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完整篇.doc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完整篇.doc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完整篇.doc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铜板带厂实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1.2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2术语

2.1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2.2风险

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2.3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3职责

3.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3.1.1各单位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3.1.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3.1.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应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3.1.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化学品和生产过程危险、生产作用的设备和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3.1.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3.1.6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3.1.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1.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不可承受。

3.1.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

程(程序)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操作极限值、安全措施;

3.1.10利用事故分析会,周一安全活动认真分析导致或已导致生产现场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每一事件(包括吓一跳事件),并对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职工充分理解。

3.2危害辨识

3.2.1各单位危害辨识要考虑的问题。

3.2.1.1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或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3.2.1.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或伤害会怎样发生?

3.2.1.3伤害会怎样发生?或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3.2.2危险因素

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产生,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2.3事故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缺欠,控制不力,缺乏知识,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或其他个人因素等基本原因的征兆。

3.2.4企业工伤事故不安全状态分类(见《铜板带厂安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附录3)

3.2.5企业能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为便于各单位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根据GB/L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结合铜板带厂生产实际,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以下5类。

3.2.5.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3.2.5.1.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有效期、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3.2.5.1.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臵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2.5.1.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

其他电危害)

3.2.5.1.4噪声危害、振动危害

3.2.5.1.5电磁辐射(X射线、γ射线等)

3.2.5.1.6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料卷;板材;料盘、套筒滑动、其他运动物危害)

3.2.5.1.7明火

3.2.5.1.8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3.2.5.1.9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液氨、其他低温物质)

3.2.5.1.10作业环境不良(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缺氧、气温过高、气温过低,地面油滑、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3.2.5.1.11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3.2.5.1.12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臵缺陷、标志不规范、标志不清楚,其他标志缺陷)

3.2.5.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2.5.2.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液体、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3.2.5.2.2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其他有毒物质)

3.2.5.2.3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3.2.5.3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3.2.5.3.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3.2.5.3.2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

3.2.5.3.3心理异常(侥幸、麻痹、偷懒、逞能、莽撞、心急、烦躁、赌气、自满、好奇、冒险、过度紧张等其他心理异常)

3.2.5.3.4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

能缺陷)

3.2.5.4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3.2.5.

4.1指挥错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3.2.5.

4.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2.5.

4.3监护失误

3.2.5.5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3.2.6危害辨识的主要范围

各单位危害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3.2.6.1车间平面布局

设备、料场、值班室、主电室、油库布臵;运输线路;高温、低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臵;工艺流程布臵;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2.6.2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

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3.2.6.3生产设备、装臵

3.2.6.3.1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4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本公司在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价,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为控制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检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行更新和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控制、重大风险和更新管理等。

3.定义

重大风险: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职责

4.1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4.2安全员

4.2.1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汇总和记录以及具体组织实施;。

4.2.2负责《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的保存。

4.3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和记录以及本部门危害因素的控制。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内容

5.1评价组织

5.1.1组织组成

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组织公司安全环保委员会人员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5.1.2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5.1.2.1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

5.1.2.2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5.1.2.3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

5.1.2.4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

5.1.2.5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5.2风险评价

5.2.1风险评价目的

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5.2.2风险评价范围

危害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公司所有生产、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具体应包括:

5.2.2.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5.2.2.2常规和异常活动;

5.2.2.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5.2.2.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2.2.5原材料、备件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5.2.2.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5.2.2.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2.2.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5.2.2.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2.3风险评价准则

5.2.3.1 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法律法规可以参照法律法规获取制度和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的要求;

5.2.3.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

5.2.3.3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及其他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的要求;

5.2.3.4合同规定、相关方的要求;

5.2.3.5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5.2.3.6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5.2.3.7其它需要关注的要求。

5.2.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5.2.4.1各部门根据工作活动场所及其设施的特点,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5.2.4.2根据《作业活动清单》中列举的作业岗位和作业活动分析辨识所涉及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将辨识的危险有害因素填写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中,危险源的辨识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以及参照GB6441—199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分为的20类事故类别。

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生产过程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分类要求中危险因素的六种类型,详细的见附件1。

5.2.4.3各部门填写《危险源分布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安全环保部汇总,报评价组审核和分析评价。

5.2.3.4安全环保部对各部门上报的《危险源分布登记表》进行汇总。汇总的原则如下:

对员工以及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外部访问者、顾客等非操作人员)有极小影响可以除去;管理方法,危害影响相似的危害因素可以合并,汇总后形成整个公司的《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

5.2.5风险分析评价

5.2.5.1按汇总的《危险源分布登记表》选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条件分析,每位评价组成员单独对各个作业活动打分,然后取均值汇总在《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