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根的生长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浙教版劳动八年级下册项目二任务一《家乡农作物种植》课件

浙教版劳动八年级下册项目二任务一《家乡农作物种植》课件

图2-8 水稻长出两片叶时的水位
新知讲解 (2)病虫害防治。 预防:在浸种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治疗:发生疾病或虫害时一般需喷洒农药,如发生稻瘟病、纹枯病,可喷洒井冈
霉素、春雷霉素(接触农药需做好防护,可请有经验的人帮忙)。虫害也可用剪枝、 捉虫等方法治疗。
图2-9 稻瘟病
图2-10 纹枯病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水稻生产的整个农事劳动流程主要包括:种植、养护和收割。 1.水稻种植 (1)整田。不进行育秧和插秧,直接将种子播在田中的方式,叫做直播。播 种前要进行整田,即翻耕、平整田地,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和作物残茬,这样有利 于种子生长。直播稻整田要求“早、平、适”,即“早”翻耕,田面“平”,畦面软硬“适 ”中,干整地翻好后一般需放水浸泡两天。
在水稻的养护过程中,我们 要时刻关注其生长情况,采取必要 的养护措施,做好观察记录。
新知讲解
时间 (节气)
1
芒种
2
夏至
3 小暑、大 暑
4
立秋
5
处暑
6
白露
表2-1 水稻种养记录表
农作物生长情况
种子根有一粒谷长,芽有半粒谷长
养护措施
播种
新知讲解
3.水稻收割 (1)适熟收割。当有95%以上水稻颖壳发黄、谷壳变硬、米粒呈透明状时 就可以收割。
《家乡农作物种植》
浙教版八年级
教学目标
1、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爱探究的劳动观念。 2、劳动能力:了解常见农具及其功能,掌握种植农作物的步骤。 3、劳动习惯和品质:通过观察图片,查找资料,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养成种植农作物 的劳动习惯。 4、劳动精神:增进对劳动的热爱,提升劳动技能的劳动精神。
新知导入
拓展延伸

水稻植株形态

水稻植株形态

胚包括胚芽和胚根。
图49胚芽和胚根
图8 根的类型
不定根是幼小分蘖的地 下节上发出的。
图9 次生不定根
随着植株生长,茎节上 产生卷曲、粗糙的不定 根裸露在土表。
图10 支柱不定根
四、茎
图11 茎、节和节间 水稻的茎由节和节间组成。
图12 幼期和成熟期节间 幼期时茎的节间是光滑和实 心的。成熟期茎的节间是中 空,外表非常光滑。 通常,从下至上,节长逐渐 增长。植株基部的低位的节 间比较粗壮。
图26 叶的中脉(midrib,中脉)
很多叶片基部两边各有一个形同耳 朵的较小附着物,即叶耳。老叶可 能没有叶耳。 另一个叶的附着物是叶舌,膜状, 位于叶鞘和叶片的缝隙之间。有的 叶舌是光滑的,有的生有绒毛。 不同品种的叶舌长度、颜色和形状 各不相同。 图27叶耳和叶舌
水稻田中的稗草一般没有叶 耳和叶舌,这个特征可以用 来区别水稻和杂草,尤其是 在水稻生长早期。
学习目标:
1.学会水稻种子、幼苗、根、茎、叶等在不同发育时期的 形态特征。 2.学会水稻种子、幼苗、根、茎、叶等在不同发育时期的 生理特点。 3.根据水稻各部位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为水稻生产奠 定基础。
一、发芽的种子
当水稻种子在排水和通气良好的土壤 中发芽时,胚根鞘包裹着胚根首先突 破谷壳。
图1 胚根鞘首先显现
图16 三次分蘖
五、叶
图17

图18 叶互生于茎的两侧 叶互生于茎的两侧。主 茎叶数与茎节数一致, 其数目多少与品种有关。
叶着生于茎节上。
水稻最上面一片叶称为剑叶。 剑叶主要是为穗提供光合产 物,直接影响灌浆。
图19剑叶
叶鞘和叶片是连接为一体 的。
图20 叶鞘和叶片
叶片和叶鞘之间有关 节,称为叶颈。

《根和茎》完整版课件苏教版科学2

《根和茎》完整版课件苏教版科学2

2、根能够吸收、输送水和无机盐; 3、根具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4、少数植物的根还有繁殖的功能。
实验
实验目的:根能够吸收水分。 实验材料:烧瓶一个,有根植物一棵,
植物油。 实验步骤:(略)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瓶中的水减少了。 结论: 根能够吸收水分。
开始放入的水量
两天后
茎节
上上
长长
节叶
和,

