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隔震减震的设计十分重要。
在设计时,必须保证小震不会损坏建筑结构,中震可以对其进行维修,大震时建筑设施不会出现倾倒坍塌等危险事件。
做好合理高效的隔震减震设计工作,让其起到较强的防护效用,切实地保障建筑结构自身的安全稳固状态。
因此,主要分析了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内涵,找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隔震减震问题,制订相应的隔震减震措施,从根源上切实提升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固程度,延长建筑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价值。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减震隔震引言结合高层建筑结构功能特性及建设要求,注重其抗震设计探讨,积极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可使高层建筑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细化其设计内容,满足高层建筑在实践中的抗震性能可靠性要求。
因此,在对高层建筑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时,应给予其抗震设计更多的关注,深入分析相应的设计重点,并将具体的工作计划实施到位,促使高层建筑结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实现其科学设计目标。
在此基础上,有利于降低高层建筑结构问题发生率。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重要性1.1抗震设计原则为了使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更具科学性,获取应用价值良好的设计方案,则需要了解相关的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1)轻度地震不能发生损坏;(2)中度地震损坏能够修复;(3)重度地震建筑物不能坍塌。
实践中通过对这些不同设计原则要求的充分考虑,可使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质量更加可靠,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要求,避免其结构稳定性、应用价值等受到不利影响。
1.2抗震设计重要性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使抗震设计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应对其设计重要性有所了解。
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抗震设计的充分考虑,有利于提高高层建筑设计及应用质量,并使其结构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刚度、延性等,满足稳定性方面的要求;(2)抗震设计工作的及时开展及作用发挥,也能使高层建筑应用更具安全性,为其结构科学设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使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53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抗震结构的设计对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设计人员都坚持着“大震不倒、小震不坏”的设计原则,使用了多种措施来提升抗震效果,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抗震工作不尽理想。
基于此,需要采取更加完善的技术来加强高层建筑的隔震减震效果,以提升建筑的整体抗震效果。
一、工程概况某工程采用了基础隔震措施,建筑高30层,屋面高87.3m,该高层建筑的隔震层设置在3.2m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为0.33kN/m 2。
该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最初阶段,设计人员及已经确定了抗震设计目标,包括:隔震层以上的结构、隔震层结构、地下室直接支撑结构等。
为了提升抗震的整体质量,相关设计人员使用软件进行了隔震分析,围绕着中震、大震的隔震结构非线性时程展开分析。
二、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点隔震减震措施来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效果。
1.隔震措施。
在高层建筑中,隔震措施有很多种,为了实现最优的隔震效果,隔震层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隔震措施。
在实际情况中,会根据不同的地质地貌来配合不同的隔震材料进行合理的隔震设计,其重要包括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措施的主要原理是将隔震装置设计在基础部分与上部结构之间。
由于隔震层所设计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措施会有效减少地震波的传递。
但是这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时候,往往无法起到较好的隔震效果,反而会延长建筑的自震周期,不利于隔震。
因此,在高层建筑隔震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隔震器、隔震层设置等方式来提升隔震效果。
如:在使用隔震器设计的时候,可以选择橡胶支座、铅心橡胶垫、柔性桩结构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不同隔震器的优劣势等情况,综合考虑使用哪种方式来进行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
第二,特殊材料地基隔震。
地基是建筑的基础,同时也是与地震波接触最为直接的部分,是受力的关键部位。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加固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加固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加固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有足够的抵抗力,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抗震加固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高层建筑的抗震安全性。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设计人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2.确保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高层建筑的结构在地震荷载下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不会出现倒塌或严重变形。
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选材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3.采取减震与隔震措施:减震与隔震是提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减震技术通过引入减震装置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减少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集中;隔震技术则通过设置隔震层,使建筑物与地震产生的振动分离,减小地震能量传递,保护建筑物的完整性。
二、高层建筑的抗震加固技术除了在设计阶段考虑抗震因素外,对现有的高层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也是十分必要的。
采用适当的抗震加固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延缓结构的老化,并降低地震碰撞所造成的损坏。
