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2O3:Eu3+纳米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

合集下载

荧光材料La2O3:Eu的制备及表征

荧光材料La2O3:Eu的制备及表征

荧光材料La2O3:Eu的制备及表征金梦蝶;吕芳莹;胡强;王蒙蒙;刘琳;李可心【摘要】采用水热法合成荧光材料La203:Eu.在合成过程中,对反应物的不同配比、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进行探究,最终得出制备La203:Eu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铕镧的配比为1:6,pH值为10.5、反应温度为900℃.用红外光谱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2000cm-1和3500cm-1处有很强的弯曲振动,和文献给出的La203:Eu的红外光谱峰一致;荧光的激发波长为518nm,因此产物La203:Eu具有很强的荧光性.【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4)009【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水热法;La203:Eu;配比;pH;温度【作者】金梦蝶;吕芳莹;胡强;王蒙蒙;刘琳;李可心【作者单位】赤峰学院化学化工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赤峰学院化学化工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1 前言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因此稀土作为我国能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多年来稀土化合物的发光性能研究一直受到重视.稀土化合物在如今的化学领域具有十分长远的研究意义,是发光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且稀土化合物具有其高效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也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不仅如此,稀土化合物在科研领域涉及冶金、农业、医学、石油化工等各个行业,故稀土化合物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大意义.合成稀土化合物的方法有很多中,其中张曼在《水热合成三棱柱形Y2O3:Eu及发光性质研究》、潘小青等在《稀土发光材料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发光强度》等文章中都提及到一种方法,即水热法[1-4].它因为操作简单、可控制其组成及其纯度的优点,因此成为合成稀土金属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实验方法.水热法指以水溶液为体系,在一个密闭反应器中,将体系加热,使其在高温高压下反应,进而制备材料.李强等学者在无机材料学报发表的《纳米Y2O3:Eu3+的荧光特性》以及朱国贤等发表的《YF3:Eu3+的水热合成和发光性质》都提及到稀土金属铕[5-6],将铕掺杂氧化镧纳米荧光材料的合成条件,王雪娇等在《铕掺杂氧化镧纳米荧光材料的水热合成及性能表征》[7]中也提及到.结果需要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等方式对产物进行表针.莎仁等在《球形La2O3:Eu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中提及球形La2O3:Eu纳米晶[8-10]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能,因此在研究该化合物制备过程中,对最佳反应条件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并最终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在探究稀土化合物La2O3:Eu合成过程中的最佳条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从浓度、温度、pH值等方面入手,最终得到最佳的合成条件.本文是通过研究上述条件对稀土金属的合成的影响,进而得出最佳实验条件.2 实验部分2.1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101FAB-1型,上海樹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马弗炉,SX2-4-13型,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傅立叶变换光谱仪,IS5型;荧光分光光度计,F96型;800离心机,上海宇隆仪器有限公司;pH计,PHS-2F型,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粉末压片机,FW-4A型,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石英比色皿,上海海光光学元件厂;恒温调温磁力搅拌电热套,山东省菏泽市祥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TP-214型,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20mL反应釜若干;以及100mL容量瓶2个量筒1个 