不同的活性。 2.尿素。可由氰酸钾和氯化铵反应得氰酸铵,再通过简单加热即可合成尿 素。 3.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1H和13C核磁共振谱;质谱;X-Ray 结 晶衍射等。 4.他们创立了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开创了有机化学得新时代,奠定 了有机化学得基础。在此后发展的反应历程,反应机理的研究,立体化学的产生,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以及有机合成等,都是建立在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才得以产生。

有机化学___第四版

有机化学___第四版 本书是《有机化学胡宏纹第四版》的介绍,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该书的背景和目的。 这本书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___教授撰写第四版。该教材旨在为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概念和应用。 有机化学胡宏纹第四版》的目的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和简化的策略向读者传授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该书采用简单直观的方法,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通过详细的内容和丰富的示例,本书涵盖了有机化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化学键、有机官能团、化学反应、合成方法等。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从业人员,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有机化学知识的全面指导。 有机化学胡宏纹第四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实用的有机化学参考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建立扎实的基础,并提升他们在有机化学领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无论是作为教材还是作为自学参考书,《有机化学胡宏纹第四版》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资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精髓。

本书共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涵盖了有机化学的不同主题和概念。以下是《有机化学胡宏纹第四版》的章节结构和内容安排: 第一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讨论有机化学的历史和重要性 第二章: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探讨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 讨论有机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第三章:有机反应和机理 解释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 探讨有机反应的分类和规律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介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第五章:烃类化合物 探索烃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讨论烃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

有机化学-绪论-教案

第一课教案 课题 绪论 (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教学目的 (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了解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四)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复习共价键理论,掌握价键理论的有关要点 重点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二)价键理论的有关要点 难点 共价键理论 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10医学检验技术;10医药营销 教学过程 【引言】: 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和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多数的食物(糖类、蛋白质、脂类)、药物、塑料、汽油、柴油等都是有机化合物。 医学本身研究的对象是人体.人体绝大部分是由有机物组成的.这些有机物可以在人体内进行一系列非常复杂,但是有彼此协调的化学变化,支撑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作为医学检验(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更是离不开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例如,糖类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等等都离不开有机化学的知识.