6.由于不同转基因食品在人们食品消 费中的 比重大 不相同 ,其可 能的危 害性自 然也不 会一致 。但就 原则而 言,在 没有明 确的科 学结论 之前, 任何对 转基因 食品在 安全性 之外其 他方面 的重大 意义的 欢呼, 都不是 一件明 智之举 。

7..穿越浩瀚的银河,被月亮镶嵌的梦 ,具备 了无限 的属性 。自然 之子天 真而崇 高的想 象力是 对我们 神五、 神六的 理想设 计。当 我们通 过超越 自身而 实现人 类对月 的最好 抵达。 华夏人 几千年 的美好 向往, 终于与 多少代 人的热 烈渴望 有了一 个完美 的对称 。
水稻根
小 白 菜 根
各种植物的根
棉花的根系

小麦的根系
植物根的分类
一株植物全部的根称为根系;
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大类,直根 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主根上生有侧 根;须根系无明显主根和侧根的 区别,根系呈须状。
变态的贮藏根
根的共同特点
根都有根尖和根毛, 都向下生长,大部分 根生长在地下。

4.在我们看来,转基因食品在当下中 国所引 发的争 议,看 起来相 当复杂 ,但归 结起来 ,不外 是科学 逻辑与 商业逻 辑共同 作用下 的结果 。从科 学角度 看,这 件事情 很麻烦 ,是因 为转基 因食品 的安全 性在短 期内得 不到明 确认证 。

水稻根系的作用及促根生长技术措施

水稻根系的作用及促根生长技术措施
须, 根毛 多 , 白根比例 多, 根 的吸 收 面 积 增 大 , 活性 增 强 , 从 而 有效地增加吸肥吸 水能 力。分蘖末期晒 田 5~7天 , 是向土壤 耕作层增氧的有效技术措施 。
4. 3 后 期 延 缓 根 系 衰 老 进 程
水稻 根 系生长 发 育的最 适温 度为 2 5  ̄ C ~3 0  ̄ ( 3 ,最 低 为 1 2 c C, 最高 为 4 0  ̄ C 左右 。温度高于 3 7 T ; 对 发 根 有 严 重 的 抑 制 作用, 温度低于 l O T ; 时, 不 发 根 且 根 系也 停 止 生 长 。
4. 1 耕 翻 的 作 用
稻 田 因长 期淹 水 , 处于 板 结 状 态 , 需 要 翻 疏 松 。耕 翻 可 改 善耕 作层 土壤结 构 , 增 强土壤 的透气 性和保 水性 , 创造 根 系 生长 的有利环境条 件。耕翻最好 在秋季进 行 , 经秋 冬季 日晒 冷冻, 土 块 自然 疏 松 , 改 良土壤物 理性 状 , 消灭 地下害 虫 , 深 度应 以 1 7—2 2厘 米 为 宜 。耕 层 过 浅 , 松 土层薄 , 会 在 耕 作 层 下面形成一个 紧实的犁底层 , 限制根系向深层生长 。
3 . 1 土 壤 温 度
数量增多 , 磷钾可使根长度增加 , 分 布 于 较 深 的 土 层 中 。如果 氮、 磷、 钾供给保持平 衡时 , 能使稻根 的生长和各 种生理 功能 保持最旺盛的水平 。
3 . 4 土 壤 耕 作 层 的 深 浅
耕作 层是水稻根系活动的场所 ,所 以耕作 层的厚度能 够 对根 系的 大小和分布产生 直接的影 响。生产实 践证明 , 深 耕 对于根系发育影响是非常大 的。加深耕作 层 , 会使水 、 肥、 气、 热协调 , 根系生长健 壮而 多, 土壤下 层根系分布增 多 , 扩大根 系吸 收 水 肥 的 范 围 。 同 时 又 改 善 耕 作 层 的 物 理 、 化 学和生物 特性, 促进 土壤 熟化 , 提 高肥 力水平 , 所 以加 深耕作 层 , 根 系 生长 就 好 。 4促 根技 术措 施