1mL移液管 2mL移液管玻璃棒滴管针管坩埚钳烧杯若干坩埚若干.2.2 药品氧化镧(La2O3)分析纯,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氧化铕(Eu2O3)分析纯,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硝酸溶液,含量(65%—68%),葫芦岛市渤海化学试剂厂;氨水,分析纯,天津市河东区红岩试剂厂;无水乙醇,分析纯,沈阳市华东试剂厂;溴化钾,天津市河东区红岩试剂厂;二次蒸馏水.2.3 主要溶液的配制2.3.1 硝酸镧的配制(0.2mol/L)用分析天平称取氧化镧白色粉末3.2560克于小烧杯中,用少量硝酸将其溶解,待其成为无色透明溶液,将所得溶液全部倒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二次蒸馏水定容.2.3.2 硝酸铕的配制(0.2mol/L)称取氧化铕白色粉末3.5262克于小烧杯中,用硝酸将其溶解,并用电热套微热,使其变成无色透明溶液,将其全部倒入100mL容量瓶中,用二次蒸馏水将其定容.2.4 合成La2O3:Eu的实验步骤2.4.1 不同配比合成La2O3:Eu分别取硝酸镧溶液3.00mL放入7个小烧杯中,再分别加入 0.20mL、0.30ml、0.50mL、0.60mL、0.70mL、0.90mL以及1.00mL硝酸铕与硝酸镧混合,加入10.00mL的二次蒸馏水,用氨性缓冲液将其pH调到10.50,并且搅拌10分钟(min),此时溶液呈现不同的浑浊程度.将搅拌后的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并用二次蒸馏水洗涤烧杯,将其一并加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放置于烘箱中,并且设置温度为180℃.12小时(h),将反应釜取出,待其自然冷却后,用离心机将溶液分别用二次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三次,然后将产品倒入滤纸槽中,放入烘箱,调节烘箱温度为60℃.6h后,将产品转移到马弗炉中,设置温度为900℃,1h后取出,即得到La2O3:Eu.2.4.2 不同pH环境合成La2O3:Eu分别取4份3.00mL硝酸镧溶液和0.50mL硝酸铕溶液于4个小烧杯中,再分别加入10.00mL二次蒸馏水,用氨性缓冲溶液分别将混合溶液的pH值调节到8.57、9.17、10.01 以及 10.45,并搅拌10min,此时溶液呈现不同的浑浊程度.将搅拌后的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并用二次蒸馏水洗涤烧杯,将其一并加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放置于烘箱中,并且设置温度为180℃.12h后,将反应釜取出,待其自然冷却后,用离心机将溶液分别用二次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三次,然后将产品倒入滤纸槽中,放入烘箱,调节烘箱温度为60℃.6h后,将产品转移到马弗炉中,设置温度为900℃,1h后取出,即得到La2O3:Eu.2.4.3 不同温度下合成La2O3:Eu分别取3份3.00mL硝酸镧溶液和0.50mL硝酸铕溶液于3个小烧杯中,再分别加入10.00mL二次蒸馏水,用氨性缓冲溶液将混合溶液的pH值调节到10.45,并搅拌10min,此时溶液呈现相同的浑浊程度.将搅拌后的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并用二次蒸馏水洗涤烧杯,将其一并加入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放置于烘箱中,并且设置温度为180℃.12h后,将反应釜取出,待其自然冷却后,用离心机将溶液分别用二次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3次,然后将产品倒入滤纸槽中,放入烘箱,调节烘箱温度为60℃.6h后,将产品分别转移到3个马弗炉中,分别设置温度为700℃、800℃、1000℃,1h后取出,即得到La2O3:Eu.2.5 试样表征2.5.1 不同配比的红外光谱检测由于配比的不合适,硝酸镧3.00mL和硝酸铕0.20mL以及硝酸镧3.00mL和硝酸铕1.00mL所得产物量特别少,无法进行表征.剩余的五组分别取出如下量进行红外光谱的研究.试样的量(m L/m L) 3.0 0/0.3 0 3.0 0/0.5 0 3.0 0/0.6 0 3.0 0/0.7 0 3.0 0/0.9 0 La 2 O 3:E u(g) 0.0 0 2 3 0.0 0 2 2 0.0 0 2 1 0.0 0 2 4 0.0 0 2 3溴化钾量(g)0.1 4 8 0 0.1 4 9 6 0.1 4 8 7 0.1 5 1 0 0.1 4 8 5将产物和溴化钾混合后放入玛瑙研钵中研磨10min,然后将研磨后的产品在压片机上进行压片,将制成的片放入红外检测仪进行检测.2.5.2 不同pH环境下的红外光谱检测分别取出如下量进行红外光谱的研究.p H 8.5 7 9.1 7 1 0.0 1 1 0.4 5 L a 2 O 3:E u(g) 0.0 0 1 8 0.0 0 2 4 0.0 0 2 30.0 0 2 2溴化钾的量(g) 0.1 5 2 9 0.1 5 3 0 0.1 4 9 0 0.1 5 2 2将产物和溴化钾混合后放入玛瑙研钵中研磨10min,然后将研磨后的产品在压片机上进行压片,将制成的片放入红外检测仪进行检测.2.5.3 不同温度的红外光谱检测分别取出如下量进行红外光谱的研究.