通过今后的学习,我们来逐步认识、学习、研究这门课程。 【板书】:第一章绪论 【教师】:通过中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那么,有机化学,实际上就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也是就说,有机化学的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呢? 【板书】: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教师】: 一般情况下,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少数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如水),称为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的.例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物质,例如石油、天然气、棉花、染料、化纤、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属有机化合物。 根据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得知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觉得多数还含有氢元素,有的还含有氧、氮、磷、硫等元素.所以人们把有机化合物定义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也可以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衍生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衍生出来的化合物。但是一些具有无机化合物性质的含碳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则不列入有机化合物,不在有机化学中讨论。 【板书】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教师】有机化学就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应用等。 【板书】有机化学的定义 【教师】:“有机化学"最初的提出是相对于“无机化学”这个概念。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化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是指从非生物或矿物质中得到的物质。19世纪初,当时的化学家还是认为,在实验室里是不能通过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只有在生物体体内,存在所谓的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物。从十九世纪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人们对于有机化学的认识取得了哪些进步呢?下面我们将系统的介绍一下: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板书】:二: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教师】:1806年,由瑞典化学家伯则里首次提出“有机化学"的概念.这是针对无机化学的概念提出来的。也就是认为,有机物是通过生物体的生命力来产生有机物。 【板书】:1806年,伯则里创立“有机化学”一词 【教师】: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将氰水解得到了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把氰酸转化成了尿素。维勒把这一重要的发现告诉了伯则里:“我应当告诉您,我制造出了尿素,但是并不求助于动物的肾"。这是对于伯则里的“生命力学说”的第一次冲击,但是当时并没有得到当时其他化学家的承认。 【板书】:1824年,维勒实现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教师】: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在实验室被合成出来,而且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完全不同的条件下合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1845年,柯尔伯合成了醋酸,1854年,柏赛罗合成油脂类化合物等,才使“生命力学说”逐渐被抛弃.但是“有机化学”这个名词沿用至今. 【板书】:1845年,柯尔伯合成了醋酸; 1854年,柏赛罗合成油脂类化合物等,彻底否定了“生命力学说” 【教师】: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1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1.2NaCl与KBr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 液是否相同?如将CH4 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与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NaCl与KBr各1mol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 K+ , Br-, Cl-离子各1mol。 由于CH4 与CCl4及CHCl3与CH3Cl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C 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 CH 4 SP 3杂化 2p y 2p z 2p x 2s H 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 C 2H 4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PO 4 h. C 2H 6 i. C 2H 2 j. H 2SO 4 答案: a. C C H H H H C C H H H H 或 b. H C H c. H N H H d. H S H e. H O N O f. O C H H g. O P O O H H H h.H C C H H H H H O P O O H H H 或 i. H C C H j. O S O H H O S H H 或 1.5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 2 b. CH 2Cl 2 c. HBr d. CHCl 3 e. CH 3OH f. CH 3OCH 3 答案: b. Cl Cl c. H Br d. H e. H 3C O H H 3C O CH 3 f.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 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 扼要解释下列术语. (1)有机化合物(2) 键能、键的离解能(3) 键长(4) 极性键(5) σ键 (6)π键(7) 活性中间体(8) 亲电试剂(9) 亲核试剂(10)Lewis碱 (11)溶剂化作用(12) 诱导效应(13)动力学控制反应(14) 热力学控制反应 答:(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 键能:由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键的离解能: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以双原子分子AB为例,将1mol气态的AB拆开成气态的A和B原子所需的能量,叫做A—B键的离解能。 应注意的是,对于多原子分子,键能与键的离解能是不同的。分子中多个同类型的键的离解能之平均值为键能E(kJ.mol-1)。 (3)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之间距离称为键长。 (4) 极性键: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共价键,由于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成键电子云非对称地分布在两原子核周围,在电负性大的原子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大,具有部分负电荷性质,另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小具有部分正电荷性质,这种键具有极性,称为极性共价键。 (5) σ键:原子轨道沿着轨道的对称轴的方向互相交叠时产生σ分子轨道, 所形成的键叫σ键。 (6) π键:由原子轨道侧面交叠时而产生π分子轨道,所形成的键叫π键。 (7) 活性中间体:通常是指高活泼性的物质,在反应中只以一种”短寿命”的中间物种存在,很难分离出来,,如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等。 (8) 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从有机化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获得电子对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电试剂。 (9) 亲核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把电子对给予有机化合物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核试剂。 (10) Lewis碱:能提供电子对的物种称为Lewis碱。 (11)溶剂化作用: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所包围的现象称为溶剂化作用。 (12)诱导效应:由极性键的诱导作用而产生的沿其价键链传递的电子对偏移(非极性键变成极性键)效应称为诱导效应。它可分为静态诱导效应和动态诱导效应。 (13)动力学控制反应:在有机反应中,一种反应物可以向多种产物方向转变时,在反应未达到平衡前,利用反应快速的特点来控制产物组成比例的,称为动力学控制或速率控制。(14) 热力学控制反应:在有机反应中,一种反应物可以向多种产物方向转变时,在反应未达到平衡前,用平衡到达来控制产物组成比例的,称为热力学控制或平衡控制。 1-2 简述处理化学键的价键法、分子轨道法和共振论。 答:价键法要点:价键的形成可看作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两个原子如果都有未成键的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则可以配对,也就是原子轨道可重叠形成共价键;重叠部分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因此要尽可能地使原子轨道让某一方向互相接近,以达到最大的重叠(共价键的方向性);一个原子的未成到电子如果已经配对,它就不能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共价键的饱和性);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进行杂化,组成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这样可使成键能力更强,体系能量降低,成键后可达到最稳定的分子状态。 分子轨道法要点:分子中的原子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形成分子轨道,分子中的电子分布在分子轨道中,分子轨道可以由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得到;分子轨道的数目与组成分子轨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第1章 绪 论

