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震波形指示的反演方法研究
基于地震数据子集的波形反演思路、方法与应用

基于地震数据子集的波形反演思路、方法与应用 董良国;黄超;迟本鑫;刘玉柱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15(58)10 【摘 要】地震数据与地下介质物性参数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地震全波形反演在理论方法上面临着强烈的非线性难题.地下不同物性参数的不同分量在地震数据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勘探的不同阶段对地下介质模型的精度也具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在地震全波形反演过程中不必时刻追求地震数据全部信息的匹配,部分信息的匹配就有可能解决现阶段的某些问题,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匹配全部地震信息所遇到的强烈非线性难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提出了利用地震数据子集进行波形反演的思路,给出了统一的反演方法,并通过基于包络数据子集以及反射波数据子集的波形反演的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反演试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波形反演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
【总页数】11页(P3735-3745) 【作 者】董良国;黄超;迟本鑫;刘玉柱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基于地震数据包络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 [J], 包乾宗;陈俊霓;吴浩 2.基于地震波方程的地震数据波形偏移与最小二乘波形偏移方法 [J], 陈生昌 3.基于谱元法的全波形反演及其在海底地震数据中的应用 [J], 刘玉柱;刘伟刚;吴世林;郑文怡 4.基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陷落柱识别方法及应用 [J], 万照飞;郭增虎;王鹏;唐美珍;韩天宝;刘良琼 5.基于区域宽频带和近震波形数据的多点源反演——以2016MW7.1日本熊本地震为例 [J], 施其斌;韦生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频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

频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地质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地下岩石结构,了解油气储层的分布,地球物理学方法被广泛采用。
全波形反演就是一种地球物理学方法,可以反演介质的物理参数,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频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第二章:全波形反演基础2.1 声波方程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利用声波传播原理的方法,因此需要了解声波方程。
2.2 梯度下降算法全波形反演涉及到非线性优化问题。
通常采用梯度下降算法求解最优解。
2.3 正演模拟正演模拟是模拟地震波传播的过程,是全波形反演方法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三章:全波形反演方法3.1 时间域全波形反演方法时间域全波形反演方法是最早出现的全波形反演方法之一。
主要思想是在时间域内比较模拟数据和观测数据的差异,不断更新模型参数,直到误差达到一定的精度。
3.2 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方法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方法是基于频率域上反演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模拟数据和观测数据在频域上的比较,反演模型参数。
相比时间域全波形反演方法,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可以大量减少计算时间。
3.3 高斯牛顿全波形反演方法高斯牛顿全波形反演方法是一种结合了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反演方法。
通过将模型参数的更新过程拆分为两个步骤,可以大大减少迭代次数,提高计算效率。
第四章:应用研究4.1 油气勘探全波形反演方法在油气勘探领域应用广泛。
通过反演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可以确定油气储层的位置、形态以及储层厚度等信息,有助于油气勘探的决策。
4.2 地震预测全波形反演方法在地震预测领域也有应用。
通过反演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发生的机理,预测地震危险性,并为防震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4.3 地质调查全波形反演在地质调查中也有应用。
通过反演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可以确定岩石、土层的分布,判断地质构造,有助于矿产勘探和土地利用规划等。
第五章:结论全波形反演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可以反演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为油气勘探、地震预测、地质调查等领域提供重要支持。
地震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综述

地震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综述
杨午阳;王西文;雍学善;陈启燕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13(0)2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的提高,地震全波形反演技术研究快速发展,并有效的推进了油气勘探.本综述主要对当前地震全波形反演主要存在反演非唯一性、噪声敏感性、初始模型强依赖、易陷入局部极值、计算量大等问题进行调研,重点介绍了地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在时间域,频率域和Laplace域内的各种改进和优化的策略,为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11页(P766-776)
【关键词】全波形反演;逆时偏移;反传播算子;Laplace域
【作者】杨午阳;王西文;雍学善;陈启燕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基于测井约束的地震全波形反演方法 [J], 杜泽源;吴国忱;王玉梅
2.基于地震数据包络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 [J], 包乾宗;陈俊霓;吴浩
3.陆上地震资料全波形反演策略研究 [J], 王杰;胡光辉;刘定进;邵文潮;王鹏燕
4.基于声学全波形反演的油气藏地震成像方法 [J], 石玉梅;张研;姚逢昌;谢桂生;孙
虎生;马晓宇;首皓
5.全波形反演技术在深海地震成像中的研究及应用 [J], 张健男; 但志伟; 孙雷鸣; 李三福; 王新领; 于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地震反演方法概述地震反演:由地震信息得到地质信息的过程。
地震反射波法勘探的基础在于:地下不同地层存在波阻抗差异,当地震波传播有波阻抗差异的地层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从而形成地震反射波。
地震反射波等于反射系数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而某界面的法向入射发射系数就等于该界面上下介质的波阻抗差与波阻抗和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已知地下地层的波阻抗分布,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反射波的分布,即地震反射剖面。