温度7 0 0℃ 8 0 0℃ 1 0 0 0℃L a 2 O 3:E u(g) 0.0 0 2 3 0.0 0 2 1 0.0 0 2 1溴化钾的量(g) 0.1 5 2 6 0.1 5 3 0 0.1 5 0 8将产物和溴化钾混合后放入玛瑙研钵中研磨10min,然后将研磨后的产品在压片机上进行压片,将制成的片放入红外检测仪进行检测.2.5.4 荧光检测取3.00mL硝酸镧溶液和0.50mL硝酸铕溶液于1个小烧杯中,再加入10.00mL 二次蒸馏水,用氨性缓冲溶液将混合溶液的pH值调节到10.45,并搅拌10min,然后将此溶液转移到比色皿中,用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波长范围为400-660nm.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红外光谱图3.1.1 不同配比的红外光谱图首先讨论不同配比对生成物的影响,如下5幅图片分别是当硝酸镧为3.00mL硝酸铕分别为0.30mL、0.50mL、0.60mL、0.70mL、0.90mL 的红外谱图,如图1-5.图1 镧铕比为10:1红外谱图图2 镧铕比为6:1红外谱图图3 镧铕比为5:1红外谱图图4 镧铕比为4:1红外谱图硝酸镧和硝酸铕的配比对样品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从图1到图5分别是在pH、温度等其他实验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两种物质不同配比的红外谱图.对比几组红外谱图,分析在波数为2000cm-1和3500cm-1处的两组峰的峰型,可以得出当取硝酸镧3.00mL和硝酸铕0.50mL的时候,及当两种物质的配比为6:1时候,峰型最好,产品最好.3.1.2 不同pH值的红外谱图然后讨论不同pH值对生成物的影响,如下图6-9分别是当pH 值为8.57、9.17、10.01、10.45的红外谱图图5 镧铕比为3:1红外谱图样品在不同pH环境下,其性质也不同,图6-9分别是在配比、温度等其他实验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样品在不同pH环境下的红外谱图,对比几组红外谱图,可以分析波数在2000cm-1和3500cm-1左右处的峰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样品在pH为10.45时候,峰型最好.图6 pH值为8.57的红外谱图图7 pH值为9.17的红外谱图图8 pH值为10.01的红外谱图图9 pH值为10.45的红外谱图图10 温度为700℃红外谱图图11 温度为800℃红外谱图图12 温度为900℃红外谱图3.1.3 不同温度的红外谱图最后讨论不同温度对生成物的影响,图10-13分别是当温度为700℃、800℃、900℃、1000℃时候的红外谱图.样品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其性质也不同,图10-13分别是在配比、pH值等其他实验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红外谱图.对比几组红外谱图,可以分析波数在2000cm-1和3500cm-1左右处的峰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样品在温度为900℃时候,峰型最好.图13 温度为1000℃红外谱图3.2 荧光光谱在400-660nm波长范围内,对产物进行荧光谱图的分析结果如图14所示,可以发现产物La2O3:Eu是有荧光性的,并且在518nm处有明显的峰值.其发光源于Eu3+离子的4f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图144 实验结论在制备La2O3:Eu的过程中,对实验条件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不同配比对产物有较大的影响,最终得出当硝酸镧和硝酸铕的配比为6:1、pH值为10.50、温度为900℃产品的红外光谱图最好.因此制备稀土化合物La2O3:Eu时候硝酸镧和硝酸铕的配比为6:1,pH值控制在10.50,温度控制在900℃所得产品最好.【相关文献】〔1〕张曼.水热合成三棱柱形Y2O3:Eu及发光性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15):30-33.〔2〕潘小青,赖长炳.稀土发光材料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发光强度[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1,2(05):29-31.〔3〕宋旭春,杨娥,郑遗凡.水热合成 Dy(OH)3纳米棒和纳米带[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S3):670-673.〔4〕马琳.微波和水热合成稀土化合物、二硫化钼纳米材料及表征[D].浙江大学,2008.〔5〕朱国贤,李永大,王兴权.YF3:Eu3+的水热合成和发光性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48(03):30-33.〔6〕李强,高濂,严东生.纳米 Y2O3:Eu3+的荧光特性[J].无机材料学报,1997,23(02):237-241. 〔7〕王雪娇,朱琦,李继光.铕掺杂氧化镧纳米荧光材料的水热合成及性能表征 [J].中国稀土学报,2013,31(06):641-647.〔8〕莎仁,王喜贵,吴红英.球形La2O3∶Eu 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8,24(06):981-985.〔9〕薛理辉.光谱纯 Y2O3、La2O3、Lu2O3 中微量杂质的光致发光谱研究 [J].光学学报,1998,33(09):122-126.〔10〕林海燕,朱红,郭洪范.La2O3:Eu3+纳米晶充填碳纳米管吸波性能的研究 [J].功能材料,2007,38(02):305-307.。