第1章绪论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人类对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的认识,最初主要基于实用的目的。例如,用谷物酿酒和食醋;从植物中提取染料、香料和药物等。到18世纪末,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纯粹的化合物,例如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这些从动植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但与当时从矿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曾认为这些化合物是由动植物有机体内的“生命力”影响而形成的,故有别于从没有生命的矿物中得到的化合物。将前者称为有机化合物,后者称为无机化合物。 “生命力”学说曾一度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尤其是减缓了有机合成的前进步伐。 给予“生命力”学说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是1928年德国年轻的化学家乌勒(Friedrich W?hler,1802~1882)首次从无机化合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这也是有机合成的开端。 NH4OCN-→NH2CONH2 氰酸铵尿素 尿素的人工合成,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不仅动摇了“生命力”学说的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道路,而且启迪了人们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生命科学的发展。 德国化学家拜尔(Adolf von Beyer,1835~1917)与他人合作,1870年首次合成了靛蓝。由于他对靛蓝及其衍生物的深入研究而荣获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此同时,人们又合成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至此,“生命力”学说彻底破产了。 此后,人们还合成了成千上万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染料、药品、香料、炸药等有机物。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再放上一个远远超过它的“新的自然界”。这也是为什么要将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单独作为一个化学分支的原因之一。 因此,有机化学是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在19世纪初期,由于测定物质组成的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在测定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时发现,它们都含有碳,是碳的化合物。现在,有机化合物已不是原来的涵义,但由于习惯的原因,有机化合物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有机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等科学密切配合,将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起,为适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诞生了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绿色化学。它吸收了当代物理、生物、材料、信息等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具有明确的科学目标和社会需要,是当今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实现绿色化学的关键是实现绿色有机合成,因此,有机化学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命运动等问题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历程的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理论;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难点是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的发生和发展及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π键的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3、分子间力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4、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分离提纯、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 教学目的: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其表示方法、构象、化学性质。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烷烃的结构、构象及化学性质。难点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的几种命名方法。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三、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1、烷烃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烷烃结构的表示方法。 2、烷烃的构象:乙烷、正丁烷的构象;透视式、楔线式及投影式的变换。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氧化、卤代,自由基反应机理(链反应,游离基及其稳定性)。 四、自然界的烷烃 第三章不饱和烃 教学目的: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及命名,化学性质,马氏规则,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溴钅翁离子、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异戊二烯和橡胶。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烯烃和炔烃及共轭二烯烃的性质、马氏规则。难点是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教学内容: I、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碳SP2杂化,π键、乙烯的分子轨道 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碳胳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系统命名法、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三、烯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烯烃的各类亲电加成反应:①催化加氢;②与卤素加成;③与卤化氢加成;④与水加成;⑤与硫酸加成;⑥与次卤酸加成;⑦与烯烃加成; ⑧硼氢化反应。马氏(Markovnikov)规则,过氧化物效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2)氧化反应:①与高锰酸钾反应;②臭氧化;③环氧化(环氧乙烷的生成)。 (3)聚合反应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简要总结离子键形成的典型化合物和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答:离子键化合物、共价键化合物、高熔点和低熔点、溶解性、在强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在弱或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硬度、1.2 mol NaCl和KBr在水中、1 mol NaBr和KCl在水中 是否相同?如将ch4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与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将1mol NaCl和KBr、1mol NaBr和1mol KCl溶解在水中,得到相同的溶液。因为两者都有 -- 在溶液中,Na+、K+、Br和Cl离子各为1mol。 由于ch4与ccl4及chcl3与ch3cl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碳核和氢核外有多少电子?它们是如何分发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答案: 在C+624h+11YCYXX2PYZYX2PZ1S2P2PZZZ2S2P2PZHCH4中,C中的四个电子以SP3杂化轨道与氢键合,而四面体结构hch4sp3杂化chhh 1.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电子式。 a、 c2h2b。ch3clc。nh3d。h2se。hno3f。hchog。h3po4h。c2h6i。c2h2j。硫酸 答案: a、 HCCHHHONO或HCHF chohb。hhcclhoc。HNHOD。呵呵。六氯环己烷。Hopoh或ohhopoh-hcchhh 1 i、 hcchj。Ohosoho还是hosoho 1.5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2b。ch2cl2c。哈佛商学院。chcl3e。ch3ohf。CH3OCH3答案:

药学高职有机化学第四版马祥志课后题答案

药学高职有机化学第四版马祥志课后题答案1、与水不分层的溶剂是()[单选题] * A正丁醇 B石油醚 C三氯甲烷 D丙酮(正确答案) 2、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 A多糖 B叶绿素 C皂苷(正确答案) D黏液质 3、牛蒡子属于()[单选题] * A香豆素类 B木脂内酯(正确答案) C苯丙酸类 D黄酮类

