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资源利用
北部湾

早在2000多年前,广西北部湾沿海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为亚欧交流与合作作出了贡献。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直接连接中国-东盟,发展前景无限,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一极。
200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情况(不含玉林、崇左)
200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经济区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区平 均水平,新增贷款突破100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北部湾风景北部湾的资源丰富,因饵料丰富,盛产鲷鱼、金线鱼、沙丁鱼、竹英鱼、蓝圆鲹、金枪鱼、比目 鱼、鲳鱼、鲭鱼等50余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及虾、蟹、贝类等,是中国优良的渔场之一。
沿岸浅海和滩涂广阔,是发展海水养殖的优良场所,贝类有牡蛎、珍珠贝、日月贝、泥蚶、文蛤等,驰名中 外的合浦珍珠(又称南珠)就产在这里。涠洲岛、莺歌海等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很可观。沿岸河口地区有许 多红树林。
北海银滩,是北海市的旅游景点,位于广西北海市银海区,西起冠头岭,东至大冠沙,由西区、东区和海域 沙滩区组成,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北 海银滩面积超过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的总和,而平均坡度仅为0.05。沙滩均由高品位 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 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等特点,而被称为“中国第一滩”。
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异特征与规律

广西钦州湾位于我国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和航运枢纽之一。
广西钦州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分异特征与规律对于海洋环境的评价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沉积物组成、环境变化等方面对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探讨。
一、地质条件对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影响广西钦州湾海域地质构造复杂,受华南地台抬升和沉降以及北部湾裂谷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样的地质条件。
这种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
海底的地形起伏和地质构造的不均匀性会导致不同地区沉积物粒度的差异,从而影响了沉积物的堆积规律和分布特征。
二、沉积物组成对分异特征的影响广西钦州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粉砂、粘土和有机质等组成。
这些沉积物的含量和比例对于沉积物的分异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粉砂含量较高的地区往往容易形成泥砂交错的层理,而粘土含量较高的地区则容易形成粘土质沉积。
三、环境变化对分异特征的影响广西钦州湾海域的环境变化主要受季风、潮汐和海流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海域水体的流动性、溶解氧含量和盐度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海域沉积物的分异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风暴增多也对海域沉积物的分异特征产生了影响。
总结起来,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受地质条件、沉积物组成和环境变化的共同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深入研究这些规律对于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海域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对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异特征与规律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继续从地质条件、沉积物组成和环境变化三个方面进行扩展,为读者展示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异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1. 地质条件对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影响(1)地形起伏对沉积物分异的影响:广西钦州湾海域地形起伏较大,包括海底丘陵、低洼等不同地貌特征。
这些地形起伏决定了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和沉积物的输运过程。
广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介绍

广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
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
这里地貌类型丰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弧形山脉等。
其中最高点是梧州市的翠峦山,海拔高度达2178米,而广西的第二高峰是大平山,海拔高度达2044米。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7.5~23.5℃之间。
广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
此外,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水资源总量约2377.3亿立方米。
广西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约1796千米,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南缘的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
在人文方面,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98万,占自治区常住人口的36%。
这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桂林山水、环江喀斯特、左江花山岩画等风景名胜闻名中外。
同时,广西还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和发生地,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色起义等。
总之,广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海水高位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以北部湾海水养殖为例

