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药进出口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西药进出口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西药进出口的现状与未来

总体来看,2009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顺差额为56.13亿美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22%。尽管贸易顺差明显缩小并且年度出口增幅在近10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但从2009年第4季度出口形势看已显着好转,全年出口成绩与2008年基本持平。

出口运行平稳

结构得到优化

2009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尽管同比微降0.8%,但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代表着高科技含量和未来出口发展方向的西成药和生化药出口额比重同比上升了3.37%,比重提高到13.77%,西药原料药出口比重由2008年的89.6%下降到2009年的86.23%,表明国家有关鼓励政策效果已在医药出口行业中显现。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方式占86.2%,加工贸易方式占12.01%,与2008年相比变化不大。

2009年,西药类商品月均出口额为16亿美元,单月出口额在2月份触底仅为11.85亿美元。进入下半年后,出口同比降幅持续减少,单月出口额最高记录在12月份达20.16亿美元,环比增长23.44%,同时创造了西药类商品有海关统计以来的单月出口最高记录,显示出口后劲十足(详见图一)。

2009年一季度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额整体下滑,主要原因:一是2008年同期西药原料药价格上涨过大,造成2008年同期出口额增幅较大,至奥运会前一路上扬达到最高点,造成客户手中屯货较多,还未完全消化。二是受汇率下降影响较大,欧元、东南亚货币均大幅贬值,影响了这些地区客户的购买力,降低了这些地区的购买量,延迟了购买时间,造成一季度出口减少。

由于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而且我国西药原料药的优势其他国家目前还无法替代,所以主要发达经济体客户库存在一季度基本消耗完后,纷纷从中国进货,总体进入了一个补库存阶段,受此带动,3月份出口环比出现了大幅增长。从二季度开始出口同比降幅明显收窄,此后,我国经济政策措施拉动效果开始显现,欧美日消费信心开始增强,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升,长单、大单开始涌现,总体上呈现震荡盘升格局。

从出口市场看,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2009年,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仍然是我国西药类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对应的出口额分别是81.9亿美元、54.7亿美元和29.84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高达86.67%(详见图二)。其中,亚洲市场同比增长2.95%,欧洲和北美洲市场同比分别下降2.65%和7.21%。我国医药行业开拓非洲市场取得了较好成效,出口额为7.6亿美元,同比增长6.97%。

从出口目的地看,出口额排名靠前的大多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美国、印度、德国、日本、韩国、荷兰、巴西、意大利、比利时和西班牙,所占比重达59.29%(详见表二)。其中,印度和韩国市场回暖明显,我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6APA、青霉素工业盐、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原料等。对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出口降幅明显收窄。2009年出口额增幅较大的市场有法国、越南、巴基斯坦、墨西哥和新加坡等,其中对法国出口额同比增长达58.95%,对法国主要出口商品是肝素钠、雌(甾)激素和孕激素等。

从出口产品看,2009年,我国西药原料药出口额为165.59亿美元,同比下降4.53%;出口数量为436.8万吨,同比增长6.9%;出口平均单价同比下降10.69%。2009年出口数量与2008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显示我国西药原料药的国际市场份额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西药原料药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价格下调较大造成的。其中,维生素C市场供需依然平衡,维生素C的价格稳定在较高水平,造成出口金额增加较大,但出口数量未出现大的变化,表明国际市场需求总体稳定。维生素E在2008年价格上涨较大,2009年市场走势平稳,出口数量微降3.85%,出口价格维持在去年底的较高水平。维生素B12结束了从2008年底~2009年初大幅下降的颓势,至2009年底降幅