1.增加剪力墙:通过在建筑物中新增或加固剪力墙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剪力墙是一种能够抵抗地震力作用的垂直墙体,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的能量,增加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
2.加固柱子和梁:柱子和梁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需要保证其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加固柱子和梁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在柱子外加护套、梁内增加加固板等,以提高其刚度和强度。
3.使用隔震装置:对于已经建成的高层建筑,可以考虑采用隔震装置来提高抗震性能。
隔震装置能够将建筑物与地基分离,减小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冲击,降低损伤程度。
4.增加承重墙:在需要加固的区域,可以增加承重墙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与案例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与案例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
下面列举了10个建筑结构消能减震的设计案例:1. 摩天大楼的消能减震设计:摩天大楼在地震中所受到的地震力较大,因此需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来减轻地震力对大楼的影响。
例如,可以在大楼的底部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大楼的破坏。
2. 桥梁的消能减震设计:桥梁是地震中易受损的结构之一,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消能减震措施。
例如,可以在桥梁的支座处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3. 地下建筑的消能减震设计:地下建筑在地震中容易受到地震力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来减轻地震力对地下建筑的影响。
例如,可以在地下建筑的结构中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地下建筑的破坏。
4. 钢结构建筑的消能减震设计:钢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在地震中仍然可能受到较大的地震力。
因此,钢结构建筑需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
例如,可以在钢结构建筑的柱子和梁上安装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钢结构建筑的破坏。
5. 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消能减震设计:混凝土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在地震中仍然可能受到一定的地震力。
因此,混凝土结构建筑需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
例如,可以在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柱子和梁上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混凝土结构建筑的破坏。
6. 地震防护结构的消能减震设计:地震防护结构是一种专门用于抵御地震力的结构,它采用了多种消能减震技术来提高其抗震性能。
例如,可以在地震防护结构的支撑系统中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地震防护结构的影响。
7. 防震设备的消能减震设计:防震设备是一种用于减轻地震力对建筑物影响的设备,它通过自身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减震、隔震设计应用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减震、隔震设计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7-09-11T16:21:26.9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作者:贺东清[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以隔震和消能减震为主,与此同时,相关统计结果显示,隔震和消能减震在建筑结构设计抵抗地震措施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的增加。
特产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风能技术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以隔震和消能减震为主,与此同时,相关统计结果显示,隔震和消能减震在建筑结构设计抵抗地震措施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的增加。
目前已经逐步通过了各种结构形式来增强建筑的隔震减震效果,隔震减震结构是一种能够通过建筑物内部相关结构吸收地震过程中所产生巨大能量的构造物。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减震、隔震设计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减震、隔震设计;应用分析1前言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能否充分的考虑到建筑本身的抗震问题,并且能够使用有效的措施来使其能够在长时间内抵抗一定强度的地震,是当前高层建筑工程中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这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和消能减震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是至关重要的,以至于我们基于问题的本质,尽可能的避免建筑受到破坏。
2隔震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上世纪末,有专家学者设想在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设滑移层作为隔离装置,阻止地震能量向上传递。
早期的隔震建筑还有南斯拉夫的贝斯特洛奇小学、新西兰的威廉•惠灵顿大楼等。
美国与日本的有些隔震建筑也分别在洛杉矶北岭的6.8级地震和日本阪神的7.2级地震中经受了考验。
从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对隔震理论的研究进行关注,目前已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果。
目前我国隔震建筑已在多个省市自治区应用,隔震房屋已设计和建成的数量仅次于日本,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通惠家园住宅区隔震住宅楼;全国第一座隔震公路桥梁——石家庄石津渠桥(3孔,各14m);汕头全国第一幢隔震住宅楼,被联合国评价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全国第一座铁路隔震桥梁——新疆布谷孜大桥(9孔,各32m)等。
隔震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减震

隔震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减震隔震是工程减震研究最早、应用最广的技术,主要通过在建筑相应部位设置隔震机构来隔离耗散地震能量,避免减少其向上部结构的传输,来达到减震目的。
隔震技术设防策略主要立足于“隔离避让”、“以柔克刚”。
隔震设计或隔震术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更为合理可靠。