4、E何首乌(正确答案)下列不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是()* A丹参(正确答案) B决明子 C芦荟 D紫草(正确答案) 5、中药厚朴中含有的厚朴酚是()[单选题] * A双环氧木脂素类 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 C环木脂内酯木脂素类 D新木脂素类(正确答案) 6、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 A苦参碱 B莨菪碱 C麻黄碱(正确答案) D小檗碱 7、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常用()[单选题] * ApKB

BKB CpH(正确答案) DpKA 8、挥发油常见属于哪类萜类化学物()[单选题] * A半萜与单萜 B单贴与倍半萜(正确答案) C倍半萜与二萜 D二萜与三萜 9、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 B四氢硼钠反应 C硼酸显色反应 D锆盐-枸橼酸反应 10、具有光化学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 A多糖 B无机酸 C鞣质 D呋喃香豆素(正确答案)

11、能溶于水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 A莨菪碱 B小檗碱(正确答案) C长春新碱 D长春碱 12、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游离蒽醌类成分有一定酸性,可用的提取方法是()[单选题]* A酸溶碱沉法 B碱溶酸沉法(正确答案) C水提醇沉法 D醇提水沉法 13、以下哪种分离方法是利用分子筛的原理的()[单选题] * A吸附色谱法 B萃取法 C沉淀法 D透析法(正确答案) 14、薄层吸附色谱中的Rf的大小说明了吸附程度的大小,吸附力越大,则Rf()[单选题] *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 第一章习题 (一)用简单的文字解释下列术语: (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 物。 (2)键能:形成共价鍵时体系所放出的能 量。 (3)极性键:成鍵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为 0.5~1.6时所形成的共价鍵。 (4)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的原子或原子团。 (5)实验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元素组 成的相对比例的化学式。 (6)构造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中原子 或原子团相互连接顺序的化学式。 (7)均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 均匀地分配给两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形成两个自由基。(8)异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 完成被某一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占有,形成正、负离子。

2 (9)p杂化:由1个轨道和2个p轨 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的3个能量介于轨道和p轨道之间的、能量完 全相同的新 2 的原子轨道。p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不同于轨道或p轨道,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这种形状更有利于形成σ键。(10)诱导效应: 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 同而引起的电子云的转移。诱导效应只能通过σ键传递,并且随着 碳链增长,诱导效应迅速减弱。(11)氢键:由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 的 原子之间形成“桥梁”而导致的类似化学键的分子间或分子内作用力。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但作用力比化学键小得多,一般为 20~30kJ/mol。(12)Lewi酸:能够接受的电子的分子或 离子。 (二)下列化合物的化学键如果都为共价键,而且外层价电子都达到稳 定的电子层结构,同时原子之间可以共用一对以上的电子,试写出化合物 可能的Lewi结构式。 (1)(3) CH3OCHH3N2(2) CHCH3O3 COH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作业答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b. 相同(R ) h. 相同 c. 非对映异构体(R, S);(S,S) e.构造异构体

答案: 6.13 分子式为C3H7Br 的A ,与KOH-乙醇溶液共热得B ,分子式为C3H6,如使B 与HBr 作用,则得到A 的异构体C ,推和C 的结构,用反应式表明推断过程。BrCH 2CH 2CH 3 B. CH 2=CHCH 3 C. CH 3CHBrCH a. (3Z)-3-戊烯-1-醇h. 间甲苯酚 i. 1-苯基乙醇 完成下列转化OH CrO 3.Py 2 O CH 3CH 2CH 2OH 浓H 2SO 4CH 3CH=CH 2 Br 2 Br Br CH 3CH-CH 2 KOH / EtOH CH 3CH 2CH 2OH (CH 3)2CHBr CH 3CH 2CH 2OCH(CH 3)2 H + CH 3CH=CH 2 HBr CH 3CHCH 3 Br CH 3C Na 8.9 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 c. (CH 3)2CHBr + NaOC 2H 5 (CH 3)2CHOC 2H 5 +CH 3CH=CH 2 CH 3(CH 2)3CHCH 3 KMnO 4OH - CH 3(CH 2)3C O CH 3 CH 3C O CH OH CH 2CH 3 HIO 4 CH 3COOH +CH OH CH 3 +Br 2OH CH Br Br CCl 4 , CS 2中单取代 OH (CH 3)2CHBr +NaOC 2H 5(CH 3)2CHOC 2H 5 2 CH 3(CH 2)3CHCH 3KMnO 4OH - CH 3(CH 2)3C O CH 3CH 3OH OH HIO 4 CH 3COCH 2CH 2CHO OH 2OH Br Br 4 2中单取代 OH 第九章

