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生物的特征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六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和生物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因素,另一类是____________。
(2)探究的过程:1、__________2、__________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探究的一般过程都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
2、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有时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
3、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__________、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__________
4、生物的分类:①按照__________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②按照__________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照_______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教师导课。
二、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教师指导。
三、学生提问,教师针对学生不会的知识进行回答。
四、学生记忆,教师检测。
五、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检测。当堂练习。
六、当堂检测。
七、课堂评价。
自学指导
1、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②生物能进行__________;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④生物能对_______做出反应;⑤生物能________和__________;⑥由__________构成(病毒除外)。
(2)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10、生物学是研究__________和_________ຫໍສະໝຸດ ______的科学。巩固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生物的特征 1课时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课时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及检测: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怎样好才能学好生物学?2、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生物能进行_________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_____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_生物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二、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1、观察动物题材的图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2—7页的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A B C D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该图所示生物能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为什么?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这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
⑤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⑥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对鼠有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在图中括号内填写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下图显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观察的生物材料的要求是:A. ④②①③;B. ②③④①;C. ①②③④;D. ②④③①。
A. ④和⑤;B. ③和⑥;C. ①和③;D. ②和⑥。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一、二章检测题.改用凹面反光镜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填“高倍”或“低倍”).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图,请回答:a A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1)在甲、乙载玻片下边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甲乙(3)结论:所示结构完成。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第三、四章同步测试BD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厥类第二节种子植物菜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1)左图是种子;右图是种子。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140.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2种子植物-导学案

第二节 种子植物导学案◆学习目标:1、 运用观察的方法种子的结构。
2、 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习重点: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学法指导:本节的重点是学习种子的结构,利用比较的方法区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
了解种子植物的类群及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预习教材,完成下表:菜豆种子种子结构玉米种子特征:常见种类: 特征: 常见种类: ◆问题检测1.有的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地钱和蕨归为另一类。
它分类的依据是( )A.有根或无根B.有种子或无种子C.水生或陆生D.有果实或无果实2.在种子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A.子叶B.胚根、胚轴、胚芽C.胚D.胚乳3.小麦和花生的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A.胚和胚乳B.胚芽和胚乳C.子叶和胚乳D.种皮和胚4.从种子的结构看,我们食用的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的哪部分加工而成?( )A.胚B.子叶C.果实和种皮D.胚乳5.豆油是从大豆种子的哪一部分榨出来的?( )A.胚 B 子叶 C.胚乳 D.种皮6.松树和桃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B.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着C.松树的球果包被着果实D.松树雌球花由胚珠和子房壁组成7.柏树、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类群胚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植物A.茎高大,根系发达B.有种子形成C.都形成球状果实D.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8.下列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A.水杉B.卷柏C.金鱼藻D.地钱9.一粒种子能够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于种子的()A.胚根B.胚芽C.胚轴D.胚10.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 )A.胚芽、胚根、胚轴、子叶B.胚和种皮C.胚、胚乳、种皮D.胚根、胚轴、胚芽和胚乳11.现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12.被子植物区别于裸子植物的主要特点是()A.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B.有种子C.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种子外无果皮包被13.小明在山间的伯父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很喜欢吃伯父家的板栗、玉米、蕨菜和银杏,他想要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
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四、拓展创新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142.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2种子植物导学案

第二节 种子植物知识目标1、认识并能说出种子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种子、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难点:认识并能说出种子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1、 填写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 的结构的结构2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交流课前采集到的果实和种子。
2、观察菜豆的种子①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 。
②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 ,分开合拢着的两片 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 、 和 ,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①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 。
②按照图III —8中的虚线,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 纵向剖开。
③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染成蓝色的 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 和 、 、 、 和 。
4、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种皮有什么作用?(2)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3)种子的那一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4)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5)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根据观察完成下表:5、果皮对种子有什么意义?6、举例说明,被子植物的果实有哪些适于传播的特点?三、达标测试1、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来自种子的()A. 胚B. 胚乳C. 子叶D. 胚芽2、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B.松树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C.松树的球果包被这果皮D.松树种子裸露,没有果皮3、种子的主要部分,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的是()A . 种皮 B. 胚 C. 胚芽 D. 胚乳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株参天大树也是有一粒种子发育而来的,这是因为种子中包含有发育成一株完整植物的()A .营养物质 B. 无机盐 C. 水分 D. 胚5、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保护种子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是()A. 花被B. 果皮C. 种子D.子叶6、以下属于被子植物的一组的是()A.菊花牡丹水稻B. 玉米松树白杨C.云杉苏铁油松D.银杏玫瑰小麦7、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生物的特征

3.实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图片中都有哪些生物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生物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生物的特征。”
3.板书课题:生物的特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以及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1生物的特征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系统接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后续生物知识的基础。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发现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实践,验证生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学会用生物的特征来解释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内在动力。
教材从七个方面介绍了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以及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特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20.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导学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学习目标: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
◆学习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学法指导: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习三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生物圈中的植物包括、、和四类,其中种类最多。
2、观察教材中第72-74页的内容,你能否总结一下下面的问题:①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里?②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③藻类植物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特点?④藻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3、观察教材中第74-76页上面,总结下面的问题:①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里?②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③苔藓植物对人类有什么作用?4、观察教材中第76-77页上面,总结下面的问题:①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里?②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③蕨类植物对人类有什么作用?1、思考:上面提到的三类植物,通过什么方式来繁殖后代?◆问题检测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描写的景色主要是因为水中大量繁殖了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绿色水生小昆虫2.下列植物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A.小麦B.大豆C.海带D.玉米3.水绵和衣藻同属藻类的主要原因是 ( )A.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B.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C.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D.都有细胞膜和细胞核4.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 )A.细胞含有叶绿体B.有假根C.有茎叶分化,能够产生孢子D.有花和果实的绿色植物5.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 )A.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B.有根、茎、叶的变化C.有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D.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6.下列植物中有真正根的是()A.海带B.苔藓C.紫菜D.蕨7.藻类植物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植物用途的是()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B.海带、紫菜可食用C.琼脂可药用D.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8.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中途失事,乘客纷纷跳伞降落在一荒芜人迹的孤岛上,从浅海中捞取藻类植物充饥而得以生还,想想他们在岛上时吃的应该是()A.小球藻和发菜B.小球藻和金鱼藻C.海带和发菜D.海带和紫菜9.在公园或花卉市场,常见的蕨类植物是()A.水仙B.苏铁C.卷柏D.君子兰10.下列植物中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一类指示植物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11.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植株矮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叶B.体内无输导组织C.植株都特别矮小D.不能开花、结果12.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但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地带也不容易找到苔藓植物,这是因为( )A.苔藓植物不适应工厂的噪声B.苔藓植物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而死亡C.城市的环境比森林干旱D.工业区内温度太高13.关于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茎、叶B.都只有假根C.都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D.都适于生活在水中14.图是三种类型的植物,请回答:A B C(1)据图判定:图A的植物名称是,属于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