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池塘养殖技术
饲养黑鱼的方法有什么

饲养黑鱼的方法有什么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
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黑鱼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黑鱼的方法黑鱼人工繁殖(一)亲鱼选择亲鱼的质量是人工繁殖的关键因素。
黑鱼选择的年龄在2龄以上,体重为500克-1500克的个体较适合。
应当选择已达到性成熟的,身体无病无伤,个体大而生长性能好的亲鱼。
(二)雌雄亲鱼鉴别黑鱼雌雄个体无明显的第二性征差异,在外形上有时难于鉴别。
在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松软,生殖孔微红稍突出,腹部为灰白色;雄鱼腹部较小,不如雌鱼松软,生殖孔略凹。
(三)人工催产亲鱼按1:1比例配对,将亲鱼直接放到产卵池中等待自然产卵,也可以进行人工催产。
产卵池面积以0.1-3亩为适宜,最好池底深浅两部分深1米,浅0.3米,池内栽草或投草,透明度较大瘦水为好。
也可在亲鱼培育池中产卵。
人工催产要选择性腺到Ⅳ期末发育程度,水温在25-28℃,大体时间在5月下旬-6月中旬。
人工催产药物,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鲤鱼脑垂体效果较好。
脑垂体4-6个/公斤,绒毛膜性腺激素1600-2400国际单位,♂减半。
成熟差的可注射两次,时间间隔24小时。
注射部位为体腔注射。
在23-30℃经18-25个小时,亲鱼可自动产卵受精。
(四)人工孵化亲鱼在产卵池产卵受精后,即可用鱼盘小捞网将其捞出,集中放入孵化池或其它容器中孵化。
一般面盆放500粒,塑料大盆5000-8000粒,小网箱1-2万粒/平方米。
一般2-3天后即可孵化出鱼苗,形似小蝌蚪,身体灰白色,以本身卵黄为营养。
4-5天后卵黄吸收完毕,要立即投喂活水蚤。
水蚤的投放量依鱼苗吃食量为准,以少量多次为宜。
喂养5-6天鱼体变黄,全长1.5厘米左右。
即可移到小池塘中培育。
孵化应注意的问题:1、随时拣出死卵,控制水霉感染。
10小时后发现呈白色卵即未受精卵,拣出。
2、孵化器放卵前用0.1ppm孔雀石绿池水消毒。
黑鱼如何养殖方法黑鱼的养殖知识和技术

黑鱼如何养殖方法黑鱼的养殖知识和技术黑鱼是非常常见的食用鱼,也被称为乌鱼、富贵鱼等。
由于黑鱼体型相对较大,生长速度快,市场价值非常高,而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许多养殖户都养过黑鱼,那么,黑鱼养殖技术的整个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养殖黑鱼方法1.黑鱼是一种淡水底栖性鱼类。
它通常生活在水生植物过度生长或泥底的水域,遍布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水域。
它对水体中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对溶解氧、水温和水质有很强的适应性。
当水中缺氧时,鳃腔内的辅助呼吸器官可以用来在水面上呼吸。
蛇头可以在0到41℃的温度下生存,16-30℃是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佳温度。
当泉水温度恢复到8℃以上时,它通常会在上层和中层水中移动。
2.黑鱼更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新鲜的小鱼和虾为主要诱饵。
在养殖的最初阶段,鱼种喜欢吃活饵,因此需要喂养和驯化。
在将鱼种放入池中后的第二天早上,要在池边投喂适量的死饵进行驯化,然后逐渐移到池边进行饲养。
在鱼习惯吃死饵后,应在正常时间喂食,即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4点分别喂食一次,每日喂食量约为鱼体重的5-10%。
也可以用人工饲料喂养,配方为:鱼粉40%、豆粕22%、酵母粉5%、豆饼10%、小麦粉10%、麦皮10.7%、盐2%、维诺鱼用高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喂食时,应确保时间、位置、质量和数量,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黑鱼怎么养3.日常管理水质控制:经常换水,在炎热的夏天每7天换1/3的池水,半个月换3/5的池水;此外,每30天向整个水池喷洒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质,并将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
疾病预防:黑鱼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很少生病。
但在深秋,管理不善也会导致疾病。
黑鱼的主要疾病有出血病、皮肤腐病、疥疮病、鳃腐病等,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到病前预防,有病早治。
黑鱼怎么养黑鱼常见病有哪些

黑鱼怎么养黑鱼常见病有哪些?黑鱼怎么养?1、池塘建造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2、鱼种放养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3、饲料投喂喂养黑鱼的饲料,有人工配合饲料、淡水或海水的小杂鱼、畜禽屠宰后的下脚料。
小杂鱼投喂前,需进行分拣,剔除带硬棘的鱼类,如黄颡鱼等。
投喂前,用拍击为信号,将远处的鱼集中到饵料台附近,减少饲料的浪费,初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0%,后可适当减为体重的5%左右,应该一勺一勺投喂,这样饲料的浪费少。
投喂应做到“四定”原则,每个塘要选择3~4个投饵点。