植物生物学实验:实验二根的发育与结构和根的吸收与分泌

植物生物学实验:实验二根的发育与结构和根的吸收与分泌

鸢尾根横切面示内皮层五面加厚和通道细胞
多原型
中柱鞘
侧根的形成过程
双子叶植物侧根发生
玉米支柱根侧根发生
维管形成层(vaascular cambium)的发生
指 出 箭 头 所 示 的 结 构
双子叶草本植物老根的结构
根的次生结构
花生根横切
根瘤
甜菜根的三生结构
甘薯根的三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 副形成层
实验内容
一.种子结构和类型 观察大豆、蚕豆、蓖麻种子和小麦颖果、玉米颖果,识别种子结构,区分类型。
双子叶有胚乳,双子叶无胚乳,单子叶有胚乳,单子叶无胚乳 二、根系的类型和幼苗观察 • 小麦、玉米等单子叶植物幼苗:观察须根系的组成及特点。 • 蚕豆、向日葵、大豆、蓖麻等双子叶植物幼苗:观察直根系的组成及特点。 • 区分以上幼苗是子叶出土还是留土幼苗 二.根尖的形态、分区及分生组织观察 1.萌发的小麦籽粒: •观察根的生长情况,识别不定根 •观察根尖外形(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根尖压片,观察各区组织及细胞的特征(碘-碘化钾染色) 2.洋葱根尖永久制片:观察根尖分区及分生组织特征
芹菜叶柄徒手横切示厚角组织来自梨果实中石细胞蚕豆种皮中的石细胞
顶端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
表皮 皮层 维管柱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凯氏点
内皮层 中柱鞘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原生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
毛茛根(几原型?指出内皮层及凯氏点(或六 面加厚)位置)
通气组织
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水稻(Oryza)老根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七、观察萝卜等肉质直根、甘薯块根,了解根的特殊形态,观察相应永久制片, 理解其形成过程。

《水稻基础知识》PPT课件

《水稻基础知识》PPT课件

在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短日照
可使生育期缩短 ,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这
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水
稻品种的感光性。
(晚稻,早稻感光性区别?)
h
15
水稻感光特点
日长<8h: 出穗反而延迟; 日长<4h: 会引起生长停止; 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的日长大致都在:11-17h 诱导感光性品种形成幼穗的日长一般为: 12-14h 9-12h: 促进出穗最显著,其中迟熟的感光性品种,


有终 最幼




效止 高穗




分期 分分



蘖化
期期
幼苗 秧田分 期 蘖期
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
开花结实期
秧田期
返青 有效分蘖 无效分 分化 形成 完成 乳熟 蜡熟 完熟 蘖
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殖生长并进 期
生殖生长期
穗数决定阶段
穗数巩固阶段
粒数奠定阶段
粒数决定阶段
h 粒重奠定阶段
粒重决定阶2段5
粳、华南晚稻的中熟籼
“强-强-短”型:华中晚稻籼及
粳、云贵的迟熟籼及粳
“强-中-中”型:华南晚稻的迟
熟粳、云贵的迟熟籼
“强-强-中”型:华南一季粳
20
(三)水稻发育特性理论的应用
1.在栽培技术方面的应用
早稻:因其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
秧龄不能长,以防早穗减产,但可短秧龄翻秋栽培。
中籼稻:感光性弱或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较
2)适宜的温度 发 芽的最低温度为10℃(粳)12℃(籼),最适生长温度 为 2 8 - 3 6 ℃, 最 高 温 度 为 40℃。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根系结构对于吸收养分、保持植物稳定生长以及抵抗外界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对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文将对水稻根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以及生长发育过程进行详细的解剖分析。

一、水稻根的形态特征水稻根系主要由根尖、根毛、次生根和根茎等组成。

根尖是根系生长点,负责不断更新根系的生长细胞。

根尖的周围有一层根毛,用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根系的次生生长主要由根茎完成,它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可以使水稻的根系向下延伸,同时在地下形成侧根。

这些结构形成了水稻根系的整体形态,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水稻生长的环境。

二、水稻根的组织结构1. 表皮组织水稻根的表皮组织主要包括表皮细胞、根毛和表皮细胞外皮。

表皮细胞是根的外层细胞,它们覆盖在根的表面,起到保护和吸收养分的作用。

根毛是表皮细胞的突起,能够增大根的表面积,增强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表皮细胞外皮是一层细胞壁,能够增强表皮细胞的支撑力,保护根的内部组织。

2. 皮层组织水稻根的皮层主要由一圈圈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丰富的细胞质和淀粉颗粒,能够储存养分、增加根的强度并保护内部组织。

3. 中柱组织水稻根的中柱组织主要包括了维管组织和髓部组织。

维管组织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而髓部组织则主要负责储存养分和增加根的强度。

4. 根尖组织水稻根的根尖组织主要包括了生长锥、分生组织和保护组织。

生长锥是根尖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水稻根的持续生长。

分生组织是在生长锥周围的一层细胞,它们能够不断分裂生成新的根细胞。

保护组织包括了一层细胞壁和根尖毛,能够保护生长锥和分生组织,维持根尖的正常生长。

三、水稻根的生长发育过程水稻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分为根尖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和分化三个阶段。

在根尖细胞分裂阶段,根尖的生长锥中的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生成新的根细胞。

在细胞伸长阶段,新生成的根细胞会逐渐变长,向土壤深处延伸。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

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

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

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

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一)分蘖发生及条件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

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

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

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

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

而杂交稻二、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

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

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

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