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第1课时教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
读图,回答1~3题。
1.若你是两会的一名记者,你能够准确介绍北京的位置吗( )
A.华北平原西北角
B.华北平原东北角
C.濒临渤海
D.与河南省、天津市相邻
2.关于北京的自然环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春季多风,夏季多雨
D.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
3.若要给人大代表介绍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应选()
A.故宫
B.人民大会堂
【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
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的地理位置。
2.了解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知道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了解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老师来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诉学生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表达自己对的向往。
教师: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感受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导入新课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一)政治文化中心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
让学生区分回答哪些是彰显政治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显文化功能的地方。
继续展示天安门、国家图书馆、奥运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大剧院、新华门、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并举例说明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或抢答。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祖国的首都——北京》,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教材通过介绍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表现和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对首都北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
2.难点: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首都地位对北京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首都的地位和功能。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地图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北京的美丽景色和城市风貌,引导学生关注首都北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白板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生动性。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巩固。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相关知识。
情境创设:播放北京城市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和好奇心。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北京的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等内容。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
难点:对北京城市职能的理解和未来发展的把握。
解决办法:
1. 针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可以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2. 对于气候特点,可以通过气候图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_26

学生活动:读图并回答问题。
(三)、自然人文的原因
1 、优越的位置
课件展示:经纬位置 :
海陆位置 :
相对位置 :
地形、地势: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 ________平原,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 ________高原
________,向西可联系 ________高原,向南可进入 ________平原。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 ____向
_________倾斜。
北京的气候:
学生活动:读图并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
老师总结: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A. 纬度位置优越 : 处于 _______(温度带) 、_______ (干湿区),干湿适中。
B. 海陆位置优越 : 北京虽居 _______ ,但 距离 _______ 较近,交通发达。
C. 战略位置优越 : 战争年代,三面环山, ______;和平年代,适宜 ______ 和 ______。
D. 经济区位优越 : 西有 _______ ,北有 _______,南有 _______,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
丰盈。
2、丰富的水源
课件展示:( 1)、北京主要的河流分别是?
( 2)、河流的流向是什?
第六章
第四节
北方地区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 成就与发展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 .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3 .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2 .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_24

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运用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文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三)德育目标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和历史传统文化。
2.教学难点:北京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的图片,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办(中国——北京)你对北京知多少?欣赏介绍北京的视频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小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游览了解北京。
二、新课学习(一)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读图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背靠群山,面向渤海,东南距渤海约150米。
读北京市略图,分析: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相邻的省区)(二)读图分析北京地形:(1)找出西山、军都山、燕山和华北平原,说说北京的地形特点。
引导探究:西部、北部——山地、丘陵,分别属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南部——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师承转:受地势的影响北京的河流有什么特点?(2)依图找出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说说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
河流多由西北流向东南,属于海河水系,注入渤海。
河流流向受地势的影响,由此得出北京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师承转:受地形地、地势的影响,北京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呢?3、读图(6-4-4 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获息,引导探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温带季风气候。
合作探究:结合刚才学习的知识和课本35页活动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新中国在北京建都有哪些优势?时间是3分钟,开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1(部分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1(部分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北京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北京,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北京这座城市,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首都的特色和重要性,以及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和地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北京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城市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他们所知道的北京。
2.呈现(10分钟)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城市特色等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同时,展示北京的历史文化,如故宫、天安门、长城等,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北京为什么能成为我国的首都?”,“北京的城市特色有哪些?”等。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的重要性和地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一节关于中国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城市特点的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地貌、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北京这座城市,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不够系统全面。
学生对于北京的认识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媒体,对于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特点等方面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和了解北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地貌、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位置、气候、地貌、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和了解北京的城市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北京。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北京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北京的城市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资料。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北京的哪些方面?”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北京的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城市职能等人文地理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标。 1.视频《北京城市宣传片》。 2.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
二、自学导航。 通读教材,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认识北京! (要求:带着问题了解北京,将下面的信息从教材中提取出来。)
地理位置 经度 相邻省市 纬度 温度带 海陆位置 干湿地区
自然环境 地形地势 气候类型 河流
城市职能 1. ; 2. ; 3. 。
历史古城 古城历史 拥有 年的建城史, 年的建都史。 旧城格局 北京旧城分 和外城,格局形成于 、 两代。旧城呈现独特的“ ”字形轮廓,并沿中轴线 分布,体现了“ , ”的帝王思想。 名胜古迹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__________
现代化大都市 发展现状 1.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在外围形成一批__城和新区。 2.形成现代化的_ _交通网络:有 形加 状的快速道路网,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还是全国最大的 交通枢纽和国际____港。 3.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3
改善,城市风格____和____交相辉印。 发展目标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三、互动交流。 1.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自然地理概况: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概况: (1)北京的地理位置: A.经纬度位置——北京市大致位于40°N,116°E。 B.海陆位置——北京属于内陆,距渤海150千米。 C.相邻省市——天津市、河北省。 (2)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流向怎样? 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3)北京市的地形地势特征: 位于:________平原的北部。 地势:____高,____低。 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4
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4)北京所属的温度带? (5)北京所属的干湿地区? (6)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归纳小结: (对北京自然地理环境的评价,理解为什么被选为首都。) 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5
(3)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2.北京的城市职能: (1)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2)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承转: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简要了解北京的历史变迁。 播放视频《北京城的诞生和发展》。 3.历史悠久的古城: 6
课堂快速检测:(内容见右图) 学生活动: (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参考资料: (1)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为周武王时的蓟城,先后有金、辽、明、清各代在此建都。 (2)明、清北京旧城的格局: 城市格局 “凸”字轴线形;(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 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 城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城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3)影响布局原因: 自然因素:水源、光照。 中国传统思想。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4)分析说明北京古城城址与水源变迁的关系? 历史上北京城的发展和城址的变迁,是同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密不可分7
的。北京城所在的永定河冲积扇脊部,是一个地表水缺乏的地区。 蓟城和中都城 水源主要来自莲花池。 元大都城:以西直门外高粱河水源代替莲花池,同时又引昌平白浮泉水接济高粱河。 明朝:白浮泉水断流,明清北京城则以玉泉山水源补充高粱河。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先后开凿了永定河引水渠道和京密引水渠道,以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的水作水源,才有今天北京城的大发展。 承转: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北京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5)你从知道哪些北京名胜古迹?(……) (6)哪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转: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什么是城市的现代化?) (2)北京城区的发展现状。 A.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在外围形成一批__城和新区。 B.形成现代化的__交通网络:有 _形加__状的快速道路网,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还是全国最大的____交通枢纽和国际____港。 C.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城市风格_8
___和_ _交相辉印。 (3)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参考资料: 城市现代化表现:交通便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传统与现代并存。 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四、拓展延伸。 1.如何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 (1)在北京城市发展中,如何有效保护古城? (2)老城改造中,四合院和胡同拆、还是留? (3)如何利用武陵山的条件打造国家级旅游开发区? 【作业布置】 同学们,我们今天简要了解了北京的自然概况、城市功能、历史文化、未来发展。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学习效果,看谁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