即由地层波阻抗剖面得到地震反射波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正演,反之,由地震反射剖面得到地层波阻抗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反演。
叠前反演主要是指AVO反演,通过AVO反演,可以获得全部的岩石参数,如:岩石密度、纵横波速度、纵横波阻抗、泊松比等。
叠前反演与叠后反演的根本区别在于叠前反演使用了未经叠加的地震资料。
多道叠加虽然能够改善资料的品质,提高信噪比,但是另一方面,叠加技术是以东校正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等特征不随炮检距变化的假设为基础的。
实际上,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反射振幅在不同炮检距上是不同的,并且反射波形也随炮检距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种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特征随炮检距的变化关系很复杂,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炮检距的地震波经过的地层结构、弹性性质、岩性组合等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
叠加破坏了真实的振幅关系,同时损失了横波信息。
叠前反演通过叠前地震信息随炮检距的变化特征,来揭示岩性和油气的关系。
叠前反演的理论基础是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理论。
理论上讲,利用反射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可以实现全部岩性参数的反演,提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岩石密度、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等参数。
叠后地震剖面相当于零炮检距的自激自收记录。
与叠前反演不同,叠后反演只能得到纵波阻抗。
虽然叠后反演与叠前反演想必有很多不足之处,但由于其技术方法成熟完备,到目前为止,叠后反演仍然是主流的反演类型,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
介绍几种叠后反演方法:1)道积分: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计算地层相对波阻抗(速度)的直接反演方法。
地球物理反演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地球物理反演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地球物理反演是一种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球物理现象来推断地下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反演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地下地球的内部构造,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地质过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和技术,包括重磁法、地震波形反演、物性反演和电磁法反演。
一、重磁法反演重磁法反演是利用地球重力和地磁场的测量数据来推断地下物质分布和性质。
地球重力和地磁场是地下物质分布的重要指示器。
通过收集地面上的重力和磁场测量数据,可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反演算法推断地下物质的密度分布和磁性特征。
重磁法反演的关键是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和有效的数学算法。
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球重力和地磁场的多种因素对测量数据的影响,例如地形起伏、地表岩石性质、地下岩性边界等。
反演算法的选取也是关键,常用的反演算法包括正则化方法、模型约束方法和优化算法等。
二、地震波形反演地震波形反演是利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测量到的数据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通过记录地震波的到达时间、振幅和频谱等信息,可以重建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模型。
地震波形反演的核心是通过正演模拟和反演算法来寻找最优的地下模型。
正演模拟是利用地球物理波动方程对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进行模拟,通过比较模拟波形和实际观测波形的差异来获得地下介质的模型参数。
反演算法的选择取决于地下介质的复杂程度和数据的可靠性,常用的反演算法包括全波形反演、走时反演和频率反演等。
三、物性反演物性反演是指根据物理计量描述地下介质性质的参数,如电阻率、介电常数、磁化率等,通过测量数据推断地下介质的物性分布。
常见的物性反演方法包括电法、电磁法和磁法等。
在电法反演中,通过测量电场和电流数据,利用欧姆定律推断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
电磁法反演是利用地球磁场和电磁感应现象推断地下介质的导电性和磁化性。
磁法反演是利用地磁场测量数据推断地下介质的磁性特征。
物性反演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
地震波传播与地震波反演技术

地震波传播与地震波反演技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还对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地震波传播与地震波反演技术是地震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它们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特征,研究地壳结构和地震源等问题。
本文将从地震波的传播原理、地震波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地壳中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通常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P波是一种纵向振动的压力波,具有传播速度快、能量损失少的特点,它可以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而S波是一种横向振动的剪切波,具有速度较快但能量损失较大的特点,只能穿过固体介质。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受到地壳结构的影响,波传播的路径会受到地下介质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等过程的影响。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地震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可以揭示地球的层状结构。
二、地震波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地震波反演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规律,通过观测地震波的数据反推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
地震波反演技术包括传统的层析成像方法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波形反演方法。
层析成像方法是一种基于射线理论的反演方法,它以地震数据为输入,通过计算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时间,进而推断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