已收窄至4.34%。目前我国的维生素B12占全球市场85%的份额。青霉素工业盐出口“量价双降”,国内部分产能被6APA和阿莫西林等下游产品消化,并替代出口,但这些下游产品的出口价格也有所下滑。目前我国青霉素工业盐产能8。5万吨,而国际需求约6万吨,产能过剩40%左右。金融危机抑制了短期市场需求,加之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环保及质量监管“高压”持续加大,对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来说,可谓“雪上加霜”。阿莫西林2009年出口数量同比大幅增长80.2%,反映出中印两国制药业的竞争已从青霉素工业盐、6APA延伸到阿莫西林。我国出口到印度以及南美、东南亚等市场的阿莫西林价格较低,出口到欧美规范市场的阿莫西林价格较高,出口平均单价为27.45美元/公斤。扑热息痛受其上游产品生产厂大多开工不足的影响,其上游原料对氨基苯酚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扑热息痛价格跟进。欧洲罗地亚公司扑热息痛工厂的停产和国外客户2009年初扑热息痛库存基本消耗完毕,使得客户对中国扑热息痛的需求大幅增加。

相对于原料药的出口,2009年我国西成药出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出口额为11.98亿美元,同比增长7.76%;出口数量为54.24万吨,同比增长9.71%;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微降1.77%,呈现出“量增价稳”的良好局面。

2009年,我国西成药出口在经营主体上有四个特点:一是企业多,有西成药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299家;二是外商投资企业举足轻重,在出口10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有4家,并且有3家占据了前5强,虽然外商投资企业家数只有181家,在我国西成药出口企业总数中只占14%左右,但其出口额比重却高达51.92%,占我国西成药出口的半壁江山。在华跨国药企凭借其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渠道等方面优势,已经成为我国西成药出口的领军企业;三是出口集中度提高,出口额排前20名企业所占比重达41.49%,辉瑞、礼来、武田、罗氏4家外企就占我国西成药出口的15%左右;四是本土企业排名呈上升趋势,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本土企业表现引人注目。部分西成药重点商品出口情况。

2009年,我国生化药出口额为14.46亿美元,同比增长60.22%;出口数量为50.7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00.97%,出口成绩喜人。从出口市场看,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是我国生化药主要出口市场,所占比重高达92.07%。生化药出口五大贸易伙伴是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印度,所占比重达58.21%。从出口商品看,肝素钠2009年出口额为6.9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08.77%;出口数量为111.71吨,同比增长71.63%;出口平均单价为6248.96美元/公斤,同比增长79.91%。肝素钠出口已从美欧肝素钠“不良反应事件”阴影中走出,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出口价格在2009年达到历史最高点。

进口增势强劲

呈现量增价跌

2009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口增势强劲,进口额为13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进口数量为440.33万吨,同比增长70.28%;进口平均单价同比下降27.42%。月均进口额为11.32亿美元,进口额单月最高记录在12月份达14.06亿美元,全年进口走势呈现震荡盘升格局(详见图三)。

2009年,我国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进口西药类商品金额分别为74.99亿美元、40.19亿美元和16.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0.57%、17.02%和4.56%,所占比重依次是55.19%、29.57%和12.21%。2009年,我国进口西药类商品的五大贸易伙伴依次是:美国,贸易额为16.44亿美元,同比增长4.8%;德国,贸易额为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12%;日本,贸易额为14.14亿美元,同比增长21.06%;瑞士,贸易额为8.1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1%;法国,贸易额为7.98亿美元,同比增长6.07%。五大贸易伙伴所占比重达45.53%。

2009年,我国西药原料药进口额为77.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46%。其中,氨基酸类、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头孢菌素类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进口比重较大。西成药和生化药的进口金额分别为48.58亿美元和10.1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2.19%和31.84%,说明国内市场对进口药品的需求继续扩大,含有胰岛素的药品、含有其他抗生素的药品、含皮质甾类激素的药品、抗血清、其他血份及修饰免疫制品等进口比重较大。