标签:隔震技术工程减震隔震设计地震是一种对建筑物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性能水准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更加经济、安全、可靠的结构抗震新体系,修正、补充,完善现有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己成为工程结构领域的重要课题,对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传统的技术对结构震后的性能和不可靠程度缺乏准确地了解,故较难达到强度和延性的合理匹配。
采用隔震技术对通过在隔震层设置刚度很小的隔震装置,将地震变形集中到隔震装置上,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意义重大。
过去,传统抗震结构耗能能力依赖于主体结构的延性,即主要利用构件屈服后的塑性变形和耗能来耗散地震的能量。
这种抗震结构是通过在结构设计中设置多道抗震设防线、选用耗能的构件和对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延性的合理匹配来提高抗震结构耗能能力。
很难实现既要求主体结构强度高,又要求延性好。
一旦这些区域产生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甚至产生严重破坏。
防止结构倒塌是抗震的目标,传统抗震结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构件自身的延性,但却忽略了对结构损伤程度的控制。
而且由于破坏部位位于结构主要抗震构件,修复是复杂而又难进行的。
基于性能的隔震技术抗震设计方法是抗震设计发展的主流。
隔震技术属近年兴起的新兴学科,即通过隔震吸收地震能量,有效地减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消除或减轻建筑物的地震损坏,增强其地震安全性,提高抗震能力。
隔震技术不仅在新建工程中获得应用,而且可以用于旧有建筑的抗震加固,改造。
隔震装置可安装在结构的防火层或设备层,隔震层可设置在结构的不同部位,如基础、中间层等,也可设置在房屋的顶层,同时起到结构加层和抗震加固的目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摘要:为了优化城市布局,解决城市人口居住问题,很多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但是在高层建筑中,建筑结构的合理性是十分重要的,建筑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能够利用一切技术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抗震措施,来保证建筑设计的切实可行性,使建筑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选址问题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还存在着选址问题。
第一,在建筑工程的选址时,忽视了地质地形的勘察调研。
或者采用的手段方法陈旧,未能深入、全面了解区域情况。
比如是否处于地震带、抗震烈度与等级、岩土坚硬情况、是否开阔平坦等,都将影响着地基建设与抗震性能。
第二,在选址时,未能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当地的抗震需求,导致各项资料信息不够全面与真实。
1.2建筑物走向对抗震的影响在高层建筑中,抗震设计尤为重要,也是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层建筑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根据地震的方向,所产生的建筑走向情况十分明显,而且这一走向也会直接对减震、隔震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原因所造成的,对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就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结合建筑地点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在地区的地质结构,气候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在建筑建设的时候能够符合当地的地质特点,以及地震方向来进行。
避免出现建筑物和地震方向呈现在同一个水平方向,这样会加剧地震带来的建筑损坏。
如果保证建筑和地震走向处于垂直状态下,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还能够大大地减少地震给建筑带来的损坏。
1.3结构问题第一,现阶段的很多高层建筑工程项目高度,远远超过了相应的限定值。
然而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方式手段,未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导致设计方案不够合理。
第二,在结构设计中,为了有效控制柱的断面尺寸,因此就需要对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调整。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夏伟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夏伟摘要: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催生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引言新形势下,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抗震能力是建筑土木工程的一项核心,也是我国抗震和隔震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建筑物的加固,就是建筑物经过鉴定后针对建筑物出现的损坏和缺陷进行修复,将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增强。
1高层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概述建筑设施内部的阻尼数值和地震能量消耗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在开展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时,应利用好这一特点,适当调整建筑设施内部的阻尼大小,利用建筑设施阻尼更好地吸收地震的能量,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主体结构的稳固性,尽可能地减轻其所遭受到地震灾害。
将隔震技术应用到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已经成为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
我国在汶川地震后,隔震建筑设施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隔震设计所应用到的施工材料和我国以往的设计方案所存在的差异比较显著,和传统抗震设计方案对比,当前的隔震设计难度会比较高。
隔震措施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可将隔震措施应用到新型的建筑结构之中,也可在建筑设施完成后,借助阻尼来调控地震吸取的能量,更好地实现减震的目的。
站在适用部位的角度上分析,减震措施的应用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不管是上部结构,还是隔震的夹层,都可以使用减震措施。
通过使用消能减震技术,安装消能减震设施,更好地调整结构的阻尼比数值,避免建筑设施的结构产生变形等问题,利用附加装置更好地吸取地震的能量,全面性地防护主体的结构,防止其在遭受地震灾害后严重破损。
就数值统计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应利用好消能减震的结构,更好地提升建筑设施的抗震性能。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2.1结构悬挂隔震结构悬挂隔震处理措施是把建筑设施中大部分全部悬挂起来,一旦发生地震,悬挂起来的结构并不会遭受到地震的损害,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建筑设施所遭受到的损害程度,该种隔震措施主要被应用于大型钢结构的建筑设施当中,其给设计所提出的要求会比较严苛,应把主体框架及子框架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子结构受到地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