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分类
真菌和藻类的分类和特征

真菌和藻类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界中的真菌和藻类是两个重要的生物类群,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了解真菌和藻类的分类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本文将重点讨论真菌和藻类的分类和特征,并探讨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一、真菌的分类和特征真菌是一类独特的生物体,它们与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根据形态和生活策略的不同,真菌可分为以下几个类群:1. 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门是真菌界中最大的一个门类,也是最具多样性的类群之一。
这类真菌的特征之一是它们产生子囊,子囊内生成孢子,进一步繁殖。
常见的子囊菌门物种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尤其影响植物的致病菌。
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是另一个重要的真菌门类。
它们的特征在于产生担子,担子上形成孢子,用于生殖传播。
担子菌门包括了许多著名的菌类,如蘑菇、牛肝菌和木耳等。
3. 接合菌门(Zygomycota):接合菌门是一类由接合子产生的真菌。
这类真菌的特征之一是它们的有性生殖方式,即两个细胞体通过接合而形成复杂的生殖结构。
接合菌门中的物种广泛存在于土壤和腐解质中。
4. 无性菌门(Deuteromycota):无性菌门包括了一些无性生殖或传播方式不明确的真菌。
它们通常是由传播的孢子或菌丝片段进行繁殖。
无性菌门是一个比较杂乱的类群,其中包括了一些人类病原菌,如念珠菌和曲霉等。
二、藻类的分类和特征藻类是一类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生物,它们与植物相似,但在细胞结构和生活环境上存在一些差异。
根据不同特征,藻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群:1. 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门是最为常见和多样化的藻类门类之一。
它们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和b,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绿藻门的代表物种包括海藻、淡水藻和土壤中的一些藻类。
2. 海藻门(Phaeophyta):海藻门是一类多细胞的藻类,通常生活于海洋环境中。
它们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和c,赋予其褐色的颜色。
真菌学中的真菌分类与鉴定

真菌学中的真菌分类与鉴定真菌学是研究真菌的生态、形态、生理、分类、鉴定、遗传等方面的科学。
在真菌学中,真菌分类与鉴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真菌病害、开发真菌资源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真菌分类的历史真菌分类是由18世纪末的荷兰人布劳梅尔首创的,他拟定了真菌五大类,分别为红霉菌、酵母菌、喜盐真菌、黑霉菌和芽孢菌。
此后,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发现,逐渐完善和修改了真菌分类系统。
直到20世纪初,英国真菌学家伯克利最终确定了现代真菌分类的基本框架。
二、真菌分类的方法真菌分类的方法主要有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分类。
形态学分类指的是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来分类,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等。
分子生物学分类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来分类。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包括核糖体DNA序列分析、线粒体DNA序列分析和插入缺失DNA序列分析等。
三、真菌鉴定的方法真菌鉴定是指对未知真菌样品进行种属鉴定的过程。
常用的真菌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鉴定是通过真菌外形、生殖器官等形态特征来鉴定,包括显微镜观察和培养实验等。
生理生化鉴定则是通过真菌的生长速度、色素产生、营养需求等生理特征来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等来鉴定真菌。
四、真菌分类和鉴定在建立基础真菌分类和鉴定在建立基础研究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准确分类和鉴定真菌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代谢特征和生长规律等方面。
同时,真菌分类和鉴定也在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真菌病害、开发真菌资源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对真菌分类和鉴定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真菌资源,同时也可以预防和治疗真菌病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五、真菌分类和鉴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真菌分类和鉴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真菌分类学(标本采集与制作)PPT课件

