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波材料原理

吸波材料原理

:

波材料消除屏蔽腔体内电磁波的来回反射,减少杂波对自身设备的干扰,也有效防止电磁辐射对周围设备及人员的骚扰和伤害,是一种消除电磁波污染的高级手段。常用厚度包括:0.08mm 0.1mm 0.2mm 0.3mm 在NFC支付手机等手持式设备中,电子标签(RFID)要集成或贴合到电子设备上,作为设备的一个部件发挥功能,往往因空间有限,不可避免要将RFID标签(通常是被动式的)贴在金属等导电物体表面或贴在临近位置有金属器件的地方。这样一来,标签在读卡器发出的信号作用下激发感应出的交变电磁场很容易受到金属的涡流衰减作用而使信号强度大大减弱,导致读取过程失败。因此,为了产品能够更好的应用读卡,需要在产品中增加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在手机nfc用得很多。

所谓吸波材料,是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且反射、折射和散射都很小的一类材料。电磁波吸收体以导电损耗、介电损耗、磁性损耗等来划分,可分为导电吸收体材料、介电吸收体材料和磁性吸收体材料。主要以介电损耗为损耗机理,在外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材料纤维内的电子产生振动,将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散耗掉。研究表明,这种材料具有相对重量轻(1kg/m2)、吸收频带宽(10MHz-18GHz)、吸收性能好(5-30db)、耐候性强(-40℃—180℃)、抗老化、易弯折、可任意裁剪、耐湿、耐压、长期使用、无毒环保等突出优点。在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纤维的长度、直径、排列方式、分散剂的含量等相应调节材料的电磁吸收参数,根据客户需要制造成(10MHz-18GHz)的不同频段宽度、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用)等不同用途、从(0.5-6mm)不同的厚度和(平板型、波纹状、蜂窝状等)不同形状。

材料吸波原理主要有三类:

1.吸收型,将电磁波吸收在材料中并耗散掉。

2.反射型,将电磁波(雷达波)屏蔽在材料表面,减少雷达波反射截面,并通过反射到非重要区域,使雷达波接受达到最低。

3.干涉型,通过在材料表面进行某种结构或材料设计,使电磁波存在光程差发生相互干涉相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