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及答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参考答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课前预习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测量二、合作探究(一)B(二)1.①营养②进行呼吸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长⑥繁殖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二氧化碳(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
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
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遗传(4)生物能变异(5)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五、达标测试1.D2.C3.D4.B 5、C6.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7、动物取食————营养鲸喷出水柱————呼吸向日葵朝向太阳————应激性植物开花结果————繁殖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生长子女与母亲相似————遗传参考答案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前预习:调查调查二、合作探究(一)1.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案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分析2、略(二)1.略2.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家禽、家畜、作物、宠物三、拓展创新1.(1)淡水水域略(2据生活环境将照片中的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凤眼莲、莲、虾、蛙),陆生生物(蜻蜓、蚂蚁);据形态结构将照片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凤眼莲、莲);动物(虾、蛙、蜻蜓、蚂蚁)。
2.2.1无脊椎动物导学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一节无脊椎动物【学习目标】1.简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概念,说出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1.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看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找出答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73页,找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学生分组阅读教材P74-76文字资料,并观察各代表图片,合作讨论各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刺胞动物1.水螅的结构2.水螅特点刺胞动物特点体形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3.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1涡虫结构:2.体形:身体呈两侧对称,也叫左右对称;这种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捕食和防御。
3.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线虫动物1.蛔虫的结构2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项目特点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防止被消化液消化掉结构简单,肠仅由一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半消消化管化食糜生殖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3.线虫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四)环节动物1.蚯蚓(1)外形: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2)运动: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3)呼吸: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或疣足辅助运动。
探究一:观察蚯蚓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靠近环带的是前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2、掌握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根据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2—7页完成练习)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一般来说,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出,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用,生物能,除外,生物都由组成。
二、课堂助学1、情景引入:举例:选一生物和非生物的标本和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一般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提出疑问?什么是生物?非生物?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
2、交流讨论: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绩,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3、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观察要_______、_______和______,并及时做好________。
学习任务二: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3图片,分析生石花、钟乳石、机器人、珊瑚和珊瑚虫等,是否是生物?①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②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明理由。
想一想到底什么是生物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呢?(2)认真阅读教材P3—7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①生物的生活需要,举例②生物能进行,举例③生物能排除身体产生的,举例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举例⑤生物能和,举例⑥生物都有和,举例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三、诊断评价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观察工具观察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2. 仔细分析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3.请挑出一句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古诗A 一行白鹭上青天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在生活中不需要呼吸 B.动物在生活中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母鸡下蛋属于繁殖 D.植物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任何反应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A.遗传和变异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活需要营养D.生长和繁殖6.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导学案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学习目标】【课前预习】1.生物体由小长大,这与细胞的有关。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将其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这就是细胞生长。
但是细胞不会地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染色体: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和构成的。
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是。
2.(1)细胞分裂:是指。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一个分成两个,也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动物细胞: 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细胞溢裂为两个;植物细胞: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 ,一个细胞就分裂为两个。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的准备时期,染色体会进行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分别进入两个 。
结果:新细胞与原细胞的 相同,所含 也相同。
【课中研学】1.观察·思考: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切片,或者观察老师提供的植物、动物细胞分裂的图片。
讨论:(1)上图中的哪些细胞正在进行分裂?(2)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什么?2. 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3. 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生物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为植物细胞的分裂B.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C.在原来的细胞中央,会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D.分裂结束后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各不相同2.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体积会无限增大B.染色体先均分后复制C.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D.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相同3.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它的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形成的子细胞数目和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2个,12条 B.2个,24条C.4个,24条 D.4个,48条【分层作业】基础练习1.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A. 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B. 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C.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D. 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2.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A. 比原细胞多了一倍B. 比原细胞少了一半C. 和原细胞一样D. 和原细胞没有可比性3.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1个体细胞经过3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数和每个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 3个4对B. 8个4对C. 8个4条D. 6个4条4.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 b cB. 植物细胞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 该图也能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D. 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5.如图表示某动物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B.过程b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C.过程c形成的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D.