采用集约化养殖的方式,体长10厘米以上,经过8~9个月养殖,成活率75%~80%,平均体重0.5~0.7千克,亩产4000~5000千克。
在池塘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如蒲草、苦草、水花生等,种植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3。
4、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黑鱼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春季每星期换池水4/5,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进排水接防逃网,池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为好。
对于排出的污水,应进行必要的污水处理。
黑鱼常见病有哪些?1、出血病是有多种细菌个病毒感染而致,发病时鱼鳍和鱼鳃的侧部出现出血条纹,随着病情发展,出血症状症状扩散整个鱼身,发病极快,3-4天即可出现大批量死亡,多爆发在6-9月高温时期。
防治方法:在冬季时要清塘消毒,在投喂时要注意饵料的新鲜性,不要投喂变质腐烂的饵料,如果是活饵要注意进行消毒后才投喂。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会换水,发病时可用鱼复康2号拌料喂食,按说明书操作,一周即可治愈。
2、赤皮病赤皮病是一种由萤光极毛杆菌感染的疾病,发病时黑鱼体表有局部出血症状,继而出血脱鳞的现象,导致黑鱼行动不便,摄食量减弱,常常漂浮于水面。
黑鱼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黑鱼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黑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因其优良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备受喜爱。
本文将介绍黑鱼的养殖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养殖黑鱼需要选择合适的水质、饲料和养殖环境,并定期进行保养和管理。
同时,必须注意防治疾病和控制水温,以确保黑鱼的健康成长。
读者可以通过本文了解如何成功养殖黑鱼,为市场供应提供更多的优质食材。
正文:黑鱼是一种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鲜嫩可口,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材追求的不断增加,黑鱼的养殖也在逐渐兴起。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鱼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成功养殖黑鱼。
首先,养殖黑鱼需要选择合适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通常适宜的水温为20-30摄氏度,pH值维持在6-8之间。
在选择养殖池塘时,应考虑水源和水质的可靠性,避免高污染的水体养殖。
此外,池塘面积和深度也需要根据养殖规模和黑鱼的生长需求来合理规划。
其次,饲料的选择是成功养殖黑鱼的关键之一。
黑鱼以浮游生物和小型底栖动物为食,一般情况下容易寻找食物,但养殖中仍需要提供合适的饲料。
常用的黑鱼饲料主要有粉料、颗粒料和颗粒配粉料等。
在选择饲料时,应根据黑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用不同规格的饲料,并注意合理配伍,确保鱼类获得全面的营养。
第三,养殖者需要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保养和管理。
这包括清洁池塘杂质、移除死鱼和及时更换水体等。
保持适宜的水质对黑鱼的生长和养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可采用修剪水草和加入生物或化学过滤器的方式来提高水质。
鱼池内的光照和水流也需要适度调控,以保持黑鱼的健康成长。
另外,防治疾病是黑鱼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黑鱼容易感染细菌和寄生虫,可能出现鱼体溃烂、呼吸困难等症状。
饲养者需随时观察黑鱼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定期测量水质、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等。
最后,控制水温对黑鱼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黑鱼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技术引言黑鱼,学名黑鲈,是一种适宜在淡水环境中养殖的重要鱼类。
它具有高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以及口感鲜美的特点,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在近年来,黑鱼养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本文将介绍黑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选址、水质控制、饲料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
1. 选址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是黑鱼养殖成功的关键。
应选择水质优良、水源稳定、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养殖。