治病剂等药 物对近岸水域生态 的影 响 , 科研 、 卫生防疫或环保
部 门应积极开发或推荐若干针对性强 、 留期短的安全药物供 存
选 择使 用 。
33 全 面 规 范 合 理 布 局 .
速了临近地 区海水的富营养化 , 导致水质下降和沿海 自然生态
系统的损 害。 目前 , 世界上的海水养殖系统 , 大多 已进人半集约化 或集
当前海水养殖业 中污染养殖水域的主要是对虾养殖业、 港
湾地区的鱼类养殖业和局部地区的贝类筏式养殖 。 为了降低养
殖废水产生 的污染 , 全面规范 、 合理布局是一个首要 问题 。 如养
di 03 6 /i n10 — 5 42 1 . . 9 o1 . 9js .0 6 8 5 . 2 62 : 9 .s 0 0 9
0 引 言
期, 污染咸化范 围与面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增大 。影响较 大 的有北海市南部大墩海 、 沙湾 、 龙潭 、 大冠 沙等地 , 海地带 沿
海水养殖是利用浅海 、 滩涂 、 港湾 、 围塘等海域进行饲养和 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 , 是人类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资
部 分 虽 铺 设 了塑 料 布 . 因使 用 时 间 长 而破 损 其渗漏严重 : 虾 塘排 水 无 防渗 。 化 的 地 下 成 水 主 要 为 潜 水 , 部 为 I承 压 局 水
,
2 1 m 。 年增长 了6 .kn, 9 .k 27 8 1 r2 8 平均每年增长8 m 。 . k 2总体 上养 8
为1 .%。 47 赤潮发生由2 世纪7 年代 的每年 1 2 0 0 ~ 次增加 到9 年 0 代的每年2 多次 , O 海水养殖是造成污染 的重要因素。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华南地区——广西省

交通与资源
5.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重点 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49种,占全国总数的44.5% 。金花茶、银杉、擎天树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白头叶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稀有的猴类。
交通与资源
6.广西河流众多,水能资源蕴藏量大,红河水 被誉为中国水电的“富矿”“能源的宝库”, 是中国有限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
地理与气候
广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与东 南之间呈盆地状,素有“广西盆地”之 称。 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集中连片分布于 桂西南、桂西北、桂中和桂东北,发育 类型之多世界少见。 猫儿山主峰2141米,是华南第一高峰。 区内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以红河 水-西江为主干流树枝状水系,河流分 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 四大水系。
” “地方导游 基础知识
华南地区——广西省
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地理与气候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称广西,简称 “桂”,首府南宁,南临北部湾,是中 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 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南临北部湾, 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 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 越南毗邻。
” “谢谢观看 SUMLeabharlann ER RECRUIT STUDENTS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基于渔民生态知识的广西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目击状况初探