有机化学高教版课后答案

有机化学高教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根据碳是四价,氢是一价,氧是二价,把下列分子式写成任何一种可能的构造式: (1)C 3H 8 (2)C 3H 8O (3) C 4H 10 答案: (1)H C H H C H H C H H H (2) H C H C H C H OH (3)H C H H C H H C H H C H H 2、区别键的解离能和键能这两个概念。 答案: 键的解离能:使1摩尔A-B 双原子分子(气态)共价键解离为原子(气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键能:当A 和B 两个原子(气态)结合生成A-B 分子(气态)时放出的能量。 在双原子分子,键的解离能就是键能。 在多原子分子中键的解离能和键能是不相同的,有区别的。 3、指出下列各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1)CH 3CH C HCH 3 (2)CH 3CH 2Cl (3) CH 3CHCH 3 OH (4)

CH3CH2C H O (5 ) CH 3 CCH3 O ( 6)CH3 CH 2 COOH (7)NH2 (8)CH3C CCH3 答案:(1)双键(2)氯素(3)羟基(4)羰基(醛基) (5)羰基(酮基)(6)羧基(7)氨基(8)三键 4、根据电负性数据,用和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原子。 答案: 第二章烷烃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3CHCHCH2CHCH3 CH3 CH2CH3 CH3(2) (C2H5)2CHCH(C2H5)CH2CHCH2CH3 CH(CH3)2(3)CH3CH(CH2CH3)CH2C(CH3)2CH(CH2CH3)CH3(4) (5)(6)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

第二章饱和烃习题(P60) (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并指出这些化合物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1) 1234 5 6 7(2) 1 234 5 3-甲基-3-乙基庚烷2,3-二甲基-3-乙基戊烷 (3) 1 2 3 4 5 6 (4) 101 2 3 4 5 6 7 8 9 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1,1-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烷 (5) (6) 1 2 3 4 乙基环丙烷2-环丙基丁烷 (7) 1 2 3 4 5 6 7 8 9 10 (8) 1 2 3 4 5 6 7 89 CH3 1,7-二甲基-4-异丙基双环[4.4.0]癸烷2-甲基螺[3.5]壬烷 (9) 1 234 5 6 7 (10) (CH3)3CCH2 5-异丁基螺[2.4]庚烷新戊基 (11) H3C (12) CH3CH2CH2CH2CHCH3 2-甲基环丙基2-己基or (1-甲基)戊基

(二) 写出相当于下列名称的各化合物的构造式,如其名称与系统命名原则不符,予以改正。 (1)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2) 1,5,5-三甲基-3-乙基己烷 (3) 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 CH 3C CHCH 3 CH 3CH 3CH 2CH 3 2CH 2CHCH 2 C CH 3CH 3CH 3 CH 3 C 2H 5 CH 3 2CH C(CH 3)3 CH 3 3 CH 3 2,3,3-三甲基戊烷 2,2-二甲基-4-乙基庚烷 2,2,3,5,6-五甲基庚烷 (4)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 (5) 丁基环丙烷 (6) 1-丁基-3-甲基环己烷 CH CH 3CH 2CH 3CHCH 3 CH 3 CH 2CH 2CH 2CH 3 CH 2CH 2CH 2CH 3 CH 3 2,3-二甲基戊烷 1-环丙基丁烷 1-甲基-3-丁基环己烷 (三) 以C 2与C 3的σ键为旋转轴,试分别画出2,3-二甲基丁烷和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并指出哪一个为其最稳定的构象式。 解:2,3-二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四种: ( I )( II ) ( III ) CH 3 3 CH 3 3 3 CH 33 CH (最稳定构象) ( IV )(最不稳定构象) ( III ) ( II ) CH 3CH 3 H 3 CH 3 H 3CH 3CH 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两种: 3H 33 3 H 3 3CH 3 3 3(最稳定构象) ( I )( II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