最好选取水质透明度高、无污染的自然水域或人工池塘作为养殖场地。
此外,养殖场地应具备方便通水、排水和施肥的条件,以满足黑鱼生长发育的需要。
2. 水质控制水质是黑鱼养殖的生命线,良好的水质可促进黑鱼生长和健康。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水质参数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温度:黑鱼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8摄氏度,应保持水温稳定,不得过高或过低。
•pH值:黑鱼适宜的pH值为6.5-8.5,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黑鱼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可通过添加酸碱性调节剂来调节pH值。
•溶解氧:黑鱼对溶解氧的需求较高,应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在6毫克/升以上。
•氨氮和硝氮:过高的氨氮和硝氮含量对黑鱼有毒,应进行适当的水质处理,控制氨氮和硝氮的含量。
3. 饲料管理黑鱼的饲料管理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提高鱼类的生长效率,并减少饲料的浪费。
以下是几个饲料管理的建议:•饲料种类:可选择符合黑鱼营养需求的专用饲料,如浮游粒料、颗粒饲料等。
应根据黑鱼的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确定合适的饲料种类。
•饲料投喂:饲料应分次投喂,避免一次性过多投喂导致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可根据黑鱼的食欲和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饲料质量:选择优质的饲料,避免饲料含有有害物质或对黑鱼生长不利的成分。
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指标和品质,确保饲料的合格。
4. 疾病防治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黑鱼养殖中的疾病发生,并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防治措施:•水质处理:要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定期清理养殖池塘的底泥和杂草,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黑鱼成鱼养殖技术介绍

黑鱼成鱼养殖技术介绍黑鱼成鱼养殖是指在池塘等水体中将黑鱼苗种养成商品食用鱼的生产过程,其养殖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多采用成鱼池套养和小水体集约化精养。
1、成鱼池套养成鱼池套养就是在主养草鱼、鲢鱼、鳙鱼的池中套养少量黑鱼鱼种,以吞食与主养鱼争食、争氧和争水体的小型野杂鱼,充分利用水体,减少饲料损耗,增加主养鱼产量,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其技术要点为:①套养黑鱼的鱼池要求:水面最好在10亩以下,淤泥不深,当年能干池,否则黑鱼存留塘中,影响翌年主养鱼生产。
②套养黑鱼鱼种的方法:黑鱼属肉食性凶猛鱼类,有时可吞食相当于本身体长2/3的鱼种,因此,投放黑鱼鱼种的方法很有讲究。
一般春节前投放好主养鱼种,以早适应环境,1-2个月后投放黑鱼鱼种,其规格应比主养鱼种小,一般为60-80g/尾的隔年鱼种,每亩放20-30尾,在养殖过程中不另投喂饲料,以池中野杂鱼为食。
③饲养管理:成鱼塘套养黑鱼一般不需其它特殊饲养管理,但要注意的是:黑鱼善跳易逃,尤其是当饲料不足,遇雷雨天,有时可跳起1m多高,顺水"过道"逃跑。
为此,投放黑鱼鱼种后,要注意进、出水口拦栅,以防外逃。
在池塘四周岸边水面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利于其隐避、摄食。
2、小水体集约化精养黑鱼小水体集约化精养其技术要点如下:①池塘要求:黑鱼精养池以土池为好,不但造价低,而且适合其生活习性,便于调节水质,而且不损伤鱼体。
水面100-300㎡即可,水深1.5m以上,池底有10-15cm淤泥,鱼池四周环境安静,排灌方便。
鱼种下池前,鱼池彻底排干,以生石灰清塘消毒,10天后灌水放鱼。
②鱼种投放:一般2-3月份投放鱼种,鱼种规格为50-80g/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每平方米5-6尾,同池鱼种规格应大小均匀,鱼种下池时可用1-2%的盐水消毒。
③饲料投喂:黑鱼属肉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黑鱼多数投喂小鱼、小虾等鲜活饵料,也有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鲜活饵料:主要包括小鱼、小虾、螺、蚌等,人工投喂鲜活饵料时,要注意新鲜、洁净,并用2-3%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后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每天定时、定位投喂2-3次。