Lu2O3∶Bi3+粉末晶体发光性能的研究

Lu2O3∶Bi3+粉末晶体发光性能的研究

Lu2O3∶Bi3+粉末晶体发光性能的研究
Lu2O3∶Bi3+粉末晶体发光性能的研究
采用共沉淀法和燃烧法分别制备得到纳米和亚微米的Lu2O3∶Bi3+的粉末晶体. 立方结构, 属Ia3-[206]空间群, 晶格常数a =1.039 nm, 密度高达9.4 g·cm-3. 利用XRD, TEM, 荧光光谱和阴极射线发光等方法, 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条件对制成样品的结构、形貌、发光亮度、光谱以及余辉的影响. 两种方法制得的样品在紫外和阴极射线激发下, 有亮度较高的兰青色的发光. 余辉较短, 衰减曲线是单指数型.
作者:郭如旺郭常新 Guo Ruwang Guo Changxi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 刊名:中国稀土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HINESE RARE EARTH SOCIETY 年,卷(期):2007 25(5) 分类号:O482.31 关键词:Lu2O3:Bi3+ 发光纳米共沉淀法燃烧法稀土。

BiOCl_Eu3+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BiOCl_Eu3+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BiOCl_Eu3+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探究1. 引言BiOCl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在光电器件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尤其是对于充分发挥其光催化性能,提高材料的可见光利用率,对其进行掺杂改性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稀土元素Eu3+的掺杂可以通过激活BiOCl材料的能隙,使其在可见光范围内更有效地吸纳和利用光能。

2. 试验方法2.1 溶液法合成BiOCl:Eu3+荧光粉起首,在100 mL的水溶液中分别溶解适量BiCl3和EuCl3,同时掺入适量的NaOH。

随后,将上述混合溶液逐渐滴加到100 mL的HCl溶液中,同时保持溶液的pH值约为4。

搅拌反应溶液2小时后,将沉淀物用去离子水重新悬浮,并用玻璃纤维滤芯过滤后晾干,最后进行煅烧处理(600 ℃,2小时)。

2.2 性能表征通过XRD、SEM、TEM等手段对合成的BiOCl:Eu3+荧光粉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

3. 结果与谈论3.1 XRD分析通过XRD测量,得到BiOCl:Eu3+荧光粉的结构信息。

在X射线衍射图谱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多个有序衍射峰,符合BiOCl的哈兹维格法则,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质。

3.2 SEM表征SEM照片显示,BiOCl:Eu3+荧光粉的颗粒外形较为匀称,粒径约为0.5-1.0 μm。

颗粒表面光滑,无显著的聚集现象,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形貌良好。

3.3 TEM表征通过TEM观察,BiOCl:Eu3+荧光粉的微观形貌也得到了验证。

观察到颗粒的晶面结构明晰可见,呈现出典型的片状形态。

3.4 发光性能测试荧光粉的发光性能主要通过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光谱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所合成的BiOCl:Eu3+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红光。