今年增势可期

增幅不会太大

展望2010年,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出口总体上有望保持增长势头。有利因素:一是国际市场对我国西药类商品的需求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短期内没有其他国家能替代;二是企业自信心增强,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医药行业影响较小,虽然出口量有所减少,但效益有所增加;三是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增强,一些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已经能够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平衡企业产能,避免盲目生产,使市场供求保持稳定平衡;四是国际市场正在逐步复苏,目前订单基本上比较稳定,尽管欧美市场需求回升可能会有所反复,但总体稳定向上的趋势不变;五是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作用逐渐显现,如2009年6月1日将西成药出口退税率从13%提高到15%的利好在2010年将继续发挥促进作用。

不利因素:一是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成为出口增长的掣肘。例如2009年上半年印度对我国产青霉素工业盐及6APA先后提出了保障措施和反倾销预警,这是第一次针对同一产业链上的多个产品的反倾销预警,一旦立案成功,将对我国西药原料药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二是通货膨胀预期强化,风险正在逐渐积聚,如果处理得不好,经济二次下行的可能性将增大;三是企业成本在不断增加,包括环保、用人和原材料、能源价格等成本的持续增长,使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四是主要出口目的地货币持续贬值和人民币的坚挺,使西药类商品出口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五是医药产品结构仍然不合理,高端产品比例过低,企业研发能力和投入较低,短期内难以改观,周期性产能过剩容易引发低价恶性竞争,出口经营秩序难以维护。

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及早应对,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是要继续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份额,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所带来的机遇,加大开拓周边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贸合作;二是切实解决出口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如降低出口信用保险门槛,为企业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风险提供担保服务,使出口信保成为企业真正的保护伞;三是抓住新一轮全球医药产业向亚洲转移的机遇,提高我国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和吸纳的能力;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加速对外投资,扩大资本和技术输出;五是大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影响,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我们认为,2010年如果我国西药类商品能保持现有国际市场份额并有所扩大的话,同时考虑价格因素,全年出口有望实现8%~10%的增长,进口增速可能高于出口,贸易顺差将进一步缩小。

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罗梦玲化环1104 2011113020407 “入世”以来,我国化工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学品市场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化学品产量持续增长,化学品进口的年均增长率近十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我国化工园区的基地化、规模化正在加速,外商外资全方位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烯烃及其下游衍生物装置正在向规模化发展,我国化工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竞争和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我国取代德国,登上全球化工产业第三大国的位置。到2005年。我国已经有十余种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化肥、合成氨、纯碱、硫酸、染料、磷矿、磷肥、合成纤维、胶鞋等产量居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产量居设计界第三位;原油生产、合纤单体、合成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能力和产量、部分合成单体能力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国内产能产量大幅提高,我国主要的石油石化产品的自给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总量而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国之一。根据中国化工报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农药总产量达190.2万吨,已居世界第一位。未来,我国将在农药、涂料、染料、食品添加剂、胶黏剂、电子化学品及水处理剂7个领域重点开发新型高附