黑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与技术英文回答:Black fish, also known as black carp or black amur, isa species of fish that is commonly raised in aquaculture.It is native to East Asia and is known for its fast growth rate and ability to consume large amounts of aquatic plants, making it an ideal species for controlling excessive vegetation in ponds and lakes.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black fish farming:1. Pond culture: Black fish can be raised in ponds that a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fish farming. The pondsshould have proper water depth, aeration, and filtration systems to maintain optimal water quality. The fish are usually stocked at a density of 500-1000 fish per acre and fed with a balanced diet consisting of commercial fish feed.2. Cage culture: Black fish can also be raised in cages or net pens placed in natural or man-made bodies of water such as lakes, rivers, or reservoirs. The cages are usually made of strong and durable materials to withstand the water currents and protect the fish from predators. The fish are fed with floating pellets or other suitable feed.3.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RAS): RAS is a closed-loop system that recycles and treats the water used in fish farming. It is a more intensive and controlled method of raising black fish. The water is continuously filtered and treated to remove waste and maintain optimal water quality. The fish are usually stocked at higher densities and fed with a formulated diet.4. Integrated fish farming: Black fish can be integrated with other aquaculture species such as tilapia or shrimp. This allows for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creation of a more sustainable and diverse farming system. For example, the waste produced by one species can be used as feed or fertilizer for another species.In addition to the farming methods, there are also various techniques used in black fish farming to maximize growth and productivity:1. Feeding management: Black fish should be fed with a nutritionally balanced diet that meets their dietary requirements. The feed should be provided in appropriate quantities and at regular intervals. Overfeeding should be avoided as it can lead to water pollution and poor growth.2.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Maintaining optimal water quality is crucial for the health and growth of black fish. Regular monitoring of water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pH, and ammonia levels is necessary. Proper aeration, filtration, and water exchange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ensure good water quality.3.