发光峰位于613 nm,是Eu3+离子的主要发射峰。

此外,还观察到帮助发射峰,分别位于590 nm和618 nm。

4. 结论通过溶液法合成了BiOCl:Eu3+荧光粉,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

Lu_2O_3∶Eu~(3+)纳米粉末及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Lu_2O_3∶Eu~(3+)纳米粉末及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L 。 , E 透 明 陶 瓷 的 透 明度 和发 光 性 能 。测 uO : u 量并 讨论 了两 种 方 法 制 备 的 L , E 。 明 陶 u O : u 透 瓷 的发光 衰减 曲线 和 寿命 。
近年来 , L , 为基 质 的发 光 材 料 的研 究 以 uO
备 受关 注 , 单 晶激 光材 料 L Y ¨ 和 陶瓷储 从 uO : b
方法 合成 样 品 的结 构 、 形貌 和发 光 , 获得 的粉 末 将
按 照 ( uL )O E u : 的化 学 配 比 ( 是 E ¨ u 的掺 杂 摩 尔 分 数 ) 将 配 置 的 E N 和 , u( O ) L ( O )的标准水 溶 液混合 搅 拌 , u N ,, 将该 混 合 溶 液
以 1 5m / i 速度 均 匀 地滴 入 到 适 量 的碳 酸 . L m n的
氢铵 和 氨水 ( H A C+A ) 合 沉 淀 剂 溶 液 中 , W 混 不
断搅拌陈化 2 。将 陈化好的悬浮液用蒸馏水和 0h
乙醇 过 滤洗涤 各 3次 , 于 10o 放 0 C烘箱 中烘 干 , 研 磨 获 得共 沉淀 前驱 粉体 。取适 量 前驱 粉末 放入水
煅烧 5h 氮气氛 中 1 0 , 0℃烧结 2h 再于氮气氛 中 1 0 7 , 0℃退火 1 6 0h获得 L E 透 明陶瓷 。比较 了两 uO : u 种方法制备的 L E 透明 陶瓷 的透 明度和发光 性能 。测量并 讨论 了所合成 的 L E ”透 明陶瓷 的 uO : u uO : u 发光衰减 曲线和能级寿命 。 关 键 词 : u O : u ;透明陶瓷 ; L E ” 光致发光 ; 荧光衰减
P CS 7 .5 H A : 85. x P C: 2 0 ; 8 5 AC 3 5 F 7 5 文献标识码 : A

铝酸盐荧光粉 方程式

铝酸盐荧光粉 方程式

铝酸盐荧光粉方程式
铝酸盐荧光粉的化学方程式是Al2O3:Eu3+。

这里的Al2O3代表
氧化铝,而Eu3+代表铕离子,它们组成了铝酸盐荧光粉的化学结构。

铝酸盐荧光粉是一种能够在受激发后发出荧光的材料,通常用于制
造荧光灯、荧光标识和荧光涂料等产品中。

这种荧光粉在紫外线的
激发下会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因此在许多应用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铝酸盐荧光粉的化学方程式Al2O3:Eu3+反映了它的化学成分和
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在荧光材料中的作用和应用。

希望这个回
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南昌大学科技成果——高清晰度红色纳米荧光粉的合成

南昌大学科技成果——高清晰度红色纳米荧光粉的合成

南昌大学科技成果——高清晰度红色纳米荧光粉的合成
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普通红色荧光粉的生产大都采用固相反映,二次煅烧球磨过滤分级工艺。

非球磨荧光粉研究多采用尿素沉淀等工艺,而采用草酸沉淀制备小于1μm的非球磨纳米晶红色荧光粉的工艺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课题采用草酸作为沉淀剂,并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通过对草酸沉淀过程条件的控制获得了一次粒径15-20nm、团聚尺寸小于1μm,C1的含量小于50ppm的非球磨Y2O3:Eu荧光体。

技术工艺
国外小于1μm的荧光粉大都采用醇盐工艺,我们的高清晰度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分三步:
1、采用草酸作沉淀剂,并加入NH4+和PEG来改善和控制沉淀物的物性,从而获得纳米晶生粉;
2、加入一定量的助溶剂使之成为固熔体,改善生粉的结晶性;
3、最后加入包膜剂消除纳米晶的表面缺陷和悬挂键,从而提高荧光粉的发光亮度。

技术特点
非球磨Y2O3:Eu荧光粉的合成不仅是提高荧光粉质量的关键,它将解决球磨荧光粉所存在的问题,对提高荧光粉的质量,改善发光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制得的Y2O3:Eu晶粒处于纳米量级,由于介观效应而表现出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使其具有奇异的物理
和化学性质。

对这些性质随粒径变化规律加以研究,将对物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可开发出材料的诸多不为人知的新性能,这对丰富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也是十分有意义。

项目进展情况处于研制阶段。

Gd_2O_3:Eu荧光粉体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Gd_2O_3:Eu荧光粉体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Gd_2O_3:Eu荧光粉体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陈思顺;陈新华;丁明洁;牛新书【期刊名称】《硅酸盐学报》【年(卷),期】2007(35)2【摘要】分别采用溶胶-凝胶/燃烧合成结合法和共沉淀法合成了Gd2O3:Eu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两种工艺制备Gd2O3:Eu荧光粉体的物相组成、形貌及荧光特性。

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Gd2O3:Eu为立方相;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的Gd2O3:Eu为单斜相。

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的Gd2O3:Eu粉体蓬松、多孔,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