5. 存放与运输
05
明确采集的目的和要求,如分类学研究、生态调查等。
根据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 行采集。 详细观察真菌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并记录相关信息。
使用适当的工具将真菌子实体或相关组织切割下来。 将采集的标本放入采集袋中,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
采集注意事项与技巧
建立档案
为每个真菌标本建立档案,记 录采集信息、制作过程、保存 状态等。
交流与共享
与其他真菌分类学者或爱好者 交流、分享标本和经验,促进
学术交流和共同进步。
04
真菌分类学应用与实践
真菌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分解有机物
真菌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动植 物残体和排泄物转化为简单的 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促 进物质循环。
01
02
03
04
保护资源
避免过度采集和破坏生态环境 。
记录详细信息
确保记录采集的所有相关信息 ,如地点、时间、环境条件等 。
使用专业术语
在记录和描述时使用专业术语 ,确保准确性。
及时处理和保存
采集后及时处理和保存标本, 以防腐烂变质。
03
真菌标本制作方法
制作前的准备工作
选择采集工具
根据真菌的种类和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采集工 具,如铲子、刀、镊子等。
土壤改良
某些真菌能够分解岩石,释放 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共生关系
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如 菌根菌,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 营养,促进植物生长。
真菌在农业上的应用
01
02
03
有害生物控制
一些真菌能够产生抗菌或 杀虫的代谢产物,用于防 治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
大型真菌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型真菌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概述真菌是一类生物,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含有真核糸状体。
真菌包括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种,它们都是以吸收有机物质为生的营养体。
真菌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还可以和许多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等。
而在人类的生活中,真菌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在酿酒、制面包、生产抗生素等方面都可以利用真菌。
二、真菌分类1. 根据生活方式可分为营养菌和寄生菌。
营养菌包括木霉、青霉、曲霉、酿酒酵母等,它们是自由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真菌。
寄生菌主要包括一些对植物或动物寄生的真菌,如锈菌、露菌、白粉菌等。
2. 根据生殖方式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方式主要通过孢子的形成和传播进行,有性生殖则要依靠雌雄两性生殖结构进行。
3. 根据菌丝形态可分为分生型和膨大型。
分生型的真菌菌丝在生长过程中不膨大,而膨大型的菌丝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膨大,形成菌核。
三、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生活史可分为营养繁殖期和有性生殖期两个阶段。
1. 营养繁殖期:真菌主要通过菌丝的生长和有孢子的形成来进行繁殖。
在这个阶段,真菌通过土壤中的栽培和营养来生长发育。
2. 有性生殖期: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形成雌雄两性生殖结构,通过配子体的结合来进行有性生殖。
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的真菌个体。
四、真菌的结构和形态真菌的结构主要包括菌丝、菌核和孢子三个部分。
1. 菌丝:真菌的主要体细胞是由菌丝构成的,菌丝是一种多核的分生型菌丝,它们可以长时间在非利用环境中存活。
2. 菌核:菌核是菌丝的交汇解拱部分,它在营养繁殖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也是真菌进行有性生殖的重要器官。
3. 孢子:菌丝能形成大量的孢子,孢子是真菌进行繁殖的主要手段,它们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播到各处,发育成新的真菌个体。
五、真菌的生态功能1. 分解有机物质:真菌可以分泌各种酶类,它们可以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等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可吸收的养分,并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在植物根系内或表皮上生长,为植物提供养分并帮助植物抵御外界环境的压力。