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lack fish are susceptible to various diseases and parasites. Regular health checks, vaccination if available, and proper biosecurity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prevent andcontrol diseases. Quarantine procedures should also be followed when introducing new fish to the farm.4. Harvesting and marketing: Black fish can be harvested when they reach the desired size, usually after2-3 years of growth. Proper harvesting techniques should be followed to minimize stres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fish. The fish can be marketed to local markets, restaurants, or processed into value-added products such as fillets or smoked fish.中文回答:黑鱼,又称黑鲤或黑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
黑鱼的养殖方法是什么有哪些生长环境

⿊鱼的养殖⽅法是什么有哪些⽣长环境 ⿊鱼在中国是⼀种常见的⾷⽤鱼,个体⼤、⽣长快、经济价值⾼。
那如何养殖⿊鱼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鱼的养殖⽅法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鱼的养殖⽅法 1、鱼池选择鱼池要求通风向阳,⽔源充⾜,⾯积1~5亩,⽔深1~1.5⽶,四周种植⼀些⽔浮莲或⽔花⽣,并在较低的地⽅⽤⽹⽚围拦,这样既可防⽌乌鱼外逃,⼜可隐蔽、遮荫,创造良好的⽣态环境,有利于乌鱼的⽣长。
2、清塘消毒鱼池选定后,先将池⽔排⼲,每667平⽅⽶⽤⽣⽯灰140~150公⽄化⽔,全池均匀泼洒,并⽤耙等⼯具翻动淤泥,充分消毒。
乌鱼种放养前⼀周,将池⽔注⾄1⽶深,并施适当基肥培肥⽔质。
3、鱼种放养鱼种来源⼀般有两种,⼀种是野⽣的,⼀种是⼈⼯繁育的。
但不管哪⼀种来源的鱼种,下塘前均要进⾏筛选,将规格基本⼀致的鱼种⽤3%~5%的⾷盐⽔洗浴5~10分钟,然后放⼊同⼀个鱼池。
放养密度视⽔源、注排⽔条件、饵料鱼来源等情况⽽定,⼀般情况下,3~5厘⽶长的鱼种,667平⽅⽶放养6000~10000尾;10~15厘⽶长的鱼种,放养4000~6000尾;20厘⽶左右的鱼种,放养约2000尾。
若⽔源、注排⽔条件好,饵料鱼来源充⾜,放养密度还可适当加⼤⼀点。
4、饵料投喂⼈⼯精养⿊鱼,主要以低值新鲜⼩鱼虾为主要饵料。
因野⽣或⼀些⼈⼯繁育的鱼种是吃活饵的,所以鱼种下池后应先停喂⼀两天,然后每天上午沿池四周投喂适量的死饵进⾏驯化,以后逐步移到池塘⼀处投喂。
鱼吃⾷死饵习惯后,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投喂1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并根据天⽓、⽔温、⽣长、摄⾷等情况灵活掌握。
饲料选⽤正规单位⽣产的粉状饲料,其粗蛋⽩含量为45%,粗纤维3%,饲料的主要原料为鱼粉、⾻粉、⼤⾖粕、⾯粉、维⽣素及矿物质预混料等。
辅以蚌⾁、⼩鱼等鲜活饵料。
5、⽇常管理⿊鱼在天然⽔体中或稀养情况下是不易发病的,但在⼈⼯精养情况下,若防治不当,则会暴发鱼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鱼池塘养殖技术
作者:范志峰尚俊峰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5期
【摘要】黑鱼,学名乌鳢,环境适应能力强,对池塘水质要求较低,可以高密度养殖,每亩池塘可放养6000~8000尾,产量4000~5000kg,黑鱼生长速度快,早春育苗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黑鱼发病少,成鱼运输简单,便于远距离运输销售。
【关键词】黑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养殖;病害综合防治
黑鱼,学名乌鳢,环境适应能力强,对池塘水质要求较低,可以高密度养殖,每亩池塘可放养6000~8000尾,产量4000~5000kg。
黑鱼生长速度快,发病少早春育苗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成鱼运输简单,便于远距离运输销售。
近些年来,黑鱼市场逐渐走俏,池塘养殖黑鱼在我县逐渐兴起,同时养殖黑鱼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笔者进行了黑鱼高密度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 池塘选择
池塘面积2201.1m2,池塘水深2.0m,底泥厚15~20cm,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
实践表明,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与深度,能增加水体体积,为黑鱼生长、活动提供更加开阔、宽松与舒适的生态环境。
同时,根据黑鱼的生活习性,每年4月上中旬在池塘四周浅水区种植苦草、轮叶黑藻、水葫芦等水草,水草生长后的覆盖面积为池塘水面的30%左右,以供黑鱼隐蔽、栖息,同时有改善水质和高温季节降低水温的作用。
在池周边须设40~60cm高的网栏等防逃设施。
2 鱼种投放
投放鱼种的规格是根据市场商品鱼规格而定。
目前,黑鱼个体重0.7~2.0kg的好销售,因此,放养鱼种的规格应为每尾75~100g的当年鱼种,鱼种要规格一致,无伤无病。
放养密度要依据饲料来源、饲养技术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投放鱼种 6000~8000尾,并搭配体重100~150克的鲢、鳙鱼种100尾(二者比例为4∶1)、大规格银鲫鱼鱼种50尾,让其调节水质和摄食部分残饵。
放养时间,当年最好在9月至10月上旬为好,让鱼种摄食以恢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年后放养在3~4月。
鱼种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用5%食盐水浸泡10~15min。