1前言人类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因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相应习惯对其居住或工作地及周围环境进行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干预和改造,大自然亦将各种信息展露或反馈至人类,由此人类累积了一整套有关该地域的地方性知识、信仰及实践。
由于居民视角可充分展现其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所以通过对地方性知识进行调研和相关分析,可为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应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在环境和生物保护的大背景下亦显得尤为重要。
鲸豚类作为海洋环境的重要旗舰物种(flagship species),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具有较强的公众号召力和吸引力,在生态保护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由于鲸豚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属性(如体型较大、外观特征较易辨识并且需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等),渔民对其具有重要的生态感知。
目前鲸豚类已成为地方生态知识调研及环境管理的重要物种。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Osbeck,1765)隶属鲸目,基于渔民生态知识的广西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目击状况初探李鼎1,3,杨宗尧2,3,杨家靖3,黄伟东3,黎赞3,杨嘉琪3,朱静敏3,周姣娣3,于学颖4★,王京真1,2,3★(1.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6;2.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3.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11;4.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11)摘要:通过收集和整理渔民目击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了解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及目击状况,可为进一步开展其种群的野外调研,为本地观豚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基于渔民访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沿海不同区域海豚目击状况(季节,天气,风浪,潮汐,时间)进行整理,结果显示钦州湾到廉州湾和沙田海域的目击人数比其他海域要多。
反馈在秋季,天气晴朗,海面平静(风浪II级以下)条件下更容易目击到海豚的渔民数量在总样本中占比显著。
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沿岸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口的急剧增加, 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 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排人铁山港海域,使海洋水体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 特别是含重金属如 Cu、 Zn、 Pb、 Cd 和有机氯等污染 是引起海洋生物死亡的一大原因。 2.5 其他破坏性的因素 炸鱼的本来目标是鱼类资源,但哺乳动物如中华白海豚 和江豚以鱼为食,被误炸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水体富营养化 也严重影响保护区海域的渔业资源, 自 2009 年以来, 暖冬都 会导致保护区沿岸海域浒苔疯长, 导致海洋生物缺氧死亡。 在 保护区调查发现有多头个体背部受伤的中华白海豚,疑是螺 旋桨所为, 因此, 航运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也比较突出。 3 儒艮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3.1 加大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保护区管理部门联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宣 传媒体、 公益性广告、 板报、 展板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消 除宣传上的误区和盲点,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保护生物多 样性的法律、 法规, 以及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救护的基 本常识, 真正树立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3.2 取缔非法渔业方式 儒艮保护区应积极与政府和渔业部门汇报,建议取缔电 拖网作业。在未取缔之前, 向渔民宣传, 避免突然性的通电, 对海洋哺乳动物造成电伤。应对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经常出现 的水域实行限数管理, 严格控制拖网渔船的数量和作业时间。 保护区管理部门应积极与当地海监、渔政部门进行配合 和协作,加强对沿岸渔业生产的管理和鱼类资源保护。对保 护区及附近水域中的一些非法渔业活动, 如电捕鱼、 炸鱼及毒 鱼等破坏性渔业方式,应进行严格禁止。通过各种手段有计 划地逐步调整重要经济鱼类的捕捞量,把捕捞量控制在种群 增长量的水平以内。严格限制保护区沿岸水域的定置网具, 限制拖网渔业, 提倡渔具、 渔法改革。进一步加强对休渔期的 有效管理等, 逐步取消保护区内, 特别是核心区内的捕捞、 养 殖和其它人为干扰活动。 3.3 严格生物多样性管理和执法 渔政、 渔监、 水产、 海洋、 海警等部门应当进一步明确部门 职能与职责, 严格滩涂管理, 严格非法渔业活动管理, 严格禁 渔期监管, 保护区要积极联合涉海部门联合执法。 儒艮保护区应尽快完善保护区管理办法的立法,确保有 法可依。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作协作, 对资源产地、 集 贸市场、 饭店餐馆、 运输环节的监督检查, 对非法捕杀、 经营、 倒卖、 贩运、 走私国家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以及污染破坏栖息地 的违法行为, 发生一起, 查处一起。保护区应积极建立有奖举 报制度, 成立群众联防组织, 建立社区共管局面, 形成强大的 社会监督网络,坚决打击各种破坏和危害水生野生动物资源 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邓超冰. 北部湾儒艮及海洋生物多样性 [M]. 南宁: 广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3] 王丕烈, 孙建运. 儒艮在中国近海的分布 [J]. 兽类学报, 1986,6(2):175-181. 周开亚, 徐信荣, 唐劲松. 北部湾儒艮现状的调查兼记印度 洋白海豚[J].兽类学报,2003,23(1):21-26. [4] 王倩,杨光,吴孝兵,等.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 邻近水域鱼类种数及保护对策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 (9).
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

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刘晖;庄军莲;陈宪云;陈波【摘要】在阐述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规划实施中有矛盾,环境保护设施、措施欠缺、缺乏规划管理及资金支持等问题,建议采取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充分发挥海岛资源优势,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机制,严格按规划进行海岛的开发利用及管理,健全相关设施及措施,保障海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达到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5页(P181-185)【关键词】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作者】刘晖;庄军莲;陈宪云;陈波【作者单位】广西科学院,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科学院,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科学院,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科学院,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82010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实施,掀起了我国海岛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新浪潮。
中国有海岛10100多个,其中大约9600个为无居民海岛[1],意味着大量的海岛有待开发。
1988年开展的全国海岛调查显示,广西面积在500 m2以上的海岛数量居全国海岛调查中1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第4位[2]。
目前广西沿海地区海岛共683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8个,无居民海岛665个[3]。
面对发展空间如此巨大的海岛资源和海岛经济,科学合理、可持续开发利用海岛资源,成为沿海各省市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广西沿海经济建设不断加快,海洋开发利用程度逐步加深,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根据当前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为广西海岛开发利用提供参考。