共沉淀法制备的立方相Gd2O3:Eu粉体在610nm处呈现Eu3+的特征荧光;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的单斜相Gd2O3:Eu的发射波长产生红移,其中最强的2个发射峰起源于Eu3+的5D0→7F2跃迁,分别位于612nm和621nm。

两种工艺制备Gd2O3:Eu粉体荧光特性的差异是由Eu3+在这两种粉体中所处晶格结构的对称性差异引起的。

【总页数】4页(P178-181)【关键词】掺铕氧化钆;荧光粉;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荧光【作者】陈思顺;陈新华;丁明洁;牛新书【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省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1【相关文献】1.Gd_2O_3:Eu透明厚膜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J], 顾牡;周凤;刘小林;倪晨;黄世明;刘波2.白色荧光粉CaF2:Yb3+/Eu3+/La3+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特性 [J], 李洋洋; 李鑫; 周昊; 周卓林; 付翠翠3.金属离子(Li^(+)、Al^(3+))掺杂SrWO_(4)∶Dy^(3+),Eu^(3+)白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J], 胡斌;孔维静;周恒为;何晓燕4.金属离子(Li+、Al3+)掺杂SrWO4:Dy3+,Eu3+白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J], 胡斌;孔维静;周恒为;何晓燕5.电化学沉积法制备Gd_2O_3∶Eu^(3+)薄膜的发光特性研究 [J], 曾红春;杨静静;张晨纯;张雪;石瑞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Y2O3:Eu3和Y2O2S纳米发光材料溶剂热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初探

Y2O3:Eu3和Y2O2S纳米发光材料溶剂热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初探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Y<,2>O<,3>:Eu<'3+>和Y<,2>O<,2>S纳米发光材料溶剂热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初探姓名:郭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指导教师:洪樟连20060601过程。

超过460℃后,基本上已无进一步的热失重,也没有明显的吸热或放热峰表明Y00H已经脱水完全,且所得Y203结构稳定,己无进一步的相变。

3、TEM形貌分析图3.3经不同温度热处理样品的TEM照片(a)300℃处理3h的样品(b)经460℃热处理2h的样品图3.3为溶剂热处理所得样品在煅烧前后的透射电镜照片。

由图(a)可以看出,溶剂热合成所得粉体呈米粒状,粒径小而分布均匀,其大小约为3011m,这与根据Debye—sche玎cr方程所得晶粒尺寸大小吻合,表明溶剂热合成所得产物晶型完整,分散性好。

样品(b)为煅烧后产物,分散性较好,颗粒问无明显团聚,与煅烧前相比,形貌无太大变化,粒径略微减小,这是因为Y00H煅烧脱水所致,这与Ⅺ①结果相符。

4、红外光谱分析图3_4为样品的Fr-IR图谱,(a)为经溶剂热处理并煅烧所得的最终产物,(b)为实验中所用氧化钇原料。

分析图谱f8ll,在3000~3500啪一1之间出现的宽而平滑的吸收带为分子问氢键或水分子中o.H的伸缩振动蜂;1拈0cmd附近分裂的两个吸收峰对应于C一0键的伸缩振动;而56l啪。

则归属于Y-0的伸缩振动峰。

对比微米级氧化钇原料(b)可以发现,经460℃热处理2h后,样品(a)中Y203已经形成,这和xRD、DsC.TGA的分析结果一致。

同时,与微米级氧化钇相比,而随着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基线趋于平坦,衍射峰逐渐尖锐,表明YoOH晶型逐渐完整,晶粒也慢慢长大。

值得注意的是,样品在300℃处理12h后,在其衍射主峰旁边(图中以“?”标注)出现了个未知的小峰,经600℃煅烧后也没消失,因此是有机物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新相B—Y203(JCPDSNo.44一0399)的衍射峰,但由于峰强太小无法标定,且由于设备条件所限,无法再提高反应温度,促进其晶型转变,因此该点推论未能证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 •嘉兴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J i a x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第29卷第6期2017年11月Vol.29 No.62017.1110. 3969/i.issn. 1671-3079. 2017. 06. 016Lll2〇3:Eu3+纳米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胡亚华,郏曦莹,沈春娥,柯成吉(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浙江嘉兴314001)摘要: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光致发光谱(PIL 和X射线激发发射谱(XEL)对制备的Lu£O3::u3+纳米粉末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末颗粒为Eu3+离子掺杂的立方相Lu£〇3多晶结构;在紫外区的两个吸收峰对应于 Lu2O3晶格的基质吸收和O2—的2p轨道到Eu3+的4f轨道跃迁的电荷迁移吸收(CTB);在254 nm紫外光和 X射线激发下,Lu2O3::u3+纳米粉末的最强发射峰都位于612nm,归属于Eu3+离子的:>D。