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是了解其生态与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也为植物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最基本的真菌分类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菌丝、分生孢子、子实体等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内生真菌的分类归属。
形态学鉴定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对标本的处理和染色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以突出真菌的形态特征,帮助分辨不同种属之间的差异。
二、分子生物学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鉴定方法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通过PCR扩增真菌特异基因或序列(如ITS、LSU等),并通过测序确定目标基因的序列,然后与数据库中已知的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内生真菌的物种归属。
三、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主要是通过真菌代谢产物、酶活性、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和分类。
比如可以通过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情况、产酶能力等进行分析,从而对内生真菌进行初步鉴定。
四、基因组学鉴定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鉴定成为新兴的真菌分类鉴定方法。
通过对内生真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比对和功能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内生真菌的遗传变异、功能基因和生物学特性,进而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
五、生态学鉴定生态学鉴定是指通过对内生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生长环境等生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从生态位的角度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
比如通过对内生真菌的寄主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境类型等进行调查,可以为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重要的生态学数据。
真菌分类学

第二章鞭毛菌Mastigomycotina第一节一般形态和分类一、概述:鞭毛菌是指Gaümann系统中的古生菌纲Archimycetes和Sparrow系统中的藻状菌纲Phycomycetes 单鞭毛组Uniflagellatae和双鞭毛组Biflagellatae组合在一起的真菌,鞭毛菌亚门同接合菌亚门的真菌统称为低等真菌。
现代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鞭毛上的应用,使人们确信鞭毛的特征(鞭毛的结构、组成、位置和数量)能合理地反映鞭毛真菌的亲缘关系,所以Ainsworth把这类真菌成立为一个亚门。
这类真菌具有能游动的带鞭毛的孢子。
二、形态特征:(一)营养体:1、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鞭毛菌的形态差别很大,单细胞→单细胞具须→单细胞具无隔无核的根状菌丝→发达的、无隔、分枝繁茂的菌丝体。
2、整体产果holocarpic或分体产果eucarpic。
低等的种类为单细胞,兼营养和繁殖二种功能,称为整体产果式;较高等的种类营养和繁殖分工,菌体的一部分形成繁殖体。
分体产果有单元式和多元式,单元式即部分菌体产生一个繁殖中心,有寄主体内生和寄主体外生;多元式即部分菌体产生多个繁殖中心,如壶菌目中的节壶菌属Physoderma的休眠孢子为多元式,孢子囊则为单元式。
3、在较高等的种类中老菌丝或繁殖器官的基部都有分隔,隔膜是封闭式的。
4、寄生性陆生菌菌丝,生在寄主的细胞内或细胞间隔,以吸器穿入寄主的细胞内吸养。
较低等的寄生陆生菌在寄主细胞内分出根状菌丝,为纤细无核、分枝或不分枝的细丝,有吸养和维系菌体在寄主上的作用。
(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体为游动孢子囊,内生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囊的形状是分属的特征之一。
1、游动孢子囊或孢子囊:1)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间生、顶生,单生或串生。
2)形状:丝状、棒状、柱形、圆形、洋梨形、卵形等,有大型和小型之分。
3)脱落或不脱落,萌发生多个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
霜霉目在孢子囊成熟时,从孢囊梗上脱落下来,随风传播,这种孢子囊的作用和分生孢子相同,因此又称为分生孢子囊或分生孢子。
生物真菌知识点总结

生物真菌知识点总结真菌的分类真菌的分类非常广泛,根据它们的菌丝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可以将真菌分为不同的类别。
最主要的类别包括:1. 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其细胞形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酵母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环境中,例如土壤、水体、空气和食品等。
