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1课时 (1)

下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1课时 (1)
下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1课时 (1)

八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课题:《我的第一本书》

主备人:李栋栋复备人:支秀珍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

1、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牛汉的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的回忆,来表明自己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抒发人间弥足珍贵的亲情、友情,引发人们对生活与人生的思考。虽然课文叙写的是作者少年生活的一段经历。

2、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深刻领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3、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学情分析】

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已能迅速把握文章信息,初步体悟作者情感。能够

理解第一本书对作者的重要意义。虽然我们的学生远离那个时代,缺少对苦难生活的真切感受,但经过小学初中七、八年的学习,他们已在语文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积淀,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1、他们大多心地善良,感情丰富,充满幻想,对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特别容易把握和接受。所以,他们对第一本书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性善,人情美还是不难理解的。

2、要让十三四岁的孩子去理解生活与命运的关系却有相当的难度,而这恰恰又是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引发我们每一位读者思考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词语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围绕第一本书叙写的几个故事和人物;在读析中去品读富有深刻内涵和启示作用的语言。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角色替换中去理解第一本书中所拥有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去感受作者寄予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在设想探究中去初步认识生活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问题,在合作对话中去解决问题,享受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

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1、检查预习

酷(kǜ)似掺(chān)和脊(jǐ)背枉(wǎng)读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2)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的了解情况。(指名介绍,相互补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1

三、交流探究

【活动二】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不仅是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这些都是作者生命最初的快乐与梦幻。)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敬重、珍爱;复杂、百感交集:父亲的宽厚善良、纯真的友谊、孩提时代的快乐……)(一种感激之情。)

(3)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为达成目标2

【活动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读过文本,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各种情感,请举例说明文章中表现了哪些情感。

讨论、点拨:

①父子情。如父亲关心“我”的学习;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

②同学、朋友情。如:“我”把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半给了家庭困难的乔元贞等。

③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一

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童年生活是艰苦而沉重的,感觉是辛酸的。

但这些都无法抹去与生俱来的童真,和小伙伴、小动物一起在大自然中玩乐,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②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深表同情。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之间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③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

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它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如果不写这本“书”,那么这几十年的创作就失去了意义。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④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设计意图】未达成目标3。

【活动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未达成目标4.

四、综合建模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爱与乐趣

同学、朋友的爱

【作业设计】

A层

1、识记字词。

2、讨论题: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

事”。

B层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