—7F2跃迁.关键词:Lu£〇3::u3+;纳米荧光粉;溶胶-凝胶;光致发光;X射线激发谱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079(2017)06-0094-05Synthesi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Lu2〇3:Eu3+ Nano-phosphorHu Yahua,Jia Xiying,Shcn Chunc,Kc Chcnji(College of Nanhu,Jiaxing University,J iaxing,Zhejiang 314 001)Abstract:The structure,morphology and spectroscopy of L1J2O3:Eu0+nano-phosphor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arc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er (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energy disperse X-ray spectroscope (EDX),photo luminescence (PL.)and X-ray excited luminescence (XEL.)spectr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s-prepared powder consists of the cubic structural Eu0+-doped polycrystallinc L1J2O3nano-phosphor.The excitation spectrum includes two intense broad bands,which arc host absorption of LiuOgand t hcO2——Eu.)+ charge transfer band (CTB.).The typical red emission peak under25/lnm and X-ray excitation both lies at 612nm,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the5Dn—7F2transition of Eu.)+ ions.Key words:L1J2O3:Eu0+;nano-phosphor;sol-gel;photolumincsccncc;X-ray excited l目前,以闪烁体材料为主体的探测和成像技术在高能物理、影像医学、安全检查及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心而^^^:^3密度大(9. 4g/cm3),有效原子序数高(Z e ff=71),光产额 强(20000光子/M eV),发光与电荷耦合探测器的光谱灵敏度匹配好,这些出色的性能令其成为闪烁材料中的研究热点.6]根据不同需要,合成的Lu2()3:E u3材料又分为单晶、薄膜、陶瓷和粉末等形态.但由于闪烁单晶制备成本昂贵,薄膜材料制备工艺复杂,容易开裂,透明性受限于膜厚等问题,陶瓷闪烁材料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7]为了获得高性能的透明陶瓷闪烁体,首先需要合成高质量的Lu2()3:E u3纳米 粉末.[]合成Lu2()3:E u3纳米粉末的方法有高温固相反应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燃烧法、溶胶-凝 胶法等.13]溶胶-凝胶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实用的制备方法.由于制备工艺和设备简单、颗粒分收稿日期:2016-07-12基金项目:2015年嘉兴学院重点SRT计划项目(851715061);南湖学院科研重点课题(N41472001-19)作者简介:胡亚华(1979—),男,安徽歙县人,硕士,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数理系讲师,主要研究纳米发光材料.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4 09:58:28 网络出版地址:/kcm s/detail/33.1273.Z.20m024.0958.018.htm l胡亚华,郏曦莹,沈春娥,等:LU 2C )3:E U 3+纳米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布均匀、产品纯度高、易掺杂等优点,因此,适用于各种薄膜和纳米粉末的制备.[11]迄今为止,有关 溶胶-凝胶法制备Lu 2()3:F u 3纳米粉末的报道还不多.[1:) 18]目前只有L i u 等人采用有机甘氨酸为螯合 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Lu 2()3:F u 3纳米粉体.[13]本文以柠檬酸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 Lu 2D 3:F u 3纳米粉末,并对Lu 2D 3:F u 3纳米粉末的形貌、结晶性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1实验实验所用的原料为上海市帝阳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硝酸镥(L u (N ()3)3 • 6H 20)和硝酸铕 (F u (N (V )3 • 6H 20),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无水乙醇和一水合柠檬酸(C 6H 8()7 • H 2(O ).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未做进一步纯化.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u 2()3:F u 3纳米粉末,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按照化学计量比将一定量的 硝酸镥和硝酸铕溶解到无水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无水乙醇:水=4 : 1)中,再加人溶解有一定量柠形成透明溶胶.并将所得溶胶在120 °C 下继 续搅拌蒸发至干凝胶.最后,将干凝胶放人 马弗炉内500 C 预煅烧,取出研磨后再次600 〜1000 C 下煅烧2h 可得L u 03 : F U 白色 粉末(升温速率2 °C /min ).用X 射线衍射仪对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 进行表征(辽宁丹东方圆仪器厂,DX -2700 型,C u 靶的K a 线,1= 0. 1542 nm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 F M )对粉末样品的形貌进 行表征(荷兰飞利浦公司,Philips X L 30 F F G 型)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 S F M )对粉末样品的组分进行能量色散X射线谱(F D X )测试(荷兰飞利浦公司,P h ilip sX L 30F F G 型)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末样品的激 发和发射光谱进行测量(日本日立公司,F -7000型)X 射线激发发射谱由自行研制的X 射线激发发 射谱仪测得.图LU 2O 3 :Fu 3+粉末的制备流程图2结果与讨论2.1 X R D 分析将烘干的L u 〇3 : F u 3干凝胶在不同温度 下煅烧2 h 后,测量其X R D 谱,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400 C 下煅烧后没有出现衍 射峰,说明此时粉末仍为非晶态,未能发生晶 化.当温度升高到500 C 时,X R D 图谱开始出 现强度比较弱的衍射峰,说明此时前驱胶体开 始晶化.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到1000 C ,衍射 峰强度逐渐增加,表明样品晶化过程随着煅烧 温度增加而逐渐加强,结晶性更好.将衍射峰 与JC P D S 43-1021卡片号对比可知,样品在20 为 29. 77。