酵母菌在酿酒、酿面包、发酵食品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 霉菌霉菌是一类多核真菌,其细胞形态呈丝状或丝状菌丝状。
霉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枯木、食品和腐败物等环境中。
霉菌对自然界和人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例如在土壤中分解器官质和有机废物、生产酶制剂、发酵食品以及生物农药等。
3. 子囊菌子囊菌是一类产孢子的真菌,其细胞形态呈丝状或块状。
子囊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枯木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子囊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分解、营养和竞争作用,同时还在抗菌、防腐、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真菌的生长和生殖真菌的生长和生殖过程是由菌丝、担子和孢子等生殖器官参与完成的。
真菌生长和生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菌丝生长真菌的菌丝是由多核的细胞组成,可以快速地向外生长,并在菌丝端形成新的分枝和新的菌丝。
菌丝生长时,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养分等条件。
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2. 担子形成担子是真菌的生殖器官,有时也被称为子囊盘、子实体或肉眼可见的子实体。
担子形成的过程包括菌丝的伸长、分支和密集排列,最终形成担子体和孢子囊。
担子孢子是真菌产生的一种中性孢子,起到分散、扩散和繁殖的作用。
3. 孢子释放真菌的孢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到外界,例如通过风力、水流、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等媒介传播。
孢子释放的过程中,孢子的数量和质量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照、营养和竞争等因素。
真菌的营养方式真菌的营养方式主要包括分解腐生、寄生和共生等。
不同的真菌在不同的环境中以不同的方式获取养分,以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在植物体内寄生并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
对于这些真菌的分
类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物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鉴定是最直观、最常用的分类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和比较真菌菌丝、孢子、菌落、菌核、果体等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出真菌属和种的归属。
黑根菌属黑根镰刀菌的菌
丝为单核,有长的横生分枝,菌核呈褐色,果体紫黑色。
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的菌丝为多核,具有横生的分枝,菌核呈圆形或卵形,果体呈白色。
生物学鉴定是通过进行专门的生物学实验,观察真菌生长的生理生化特征,来推断真
菌的分类归属。
土壤真菌属梅毒菌的菌丝生长在培养基上呈红棕色,产生特殊的丝状结构,菌核不产生孢子。
通过进行真菌的感染试验,可以判断真菌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寄主范围。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分类鉴定方法,通过提取真菌样品的DNA,并进
行特定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来确定真菌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归属。
常用的基因
片段有核糖体DNA、小次单位核糖体rRNA基因、线粒体DNA、DNA延伸子等。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速度快,但需要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物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多种
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条件选择使用,以达到准确鉴定真菌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二章 鞭毛菌 Mastigomycotina 第一节 一般形态和分类 一、概述: 鞭毛菌是指Gaümann系统中的古生菌纲Archimycetes和Sparrow系统中的藻状菌纲Phycomycetes单鞭毛组Uniflagellatae和双鞭毛组Biflagellatae组合在一起的真菌,鞭毛菌亚门同接合菌亚门的真菌统称为低等真菌。现代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鞭毛上的应用,使人们确信鞭毛的特征(鞭毛的结构、组成、位置和数量)能合理地反映鞭毛真菌的亲缘关系,所以Ainsworth把这类真菌成立为一个亚门。这类真菌具有能游动的带鞭毛的孢子。 二、形态特征: (一)营养体: 1、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鞭毛菌的形态差别很大,单细胞→单细胞具须→单细胞具无隔无核的根状菌丝→发达的、无隔、分枝繁茂的菌丝体。 