过程b、c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6.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重要区别是()A. 是否有新细胞核形成B. 是否有新细胞膜形成C. 是否有新的细胞壁形成D. 是否有染色体复制能力提升7.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 )A. 细胞数目增多B. 细胞体积增大C. 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D. 细胞分裂8.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切片时,能看到的最明显的变化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染色体D. 液泡9.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象,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关系为()A. c→d→a→bB. a→b→c→dC. a→d→b→cD. a→c→d→b10.壁虎断尾再生过程中,断尾处细胞通过分裂不断增多,此时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不包括()A. 细胞核一分为二B. 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C. 细胞质分成两份D. 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11.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含有 46 条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A. 46-46-46B. 46-92-92C. 92-92-46D. 46-92-4612.以下表现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层次关系的图正确的是( )A. B.C. D.13.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
本导学案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全套研究导引,共包括八个单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生物:揭示生命的奥秘
1. 生命的科学概念
2. 显微镜的使用
3. 细胞及其结构
4.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单元:生物:生命活动与调节
1. 新陈代谢
2. 神经系统及其调节功能
3. 感觉器官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4. 内分泌系统及其调节功能
第三单元:生物:多样的生命体
1. 生物的分类方法
2. 人类及动物的五大群
3. 植物的分类
4. 菌类及生物技术
第四单元: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生态基本概念
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3. 生态系统
第五单元:生物: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1. 光合作用
2. 呼吸作用
3. 发酵作用
第六单元: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
1. 遗传的现象及初步认识
2. DNA是遗传物质
3. RNA的主要功能
第七单元:生物:变异与进化
1. 物种的起源与分化
2. 进化的理论基础
3. 进化的证据及其支持
第八单元:生物: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1. 人类的生殖系统
2. 性别与性的形成
3.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每个单元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训练三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学习的内容,掌握学科知识和解题技能。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为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提供帮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共7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学案学习生物学的要求1、课前预习;2、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言;但要保证课堂纪律3、作业按时独立完成;4、认真听课,带齐学习用品(课本、学案、作业等)5、依据学习目标,认真完成学案的各项任务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2、生物学的重要性(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总结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三、达标测试: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生物的特征。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具有哪些特征?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学教材P2—P5页,对比各幅彩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3页的讨论题三、达标测试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 B.珊瑚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6.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它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A、能从外界吸收营养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进行生长和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A B C D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该图所示生物能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为什么?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这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
⑤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⑥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对鼠有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在图中括号内填写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下图显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观察的生物材料的要求是:A. ④②①③;B. ②③④①;C. ①②③④;D. ②④③①。
A. ④和⑤;B. ③和⑥;C. ①和③;D. ②和⑥。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一、二章检测题.改用凹面反光镜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填“高倍”或“低倍”).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图,请回答:a A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1)在甲、乙载玻片下边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甲乙(3)结论:所示结构完成。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第三、四章同步测试BD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厥类第二节种子植物菜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1)左图是种子;右图是种子。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2.2.1无脊椎动物导学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课题 2.2.1无脊椎动物课型讲授课主备审核学习目标1.概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2.初步确立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科学地看待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预习案1.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1)身体内有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
(2)体内没有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刺胞动物①代表动物:水螅身体呈对称,有无口周围伸展着细长的 ,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体表(特别是触手上)有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②生活环境:大多数刺胞动物生活在中,如海葵、、珊瑚虫等。
③主要特征:身体呈对称:体表有;。
(2)扁形动物①代表动物:涡虫身体呈对称,背腹。
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无_。
②大多扁形动物在人或动物体内,如血吸虫、绦虫等,它们的简单,发达。
③主要特征:身体呈对称:背腹:。
(3)线虫动物①代表动物:蛔虫主要寄生在内,靠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身体呈形,前端有后端有。
体表最外面是 ,起保护作用:简单,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②主要特征:身体 , 呈形;体表有:(4)环节动物①蚯蚓身体呈形,由许多相似的构成。
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和配合完成运动:肠壁的肌肉可蠕动: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利于进行。
②、蛭是常见环节动物。
③主要特征:身体呈形,由许多的相似的构成;多靠辅助运动。
(5)节肢动物①蝗虫身体分三部分,每个部分又分若于节。
等附肢分节,头部有用于摄食的。
身体表面裹着坚韧的 ,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会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具有_现象。
(6)软体动物①代表动物:、鲍、枪乌贼、扇贝、等。
②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身体 , 大多具有。
(7)棘皮动物①代表动物:海星、、、等。
②主要特征:棘皮动物生活在中,因体表有而得名。
行课案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包括哪几个类群?2.刺胞动物是辐射对称,扁形动物是两侧对称,这两种体形对于动物适应环境分别有什么优势?3.如何判断某种动物是线虫动物还是环节动物?4.昆虫的外骨骼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5.从刺胞动物到扁形动物,再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是按照身体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目标】
1.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了解生态系统的不同类型。
3.认同生物圈是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定向自学】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26—31页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
1、如果以海平面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的高度,向下可深入左右的深度,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比一张纸还薄。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
范围包括的底部、的大部和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家。
3、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等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存在呢?生物圈的范围包括那些部分?每个部分的生物有什么不同?
2、阅读书本P28-P29内容,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当堂反馈】
一、选择题
1.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
2.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3.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
4、沼泽是下列哪一个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