这种方法通常假设地下介质是均匀的,通过计算射线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地下介质模型。
然而,由于地震波与地下介质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层析成像方法的分辨率和准确度有一定的限制。
全波形反演方法是一种基于波动理论的反演方法,它是对传统层析成像方法的扩展和改进。
与层析成像方法不同,全波形反演方法不仅考虑射线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时间,还考虑了波动方程的求解。
全波形反演方法通过不断迭代,将观测到的地震记录与计算出的地震记录进行匹配,最终反演出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
与层析成像方法相比,全波形反演方法在地震学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度。
地震波阻抗多尺度反演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震波阻抗多尺度反演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地震是自然灾害中较为常见且对人类产生巨大威胁的事件之一。
地震波是地震后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其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性与地球物理结构紧密相关。
因此,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和反演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及其变化,进而了解地球演化和地震机制。
地震波阻抗反演是一种经典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和振幅等信息反演出地球的物理结构。
然而,由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地震波传播的多样性,仅仅使用单一尺度的信息往往难以完全解释地震波的特性,进而对物理结构的反演产生了一定的误差。
因此,针对地球物理结构的不同尺度信息,研究多尺度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是当前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多尺度信息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进一步提升地球物理学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多尺度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的理论构建。
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归纳不同尺度下地球物理结构演化的特征,构建多尺度地震波阻抗反演模型。
2.多尺度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的实现。
设计多尺度反演算法,并利用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进行验证,评估多尺度反演方法的反演效果。
3.多尺度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的应用。
选取实际地震和岩石模型进行反演实验,评估多尺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方法,利用地震数据、岩石物理实验和成像技术等手段,探究不同尺度信息对地球物理结构反演精度的影响,并构建优化的多尺度反演算法,开展实际应用研究。
三、研究意义当前,地震活动频繁,对避免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地震波阻抗反演是理解地震机制和地球演化的关键方法之一,而多尺度信息的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演地球物理结构,有助于提升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能力。
本研究在实践中将探究多尺度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将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持,对于完善地球物理学理论和方法、服务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地震全波及散射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震全波及散射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地震全波及散射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是一种新的地震成像方法,它将地震全波形、散射波形及其相关矩阵作为参数进行反演,能够有效提高地下介质成像的准确度。
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地震成像,全波形反演,散射波形反演,全局最优化反演,非线性反演1. 研究背景地震勘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质资源探测手段,它能够获取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从而确定地下结构及矿产资源的分布。
而地震成像技术是地震勘探中最主要的探测手段之一,它通过对地下介质反射的地震波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对地下构造和矿藏资源等进行探测。
然而,由于地下介质复杂,成像结果常常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成像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
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主要采用全波形反演(FWI)方法,其通过反演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得到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
然而,由于地震波反射、绕射、散射等复杂作用,传统FWI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且结果仍存在较大误差。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地震成像方法,提高地下介质成像的精度和可靠性。
2. 研究意义地震全波及散射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是一种新的地震成像方法,它采用全波形、散射波形及其相关矩阵进行反演,可以全面反映地下介质的弹性和非弹性参数,使得成像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和精度。
此外,该方法能够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大大缩短反演时间和优化成本,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地震全波及散射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方法,分析其优点及应用前景,同时通过实例对其进行验证和分析,进一步提高地震成像的精度和可靠性。
4.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震全波及散射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进行深入研究:(1)了解地震全波及散射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2)收集和分析地震数据,编写反演程序;(3)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4)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深入分析地震全波及散射非线性全局最优化反演方法的优点和适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