本次试验的放养时间为2010年3月28日,平均每尾重145g,共放养368kg,为了改善水质并充分利用水体,于4月17日搭配放养平均尾重200g的花鲢185尾,平均尾重165g的白鲢248尾。
3 饲料投喂
黑鱼为肉食性鱼类。
目前,人工养殖黑鱼多数投喂小鱼、小虾、螺、蚌等鲜活饵料。
投饵要坚持“四定”的原则。
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让黑鱼形成“感官”反应,将其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抢食的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料浪费。
人工投喂时,要注意鲜活饵料的新鲜、洁净,并用6%~8%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后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
每天投喂两次,上午10时、下午3时各投喂1次。
如鱼、虾不足,也可投喂其他动物性下脚料(如畜禽内脏),下脚料要新鲜、干净,投喂时要切碎,并进行消毒;也可根据黑鱼的营养需要配制人工合成饵料,以补充鲜活饵料的不足。
投饵方式采用“慢、快、慢”投喂效果好,饲料浪费少,大部分鱼吃饱后离开即可停食。
天气好坏、气压高低、水质孬好,鱼的摄食量是大不一样的。
4 日常管理
4.1 巡塘
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征兆,有无鱼病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4.2 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殖,由于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易变黑、发臭,影响黑鱼健康生长及质量,还会引起疾病发生。
生产中常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水质:一是勤换水,养殖前期与后期,每隔5~7天换水1次,7月~9月每隔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cm深;二是使用生物制剂,如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微生物制剂,吞噬有害细菌,改善水质及底质;三是适时开启增氧机,遇恶劣天气或鱼浮头等情况,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增氧、曝气,促进池底硫化氢、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分解,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cm以上。
4.3 防逃
黑鱼种放养初期,鱼种较小,跳跃能力较差,当逐渐增长,跳跃能力增加较多,尤其是在雨天换水或清晨跳跃十分活跃,因此池埂应高出水面50cm以上,进排水口要安装结实的防逃网,池四周安装防逃网或防逃墙。
5 病害防治
(1)冻晒池底。
鱼种在放养前两个月(1月20日),干塘捕鱼,排干池水进行冻晒,清除过多的淤泥,加固圩堤、整修池埂。
(2)消毒鱼池。
鱼种放养前一周每亩用150kg的生石灰带水10cm干法清塘。
(3)投喂颗粒饲料。
通过驯化由原来投喂小野杂鱼改为投喂小杂鱼及颗粒饲料。
(4)建立测报点。
对池塘环境、黑鱼健康养殖状况、预测疾病及发病情况进行定期测定,建立测报档案。
(5)定期预防。
5~9月份,每15~20d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或二氧化氯1次,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每月使用晶体敌百虫或硫酸铜1次,每次杀虫后间隔2天再使用1次杀菌药:三氯异氰尿酸以0.2×10-6浓度,二氧化氯以0.2×10-6浓度,晶体敌百虫以0.4×10-6浓度,硫酸铜以0.7×10-6浓度,全池泼洒。
(6)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大蒜素、三黄散等,有利于增强黑鱼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7)使用光合细菌。
根据水质变化情况使用浓缩光合细菌,改善水质,每次用1.5g。
(8)增氧。
每天中午开机30~40min,进行曝气,并根据天气情况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
6 试验结果
(1)成活率。
2010年8月10日开始捕捞至11月8日干塘取捕结束,共产黑鱼商品鱼2962kg,平均规格1226g/尾,计2416尾,成活率达96.3%。
(2)发病率。
整个饲养过程中,首次发病时间为6月20日,主要是小瓜子虫病,第2次发病时间为7月15日,主要是腐皮病及出血病,最后一次发病时间为8月14日,主要是腐皮病及出血病。
7 试验分析
(1)通过综合防治可较好预防目前黑鱼养殖中存在的病害频发问题。
试验池中首次发病时间较普通池推迟1个多月,成活率也较高。
(2)试验池首次采用预测预报技术。
通过建立测报档案,对预防疾病起到较好的作用。
(3)池塘放养黑鱼应适当搭配放养花、白鲢鱼种,白鲢与花鲢放养比例为3∶7或
4∶6,如再适当放养一些大规格银鲫,让其摄食部分残饵,可防止和减轻残饵对水质污染。
(4)7月15日腐皮病及出血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前次小瓜子虫治疗未彻底所致。
建议在病情减轻后,再使用1次药物,防止病菌再次繁殖。
8月14日腐皮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高温起捕引起,建议黑鱼捕捞不宜在水温30℃以上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