加值产品,满足各产业需要。 “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基地快速发展,除原有的化工基地将继续改造和扩建外,在临海、临江或资源丰富地区建设的国家及化学工业园区都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等化工区、江苏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等。现全国已有60多个建设或拟建的化工园区,这些化工园区交通运输便利、产品靠近市场、园区内原料和产品相互配套、劳动力便宜、公用工程设施完善等,给投资者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美、日、德等外资公司大量进入这些园区。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绿色化工”也将是我国化工产业未来发张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测,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将以年均7%—10%的速度增长,将远远高于世界目前3%—4%的增长速度,我国石油产业的世界市场份额将逐年增大。 近年来,以欧美大石油石化公司为主,日、韩、中东等国家地区紧跟其后的外资企业加大了对我国市场的投入,规模日趋加大,业务领域日趋广泛,产业链结构日趋完善,是我国石化产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外资已经形成了以油品营销、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合成材料加工、石油石化仓储物流、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为重点的投资发展产业集群,有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导论 (1)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2.1数据样本与变量指标 (1) 2.1.1数据来源 (1) 2.1.2数据处理 (2) 2.2统计分析 (2) 2.2.1相关分析 (2) 2.2.2初步OLS回归 (3) 2.2.3平稳性检验 (5) 2.2.4协整检验 (10) 2.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11) 2.2.6对回归模型的检查 (11) 2.2.7迭代估计法 (13) 2.2.8预测 (14) 3.结论 (16) 4.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根据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ECM 误差修正模型、迭代估计法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GDP和进出口关系的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都会带来GDP的增长,而且进口对GDP增长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对GDP进行了2013和2014年的回归预测。因此我国应适度扩大进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关键词:GDP;进出口;协整理论;ECM误差修正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978 ~ 2012 China's GDP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lated dat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modified iterative estim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2012,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stimating the GDP and import & Export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seen in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growth will bring about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import has stronger ability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regression forecast of 2013 and 2014.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xpand imports,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improve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level,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oreign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growth of GDP stability. Key Words:GDP; import and export; cointegration theory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I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我国家电行业进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家电行业进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家电行业进入产业结构整合阶段。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市场内在要求的推动下,我国家电行业逐步从前期多而松散的企业结构向大型企业集团的方向迈进。受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电业寒冬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显露端倪。为此家电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成本以扩大市场份额;“家电下乡”以撬动农村市场;出台调控措施以开拓新兴市场。 总体来说,我国家电行业的整体发展是良好的,但出口呈现了较严重的下滑态势,主要市场已经从国外转向国内。影响我国家电出口的原因众多: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国内市场形势看好等等。究其影响因素有来至国内外各方面的,亦有来至我国家电企业自身的。发展家电进出口贸易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紧急而至关重要的工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国家相关调整政策的实施更需要我国家电企业自身不断努力提升产品性价比。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根据我国家电行业现状不断出台调整政策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行业标准,欲淘汰掉一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使一些可以达到标准的企业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以此同时,我国家电企业自身的对策也相继提出:创立国际名牌,增加品牌效应;建立战略联盟,增加竞争优势;加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价值;调整产品结构。 关键词:家电行业进出口发展调整政策 - 1 -

Abstract Since 1990s, along with the market competition daily aggravating, the electrical appliances profession have enter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formity stage.In the country, the place industrial policy support and under the market intrinsic request impetus, our country electrical appliances profession gradually many and the loose enterprise structure makes great strides forward from the earlier period to the major industry group's direction.Rises in prices, the Renminbi exchange rate rise raw material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factor influence, the family electrical industry cold winter second half year starts in 2007 to reveal the clue.Has taken 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this electrical appliances enterprise: Reduces the cost to expand the market share; “The electrical appliances go to the country” skid move the rural market; The appearing regulation measure develops the emerging market. Generally speaking, our country electrical appliances profession whole development is good, but exported presents seriously glided down the situation, the main market already from overseas changed the home.Affects the reason which our country electrical appliances export to be multitudinous: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crises, the Renminbi revaluation, the domestic market situation favors and so on.Investigates its influence factor to have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various aspects, also has to Our country Electrical appliances Enterprise own.The development electrical appliances import-export trade is one item concerns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urgent and the very important work, completes this job requirement country correlation adjustment policy the implementation to need Our country Electrical appliances Enterprise oneself diligently to promote the product performance-to-price ratio unceasingly. In the last few years, and Our country Government appeared the adjustment policy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electrical appliances profession present situation to formulate the strict profession standard unceasingly, wanted to eliminate one batch not to be able to achieve the standard the enterprise, enabled some to be possible to achieve the standard the enterprise had the better survival environment, the promotion enterprise's benign competition.By this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Electrical appliances Enterprise own countermeasure also one after another proposed that,Establishes the international name brand, the increase brand effect; Establishment strategy alliance, increa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Enlar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ion product value; Adjustment product mix. Key word:Electrical appliances profession Import and export Development Adjustment Policy