2、整体产果holocarpic或分体产果eucarpic。低等的种类为单细胞,兼营养和繁殖二种功能,称为整体产果式;较高等的种类营养和繁殖分工,菌体的一部分形成繁殖体。分体产果有单元式和多元式,单元式即部分菌体产生一个繁殖中心,有寄主体内生和寄主体外生;多元式即部分菌体产生多个繁殖中心,如壶菌目中的节壶菌属Physoderma的休眠孢子为多元式,孢子囊则为单元式。 3、在较高等的种类中老菌丝或繁殖器官的基部都有分隔,隔膜是封闭式的。 4、寄生性陆生菌菌丝,生在寄主的细胞内或细胞间隔,以吸器穿入寄主的细胞内吸养。较低等的寄生陆生菌在寄主细胞内分出根状菌丝,为纤细无核、分枝或不分枝的细丝,有吸养和维系菌体在寄主上的作用。 (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体为游动孢子囊,内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的形状是分属的特征之一。 1、游动孢子囊或孢子囊: 1)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间生、顶生,单生或串生。 2)形状:丝状、棒状、柱形、圆形、洋梨形、卵形等,有大型和小型之分。 3)脱落或不脱落,萌发生多个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霜霉目在孢子囊成熟时,从孢囊梗上脱落下来,随风传播,这种孢子囊的作用和分生孢子相同,因此又称为分生孢子囊或分生孢子。 (小型游动孢子囊:不产生游动孢子,萌发生芽管,有人称为分生孢子囊。因为这种游动孢子囊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故又称为有丝分裂孢子囊)。 2、游动孢子: 1)形成方式:是以液泡割裂的方式或称作原生质割裂的方式在孢子囊内或在泡囊(泄胞)内形成。 2)类型:具前、后、单、双4类鞭毛,后生尾鞭、前生茸鞭、尾鞭形不等长双鞭毛(游动时长的向后、短的向前)、前茸后尾等长双鞭毛。 2
长雌异水霉Allomyces macrogymus的游动孢子 Phytophthora sp. 的游动孢子 3)细微结构:鞭毛从细胞核中生出,鞭毛-核帽nc-nuclear cap(由细胞的核糖体组成,聚集在核的附近,并由一种类似核膜的延伸物所包围,是芽枝菌目游动孢子的特征结构)、核n-nuclear、核仁、根毛体、生毛体、鞭毛f-flagellate。另外,游动孢子内还有线粒体、边体等。边体-side body-侧泡:芽枝菌目中游动孢子的一种结构,处于细胞后端细胞膜之下(外、内),由一个双层膜结构组成,以此与微体、脂体相连。边体是与细胞壁相连的海绵状结构,内含颗粒状小泡状物。 tf.-茸鞭; wf. – 尾鞭;v-空泡vacuole。 4)鞭毛: ① 类型: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分二种类型,一种是尾鞭式,一种是茸鞭式。尾鞭式鞭毛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或基部较坚实,长,上部或顶端部甚短而有弹性。电镜观察,其顶部也有很细的茸毛。茸鞭式鞭毛呈羽毛状结构,有一个长的主轴,沿着整个主轴的两侧,具2-3um的短毛。茸毛顶部生有更细的小茸毛一至数根。 一般具后生单鞭毛的游动孢子,其鞭毛是尾鞭式;具前生单鞭毛的游动孢子,为茸鞭式;双鞭毛的游动孢子或者两个都是尾鞭(不等长),或者一茸一尾鞭式(等长)。目前许多真菌学者都认为游动孢子的鞭毛形态,在系统发育和分类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 结构:为9+2鞭毛。9×3+2×2=31亚纤丝。在电镜下横切面上每根鞭毛的外面都有一层膜,膜内有11根纤丝,其中9根较大的周围纤丝包围着两根较细的位于中心的纤丝。纤丝外面的膜一般呈螺旋状,此膜取消后,可见到每一个纤丝有1-3根亚纤丝。每根中心纤丝有2根亚纤丝,每根周围纤丝有2-3根亚纤维丝。 ③ 生物学意义:从真菌、鱼类、青蛙、老鼠到人类都是9+2鞭毛,9根周围纤丝,2根中心纤丝,共有11根纤丝(见下表),这就说明各类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的相关性和相似性,也说明生命之间是同源的。 各类9+2鞭毛生物的鞭毛所含纤丝及附纤丝的数目 总数 周围数 中心数 真核生物 纤丝 附纤丝 纤丝 附纤丝 纤丝 附纤丝
真菌 11 31 9 3 2 2 多细胞动物 11 20 9 2 2 1 海胆 11 20 9 2 2 1 鲑鱼 11 53 9 5 2 4 文蛤 11 蝾螈 11 青蛙 11 老鼠 11 人 11 (三)有性生殖: 一般是由配子(同型或异型)配合、配子囊(同型或异型)接合、或菌丝结合,形成有性孢子。-《真菌学》周与良。 1、配合方式: ① 游动配子配合: 1)同型(同配生殖)或异型(异配生殖)配子配合形成接合子,接合子为休眠孢子。 2)游动配子同卵球配合,合子为卵孢子,卵配生殖。 ② 配子囊接触配合:配子囊为藏卵器♀和雄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雄核通过受精管进入藏卵器内质配→核配后发育成2n的卵孢子,多个或一个。 ③ 配子囊配合:两个♀♂配子囊交配时,♂配子囊内原生质及核进入♀配子囊内,质配、核配,发育成厚壁的休眠孢子。 3