、34.49。

、49.59。

、58. 91。

的四个主 要衍射峰分别对应于立方相L u 2〇3的(22)、•96 •嘉兴学院学报第29卷第6期(400)、(440)、(622)四个晶面的衍射峰.另一方面,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衍射峰强度增加的同时峰宽变细,这说明Lu2()3:E u3粉末的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S c h e rre r公式d = O.89A//?«w0(d为晶粒尺寸,X为X射线的波长0.154nm,p为衍射峰的半高宽,0为衍射角),扣除 仪器引起的展宽之后,得到Lu2〇3:E U粉末在不同温度下的晶粒尺寸,如表1所示.表1不同温度下煅烧2h得到的LU2〇3::u3+粉末的晶粒尺寸温度/C5006007008009001000尺寸/nm7.610.814 920 623 827 62.2 S E M和E D X分析将烘干的干凝胶前驱体在900 °C下煅烧2 h后得到结晶性较好的L u2〇3 :F u3纳米粉末,其SEM 照片如图3 ()和(b)所示.图3 ()为一小团簇粉末样品的全貌图,图3 (b)为其局部放大图. 由图可知,900 C下煅烧2 h后得到的Lu2〇3:F u3纳米粉为椭球形粉末颗粒,颗粒之间没有明显的硬团聚现象存在,单颗晶粒尺寸约为20〜25nm,与X R D图谱中通过S c h e r e r公式计算的结果一致.S F M照片图3 (c)中相应选区的F D X分析结果如图3 (d)所示.图谱除了扫描电镜制样过程中喷金引人的A u元素特征峰之外,其余的都为)、L u和F u三种元素的特征峰.计算)、L u和Fu 三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L u和F u元素的原子数之和与)元素的原子数之比约为2: 3.02,该比值 与Lu2〇3化学计量比相当吻合;F u元素的原子数占L u和F u元素的原子数之和约为7. 08 %,这与 实验制备过程中的F u3离子掺杂浓度7 %也相当接近.(b)Acc.V Spot Magn Det WC 20.0 kV 3.0 40000x SE 5.0Acc.V Spot Magn Det WC 20.0 kV 3.0 80000x SE 5.0Acc.V Spot Magn Det WD Exp20.0 kV 3.0 80000x SE 5.0 0Element Atomic(%)〇55.79Lu34.27Eu 2.61Au7.33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Energy - keV图3900 C煅烧2h得到的Lu2〇3:Fu3+粉末的SFM照片(a,b,c)和FD X图谱(d )胡亚华,郏曦莹,沈春娥,等:LU 2C )3:E U 3+纳米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 97 •图发光强度与Eu 3+掺杂浓度关系图图4 LU 2O 3 : EU +粉末的激发和发射谱图图6为900 °C _煅烧2 h 后得到的Lu 203 :E U 纳米粉末的X 射线激发发射谱,E U 离 子掺杂浓度为7 %.由图可知,L u 2〇3:E u 3 纳米粉末的X 射线激发发射谱和其紫外激发 发射谱非常相似,其中位于612 n m 的最强发 射峰同样归属于E U 离子的5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