中国对外贸易及存在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一、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基本内的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1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道路。过去10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也是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10年。在总结纪念“入世”十周年活动的背景下,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就是通过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也希望通过发表对外贸易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介绍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中国将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态度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3 万字。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回顾并阐述中国政府通过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采取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措施,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回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而且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此外,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阐明一国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政府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与不分大小、贫富的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推动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通过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争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白皮书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改革进程,阐明了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澄清了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中国政府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努力,以及为此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哪些亮点?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实践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在dang zy、guowy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历史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既认真地履行了承诺,又充分享受了权利,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3: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马韶辉[导读]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 (辽东学院) 摘要: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货活动由来已久,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其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推动中国外贸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望文中所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贸易;一带一路;贸易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结合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问题,外贸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上涨的趋势,但进出口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以201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中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进口10.49万亿元,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因中国市场的广阔,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使得一些贸易进口被外资企业的投资所替代,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贸易出口为目标,国内需求不足,使得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2、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遭遇的反倾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变多。一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2000多起。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加之欧美经济面临疲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密的贸易壁垒保护,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 必须将内需为主,以内需带动外需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让消费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效,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对国家当前的外贸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把握好市场机遇,让集中出口风险分散化,同时还需缓解国家集中出口某个国家的顺差压力。另外,企业还需加大内销市场的拓展。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发掘和扩展,尤其是农村市场,其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 2、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平衡贸易结构 当前,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桥的关键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将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扩张,覆盖经贸、金融以及投资等各个领域,不仅合作内容会越趋丰富化,同时,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使合作更为深入,中国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共同的构建,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于此同时,也需重视对外贸易产品的不断更新,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3、加大自身优势培育,减少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对外贸易大国逐渐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进行发展转变,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十分必要,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示退出TPP,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加坡等国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以RCEP为基础深化和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中国还需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出口市场当前已经发展为以亚洲为核心,以欧洲和美洲为两翼的模式。根据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贸易伙伴来看,如美国、日本、欧盟、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多元化格局。随着近几年多边贸易的缓慢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而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市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基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理念,健全多边贸易体系,这一系列举动将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服务贸易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将更便利的从国际市场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及先进技术。 2、对外贸易合作竞争空间逐渐扩大 从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很多国家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当今,中国的贸易对象已得到了全面的扩展,范围覆盖到全球。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扩张,不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选择贸易伙伴的自主性也到了提升,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合作方式更为多元。基于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精细化工现状、发展及策略

精细化工现状、发展及策略 摘要:精细化工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具有特定功能、附加价值高、小批量、多品种、系列化为特点的化学工业。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高新技术;更新快:绿色化 前言 精细化工产品,是指经过化工深度加工而制得的具有专用性或最终使用性能的各种化学品。它的范围很广,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国外通常将医药、农药、涂料、香料、催化剂等四十多个门类,列入精细化工范畴。化学工业精细化,是各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西方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化工科技与生产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八十年代初,美、日、英、西德等国,精细化工产值已占其化工总产值40%以上,预计到本世纪末,发达国家的化工精细化率可能高达60%。 精细化工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具有特定功能、附加价值高、小批量、多品种、系列化为特点的化学工业。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世界精细化工现状 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司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

我国中医药进出口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中医药进出口市场发展现状 班级:14级国贸2班XX:X萍学号:1417521250 摘要:为了更好的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通过归纳、比较的分析方法,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贸易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依据海关医药贸易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2015年上半年中药进出口情况:上半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高于2014年2.1%增幅。其中,出口额为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5%,进口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同时,对下半年中药外贸市场进行预测:下半年中医药外贸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医药方面的新政策很可能会对产业发展带来利好。【1】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现状;进出口;政策环境 引言 中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药作为现代药品正被世界接纳,其影响力正在全球X围内进一步扩大。但是,在西医进入中国以后,中医日渐萎缩衰落,甚至有极端的观点直接指斥中医为巫术。尽管如此,这些变化还是为中医药的复兴和拓展提供了契机。一些错误的观念和理论、对现状的认识还被当作决策的基本依据;而要使中医药成为一种世界性知识和技术,成为中国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尚未被重视,或者说还没有进入某些人的思考X围。鉴于此,我们在分析和总结中国中医药的现状和中西医药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