2、有性配合可产生休眠孢子、卵孢子。 三、生物学习性: 1、水生→两栖→陆生。 2、寄生、专性寄生、腐生、兼性寄生或腐生。 3、水生腐生菌常见于植物残体上,或见于鱼类、昆虫的尸体残余上,水生寄生菌寄生在藻类或其它水生菌上;陆生菌的腐生型生长在土壤或动物植物的残骸上,寄生性陆生菌在土壤中的可以引起经济作物的危险性病害,如根腐病、猝倒病等,此外常常引起许多经济作物流行病如疫病、霜霉病等。 4、诱饵法搜集:果实、枝条、种子(如大麻籽)、花粉、毛发、皮革、昆虫、玻璃纸等作为诱饵投入塘水中,诱发水生鞭毛菌的生长。 四、生活史: n-haploid;n+n-dicaryon;2n-diploid。 1、单倍体型:多数鞭毛菌,核配后进行减数分裂。长n→短的n+n→短的2n。 2、单倍体-双倍体型:异水霉Allomyces,长n→短的n+n→长的2n。 3、双倍体型:卵菌纲,短的n→短的n+n→长的2n。 综上所述,本亚门的形态特征可归纳为:菌体为单细胞、单细胞具须、单细胞具根状菌丝(无核)至发达、无隔、分枝的菌丝体;整体产果或分体产果,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囊中以液泡割裂方式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前、后、单、双四类鞭毛,为茸鞭式、尾鞭式、9+2鞭毛;有性繁殖是通过配子的结合,形成厚壁的合子,合子经过休眠后才能萌发。 五、分类 对游动孢子鞭毛研究的结果,认为鞭毛的性状作为分类的依据是合理的。Ainsworth.G.C.根据Sparrow. F.K.(1960,Aquatic Phycomycetes),按游动孢子鞭毛的类型和数目以及着生的位置,把本亚门分成4纲,10目,190属,1100种。 鞭毛菌亚门分纲检索表 1. 游动孢子单鞭毛…………………………………………………………………………2 1’. 游动孢子双鞭毛…………………………………………………………………………3 2. 游动孢子具后生尾鞭型鞭毛……………………………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575种 2’. 游动孢子具前生茸鞭型鞭毛……………………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15种 3. 游动孢子具不等长双鞭毛,均为前生尾鞭型鞭毛…原质团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35种 …………根肿菌纲 3’. 游动孢子双鞭毛基本等长,茸鞭型鞭毛向前,尾鞭型鞭毛向后……卵菌纲(Oomycetes)-550种
第二节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一、特征及分类 1、生物学习性:大多数为小型的水生寄生菌,寄生在淡水藻或小动物上;少数生于潮湿的土壤中,寄生或腐生,也有侵害种子植物的种类;还有少数海洋的种类。 2、营养体:菌体单细胞或单细胞具须、单细胞具假根或具发达的菌丝体;整体产果式或分体产果式;单元式或为多元式。细胞壁为甲壳质。 3、无性生殖:产生后生尾鞭式单鞭毛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核帽,有时具线粒体。 4、有性生殖:经过配子、配子囊或菌丝结合,形成合子、休眠孢子成休眠孢子囊。(配子结合成接合子,卵配生殖形成休眠孢子、休眠孢子囊)。 5、分类:根据营养体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方式分为4目,共110属,575种。 壶菌纲分目检索表 1. 缺乏真正的菌丝体,一些种具有假根或根状菌丝(菌体简单,为单细胞、或单细胞具须、单细胞具假根等。)……………………………………………………壶菌目Chytridiales 1’. 有真正的菌丝体,一些种具有假根或根状菌丝…………………………………………2 2. 有性生殖未发现,菌体单轴式,孢子囊壁周裂释放游动孢子。菌体仅以近基部的或基部的盘状固着器固着于基物的表面,植物附生或动物寄生。末端部分由产孢的上部和产饱以后仍存留的、具核的、 4
营养体的下部所组成,具有再生孢子的能力………………肋壶菌目Harpochytriales 2’. 有性生殖存在 ………………………………………………3 3. 有性繁殖是能动的异型或同型游动配子结合,而非卵配生殖。游动孢子具核帽。具厚壁孢子囊,能抵抗不良环境……………………………………………………芽枝菌目Blastocladiales 3’.有性生殖为卵配生殖,是通过能动的雄配子和不动的雌配子(卵球)结合,形成厚壁的、休止的卵孢子。不形成厚壁的孢子囊……………………………单毛水霉目(单毛菌目)Monoblepharidales 二、壶菌纲4目的特征 1、肋壶菌目Harpochytriales 菌体单轴、为不分枝的菌丝体,基部以盘状固着器固于基物表面,分体产果式,有性生殖未发现,植物附生或动物寄生。分为1科,2属,10种。(本目真菌与接合菌亚门的毛菌纲接近,具单元式菌体,基部有附着器,孢子囊向基性连接发生,游动孢子囊具层生现象。Emerson等(1968)根据胞壁甲壳质、游动孢子有核帽和后生单鞭毛,认为它更接近壶菌纲,故从接合菌中的毛菌纲分出,建成壶菌纲一目)。 2、壶菌目Chtridiales 整体产果或分体产果,单元式和多元式;寄生种类孢子囊外生或内生;腐生种类孢子囊基物上生或基物内生;游动孢子囊球形或卵形,成熟时在囊内割裂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单生尾鞭式鞭毛,常具有一明显的油滴,一端萌发。分为9科,93(+32)属,约460种(占壶菌纲>4/5,其余3目约100种)。 3、芽枝菌目Blastocladiales 分体产果式,菌体为发达的树枝状菌丝,有一明显的基部细胞或称主干,多核,有时具假隔膜,为多孔式隔膜。孢子囊有二种:薄壁孢子囊(有丝分裂孢子囊),形状不一,偶尔呈串珠状;厚壁孢子囊(减数分裂孢子囊),球形,表面光滑或表面布满半透明的斑点,厚壁孢子囊是此目的特征。游动孢子有核帽Nuclear cap和边体Sidebody。某些菌有配子体和孢子体的世代交替现象,如芽枝菌科Blastocladiaceae的异水霉属Allomyces。本目分为3科,9属,60种。 4、单毛菌目Monoblepharidiales(单毛水霉目) 分体产果,菌体为发达的菌丝体,菌丝体的原生质呈网状或泡状;菌体由假根联系于基物上。只有一种薄壁孢子囊,圆柱状,同菌丝相似,内含一排游动孢子,成熟时从顶端开孔处排出。游动孢子单生尾鞭式,顶部有小颗粒;有性生殖时菌丝顶端形成雄器和藏卵器,卵配生殖形成卵孢子。分为 2科,3属,20种。 三、本纲真菌常见的属 本纲真菌与植物病害有关及常见属 1、油壶菌属Olpidium 壶菌目Chytridiales,油壶菌科Olpidiaceae。 菌体内生,整体产果,通常形成薄壁孢子囊和厚壁孢子囊;孢子囊球形至椭圆形,萌发时形成一个明显的芽管,穿透寄主组织,然后顶端开裂放出游动孢子;休眠孢子囊光滑或有微疣,萌发时形成游动孢子。花粉油壶菌O. luxurians,生长在马尾松的花粉上;芸薹油壶菌O. brassicae;蚕豆(头菜)油壶菌O. vici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