以期有助于这一前程无限的产业的发展。 一、中国中医药发展现状与问题 早年,由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劳动力过剩的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几乎都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这样的形势在今天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转变,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出口贸易依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的现状,这就造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当前,我国的出口贸易依然以附加值较低的商品为主,例如服装、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制成品等等,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且附加值较高的知识型服务贸易远远的落后于货物贸易。从进口贸易来看,我国则主要进口的是高新性的技术产品以及附加值较高的其他商品,这样的进出口贸易体系结构在今天看来是极不合理的,也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面临的的首要问题。 1)中医药产业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药资源、人力资源和中医药文献,中医药企业总体规模较大,能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机构数量庞大。从总体上来说,现在的中医药产业链条较为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五十多年以来,中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在中医药产业的各个环节都有所应用,比如生物技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仪器分析技术在中医药产业的应用、超粉碎技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现代思想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现代诊疗技术在中医药产业的应用等,仪器分析技术在中医药产业的应用、超粉碎技术在中医药产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中医药产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 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贸易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出口产业。这一阶段是我国30年来外贸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不仅顺利度过了WTO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不仅出口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化。从最初的初级原材料产品占大多数到之后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化工企业发展现状

化工企业发展现状 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有些化工产品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生产和应用,甚至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定历史阶段。 目前,化工产品多数是属于人们穿、住、用、行等各方面的材料,还有少数尖端高科技化工产品。化工产品范围太广,分类有:农化学品中间体聚合物有机原料橡胶制品涂料油漆医药生物催化助剂食饲添加香精香料石油化工染料颜料无机化工化工设备塑料制品胶粘剂等。化工向人们提供的产品是丰富多彩的,它除了生产大量材料用于制成各种制品为人所用以外,还有用量很少、但效果十分明显的产品,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得到不断改善。 在经历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后,2009年随着各国政府刺激经济政策渐显成效,世界经济逐渐企稳复苏。中国经济更是率先起步,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了自2008年3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谷,实现“V”反转,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2009年我国石化工业也迅速回暖,开工率回升,产量产值稳步增长,企业亏损额减少。据统计,2009年1-11月,我国化学工业累计产值35315.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累计产值32872.3亿元,同比增长7.4%。截止至2009年11月,我国化学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588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总计为32486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为1718亿元,同比增长13.5%。企业数为31966家,亏损企业数为4984家,同比增长1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40.47亿元,同比下降16%。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491.1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增速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烧碱产量1763万吨,增长6.8%。纯碱产量1837万吨,增长7.2%。化肥产量6051万吨,增长14.3%;其中,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分别增长12.8%、18.4%和18.5%。农药产量204万吨,增长12%。橡胶轮胎外胎产量59734万条,增长15.6%。电石产量1374万吨,增长4.7%。 我国化工企业现存有四大问题。我国化工行业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仍然存在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来自贸易环境变化、产能过剩、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和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4个方面。 1.贸易环境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都在逐渐加深,导致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合作组织的出现,正是国际贸易竞争激烈的表现。各国在传统贸易壁垒之外,也纷纷实施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反倾销与反补贴成为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最佳措施。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遭受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都有增加趋势。 2.产能过剩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化行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而分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少等。比如:水泥行业,我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只是低水平上的过剩,为此,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规模效益;焦炭行业,我国焦炭行业配置不合理,行业集中度极低,2/3的焦炭企业远离其主要用户--钢铁企业,难以做到综合利用。 3.国际油价持续高位。 我国的石油能源储量有限,国内煤、电、气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所以我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较高。 4.环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